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多媒体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论文文献综述)
曾妮[1](2021)在《基于教师数字画像的校本混合式研训实践及成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到来,时代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随着混合式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逐步融入,教师个体和群体的教育教学能力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研训模式暴露了一些短板。在大数据的支撑下,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教研训一体化空间,攻克传统研训的难题,实现传统教研向混合式教研的转变,满足教师多元主体的教研需求,发挥团队优势,厚实教学资源库,最大程度缩小教师间的差异,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提升教研训效能,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王悦[2](2021)在《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及高考试题分析的研究 ——以《有机化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时至今日,我国已经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由于教育制度与高考模式关系着我国千千万万个家庭,国内研究者针对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提出了很多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着重针对高考制度的变革展开。高考虽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命运,但对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来讲,高考确实是改变命运的独木桥。为了改变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固化观念,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提出了“选科”和“部分科目多次考试”的方案,使高考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在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的催动下,高中学生如何选科、科目选择应该基于哪些因素展开体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在改革背景和现有化学选科现状下,化学课堂教学策略也要应时代变化而更新。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化学课堂教学应注重“素养为本”,在合适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如何改变教学策略、如何提高自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工业生产、人类生活中有机化学背景的渗透逐渐深入,本文在进行分析与建议时选择以《有机化学》为例,与生活、生产相结合,体现化学学科的功能性与普遍性。本研究在对新课程、新高考改革进行研究分析后,结合“素养为本”的学科教学理念,对老高考与新高考试题进行相互对照的整理与分析。结合针对不同主题设置的调查问卷及访谈记录,对化学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个人的看法与建议。再根据研究结果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后同样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改进的成果。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对化学教学策略及教学实践、新高考化学题目中有机部分的考查进行研究。本文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相应文献、学习成果、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核心概念辨析及理论基础。这一部分解释了教学策略、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对本文依据的行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深度学习理论、STSE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念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有机化学在高考中的呈现形式分析。这一部分先分析了新高考背景下的试卷结构变革和试卷内容变革,主要选用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测试2020年II卷、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测试山东卷、2021年八省联考辽宁卷进行分析。再针对其中高考有机化学题型和考查内容进行阐述,重点呈现了分值比例、题型、呈现方式、化学背景用语、考查内容、学科核心素养等方面。其中,高考考查形式和考查内容的变革始终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开展,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将“素养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第四部分,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策略及教学实践。这一部分结合前几部分的理论分析,提出符合新理念的基于“素养为本”的有机化学教学策略,并进行教学设计及实践。在教学实践后,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访谈法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有机化学相关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这一部分对本研究实施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记录,分析通过问卷和访谈显露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理归纳。第六部分,结语。对本研究进行总结与反思,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作出规划。
杨茂竹[3](2021)在《希沃白板辅助初一数学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 ——以正安县X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发展迅速,在中小学普及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是必然的趋势.在各学校普遍使用希沃白板的大环境下,通过实验研究找到应用希沃白板的建议和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应用希沃白板辅助教学,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增加师生互动,调节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方法,推进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希望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关于希沃白板应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为了解决数学知识的枯燥问题,本文通过在七年级下册数学进行希沃白板辅助课堂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的对比教学实践,分析希沃白板辅助课堂的教学优势以及为其他教师使用希沃白板辅助课堂教学提供教学策略.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以及行动研究法.在对我选择的两个班级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之后,可以得出运用希沃白板5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而且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通过对实验前后两个班成绩的对比分析发现,希沃白板5辅助课堂教学的班级数学成绩明显高于没有使用希沃白板辅助教学的班级,说明希沃白板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最后,提出运用希沃白板5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的总结。主要从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独特优势、加强与其他教学平台的协作、提高教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能力、丰富软件资源、提高课堂交互性、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注意事项六个层面进行总结和阐述.
李欢[4](2020)在《小学数学网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以疫情期间重庆市两江新区天宫殿学校为例》文中指出2020年开年之际,全国爆发了大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于疫情形势严峻,教育部下达了“停课不停学”,全面开展线上教学的指示。面对突如其来的教学形式转变,以及铺天盖地而来的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种各样的相关学习软件,许多一线教师茫然无措。本文以小学数学网课的有效教学策略为题,以重庆市两江新区天宫殿学校教师在疫情期间的网课教学模式和相应的教学效果为一手数据,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方法,分前期、中期、后期三次进行,前期调查是为了全方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对网课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认识和态度、担忧与困惑;中期调查是为了解教师和学生在网课教学与学习中的现状、困难与学习态度等问题;后期以回访调查和全校性的统一测试的数据,检验文章提出的三个提升网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实践效果。根据研究数据,研究者从自身的教学理论出发,借鉴国内外有关这一课题的研究先例,充分研究教材,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特色功能,应对不同的课程需要,采用不同教学策略协同使用,将教材内容与网络教学平台特点充分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核心:基于传统课堂形式的网课教学策略、多维度的网课行为监管策略和多方式的网课课堂互动教学策略,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解决案例和方法。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出的网课教学策略的效果,我与本校多位教师合作共同进行教学实践并收集相关数据,研究中以各阶段相应教学情况反馈和对应的知识点掌握程度为对照。我们发现改进教学策略之后,可明显改善天宫殿学校网课学生参与度低、学生网课过程难监管的现状,学生对相对应的知识点更加熟练,得分率也更高。网课只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且未来的教学不可能完全被网络教学所取代,但获取更加便捷、形式更加丰富、资源整合度更高的网络教学,以职业培训、成人学历考试、中公考试培训从线下教学,不断地向网络教学转变的趋势,在中小学,乃至高等教育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更迭,网络教学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个学校的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同时也会越来越在教学中凸显它的作用。本文以网络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导,旨在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乃至各学科的小学教师,实施网络教学提供在网络平台的选择与组合、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监督方法等方面提供参考。
佟彩嘉[5](2020)在《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大石桥二高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包含教育事业带来较明显的变革,课堂上频繁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也成为现代高中生物课堂非常普遍的现象。课堂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种类繁多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上课的效率,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多媒体课件是适应信息时代,完成课程改革关键的工具,不是为了看起来热闹但毫无效果的形式。在信息化教学开始普及的高科技时代,讨论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多媒体课件的研究背景,当前多媒体课件在高中教学中使用已经相当普遍,但使用的过程是否科学准确,发挥其最大的优越性的问题还有待考究。在有关背景下提出研究的课题内容、方法及意义。其次对相关文献进行了阐述,包括学习理论以及多媒体课件相关概念、制作原则、制作流程、优势等,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论述多媒体课件的实际运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最后,对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以必修一中的某几节课为例介绍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的过程,并且对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的部分高一生物教师及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看法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多媒体课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总结分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给一线教学的高中生物老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梁国瑛[6](2020)在《虚拟仿真软件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教育的形态,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特别是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实验教学。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优化和创新物理习题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研究尝试通过应用虚拟仿真软件于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研究其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影响,并总结教学经验与教学策略,希望能对优化物理习题教学提供参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访谈教师和学生,了解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需求与建议,结合经验之塔原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了将虚拟仿真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条件,建构了两种相应的教学模式。(2)根据物理课程标准要求,选取高中运动学部分的习题教学内容,包括v-t图像的应用与生成、x-t图像的应用与生成、加减速运动情况判断、追及与相遇、刹车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采用Ph ET互动仿真程序和NOBOOK虚拟仿真软件进行了教学设计,并用其中两个实践案例分别介绍本研究中两种教学模式。(3)采用前述教学设计在实验班进行了三个月的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与成绩检测定量分析了虚拟仿真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对学生物理学业成绩、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发现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包括增加学生在学习投入、因果认识、实验操作和攻克难题维度上的行为倾向与情感渴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包括提高学生自我确信、目标达成维度上的自我效能评估。(4)根据研究过程中的教学经验与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了虚拟仿真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功能定位,探讨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陈香[7](2020)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促进高中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研究 ——以固原市某G中学高一年级为例》文中认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也受到了影响.为了紧跟时代发展,《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这标志着“互联网+”荣升为国家战略[1].伴随着计算机科学、脑科学研究深度学习的深化,学习领域的深度学习再次走入教育研究者的视野.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启动“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2].高中数学承载着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终身学习的任务,学生拥有数学核心素养才能适应社会,而深度学习是培育核心素养的方式.因此研究“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加强高中学生数学深度学习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保证教师深度教学,学生深度学习的前提条件.论文以学习金字塔、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人类基础价值观理论为指导,经过对资料的整理提炼,首先明晰国内外研究现状,寻找突破点.其次界定“互联网+教育”和深度学习的概念和特征.选取固原市某G中学的学生和三位教师进行调查,笔者以课堂观察辅佐,希望多维度了解“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现状.然后针对目前深度学习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以《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为载体,检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整理,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并给出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阐述了相关理论,着重分析深度学习过程模型,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通过编制调查问卷,设计访谈提纲,课堂观察辅佐,多维度了解“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现状,并运用数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第四章针对目前深度学习出现的问题,鉴于理论基础和调查结果,给出相关的教学策略:设计立体式的教学目标,知识内容呈现方式多样;重塑新颖的师生关系,施行体验式的教学进程;改编适应性的学习材料,推广问题式的项目学习;善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纳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获取分层式的教学反馈,提倡深刻性的总结反思.第五章通过《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策略融入课堂实践,检验策略的有效性,证实策略的可操作性.第六章总结全文,并提出研究展望.
朱寅娟[8](2020)在《基于小学科学课堂的地理素养培养研究 ——以教科版科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教育部开启新一轮的课程标准修订,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出了明确要求,一线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有义务和责任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地理素养”究竟只是一种教育理想还是确已实现的教育理念?小学科学课堂能否让孩子从内心深处爱上地理?小学科学课堂需要什么样的地理教学方法?带着这样的一些思考,笔者从2016年起,开始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探索并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地理素养展开了一些研究。证实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不仅在理论上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记忆以及激发个性方面具有显着优势,而且在实践中也的确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在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验证的基础上,文章还从开展地理素养培养在教学中应用中的重要环节、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辩证逻辑、合理采取本文教学方法推广普及策略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地理素养培养教学方法进入小学科学课堂的建议。本文分为以下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在本章节中,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对当前小学科学课堂中进行地理素养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列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并简单介绍了本课题所运用的三种研究方法,即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第二部分为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这部分分别从课程标准、地理素养、小学科学素养以及小学生心理特征四个方面论述本文的理论基础,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三部分为小学生地理素养现状调查研究。这部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和盘龙小学3、4、5、6四个年级,共200名在校小学生地理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另一份问卷针对盘龙区60名科学现任教师,进行小学科学课教师实施地理素养培养现状调查。将问卷回收后的有效信息进行统计,利用spss23.0和w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整合后,绘制相关图表,直观的呈现出所得结论,便于分析比较,从而为后文提出小学生地理素养的策略提供依据。第四部分为地理素养培养策略在课堂中的应用与成效。基于小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现状的研究,初步提出游戏教学法、地理实验教学法、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评价融入教学这四种培养策略,并提供相关实施案例,以及对每一种方法的适用内容和方法做了详细梳理。并通过笔者的课堂实践,证实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小学生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提升小学生地理素养有积极作用,为文章所提的教学方法的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借鉴经验。第五部分是结论与展望。阐述了本文的基本结论,找到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对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完善提出了展望。
陆小娟[9](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优化策略研究 ——以南充市两所中学为例》文中提出落实好新课程改革是目前我国教育界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重建课堂,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进行研究、改革和重塑教学,要重新确立新的教学观并创造与此相适应的教学行为。因此,在如今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仅关注成绩的思想观念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应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政治修养。而互动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良,对于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南充两校高中政治课堂互动教学实际的观察以及对互动教学主体的调查与研究可见,一方面两校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的开展已取得了部分成绩:两校政治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意识逐渐提高、课堂互动的形式也有一定的丰富、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思政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逐渐缩小等。但另一方面在两校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中仍存在师生地位不合理、偏重师生互动而生生互动开展不足、互动内容表层化和形式化、互动多以认知目的为主淡化了德育功能等问题。通过笔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两校部分高中思政教师教育观念的滞后、互动相关知识储备和互动教学经验的匮乏、不够深入了解学情,以及学生身心特点的客观限制、不良的学习习惯、参差不齐的学习能力和学校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应试教育模式给与的强大压力等都是引发目前思政课堂互动中问题的主要成因。因此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学校管理这三个维度入手,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树立互动教学意识,不断提升互动教学技能;学生要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参与课堂互动,互动前自主预习、互动时积极参与、互动后自觉总结;学校要加强对课堂互动的支持,完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增加经费投入、加强互动文化建设。总之要通过师、生、校三力互补共同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的有效开展。
魏政[10](2019)在《运用微课手段提高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不断延伸,“互联网+教育”已然成为教育行业新的突破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在小学阶段未接受过空间思维能力训练,空间思维能力相对较低。本文试图探讨运用微课手段提高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效果,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分析。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方法对微课提高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进行研究。1.微课的主要特点、分类、理论基础和资源来源。按照微课的定义,主要分析了微课教学时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联系等四个方面的特点。按照微课使用目的和时间进行了分类,从特点和分类上,讲明了微课的优势和长处。阐述了微课的理论基础,并历数了当下微课的主要资源来源。2.初中学生空间思维障碍与成因分析.结合初中学生的固有特点、初中学生所使用的湘教版地理教材和地理教师执教能力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初中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障碍的主要原因。3.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结合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成长障碍的主要原因,从提升初中学生空间定位、空间定向和空间想象能力三个方面说明微课手段在培养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方面的具体策略,分析微课在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中的积极作用。4.微课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案例研究。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基于教材情况,结合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从空间定向、定位和想象能力三个具体方面,探讨三个利用微课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实践案例,分析实际教学中使用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操作性。5.微课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有效性评价。利用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等方式,对微课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进行有效性评价。6.研究结论与不足。总结研究过程和结论,分析研究过程中对不足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二、推进多媒体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进多媒体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教师数字画像的校本混合式研训实践及成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关概念概述 |
(一)混合式研训 |
(二)教师数字画像 |
二、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困境 |
(一)离身式教研多,具身式研讨少 |
(二)捧场式交流多,质疑性对话少 |
(三)碎片化内容多,系统性模块少 |
三、混合式研训校本化实践思路 |
(一)依据学校总体工作发展框架,构建学校教师信息微能力需求框架 |
(二)借助大数据临摹教师数字画像,明确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目标 |
(三)以教研训一体化平台为工具,探索混合式教研模式与路径 |
1. 根据真实问题,确定研修主题 |
2. 提供研修支架,解决真实问题 |
3. 推进课堂实践,深度讨论改进 |
(四)创新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师资队伍内生动力 |
四、混合式研训校本化实践成效 |
(一)提高了“教”的质量 |
(二)浓厚了“研”的氛围 |
1. 跨校跨省联合教研,打开教研新思路 |
2. 厚实教学资源库,教学创新有后劲 |
(三)加强了“用”的效能 |
五、结语 |
(2)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及高考试题分析的研究 ——以《有机化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新课程改革 |
1.1.2 新高考改革 |
1.1.3 化学选科现状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比较分析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课堂观察法 |
1.4.5 访谈法 |
1.5 文献综述 |
1.5.1 新课程改革 |
1.5.2 新高考改革 |
1.5.3 化学教学策略 |
第2章 核心概念辨析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辨析 |
2.1.1 教学策略 |
2.1.2 化学核心素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行为主义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深度学习理论 |
2.2.4 STSE教育理念 |
2.2.5 多元智能理论 |
第3章 有机化学在高考中的呈现形式分析 |
3.1 新高考背景下化学考试变革的分析 |
3.1.1 试卷结构的变革 |
3.1.2 试卷内容变革 |
3.2 高考有机化学题型特点 |
3.2.1 有机化学在高考中各题型分值比例 |
3.2.2 高考有机化学题型和呈现方式 |
3.2.3 高考有机化学背景的用语 |
3.3 高考有机化学考查内容 |
3.3.1 高考有机化学考查内容 |
3.3.2 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有机题目中的呈现 |
第4章 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策略研究及实践 |
4.1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特点 |
4.2 有机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
4.2.1 确立目标,理解有机化学的内容 |
4.2.2 宏微结合,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的观念 |
4.2.3 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
4.2.4 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化学思维 |
4.2.5 教学模式多元化,打造高效课堂 |
4.2.6 构建知识网络,掌握类比推移的能力 |
4.3 有机化学教学实践的研究 |
4.3.1 《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教学设计及实践 |
4.3.2 《甲烷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实践 |
4.3.3 “素养为本”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实践反思 |
第5章 有机化学相关问卷调查 |
5.1 高中生化学同分异构体知识测试卷(学生问卷) |
5.2 高中有机化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5.3 《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教学实践反馈问卷(学生问卷) |
5.4 有机化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5.5 学生访谈 |
5.5.1 学生访谈结果记录 |
5.5.2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生化学同分异构体知识测试卷(学生问卷) |
附录2 有机化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3 《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教学实践反馈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4 有机化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5 学生访谈问题列表 |
致谢 |
(3)希沃白板辅助初一数学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 ——以正安县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研究法 |
1.4.3 实验研究法 |
1.4.4 行动研究法 |
2 研究现状及概念界定 |
2.1 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概念界定 |
2.2.1 交互式电子白板 |
2.2.2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发展历程 |
2.2.3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作用 |
2.2.4 希沃白板5 |
2.3 希沃白板5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2.3.1 希沃白板5辅助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 |
2.3.2 希沃白板5辅助中学生的数学学习 |
3 希沃白板5辅助初一数学教学的微型实验研究 |
3.1 实验目的 |
3.2 实验设计 |
3.2.1 实验对象选择 |
3.2.2 研究变量设置 |
3.2.3 无关变量控制 |
3.2.4 实验假设及基本步骤 |
3.3 实验过程中的案例对比分析 |
3.3.1 《平移》相关分析 |
3.3.2 希沃白板5辅助《平移》教学 |
3.3.3 传统模式教学《平移》 |
3.3.4 对比分析结果 |
3.4 实验前后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
3.4.1 实验前测成绩分析 |
3.4.2 实验后测成绩分析 |
3.5实验结果分析 |
3.6 实验的局限性 |
4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希沃白板5的策略 |
4.1 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独特优势 |
4.2 加强与其他教学平台的协作 |
4.3 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能力 |
4.4 优化硬件资源,丰富软件资源 |
4.5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交互性 |
4.6 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注意事项 |
4.6.1 学习目的性 |
4.6.2 工具互补性 |
4.6.3 课程生成性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4)小学数学网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以疫情期间重庆市两江新区天宫殿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网课平台介绍 |
2.1 资源型平台 |
2.2 直播型平台 |
2.3 辅助型平台 |
3.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调查对象 |
3.2 调查时间和方式 |
3.3 调查过程 |
3.3.1 第一次学生问卷调查 |
3.3.2 教师前期问卷调查 |
3.3.3 第二次学生问卷调查 |
3.3.4 教师中期问卷调查 |
3.4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
4.小学数学网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
4.1 基于传统课堂形式的网课教学策略 |
4.2 多维度的网课行为监管策略 |
4.3 多方式的网课课堂互动教学策略 |
4.4 网课课堂教学案例及分析 |
5.网课有效教学策略实践成效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第一次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调查问卷(初期) |
附录三 :学生第二次调查问卷 |
附录四 :教师调查问卷(中期) |
附录五 :学生测试试卷 |
致谢 |
(5)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大石桥二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多媒体课件相关概述 |
2.1.1 媒体和多媒体教学 |
2.1.2 多媒体课件 |
2.2 学习理论 |
2.2.1 行为主义理论 |
2.2.2 认知主义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2.3 高中生物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原则 |
2.3.1 科学性原则 |
2.3.2 实用性原则 |
2.3.3 辅助性原则 |
2.3.4 符合生物学特点的原则 |
2.4 高中生物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流程 |
2.4.1 分析教学需求 |
2.4.2 制定教学目标 |
2.4.3 框架结构安排 |
2.4.4 编辑课件脚本 |
2.4.5 界面风格选择 |
2.4.6 检查核对并应用 |
2.5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
2.5.1 富含形式多样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5.2 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2.5.3 易于强调教学重难点内容 |
2.5.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3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
3.1 教师准备 |
3.1.1 选择教学内容 |
3.1.2 确定教学方法 |
3.1.3 进行教学设计 |
3.2 教学过程的应用 |
3.2.1 利用直观的素材,激发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
3.2.2 通过生动的场景展示抽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 |
3.2.3 指出疑惑开拓思路,培养学习兴趣 |
4 多媒体课件对高中生物课堂的影响的调查分析 |
4.1 调查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情况 |
4.2 调查高中生在课堂上对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看法 |
4.3 调查结果分析 |
4.3.1 对教师统计结果的分析 |
4.3.2 对学生统计结果的分析 |
4.4 生物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
4.4.1 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频率不理想 |
4.4.2 一线教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流于形式化 |
4.4.3 多媒体课件代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 |
4.4.4 过分关注课件而忽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
4.4.5 对传统教学的认识不科学 |
4.5 优化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生物课堂的策略 |
4.5.1 健全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及软件资源 |
4.5.2 正确引导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观念,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
4.5.3 提高教师队伍计算机操作水平,合理选择和使用多媒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B 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6)虚拟仿真软件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2 研究进展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研究进展 |
2.2.1 物理习题教学现状与教学优化 |
2.2.2 虚拟仿真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2.3 理论基础 |
2.3.1 戴尔“经验之塔”原理 |
2.3.2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案 |
3.2 研究方法 |
3.3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需求调查 |
3.4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应用条件 |
3.5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教学模式 |
3.6 虚拟仿真软件简介与教学应用案例设计 |
3.6.1 NOBOOK虚拟仿真软件 |
3.6.2 PhET互动仿真程序 |
4 研究对象选择与实验前测 |
4.1 教育干预前的成绩检验分析 |
4.2 物理学习兴趣问卷调查与分析 |
4.2.1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问卷 |
4.2.2 物理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3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与分析 |
4.3.1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 |
4.3.2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 小结 |
5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实践 |
5.1 主要习题教学内容 |
5.2 教学实验过程简介 |
5.3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案例1 |
5.3.1 教学过程 |
5.3.2 学生随堂检测分析 |
5.4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案例2 |
5.4.1 教学过程 |
5.4.2 学生随堂测分析 |
5.5 小结与反思 |
6 教育实验成果评估 |
6.1 物理成绩检验分析 |
6.2 物理学习兴趣后测问卷分析 |
6.3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后测问卷分析 |
6.4 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教学建议 |
7.2.1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定位 |
7.2.2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教学策略 |
7.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 |
附录3 访谈提纲 |
关于本研究中NOBOOK的使用声明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与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
(7)“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促进高中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研究 ——以固原市某G中学高一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内容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现有研究的反思与总结 |
1.2.4 研究内容 |
1.3 深度学习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
1.3.1 深度学习的研究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界定 |
2.1 “互联网+教育”的相关概念 |
2.1.1 互联网+教育 |
2.1.2 互联网+教育的特征 |
2.2 深度学习的概念 |
2.2.1 深度学习 |
2.2.2 深度学习的特征 |
2.2.3 深度学习的过程模型 |
2.3 理论基础 |
2.3.1 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 |
2.3.2 学习金字塔 |
2.3.3 人类基础价值观理论 |
第3章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 |
3.1 高中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现状调查一一问卷调查 |
3.1.1 问卷调查的编制 |
3.1.2 问卷调查的实施 |
3.1.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2 高中数学老师深度教学情况调查一一访谈调查 |
3.2.1 访谈结果分析 |
第4章 促进高中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
4.1 设计立体式的教学目标,知识内容呈现方式多样 |
4.2 重塑新颖的师生关系,施行体验式的教学进程 |
4.3 改编适应性的学习材料,推广问题式的项目学习 |
4.4 善用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纳多元化的评价形式 |
4.5 获取分层式的教学反馈,提倡深刻性的总结反思 |
第5章 促进高中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 |
5.1 行动研究背景与意义 |
5.2 研究步骤 |
5.3 教学案例及教学实践结果 |
5.3.1 教学案例 |
5.3.2 教学实践结果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8)基于小学科学课堂的地理素养培养研究 ——以教科版科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的新意 |
2.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地理素养 |
2.2 小学科学素养 |
2.3 课程标准 |
2.4 小学生心理特征与教学启示 |
3.小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现状调查 |
3.1 小学生地理素养现状调查研究 |
3.2 小学科学课教师现状调查 |
4.小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策略在科学课堂中的应用与成效 |
4.1 在小学科学课堂开展培养地理素养教学方法的思路与过程 |
4.2 不同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
5.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地理素养的教学实践反馈及推广建议 |
5.1 在小学科学课堂培养地理素养的教学实践反馈 |
5.2 地理素养的培养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推广 |
6.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存在的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9)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优化策略研究 ——以南充市两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的背景 |
(二)选题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重点和难点 |
(一)研究的重点 |
(二)研究的难点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和不足 |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互动 |
(二)课堂互动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 |
二、课堂互动理论依据 |
(一)交往教学论 |
(二)符号互动理论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四)群体动力理论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的要求 |
(一)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要素最优化 |
(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方法最优化 |
(三)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形式最优化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的意义 |
(一)提升教师互动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
(三)转变师生关系,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
(四)建设多维互动课堂,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形式 |
(五)同步实现课程目标,加强思政学科建设 |
(六)形成独特教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现状分析 |
一、调研对象与调研过程 |
(一)调研对象介绍 |
(二)调研过程介绍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已取得的成绩 |
(一)师生课堂互动意识逐渐提升 |
(二)互动形式有所丰富 |
(三)初步和谐了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师生在互动中地位的不合理 |
(二)偏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展不足 |
(三)互动内容表层化,互动模式形式化 |
(四)互动以认知性目的为主,淡化德育功能 |
第四章 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开展的原因分析 |
一、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开展的教师维度 |
(一)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滞后,忽视互动课前准备 |
(二)一些教师互动技巧有限,互动能力有待提高 |
(三)有的教师缺乏沟通意识,不够深入了解学情 |
二、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开展的学生维度 |
(一)学生身心特点的客观限制 |
(二)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对课堂互动的影响 |
(三)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影响互动效果 |
三、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开展的学校管理维度 |
(一)教学评价机制不尽合理 |
(二)应试教育模式的强大压力 |
(三)未形成全校性的互动文化 |
第五章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开展效果的策略 |
一、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树立互动教学意识 |
(一)加强相关知识积累,提升互动性教学技能 |
(二)挖掘互动资源,深入贯穿课本知识 |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学习兴趣与动力 |
(四)合理引导,着重对互动重难点分析与解决 |
二、学生要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参与课堂互动 |
(一)自主预习,打好课堂互动基础 |
(二)积极参与,共创良好互动氛围 |
(三)自觉总结,做好课后互动反思 |
(四)整理复习,巩固课堂互动成果 |
三、学校要加强对课堂互动支持 |
(一)完善学校管理体制,支持课堂互动教学改革 |
(二)增加相关教学经费投入,优化课堂互动条件 |
(三)加强建设互动课文化,堂营造全校性课堂互动氛围 |
(四)设计合理有效互动评价机制,推动课堂互动模式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运用微课手段提高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2章 微课的特点、分类、理论基础与资源来源 |
2.1 微课的特点 |
2.1.1 教学时间短 |
2.1.2 教学内容少 |
2.1.3 教学方式多 |
2.1.4 教学练习精 |
2.2 微课的分类 |
2.2.1 课前预习型 |
2.2.2 课上应用型 |
2.2.3 课后巩固型 |
2.3 微课的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4 微课的主要资源来源 |
2.4.1 视频来源 |
2.4.2 动画来源 |
2.4.3 地图来源 |
第3章 初中学生空间思维障碍与成因分析 |
3.1 初中学生个人空间能力不足 |
3.1.1 空间思维能力成长不足 |
3.1.2 空间定位定向能力训练不足 |
3.1.3 学习动力不强 |
3.2 地理教材对学生要求较高 |
3.2.1 教材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
3.2.2 教材对知识点安排联系生活不够紧密 |
3.2.3 教材对部分内容描述过于精炼 |
3.3 地理教师对空间思维能力重视不够 |
3.3.1 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
3.3.2 教学手段使用不当 |
3.3.3 教学资源比较缺乏 |
3.3.4 教学实践严重不足 |
第4章 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 |
4.1 利用微课提升学生空间定向能力 |
4.1.1 指导学生形成一般定向方法 |
4.1.2 指导学生掌握野外定向方法 |
4.2 利用微课提升学生空间定位能力 |
4.2.1 指导学生认知经纬网定位方法 |
4.2.2 指导学生认知相对定位方法 |
4.3 利用微课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
4.3.1 指导学生认知地理概念形成原理 |
4.3.2 指导学生认知地理空间变化规律 |
4.3.3 指导学生认知地理知识探究过程 |
4.3.4 指导学生认知地理实践应用知识 |
第5章 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实践案例 |
5.1 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定向能力案例设计——以“地图上判断两点间相对方向”为例 |
5.1.1 教学目标 |
5.1.2 教学重难点 |
5.1.3 微课视频课程设计 |
5.1.4 微课视频课程解析 |
5.2 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定位能力案例设计——以“说出一个点的经纬度”为例 |
5.2.1 教学目标 |
5.2.2 教学重难点 |
5.2.3 微课视频课程设计 |
5.2.4 微课视频课程解析 |
5.3 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案例设计——以“认识地球的形状”为例 |
5.3.1 教学目标 |
5.3.2 学习重难点 |
5.3.3 微课视频课程设计 |
5.3.4 微课视频过程解析 |
第6章 微课教学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效性评价 |
6.1 评价技术路线与方法 |
6.2 样本选取 |
6.3 学业成绩方面 |
6.4 地理主观能力方面 |
6.5 师生访谈结果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推进多媒体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教师数字画像的校本混合式研训实践及成效研究[J]. 曾妮.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21(05)
- [2]基于“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及高考试题分析的研究 ——以《有机化学》为例[D]. 王悦. 西南大学, 2021(01)
- [3]希沃白板辅助初一数学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实践 ——以正安县X中学为例[D]. 杨茂竹.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4]小学数学网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以疫情期间重庆市两江新区天宫殿学校为例[D]. 李欢. 西南大学, 2020(06)
- [5]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大石桥二高中为例[D]. 佟彩嘉.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1)
- [6]虚拟仿真软件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梁国瑛. 广州大学, 2020(02)
- [7]“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促进高中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研究 ——以固原市某G中学高一年级为例[D]. 陈香. 宁夏师范学院, 2020(12)
- [8]基于小学科学课堂的地理素养培养研究 ——以教科版科学为例[D]. 朱寅娟. 西南大学, 2020(01)
- [9]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互动优化策略研究 ——以南充市两所中学为例[D]. 陆小娟.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10]运用微课手段提高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研究[D]. 魏政.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