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针茅草原蛴螬群落主要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要振宇[1](2021)在《中国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的分布、类型及其地上生产力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羊草群系是欧亚大陆草原区东部的特有类型,全球羊草群落总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其中约一半分布在我国,是我国草原带分布最广的群系之一,也是经济利用价值最高的类型。羊草群系有不同的群落类型,全面深入地研究其地理分布、群落特征及生产力等,对草地生态系统管理和草地恢复、建植有重要指导意义,也可以为中国植被区划和植被志的编研提供基础数据。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共调查到189个羊草群落样地,结合环境因子对其分布、群落物种组成特征、多样性、群落类型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羊草个体、种群、群落地上生物量(AGB)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1羊草群落的植物区系特征1.在189个调查样地中,共记录维管植物388种(包含种下单位),隶属于46科,190属,其中含物种最多的科为菊科,其次为禾本科和豆科,这三个大科占物种总数的42.78%。2.羊草群落物种生活型谱中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73.26%;第二位的是一、二年生草本,占总数的18.75%;灌木和半灌木所占比例均很少,分别为3.09%和2.58%。Raunkiaer生活型谱中主要以地面芽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61.86%;其次为一年生植物,占18.04%;地下芽植物占14.69%;高位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较少。3.羊草群落物种水分生态类型谱中以旱生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42.78%;中生植物次之,占总物种数的54.38%,其中一年生中生植物占18.04%;湿生植物最少,占总物种数的2.84%。4.羊草群落的物种区系成分主要以温带成分为主,占总物种数的70.10%;其次是东亚成分,占总数的15.21%;古地中海成分仅占3.09%。5.羊草群落中物种存在度除羊草的出现率为100%外;糙隐子草的出现率最高,为71.12%;而所有物种中存在度为Ⅰ级的最多,占总物种数的92.4%。1.2羊草群落的群落特征1.羊草主要分布在欧亚草原的东部,为达乌里-蒙古分布种。在GBIF数据库提取的样点中,法国、新疆和西藏的分布地存疑。2.调查的189个羊草样地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和甘肃省,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样地数和样方数最多,陕西省和甘肃省只有零星分布。3.羊草群落分为三类植被类型,即羊草典型草原、羊草草甸草原和羊草草甸。按照群落优势种分类,羊草典型草原分为8个群丛组,89个群丛;羊草草甸草原分为5个群丛组,20个群丛;羊草草甸也可以分为5个群丛组,16个群丛。4.羊草群落性质属于草原性质。1.3羊草群落多样性1.羊草草甸草原的物种丰富度、香浓维纳指数、辛普森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最高,且三种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均差异显着。不同类型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没有一致趋势。2.羊草群落中基于二元数据的jaccard指数和基于定量数据的bray-curtis指数与地理距离和气候差异均表现出显着相关性。1.4羊草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群落构建1.整个群落、典型草原和草甸的系统发育结构以聚集为主,表明群落系统发育结构主要受环境过滤作用驱动;而草甸草原的系统发育结构以发散为主,种间竞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2.羊草群落系统发育β多样性受环境过滤和扩散作用共同驱动,其中物种空间周转起主导作用。1.5羊草个体地上生物量1.在大尺度条件下羊草个体地上生物量主要是由生物因素(植物性状)驱动的,而环境因素间接影响羊草地上生物量。2.不管在大尺度条件下还是局域尺度株高和茎粗都是羊草个体地上生物量的最佳预测因子。3.建立了统一的羊草个体地上生物量估算方程:AGB=-0.638+0.405*茎粗+0.017*株高1.6羊草种群和群落地上生物量1.羊草群落地上生物量平均值为160.9±71.18g/m2,物种丰富度平均值为24±9种/样地。羊草典型草原的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均最低,分别为139.2±59.96 g/m2和21±6.35种/样地。2.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平均占比为56.48±19.37%,其中在草甸中占比最高,为80.00±12.84%;草甸草原中占比最低,为39.76±16.38%。3.在大尺度条件下,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与盖度、年降水、年均温、最冷季降水和最冷月最低温呈显着正相关,与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海拔呈显着负相关。在局域尺度,典型草原中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与盖度、年降水、坡度、最冷季降水和最冷月最低温呈显着正相关,与物种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呈显着负相关;草甸草原中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与物种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呈显着负相关;草甸中羊草种群地上生物量与年降水、年均温、坡度和最冷月最低温呈显着正相关,与物种均匀度呈显着负相关。4.在大尺度条件下,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盖度、年降水、坡度和最冷季降水呈显着正相关,与海拔和物种均匀度呈显着负相关。在局域尺度,典型草原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盖度、年降水、坡度和最冷季降水呈显着正相关;草甸草原地上生物量与坡度呈显着正相关,与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呈显着负相关;草甸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年降水、年均温、坡度和最冷季降水和最冷月最低温呈显着正相关。5.羊草群落地上生物量的驱动机制在整个群落、典型草原和草甸是以生态位互补效应占主导;而羊草草甸草原是以选择效应占主导。
刘建康,冯湘,张克斌,刘淑琴,刘新月[2](2022)在《荒漠草原优势种群油蒿空间分布格局对封育恢复的响应》文中研究表明灌木对维持草原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及生态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探究封育措施对优势灌木种群的影响,可为草原恢复和抚育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对荒漠草原4个封育时间(封育0、5、15、25年)的优势种群油蒿个体特征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蒿种群密度随着封育时间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封育15年时最高,为未封育样地的3.7倍;冠幅和投影面积变化趋势与密度正好相反,封育15年后分别减少了31.7%和52.3%;封育5年后个体高度减小了25.3%,之后逐步增加;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各样地油蒿种群分布均符合高斯模型,封育初期种群空间异质性逐渐降低,封育15年后又有所增加。各样地结构比均高于0.75,而块金值相对较小,表明油蒿种群空间自相关性较高,空间分布格局受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受随机性因素影响较小。油蒿种群呈斑块状和条带状空间分布,封育可降低种群小尺度空间变异程度,但封育25年后随着斑块分离,种群空间异质性及尺度依赖性又有所增强。恢复时间是影响荒漠草原优势种群生长及分布的关键因子,长期封育导致优势种群空间异质性增强,建议在封育15年后对草地进行适度人为干预。
张峰,孙嘉伟,孙宇,郑佳华,乔荠,赵萌莉[3](2021)在《不同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物种间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文中提出为探究不同载畜率对荒漠草原群落建群种与优势物种间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于2020年7-9月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进行野外调查,以建群种短花针茅及优势种无芒隐子草和冷蒿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放牧对照(CK)、轻度(LG)、中度(MG)和重度放牧(HG)载畜率水平(分别放牧0、4、8和12只羊),结合常规方法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建群种及优势种出现频率、多度、种间关系强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与CK相比,LG下冷蒿出现频率仅在7月显着降低了50.55%(P<0.05),而MG和HG在7-9月均显着降低(P<0.05),7-9月平均降低77.76%和97.53%;而不同处理及月份下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出现频率无显着差异(P>0.05)。2)与CK相比,各处理在7-9月时短花针茅种群多度均显着增加(P<0.05),LG、MG和HG分别在7-9月平均增加37.34%、75.72%和99.32%;冷蒿种群多度均显着降低(P<0.05),分别降低61.26%、66.32%和99.31%;无芒隐子草除LG在9月无显着变化外,各处理在7-9月时种群多度均显着增加(P<0.05)。3)短花针茅与无芒隐子草主要表现为亲和关系,而在9月时从CK的亲和关系转化为HG的竞争关系;短花针茅与冷蒿主要表现为竞争关系,放牧未改变其种间关系。4)短花针茅与无芒隐子草对冷蒿的作用强度较大,而冷蒿对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的作用强度较小。5)模拟9月物种间空间分布发现,CK中短花针茅种群多度随无芒隐子草种群多度增加而增加,随冷蒿种群多度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HG中冷蒿种群多度不随短花针茅与无芒隐子草的变化而变化,但随着无芒隐子草种群多度增加,短花针茅种群多度整体上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表明短花针茅与无芒隐子草之间的关系由CK中的亲和关系转变为HG下的竞争关系。综上,放牧会改变物种的种群多度及物种间的关系。
乌尼图[4](2021)在《锡林郭勒草地资源变化信息遥感快速识别与驱动力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经济和维持生物圈稳定不可代替的重要自然资源。开展草地资源调查,及时掌握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特征,明晰草地与外界驱动力间的耦合关系对于科学管理草地资源,维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锡林郭勒草地近40年的多源遥感数据与地面调查资料,采用地理空间统计方法,实现了大尺度草地类型、草地空间格局、草地生产力时空变化信息的快速提取,并定量分析了导致锡林郭勒草地资源时空变化的外在驱动因子,为锡林郭勒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以中国草地分类系统为基础,根据锡林郭勒草地实际情况和草地遥感分类需求,通过归并相似生境条件、相同建群种的草地型,建立了适用于中等空间分辨率影像的草地遥感分类系统。结果显示,基于此分类系统,采用面向对象和随机森林算法的锡林郭勒草地平均分类精度达84%,满足大尺度草地遥感快速分类的需求。分类特征重要度方面,光谱特征在区分不同草地类型中具有显着作用,其重要度最高,其次为位置特征。(2)1980s~2010s,锡林郭勒主要草地类型的面积、破碎化程度与位置均发生了显着变化。首先,冷蒿(Artemisia frigida)草原面积大幅增加,增加量达1.49万km2,其次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草原面积增加了0.28万km2。另外,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面积大幅减少,减少量达1.08万km2。景观指数变化方面,各草地类型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显着增加,表明草地琐碎斑块增多,破碎化程度增加。空间偏移方面,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草原,羊草草原、冷蒿草原和小针茅(Stipa klemenzii)草原向东偏移,典型草原类针茅草原、糙隐子草草原向西偏移。驱动近40年草地类型变化的因子依次为:年均降水量>牲畜数量变化>农业生产总值变化>人口数量变化,表明水分条件和过度放牧是锡林郭勒草地类型变化的主要驱动力。(3)1988年、1998年、2008年和2018年,锡林郭勒草地面积分别为17.60万、17.66万、17.63万和17.32万km2,约占全盟总面积的86.00%。1988~2018年锡林郭勒草地转出面积1.10万km2,其他类型转入草地面积0.82万km2,草地流失面积0.28万km2。沙地、盐碱地和耕地是草地转出的主要形式,占草地总转出面积的44.57%、20.69%和19.39%,与此同时,来自沙地和盐碱地的转入面积分别占转入草地总面积的44.22%和11.46%,表明沙地、盐碱地治理效果虽显着,但沙地扩张、草地盐碱化现象依然严重。1988~2018年,驱动锡林郭勒草地空间格局变化的因子依次为:人口数量变化>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变化>年均降水量>年均温度>工业生产总值变化,表明人类活动因素对草地空间格局变化的驱动作用大于自然环境因素。(4)1982~2018年锡林郭勒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多年平均值为251.13 g·C·m-2·a-1,并表现为自西向东递增的分布特征。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年均草地NPP分别为374.15、255.38和153.37 g·C·m-2·a-1,其中线叶菊草原年均NPP最高,达423.35g·C·m-2·a-1,小针茅草原年均NPP最低,仅151.43 g·C·m-2·a-1。变化趋势方面,1982~2018年草地NPP呈略微下降趋势,年际变化率-0.42 g·C·m-2·a-1,其中草甸草原NPP呈上升趋势,年际变化率0.26 g·C·m-2·a-1,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NPP呈下降趋势,年际变化率分别为-0.59和-0.48 g·C·m-2·a-1。1982~2018年,主导锡林郭勒草地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降水量年际变化。
李少鹏[5](2021)在《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文中研究指明昆虫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防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物种多样性较为理想的实验材料。本研究于2019年6月-2020年8月对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进行调查统计,对昆虫群落多样性和区系组成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保护区内共采集昆虫5523头,隶属于10目103科371种。鳞翅目Lepid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直翅目Orth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是优势目,4目科数之和占总科数的59.22%,种数占70.02%,个体数占75.14%。优势科为:天牛科(Cerambycidae)、斑翅蝗科(Oedipodidae)、蛱蝶科(Nymphalidae)、蝽科(Pentatomidae)等10科。(2)6种植被类型中,蒙古栎林、大针茅草原和柳灌丛三种植被类型下昆虫目的数量最多,均为9目。其中柳灌丛中科、种数均最多为73科,189种。柳灌丛中特有种最多达40种,兴安落叶松林最少仅4种。(3)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多样性中,柳灌丛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4.88261,26.97769),兴安落叶松林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低(3.57181,9.963702);兴安落叶松林优势度最高(0.045264),其它5种植被类型相差较小;蒙古栎林均匀度最大(0.94453),兴安落叶松林均匀度最小(0.88344)。(4)6种植被类型下昆虫群落相似性指数介于0~0.5之间,为极不相似类群和中等不相似类群。大针茅草原-黑桦白桦混交林和黑桦蒙古栎山杨混交林-柳灌丛相似性指数最低均为0.21,为极不相似类群,其它相似性介于0.25~0.5之间为中等不相似类群,由此说明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昆虫群落相差较大。(5)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内昆虫以“古北界”分布种和广布种为主。在7类44种分布型中,以蒙新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和青藏区+蒙新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两种分布型为主,占比分别为10.78%和13.48%。
却国萍[6](2021)在《放牧强度及其季节调控对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文中认为本研究以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各植物功能群在放牧强度及其季节调控下的变化特点及空间分布变化规律进行探究,并基于植物功能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Topsis分析对草地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植物功能群对不同放牧强度及其季节调控下的响应特点。旨在确定合适的放牧强度和合理放牧方式,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基础的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放牧增加了多年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降低了一、二年生草和灌木及半灌木的密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多年生禾草密度占比逐渐增加;春季放牧增加了多年生杂类草的占比。2.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多年生禾草、一、二年生植物、灌木及半灌木生物量逐渐减少,多年生杂类草生物量则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各功能群生物量在对照(CK)及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中牧(SA1)处理内均较大,但在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中牧(SA4)和全年重度放牧(SA3)处理内较低;春季休牧后放牧增加了多年生禾草、一、二年生植物、灌木及半灌木的生物量占比,但降低了多年生杂类草的生物量占比。3.不同放牧强度下,多年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一、二年生植物密度的空间异质性在全年中度放牧(SA5)最强,空间分布复杂,空间依赖性弱;对照(CK)内最弱,空间分布均匀,空间依赖性强;灌木及半灌木的空间异质性在全年重度放牧(SA3)最强,空间分布复杂,空间依赖性弱;在全年中度放牧(SA5)最弱,空间分布均匀,空间依赖性强。4.春季休牧后各功能群密度具有较弱的空间异质性,空间分布较均匀,而春季放牧,各功能群密度的空间异质性则增强,且空间分布较为复杂。5.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中牧的调控方式是草地利用的最佳方式,全年重度放牧在草地利用中表现最差。
冯霜[7](2021)在《阴山北部区域植被类型与植物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植被类型和植物多样性研究是植物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础,以阴山北部区域为研究区,运用生态学方法,采用样方法实地调查,确定植被类型,分析植物种类组成和植物多样性特征,为区域植被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为构建中国荒漠植物群落数据库,编制中国荒漠植物群落各类型分布图集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阴山北部区域植被类型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9个群系组,23个群系,265个群丛。荒漠以红砂荒漠为主要群系,在265个调查点中出现43个样点,占全部调查点位的16.23%,其次为珍珠猪毛菜群系,出现37个样点,占全部调查点的13.96%。草原植被以短花针茅样点最多,占全部群丛数的7.92%,其次为戈壁针茅,所含样点占全部样点的6.42%。(2)本区有种子植物244种,隶属于35科126属,其中裸子植物仅有一种。优势科为菊科、豆科、藜科、禾本科,占植物总科数的11.43%,其中包含65属140种,分别占植物总属数的51.59%,总种数的57.38%。主要优势属为蒿属、针茅属、葱属、锦鸡儿属,所含种数均在5种以上,占全部种数的18.00%。(3)生活型50.00%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次为一年生草本40种,占种数的16.39%。水分生态型以旱生植物为主,中生次之,所占比例分别为33.20%、27.05%。植物叶片形态适应性状以条形叶最多,披针形叶次之,所含种数分别为53种、44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1.72%、18.03%。(4)科分布类型归纳为5个分布型和3个分布变型,以世界分布的分布为主体,占全部科数的60.00%,占全部种数的81.97%;属可分为13个类型,8个变型,以温带性质的分布为主体,占全部属数的47.61%,占全部种数的56.97%。种子植物蒙古种分布型的数量最多,占本区系植物总种数的15.57%;其次为东亚种分布型,占本区系植物总种数的13.93%;第三是戈壁种,占本区系总植物种数的11.89%。(5)区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10种,其中有四合木、绵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草麻黄、沙冬青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8种,中国特有种3种,分别为华北驼绒藜、内蒙亚菊、四合木。内蒙古保护植物14种,Ⅰ级保护植物有5种,Ⅱ级保护植物4种,III级保护植物5种。(6)对不同植被多样性指数比较发现:荒漠植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E)以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草原植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关系,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均未达到显着水平。
李浩[8](2021)在《长期围封与放牧对典型草原群落和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文中指出土壤空间异质性是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维持的重要因素,开展不同草地利用与管理方式对植物群落与土壤资源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研究,对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维持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以及草地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选择1983年和1996年两个围封样地和不同放牧强度样地,采用小尺度、大密度取样方法以及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分析手段,选取两个不同空间异质性组分(变异系数:CV,空间结构变异:C/(C0+C)来揭示长期围封、放牧及地形对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和Simpson等多样性指数以及土壤总碳(TC)、总氮(TN)、速效磷(AP)、速效钾(AK)、速效氮(AN)等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异质性。主要结果如下:1、围封37年较24年样地显着增加了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提高了土壤总碳、总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的含量;两个围封样地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及空间结构变异无显着差异,围封37年样地仅显着提高了土壤速效氮的空间结构变异。2、轻度放牧显着降低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而重度放牧均显着提高三个物种多样性指数;中度放牧显着降低了土壤总碳和总氮含量,重度牧放牧显着降低速效氮含量,轻度牧显着降低速效磷含量,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无显着影响。3、放牧强度对物种多样性变异系数和土壤变异系数均无显着影响,但影响其空间结构变异。不同放牧强度均显着提高了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的空间结构变异、显着降低了总碳和总氮的空间结构变异、显着增大了速效钾的空间结构变异;轻牧和中牧显着降低物种丰富度和土壤速效磷空间结构变异;土壤速效氮空间结构变异不受放牧强度影响。4、排除放牧干扰后,坡位对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及其空间结构变异有一定影响,但对变异系数无显着影响。随着坡度增大,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均显着减小,其空间结构变异显着增大;土壤总碳、总氮、速效磷和硝态氮空间结构变异显着增大。土壤总碳、总氮、和速效氮含量均表现为坡中显着低于坡上和坡下。5、放牧削弱了坡位对植物多样性指数及其空间结构变异、土壤总碳和总氮空间结构变异的影响,使其不同坡位间无明显差异;坡位对土壤总碳、总氮和速效氮含量的影响远大于放牧;随坡度增大,不同放牧强度速效磷空间结构变异增大。
张峰,孙嘉伟,孙宇,郑佳华,乔荠瑢,赵天启,陈大岭,赵萌莉[9](2021)在《不同尺度下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的空间分布对载畜率的响应》文中指出为探讨不同尺度下短花针茅种群密度空间分布对载畜率的响应特点及差异,本研究以内蒙古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建群物种短花针茅为对象,分析了不同尺度(1 m×1 m小尺度和5 m×10 m中尺度)下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4种处理短花针茅种群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与小尺度相比,中尺度的对照与轻度放牧下短花针茅种群密度显着降低。在2种尺度下,与对照相比,放牧使得短花针茅种群密度显着增加。通过半方差函数进行模型拟合,小尺度下,对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及重度放牧样地短花针茅种群分布分别符合线性、指数、指数和指数模型,中尺度下分别为高斯、指数、高斯和指数模型。不同尺度和放牧强度下短花针茅种群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小尺度下,对照样地短花针茅分布格局较简单、空间结构较好;而重度放牧样地短花针茅分布格局较复杂、空间结构较差;中尺度下,重度放牧样地短花针茅分布格局较简单、空间结构较好,而中度放牧样地短花针茅分布格局较复杂、空间结构较差。中、小尺度下,中度和重度放牧使得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异质性降低且分布更为均匀;此外,对照、中度和重度放牧下中、小尺度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而轻度放牧则有所不同。
刘思雨,户艳霞,范志勇,杜广祖,孙军伟,陈斌[10](2020)在《烟草田间蛴螬种类及其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明确烟草田间蛴螬类害虫的种类组成及种群空间分布特点,为蛴螬类害虫的预测预报及田间防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于2015—2019年,以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红花大金元烟田为调查点,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烟田中的蛴螬种类组成进行系统调查;利用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函数法计算测定蛴螬混合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蛴螬类害虫在田间的聚集原因;根据空间分布格局,模拟形成烟田蛴螬混合种群的抽样技术。【结果】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红花大金元烟田共发现5种蛴螬,隶属于3科5属,其中小黄鳃金龟(Metabolus flavescens Brenske)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是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33.09%和34.96%。蛴螬混合种群在红花大金元烟田中主要以个体群呈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与密度呈正相关,但个体间相互排斥。聚集均数(λ)分析结果显示λ值均小于2,表明蛴螬在田间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由气候、土壤湿度和植株生长状况等环境因素引起。根据Iwao的m*-m回归方程,建立了不同精度下蛴螬类害虫的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当蛴螬防治标准为2头/株时,蛴螬田间的累积虫量高于上限指标(T1)即应采取防治措施。【结论】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烟区红花大金元烟田共有5种蛴螬混合发生,混合种群主要以个体群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度依赖于密度,聚集原因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
二、大针茅草原蛴螬群落主要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针茅草原蛴螬群落主要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的分布、类型及其地上生产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植被分类与命名 |
1.3 生物多样性 |
1.4 植物地上生物量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拟解决科学问题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群落调查 |
2.3 植物区系与群落特征分析 |
2.3.1 植物区系分析 |
2.3.2 群落分类、命名 |
2.4 多样性分析 |
2.4.1 α多样性 |
2.4.2 β多样性 |
2.4.3 系统发育多样性 |
2.5 环境数据 |
第三章 中国羊草群落的植物区系特征 |
3.1 群落物种的区系组成特征 |
3.1.1 中国羊草群落植物种类的科、属、种组成 |
3.1.2 中国羊草群落植物区系的生活型 |
3.1.3 中国羊草群落植物区系的水分生态类型 |
3.1.4 中国羊草群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
3.1.5 羊草群落物种存在度 |
第四章 中国羊草群落的分布、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
4.1 建群种的分布 |
4.2 羊草群落野外调查样地分布 |
4.3 中国羊草群落生态环境及数量特征 |
4.4 羊草群落类型 |
4.5 羊草典型草原群落特征及其基本描述 |
4.5.1 LC-TS-Ⅰ羊草-丛生禾草草原 |
4.5.2 LC-TS-Ⅱ羊草-小半灌木群丛组 |
4.5.3 LC-TS--Ⅲ羊草-根茎型禾草草原 |
4.5.4 LC-TS-Ⅳ羊草-薹草类群丛组 |
4.5.5 LC-Ⅴ羊草-一年生杂类草群丛组 |
4.5.6 LC-Ⅵ灌木-羊草-杂类草草原 |
4.5.7 LC-Ⅶ羊草-鳞茎型草本群丛组 |
4.5.8 LC-TS-Ⅷ羊草-杂类草群丛组 |
4.6 羊草草甸草原群落特征 |
4.6.1 LC-MS-Ⅰ羊草-丛生禾草群丛组 |
4.6.2 LC-MS-Ⅱ羊草-半灌木群丛组 |
4.6.3 LC-MS-Ⅲ羊草-根茎型禾草群丛组 |
4.6.4 LC-MS-Ⅳ羊草-薹草类群丛组 |
4.6.5 LC-MS-Ⅴ羊草-杂类草群丛 |
4.7 羊草草甸群落特征 |
4.7.1 LC-M-Ⅰ羊草-丛生禾草群丛组 |
4.7.2 LC-M-Ⅱ羊草-根茎型禾草群丛组 |
4.7.3 LC-M-Ⅲ羊草-薹草类群丛组 |
4.7.4 LC-M-Ⅳ-羊草-一年生杂类草群丛组 |
4.7.5 LC-M-Ⅴ-羊草-杂类草群丛组 |
4.8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羊草群落多样性 |
5.1 羊草群落多样性 |
5.1.1 不同群落α多样性的变化 |
5.1.2 环境因子与α多样性的关系 |
5.1.3 β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5.2 系统发育多样性 |
5.2.1 不同类型系统发育多样性 |
5.2.2 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5.2.3 系统发育β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羊草个体地上生物量 |
6.1 引言 |
6.2 材料和方法 |
6.2.1 研究区概况 |
6.2.2 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 |
6.2.3 数据处理 |
6.2.4 环境数据获取 |
6.3 结果 |
6.3.1 羊草性状特征 |
6.3.2 羊草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6.3.3 环境因子与羊草地上生物量的关系 |
6.3.4 植物性状与生物量的关系 |
6.3.5 羊草单株地上生物量的主要驱动因子 |
6.3.6 羊草单株生物量最佳预测模型 |
6.4 讨论 |
6.5 结论 |
第七章 羊草种群、群落生物量及其驱动因素 |
7.1 引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研究区概况 |
7.2.2 野外调查及数据分析 |
7.3 结果 |
7.3.1 羊草种群、群落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特征 |
7.3.2 羊草种群、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
7.4 讨论 |
7.4.1 生物因素对羊草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
7.4.2 环境因素与羊草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关系 |
7.5 结论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1.1 羊草群落的植物区系特征 |
8.1.2 羊草群落的群落特征 |
8.1.3 羊草群落多样性 |
8.1.4 羊草群落系统发育多样性与群落构建 |
8.1.5 羊草个体地上生物量 |
8.1.6 羊草种群、群落地上生物量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2)荒漠草原优势种群油蒿空间分布格局对封育恢复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种群数量特征 |
2.2 种群半方差函数分析 |
2.3 种群空间格局3D曲面投影图 |
3 讨 论 |
3.1 封育对油蒿种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
3.2 封育对油蒿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
4 结 论 |
(3)不同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物种间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优势种群密度 |
2.2 优势种群出现频率 |
2.3 种群多度 |
2.4 建群种与优势种间的回归分析 |
2.5 物种间的同分布指数 |
2.6 建群种与优势种间的空间分布 |
3讨论 |
4结论 |
(4)锡林郭勒草地资源变化信息遥感快速识别与驱动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草地资源调查 |
1.2.2 草地类型遥感分类研究 |
1.2.3 草地空间格局变化研究 |
1.2.4 草地生产力遥感监测研究 |
1.2.5 草地资源变化驱动力研究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预处理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分布 |
2.1.2 地形条件 |
2.1.3 气候条件 |
2.1.4 水土条件 |
2.1.5 植被条件 |
2.1.6 社会经济条件 |
2.2 数据材料与预处理 |
2.2.1 数据处理平台 |
2.2.2 基础空间数据集 |
2.2.3 地面样点数据集 |
2.2.4 统计资料 |
第三章 基于面向对象和随机森林算法的草地类型识别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数据材料 |
3.1.2 样地设计 |
3.1.3 草地遥感分类系统 |
3.1.4 面向对象分类方法 |
3.1.5 随机森林分类器 |
3.1.6 分类特征选择 |
3.1.7 分类精度评价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基于湿润度指数的草地类识别 |
3.2.2 基于面向对象和随机森林算法的主要草地单元识别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锡林郭勒草地类型时空变化识别与驱动力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数据材料 |
4.1.2 潜在驱动力因子 |
4.1.3 质心偏移 |
4.1.4 景观指数 |
4.1.5 逻辑回归模型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草地类型空间分布 |
4.2.2 草地类型空间变化分析 |
4.2.3 草地类型景观指数分析 |
4.2.4 草地类型变化驱动力分析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锡林郭勒草地变化空间格局识别与驱动力分析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数据材料 |
5.1.2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
5.1.3 随机森林分类器 |
5.1.4 分类特征选择 |
5.1.5 面积转移矩阵 |
5.1.6 景观指数 |
5.1.7 潜在驱动力因子 |
5.1.8 逻辑回归模型 |
5.1.9 分类精度评价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土地类型分类精度评价 |
5.2.2 草地空间格局特征 |
5.2.3 草地面积转移分析 |
5.2.4 草地景观结构分析 |
5.2.5 草地空间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 |
5.3 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锡林郭勒草地生产力时空变化识别与驱动力分析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数据材料 |
6.1.2 草地NPP计算 |
6.1.3 Sen's斜率+MK检验 |
6.1.4 主导驱动力 |
6.1.5 偏相关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模型验证 |
6.2.2 草地NPP空间分布 |
6.2.3 草地NPP变化分析 |
6.2.4 草地NPP时空演变分析 |
6.2.5 草地NPP变化驱动力分析 |
6.3 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总体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锡林郭勒草原各草地组、型面积统计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生物多样性 |
1.2 昆虫多样性 |
1.3 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
1.3.2 国内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
1.4 内蒙古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区概况及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调查方法 |
2.3 样地设置 |
2.4 昆虫采集方法 |
2.5 标本处理、保存和鉴定 |
2.6 优势科、种 |
2.7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多样性 |
2.8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相似性 |
2.9 区系组成 |
3.结果与分析 |
3.1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群落结构 |
3.1.1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组成 |
3.1.2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优势科 |
3.1.3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优势种 |
3.2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结构 |
3.2.1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组成 |
3.2.2 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特有种 |
3.3 高格斯台罕乌拉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多样性 |
3.4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相似性 |
3.5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分析 |
4.结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6)放牧强度及其季节调控对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植物功能群的研究 |
1.2 放牧对功能群数量特征的影响 |
1.3 放牧对植物种群及功能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1.4 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3 研究方法 |
2.3.1 取样设计 |
2.3.2 系统取样样方各功能群地上现存量匹配 |
2.3.3 植物群落功能群划分 |
2.3.4 草地综合评价方法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放牧对多年生禾草功能群的影响 |
3.1.1 放牧对多年生禾草功能群密度的影响 |
3.1.2 放牧对多年生禾草功能群生物量的影响 |
3.2 放牧对多年生杂类草功能群的影响 |
3.2.1 放牧对多年生杂类草功能群密度的影响 |
3.2.2 放牧对多年生杂类草功能群生物量的影响 |
3.3 放牧对一、二年生植物功能群的影响 |
3.3.1 放牧对一、二年生植物功能群密度的影响 |
3.3.2 放牧对一、二年生植物功能群生物量的影响 |
3.4 放牧对灌木和半灌木功能群的影响 |
3.4.1 放牧对灌木和半灌木功能群密度的影响 |
3.4.2 放牧对灌木和半灌木功能群生物量的影响 |
3.5 放牧对植物功能群植被的影响 |
3.5.1 放牧对各功能群密度占比的影响 |
3.5.2 放牧对各功能群生物量占比的影响 |
3.6 基于统计学的放牧草地综合评价 |
3.6.1 基于关联度对草地的评价 |
3.6.2 基于Topsis对草地的评价 |
4 讨论 |
4.1 放牧对群落及功能群密度及生物量的影响 |
4.2 放牧对功能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4.3 放牧草地的综合评价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阴山北部区域植被类型与植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植被类型研究进展 |
1.2.2 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1.2.3 阴山植被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气候特征 |
2.3 地形地貌特征 |
2.4 水文状况 |
2.5 土壤 |
2.6 植被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2.1 植物群落调查 |
3.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3 技术路线图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植被类型 |
4.2 不同植物群系主要特征 |
4.2.1 红砂群系Form.Reaumuria soongorica |
4.2.2 珍珠猪毛菜群系Form.Salsola passerina |
4.2.3 柠条锦鸡儿群系Form.Caragana korshinskii |
4.2.4 驼绒藜群系Form.Ceratoides latens |
4.2.5 垫状锦鸡儿群系Form.Oxytropis aciphylla |
4.2.6 霸王群系Form.Sarcozygium xanthoxylon |
4.2.7 泡泡刺群系Form.Nitraria sphaerocarpa |
4.2.8 黑沙蒿群系Form.Artemisia ordosica |
4.2.9 梭梭群系Form.Haloxylon ammodendron |
4.2.10 细枝盐爪爪群系Form.Kalidium gracile |
4.2.11 绵刺群系Form.Potaninia mongolica |
4.2.12 短叶假木贼群系Form.Anabasis brevifolia |
4.2.13 灌木亚菊群系Form.Ajania fruticulosa |
4.2.14 短花针茅群系Form.Stipa breviflora |
4.2.15 戈壁针茅群系Form.Stipa gobica |
4.2.16 碱韭群系Form.Alliam polyrhizum |
4.2.17 石生针茅群系Form.Stipa tianschanica Roshev.var.klemenzii |
4.2.18 羊草群系Form.Leymus chinensis |
4.2.19 冰草群系Form.Agropyron cristatum |
4.2.20 克氏针茅群系Form.Stipa krylovii |
4.2.21 大针茅群系Form.Stipa grandis |
4.2.22 无芒隐子草群系Form.Cleistogenes songorica |
4.2.23 沙生针茅群系Form.Stipa glareosa |
4.3 植物群系类型与分布 |
5 植物区系多样性分析 |
5.1 科的特征分析 |
5.2 属的特征分析 |
5.3 物种生活型分析 |
5.4 物种水分生态类型分析 |
5.5 植物叶片形态类型 |
5.6 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分析 |
5.6.1 科的分布区类型 |
5.6.2 属的分布区类型 |
5.6.3 种的分布区类型 |
5.7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和特有种分析 |
6 不同植物群系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 |
7 讨论与结论 |
7.1 讨论 |
7.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表1 阴山北部区域植物名录 |
作者简介 |
(8)长期围封与放牧对典型草原群落和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空间异质性的相关概念 |
1.2.2 空间异质性的研究尺度 |
1.2.3 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 |
1.2.4 植被空间异质性研究进展 |
1.2.5 土壤空间异质性研究进展 |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试验设置 |
2.2.2 野外草地调查与取样设计 |
2.2.3 样品的试验指标测定 |
2.2.4 数据统计与处理 |
2.2.4.1 植物多样性计算和统计 |
2.2.4.2 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
第三章 围封对典型草原群落和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3.1 围封年限对物种多样性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3.1.1 物种多样性特征 |
3.1.2 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变异函数 |
3.2 围封年限对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3.2.1 土壤养分特征 |
3.2.2 土壤养分空间格局变异函数 |
3.3 讨论 |
第四章 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群落和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4.1 放牧强度对物种多样性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4.1.1 物种多样性特征 |
4.1.2 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变异函数 |
4.1.2.1 物种丰富度 |
4.1.2.2 香农-维纳指数 |
4.1.2.3 辛普森指数 |
4.2 放牧强度对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4.2.1 土壤养分特征 |
4.2.1.1 土壤总碳 |
4.2.1.2 土壤总氮 |
4.2.1.3 土壤速效磷 |
4.2.1.4 土壤速效钾 |
4.2.1.5 土壤速效氮 |
4.2.2 土壤养分空间格局变异函数 |
4.2.2.1 土壤总碳 |
4.2.2.2 土壤总氮 |
4.2.2.3 土壤速效磷 |
4.2.2.4 土壤速效钾 |
4.2.2.5 土壤速效氮 |
4.3 不同放牧强度下坡位对物种多样性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4.3.1 物种多样性特征 |
4.3.1.1 物种丰富度 |
4.3.1.2 香农-维纳指数 |
4.3.1.3 辛普森指数 |
4.3.2 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变异函数 |
4.3.2.1 物种丰富度 |
4.3.2.2 香农-维纳指数 |
4.3.2.3 辛普森指数 |
4.4 不同放牧强度下坡度对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4.4.1 土壤养分特征 |
4.4.1.1 土壤总碳 |
4.4.1.2 土壤总氮 |
4.4.1.3 土壤速效磷 |
4.4.1.4 土壤速效钾 |
4.4.1.5 土壤速效氮 |
4.4.2 土壤养分空间格局变异函数 |
4.4.2.1 土壤总碳 |
4.4.2.2 土壤总氮 |
4.4.2.3 土壤速效磷 |
4.4.2.4 土壤速效钾 |
4.4.2.5 土壤速效氮 |
4.5 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关系 |
4.6 讨论 |
4.6.1 放牧强度对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4.6.2 坡位对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
4.6.3 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关系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选题的项目来源 |
(9)不同尺度下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的空间分布对载畜率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
1.1 研究区概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数据处理 |
1.3.1 短花针茅种群密度 |
1.3.2 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短花针茅种群密度 |
2.2 空间格局的变异函数 |
2.3 空间格局的分形维数 |
2.4 空间格局的2D平面图 |
2.5 空间格局的3D立体图 |
3 讨 论 |
3.1 放牧对短花针茅种群密度的影响 |
3.2 放牧对短花针茅种群空间分布的影响 |
4 结 论 |
(10)烟草田间蛴螬种类及其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调查方法 |
1.3 蛴螬种类调查及鉴定 |
1.4 空间分布型统计分析方法 |
1.5 聚集原因分析 |
1.6 抽样技术 |
1.7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蛴螬种类组成调查结果 |
2.1.1 蛴螬种类组成 |
2.1.2 蛴螬种类的相对多度 |
2.2 蛴螬的空间分布型回归分析结果 |
2.3 聚集原因分析 |
2.4 蛴螬最适抽样数分析结果 |
2.5 序贯抽样模型 |
3 讨论 |
4 结论 |
四、大针茅草原蛴螬群落主要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的分布、类型及其地上生产力的研究[D]. 要振宇. 内蒙古大学, 2021
- [2]荒漠草原优势种群油蒿空间分布格局对封育恢复的响应[J]. 刘建康,冯湘,张克斌,刘淑琴,刘新月.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 [3]不同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物种间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J]. 张峰,孙嘉伟,孙宇,郑佳华,乔荠,赵萌莉. 草业学报, 2021(08)
- [4]锡林郭勒草地资源变化信息遥感快速识别与驱动力分析[D]. 乌尼图.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5]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D]. 李少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6]放牧强度及其季节调控对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D]. 却国萍.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7]阴山北部区域植被类型与植物多样性研究[D]. 冯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8]长期围封与放牧对典型草原群落和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影响[D]. 李浩.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9]不同尺度下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的空间分布对载畜率的响应[J]. 张峰,孙嘉伟,孙宇,郑佳华,乔荠瑢,赵天启,陈大岭,赵萌莉. 应用生态学报, 2021(05)
- [10]烟草田间蛴螬种类及其空间分布与抽样技术研究[J]. 刘思雨,户艳霞,范志勇,杜广祖,孙军伟,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