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消息(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冬[1](2021)在《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分析与防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交直流混联的电网新格局形,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已然成为新格局下的故障常态。本文以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开展针对连锁故障的电力系统第二道防线的强化研究。首先,对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进行分析。本文搭建的交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基于PSCAD/EMTDC软件,修正IEEE 39节点系统、修改CIGRE(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Large Electric systems)HVDC模型、现已投运的直流工程的保护和控制系统的配置三个模块;然后以模型为基础,探究了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的4种演化模式;最后,在本文的所搭的交直流输电系统模型上进行了连锁故障发生后潮流转移情况的仿真分析。其次,以贝叶斯概率为基础,考虑了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的关键的故障节点,搭建了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的贝叶斯网络;并提出网络节点中关键故障节点的风险指标;根据电力系统三道防线的规定值来对风险指标的评估等级进行确定;最后利用Ge NIe仿真软件对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的贝叶斯网络进行可视化;并在Ge NIe仿真中设定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100%发生,反推回去每一个故障节点的发生概率;对交直流输电系统的连锁故障发生概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发生概率高的故障节点在电网的建设初期以及后期运维时候应该特别的关注和改进,以此来提高交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最后,针对交直流输电系统的连锁故障,提出一种基于群体类的智能优化算法(黏菌算法)和支持向量机回归机器学习方法的实时在线监测预警系统。首先,对比了现在常用的两种回归预测方法以及其精度情况;然后,利用黏菌智能优化算法来对精度较高的算法进行优化;提出了交直流输电系统的连锁故障的事故发生前的预警方法;最后,在本文所搭的交直流输电系统模型上得以验证所提预警系统的有效性。
燕羽佳[2](2020)在《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火用)分析》文中指出由于国际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问题日益凸显,导致燃煤发电技术面临新的挑战。火电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发展高效清洁的发电技术,多年来,各国均积极致力于大容量高参数火力发电机组的研究及节能改造工作,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对于提高机组效率具有重大的贡献,是切实有效、具有发展意义的节能减排发电技术,因此对二次再热机组进行仿真模拟并探究其能耗分布情况对其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对象,综合采用多种模拟计算手段,依照(?)分析方法,对系统(?)效率和(?)损失分布进行研究,为指导二次再热机组优化改造及未来更高参数机组技术研发提供理论参考。首先选取目前国内发展最为先进的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结构及设计参数,利用EBSILON Professional电站分析平台搭建系统仿真模型,建立热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及各设备单元的(?)分析,结果发现锅炉单元(?)损失最大,占84%左右,锅炉热效率虽然达到94%,但是(?)效率仅为55%,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然后针对系统(?)损失最大的锅炉单元进行更详细的分析计算,利用ANSYS Fluent对炉内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锅炉内部不可逆损失分布情况以及运行负荷、工质参数等对炉内烟气(?)的影响,结果发现,炉内燃烧过程的不可逆性导致的(?)损失最大,其次是传热(?)损失,通过提高蒸汽参数、入炉空气温度和给水温度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这两部分的(?)损失。最后探究了当蒸汽参数提高到35MPa,700℃等级时系统(?)效率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当蒸汽参数提高后,系统内有用能的数量增加,使得整体能效水平有所上升,锅炉(?)损失虽然仍占主要部分,但明显有所降低,为指导高参数机组改造工作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参考。
本刊编辑部[3](2010)在《历届中国科协年会回顾》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科协年会是我国科技领域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其前身为中国科协学术年会,1999年由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同
吴祈耀[4](2009)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文中认为各位代表,各位专家:由于医疗仪器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将于2009年3月工作期满,2008年5月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海尼会所召开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理事会议上,决定分会于2009年春季进行换届,并通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以投票选举方式成立第四届理事会,同时决定换届会议与2009学术年会同期进行;会上成立了由理事长吴祈耀任组长,秘书长朱一川任副组长,副理事长戚康男、肖绍博、李宁,副秘书长徐运忠、王希威、周荣花等任组员的换届工作小组,负责换届工作。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幼华对第三届理事会的换届工作发表了指导性的意见。
黄小虎[5](2008)在《中国土地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9月27日)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受第五届理事会的委托,向中国土地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其他与会同志提出意见。
魏晓明[6](2008)在《围绕甘肃经济发展 打造学术年会品牌》文中认为"学术贵在创新,创新重在交流"。学术年会是各级科协和学会为广大科技人员搭建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有利于激发自主创新能力,营造繁荣科技事业的学术氛围,整合和提升科协系统的学术交流工作,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本文比较全面地总结了甘肃省科协举办年会6连来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3结合、5坚持的思路,不断创新和完善学术年会组织和运作机制。
彭莉[7](2007)在《以自主创新为主体 努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文中研究说明围绕自主创新,做好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努力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推进厦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学会这一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是我们科协学会工作的根本方针和重要职责。3年来,我们坚持围绕科协工作中心和厦门市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
温荣谦[8](2006)在《中国感光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宋寿海,魏晓明[9](2006)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术交流》文中研究说明
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10](2004)在《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消息》文中认为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于11月2122日在海南召开。结合电力工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紧紧扣住科学发展观,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安全、高效、环保,走电力可持续发展之路",电机工程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师们围绕这一主题向大会提交了200余篇论文,收入论文集中共185篇。在这次年会上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推荐三篇论文全部收录到年会的论文集中,其中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初立森"国产引进型300MW机组节能降耗综合治理"和李风瑞"低NOx煤粉燃烧器设计中一个关键参数的理论求解"、吉
二、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消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消息(论文提纲范文)
(1)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分析与防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演化机理研究进展 |
1.2.2 交直流输电系统的防御研究进展 |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的机理研究 |
2.1 换相失败的机理分析 |
2.1.1 LCC-HVDC结构和控制系统 |
2.1.2 LCC-HVDC换相失败原理 |
2.2 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的仿真分析 |
2.2.1 交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仿真分析 |
2.2.2 交流系统三相接地故障仿真分析 |
2.3 连续换相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
2.4 交直流输电系统直流闭锁后潮流转移仿真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和GeNIe的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概率计算 |
3.1 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贝叶斯网络 |
3.1.1 贝叶斯网络 |
3.1.2 交直流连锁故障的贝叶斯网络 |
3.2 贝叶斯网络的风险评价指标 |
3.3 风险指标的评估等级 |
3.4 后验概率确定 |
3.5 GeNIe仿真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大时间尺度下的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实时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
4.1 BP预测与支持向量机回归SVM预测精度比较 |
4.1.1 BP神经算法预测 |
4.1.2 算法精度验证(BP) |
4.1.3 支持向量机回归预测 |
4.1.4 算法精度验证(SVM) |
4.2 黏菌算法SMA智能优化SVM |
4.2.1 SMA(Slimemouldalgorithm)黏菌算法 |
4.2.2 SMA-SVM算法 |
4.2.3 SMA-SVM算法验证 |
4.3 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实时在线监测预警方法 |
4.3.1 故障特征向量的提取 |
4.4 算法验证 |
4.4.1 数据准备 |
4.4.2 模型训练 |
4.4.3 预警系统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Ⅰ、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附录 Ⅱ、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贝叶斯网络的专家评估表 |
附录 Ⅲ、交直流连锁故障预警系统SMA-SVM训练集 |
附录 Ⅳ、交直流连锁故障预警系统SMA-SVM测试集 |
附录 Ⅴ、预警系统验证的训练集 |
附录 Ⅵ、预警系统验证的测试集 |
(2)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火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效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研究现状 |
1.2.2 机组热力系统能耗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二次再热系统能耗评价方法及计算模型 |
2.1 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热平衡法 |
2.1.1 锅炉热力计算 |
2.1.2 汽轮机热力计算 |
2.1.3 回热系统热力计算 |
2.1.4 凝汽器热力计算 |
2.2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平衡法 |
2.2.1 (?)分析计算模型 |
2.2.2 系统(?)分析指标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热力系统仿真模型搭建及(?)分析 |
3.1 基于EBSILON Proessional电站分析平台建模方法 |
3.1.1 EBSILON分析平台功能简介 |
3.1.2 EBSILON分析平台建模过程 |
3.2 基于EBSILON分析平台搭建模型 |
3.2.1 建模对象的结构特点 |
3.2.2 机组系统设计参数设置 |
3.3 系统模型及模型验证 |
3.3.1 系统模型及锅炉模型 |
3.3.2 模型验证 |
3.4 低负荷变工况Off-Design模式模型搭建 |
3.5 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 |
3.5.1 系统(?)分析 |
3.5.2 汽机系统(?)分析 |
3.5.3 锅炉(?)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炉内燃烧数值计算及(?)分析 |
4.1 炉内燃烧数值计算模型 |
4.1.1 数值计算基本控制方程 |
4.1.2 两相介质流动模型 |
4.1.3 燃烧模型 |
4.1.4 辐射换热模型 |
4.2 数值分析对象结构及工况 |
4.2.1 锅炉概况及及计算区域的划分 |
4.2.2 炉膛内部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4.2.3 边界条件及工况参数的设定 |
4.3 二次再热锅炉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3.1 炉膛燃烧(?)分析方法 |
4.3.2 100%负荷工况下的数值模拟 |
4.3.3 75%负荷及50%负荷工况下的数值模拟 |
4.3.4 不同负荷下炉膛高度方向烟气温度和(?)值 |
4.3.5 入炉空气温度对炉内燃烧场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700℃二次再热系统热力学性能分析 |
5.1 700℃机组热力系统参数设计及模型 |
5.2 系统(?)分析结果 |
5.3 改变工质参数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
5.4 改变工质参数对锅炉(?)效率的影响 |
5.5 改变工质参数对汽轮机(?)效率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历届中国科协年会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999年: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 |
2000年:为西部大开发绽放智慧之光 |
2001年:推动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2002年:首次由中国科协携手地方政府举办 |
2003年:智慧碰撞, 创下“五最” |
2004年:数千科学家博鳌“论剑” |
2005年:科学发展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
2006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建设创新型国家 |
2007年:科协年会为湖北首设专题论坛 |
2008年: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 |
2009年: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 |
2010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 |
(5)中国土地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七年来的主要工作及体会 |
(一) 加强土地科学学科建设, 夯实学会发展基础 |
1. 组织撰写出版《土地科学丛书》 |
2. 办好《中国土地科学》期刊 |
3. 编辑出版《土地科学学科发展蓝皮书》 |
4. 其他重要活动 |
(二) 围绕土地资源重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
1. 举办学术年会 |
2. 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
3. 在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举办分会场或单元会场 |
4. 与兄弟学会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 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 |
5. 组织“纪念《土地管理法》颁布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 |
(三)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
1. 连续举办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 |
2. 举办海峡两岸土地专题研讨会 |
3. 与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联合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
(四) 深入开展土地科普活动 |
1. 认真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 制定《土地科普行动计划》 |
2. 在每年的6.25土地日举办网上论坛 |
3. 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周、地球日、土地日、全国科普日的科普宣传活动 |
4. 承担科普工程和研究项目 |
5. 开展“土地科普知识进课堂”活动 |
(五) 开展继续教育培训, 促进人才培养 |
(六) 承担社会职能, 拓展学会服务领域 |
(七) 坚持民主办会原则, 完善规章制度 |
1. 按时召开理事会议, 发挥理事会集体领导作用 |
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
3. 加强与省级土地学会的联系, 共同探索学会改革 |
4. 开展个人会员网上登记和积极发展团体会员 |
5. 开通学会网站, 建设网上土地科技工作者之家 |
6. 利用网络搞好学会工作 |
二、对新一届理事会工作的建议 |
(一) 加强土地学科基础, 搭建为土地科学技术创新服务的平台 |
(二) 发挥学会智力资源优势, 搭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平台 |
(三) 以会员为本, 搭建为会员和土地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平台 |
四、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消息(论文参考文献)
- [1]交直流输电系统连锁故障分析与防御研究[D]. 李晓冬.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火用)分析[D]. 燕羽佳. 东北电力大学, 2020(01)
- [3]历届中国科协年会回顾[J]. 本刊编辑部. 学会, 2010(10)
- [4]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A]. 吴祈耀.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9
- [5]中国土地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J]. 黄小虎. 中国土地科学, 2008(S1)
- [6]围绕甘肃经济发展 打造学术年会品牌[A]. 魏晓明. 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 2008
- [7]以自主创新为主体 努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A]. 彭莉. 科技社团发展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07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五分会场论文集, 2007
- [8]中国感光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J]. 温荣谦. 影像技术, 2006(04)
- [9]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术交流[J]. 宋寿海,魏晓明. 学会, 2006(02)
- [10]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消息[J]. 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 吉林电力,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