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记忆的ERP研究

工作记忆的ERP研究

一、工作记忆的ERP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艺臻[1](2021)在《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汉语字谜是以单个汉字为谜底的谜语。字谜的谜面根据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征,对谜底汉字的间架结构进行了生动多样的描述。针对字谜的语义理解与建构有多种解读,本文采用非字面语言视角来探讨字谜的语义理解机制,将字谜看作一种非字面语言形式,并将谜面的常规语义定义为字谜的字面义,解谜所需的特殊语义定义为字谜的非字面义。字谜既具有非字面语言形式的普遍特征,又在以下两点上显着区别于其他非字面语言类型。第一,字谜的非字面义分别置于谜面与谜底之中,谜面所蕴含的非字面义呈中介作用,点明了解谜的具体规则,将谜面与谜底进行桥接;谜底则是非字面义的最终载体,依据“中介”所提供的规则而形成。谜面中的非字面义“中介”是破解字谜最为关键的线索。第二,字谜的非字面义在本质上属于元语言意义,解谜者需要从元语言范畴上将整字、笔画、部件看作二维平面事物进行切分与重构,才能够顺利获取谜底。以上两点充分体现了字谜作为非字面语言的认知特殊性与复杂性。当前语言学界对字谜的探索几乎均是理论型研究,很难科学直观地表明字谜的在线加工机制;心理学界虽然有一些涉及字谜的实证研究,但几乎均是把字谜当作工具来考察顿悟现象,并未将其视为一种语言现象加以解读。因此,关于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疑问。本研究主要关注字形字谜与意会字谜。字形字谜需要猜谜者增损离合谜面汉字的形态结构以得到谜底(如“又进村中——树”),意会字谜则是把谜面关键字词同义替换为谜底汉字的构字部件(如“所托非人——魏”)。通过比较两者在构造与理解上的异同,我们可以全面且深入地探究字谜的认知加工机制。本博士论文共有两个研究目标:其一是厘清汉语字谜加工的动态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其二是构建汉语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对研究目标一的探究基于实验一至实验四。前三个实验均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其中实验一无启动条件,目的是考察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并明确字谜认知加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实验二提供了字面语境与非字面语境,探讨不同语境如何制约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实验三提供了两种启发程度不同的原型字谜,研究原型启发效应如何推进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实验四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试图发现字谜加工中不同阶段所涉及的神经活动。结果发现,字谜加工中必须首先提取谜面高凸显的字面义,随后才能推理得出解谜所需的低凸显的非字面义。具体来看有三个阶段:(1)字面义加工阶段,即谜面常规义解读阶段。在这一阶段,字谜类型、语境类型等因素不会对加工产生影响,所诱发的神经活动也比较相似,原因在于字谜的谜面通常属于生活中常见的四字短语,认知个体此时仅需展开简单的直义语言加工。(2)字面义与非字面义的竞争阶段。在这一阶段,非字面语境及原型启发条件能够显着推进非字面义的通达,但字面语境可能会阻碍非字面义的通达。(3)非字面义加工阶段,即谜底非常规义获取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对谜面中非字面义“中介”的确认,以及作为非字面义“载体”的谜底的形成。结果还发现,字谜难度越高,或语境强度越低,从字面义到非字面义“中介”的言语推理过程就越困难,反映语义可预测性程度(N400成分)与语义整合难度(LPC成分)的脑电成分的波幅就越大;而一旦确定了非字面义“中介”,从“中介”到“载体”的空间推理则比较简单,认知个体往往能够顺利地从“中介”过渡到“载体”,各种影响因素几乎不会再对解谜的结果产生影响。通过对两种字谜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比较,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意会字谜的加工难度高于字形字谜,具体体现在意会字谜的言语推理过程难于字形字谜,前者的非字面义通达晚于后者,前者的原型启发效应弱于后者。研究目标二的实现以研究目标一为基础。我们基于相关理论,综合了过往文献与本研究中的所有实验结果,在博士论文最后提出了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阐释了字谜认知加工的动态进程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关联与互动作用,不仅对汉语字谜这种语言现象本身进行了更为透彻的解析,而且为非字面语言认知研究与人类语言的理解机制研究提供了更为深入、全面的视角。

杨丽璇[2](2021)在《基于不同诱发任务的民警脑力疲劳ERP指标研究》文中指出脑力疲劳作为一种亚健康状态,广泛存在于民警群体中。由于慢性脑力疲劳是诸多心身疾病的起因,目前不乏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但由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导致的急性脑力疲劳也同样不容忽视。准确及时地评估急性脑力疲劳,并积极调整民警身心状态,能够有效避免慢性疲劳的发生。在脑力疲劳的评价上,一些研究采用ERP技术,探讨脑力疲劳对不同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找到了可用于脑力疲劳检测的潜在ERP指标;但不同研究在结果上存在一定分歧,可能是由于脑力疲劳诱发任务不同造成的。本研究采用ERP技术,针对民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从模拟视频监控、笔录记录、指挥交通等民警日常工作的角度出发,设计工作记忆任务、持续性警戒任务两种类型的任务进行疲劳诱发,探讨适合不同警种脑力疲劳检测的ERP指标。预实验研究目的在于检验30分钟2-back任务、改编Flanker任务能否成功诱发脑力疲劳,以及两种任务导致的被试疲劳程度是否有显着差异。采用2(组别:工作记忆任务组、持续性警戒任务组)×2(时间:前测、后测)×2(刺激类型:标准刺激、偏差刺激)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将被试在完成抑制控制能力检测任务前后测中的反应时代价、正确率代价作为疲劳指标。正式实验研究目的在于检验在以往研究中存在不一致结果的标准刺激(红圆)-P300、偏差刺激(绿圆)-P300、以及由绿圆错误反应诱发的错误相关负波ERN(Ne)、正波Pe的幅值、潜伏期是否可作为疲劳评价指标。结果发现:预实验中工作记忆任务组、持续性警戒任务组被试在后测时,反应时代价、正确率代价均较前测显着增加,且组间差异不明显。正式实验中,长时间工作记忆任务组、持续性警戒任务组的标准刺激-P300、偏差刺激-P300幅值均在疲劳后显着降低,潜伏期未见显着变化;工作记忆任务组ERN幅值疲劳后显着降低,潜伏期未见显着变化;而持续性警戒任务组ERN潜伏期疲劳后显着延长,幅值未见显着变化。根据预实验和正式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如下:30分钟的工作记忆任务、持续性警戒任务均可有效诱发疲劳,且诱发的疲劳程度相近、但在机制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诱发的P300幅值可作为基于这两种任务诱发的疲劳的评价指标;在错误反应诱发的ERN成分上,幅值对于评价工作记忆任务诱发的脑力疲劳敏感,而ERN潜伏期对于评价持续性警戒任务诱发的脑力疲劳敏感,因此在实际使用时,将ERN幅值或潜伏期的变化作为疲劳指标可能更为合适。

毕晓燕[3](2021)在《自我意识情绪对执行功能影响的ERP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情绪对执行功能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以往大量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认知任务会受到不同情绪类型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情绪对注意、刷新、问题解决和行为控制等执行功能上均存在显着影响。关于情绪对执行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探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执行功能的影响。不管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以往研究主要从基本情绪层面出发探讨其对执行功能的影响,而对于更高级别的自我意识情绪却鲜有研究。自我意识情绪是一种与自我高度相关的社会情绪,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以往的行为和脑电研究中提出了情绪对执行功能的不同子成分均有影响,但很少有研究者系统探讨高级自我意识情绪对执行功能的行为和认知神经机制的影响。那么究竟自我意识情绪对执行功能各子成分是否存在影响以及是如何影响的?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三个实验来探究自我意识情绪(自豪、羞愧、中性)对执行功能三个子成分的影响及其神经基础。实验一采用数字大小-奇偶转换范式来考察不同的自我意识情绪对认知灵活性影响的行为特点和脑电特点。采用3(自我意识情绪类型:自豪、中性、羞愧)×2(任务类型:重复、转换)的两因素混合设计。行为结果发现:转换任务相比重复任务有更长的反应时和更低的正确率。其次,自豪和羞愧情绪条件下的反应时转换代价更大。脑电结果发现:转换任务比重复任务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表明该任务诱发出了显着的转换效应。此外,自豪和羞愧情绪下的P3差异波显着小于中性情绪下的,而在N2差异波上却不存在显着差异。实验二采用N-back范式来考察不同的自我意识情绪对工作记忆刷新影响的行为特点和脑电特点。采用3(自我意识情绪类型:自豪、中性、羞愧)×2(认知负荷:1-back、2-back)的两因素混合设计。行为结果发现:自豪和羞愧情绪条件下高认知负荷比低认知负荷反应时更长、正确率更低。此外,无论何种认知负荷条件,自豪情绪和羞愧情绪的反应时均显着长于中性情绪,而正确率只在高认知负荷条件下才存在显着差异。脑电结果发现:自豪情绪相比中性情绪诱发了更大的N1波幅和更小的P2差异波。实验三采用双选择oddball范式来考察不同的自我意识情绪对抑制控制影响的行为特点和脑电特点。采用3(自我意识情绪类型:自豪、中性、羞愧)×2(刺激类型:标准刺激、偏差刺激)的两因素混合设计。行为结果发现:与标准刺激相比,个体偏差刺激的反应时更长、正确率更低。此外,抑制控制任务上存在显着的情绪效应,即自豪与羞愧情绪的反应时显着长于中性情绪的反应时,而正确率显着低于中性情绪。脑电结果发现:与标准刺激相比,偏差刺激诱发了更大的N2和P3波幅,表明该范式可诱发出显着的行为抑制效应。其次,羞愧情绪比自豪和中性情绪诱发了更大的N2差异波,而自豪和中性情绪不存在显着差异。此外,自豪和羞愧情绪相比中性情绪诱发了更小的P3差异波。综上三个实验的行为和脑电结果,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简单任务范式可以有效的诱发自我意识情绪;(2)实验一的行为和脑电结果表明自豪和羞愧情绪会抑制认知灵活性,并且两种情绪的抑制作用是一致的,主要表现在中晚期阶段,可能与决策任务有关;(3)实验二中自我意识情绪对刷新功能的行为与脑电的影响是不同步的,行为结果表明自豪和羞愧情绪均损害了刷新功能,而脑电结果只表明自豪情绪对刷新功能有影响,主要表现在早期阶段,可能与选择性注意有关;(4)实验三的行为和脑电结果表明自豪和羞愧情绪会干扰抑制控制,并且两种情绪的干扰作用是不一致的,羞愧的干扰作用主要体现在早期和中晚期阶段,可能与反应冲突和抑制控制有关,而自豪的干扰作用只表现在中晚期阶段,可能与抑制控制有关;(5)综合以上三个实验,结果表明自我意识情绪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并不具有普遍的影响模式,而只是对特定的成分具有影响。

王梦环[4](2021)在《汉、藏、蒙古文字加工的认知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作为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是阅读及书写技能的基础。当然,熟练地阅读及书写技能无疑是以字词认知为基础的,字词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且非常重要的视觉刺激,是阅读过程中最小的感知单元,字词认知研究一直是语言学及与语言相关学科的研究重点,字词独特的加工机制探究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字词经验需要长时间学习积累获得,一个母语学习者需要从小不断地进行刻苦学习、不断地反复练习才有可能将大量的字词储存在大脑中,形成内隐记忆。而当我们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后,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从段落中很轻松地识别出字词,这时存储于大脑中的内隐记忆激活,这种激活无需刻意进行搜索,无需个人意志的参与,即长时程记忆的激活。本文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需要受试者执行与语言无关的实验任务,对汉字、藏文、蒙古文单字的加工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实验所得的行为学数据及ERP数据,研究汉字、藏文、蒙古文单字的加工特性,三种不同语言的文字实验结果具体整理如下:汉字的ERP研究结果表明,字频会显着影响汉字的认知,实验范式则不会影响汉字语言特性的加工,刺激呈现约170ms便会产生频率效应,高频词有更强程度的激活;在刺激呈现200ms之后300ms之前,高频词长时程记忆痕迹得到激活,汉字多维空间结构的特性更多地激活了右脑额叶区域。藏文的ERP研究结果表明,约150ms真词与非词的加工,是大脑对于组合规则(正字法)合法性的粗略加工,而后真词与非词诱发的N170成分的差异则是大脑对于正字法信息更加精细地加工;而藏语母语者对汉字的加工与汉语母语者对汉字的加工结论一致,即N170成分受词频的调制,230-300ms高低频词在脑电地形图上表现出的差异则是汉字长时程记忆痕迹激活以及汉字独特空间结构的解码和分析过程。蒙古文的ERP研究结果表明,约170ms枕颞区的激活是亚词汇水平正字法表征的加工指标。在240-300ms真词具有更大幅度的增强,表明即使是在执行非语言任务的情况下,大脑对真词仍然有快速地自动响应。对实验结果的共性进行整理,本研究结论为N170成分反映字词正字法加工过程,研究结果支持字词N170成分所对应的具体认知过程为正字法加工过程的相关理论,并且N170成分显着受到字频的影响。在高频真词的长时记忆痕迹激活时间进程的研究上,三种不同语言文字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即高频真词长时程记忆痕迹在约为刺激呈现200ms之后至300ms之前激活,研究表明无关语言类型、文字书写方式,存储于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无需刻意进行搜索,当有需要时会自动输出,无需个人意志的参与,即进行自动地加工。

段亚杰[5](2021)在《注意促进效应 ——基于来源记忆和情绪材料的研究》文中指出注意促进效应(attentional boost effect,ABE)指被试在需要进行目标检测的双任务中,记忆背景材料的同时监测无关的二级任务,但只对目标刺激做出反应,对分心刺激不做反应时,对与目标同时呈现的背景刺激的记忆好于分心刺激条件的现象。以往研究者在不同的记忆类型、感觉通道、学习材料形式、呈现的空间位置中皆发现了注意促进效应,但多是基于项目记忆的研究,来源记忆的研究较少,并且已有的研究发现,需要记忆的背景刺激的特殊性,比如正字法、正负性情绪,会对ABE产生影响,但已有关于情绪效价对ABE的影响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因此,本研究以不同效价的情绪词为背景材料,以来源记忆为框架,通过三个实验讨论注意促进效应的产生及其作用机制。实验一采用2(干扰类型:目标、分心)×2(背景材料的字体大小:大、小)×3(背景材料的情绪效价:正性、中性、负性)的被试内实验设计,以再认阶段新旧判断以及来源判断的正确率为因变量,探讨以字体大小为来源变量时,情绪性材料对注意促进效应的影响,分析来源记忆与项目记忆提取中ABE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情绪性背景材料的是否会对ABE产生影响。结果显示,被试对伴随目标刺激一起呈现的词语的项目记忆和来源变量提取都要好于分心刺激,两者都出现了注意促进效应,并且目标和分心的差异在负性情绪材料中最为显着,出现了情绪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验证来源记忆框架下的注意促进效应,故实验二采用2(干扰类型:目标、分心)×2(背景材料的字体颜色:红、绿)×3(背景材料的情绪效价:正性、中性、负性)被试内实验设计,同样以再认阶段新旧判断以及来源判断的正确率为因变量,进一步验证来源记忆框架下情绪效价对注意促进效应的影响,探讨以字体颜色为来源变量时对注意促进效应的调节,以深化对注意促进效应机制的阐述。结果与实验一一致,在对项目的新旧判断和对来源变量的提取中,对伴随目标刺激一起呈现的词语的再认和颜色的再认正确率都要高于分心刺激,发现了注意促进效应,并且目标与分心的差异在情绪词中更显着,依旧存在情绪效价对注意促进的调节作用。实验三采用2(干扰类型:目标、分心)×2(背景材料的字体颜色:红色、绿色)×2(背景材料的情绪效价:正性、负性)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情绪效价为组间变量,因变量为再认阶段新旧判断的正确率以及来源判断正确率。借助ERP技术分析不同条件下诱发的不同成分的平均波幅,进一步探讨情绪效价和来源变量对注意促进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目标刺激条件比分心刺激条件下的词语编码诱发了更大波幅的P2成分,而分心刺激比目标刺激条件下的词语编码诱发了更大N2波幅,并且目标与分心诱发的波幅差异可以持续到编码的晚期阶段,表现为500-800ms的窗口内,在中央区发现了显着存在的目标和分心刺激诱发的波幅差异。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项目记忆中稳定存在注意促进效应(ABE),即被试对伴随目标刺激一起呈现的词语的再认成绩好于分心刺激,这一注意促进效应是源于对需要做出反应的伴随背景一起出现的目标刺激的注意增强,而加深知觉编码的缘故,支持了早期知觉编码增强假说。(2)来源记忆中也存在ABE,但是会受到任务形式的影响。来源记忆中的注意促进包括了早期基于熟悉性的物理特征编码增强,和晚期基于控制的情境(来源)信息的有意加工,说明来源记忆的双加工理论在注意促进范式中依然存在。(3)情绪效价会对ABE产生调节作用,负性情绪材料中表现出注意促进是负性刺激的情绪记忆增强与目标探测的知觉编码增强双重作用的结果,是基于自动和控制的双重加工。但情绪刺激中的注意促进会受到材料唤醒度、刺激呈现方式等因素的调节。(4)神经基础的证据表明学习阶段目标和分心刺激的编码不仅包括由物理特征驱动的自下而上的知觉加工,而且包括由大脑内部信息驱动自上而下的选择与抑制的高级认知过程,是早期知觉编码增强和大脑多路径协调作用的结果。

娄莹[6](2020)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成年人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加工差异 ——一项ERP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物运动工作记忆是人们对于有生命物体通过时间连续性动作在空间上进行整体移动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与提取的过程。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在人们日常学习与社交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前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的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研究发现前摄抑制是导致遗忘的重要因素,前摄抑制的存在也明显限制了个体的工作记忆水平。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检测了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健康成年人的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加工差异及其工作记忆过程中的前摄抑制作用。实验一采用工作记忆的变化觉察范式,通过国际体力活动水平表筛选被试54人,将被试分为高体力活动组(27人)和低体力活动组(27人),通过评估两组在生物运动工作记忆任务的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差异显着性水平探讨不同体力活动水平成年人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加工特征。实验一结果发现,两组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均有显着差异,经事后检验发现,高体力活动组被试的反应时显着低于低体力活动组,正确率显着高于低体力活动组。且在目标刺激出现时诱发了大脑额顶区的N1成分,经事后检验发现,高体力活动组被试的N1波幅显着高于低体力活动组。这说明高体力活动被试在生物运动工作记忆任务中表现出更好的加工水平,并且在生物运动工作记忆的编码阶段提供了更多的认知资源。为进一步研究生物运动工作记忆的加工特征,实验二采用研究前摄抑制的经典范式——最近探测刺激范式。被试和实验材料与实验一相同,记录被试在完成任务时的行为和脑电数据。结果发现,高体力活动组和低体力活动组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均存在显着差异,高体力活动组在熟悉性负反应条件下的反应时显着低于低体力活动组,正确率显着高于低体力活动组;负反应条件的反应时显着高于正反应条件,而正确率显着低于正反应条件。ERP结果显示在靶刺激出现时,熟悉性负反应条件下,两组被试均在额中央区诱发了N2和P3成分,事后检验发现高体力活动组的N2和P3波幅显着高于低体力活动组,而两种成分的潜伏期均无显着组别主效应。说明在靶刺激的分辨阶段和前摄抑制的解决阶段高体力活动组均提供了更多的认知资源,但是体力活动对靶刺激分辨和前摄抑制解决的速度均无影响。因此得出结论,体力活动能有效促进生物运动工作记忆能力的提高,而较高的体力活动对生物运动工作记忆过程中的前摄抑制具有解决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认识与理解体育运动促进认知功能效果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体育运动促进成年人认知能力提升提供方法学参考。

王文菲[7](2020)在《母语与二语工作记忆Stroop效应的ERP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考察母语与二语对工作记忆Stroop效应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以中、英文词为实验材料,以国内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实验研究。行为结果显示:两种实验材料“不一致”反应时均大于“一致”反应时,且中文词差异大于英文词;ERP结果显示:“不一致”比“一致”有更大的N2,且中文词N2差异波大于英文词。中文词“不一致”比“一致”有更大的P3,“中性”有最大的N2和最小的P3。这些结果表明,语言熟练程度影响工作记忆Stroop效应及其脑电活动。

林小青[8](2020)在《奖励对工作记忆表征下注意抑制的调节机制 ——非目标状态的行为和ERP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以下均称WM)和注意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先保存在工作记忆中的刺激会形成“目标模板”,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引导注意。当保存在工作记忆中的刺激不是搜索目标时(即非目标状态),相关刺激会形成“抑制模板”,个体会对与目标无关的WM表征产生注意抑制。奖励是有效的激励手段,与奖励相关的刺激会影响选择性注意。本研究基于WM表征的注意抑制理论,旨在考察非目标状态下,奖励对WM表征下注意抑制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两项研究(2个行为实验和1个ERP实验),采用工作记忆—视觉搜索双任务范式考察非目标状态下,与奖励建立关联的WM表征对注意抑制的影响。研究一包括两个行为实验,探讨奖励在WM表征下注意抑制的特异性。实验一将WM表征与奖励建立关联,并在随后的搜索任务中作为干扰子,结果发现,与控制条件相比,形状匹配条件的反应时更短,奖励关联干扰子可以被成功抑制。实验二将奖励与线索建立关联,并在搜索任务中作为干扰子,结果发现,形状匹配条件和控制条件之间的反应时没有显着差异,奖励关联干扰子未被成功抑制。研究一的结果表明,奖励在WM表征下和单一注意条件下存在不同的影响,奖励关联的注意抑制与WM表征密切相关,在非WM表征的注意条件下未出现抑制过程。研究二(实验三)采用ERP技术,考察奖励对存储在工作记忆中的知觉表征的抑制过程及其发生机制。结果发现,在220-280ms时间窗,奖励关联干扰子会诱发与注意捕获相关的N2pc波幅,在380-550ms时间窗,奖励关联干扰子会诱发与注意抑制过程相关的抑制性差异正波(Pd)。研究表明奖励关联干扰子优先捕获注意,随后在认知控制的参与下被成功抑制。为了进一步探究高、低奖励类型下的注意捕获和注意抑制是否存在差异,分别对高、低奖励的N2pc和Pd波幅进行t检验,结果发现,与低奖励类型相比,高奖励类型下的N2pc波幅更负,Pd波幅更正,表明高奖励关联干扰子比低奖励关联干扰子诱发的注意捕获量和抑制量更大。综合本研究结果,得出如下重要结论:(1)奖励关联的注意抑制与WM表征密切相关,在非WM表征的注意条件下未出现抑制过程。(2)奖励关联干扰子的注意抑制包括早期注意捕获和晚期注意抑制两个阶段,奖励在WM表征下的注意抑制过程是先捕获,后抑制。(3)高低奖励能有效调节WM表征下注意捕获和注意抑制的效应量。与低奖励类型相比,高奖励类型下注意抑制效应增强。

王蒙[9](2020)在《非利手动作电子游戏训练对发展性阅读障碍汉语儿童影响的ERP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非利手动作电子游戏训练对视觉空间注意的影响机制、对阅读障碍的影响效果以及视觉空间注意与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在1225名儿童中筛选出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8名为实验被试。被试进行9天共12小时的非利手动作电子游戏的干预,采用EGI-64导联脑电仪,分别记录干预前后完成有效提示、无效提示任务与汉字识别任务时的行为反应和EEG数据。结果:实验一结果,P1成分脑区主效应呈现显着差异,前、后测试与提示线索之间呈现显着差异;N1成分脑区主效应呈现显着差异,前、后测试与提示条件的交互效应在显着边缘;P2成分前、后测试、脑区、提示条件三者交互作用呈现显着差异;实验二结果,P1成分脑区主效应呈现显着差异,前、后测试与脑区的交互效应呈现不显着,N170成分脑区主效应呈现显着差异,前、后测试与脑区交互效应呈现不显着。实验一、二反应时均无差异,呈现不显着的结果的原因是由于被试过少以及干预训练时间相对较短造成,但数据结果均呈现良性趋势变化,反应时变短,被试的刺激位置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文字识别能力有所呈现提升。结论:(1)非利手动作电子游戏训练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空间注意加工能力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被试存在单侧视觉忽视问题,而大脑右侧顶叶损伤更容易造成单侧视觉忽视。通过训练后,单侧视觉忽视问题有所改善。右脑区在处理相同任务时更具有优势,视觉注意范围以及注意集中度的调控能力有所提高,其调控着对非注意的抑制,支持右脑区顶叶控制着视觉空间注意。(2)非利手动作电子游戏训练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具有改善趋势。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前测试时左脑区激活程度小于右脑区,非利手动作电子游戏干预训练之后,在后测试时左脑区激活程度大于右脑区,文字加工存在左脑区优势。(3)与视觉空间注意和阅读障碍相关的“背侧通路”传导功能有所提高,右脑区顶叶和梭状回以及V1、MT区激活增强,随着视觉空间注意加工能力与发展性阅读障碍两者共同神经机制的激活增强,视觉空间注意加工能力提升与汉字识别能力提高呈现出正相关。

金迪[10](2020)在《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被字句的偏误分析与脑电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被字句作为现代汉语中具有明显标记的特殊句式之一,有其独特的句法结构、语义特征和使用条件,因此无论是在语言学还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都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重视。目前学界对汉语被字句的本体研究已趋于成熟,然而在二语习得方面,尽管针对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被字句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些研究都是基于传统的调查手段对其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归纳和分析,而且其中还存在着对韩语母语者的汉语水平等级划分标准不一、界限不清等问题。随着近年来以事件相关电位为核心的认知神经实验技术的日渐兴起,一定程度上为相关二语习得问题的探讨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鉴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在传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事件相关电位实验技术,考察了高级汉语水平的韩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被字句时与汉语母语者在大脑认知方面的差异,同时重点探讨了韩语母语者生成被字句偏误时在脑机制层面的原因。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相关汉语被字句问卷调查,收集HSK水平5级以上的韩语母语者在习得被字句时所产生的偏误,并进行相应整理与归纳。同时根据偏误性质将偏误类型分为:遗漏型、误加型、误代型、错序型以及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的其它特殊型偏误,共计5大类32小类。最后从语言迁移理论、过度泛化、语言训练转移、学习策略、文化负迁移等角度对上述偏误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讨论;第二部分,为进一步探究高级汉语水平的韩语母语者与汉语母语者在加工汉语被字句时脑神经认知方面的差异,实验在基于第一部分对被字句偏误类型归纳的基础上,结合脑电实验自身的设计特点,选取了谓语动词后遗漏补语型偏误句,并与正确句、语义违反句、句法与语义双重违反句组成四组实验条件。通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汉语母语者在加工汉语被字句时呈现出N400-P600的双阶段加工模式。而受二语熟练度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韩语母语者只产生了N400效应,并且仅在句法和语义双重违反条件下发现该成分,同时其在语义违反和双重违反条件的后期加工阶段只呈现为一种持续性的负波,说明两者对被字句的加工机制存在差异,高级汉语水平韩语母语者尚未达到与汉语母语者一致的加工水平。另外在对偏误句的考察中,研究发现,尽管汉语母语者的N400效应并不显着,但结合相关行为数据,正确率偏低且反应时延长,表明其对偏误句的加工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偏误句特殊的语义合理性等级;相反,受母语负迁移、学习机会缺乏、偏误句自身语义合理性存在模糊性等因素的影响,韩语母语者对偏误句敏感度低,采取了与正确句相似的加工策略,未产生任何相关脑电成分,该结果为中介语理论中的石化现象提供了相应的实证。

二、工作记忆的ERP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作记忆的ER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字谜的界定与分类
    1.3 研究目标与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1.5 研究意义
    1.6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汉语字谜的语义理解与建构
        2.1.1 语法修辞视角
        2.1.2 概念整合视角
        2.1.3 关联理论视角
        2.1.4 认知拓扑视角
        2.1.5 非字面语言视角
    2.2 汉语字谜理解的实证研究
        2.2.1 字谜认知加工的动态进程
        2.2.2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境效应
        2.2.3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原型启发效应
        2.2.4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神经活动与神经表征
    2.3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与研究手段
    3.1 理论基础
        3.1.1 基于“加工阶段”的非字面语言理论与创造性思维四阶段理论
        3.1.2 基于“凸显度”的非字面语言理论
    3.2 研究手段
        3.2.1 眼动追踪技术
        3.2.2 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
    3.3 实验材料评定及汉语字谜库创建
        3.3.1 字谜初选
        3.3.2 字谜谜面的规约度评定(预实验a)
        3.3.3 字谜的主客观难度与合理性评定(预实验b)
        3.3.4 字谜启动语义的评定(预实验c)
        3.3.5 原型字谜与干扰字谜的主客观启发程度评定(预实验d)
        3.3.6 字谜匹配选项的评定(预实验e)
    3.4 本章小结
4 实验一: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语义通达进程的眼动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实验被试
        4.2.3 实验材料
        4.2.4 实验仪器
        4.2.5 实验流程
        4.2.6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行为数据
        4.3.2 眼动数据
    4.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义通达
        4.4.1 字谜加工中语义通达的三个阶段
        4.4.2 字谜类型对字谜语义通达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二: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语境效应的眼动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设计
        5.2.2 实验被试
        5.2.3 实验材料
        5.2.4 实验仪器
        5.2.5 实验流程
        5.2.6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行为数据
        5.3.2 眼动数据
    5.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境效应
        5.4.1 字面语境对字谜语义通达的阻碍作用
        5.4.2 非字面语境对字谜语义通达的促进作用
        5.4.3 字谜加工中语境效应的理论阐释与反思
    5.5 本章小结
6 实验三: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原型启发效应的眼动研究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方法
        6.2.1 实验设计
        6.2.2 实验被试
        6.2.3 实验材料
        6.2.4 实验仪器
        6.2.5 实验流程
        6.2.6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行为数据
        6.3.2 眼动数据
    6.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原型启发效应
        6.4.1 原型启发效应对字谜语义通达的催化作用
        6.4.2 不同原型类型的具体启发效果
        6.4.3 字谜难度对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
        6.4.4 对“低凸显假说”理论的反思
    6.5 本章小结
7 实验四: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神经活动的ERP研究
    7.1 实验目的
    7.2 实验方法
        7.2.1 实验设计
        7.2.2 实验被试
        7.2.3 实验材料
        7.2.4 实验流程
        7.2.5 脑电记录与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行为数据
        7.3.2 脑电数据
    7.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神经活动
        7.4.1 字谜加工中不同阶段的神经活动及本质特征
        7.4.2 字谜类型与启动类型对字谜神经加工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8 汉语字谜的认知神经加工特征
    8.1 汉语字谜的一般认知特征
        8.1.1 非字面义的二重性特征
        8.1.2 非字面义的元语言特征
        8.1.3 语义通达的分步加工特征
        8.1.4 语境制约下的低凸显性特征
        8.1.5 原型启发下的快速解码特征
    8.2 字形字谜与意会字谜的认知神经加工比较
        8.2.1 意会字谜的言语推理过程难于字形字谜
        8.2.2 意会字谜的非字面义通达晚于字形字谜
        8.2.3 意会字谜的原型启发效应弱于字形字谜
    8.3 字谜与其他非字面语言形式的认知神经加工异同
        8.3.1 与其他低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8.3.2 与中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8.3.3 与高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8.3.4 在“汉语非字面语言规约层级递进模型”的位置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
    9.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9.1.1 厘清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不同阶段的特点
        9.1.2 构建汉语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
    9.2 本研究的创新点
    9.3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字谜自身指标的量化
    附录2:两种语义启动项的量化
    附录3:三种配对字谜的启发量
    附录4:三类选项(除正确选项外)的相关量化
    附录5:练习材料及填充刺激
    附录6:实验一至实验四的指导语
    附录7:眼动与ERP实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基于不同诱发任务的民警脑力疲劳ERP指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脑力疲劳概述
        1.1.1 疲劳与脑力疲劳
        1.1.2 影响脑力疲劳的因素
        1.1.3 脑力疲劳的发生机制
        1.1.4 民警的脑力疲劳
    1.2 脑力疲劳的生理心理研究
        1.2.1 脑力疲劳的诱发
        1.2.2 脑力疲劳的评定
        1.2.3 脑力疲劳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2 问题提出、创新点与研究意义
3 预实验
    3.1 实验目的及假设
    3.2 方法
        3.2.1 被试
        3.2.2 实验材料
        3.2.3 实验程序
        3.2.4 数据记录与分析
    3.3 结果
    3.4 讨论
4 正式实验
    4.1 实验目的及假设
    4.2 方法
        4.2.1 被试
        4.2.2 实验材料
        4.2.3 实验程序
        4.2.4 数据记录
    4.3 结果
        4.3.1 行为数据结果
        4.3.2 ERP数据结果
    4.4 讨论
        4.4.1 标准刺激-P300
        4.4.2 偏差刺激-P300
        4.4.3 ERN
        4.4.4 Pe
5 总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自我意识情绪对执行功能影响的ER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自我意识情绪
        1.1.1 自我意识情绪的定义与特点
        1.1.2 自我意识情绪与基本情绪的关系
        1.1.3 自我意识情绪的类型
        1.1.4 自我意识情绪的诱发
    1.2 执行功能
        1.2.1 执行功能的概念
        1.2.2 执行功能具有分离性
        1.2.3 认知灵活性及研究范式
        1.2.4 工作记忆刷新及研究范式
        1.2.5 抑制控制及研究范式
    1.3 自我意识情绪与执行功能的关系
        1.3.1 自我意识情绪与认知灵活性
        1.3.2 自我意识情绪与工作记忆刷新
        1.3.3 自我意识情绪与抑制控制
    1.4 研究总结及假设
        1.4.1 研究总结
        1.4.2 研究假设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第2章 实验一自我意识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ERP研究
    2.1 实验方法
        2.1.1 被试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设计
        2.1.4 实验程序
    2.2 ERP数据记录及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自我意识情绪诱发效果检验
        2.3.2 自我意识情绪对任务转换影响的行为特点
        2.3.3 自我意识情绪对任务转换影响的脑电特点
第3章 实验二自我意识情绪对工作记忆刷新的影响:ERP研究
    3.1 实验方法
        3.1.1 被试
        3.1.2 实验材料
        3.1.3 实验设计
        3.1.4 实验程序
    3.2 ERP数据记录及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自我意识情绪诱发效果检验
        3.3.2 自我意识情绪对工作记忆刷新影响的行为特点
        3.3.3 自我意识情绪对工作记忆刷新影响的脑电特点
第4章 实验三自我意识情绪对抑制控制的影响:ERP研究
    4.1 实验方法
        4.1.1 被试
        4.1.2 实验材料
        4.1.3 实验设计
        4.1.4 实验程序
    4.2 ERP数据记录及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自我意识情绪对抑制控制影响的行为特点
        4.3.2 自我意识情绪对抑制控制影响的脑电特点
第5章 讨论
    5.1 自我意识情绪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
    5.2 自我意识情绪对工作记忆刷新的影响
    5.3 自我意识情绪对抑制控制的影响
    5.4 自我意识情绪对执行功能影响的差异
    5.5 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汉、藏、蒙古文字加工的认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脑与语言认知
    1.2 字词认知研究
        1.2.1 字词认知的P100 成分
        1.2.2 字词认知的N170 成分
        1.2.3 字词认知的v MMN成分
        1.2.4 词的长时记忆研究
    1.3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1.3.1 事件相关电位的定义
        1.3.2 事件相关电位的形成原理
        1.3.3 事件相关电位提取的基本过程及原理
    1.4 视觉词汇识别的认知模型
    1.5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的呈现
    2.2 实验程序
    2.3 实验范式
    2.4 脑电记录
    2.5 数据分析
    2.6 实验任务
第3章 汉字视觉加工的ERP研究
    3.1 被试选择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范式
    3.4 实验结果
        3.4.1 行为学数据分析
        3.4.2 ERP数据分析
    3.5 本章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藏文视觉加工的ERP研究
    4.1 被试选择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材料呈现
    4.4 实验范式
    4.5 实验结果
        4.5.1 行为学数据分析
        4.5.2 ERP数据分析
    4.6 本章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蒙古文视觉加工的ERP研究
    5.1 被试选择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范式
    5.4 实验结果
        5.4.1 行为学数据分析
        5.4.2 ERP数据分析
    5.5 本章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与讨论
        6.1.1 实验结论
        6.1.2 讨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5)注意促进效应 ——基于来源记忆和情绪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注意促进效应(ABE)的提出
    2 注意促进效应的相关研究
    3 注意促进效应的加工机制
    4 来源记忆概念及相关研究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框架
第三章 实验一:情绪影响注意促进效应:基于字体大小的来源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处理
    4 结果分析
    5 讨论
第四章 实验二:情绪影响注意促进效应:基于字体颜色的来源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处理
    4 结果分析
    5 讨论
第五章 实验三:注意促进效应:基于来源记忆和情绪材料的ERP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方法
    3 ERPs数据记录与分析
    4 结果分析
    5 讨论
第六章 总讨论与总结论
    1 总讨论
    2 总结论
第七章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不同体力活动水平成年人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加工差异 ——一项ER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体力活动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1.2.2 生物运动工作记忆的相关研究
        1.2.3 工作记忆的相关研究及经典研究范式
        1.2.4 工作记忆中前摄抑制的相关研究及经典研究范式
        1.2.5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及相关电位成分
2 研究框架及实验设计
3 实验内容及方法
    3.1 实验一:不同体力活动对生物运动工作记忆的影响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假设
        3.1.3 实验方法
        3.1.4 研究结果
        3.1.5 小结
    3.2 实验二:不同体力活动对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前摄抑制的影响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假设
        3.2.3 实验方法
        3.2.4 研究结果
        3.2.5 小结
4 分析与讨论
    4.1 体力活动对生物运动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效果
    4.2 体力活动对解决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前摄抑制的作用
5 结论
6 创新、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母语与二语工作记忆Stroop效应的ER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经典Stroop效应研究概述
        1.1 经典Stroop效应的概念
        1.2 经典Stroop效应的变式
        1.2.1 昼夜Stroop范式
        1.2.2 图–词干扰Stroop范式
        1.2.3 空间Stroop范式
        1.2.4 其它Stroop范式
        1.3 经典Stroop效应的研究
        1.3.1 经典Stroop效应的行为研究
        1.3.2 经典Stroop效应的神经机制
        1.3.3 SOA对 Stroop效应的影响
        1.4 双语Stroop实验研究
    2 工作记忆Stroop效应研究概述
        2.1 工作记忆与注意关系的研究概述
        2.2 工作记忆Stroop效应的概念
        2.3 工作记忆Stroop效应的研究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意义
    3 创新之处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1 英文颜色词工作记忆Stroop效应的ERP实验研究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假设
        1.3 实验方法
        1.3.1 被试
        1.3.2 实验设计
        1.3.3 实验材料
        1.3.4 实验程序
        1.4 数据分析
        1.4.1 行为数据分析
        1.4.2 脑电数据分析
        1.5 实验结果
        1.5.1 行为结果
        1.5.2 脑电结果
        1.6 讨论
    2 实验2 中文颜色词工作记忆Stroop效应的ERP实验研究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假设
        2.3 实验方法
        2.3.1 被试
        2.3.2 实验设计
        2.3.3 实验材料
        2.3.4 实验程序
        2.4 数据分析
        2.4.1 行为数据分析
        2.4.2 脑电数据分析
        2.5 实验结果
        2.5.1 行为结果
        2.5.2 脑电结果
        2.6 讨论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1 中英文工作记忆Stroop效应研究对比
    2 经典Stroop研究与工作记忆Stroop研究对比
第五部分 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奖励对工作记忆表征下注意抑制的调节机制 ——非目标状态的行为和ER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工作记忆和选择性注意
        1.1.1 非目标状态下,基于工作记忆表征的注意捕获
        1.1.2 非目标状态下,基于工作记忆表征的注意抑制
    1.2 奖励关联刺激引导视觉注意
        1.2.1 奖励的注意加工机制
        1.2.2 非目标状态下,高、低奖励关联刺激引导视觉搜索
    1.3 奖励对工作记忆表征引导注意的影响
        1.3.1 奖励和工作记忆表征
        1.3.2 非目标状态下,高、低奖励关联工作记忆表征引导注意抑制
        1.3.3 高、低奖励所引导的注意捕获和抑制之间的关系
        1.3.4 奖励关联WM表征捕获和抑制注意的脑电指标
2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实践意义
3 研究一:高、低奖励在WM表征下注意抑制的特异性
    3.1 研究目的
    3.2 实验一:WM表征下奖励关联干扰子的注意抑制
        3.2.1 方法
        3.2.2 实验结果
        3.2.3 讨论
    3.3 实验二:单一注意条件下奖励关联干扰子的注意捕获
        3.3.1 方法
        3.3.2 实验结果
        3.3.3 讨论
4 研究二:奖励调节WM表征下注意抑制的神经机制
    4.1 研究目的
    4.2 实验三:奖励关联干扰子在WM表征下注意抑制的神经机制
        4.2.1 方法
        4.2.2 数据记录和统计
        4.2.3 实验结果
        4.2.4 讨论
5 总讨论
    5.1 非目标状态下,奖励在WM表征下注意抑制的特异性
    5.2 非目标WM任务下,奖励关联干扰子的抑制过程
    5.3 高、低奖励在WM表征下的注意抑制
    5.4 奖励关联干扰子早期阶段捕获注意,加工后期抑制注意
    5.5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等

(9)非利手动作电子游戏训练对发展性阅读障碍汉语儿童影响的ER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一、选题依据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非利手
        (二)动作电子游戏
        (三)发展性阅读障碍
        (四)视觉空间注意
        (五)事件相关电位
    三、研究现状
        (一)动作电子游戏与发展性阅读障碍相关研究现状
        (二)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现状
        (三)视觉空间注意的ERP研究现状
        (四)视觉空间注意与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相关研究现状
        (五)非利手与视觉空间注意和发展性阅读障碍相关机制
        (六)小结
    四、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一)研究意义
        (二)创新点
    五、研究思路及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实验法
        (三)数理统计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非利手动作电子游戏训练对发展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空间注意加工能力影响研究结果
        (一)行为学数据结果
        (二)脑电数据结果
    二、非利手动作电子游戏训练对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影响研究结果
        (一)行为学数据结果
        (二)脑电数据结果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一、非利手动作电子游戏训练对发展阅读障碍儿童的视觉空间注意加工能力影响研究结果分析
        (一)行为学数据结果分析
        (二)脑电数据结果分析
    二、非利手动作电子游戏训练对儿童发展性阅读障碍影响研究结果分析
        (一)行为学数据结果分析
        (二)脑电数据结果分析
    三、儿童的视觉空间注意加工能力与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局限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10)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被字句的偏误分析与脑电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0.2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0.3 研究步骤和技术路线
    0.4 研究结论
    0.5 术语解释
第一章 汉语被字句的本体研究与习得研究综述
    1.1 汉语被字句的本体研究
        1.1.1 汉语被字句的定义与范围
        1.1.2 汉语被字句的本体研究
    1.2 韩语母语者被字句的习得研究
        1.2.1 汉韩被动句的对比研究
        1.2.2 韩语母语者被字句的习得偏误研究
    1.3 小结
第二章 句子加工的脑神经机制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关于句子加工的ERP研究
        2.1.1 国外关于句子加工的ERP研究
        2.1.2 国内关于句子加工的ERP研究
    2.2 国内外关于二语句子加工的ERP研究
        2.2.1 国外关于二语句子加工的ERP研究
        2.2.2 国内关于二语句子加工的ERP研究
    2.3 小结
第三章 韩语母语者习得被字句的偏误研究
    3.1 语料收集
    3.2 偏误类型分析
        3.2.1 遗漏型偏误
        3.2.2 误代型偏误
        3.2.3 误加型偏误
        3.2.4 错序型偏误
        3.2.5 其它特殊型偏误
    3.3 偏误原因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汉韩母语者加工汉语被字句的实验对比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设计
        4.2.1 被试情况
        4.2.2 实验语料
        4.2.3 实验程序
        4.2.4 脑电数据收集
        4.2.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行为数据结果
        4.3.2 ERP数据结果
    4.4 汉语被字句加工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4.4.1 汉语母语者被字句加工机制的分析
        4.4.2 韩语母语者习得被字句加工机制的分析
        4.4.3 汉语被字句加工机制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4.4.4 汉语偏误型被字句加工机制的对比分析与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内容总结
    5.2 创新之处
    5.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四、工作记忆的ERP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 王艺臻. 浙江大学, 2021(08)
  • [2]基于不同诱发任务的民警脑力疲劳ERP指标研究[D]. 杨丽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08)
  • [3]自我意识情绪对执行功能影响的ERP研究[D]. 毕晓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汉、藏、蒙古文字加工的认知机制研究[D]. 王梦环.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5]注意促进效应 ——基于来源记忆和情绪材料的研究[D]. 段亚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不同体力活动水平成年人生物运动工作记忆加工差异 ——一项ERP研究[D]. 娄莹. 上海体育学院, 2020(12)
  • [7]母语与二语工作记忆Stroop效应的ERP研究[D]. 王文菲.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8]奖励对工作记忆表征下注意抑制的调节机制 ——非目标状态的行为和ERP研究[D]. 林小青.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9]非利手动作电子游戏训练对发展性阅读障碍汉语儿童影响的ERP研究[D]. 王蒙.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10]韩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被字句的偏误分析与脑电实验研究[D]. 金迪.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标签:;  ;  ;  

工作记忆的ERP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