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的遗传及其与品质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闫敏[1](2021)在《小麦1Dx5+1Dy10、NGli-D2和Sec-1s高代聚合体的鉴定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约35%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小麦籽粒中贮藏蛋白的含量和组分决定着小麦粉的品质,研究证明小麦胚乳中的α-麦醇溶蛋白是引起乳糜泻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对面食需求的增加,小麦乳糜泻患病率也随之提高。此外,我国小麦存在着整体质量偏差,强筋不强,弱筋不弱的问题。如今,提高小麦面筋强度并选用低α-醇溶蛋白食品成为研究热点。小麦的面筋蛋白包括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它们决定着面团的延展性和弹性。高分子量的麦谷蛋白5+10亚基与小麦品质正相关,能提高面包烘烤品质。Gli-D2位点缺失的引入能降低由α-醇溶蛋白引起的乳糜泻表位水平含量,增加小麦籽粒赖氨酸含量。Sec-1位点则是导致小麦1BL/1RS易位系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引入Sec-1缺失位点,使ω-黑麦碱不表达,改善小麦加工品质。本实验以衡观35、郑麦7698、郑麦366为遗传背景,聚合了1Dx5+1Dy10、NGli-D2和Sec-1S三个目标基因,以它们的衍生后代为供试材料,利用相关的特异引物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鉴定后代聚合体。通过测定品质性状,分析聚合体聚合后的效果,并与对照做对比进行分析:1.不同遗传背景基因聚合体材料鉴定结果:完成了对基因聚合体的鉴定,在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二聚体和三聚体共获得了697株。郑麦366聚合成功率为96.27%;郑麦7698聚合成功率为96.90%;衡观35聚合成功率为73.61%。2.基因聚合体材料品质效应:通过测定品质效应的指标可以发现,聚合了三个基因后,聚合体与对照相比,提高了面筋的强度、耐揉性以及面粉的搅拌力。不同聚合体相比,它们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百分含量(%UPP)和谷醇比含量得以提高,增强了面筋强度,改善了小麦粉的加工品质。3.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蛋白组分与对照相比,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百分含量(%UPP)和谷醇比得以提高。聚合体之间相比,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百分含量(%UPP)和谷醇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可能是遗传背景和聚合方式不同导致。4.Gli-D2位点近等缺失系乳糜泻(CD)表位水平分析:缺失Gli-D2位点可以降低乳糜泻的抗原表位水平,提高营养品质。醇溶蛋白含量以及谷醇比和CD表位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醇溶蛋白与CD表位水平极显着正相关,与谷醇比不相关。
杨梦晨,崔帅,杨雪敏,李振华,李鲁华,任明见,徐如宏[2](2021)在《311份小麦品种(系)优质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文中指出为明确小麦品种(系)中优质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筛选优质小麦品种资源,本研究以116份贵州省小麦品种(系)、195份省外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STS分子标记方法,对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Ax2*、Bx7oe、By8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Glu-A3d、Glu-B3g进行分子检测,并利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测定311份材料的蛋白质含量,探讨了其与各个优质亚基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11份供试材料中,亚基Bx7oe、By8和Glu-B3g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0%、78.14%和39.87%,优质亚基Ax2*和Glu-A3d分布较少,频率均为2.89%,不同优质麦谷蛋白亚基及组合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存在显着性影响,亚基Ax2*和亚基组合7oe+8/A3d/B3g对蛋白质含量的贡献最大。本研究结果为改良小麦面筋质量、准确筛选优质种质资源提供依据。
董述鑫[3](2020)在《协同提高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的技术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于2017-2019连续两个小麦生长季,以冬小麦大穗型品种洲元9369为供试材料,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东武村进行了大田试验。试验设置4个播期(10月8日,S1)、(10月15日,S2)、(10月22日,S3)、(10月29日,S4),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225万hm-2、中密度375万hm-2、高密度525万hm-2)和3个氮肥追施比例(50%、60%、70%)。采用裂区设计,以播期为主区,密度为裂区,氮肥追施比例为裂裂区,研究了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播期由10月8日推迟至10月22日,穗粒数的增加弥补了单位面积穗数的降低,实现了产量的稳定;但当播期继续推迟到29日时,由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均降低,籽粒产量表现为下降。种植密度由225万hm-2增加到375万hm-2时,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幅度高于穗粒数和粒重的降低幅度,籽粒产量增加,但当密度增加至525万hm-2,籽粒产量下降。追氮比例由50%提高至70%,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粒重无显着差异或略有下降,籽粒产量增加。2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氮素利用率及相关指标的影响随播期推迟,开花期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降低,成熟期氮素积累量降低。播期由10月8日推迟至22日,氮素内在利用效率(UTE)的提高能够弥补氮素吸收效率(UPE)的下降,氮素利用率(NUE)维持稳定;播期进一步推迟至29日,UTE的升高不能弥补UPE的下降,导致NUE下降。增加密度和提高追氮比例,冬小麦开花期氮素积累量,花后氮素积累量和花前氮素转运量提高,成熟期氮素积累量提高。随种植密度由225万hm-2增加到375万hm-2时,UPE的升高幅度高于UTE的降低幅度,NUE提高;当密度增加至525万hm-2,可导致UPE的升高幅度低于UTE的降低幅度,NUE降低。3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籽粒品质、蛋白质组份的影响推迟播期,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粉质仪指标、拉伸仪指标、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均表现为降低。增加密度和提高追氮比例,提高了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延展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推迟播期,蛋白质含量、谷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谷醇比、聚合指数、谷蛋白亚基含量和高分子量亚基/低分子量亚基降低。增加密度和提高追氮比例,蛋白质含量、谷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谷醇比、聚合指数、谷蛋白亚基含量和高分子量亚基/低分子量亚基相应升高。籽粒蛋白质组分与品质指标的呈显着正相关。4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协同提升的技术途径优化种植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提高了开花期前后氮素的吸收量,以及在籽粒灌浆过程中氮素向籽粒的转运,而且相对于单位面积总籽粒数的增加幅度更大。从而提高了籽粒蛋白含量和单粒含氮量。籽粒蛋白质组成得以改善,谷蛋白/醇溶蛋白的比值、谷蛋白聚合指数和HMW-GS/LMW-GS的比值提高。籽粒蛋白含量和蛋白质构成组分的提高了面包制作品质。优化种植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的同时,总的氮素供应量并未发生变化,因此,氮素利用率随产量的提高而提高。该小麦品种最佳密度为375万hm-2和氮肥追施比例为70%。在协同提高籽粒产量、品质和氮素内在利用效率方面,优化种植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的加和效应显着优于两因素的独立效应,且总趋势不受播期的影响。
陈海强[4](2020)在《高大山羊草1Slx2.3*及1Sly16*和小麦1Dy12亚基面粉加工品质效应分析》文中认为小麦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的含量和组成影响着面粉加工品质。高大山羊草是重要的小麦近缘种属,蕴含着优质麦谷蛋白亚基,是改良小麦加工品质的潜在遗传资源。本研究拟用小麦-高大山羊草易位系1SlL/1BS和1SlS/1BL分别与宁春4号等小麦品种杂交,连续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高大山羊草新易位系。同时,对转高大山羊草1Slx2.3*基因小麦材料进行分子标记、SDS-PAGE和FISH鉴定,获得纯合转基因株系。另外,对1Dy12缺失突变体进行SDS-PAGE鉴定和纯合。最后,对这些材料品质相关基因表达、蛋白体动态变化和面粉加工品质进行分析,解析不同麦谷蛋白亚基的品质效应和作用机制,促进小麦加工品质改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回交转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小麦-高大山羊草易位染色体1SlL/1BS和1SlS/1BL转移到小麦品种宁春4号、宁春50号和Westonia的遗传背景中,获得10个农艺性状优良的纯合新易位系。对BC3F4代1SlL/1BS和1SlS/1BL纯合新易位系面粉进行的加工品质分析表明,1SlL/1BS易位系的面团和面筋强度小于非易位背景对照材料,1SlS/1BL易位系的面包体积和面包感官评分大于相应遗传背景的轮回亲本。2、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1Slx2.3*基因转入了Westonia中,通过Bar试纸条、分子标记、SDS-PAGE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检测,获得了2个转1Slx2.3*基因的纯合株系。通过对纯合株系T-W1中的HMW-GS基因(1Slx2.3*、1Ax2*、1Bx17、1By18、1Dx2和1Dy12)和品质相关基因(PDI-1、PDI-4、PDI-5、Bip-1、Bip-2、Bip-3、DOF-2、DOF-3、DOF-6、SPA-A、SPA-B和SPA-D)在籽粒灌浆阶段的表达进行qRT-PCR分析,发现转1Slx2.3*株系中1Slx2.3*正常表达,且显着刺激了1Dx2和1Dy12的表达,籽粒发育大部分阶段1Ax2*和1Bx17表达高于对照,但1By18表达在籽粒发育整个阶段显着低于对照;PDI4-1、PDI5-1、Bip-2、Bip-3、SPA-A和SPA-D在转基因株系灌浆阶段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而Dof-3、Dof-6和SPA-B在在转基因株系灌浆阶段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最后,通过对转1Slx2.3*基因纯合株系T-W1进行面包和海绵蛋糕加工品质分析,表明1Slx2.3*的转入显着提高了籽粒蛋白含量、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面包体积,降低了耐揉指数,显着改良了面包加工品质;同时,1Slx2.3*的转入使海绵蛋糕体积和感官评分略有增加,改善了海绵蛋糕品质。3、通过对小麦品种科农199(KN199)组织培养获得了1Dy12缺失的无性系变异体AS273,分析了1Dy12在籽粒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发现籽粒灌浆期1Dy12在转录水平表达,相比对照KN199显着降低,但在翻译水平没有表达。然后对1Dy12进行扩增、测序和比对,发现AS273中的1Dy12存在碱基替换(T/C),出现了提前终止密码子,导致了1Dy12沉默。进一步利用qRT-PCR对品质相关基因在籽粒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表明AS273中PDI-4、PDI-5、DOF-3、SPA-A的表达水平与KN199相比明显上调,Bip-1表达略有上调,PDI-1表达略有降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比较AS273和KN199籽粒不同发育阶段的蛋白体变化,除7 DPA和28 DPA时期外,AS273的蛋白体普遍大于KN199,且AS273的蛋白体积累速率比KN199快。此外,28 DPA时AS273和KN199形成了蛋白体片层的网络结构。对AS273和KN199进行面包、海绵蛋糕和饼干加工品质分析,发现AS273的吸水率、面团形成和稳定时间、面包体积显着降低,耐揉指数显着增高;海绵蛋糕体积略有减小,内部质地粗糙,口感稍差;饼干饼体增厚,内部质地粗糙。
赵梦雨[5](2020)在《黄河流域节节麦5t+10.5t亚基导入小麦后的品质效应分析》文中指出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2n=2x=14,DD)被公认为是普通六倍体小麦D基因组祖先的供体种,因其含有抗病虫、抗逆等优质基因和丰富的HMW-GS类型被认为是小麦品种改良可利用的遗传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麦的品质改良是近年来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本研究利用含有5t+10.5t的节节麦T093、T015与周麦18杂交、回交构建的代换系为实验材料,通过HMW-GS组成分析,筛选出含有5t+10.5t的亚基品系,随后利用SSR标记分析、HMW-GS克隆和品质测定,对5t+10.5t亚基导入小麦后的遗传效应进行分析,以期为节节麦在小麦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品质改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结果如下:(1)利用SDS-PAGE技术对251份BC3F8-T093-周18和301份BC1F8-T015-周18的HMW-GS组成分析,发现在BC3F8-T093-周18群体中,只有后代品系18108的2+12亚基被5t+10.5t亚基所替换;在BC1F8-T015-周18群体中,共有40个品系的2+12亚基被5t+10.5t亚基所替换。(2)利用141对SSR分子标记对江苏、山东、河北、河南等其它地区的27份小麦与随机挑选的6个品系(18108、18458、18497、18526、18532和18668)以及亲本周麦18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了26对多态性引物,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周麦18与6个代换系后代品系在同一个类群中,表明这6个后代品系是周麦18的衍生后代。(3)根据HMW-GS基因两端有高度保守性,设计引物P1和P2对后代品系18108和T093进行PCR扩增,随后利用定向缺失亚克隆的方法,获得节节麦T093和18108的Dx5t、Dy10.5t亚基基因序列,18108的基因暂命名为18108-Dx5t、18108-Dy10.5t,T093的基因暂命名为T093-Dx5t和T093-Dy10.5t。T093的T093-Dx5t和T093-Dy10.5t序列全长分别为2514 bp、1968 bp,和其后代品系18108的18108-Dx5t、18108-Dy10.5t基因序列全长相同。通过序列比对,发现这些基因具有典型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基因的结构,此外,T093的Dx5t、Dy10.5t在后代18108中的变化非常小,仅有个别的核苷酸差异。把这些基因与普通小麦各基因组以及山羊草属D基因组上的HMW-GS基因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发现18108的Dx5t、Dy10.5t基因均与山羊草属D基因组的HMW-GS聚在了一起,表明节节麦的Dx5t和Dy10.5t亚基基因导入了后代品系18108中。(4)为了探究节节麦亚基5t+10.5t对后代品系品质的影响,利用近红外分析仪对两个群体材料的品质参数进行了测定,发现含有5t+10.5t亚基品系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延伸度的平均值都高于含有2+12亚基品系均值。
范可欣[6](2020)在《小麦NGli-D2、Sec-1s和1Dx5+1Dy10高代聚合体的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文中指出培育优质小麦是我国小麦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近年来,人们对优质强筋小麦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改良小麦面筋强度成为研究的热点。提高谷蛋白含量、降低醇溶蛋白含量,可提高谷醇比,是提高面筋强度的有效途径,同时可以降低部分醇溶蛋白中的过敏源,减少乳糜泻等疾病的发生。面筋是小麦独有的特殊蛋白。其主要成分HMW-GS是影响小麦面筋品质的重要因素,其中5+10亚基是公认的优质亚基。Sec-1位点的引入使LMW-GS含量减少和ω-醇溶蛋白含量增加,是导致小麦1BL/1RS易位系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Sec-1位点的缺失可以消除ω-黑麦碱带来的不良影响。另外,Gli-D2位点的缺失,可降低α-醇溶蛋白的含量,降低醇溶蛋白导致的过敏乳糜泻(CD)表位水平。本文以衡观35、郑麦7698、郑麦366为背景的NGli-D2、Sec-1S和1Dx5+1Dy10的基因聚合体为供试材料,通过相关分子标记鉴定基因聚合体,测定聚合体加工品质指标和聚合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了不同基因聚合体的品质、农艺效应,为优质小麦育种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获得不同背景基因聚合体材料:利用三对特异引物对突变体后代进基因聚合体行鉴定。获得不同背景下基因二聚体187份,三聚体62份。衡观35、郑麦7698和郑麦366为遗传背的基因聚合体的聚合率分别为13.08%-66.37%、29.91%-37.31%、11.68%。聚合率较低的基因组合为1Dx5+1Dy10和NGli-D2。2.基因聚合体品质效应:基因聚合体比亲本面筋强度和蛋白组分有所提高。其中,衡观35、郑麦7698和郑麦366的基因聚合体都达到强筋小麦标准。不同基因聚合体的品质指标增长幅度不同,这可能是不同基因聚合体的组合方式和材料遗传背景带来的不同影响。3.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UPP和谷醇比与反映蛋白面筋质量的指标显着正相关,可以作为小麦品质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4.基因聚合体农艺效应:聚合体材料的农艺性状调查表明,基因聚合体的农艺性状并没有显着变化,且基因聚合对小麦品质有正向的影响作用,说明基因聚合体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潜力。5.通过1Dx5+1Dy10、Sec-1S和NGli-D2位点的引入,可以降低ω-黑麦碱、醇溶蛋白和劣质亚基的不良影响,证实了通过诱变育种、MAS和聚合育种的结合,改善小麦品质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不仅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筛选了育种材料。
郝浩楠[7](2019)在《中国部分普通小麦核心种质HMW-GS的特点及其与若干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小麦是世界最重要的口粮作物之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麦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质遗传改良已成为小麦育种家越来越重视的育种目标。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是小麦籽粒贮藏蛋白的重要成分,其含量、类型和组成特点决定着小麦的加工品质。本实验以294份中国核心种质小麦品种(系)和5份华中农业大学自育成小麦品种,种植于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实验田。利用SDS-PAGE方法鉴定了299份材料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利用NIRS DS2500近红外分析仪测定了294份中国核心种质材料的籽粒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硬度、容重、弱化度、湿面筋含量和Zeleny沉淀值8个品质指标。系统分析了供试材料的HMW-GS组成及遗传多样性,对HMW-GS组成特点与部分品质性状的关系进行显着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HMW-GS亚基类型:299份小麦供试材料共出现17种HMW-GS亚基类型,在Glu-A1位点出现3种,分别是1(31.10%)、2*(3.68%)、Null(65.22%);在Glu-B1位点出现9种,分别是7(5.69%)、7+8(63.88%)、7+9(20.07%)、6+8(2.34%)、20(2.34%)、13+16(2.01%)、14+15(2.68%)、17+18(0.33%)、22(0.67%);在Glu-D1位点出现5种,分别是2+12(58.19%)、4+12(1.00%)、5+10(11.04%)、2+10(13.04%)、5+12(16.72%)。299份供试材料组成的群体的4个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是:多态位点百分率(P)=1.0000,等位基因平均数(A)=5.6667,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有效数(Ae)=2.2133,遗传多样性指数(H)=0.5423。表明该群体Glu-1位点的遗产多样性高,HMW-GS的变异类型丰富。2.亚基组合类型:299份小麦供试材料中共有49种HMW-GS亚基组合类型其中N/7+8/2+12组合的频率最高,为37.46%。其次分别是1/7+8/5+12(6.02%)、1/7+8/2+12(5.69%)、N/7+8/2+10(5.69%)、N/7+9/2+12(4.35%)和1/7+9/2+12(4.01%)亚基组合类型。其他亚基组合类型出现的频率比较低,频率在0.34%2.68%之间。3.HMW-GS等位基因组合的聚类分析结果:在相似系数为0.73处可以将49种HMW-GS等位基因组合聚为六类,第一类含有4种HMW-GS等位基因组合,分别是Glu-A1a/Glu-B1f/Glu-D1a、Glu-A1a/Glu-B1f/Glu-D1h、Glu-A1c/Glu-B1f/Glu-D1a、Glu-A1c/Glu-B1f/Glu-D1e,该类小麦品种数共6个;第二类仅含有1种HMW-GS等位基因组合Glu-A1c/Glu-B1i/Glu-D1a,该类小麦品种数1个;第三类含有4种HMW-GS等位基因组合,分别是Glu-A1a/Glu-B1d/Glu-D1a、Glu-A1c/Glu-B1d/Glu-D1a、Glu-A1c/Glu-B1d/Glu-D1e、Glu-A1c/Glu-B1d/Glu-D1d,该类小麦品种数共7个;第四类含有20种HMW-GS等位基因组合,该类小麦品种数共214个;第五类含有16种HMW-GS等位基因组合,该类小麦品种数66个;第六类含有4种HMW-GS等位基因组合,分别是Glu-A1a/Glu-B1h/Glu-D1e、Glu-A1a/Glu-B1h/Glu-D1a、Glu-A1a/Glu-B1h/Glu-D1h、Glu-A1b/Glu-B1h/Glu-D1h,该类小麦品种数共5个。4.供试材料的品质性状特点:对294份中国核心种质小麦供试材料的8个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籽粒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硬度、容重、弱化度、湿面筋含量、Zeleny沉淀值),其中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14%的品种数为40个,占比为13.61%,小于13%的品种数为193个,占比为65.64%;湿面筋含量大于等于32%的品种数为30个,占比为10.20%,小于28%的品种数为148个,占比为50.34%;Zeleny沉淀值大于等于45ml的品种数为28个,占比为9.52%,小于30ml的品种数为85个,占比为28.91%;容重大于等于770g/l的品种数为290个,占比为98.64%。同时对这8个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8个品质性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5.亚基类型及亚基组合与部分品质性状的关系:供试材料的HMW-GS主要亚基类型与品质性状有一定的关系,Glu-1位点同一位点不同亚基变异类型的品质性状存在一定变异,且不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亦存在差异,14+15、7+9和5+10亚基对面包小麦品质性状的正向效应较高;不同的HWM-GS组合对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容重和湿面筋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显着水平(0.05),1/7+9/2+12和N/7+9/5+10亚基组合的小麦品种,其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容重和湿面筋含量相对较高,N/7/2+12亚基组合的小麦品种,其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容重和湿面筋含量相对较低。
王琪[8](2019)在《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饼干、糕点消费量不断增大,因此生产出满足饼干制作要求的弱筋小麦具有重要意义。饼干粉要求面粉蛋白质含量低、筋力弱。HMW-GS是谷蛋白聚合体(GMP)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是面筋网络的结构单位,决定着小麦面团弹性和黏性,其缺失会直接导致面团强度下降。本研究以宁麦9号不同HMW-GS单缺失体为材料,研究Glu-1的三个位点分别缺失亚基后小麦籽粒品质的变化及对氮肥的响应,并结合小麦籽粒分层技术、冷冻切片及激光显微切割捕获技术,探究HMW-GS缺失对小麦籽粒不同层次面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弱筋小麦调优栽培提供有效技术途径。1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物质积累转运和氮代谢的差异及对氮肥响应不同HMW-GS缺失体干物质积累差异较大,开花期和成熟期,8亚基缺失体均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2亚基缺失体在开花期干物质积累中等,但花前贮藏物质转运量较大,成熟期的茎、叶、颖壳重较低,籽粒重较高。缺失HMW-GS后对开花期茎秆的含氮量影响较大,对叶和颖壳的影响则较小,对成熟期籽粒的氮含量的也有一定影响。成熟期8亚基缺失体茎秆、叶片氮含量低、籽粒氮含量高,2亚基缺失体则相反,营养器官中的氮含量较高,籽粒中的氮含量则较低。NO处理下2、7、12亚基缺失体的植株氮积累总量比野生型低,且对氮肥不敏感。1亚基缺失体施用氮肥后其叶、颖壳、籽粒的氮积累量均较低,其氮积累总量较低,受氮肥影响小。8亚基缺失体其叶、颖壳、籽粒的氮积累量始终较高,对氮肥响应敏感,茎秆的氮积累量高于其它缺失体。不同缺失体的花前氮同化量差异大。2亚基缺失体的花前氮同化量明显低于野生型,8亚基缺失体氮同化量高于野生型。1亚基缺失体,氮平衡指数、NR活性、GS活性均较低,且受氮肥影响小。2亚基缺失体在开花期至花后10天,8、12亚基缺失体在开花期至花后20天,其NR、GS活性上升明显。2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差异及对氮肥响应与野生型相比各缺失体的产量均有所降低。Glu-B1、Glu-A1位点缺失后产量下降比Glu-D1位点缺失下降幅度大,施用氮肥后,各缺失体产量增量均比野生型低(除N120条件下12亚基缺失体),但缺失7亚基、2亚基缺失体的增产幅度高于其它缺失体。除8亚基缺失体面粉蛋白质含量高于野生型,其余各缺失体面粉蛋白质含量与野生型无显着差异。7、2和1亚基缺失体籽粒蛋白质含量、HMW-GS含量较野生型低、2亚基的缺失体GMP含量较野生型低。施氮后各缺失体与NO条件下表现相似。1亚基缺失体籽粒蛋白质含量对氮肥响应迟钝,施用氮肥后,蛋白质含量仍维持在较低水平。缺失1亚基或2亚基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野生型无显着差异,但HMW-GS/LMW-GS、GMP含量、湿面筋含量降低,缺失8亚基后结果相反。HMW-GS基因表达结果显示,8亚基缺失体的1Bx7基因相对表达量比野生型下降,而1Ax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上升,1亚基含量超过野生型。7亚基缺失体的1By8基因和lDx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降低,8亚基和2亚基含量比野生型低。12亚基缺失体的1By8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上升,8亚基含量比野生型高。可见2亚基缺失体和1亚基缺失体的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较低,且对氮肥响应迟钝,2亚基缺失体产量虽比野生型低,但是在各缺失体中其产量处于较高水平,适合发展弱筋小麦。3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不同层次面粉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各缺失体总蛋白含量、GMP含量、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在籽粒中由外到内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亚基缺失体的蛋白质含量、GMP、HMW-GS含量显着低于野生型。去离子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力、蔗糖溶剂保持力的值较野生型下降,而乳酸保持力上升。脯氨酸、谷氨酸含量上升,异亮氨酸含量降低。籽粒不同层次面粉表现为2亚基和1亚基的缺失体的蛋白体面积比例在背部、侧部和腹部的细胞中显着低于野生型,且受氮肥影响小。HMW-GS相关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的层次中表现的规律不同。1Ax1基因在8亚基缺失体的中胚乳上调表达,但施用氮肥后,1Ax1基因与野生型相比下调表达。1Dx2基因和1By7基因下调表达,施氮后与野生型相比均下调表达。1亚基的缺失体在外胚乳中1Dx2基因上调表达,施氮后外胚乳和内胚乳中1Bx7上调表达,中内胚乳的1Dy8基因下调表达。2亚基的缺失体的1Ax1基因、1By7基因与野生型相比在三个部位均下调表达,1Dy8基因在外胚乳略有上调,施氮肥后与野生型相比,1Ax1基因在外、中胚乳显着上调,1By7基因与野生型差异不大,1Dy8基因在外胚乳略有上调。综上所述,2、1亚基缺失后,蛋白质等品质较符合弱筋小麦的要求,对氮肥响应较迟钝。2亚基、1亚基缺失体的蛋白质、HMW-GS、GMP含量与野生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糊粉层至内胚乳,但在果皮和P7层内胚乳中的差异表现的不明显。2亚基缺失体其1、8亚基的含量比野生型低,1By8和1Ax1基因相对表达量下调,主要表现在中、内胚乳下调。另外在施用氮肥后,2亚基缺失体的产量虽仍比野生型低,但增长量处于较高水平。因此1、2亚基缺失体的品质指标较符合弱筋小麦要求,且2亚基缺失体的产量能维持稳定。
仲迎鑫[9](2018)在《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蛋白品质空间分布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主食品种。长期以来我国小麦产业以追求单产为主,品质研究相对薄弱,导致“强筋不强,弱筋不弱”,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原料供应不足。蛋白质含量和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小麦面粉加工品质。因此在稳产前提下,提高(中、强筋)、降低或维持(弱筋)蛋白含量并提高蛋白品质,是我国小麦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小麦蛋白质含量从籽粒外层到内层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种皮层较低、糊粉层最高、胚乳由外到内逐步下降。由此提出如下研究设想:针对强中筋品种,通过调控追氮时期等栽培措施提高籽粒内层(胚乳)蛋白质含量,针对弱筋品种则使蛋白质主要向种皮层和糊粉层积累,降低胚乳中蛋白质含量,进而降低面粉蛋白质含量超标的风险。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主要受合成底物氨基酸供应及蛋白质合成能力的调控。据此,本研究以扬麦16为材料,以叶龄指示追氮时期,①研究面粉全蛋白质组对追氮时期的响应;②蛋白合成底物氨基酸进入胚乳、并在胚乳中运输的路径;(③不同层次面粉蛋白及烘焙品质对追氮时期的响应;④胚乳不同部位氨基酸供应与相互转化能力及重要贮藏蛋白组分合成能力在籽粒不同部分空间差异,以阐明籽粒蛋白空间异质性形成的机理与调控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籽粒蛋白品质随追氮时期后移而提升,以倒1叶或开花期追施氮肥为最宜随追氮时期后移,籽粒总蛋白、贮藏蛋白及面筋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在倒1叶或者开花期追肥达到最高;拔节期(倒3叶)追肥产量最高。选取倒5叶(TL5)、倒3叶(TL3)及倒1叶(TL1)追施氮肥3个处理,通过iTRAQ(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对不同处理收获的籽粒研磨所得面粉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在面粉中共鉴定出591个蛋白,根据其功能分为17个类别。与TL3相比,在TL5和TL1中分别观察到50和5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随追氮时期后移,γ-醇溶蛋白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分别升高至2.82和1.26倍,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变化不明显,导致醇/谷比和HMW-GS/LMW-GS 比增加。此外,与拔节期追氮相比,倒1叶追施氮肥改变了面粉致敏蛋白的含量和籽粒硬度,关键致敏蛋白含量下调至0.55-0.80 倍,硬度下降了 7.4%。2.氨基酸底物供应是籽粒蛋白积累及品质调控的主要途径追氮时期后移(TL1)导致旗叶中有关氮代谢和蛋白酶合成的基因表达上调,使灌浆早期运输至胚乳腔的游离氨基酸上调了 42.6%。TL1加强了胚乳中游离氨基酸间的转换,并使编码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和类蛋白质二硫化物异构酶(PDIL)的基因表达上调,即贮藏蛋白的合成和折叠通过延迟追氮(TL1)而增强,最终导致TL1处理中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和谷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 24.9%和24.8%。结果强调了氮素再转运与籽粒贮藏蛋白含量的关系,并表明氮素的再转化过程是提高小麦籽粒蛋白品质的潜在目标。3.追氮时期对籽粒外层蛋白质积累及面包烘焙品质的调控效应更为显着小麦籽粒由外至内分为9层碾磨后,蛋白质及其组分的空间分布趋势表现为:清蛋白、球蛋白含量由皮层至内层呈现下降趋势;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呈单峰曲线分布,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第二层(P2)或P3层含量最高。GMP、HMW-GS和LMW-GS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贮藏蛋白基本一致,呈单峰分布趋势,P3或P4层含量最高。追氮时期后移增加了每一层面粉面筋蛋白的含量,糊粉层和外胚乳层的增加最为显着,分别增加了 10.4%和9.2%。追氮时期对GMP和麦谷蛋白亚基的调控作用与面筋蛋白表现一致,而对面筋指数调控效果不显着,仅在第6层差异显着。追氮时期前移表现为相反趋势:TL5处理降低了每一层总蛋白及蛋白组分的含量,对外层的影响更为明显。用第1层到第9层的面粉分别进行面包烘焙并进行品质测评,结果表明,从外到内不同层次面粉的面包烘焙品质表现为单峰分布,因第4层面粉麦谷蛋白含量高且无麸皮存在,面包烘焙品质最佳(体积最大、质构特性与感官评价均为最优)。而第1层面粉由于麸皮含量过高,面包烘焙品质最差,体积、外观及口感均相对较差。追氮时期后移增加了 P2、P3、P4层面粉烘焙面包的体积及感官评价,而对其余层次的烘焙品质调控不明显。就质构特性而言,TL1处理使不同层次面粉制作面包的硬度和咀嚼性均有所下降,而回复性则表现为相反趋势。追氮时期前移(TL5)对面包烘焙品质(体积、外观及感官评价)的调控作用表现为相反趋势。4.氨基酸输送至胚乳的途径因灌浆不同阶段而异,并导致胚乳不同层次氨基酸底物供应差异及蛋白质空间分布的形成灌浆早期,糊粉层与胚乳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显着的浓度差异,胚乳腔中的游离氨基酸主要通过糊粉层被动运输至胚乳;灌浆晚期,整个籽粒中不存在游离氨基酸的浓度差异,与此同时,转运细胞中氨基酸运输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迅速上调,表明转运细胞——内胚乳运输途径成为后期的主要运输途径,而游离氨基酸的运输主要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籽粒不同层次醇溶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最终蛋白空间分布趋势并不相符,表明籽粒中蛋白空间分布的形成与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编码速率无关。灌浆早期游离氨基酸的空间分布表现为糊粉层>外胚乳层>内胚乳层,与成熟期籽粒蛋白空间分布趋势一致;灌浆晚期由于蛋白合成速率过快,无法检测到游离氨基酸,但糊粉层天冬氨酸合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它部位,同样可推断籽粒蛋白空间分布的形成与底物供应紧密相关。与拔节期追氮(TL3)相比,花后7天,倒1叶追氮处理(TL1)时糊粉层和胚乳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增加了 9.7%和9.6%,即增强了前期的底物供应。花后14天,TL1中游离氨基酸总量较TL3略微降低,表明TL1中有更多的游离氨基酸被用于蛋白合成。花后19天,TL1处理下氨基酸运输蛋白编码基因在转移细胞中表达上调,表明追氮时期后移通过增加籽粒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底物供应来调控籽粒蛋白空间分布。上述结果明确了不同追氮时期对于小麦面粉蛋白质组的影响,为通过氮肥运筹定向调控小麦籽粒蛋白品质提供了参考;进一步阐明了植株氮素再转运与籽粒贮藏蛋白积累间的关系,明确了氮素再转运是小麦籽粒蛋白品质调控的重要性状;证明小麦籽粒不同层次面粉面筋蛋白含量与品质及其加工品质存在显着差异,为通过配粉提升面包专用粉品质提供了 一种新的思路;较系统深入地阐晰了小麦蛋白质合成底物氨基酸从植株母体进入胚乳的运输途径,进而阐明了小麦籽粒中蛋白质积累空间差异的生理机理。
唐娅丽,赵凌波,彭正松,廖明莉,欧阳钟鸣,魏淑红,杨军,杨在君[10](2018)在《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的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分析》文中认为为充分利用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的优良性状,深入探索其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利用价值。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MW-GS)和醇溶蛋白进行了分析。以‘中国春’(CS)为参照,按照LMW-GS和醇溶蛋白电泳图谱条带迁移距离大小和条带多态性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麦谷蛋白的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10份材料共出现了10种HMW-GS亚基类型和8种亚基组合;在Glu-A1位点,主要亚基Null的频率达60%;Glu-B1位点,主要亚基7+8的频率为50%;Glu-D1位点,主要亚基2+12的频率为60%;主要亚基组合为Null/7+8/2+12。10份材料共分离出20条LMW-GS带谱,其中共有带谱10条,比例为50%。醇溶蛋白的A-PAGE电泳结果表明,10份材料共分离出25条带谱,其中共有带谱5条,比例为2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份材料的遗传距离为0.03~0.28,当遗传距离为0.26时,10份材料可分为3大类。综合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不能用于提高小麦的品质育种,但可用于提升小麦的产量育种,其首要目标是提高千粒重。
二、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的遗传及其与品质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的遗传及其与品质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小麦1Dx5+1Dy10、NGli-D2和Sec-1s高代聚合体的鉴定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分子标记的研究与应用 |
1.1.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基础 |
1.1.2 分子标记在基因聚合上的应用 |
1.1.3 分子标记在小麦品质育种上的应用 |
1.1.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小麦育种中的意义 |
1.2 小麦1DX5+1Dy10、醇溶蛋白和1BL/1RS在小麦品质中的作用 |
1.2.1 小麦1Dx5+1Dy10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1.2.2 醇溶蛋白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1.2.3 小麦1BR/1RS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1.3 小麦品质性状的研究 |
1.3.1 揉混参数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1.3.2 蛋白组分对小麦面粉的影响 |
1.3.3 乳糜泻抗原表位水平对面粉的影响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特异引物 |
2.2 试验方法 |
2.2.1 田间种植 |
2.2.2 小麦不同的基因聚合体鉴定方法 |
2.2.2.1 小麦叶片DNA的提取(CTAB法) |
2.2.2.2 PCR扩增 |
2.2.2.3 琼脂糖凝胶电泳 |
2.2.2.4 凝胶成像参考结果 |
2.2.3 小麦面粉磨制及蛋白质含量和水分测定 |
2.2.4 揉混仪参数的测定 |
2.2.5 小麦蛋白组分的测定 |
2.2.6 小麦面粉乳糜泻表位水平的测定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基因聚合体鉴定分析 |
3.2 不同基因聚合体的品质效应分析 |
3.2.1 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面粉揉混特性的分析 |
3.2.2 不同的基因聚合体对小麦蛋白组分的影响 |
3.2.3 Gli-D2位点近等缺失系CD表位水平的测定与分析 |
3.2.4 Gli-D2位点近等缺失系CD表位水平与蛋白组分的相关性 |
4 讨论 |
4.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基因聚合体上的应用 |
4.2 不同聚合体揉混参数在小麦品质方面的分析 |
4.3 蛋白组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4.4 小麦的乳糜泻研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311份小麦品种(系)优质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结果与分析 |
1.1供试材料高、低麦谷蛋白优质亚基组成及频率 |
1.2供试材料的蛋白质含量 |
1.3供试材料不同优质麦谷蛋白亚基类型及组合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
2讨论 |
3材料与方法 |
3.1试验材料 |
3.2基因组DNA的提取 |
3.2 PCR扩增 |
3.3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及结果统计 |
3.4小麦品质性状测定 |
3.5数据分析 |
(3)协同提高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的技术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小麦产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
1.2.2 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率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
1.2.2.1 小麦氮肥利用效率的现状 |
1.2.2.2 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强筋冬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
1.2.3 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小麦品质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
1.2.3.1 小麦籽粒蛋白质的构成 |
1.2.3.2 高分子量谷蛋白和低分子量谷蛋白 |
1.2.3.3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
1.2.3.4 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区概况 |
2.2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3.1 土壤养分 |
2.3.2 田间调查与取样 |
2.3.3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2.3.4 干物质分配和氮素利用率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
2.3.5 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 |
2.3.6 小麦籽粒谷蛋白亚基含量 |
2.3.7 小麦籽粒品质检测 |
2.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强筋冬小麦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
3.1.1 强筋冬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动态 |
3.1.2 强筋冬小麦干物质转运 |
3.1.3 强筋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3.2 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强筋冬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
3.2.1 强筋冬小麦氮素积累和转运 |
3.2.2 强筋冬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 |
3.3 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强筋冬小麦品质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
3.3.1 强筋冬小麦籽粒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粉质仪指标 |
3.3.2 强筋冬小麦籽粒拉伸仪指标 |
3.3.3 强筋冬小麦面包体积和评分 |
3.4 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及其构成的影响 |
3.4.1 强筋冬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构成 |
3.4.2 强筋冬小麦籽粒籽粒谷蛋白聚合程度 |
3.5 强筋冬小麦品质与籽粒蛋白质各组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强筋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
4.2 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强筋冬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
4.3 播期、密度和氮肥追施比例对强筋冬小麦品质的影响 |
4.4 协同提高强筋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品质的技术和途径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目录 |
(4)高大山羊草1Slx2.3*及1Sly16*和小麦1Dy12亚基面粉加工品质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麦谷蛋白品质效应研究进展 |
1.1.1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 |
1.1.2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 |
1.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其在小麦回交转育中的应用 |
1.2.1 分子标记的种类 |
1.2.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1.2.3 分子标记在小麦回交转育中的应用 |
1.3 小麦遗传转化技术在分析HMW-GS功能中的应用 |
1.4 HMW-GS突变体创制及其品质效应研究 |
1.5 小麦籽粒贮藏蛋白合成与调控相关基因 |
1.5.1 蛋白二硫键异构酶 |
1.5.2 结合蛋白 |
1.5.3 Dof转录因子 |
1.5.4 贮藏蛋白激活子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7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小麦-高大山羊草1S~lL/1BS和1S~lS/1BL易位系分析和易位染色体向优良品种中的转育 |
2.1 试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分子标记 |
2.2 试验方法 |
2.2.1 农艺性状调查 |
2.2.2 面包加工品质分析 |
2.2.3 原位杂交 |
2.2.4 易位染色体回交转育 |
2.2.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2.2.6 小麦籽粒HMW-GS提取和SDS-PAGE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小麦-高大山羊草1S~lL/1BS起始易位系农艺性状表现和分子鉴定 |
2.3.2 小麦-高大山羊草1S~lL/1BS起始易位系SDS-PAGE鉴定 |
2.3.3 小麦-高大山羊草1S~lL/1BS和1S~lS/1BL起始易位系面包加工品质分析 |
2.3.4 小麦-高大山羊草易位染色体1S~lL/1BS和1S~lS/1BL向优良小麦品种的回交转育 |
2.3.5 1S~lL/1BS和1S~lS/1BL新易位系BC3F4 代加工品质分析 |
2.4 讨论 |
2.4.1 小麦-高大山羊草整臂互补易位系的农艺性状差异 |
2.4.2 整臂互补易位系的应用 |
2.4.3 小片段易位系获得方法及应用 |
2.4.4 小麦-高大山羊草整臂互补易位系在小麦加工品质的效应 |
第三章 高大山羊草1S~lx2.3*亚基转基因株系品质效应分析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材料 |
3.1.2 主要试剂 |
3.1.3 本章所用引物序列 |
3.2 试验方法 |
3.2.1 转基因植株检测 |
3.2.2 总RNA提取及基因表达分析 |
3.2.3 面包和海绵蛋糕加工品质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转1S~lx2.3*基因小麦植株检测 |
3.3.2 转1S~lx2.3*基因株系纯合 |
3.3.3 转1S~lx2.3*基因纯合株系中HMW-GS基因表达分析 |
3.3.4 转基因株系中贮藏蛋白合成加工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3.3.5 转1S~lx2.3*基因纯合株系面包和海绵蛋糕加工品质分析 |
3.4 讨论 |
3.4.1 1S~lx2.3*亚基的面包和海绵蛋糕加工品质效应 |
3.4.2 1S~lx2.3*亚基与小麦内源亚基的相互作用 |
3.4.3 贮藏蛋白合成加工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四章 小麦无性系变异体AS273中1Dy12亚基沉默机制和品质效应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小麦材料 |
4.1.2 主要试剂 |
4.1.3 本章所用引物序列 |
4.2 试验方法 |
4.2.1 农艺性状调查 |
4.2.2 小麦籽粒HMW-GS提取及SDS-PAGE分析 |
4.2.3 基因组DNA提取及1Dy12基因编码序列的扩增 |
4.2.4 1Dy12基因全长扩增、测序及序列比对 |
4.2.5 总RNA提取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4.2.6 小麦籽粒透射电镜(TEM)分析 |
4.2.7 面粉加工品质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无性系变异体AS273中1Dy12 亚基缺失的SDS-PAGE鉴定 |
4.3.2 无性系变异体AS273中HMW-GS在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积累情况分析 |
4.3.3 不同发育时期籽粒1Dy12基因的表达分析 |
4.3.4 AS273中1Dy12基因沉默的分子机制探究 |
4.3.5 AS273籽粒中贮藏蛋白合成加工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4.3.6 AS273籽粒发育不同时期蛋白体观察 |
4.3.7 AS273主要农艺性状差异 |
4.3.8 AS273和KN199面粉品质特性分析 |
4.4 讨论 |
4.4.1 突变体AS273中1Dy12基因属于转录后沉默 |
4.4.2 1Dy12基因沉默对贮藏蛋白合成加工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4.3 1Dy12亚基的面粉加工品质效应 |
4.4.4 AS273潜在利用价值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黄河流域节节麦5t+10.5t亚基导入小麦后的品质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Abbreviations) |
1 前言 |
1.1 节节麦的相关研究 |
1.1.1 节节麦的形态、分类及地理分布 |
1.1.2 节节麦优异基因在普通小麦中的应用 |
1.2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的构建及应用 |
1.2.1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构建 |
1.2.2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应用 |
1.3 小麦籽粒储藏蛋白和品质关系的研究现状 |
1.3.1 小麦籽粒储藏蛋白的分类 |
1.3.2 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 |
1.4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与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
1.4.1 HMW-GS的结构 |
1.4.2 HMW-GS的多样性 |
1.4.3 小麦HMW-GS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
1.4.4 节节麦的HMW-GS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主要相关仪器设备 |
2.1.2 实验材料 |
2.2 HMW-GS亚基分析 |
2.2.1 谷蛋白的提取 |
2.2.2 SDS-PAGE鉴定 |
2.3 代换系的SSR分析 |
2.3.1 供试材料DNA的提取和纯化 |
2.3.2 样品的PCR反应 |
2.3.3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2.4 HWM-GS的克隆 |
2.4.1 HMW-GS基因的PCR扩增与回收 |
2.4.2 PCR产物T载克隆 |
2.4.3 定向缺失制备亚克隆 |
2.4.4 DNA测序与分析 |
2.5 品质的测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节节麦-小麦代换系的HMW-GS的鉴定与组成分析 |
3.2 代换系后代中筛选品系的遗传分析 |
3.3 高分子量谷蛋白Dx5~t、Dy10.5~t亚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3.3.1 HMW-GS基因的PCR扩增 |
3.3.2 HMW-GS基因的亚克隆 |
3.3.3 BC_3F_8-T093-周18 群体后代10108-Dy10.5~t基因的序列特征 |
3.3.4 节节麦T093-Dy10.5~t基因的序列特征 |
3.3.5 BC_3F_8-T093-周18 群体后代10108-Dx5~t基因的序列特征 |
3.3.6 节节麦T093-Dx5~t基因的序列特征 |
3.3.7 代换系后代10108与亲本T093的Dx、Dy亚基基因序列比对 |
3.3.8 代换系后代18108的Dx5~t、Dy10.5~t与Dx2、Dy12 基因序列比对 |
3.3.9 代换系后代10108与亲本T093的Dx亚基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3.3.10 代换系后代10108与亲本T093的Dy亚基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 |
3.4 代换系后代面粉加工品质性状的测定 |
4 讨论 |
4.1 节节麦-小麦代换系HMW-GS的鉴定与组成分析 |
4.2 高分子量谷蛋白Dx5~t、Dy10.5~t亚基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4.3 代换系后代的品质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小麦NGli-D2、Sec-1s和1Dx5+1Dy10高代聚合体的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小麦品质改良研究现状 |
1.2 小麦育种研究现状 |
1.2.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现状 |
1.2.2 诱变育种研究现状 |
1.3 小麦蛋白质研究进展 |
1.3.1 小麦蛋白质构成 |
1.3.2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 |
1.3.3 醇溶蛋白(Gliadin) |
1.3.4 麦谷蛋白聚合体 |
1.4 1BL/1RS易位系的研究现状 |
1.5 小麦籽粒蛋白组分研究现状 |
1.5.1 小麦籽粒蛋白组分研究方法 |
1.5.2 蛋白组分含量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
1.6 小麦品质性状研究及利用 |
1.6.1 沉降值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
1.6.2 小麦面筋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 |
1.6.3 面粉色泽对品质的影响 |
1.6.4 揉混参数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
1.6.5 蛋白组分对面粉品质的影响 |
1.7 小麦农艺性状研究进展 |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特异引物 |
2.2 试验方法 |
2.2.1 田间种植 |
2.2.2 基因聚合体鉴定实验方法 |
2.2.3 小麦面粉磨制及蛋白质含量和水分测定 |
2.2.4 小麦粉沉降值的测定 |
2.2.5 小麦粉面筋含量的测定 |
2.2.6 小麦面粉色泽的测定 |
2.2.7 小麦揉混参数的测定 |
2.2.8 小麦蛋白组分的测定 |
2.2.9 小麦农艺性状的测定标准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基因聚合体鉴定分析 |
3.2 基因聚合体的品质效应分析 |
3.2.1 基因聚合体对品质指标的影响 |
3.2.2 基因聚合体对揉混参数的影响 |
3.2.3 基因聚合体对蛋白组分的影响 |
3.3 蛋白组分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3.4 基因聚合体农艺性状效应分析 |
3.4.1 基因聚合体农艺性状表型分析 |
3.4.2 基因聚合体籽粒性状效应分析 |
3.5 基因聚合体籽粒性状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聚合体 |
4.2 基因聚合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4.3 蛋白组分比例对小麦品质指标和面团特性的影响 |
4.4 基因聚合体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
4.5 问题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国部分普通小麦核心种质HMW-GS的特点及其与若干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小麦籽粒贮藏蛋白的组成和分类 |
1.2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研究进展 |
1.2.1 小麦HMW-GS编码基因的定位和组成 |
1.2.2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命名 |
1.2.3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基因的克隆和结构 |
1.2.4 普通小麦HMW-GS的分子结构 |
1.2.5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等位变异 |
1.2.6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鉴定方法 |
1.2.7 普通小麦的HMW-GS多样性研究进展 |
1.2.8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在小麦品质改良育种中的应用 |
1.3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与小麦品质关系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小麦籽粒蛋白质提取 |
2.2.2 SDS-PAGE电泳方法 |
2.2.3 小麦品质测定方法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299份小麦品种(系)的HMW-GS组成 |
3.2 299份小麦品种(系)的HMW-GS组合类型 |
3.3 299份小麦品种(系)的HMW-GS等位基因组合的聚类分析 |
3.4 中国部分核心种质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特点及相关分析 |
3.4.1 中国部分核心种质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特点 |
3.4.2 中国部分核心种质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
3.5 中国部分核心种质小麦HMW-GS亚基类型及亚基组合与部分品质性状的关系 |
3.5.1 中国部分核心种质小麦HMW-GS的亚基变异类型的部分品质性状 |
3.5.2 中国部分核心种质小麦不同HMW-GS亚基类型与部分品质性状的关系 |
3.5.3 中国部分核心种质小麦不同HMW-GS组合与部分品质性状的关系 |
4 讨论 |
4.1 中国部分核心种质资源小麦HMW-GS组成特点及其遗传多样性 |
4.2 小麦HMW-GS特点与若干品质性状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弱筋小麦品质概述 |
2 HMW-GS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2.1 HMW-GS的结构及组成 |
2.2 HMW-GS的积累及对品质的影响 |
2.3 HMW-GS缺失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
3 氮肥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影响 |
3.1 氮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
3.2 氮肥对HMW-GS的影响 |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物质积累转运和氮代谢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数据处理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干物质运转特性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2 开花期宁麦9号HMW-GS缺失体株高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3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氮积累和运转特性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4 花后不同时期宁麦9号HMW-GS缺失体氮平衡指数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5 花后不同时期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6 花后不同时期宁麦9号HMW-GS缺失体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产量及蛋白质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 数据处理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2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面粉蛋白质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3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面粉面筋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4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胚乳HMW-GS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不同层次面粉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3 数据处理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不同层次面粉蛋白质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2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不同层次面粉溶剂保持力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3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不同层次面粉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4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胚乳不同部位HMW-GS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5 花后14天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胚乳不同部位蛋白体分布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1 讨论 |
1.1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物质积累转运和氮代谢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1.2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1.3 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不同层次面粉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 |
2 结论 |
3 本研究创新之处 |
4 研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蛋白品质空间分布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小麦籽粒蛋白组成及积累规律 |
1.1 籽粒蛋白质组成 |
1.2 籽粒蛋白合成和积累规律 |
1.3 产量与蛋白质的关系 |
2 籽粒蛋白空间分布及调控 |
2.1 小麦籽粒组分空间分布 |
2.2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空间分布的差异形成机制 |
3 氮肥对小麦品质的调控 |
3.1 植株对氮素吸收及转运 |
3.2 氮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4 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1 追氮时期与产量 |
4.2 追氮时期与蛋白品质 |
4.3 追氮时期与烘焙品质 |
4.4 氮肥与籽粒组分空间分布 |
5 籽粒蛋白品质空间差异机制研究关键技术 |
5.1 同位素标记相对绝对定量 |
5.2 激光显微切割捕获系统 |
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7 研究思路 |
参考文献 |
Chapter 1 The Review |
第二章 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2.1 蛋白及组分含量 |
1.2.2 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 |
1.2.3 高、低分子麦谷蛋白亚基(HMW-GS、LMW-GS)含量 |
1.2.4 面筋及面筋指数 |
1.2.5 蛋白Trypsin酶解 |
1.2.6 标记和等量混合 |
1.2.7 高PH条件下C18色谱柱的HPLC分级 |
1.2.8 质谱分析 |
1.2.9 数据分析 |
1.2.10 定量PCR分析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2.2 追氮时期对籽粒蛋白品质的影响 |
2.2.1 追氮时期对总蛋白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
2.2.2 追氮时期对籽粒GMP,HMW-GS及LMW-GS含量的影响 |
2.2.3 追氮时期对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 |
2.2.4 追氮时期对籽粒及面粉品质性状的影响 |
2.3 基于全蛋白质组学分析追氮时期对面粉蛋白含量的影响 |
2.3.1 面粉蛋白功能分类 |
2.3.2 差异蛋白(DEP)及其功能分类 |
2.3.3 差异表达蛋白质质谱鉴定 |
2.3.4 代表蛋白mRNA表达水平分析 |
3 讨论 |
3.1 面筋蛋白的含量和质量与追氮时期密切相关 |
3.2 与拔节期相比,提前或后移追氮时期导致了产量损失 |
3.3 追氮时期后移改变了籽粒硬度和面粉致敏蛋白含量 |
参考文献 |
Chapter 2 Effect of Nitrogen Topdressing Timing on Yield and Quality Traits of Wheat Grain |
第三章 追氮时期影响籽粒蛋白品质机制的探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2.1 麦谷蛋白、GMP及麦谷蛋白亚基含量 |
1.2.2 氨基酸含量 |
1.2.3 定量PCR分析 |
1.3 数据处理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叶片氮素利用效率相关酶及蛋白水解酶编码基因表达模式 |
2.2 胚乳腔及胚乳游离氨基酸含量动态变化 |
2.3 胚乳氨基酸代谢酶编码基因表达模式 |
2.4 胚乳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编码基因表达模式 |
2.5 追氮时期调控籽粒蛋白品质 |
2.6 追氮时期影响籽粒贮藏蛋白含量的机理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Chapter 3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n Responses of Grain Protein Quality to Nitrogen Topdressing Timing |
第四章 追氮时期对不同层次面粉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2.1 蛋白及组分含量 |
1.2.2 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 |
1.2.3 高、低分子麦谷蛋白亚基(HMW-GS、LMW-GS)含量 |
1.2.4 面筋及面筋指数 |
1.2.5 面包制作程序和质量测试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总蛋白质及蛋白组分含量 |
2.2 GMP,HMW-GS及LMW-GS含量 |
2.3 面筋含量及面筋指数 |
2.4 面包烘焙品质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Chapter 4 Nitrogen Topdressing Timing Influenc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Protein Components and Quality Traits of Flours from Different Pearling Fractions of Wheat Grains |
第五章 小麦籽粒蛋白空间分布形成机制探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2.1 含氮量 |
1.2.2 游离氨基酸的提取 |
1.2.3 总氨基酸的提取 |
1.2.4 衍生化和液相色谱 |
1.2.5 冷冻切片和激光显微切割 |
1.2.6 反转录及定量PCR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灌浆期籽粒不同层次的含氮量和蛋白质积累量 |
2.2 灌浆期籽粒不同层次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 |
2.3 灌浆期不同胚乳层游离氨基酸(FAA)含量 |
2.4 灌浆期不同胚乳层氨基酸转运蛋白和贮藏蛋白合成的基因表达分析 |
3 讨论 |
3.1 蛋白质空间分布的形成受限于氨基酸底物供应而非谷蛋白基因编码速率 |
3.2 灌浆期籽粒氨基酸转运途径 |
3.3 追氮时期后移通过增加底物供应和加强基因表达提升蛋白质含量 |
3.4 哪些因素对调控胚乳中蛋白质空间分布至关重要?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Chapter 5 Mechanisms of Protein Gradient Formation within Developing Wheat Grain Revealed by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1 讨论 |
1.1 小麦籽粒品质随追氮时期后移而提升 |
1.1.1 籽粒蛋白质的含量随追氮时期后移而提升 |
1.1.2 追氮时期影响面筋蛋白的含量和质量 |
1.1.3 追氮时期后移改变籽粒硬度和面粉致敏性蛋白含量 |
1.2 追氮时期通过调控氨基酸底物供应而改变蛋白质含量 |
1.2.1 追氮时期对叶片蛋白质水解的影响 |
1.2.2 追氮时期对胚乳腔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1.2.3 追氮时期对籽粒蛋白合成的影响 |
1.3 追氮时期优先调控籽粒外层的蛋白质含量 |
1.3.1 追氮时期对蛋白质及其组分空间分布的影响 |
1.3.2 追氮时期对面筋蛋白及其组分空间分布的影响 |
1.3.3 追氮时期对不同层次面粉制作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 |
1.4 氨基酸运输途径随灌浆期进行而变化 |
1.4.1 灌浆前期主要运输途径为胚乳腔——糊粉层——外胚乳途径 |
1.4.2 灌浆后期主要运输途径为胚乳腔——转运细胞——内胚乳途径 |
1.5 底物供应导致了蛋白质空间分布的形成 |
1.5.1 籽粒基因表达空间模式与蛋白质空间分布不一致 |
1.5.2 籽粒游离氨基酸与蛋白质空间分布相对应 |
2 结论 |
2.1 追氮时期对籽粒蛋白品质的调控 |
2.2 追氮时期调控籽粒蛋白品质的机理 |
2.3 追氮时期对籽粒蛋白空间分布的影响 |
2.4 追氮时期对不同层次面粉面包烘培品质的影响 |
2.5 追氮时期对籽粒蛋白空间分布影响的机理 |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4 今后的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Chapter 6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研究论文 |
致谢 |
(10)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的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2.1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 (HMW-GS) 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 (LMW-GS) 的提取及电泳 |
1.2.2 醇溶蛋白的提取及电泳 |
2 结果和分析 |
2.1 HMW-GS、LMW-GS的SDS-PAGE电泳结果 |
2.2 醇溶蛋白A-PAGE电泳结果 |
2.3 聚类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四、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的遗传及其与品质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麦1Dx5+1Dy10、NGli-D2和Sec-1s高代聚合体的鉴定及应用[D]. 闫敏.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311份小麦品种(系)优质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J]. 杨梦晨,崔帅,杨雪敏,李振华,李鲁华,任明见,徐如宏. 分子植物育种, 2021(04)
- [3]协同提高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的技术途径研究[D]. 董述鑫.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2)
- [4]高大山羊草1Slx2.3*及1Sly16*和小麦1Dy12亚基面粉加工品质效应分析[D]. 陈海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
- [5]黄河流域节节麦5t+10.5t亚基导入小麦后的品质效应分析[D]. 赵梦雨. 河南大学, 2020(02)
- [6]小麦NGli-D2、Sec-1s和1Dx5+1Dy10高代聚合体的品质和农艺性状分析[D]. 范可欣.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7]中国部分普通小麦核心种质HMW-GS的特点及其与若干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D]. 郝浩楠.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8]宁麦9号不同HMW-GS缺失体籽粒品质的差异及氮肥调控[D]. 王琪.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9]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蛋白品质空间分布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 仲迎鑫.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2)
- [10]小麦三雌蕊近等基因系的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分析[J]. 唐娅丽,赵凌波,彭正松,廖明莉,欧阳钟鸣,魏淑红,杨军,杨在君.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