一、以吡柔比星为主的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筱淇[1](2021)在《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伴随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也开始受到关注,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逐渐经成为癌症领域的主要疗法之一。癌症生物治疗有很多种,其中常用如过继性细胞治疗、免疫疫苗、免疫调节剂等,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CAR-T)疗法近年来开始应用于癌症治疗领域,且避免了传统细胞治疗的缺陷,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结合肿瘤表位的CAR受体基因通过转染等的方式导入正常T细胞后,体外扩增后把足够数量的CAR-T细胞回输,通过嵌合抗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近年来,以免疫细胞为基础的精准靶向治疗取得重大突破,CAR-T相关的临床试验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其中以靶向CD19 CAR-T细胞为代表的第二代CAR-T技术在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中应用最多,治疗难治/复发血液系统B细胞肿瘤有效率可达60-90%。CAR-T细胞根据T细胞来源分为自体、异体、干细胞诱导型,现在较常用的是自体T细胞。而对于移植后复发的患者,因为移植后强烈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采集患者自身T细胞进行CAR-T制备,其活性可能受到影响导致白血病杀伤效能降低;同时,对于复发的患者,在采集单个核细胞的时候容易混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可能影响制备效果。而采用HLA相合或者半相合的供者的T细胞则有许多优势,供者来源的T细胞是一种“健康”的T细胞,采集方便,质量可以保障,也是制备CAR-T细胞的重要来源。其优点在于:容易获得,避免肿瘤细胞污染,杀伤肿瘤能力强,尚需要观察的是其安全性,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c leukemia,ALL)作为一种发病高的恶性血液病,占白血病中的15%,而在急性白血病当中以儿童最为常见,占据总体的80%,成人占30-40%。ALL诱导化疗之后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CR)达70-90%,3-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30-60%。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ALL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即便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有30-60%的患者预后不良,而这也是导致ALL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各方面因素制约,当前对于难治/复发(Refractory/relapsed,R/R)ALL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的方法包括化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和二次移植。但DLI对于ALL的效果并不显着,反而有很大可能诱发GVHD;二次移植的安全性需要考虑,挽救性二次移植的预后也相对不良且花费不菲。研究报道,复发后DLI和二次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仅20.74%和23%,因而很有必要探索新的有效治疗方案。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ALL有望成为此领域的重点疗法。本研究针对移植后复发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开展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以期提高缓解率,延长长期生存率。此项研究得到了陆军军医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批临床研究号:Chi CTR-OOC-16008447和Chi CTR-OIC-17012374。伦理委员会批件文号:Chi ECRCT-20160022和XYFY2017-KL033-01。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9年3月国内9个移植中心共43例(我中心入组18例)确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且出现复发的患者,给于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研究主要终点是有效性,次要终点是与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的协变量安全性,监测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ing syndrome,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ICANS)、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累积复发发生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CIR)、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EFS)和总生存期等。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范围为6-47个月)。结果:纳入本研究统计的43例CD19表达阳性的HSCT后复发B-ALL患者采用了供者来源CD19 CAR-T细胞治疗,其中29例男性,患者中位年龄24岁(4-60岁),按照供者类型不同分为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全相合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的17例,HLA半相合供者来源的26例。复发情况为:微小残留病检测(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MRD)0.01–5%13例,原始细胞5-50%20例,原始细胞>50%10例患者。从复发到CD19 CAR-T输注中位时间为42天(35-59天)。复发后患者的治疗包括停止免疫抑制(12例),DLI(7例),化疗(19例),DLI联合化疗(5例)。CAR-T细胞输注前预处理方案包括以下三种:方案一:氟达拉滨,30mg/m2/d,持续2-4天,环磷酰胺,200mg/m2/d,持续2天;方案二:氟达拉滨,30mg/m2/d,3天,环磷酰胺,350mg/m2/d,,2天,阿糖胞苷,100mg/m2/d,4天;方案三:环磷酰胺500mg/m2/d,共3天。43例患者中,34例患者接受方案一,5例肿瘤负荷重的年轻患者接受方案二,方案三用于4例老年患者。根据CAR-T细胞共刺激分子的不同,接受CD19–28z CAR-T细胞18例,CD19-BBz CAR-T细胞25例。输注CD19 CAR-T细胞的中位数为1.76×106/kg。34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79.07%)。1年EFS及生存率是43.33%,达到完全血液学缓解且没有接受第二次移植的患者中1年的EFS和生存率为59.01%,1年CIR为41.0%。不良反应发生率:38例患者发生CRS(88.37%),其中7例患者CRS≥3级;9例患者发生ICANS(20.93%),均≤2级;2例患者出现了≤2级急性GVHD(4.65%)。2例患者出现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严重CRS和多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此外,临床治疗时还易出现发热、粒细胞减少、贫血相关的副反应,而神经系统毒性包括头痛、有患者出现畏光症状,但是没有发生严重的脑水肿。有患者则出现恶心、纳差,肝酶升高(包括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电解质紊乱、凝血常规异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之类的毒副作用。CD19 CAR-T细胞输注后第9天数量达到高峰。输注后检测到的CAR-T细胞的中位间隔时间为89天,输注CAR-T细胞后,CAR-T细胞的峰值是4.85×105/L。结论: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是治疗移植后复发CD19+B-ALL的有效手段之一。
王建祥[2](2021)在《中国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概况》文中认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成人ALL约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30%。近年来,随着ALL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患者治疗后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和长期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在现实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仍不可避免地出现疾病复发。目前,针对难治和复发ALL(relapsed/refractory ALL,R/R ALL)患者的治疗仍然是临床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治疗理念和策略上差异不大,即使经过挽救治疗,中国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和欧美国家相比仍有差距。随着我国在新药审评的改革不断深入,中国患者有机会更快地用上创新药物。此外,我们同样应重视针对疾病发病机制及耐药机制的研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治疗方法,推进适合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进一步改善中国患者的预后。
王瑞娟,李超,段丽娟,杨如玉[3](2021)在《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外周血常规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对照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研究组采用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等外周血常规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外周血常规中WBC、Hb、PLT、NEUT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CD3+、 CD4+、CD4+/CD8+指标明显低于常规组,CD8+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8%,显着高于常规组的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急性髓系白血病高龄患者外周血常规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韩艳霞[4](2018)在《吡柔比星治疗难治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56例难治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4例[包括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4例,多发性骨髓瘤(MM)6例。均采用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56例患者的总缓解率为75.0%(42/56),其中25例(44.6%)完全缓解,17例(30.4%)部分缓解;其中ANLL缓解率为75.0%(15/20),CML急变期缓解率为75.0%(3/4),ALL缓解率为83.3%(10/12),NHL缓解率为71.4%(10/14),MM缓解率为66.7%(4/6)。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有49例(87.5%)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因骨髓抑制引起感染、出血分别为19例(33.9%)、12例(21.4%),其他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于难治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李超,冯志芬[5](2015)在《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1例。对照组:通过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治疗。观察组:通过吡柔比星+阿糖胞苷治疗。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87.80%)高于对照组(68.29%)(P<0.05)。化疗3 w后,观察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都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3 w,观察组患者CD3+、CD4+与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化疗3 w,观察组患者CD4+HLA-DR+、CD8+HLA-DR+、CD4+HLA-DR+/CD8+HLA-D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增强免疫功能。
郑治鹏[6](2015)在《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行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A)方案。研究组45例患者,行吡柔比星+阿糖胞苷(TA)方案。比较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完全缓解(CR)24例、部分缓解(PR)11例,高于对照组的22例、10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总有效率77.8%,与对照组的71.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感染率为60.0%(27/45),高于对照组的37.8%(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骨髓抑制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不良反应2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难治性AML的疗效确切。虽然其感染率高,骨髓抑制较明显,但经对症治疗均可较快好转,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陈峰,王景霞,侯明,赵洪国,杨恩芹,冉学红,王明林,于文征,徐瑞荣,王振城,毕可红,王欣,刘国强,杨胜,范锦,王玲玲[7](2014)在《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前瞻性、开放性研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TAE方案(吡柔比星+阿糖胞苷+依托泊苷),对照组应用MAE方案(米托蒽醌+阿糖胞苷+依托泊苷),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多中心共56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进入临床研究,TAE组完全缓解(CR)率为79.0%,总有效(OR)率为86.8%,MAE组分别为55.6%和88.9%,TAE组CR率高于MAE组(P=0.035),但两组O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学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AE组平均G-CSF用量、平均红细胞及血小板悬液输注数量略低于MAE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79和0.756)。结论 TA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疗效肯定,且化疗结束后造血恢复较快,与MAE方案均可作为AML二线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案。
邢志华,解菊芬,达海丽,郭海燕,许晓强,白林海[8](2012)在《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68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以吡柔比星(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治28例,复治4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3例,多发性骨髓瘤(MM)9例。均采用以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结果 68例患者总有效率80.9%(55/68),其中ANLL有效率80.3%(26/32),ALL有效率85.7%(12/14),NHL有效率76.9%(10/13),MM有效率77.8%(7/9)。THP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ANLL、ALL、NHL、MM骨髓抑制率分别为97.0%、100.0%、61.7%、55.6%。其他非骨髓系统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以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显着,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
左彩莹,刘延方,孙慧,陈绍倩,孙玲,刘林湘,孟小莉,万鼎铭,王芳,谢新生,程远东,姜中兴,王桂菊[9](2010)在《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72例,均接受了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其中初治组11例,复发难治组8例,强化组53例。结果初治组中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诱导缓解治疗1疗程的完全缓解率为72.7%;难治复发组中以吡柔比星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1疗程的完全缓解率为37.5%;强化治疗组中,应用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后仍处于完全缓解者占88.7%,应用含吡柔比星化疗方案后2个月内11.3%复发。吡柔比星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其他的心脏毒性,肝肾功能损害多可以耐受。结论以吡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方案用于初治及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治疗及缓解后治疗,疗效显着且不良反应多可以耐受。
王艳丽,秦平,陈峰,赵川莉,宋强,纪春岩,朱愿超,陈晨,侯明[10](2010)在《TAE和MA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急性白血病(AL)是血液科常见恶性疾病,常规一线化疗方案可获得60%~70%的完全缓解率,复发难治者应用二线化疗方案。TAE(吡柔比星+阿糖胞苷+足叶乙甙)和MAE(米托蒽醌+阿糖胞苷+足叶乙甙)方案是目前常用的二线化疗方案,但上述两方案尚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40例AL患者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
二、以吡柔比星为主的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吡柔比星为主的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1.2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
1.3 CD19 靶点 |
1.4 自体CAR-T细胞治疗B-ALL |
1.5 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B-ALL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患者入组情况 |
3.2 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情况 |
3.3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及复发后治疗 |
3.4 CAR-T细胞输注情况 |
3.5 CAR-T细胞治疗安全性分析 |
3.6 CAR-T细胞治疗有效性分析 |
3.7 亚组分析 |
3.8 CAR-T细胞动力学 |
3.9 炎症因子变化 |
第四章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CAR-T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探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中国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R/R ALL治疗现状概况 |
1.1 基于FLAG方案的研究 |
1.2 基于IEA方案的研究 |
1.3 基于hyper CVAD方案的研究 |
1.4 基于类CAG方案的研究 |
1.5 其他 |
2 展望 |
(3)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
3 讨论 |
(5)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6)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案 |
1.4 疗效评定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疗效 |
2.2 不良反应 |
2.2.1 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
2.2.2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
3 讨论 |
(9)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2.治疗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疗效: |
5.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1. 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初发组及复发组ALL的疗效: |
2. TH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在ALL强化治疗中的疗效: |
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骨髓抑制情况: |
4.不良反应: |
讨 论 |
四、以吡柔比星为主的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供者来源靶向CD19 CAR-T细胞治疗CD19+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 王筱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2]中国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概况[J]. 王建祥.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04)
- [3]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J]. 王瑞娟,李超,段丽娟,杨如玉. 临床研究, 2021(01)
- [4]吡柔比星治疗难治及复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J]. 韩艳霞. 中国医药, 2018(07)
- [5]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J]. 李超,冯志芬.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17)
- [6]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 郑治鹏. 实用癌症杂志, 2015(06)
- [7]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 陈峰,王景霞,侯明,赵洪国,杨恩芹,冉学红,王明林,于文征,徐瑞荣,王振城,毕可红,王欣,刘国强,杨胜,范锦,王玲玲.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4(05)
- [8]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68例[J]. 邢志华,解菊芬,达海丽,郭海燕,许晓强,白林海. 白血病·淋巴瘤, 2012(12)
- [9]以吡柔比星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2例临床分析[J]. 左彩莹,刘延方,孙慧,陈绍倩,孙玲,刘林湘,孟小莉,万鼎铭,王芳,谢新生,程远东,姜中兴,王桂菊.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0(06)
- [10]TAE和MA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 王艳丽,秦平,陈峰,赵川莉,宋强,纪春岩,朱愿超,陈晨,侯明.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0(09)
标签:吡柔比星论文; 白血病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癌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