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酶类测定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岑贞颐[1](2021)在《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LA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颅内感染并颅内压升高患儿血清及脑脊液血浆钙连接蛋白B(Plasma Calnexin B,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乳酸LA(Lactic Acid,L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以及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颅内感染并颅内压升高的患儿96例为病例组;按脑脊液压力升高水平分为轻度升高组和重度升高组两个亚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儿童96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S100B、NSE、LA水平及其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重度升高组患儿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和视乳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1.9%、85.7%、76.2%和57.1%,轻度升高组为24.1%、59.3%、31.5%和18.5%;重度升高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和视乳头水肿的发生率均高于轻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月~3岁患儿轻度升高组脑脊液压力为117.48±9.81mm H2O,重度升高组为159.53±12.42 mm H2O;4~6岁患儿轻度升高组脑脊液压力为192.40±9.27 mm H2O,重度升高组为272.62±21.81mm H2O;7~15岁患儿轻度升高组脑脊液压力为234.44±24.46 mm H2O,重度升高组为299.10±26.49mm H2O。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重型病例脑脊液压力均值高于同组的轻型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重度升高组血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脑钠尿肽(BNP)、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肌酐、脑脊液乳酸(CSF-LA)水平较轻度升高组高,重度升高组血PH值、碳酸氢盐、脑脊液氯水平、血纤维蛋白原(Fbg)较轻度升高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升高组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脑脊液细胞总数、中性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乳酸脱氢酶(LDH)、脑脊液葡萄糖、脑脊液蛋白定量与轻度升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96例患儿均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异常检出率为67.8%(65例),其中重度升高组为78.6%(33例),轻度升高组为38.9%(21例),重度升高组头颅MRI影像学改变高于轻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MRI及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的病灶检出率,MRI病灶检出率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亚组血清S100B、NSE及LA水平变化特征为对照组<轻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S100B、NSE、LA水平为轻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不同病因组血清和脑脊液S100B、NSE、LA水平为结脑组>化脑组>病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以CSF-LA为因变量,S100B和NSE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水平为自变量,应用线性回归分析:(1)相关分析:血清S100B与CSF-LA定量(r=0.381,P=0.000),脑脊液S100B与CSF-LA定量(r=0.350,P=0.001);血清NSE与CSF-LA定量(r=0.348,P=0.001),脑脊液NSE与CSF-LA定量(r=0.297,P=0.003);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以脑脊液压力为因变量,S100B和NSE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水平为自变量,应用线性回归分析:(2)相关分析:血清S100B与脑脊液压力(r=0.472,P=0.000),脑脊液S100B与脑脊液压力(r=0.464,P=0.000);血清NSE与脑脊液压力(r=0.579,P=0.000),脑脊液NSE与脑脊液压力(r=0.593,P=0.000)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7)回归分析:以血清S100B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血清S100B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12(P<0.05);以脑脊液S100B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脑脊液S100B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31(P<0.05)。以血清NSE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血清NSE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0.196(P<0.05);以脑脊液NSE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脑脊液NSE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28(P<0.05)。结论:(1)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的脑脊液压力与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脑脊液压力升高值越大,患儿临床表现越严重,合并各器官脏器损害的发生率越高。(2)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头颅MRI无特异性改变,但颅内压升高越明显,MRI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3)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B、NSE可正向影响CSF-LA定量,即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B、NSE越高,CSF-LA定量越高,脑脊液压力升高也越大,患儿发展成为重度感染性颅内高压的可能性越大。(4)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NSE、LA含量水平对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的早期诊断、提高治疗效果、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廖良华[2](2021)在《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TNF-α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S100-B protein,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水平变化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早期评估风险、判断预后、指导临床用药奠定基础。方法:(1)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及百色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09月收治的惊厥儿童共120例,50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做为持续惊厥组,其中持续惊厥1组(惊厥时间(min):30-50)36例、持续惊厥2组(惊厥时间(min):50-70)8例、持续惊厥3组(惊厥时间(min):70-90)6例;70例非惊厥持续状态患儿做为非持续惊厥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7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2)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因以及实验室常规、神经电生理等辅助检查结果。(3)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所有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及对照组血清中S100B、NSE、TNF-α水平,并同时测定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水平。(4)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发热、嗜睡、呕吐/头痛、烦躁/拒乳等临床表现在持续惊厥组与非持续惊厥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持续惊厥组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非持续惊厥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3)持续惊厥组最常见病因为急性症状性(占52%),非持续惊厥组最常见病因为热性惊厥(占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对照组三组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且均为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对照组。持续惊厥组和非持续惊厥组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也存在显着的差异(P<0.05),为持续惊厥组>非持续惊厥组。(5)持续惊厥组1组、2组、3组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含量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表现为3组>2组>1组。(6)以惊厥持续时间为因变量,分别以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为自变量做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为:(1)相关分析: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与惊厥持续时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s=0.715、0.697、0.658,P均<0.001);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与惊厥持续时间具有高度正相关性(rs=0.696、0.725、0.580,P均<0.001)。(2)回归分析: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均与惊厥持续时间具有相关性,其非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3.285、2.628、0.080,P均<0.001;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也均与惊厥持续时间具有相关性,其非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1.797、1.251、0.081,P均<0.001。(7)以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为因变量,以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为自变量做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为:(1)相关分析: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与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920、0.925、0.651,P均<0.001)。(2)回归分析:血清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可以正向影响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水平,其非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1.181、0.806、0.638,P均<0.001。(8)持续惊厥组中脑电图正常16例(32%),非特异性异常波13例(26%),癫痫样波21例(42%),以癫痫样波为主;脑电图正常组、非特异性异常波组、癫痫样波组间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癫痫样波组>非特异性异常波组>脑电图正常组。结论:(1)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于惊厥发病早期即升高,可作为惊厥患儿发生持续状态早期识别的敏感性生化指标。(2)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水平与惊厥持续时间呈正相关性,即持续时间越长,数值升高越明显,为惊厥严重程度的早期识别、治疗提供参考依据。(3)脑电图结果联合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对惊厥性脑损伤判断与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4)WBC、PCT、CRP数值升高可作为惊厥持续状态早期预测的非特异性参考指标。
徐梦雅[3](2021)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例资料,分别探讨足月儿和早产儿化脑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结局等,分析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2月5年期间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36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根据近期转归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治疗和转归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6例,其中男15例(41.7%),女21例(58.3%);足月儿13例(36.1%),早产儿23例(63.9%),胎龄28-34周者20例(87.0%),胎龄34-37周者3例(13.0%);平均出生体重为2049.53±186.02g,出生体重<1000g 者 4 例(11.1%)、1000-1499g 者 13 例(36.1%)、1500-2499g 者 6 例(16.7%)、体重≥2500g者13例(36.1%);平均发病日龄9.86±1.533天,早发型败血症化脑12例(33.3%)、晚发型败血症化脑24例(66.7%);病程中发热者27例(75%);感染伴随症状中贫血者22例(61.1%)、凝血功能障碍者16例(44.4%);血培养阳性者24例,血培养阳性率66.7%,脑脊液培养阳性者16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率41.7%,共检出病原菌44株,其中肺炎克雷伯杆菌16株(36.4%)、大肠埃希菌15株(34.1%)、其他病原菌共13例(29.5%));10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脑积水5例(13.9%)、硬膜下积液2例(5.6%)、脑梗死2例(5.6%)、脑软化2例(4.6%));经治疗后治愈出院者12例(33.3%),好转出院者18例(50.0%),转外院手术治疗1例(2.8%),自动出院者5例(13.9%),临床好转、治愈率83.3%。2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化脑患儿临床特点比较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化脑患儿均以晚发型败血症多见,早产儿组IVF、胎膜早破者例数较足月儿组多,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76.9%足月化脑患儿以发热作为首发症状,足月儿组的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84.6%)、反应差(61.5%)、气促或呻吟(61.5%)、肌张力增高(61.5%);73.9%早产化脑患儿以呼吸暂停作为首发症状,早产儿组常见临床表现有腹胀(78.3%)、呼吸暂停(73.9%)、面色差(73.9%)、发热(69.9%)、反应差(60.9%);早产儿组呼吸暂停、腹胀、肌张力减低发生率大于足月儿组,足月儿组发热、气促或呻吟、激惹、惊厥、肌张力增高发生率高于早产儿组,且热峰高于早产儿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腹胀的发生率与足月儿组有显着差异(P<0.05);早产儿组相关并发症中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水肿、胆汁淤积症发生率较足月儿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首次脑脊液检查(病程1~2天)中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比例均高于早产儿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脑脊液检查(病程3~4天)中,足月儿组多个细胞百分比、氯化物含量高于早产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多见,病原菌分布在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各种异常影像学表现发生率均高于足月儿组,早产儿组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抗感染疗程长于足月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住院天数长于、住院费用高于足月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治愈率(76.9%)、好转率(23.1%)高于早产儿组,早产儿组中1例患儿因合并重度脑积水转院行手术治疗,5例患儿自动出院。3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化脑患儿临床特点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胎龄(预后良好组35.22±5.08周、预后不良组32.37±3.22周)、出生体重(预后良好组2363.48±1225.194g,预后不良组1610.00±784.30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羊水粪染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热峰、呼吸暂停、抽搐、前囟饱满的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相关并发症中贫血、凝血功能障碍、水肿、胆汁淤积症的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病程中3次脑脊液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比例、蛋白含量均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3次脑脊液检查中蛋白含量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病原菌均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多见,病原菌分布在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各种异常影像学表现发生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脑室增宽扩张、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大部分患儿在病程2-3周出现并发症,以脑积水最为常见,共5例(13.9%);预后不良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足月儿发热、激惹、惊厥、肌张力增高等临床表现较早产儿典型,早产儿以呼吸暂停、腹胀、肌张力减低为主要临床表现。2.足月儿化脑中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核细胞比例高于早产化脑患儿。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低,仅41.7%。病原学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为常见。3.脑积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热峰高、出现呼吸暂停、抽搐、前囟饱满、脑脊液蛋白含量高、颅内出血等几个因素常提示预后不良。4.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早产儿预后较足月儿差,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并发症发生率高。
刘奔科[4](2021)在《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前瞻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乙脑病毒感染后除了会诱使人体产生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抗体外,是否还会产生其他的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以表达神经元细胞表面抗原的转染细胞为底物,对受检者的血清与脑脊液进行检测。首先检测31名乙脑患儿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的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抗NMDAR-IgG、抗AMPAR1-IgG、抗AMPAR2-IgG、抗LGI1-IgG、抗CASPR2-IgG、抗GABABR-IgG),同时随访病情,在乙脑起病后第21天,再次检测血清中的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若在乙脑恢复期,患儿出现新发症状,考虑为双相型者,则再次检测其血清及脑脊液中的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并完善头颅磁共振复查、脑脊液乙脑病毒PCR等检查,除外乙脑复燃后启动免疫治疗。结果:1.乙脑急性期,全部31名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的上述6种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为阴性;2.乙脑起病后第21天,除2名双相型和1名单相型患儿血清抗NMDAR-IgG检测为阳性外,其余28名患儿血清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均为阴性;3.5名患儿在乙脑恢复期出现新发症状,考虑为双相型,其中2名患儿脑脊液抗NMDAR-IgG阳性,确诊为抗NMDAR脑炎,1名患儿脑脊液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 class B receptor,GABABR)IgG阳性,确诊为抗GABABR脑炎,其余2名患儿脑脊液上述6种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阴性;4.相较于乙脑后继发抗NMDAR脑炎的患儿,继发抗GABABR脑炎者病情复发时,其脑脊液白细胞数低于前者,头颅影像学改变不明显,预后相对较好。结论:1.乙脑患儿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没有检测到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2.乙脑病毒感染后第21天的血清抗NMDAR-IgG检测阳性,不一定继发抗NMDAR脑炎;3.中枢神经系统乙脑病毒感染后,除抗NMDAR脑炎外,可继发抗GABABR脑炎;4.乙脑病毒感染后继发不同自身抗体介导的脑炎,其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也可能有所不同。目的:探讨双相型乙脑患儿的血清或脑脊液中,是否存在目前其它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分析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的方法,分别以大鼠的海马组织和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为底物,对受检者的血清与脑脊液进行检测。首先检测第一部分乙脑患儿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未知的抗神经细胞表面抗原抗体,在乙脑起病后第21天,检测其血清中未知的抗神经细胞表面抗原抗体,在乙脑恢复期,再次检测双相型乙脑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未知的抗神经细胞表面抗原抗体。收集资料,分析临床特点。结果:1.乙脑急性期,全部31名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的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为阴性;2.乙脑起病后第21天,1名单相型患儿血清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为阳性,其余30名患儿血清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均为阴性;3.症状复发后,5名双相型乙脑患儿中有2名脑脊液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为阳性;4.与乙脑后继发抗NMDAR脑炎的患儿相比,继发未知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者病情复发时临床症状相对较轻,脑脊液白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升高不明显,头颅磁共振病变范围较小,遗留神经功能缺陷较少。结论:1.乙脑患儿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没有检测到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2.乙脑病毒感染后第21天的血清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对于该病的发生预测价值不高;3.中枢神经系统乙脑病毒感染后可诱发其它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4.与乙脑后继发抗NMDAR脑炎的患儿相比,继发未知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相对较轻,预后更好。目的:探究细胞因子对于乙脑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预测价值,随访患儿神经功能状态并分析长期预后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第一部分乙脑患儿急性期血清及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9,MMP-9)、CXC趋化因子13(C-X-C motif ligand 13,CXCL13)、B细胞活化因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CXC趋化因子10(C-X-C motif ligand10,CXCL10)和白介素6(intefleukin-6,IL-6)等5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在乙脑起病后第21天,检测患儿血清中MMP-9、CXCL13、BAFF、CXCL10和IL-6的水平,在乙脑恢复期,再次检测双相型乙脑患儿脑脊液中MMP-9、CXCL13、BAFF、CXCL10和IL-6的水平。分别在乙脑起病后1月、2月、6月、12月对患儿进行随访,每次随访均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量表对患儿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1.比较乙脑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与未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患儿急性期的血清及脑脊液MMP-9、CXCL13、BAFF、CXCL10和IL-6的水平,两者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2.在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患儿中,乙脑起病后第21天的血清CXCL13、IL-6水平显着高于急性期(p<0.05);症状复发后的脑脊液MMP-9、CXCL13、BAFF及CXCL10水平显着高于急性期(p<0.05);3.在未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患儿中,乙脑起病后第21天的血清MMP-9、CXCL10及IL-6水平显着低于急性期(p<0.05);4.随访12个月,乙脑恢复期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患儿比未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m RS评分高(m RS中位数2[1-2]vs 1[0-2],p=0.044)。结论:1.乙脑急性期的细胞因子水平不能作为恢复期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预测指标;2.乙脑起病后第21天的血清CXCL13水平可作为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预测指标;3.乙脑恢复期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患儿比未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长期预后更差。
常笑可[5](2021)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Caveolin-1、VE-cadherin、CXCL8及CXCL9的变化》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Caveolin-1、VE-cadherin、CXCL8和CXCL9的含量,探讨其含量变化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作用,为早期识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儿科就诊的病毒性脑炎(VE)患儿35例,化脓性脑膜炎(BM)患儿32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为对照组24例。收集对照组患儿急性期、VE组和BM组患儿急性期和治疗后的脑脊液标本,运用ELISA法检测患儿脑脊液中Caveolin-1、VE-cadherin、CXCL8、CXCL9的水平。应用IBM SPSS V24.0软件对各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各组急性期和治疗后的比较用t-检验,分析各组水平变化,同时进行Pearson检验分析急性期Caveolin-1、VE-cadherin、CXCL8和CXCL9之间的相关性。以ɑ=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1.急性期脑脊液中Caveolin-1、VE-cadherin、CXCL8、CXCL9的水平在BM组、VE组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veolin-1、VE-cadherin、CXCL8在BM组急性期高于V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XCL9在VE组急性期高于B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患儿脑脊液中Caveolin-1、VE-cadherin、CXCL8、CXCL9的水平在BM组与VE组比较,Caveolin-1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cadherin、CXCL8、CXCL9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BM组与VE组患儿急性期脑脊液中的Caveolin-1、VE-cadherin、CXCL8、CXCL9的水平都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脑脊液中Caveolin-1、VE-cadherin、CXCL8相互之间呈正相关,与CXCL9呈负相关。结论:1.Caveolin-1、VE-cadherin、CXCL8和CXCL9均参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发病过程,测定急性期的表达水平可为早期识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提供依据。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Caveolin-1、VE-cadherin、CXCL8和CXCL9的水平在急性期和治疗后有差异,动态检测脑脊液中的水平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的疗效观察具有指导意义。
苗苗[6](2021)在《惊厥患儿血清S100B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儿童惊厥发作后,血清S100B蛋白表达水平的分析及与惊厥患儿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长春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惊厥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病因分为热性惊厥组157例、癫痫组83例、病毒性脑炎组23例、化脓性脑炎组10例、不明原因抽搐组37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和免疫层析法方法对S100B蛋白进行检测,并分析血清S100B蛋白表达水平及与惊厥患儿脑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S100B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血清S100B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热性惊厥组中,复杂性热性惊厥血清S100B蛋白水平浓度高于单纯性热性惊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热性惊厥组、癫痫组、病毒性脑炎组、化脓性脑炎组、不明原因抽搐组组间血清中S100B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观察组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惊厥频率≥3次(P=0.000)及惊厥持续时间≥10min(P=0.008)是S100B蛋白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惊厥患儿血清中S100B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2.热性惊厥组中,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S100B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单纯性热性惊厥;3.不同病因所致惊厥患儿血清中S100B蛋白水平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4.惊厥频率≥3次(P=0.000)及惊厥持续时间≥10min(P=0.008)是S100B蛋白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詹标[7](2021)在《儿童腺病毒脑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腺病毒脑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资料:对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可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而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儿,总计共1189份脑脊液标本针对22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及脑炎常见病原体进行常规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20.7%(246/1189),其中在脑脊液中检测出腺病毒核酸共27例,统计并分析该总计27例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方法:1.采用多重PCR及RT-PCR技术结合Genome Lab Ge XP遗传分析系统检测13种常见病原体。2.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9种常见脑炎病毒。3.统计并分析所有脑脊液中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例(其中有4例外送行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基因检测呈腺病毒阳性)的临床资料。结果1.1189份脑脊液标本中,共有246例筛查发现病毒阳性,阳性检出率为20.7%,其中鼻病毒80例,肠道病毒79例,腺病毒27例,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14例,副流感病毒3型11例,巨细胞病毒10例,博卡病毒4例,冠状病毒4例,腮腺炎病毒4例,副流感病毒1型3例,呼吸道合胞病毒3例,EB病毒3例,偏肺病毒2例,单纯疱疹病毒2例;在上述脑脊液阳性结果中,腺病毒占10.98%,仅次于鼻病毒(32.52%)及肠道病毒(32.11%)。2.对该总计27例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进行分析:男性患儿共20例,女性患儿共7例,男女比例接近3:1;发病年龄从2月19天至10岁,中位年龄为46个月,平均年龄为(50.7±30.4)个月。3.27例病例均留取咽拭子标本行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其中12例病例咽拭子标本腺病毒阳性,阳性率44.4%(12/27)。4.在27例病例中,主要有以下10个临床表现,即发热、流涕、咳嗽、腹泻、四肢酸痛、抽搐、头痛、呕吐、神志障碍、情绪改变。其中,发热、咳嗽、抽搐、呕吐出现频率均超过50%,此外,出现频率超过20%的临床表现还有头痛及神志改变。临床体征方面则以颈抵抗及Babinski征出现频率最高。5.在27例病例中,22例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在正常区间,5例轻度升高。在27例病例中,脑脊液生化在正常区间内出现的例数最多。6.在27例脑脊液腺病毒阳性病例中,行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共有19例,其中7例出现局部脑膜线状强化,1例出现颅内小软化灶,1例出现颅内广泛病变,考虑炎症或缺氧缺血性病变可能,另有10例未见明显异常,7.在27例脑脊液腺病毒阳性病例中,行脑电图检查的共有17例,其中7例脑电图表现为广泛中高幅慢波,2例可见棘波或棘慢波,1例同时具备上述两种改变,另有7例脑电图呈正常脑电图或边缘状态。8.在27例脑脊液腺病毒阳性病例的最后诊断中,4例诊断为腺病毒脑炎,5例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脑膜脑炎,10例诊断为热性惊厥,2例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3例诊断为癫痫,1例诊断为血管性头痛,1例诊断为脓毒症,1例仅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27例病例中,多数病例采用以降温、止惊、降低颅内压力为主的对症支持治疗。25例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其中1例患儿出现继发性癫痫;2例自动出院,均出现继发性癫痫。结论1.人腺病毒是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膜脑炎重要的病原体之一。2.大部分病例符合病毒性脑炎的一般表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及神志改变等,可伴有情绪改变,缺乏特异性表现,另有少部分病例症状及体征表现不典型。3.大多数病例脑脊液常规、生化结果正常,相比一般病毒性脑炎,仅通过脑脊液常规、生化检验而确定诊断更为困难,因此,及时完善脑脊液的病原学检测有其重要意义。4.绝大部分病例治疗效果及预后良好,但少部分可遗留继发性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孙艳,高小倩,赵兰欣,侯红红,王欣[8](2020)在《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炎症标记物及MMP-9水平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炎症标记物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 9,MMP-9)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98例脑膜炎儿童患者分为感染组,根据不同患病原因分成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 PM=107例)和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 VM=91例),另选取同期58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Normal Control, NC=58例)。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F)中降钙素原(Prcoalcitonin,PCT)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内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和脑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MMP-9表达水平;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分析血清白蛋白和脑脊液白蛋白含量,并计算白蛋白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化脑组和病脑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CRP、PCT、TNF-α及MMP-9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化脑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CRP、PCT、TNF-α及MMP-9水平显着高于病脑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化脑组患儿治疗前、治疗72小时和治疗1周后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脑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脑组和病脑组患儿脑脊液中CRP、PCT、TNF-α及MMP-9水平与患儿白蛋白指数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和脑脊液炎症标记物及MMP-9变化可对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进行初步的鉴别。
陈卫伟[9](2020)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炎性细胞因子和生化指标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及生化指标水平,可能与手足口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EV71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及心肌酶谱(LDH、HBDH、CK、CK-MB)与血糖(GLU)水平,并将外周血炎性因子及生化指标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csf-WBC)进行相关性分析,来探讨其在手足口病疾病进程及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为手足口病病情评估提供诊疗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类型,收集包括轻症组、重症组、危重组在内的267例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标本及其中77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脑脊液标本,和52例健康体检儿童外周血标本,采用迈瑞BC5390CRP血液分析仪进行WBC计数;BD FACS Canto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检测;利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心肌酶谱、血糖、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检测;采用毛细吸管法进行脑脊液白细胞直接计数。[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组外周血IL-6、IL-10、GLU水平和WBC计数均明显升高;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组患儿血浆IL-6、IL-10、GLU和WBC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危重组患儿血浆IL-6、IL-10、GLU和WBC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并且危重组患儿血浆IL-6、IL-10、GLU和WBC计数水平较重症组有明显升高。(2)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组补体C3、C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EV-71感染手足口病轻症组、重症组及危重组三组之间补体C3、C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组血清IgG、IgM水平明显降低,IgA无明显差异。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组患儿血清IgG、IgM水平明显低于轻症组,危重组患儿血清IgG、IgM水平明显低于轻症组,并且危重组患儿血清IgG、IgM水平较重症组有明显降低。EV-71感染手足口病轻症组、重症组及危重组三组之间血清Ig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组LDH、HBDH、CK及CK-MB水平明显升高。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组患儿LDH、CK-MB水平明高于轻症组,危重组患儿LDH、CK-MB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并且危重组患儿LDH、CK-MB水平较重症组有明显升高;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症组患儿HBDH、CK水平与轻症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危重组患儿血清HBDH、CK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并且危重组患儿HBDH、CK水平较重症组有明显升高。(5)EV-71感染致中枢神经损伤的重症和危重症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外周血IL-10、IL-6存在正相关,而与外周血中心肌酶(LDH、HBDH、CK、CK-MB)、免疫球蛋白(IgG、IgM)、Glu、外周血白细胞无显着相关。[结论]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IL-6、IL-10、WBC计数、GLU以及心肌酶LDH、HBDH、CK、CK-MB明显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明显降低,提示EV71感染机体后,病毒可引起机体炎症反应及心肌细胞损伤,早期检测上述指标,有利于缩短诊断时间,及时制定治疗方案。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加重,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IL-6、IL-10、WBC计数、GLU以及心肌酶LDH、HBDH、CK、CK-MB水平进行性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一致;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随疾病加重逐渐降低。提示以上指标与手足口病的病程进展相关,动态监测其在患儿体内的含量,能够从侧面反映患儿的免疫状态,有助于动态评估患儿的病情,为临床早期识别诊治危重症患儿提供可靠依据。发生中枢神经损伤的重症和危重症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外周血IL-6、IL-10存在明显正相关,此发现提示了对于临床有重症倾向化的患儿,尽早联合检测脑脊液及外周血IL-6、IL-10,并结合临床医生经验,综合临床特征,尽早进行对应的治疗。
于兆鹏[10](2020)在《颅内感染患儿CSF中炎性因子水平及CD18+白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婴幼儿时期颅内感染(Intracranial infection)多数以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和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最常见,致病微生物侵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导致颅脑组织不同严重程度的损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导致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各种常规和生化指标的检测是诊断和鉴别诊断颅内感染的重要手段。本课题研究探讨婴幼儿颅内感染患者CSF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表达水平以及CD18+白细胞数量变化规律,从而为婴幼儿颅内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沂市人民医院儿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患者50例为Ⅰ组,病毒性脑炎患者50例为Ⅱ组。选择入院时存在腰椎穿刺的指征,最终排除颅内感染的患儿作为正常对照组40例为Ⅲ组。Ⅰ组患者男婴29例,女婴21例,平均年龄(7.08±2.40)月;Ⅱ组患者男婴26例,女婴24例,平均年龄(6.61±2.54)月;Ⅲ组对照40例,其中男婴18例,女婴22例,平均年龄(6.76±2.56)月。所有病例的入组标准符合儿科学第8版对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Ⅰ组、Ⅱ组分别在发病3天内的急性期和治疗一周后恢复期采集CSF标本备用。所有标本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8+白细胞的变化,采用ELISA法集中测定IL-6、IL-8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分析各组之间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检测数据的统计以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所有研究组计量资料统计方法为均数±标准差,研究组性别组成差异之间的比较采用交叉表卡方检验,所有研究组均数的比较分析采用one-way ANOVA,研究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多重比较,各组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比较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诊断效能评价采用ROC曲线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急性期,患者IL-6、IL-8、CRP水平和CD18+白细胞,Ⅰ组明显高于Ⅱ组、Ⅲ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IL-6、IL-8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8+白细胞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恢复期,患者IL-6、IL-8、CRP水平和CD18+白细胞,Ⅰ组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IL-8水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CRP水平和CD18+白细胞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期与恢复期相比,Ⅰ组IL-6、IL-8、CRP水平和CD18+白细胞,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P<0.01);Ⅱ组IL-6、IL-8、CRP水平和CD18+白细胞,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P<0.01);(4)急性期,Ⅰ组患者CD18+白细胞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622,P=0.000),与CRP、IL-8、年龄无相关性(P>0.05);Ⅱ组患者CD18+白细胞与IL-8呈正向相关(r=0.589,P=0.002)与IL-6、CRP、年龄无相关性(P>0.05);恢复期,Ⅰ组患者CD18+白细胞与IL-6、IL-8、CRP、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Ⅱ组患者CD18+白细胞和IL-8水平呈正向相关(r=0.519,P=0.001),CD18+白细胞和年龄、IL-6、CRP水平无相关性(P>0.05);(5)对于Ⅰ组患者,ROC曲线下面积CD18+白细胞>IL-8>CRP>IL-6{0.882,0.879,0.871,0.859;95%CI(0.828,0.936),95%CI(0.823,0.936),95%CI(0.813,0.929),95%CI(0.796,0.921)};Ⅱ组患者,ROC曲线下面积IL-8>IL-6>CD18+白细胞>CRP{0.846,0.792,0.584,0.578;95%CI(0.779,0.913),95%CI(0.713,0.871),95%CI(0.483,0.685),95%CI(0.480,0.676)};(6)CD18+、IL-6、IL-8、CRP四种指标合并分析时,ROC曲线下面积是0.930,95%CI(0.890,0.969),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效能最大;IL-6、IL-8的合并分析时,ROC曲线下面积是0.846,95%CI(0.779,0.913),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效能最大。结论(1)CSF中检测CD18+白细胞和IL-6、IL-8、CRP水平,可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2)CSF中CD18+白细胞和IL-6、IL-8、CRP水平检测,可用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评价。(3)CSF中CD18+白细胞和IL-6、IL-8、CRP联合检测对于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更有价值,而IL-6、IL-8的联合检测则有更助于诊断病毒性脑炎。
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酶类测定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酶类测定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LA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起病初期临床表现差异比较 |
2.2 常规实验室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儿颅脑MRI与CT病灶检出率比较 |
2.4 各年龄段两组患儿脑脊液压力变化比较 |
2.5 三种脑炎轻型病例和重型病例脑脊液压力比较 |
2.6 各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NSE、LA水平比较 |
2.7 三种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NSE、LA水平比较 |
2.8 患儿S100B、NSE在血清和脑脊液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 |
3 讨论 |
3.1 起病初期临床表现特点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对感染性颅内高压的意义 |
3.2 颅脑MRI检查对感染性颅内高压的意义 |
3.3 血清和脑脊液NSE、S100B,LA对早期预测感染性颅内高压的意义 |
3.4 S100B、NSE及LA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PCT、S100B、NSE及MRI在儿童感染性颅内高压的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2)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TNF-α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与步骤 |
2 结果 |
2.1 起病初临床表现比较 |
2.2 实验室常规辅助检查比较 |
2.3 研究对象的病因构成比较 |
2.4 各组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的水平比较 |
2.5 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 |
2.6 血清与脑脊液中 S100B、NSE 和 TNF-α的相关性分析 |
2.7 持续惊厥组各EEG特征血清及脑脊液中的S100B、NSE、TNF-α水平比较 |
3 讨论 |
3.1 一般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对早期预测惊厥持续状态的意义 |
3.2 病因对预测早期惊厥持续状态的意义 |
3.3 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NSE、TNF-α水平变化对早期预测惊厥持续状态的意义 |
3.4 脑电图(EEG)结果对早期预测惊厥持续状态的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相关指标及头颅磁共振成像价值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
(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前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常见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分析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总结 |
第二部分: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未知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的临床研究及临床意义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总结 |
第三部分:细胞因子检测在预测乙脑病毒感染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总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抗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科研情况 |
(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Caveolin-1、VE-cadherin、CXCL8及CXCL9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基本资料分析 |
3.2 急性期脑脊液中Caveolin-1、VE-cadherin、CXCL8及CXCL9的比较 |
3.3 治疗后脑脊液中Caveolin-1、VE-cadherin、CXCL8及CXCL9 的比较 |
3.4 Caveolin-1、VE-cadherin、CXCL8及CXCL9 在急性期和治疗后的比较 |
3.5 脑脊液中Caveolin-1、VE-cadherin、CXCL8及CXCL9 的相关性 |
第4章 讨论 |
4.1 Caveolin-1 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作用 |
4.2 VE-cadherin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作用 |
4.3 CXCL8、CXCL9 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6)惊厥患儿血清S100B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S100B蛋白在惊厥患儿中的研究进展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观察组纳入及排除标准 |
1.1.2 对照组纳入及排除标准 |
1.1.3 研究对象分组 |
1.2 研究方法 |
1.3 实验材料 |
1.3.1 主要试剂 |
1.3.2 实验设备 |
1.3.3 实验原理 |
1.3.4 样本要求 |
1.4 检测参考值范围 |
1.5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不同病因分组比较 |
2.1.1 热性惊厥组 |
2.1.2 癫痫组 |
2.1.3 病毒性脑炎组 |
2.1.4 化脓性脑炎组 |
2.1.5 不明原因抽搐组 |
2.1.6 组间比较 |
2.2 S100B蛋白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7)儿童腺病毒脑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病毒性脑炎的概述 |
1.2 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研究 |
1.3 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诊断 |
1.4 腺病毒与病毒性脑炎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技术路线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方法 |
2.4 临床资料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病毒检测结果 |
3.2 临床资料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腺病毒脑炎发病率 |
4.2 腺病毒入脑途径 |
4.3 腺病毒脑炎的表现 |
4.4 腺病毒脑炎的辅助检查 |
4.5 诊断 |
4.6 腺病毒脑炎的治疗 |
4.7 腺病毒亚型与预后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人腺病毒重症感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炎症标记物及MMP-9水平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三组患儿血清中CRP、PCT、TNF-α及MMP-9水平分析 |
2.2 三组患儿脑脊液中CRP、PCT、TNF-α及MMP-9水平分析 |
2.3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和脑脊液中PCT水平分析 |
2.4 三组患儿脑脊液中白蛋白和白蛋白指数对比分析 |
2.5 化脑组和病脑组患儿脑脊液中CRP、PCT、TNF-α及MMP-9水平与患儿白蛋白指数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9)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炎性细胞因子和生化指标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手足口病简介 |
二、手足口病的病原体 |
三、手足口病传染性 |
四、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EV-71手足口病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组血浆IL-6水平比较 |
2.2 EV-71手足口病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组血浆IL-10水平比较 |
2.3 EV-71手足口病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组外周血WBC计数比较 |
2.4 EV-71手足口病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组外周血GLU水平比较 |
2.5 EV-71手足口病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
2.6 EV-71手足口病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组补体C3、C4比较 |
2.7 EV-71手足口病患儿组与健康对照组及不同严重程度患儿组心肌酶谱结果比较 |
2.8 EV-71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外周血IL-6、IL-10相关性分析 |
2.9 EV-71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外周血WBC计数相关性分析 |
2.10 EV-71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GLU相关性分析 |
2.11 EV-71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IgG、IgM相关性分析 |
2.12 EV-71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心肌酶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EV71感染手足口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致谢 |
(10)颅内感染患儿CSF中炎性因子水平及CD18+白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标本收集 |
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1 主要仪器设备 |
2.2 实验试剂 |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3.1 C反应蛋白检测 |
3.2 IL-6的检测 |
3.3 白介素-8的检测 |
3.4 CD18~+白细胞流式细胞术的检测 |
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各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的比较 |
2 急性期CSF中炎性因子和CD18~+白细胞各组间的比较 |
3 恢复期CSF中炎性因子和CD18~+白细胞各组间的比较 |
4 各组患者炎性因子和CD18~+白细胞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比较 |
5 各组患者CD18~+白细胞与IL-6、IL-8、CRP的相关性 |
6 CD18~+白细胞变化和炎性因子在PM和 VE中的诊断评价 |
7 CD18~+白细胞变化和IL-6、IL-8、CRP的合并检测诊断效能分析 |
讨论 |
1 PM和VE的发病机制 |
2 PM和VE的免疫机制 |
3 CRP、IL-6、IL-8和CD18~+白细胞在ICNS中的研究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英文缩略词汇表及中文对照 |
致谢 |
四、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酶类测定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LA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D]. 岑贞颐.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2]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TNF-α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 廖良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36例临床及预后分析[D]. 徐梦雅.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后继发自身免疫性脑炎的前瞻性研究[D]. 刘奔科.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Caveolin-1、VE-cadherin、CXCL8及CXCL9的变化[D]. 常笑可.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6]惊厥患儿血清S100B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及研究[D]. 苗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儿童腺病毒脑炎的临床研究[D]. 詹标. 汕头大学, 2021(02)
- [8]不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炎症标记物及MMP-9水平及临床意义[J]. 孙艳,高小倩,赵兰欣,侯红红,王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23)
- [9]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炎性细胞因子和生化指标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D]. 陈卫伟. 苏州大学, 2020(02)
- [10]颅内感染患儿CSF中炎性因子水平及CD18+白细胞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D]. 于兆鹏. 青岛大学, 2020(01)
标签:脑脊液论文; il-6论文; 脑炎后遗症的症状论文; 脑炎的症状论文; 中枢神经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