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徽山鹰纸业公司发行A股股票(论文文献综述)
郭瑜[1](2020)在《可转债向下修正转股价格公告对股价的影响 ——以江银转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可转债是一种既具备股性又具备债性的复合型证券。因为其发行成本低,同时可以促进转股,避免还本付息而受到融资者喜爱;对于投资者而言其“进可攻,退可守”的特质也广受欢迎。向下修正条款是我国可转债所特有的条款。目前我国学者对于下修条款的研究非常少,本文针对下修公告效应展开研究,探索下修公告对公司股价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进行研究,但为了加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同时进行了大样本研究加以辅之。因为我国可转债转股期为自可转债发行结束之日满六个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至可转债到期之日止,所以下修公告有可能发生在转股期前,本文为此将下修公告进行时间上的划分,划分为转股期前发生下修和转股期内发生下修,分别研究可转债在不同时期下修对公司股价的影响。本文选取的案例是江银转债,该转债在转股期前和转股期内各下修过一次。本文以下修公告为0时点,分别计算了两次下修在估计期[-110,-11]和事件期[-10,10]江阴银行收益率和深圳成指收益率之差,运用符号检定法初步判断在不同时期下修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初步判断结论后本文用实证方法进一步强化研究。本文实证研究部分运用事件研究法进行研究。以下修公告日为0时点,[-110,-11]为估计期,[-10,10]为事件期,选取了市场模型进行估计,以估计期收益率数据为样本估算事件期正常收益,同时计算异常收益率(AR)和累计异常收益率(CAR)并检验其显着性。虽然只有江阴银行单个样本,回归结果没有特别平稳,但是也可以得到较为显着的结果。最终研究显示,江银转债在转股期前下修对公司股价没有显着影响;在转股期内下修对公司股价具有显着正效应。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并且将结果由个案推广到一般,本文还进行了大样本下的研究。通过Wind数据库筛选了2006年-2019年7月31日期间发生过过下修的可转债标的,剔除在窗口期发生过重大影响股价事件的标的,最终筛选出65个样本。将这65个样本根据发生下修的时间点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转股期前下修,包含9个样本;一类是转股期内下修,包含56个样本。同样采用研究江阴银行的事件研究法进行研究,分别计算不同时期下修事件期的平均异常收益率(AAR)和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CAAR)并进行显着性检验。结果显示大样本下研究结论与江银转债个案研究结论一致,且结果更加稳定和显着。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可转债在转股期前下修对公司股价没有显着性影响;在转股期内下修对公司股价具有显着正效应。最后根据本文研究结果给实际投资者提供一定建议。对于短期投机者可以考虑在董事会修正议案公布后买入相关股票,下修公告公布后1-2个交易日卖出,主要考虑个股风险;对于长期投资者看到董事会修正议案后可以增加持股信心,同时主要考虑系统性风险。
胡林云[2](2020)在《基于行业轮动策略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研究》文中指出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蓬勃发展,以及对现代金融理论逐渐深入的研究,金融工程应运而生,其借助庞大而先进的金融信息系统,重新构造、拆解与组合现有的金融数据状况,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网络图解、仿真技术等方法来设计开发金融产品,而量化投资作为金融工程的一项重要应用分支,在当今的策略研究和产品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策略研究通常会从选股和择时两方面进行,常见的选股策略有因子选股、筹码选股、风格轮动等,而自2004年美林投资时钟理论提出以来,行业轮动策略成为资产配置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该策略应用在各大基金公司的产品中能够取得不错的收益。实际上,资产配置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由于行业配置可针对大类资产、股票、以及证券投资基金,在众多机构,尤其是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都在积极地探索我国A股市场的行业配置法则,由于经济周期能够反映整个经济体的流动性,在行业阶段之前首先要进行宏观经济的判断,本文目的在于通过结合宏观经济和量化投资的相关分析技术完成一轮自上而下的分析,达到完成股票配置策略来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本文通过结合投资组合理论、宏观经济学、信号处理再和量化选股的方法,分别构建多因子选股策略和行业轮动策略并进行回测检验。首先依据已论证的投资经验及理论确立投资逻辑,基于Wind公司旗下的万矿量化平台,选取了2016年至2019年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技术指标数据以及估值数据,建立了一个以估值因子、财务质量因子、成长因子、规模因子、资本结构因子、动量因子以及换手率因子所构成的因子库。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出有效因子构建多因子模型和行业轮动模型。在构建行业轮动策略时,本文首先使用信号处理的方法识别库存周期长度,然后根据CAPM模型理论将申万28个一级行业划分为周期性与非周期性行业,接着将工业增加值作为需求端指标,工业产成品库存作为供给端指标从而划分最近一轮的库存周期。在划分好的周期阶段对行业进行相应的配置,在进入被动去和主动补库存时配置周期性行业股票,在被动补和主动去库存阶段配置非周期性行业股票从而建立基于行业轮动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将前后两个模型的绩效指标和中证800对比,将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作为模型样本回测期,构建行业轮动策略和多因子模型结合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估值、财务质量、成长性、资本结构和技术指标等多个维度选取的39个候选因子测算发现,多因子模型中市盈率、市净率、市现率、ROE以及换手率等6个因子较为有效构建行业风格固定下的多因子策略累计收益率为45.98%,年化收益为13.09%,取得了较好的收益;(2)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观察到频点附近有明显的能量聚焦,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短周期集中在41.37个月,并基于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作为指标划分库存周期分别计算出各个阶段的因子占优情况,构建的基于行业轮动策略多因子模型获得累计收益率为83.91%,年化收益为21.91%。两个策略都战胜了基准收益率的22.54%和基准年化收益率为6.62%;(3)多因子整个模型期没有选出有色金属、国防军工和通信这三个行业的股票,较为集中的直接原因就是没对行业风格固定下的多因子选股模型进行不同时期进行不同行业配置的这一操作所致。
王倩[3](2020)在《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研究》文中认为从实践角度讲,上市林业公司普遍面临着绩效低下的问题。为了改善绩效,解决资源基础不牢固、产业基础支撑弱等众多问题,上市林业公司在资源配置和多元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但是效果甚微。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研究样本中实施多元化的上市林业公司比例已达到78%,但是资产收益率均值仅为0.0297,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仅为0.0099。如何通过资源配置和多元化提高整体绩效,成为林业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上市林业公司在经营运作中存在资源依赖性,而林木作为最重要的原材料资源,呈现生长周期长、受季节影响显着、易损毁、不可替代等特点,使生态旅游、林下作物培育、木材加工、森林培育、木材采运、造纸、家具制造业等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自然和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因此,有必要研究上市林业公司改进绩效的路径。本文对于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多元化和绩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理论角度讲,资源冗余与多元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绩效的影响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专家学者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各种可能存在的关系都得到了一定的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国家之间、行业之间以至于企业之间都存在着异质性,对发达市场研究得出的结论或者对其他行业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的林业企业。同时,虽然理论界普遍认为冗余资源影响多元化的程度与方向,继而会对绩效产生影响,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凤毛麟角。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实证分析解析林业企业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为林业产业的决策制定、绩效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首先,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评述国内外对于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和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状况和实践进展,进而从资源基础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市场势力理论、范围经济理论、企业行为理论等观点出发,对财务冗余、多元化与绩效间的关系提出假设,并构建本文的实证研究框架。其次,采集整理了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方面的研究相关样本数据,并且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深入分析数据特征。在数据采集方面,查找上市林业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了深入准确地反映上市林业公司业务多元化的水平,参考上市林业公司披露的主营业务和公司网站上公布的产品和行业信息,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对公司主营业务所在的行业按照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四个层次进行分类,为研究业务多元化以至因果关系做好准备。在数据分析方面,全面反映了样本数据的整体特征以及数据的分布和变异特征。在行业四个层次分类的基础上,把多元化进一步分为无关多元化和相关多元化,分别测量不同类型多元化的水平。突破了以往文献中因为缺少对主营业务所在行业的划分,无法研究不同类型多元化因果关系的局限性。最后,对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和绩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对上市林业公司具有借鉴性意义的结论。研究发现,可恢复冗余与多元化呈显着倒U型关系;市场化环境正向调节潜在冗余与多元化的关系;政治关联负向调节可利用冗余和多元化的关系,以及可恢复冗余和多元化的关系;市场化程度正向调节潜在冗余与多元化的关系;可利用冗余与综合财务绩效呈显着倒U型关系,可恢复冗余与综合财务绩效呈显着U型关系。而可利用冗余以及潜在冗余与绩效没有显着的线性或者U(倒U)型曲线关系;资源的积累和利用对于实现绩效目标具有显着正向作用,并且不同类型的财务冗余资源对于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分位数为0.1和0.25时,多元化与绩效呈显着U型关系,分位数为0.5时,多元化显着负向影响绩效,表明低水平的绩效更容易受到多元化的影响,绩效先随着多元化水平的提升而下降,在多元化达到适度规模后,绩效随着多元化水平的上升而增加。多元化对财务冗余和绩效的关系起中介作用,具体表现在可恢复冗余通过多元化负向影响综合绩效,也对综合绩效直接产生负向影响。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文以林业产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之间的实证研究框架,从多元化中介效应的角度研究财务冗余与绩效的关系,为林业企业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改进绩效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市场势力理论、范围理论、企业行为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关系分析,构建了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和绩效的研究框架,深入探讨关系机理;第三,运用熵指数法基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从财务效益、发展能力、资产营运和偿债能力四个方面综合评价了上市林业公司的绩效,克服了单一指标无法全面衡量绩效的局限;第四,基于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上市林业公司改进绩效的建议,包括适度维持冗余的水平、慎重实施多元化特别是无关多元化、从绩效改进角度综合衡量财务冗余与多元化的建议。
薛艳[4](2019)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统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企业管理国际化的推进,社会财富呈几何级数增长。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代价是自然资源的粗放式消耗、生态环境的灭绝式破坏、地区经济的非平衡发展,信息网络的两极式分化。在可持续发展压力严峻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运动席卷全球,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经济体和社会组织的关注和重视,也对我国企业的持续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指出,2006年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元年”,自此之后,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逐步形成基本共识,在行为管理、企业实践、推进方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尽管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增速却有所下降,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企业,包括管理者将社会责任投入与企业的短期绩效挂钩,当短期内回报达不到预想,甚至无回报时,就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投入只会增加运行成本,影响利润创造,因而放弃或拒绝履行社会责任。但也有学者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纳入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中,通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树立积极健康的企业形象,获得顾客的支持与信赖,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提高企业绩效,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关于企业是否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应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在此背景下,探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与企业成长之间的作用路径和影响关系,不仅可以指导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实现持续成长,而且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问题的治理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成长的基本理论出发,首先界定两者的基本内涵,理论上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在传统价值链和新经济时代价值网中的作用,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之间的作用机理,构建了两者关系的概念模型,以考察不同所有制性质、上市时间、所属行业以及所属区域的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差异,及其与企业成长的影响关系。一方面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概念模型提出本文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契约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企业成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分析,提出一方面,无论是在传统企业价值链传递,亦或是新经济时代企业价值网形成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社会资本的集合体,通过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主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获得利益相关者提供的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创造价值增值,提升企业的成长能力。另一方面,企业的持续成长,使其有意愿有能力进行社会责任投资,更好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形成良性互动循环过程。在剖析两者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概念模型,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二、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现状与差异比较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差异导致企业成长表现不同。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从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员工、政府和社会七个方面选择相关指标对不同性质、不同上市时间、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连续十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差异性检验。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为后续各章提供数据支持。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在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上市时间、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A股企业之间表现出显着的差异,国有企业中较好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比例较高,而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效果更好;上市时间较长的老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强,上市时间较短的企业社会责任平均履行效果较好;制造企业相较非制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较好的企业占比更多,非制造业平均履行效果较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强,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高。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的作用路径分析为了考察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作用关系,本文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两者之间的作用路径进行实证分析。其中,从空间维度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成长、企业成长→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成长三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时间维度上采用了自回归交叉滞后模型开展自回归、前因、后果和相互作用模型分析。根据时空两个维度的分析,使得研究结论更具可靠性。研究发现:截面路径分析模型的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路径系数为0.60,三类模型中系数最大,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程度最大,且关系显着;企业成长对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两者相互影响的路径系数较小,且均不显着。纵向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成长的预测变量,企业当年承担社会责任,对当年及下一年的企业成长有正向的影响,且跨期的预测效应不变;企业成长并不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预测变量。四、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轨迹的动态影响分析企业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发展变化随时间推移存在显着不同的群体异质性。本文首先探讨企业成长轨迹的变化过程,采用增长混合模型(GMM)将企业成长轨迹分成不同的潜类别,然后以潜在类别分类结果作为因变量,继而引入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规模等协变量作为预测变量,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企业成长的动态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成长轨迹存在三个显着不同类别,分别是“缓慢上升成长”、“缓慢下降衰退”和“高速上升成长”组。样本资料中约有81.4%的上市公司样本属于“缓慢下降衰退”组,说明我国上市企业的成长情况不容乐观。以“缓慢下降衰退”组为参照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规模对高速上升成长组的正向影响更加显着;产权性质、企业年龄和行业特征变量对缓慢上升组的影响显着高于高速上升成长组;所属区域对高速上升成长组的影响高于缓慢上升成长组,但差异效应并不显着。五、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倾向值匹配分析为了消除异质性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本文运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分析法(PSM),将产权性质、企业年龄、企业规模、所属区域等因素进行了相对评分,实现相似条件下的匹配,从而分离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将企业成长表现的差异仅归结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不同,而不是企业规模、产权性质等其他混杂变量。这不仅为研究企业成长的差异提供直接的依据,同时为制定差异化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研究发现:排除其他因素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考察期内处理组企业成长在第1、2年与控制组相比,差异并不显着,到第3、4年处理组企业的成长显着高于匹配后的控制组企业。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概念模型,弥补现有研究缺乏理论支撑的不足;第二,比较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差异,丰富已有研究成果;第三,从时空两个维度验证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因果关系,所得结论更可靠;第四,构建增长混合模型,更好地解释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动态效应;第五,计算出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企业成长的净效应,研究结论更具实际意义。总之,本文立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成长理论,全面分析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作用,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企业的持续成长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
卢嘉[5](2019)在《YYLZ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国有企业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但因管理层级复杂、职工人员众多、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企业出现氛围僵化,人才流失甚至经营亏损的现状。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一项职工福利被提出研究,在实施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它意识到员工和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我国员工持股计划在发展初期由于配套规范法律尚不健全,造成实施过程中问题频出的现象。为规范该计划的发展,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试行员工持股计划的指导意见》,众多企业纷纷响应,YYLZ便是其中之一。YYLZ作为造纸业唯一一家央企,无论是外在行业政策还是内部发展,都存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的空间。本文从理论分析的角度阐述了企业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可能产生的各方面影响,然后针对方案设计和实施的重点项目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分析案例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现有效应,并结合持股计划的具体内容,发现该计划存在参与人员少且持股比例低、计划与薪资考核体系脱节、资金来源单一、存在沦为短期福利的隐患等问题。对此,YYLZ首先需要完善员工持股计划化可持续性发展;其次适当扩大公司股本结构中该计划所占比重;再次根据薪资评估制度确定目标参与者及其所持股票数量,设立奖励基金增加计划资金来源,使公司分担部分员工出资额;最后设置匀速解锁模式将解锁条件与企业绩效和个人考核相挂钩。本文旨在针对YYLZ员工持股计划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意见,达到充分发挥其激励效益的目的,并为同行业其他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提供经验参考。
黄浩[6](2019)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研究 ——以梦网集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股份回购在我国A股市场进行得如火如荼,仅2018年一年,进行股份回购的公司就超过了500家,回购金额也超过了200亿元。尽管进行股份回购的公司数量越来越多,回购规模越来越大,但企业披露的股份回购动因却都大同小异,主要有传递公司股价被低估信号,解决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等。然而,有的企业只见宣告回购计划却不见具体实施,有的企业账面资金所剩无几却仍旧强行回购。面对股份回购市场的快速发展,识别和判断企业进行股份回购的隐含的特殊动因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推动市场健康发展来说尤为重要。本文选取A股市场上少见的一年半时间内进行三次股份回购的梦网集团作为研究对象,梦网集团回购股份比例较高、次数频繁、资金花费较大,并且第三次回购未设资金下限,本文对梦网第三次股份回购的动因进行探析。本文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和研究贡献等内容,然后对股份回购的一般动因、特殊动因以及市场效应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接着本文阐述了股份回购的概念、交易方式、常见必要条件,并将相关理论对股份回购的动因解释进行分析,对反平仓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另外本文回顾了我国资本市场上股份回购四个发展阶段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度背景,并对股份回购现状从规模、资金来源、交易方式、行业分布、占总股本比例等多个角度进行统计。本文在案例分析部分先介绍了梦网集团的业务及经营情况,然后对三次回购的方案和实施过程做了一个梳理。根据梦网第三次股份回购的背景条件,本文先从企业股价是否被低估、企业是否拟实施股权激励、企业是否为了抵抗恶意收购、企业是否有大量闲置资金等常见动因对梦网集团第三次股份回购动因进行分析,发现梦网的第三次股份回购难以用上述四个常见动因进行解释。然后本文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大股东在“巧妙”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需要大量资金,然后不断进行股权质押融资,高比例股权质押下面临被平仓的风险,梦网的第三次股份回购是出于大股东的反平仓动机。最后本文对梦网第三次股份回购的效应进行研究,发现其短期内有微弱正向超额收益,但已大不如前两次,从长期来看对股价提升并无明显效果。基于反平仓动机的股份回购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和投资者利益,降低企业价值。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为股份回购动因的研究增添一种新的角度,即上市公司大股东出于反平仓动机利用自身控制人地位进行股份回购。本文的研究能够提示广大投资者更加理性看待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动因,尽可能保护自身利益。也为监管部门制定相关规则提供一点新的思路。
张晓露[7](2018)在《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于公司市值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股东价值最大化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市值管理逐步成本上市公司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但是弱有效性的市场现状,使得上市公司股价的表现与其内在价值的变化并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投资者关系管理(IRM,Investor Relation Management)是解决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之间不对称的有效方式之一。IRM主要是通过加强与全体投资者的联系与互动,让潜在的投资者了解公司经营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策略等,同时吸引更多投资者认同公司发展潜力,从而提高公司在股票市场的市值表现。良好的IRM能纠正市场对公司的估值偏差,消除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公司内在价值与市场表现的统一性。本文先从理论基础分析入手,阐述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市值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然后在文献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提出本论文的基本假设;进而,建立模型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公司市值影响的实证研究,最后结合典型案例公司情况,印证IRM对市值管理(MVM,Market Value Management)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市值管理显着正相关,即投资者关系处理越好,企业市值管理效果越优;(2)由于本文将投资者关系分为信息披露、投资者沟通、制度保障三类,具体来看,信息披露与市值管理一定程度正相关,投资者沟通与市值管理显着正相关,但是制度保障与市值管理不呈现显着相关性,主要是因为不同公司由于战略侧重不一使得公司官网的重视度不一致,导致从官网版面布局获得的制度保障信息不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本研究结论可为优化投资者关系管理提供建议;实证结论可为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市值管理提供参考;从投资者关系的多个维度提出的建议为上市公司未来做好市值管理工作提供了诸多参考,具有较强指导价值与实践意义。
王家俊[8](2017)在《投资非公开定向发行股票的策略有效性分析 ——以财通基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两种不同的方式,股票的非公开发行和公开发行可以说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市场上非常重要的方式呈现以供再融资选择。特别是近年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追捧以及其自身所具备的天然优势因素,非公开定向增发目前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中的首选及主流选择以进行股权再融资。自2006年再融资政策实施以来,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所新增发布的定向增发预案以及可进行实施的定向增发方案的数量均已爆发式进行逐年增长。因为非公开定向发行股票的实施方式只对于不超过10位的特定投资者面向投资,相较于其他参与方式参与的人数比较少。并往往可以,定向增发最终获配的中标价格与市价相比通常具有一定的天然折价,加之可以获得较多的股票配售数量,所以此项投资机会对全市场尤其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存在较大的吸引力。虽然安全系数较高,但因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必须进行12个月或者36个月的锁定期方能在二级市场上进行灵活交易,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相对的投资风险。本篇论文的写作宗旨旨在通过对历年来有关非公开定向增发股票的相关中外文献的梳理,着重研究全市场的历史数据(本文仅限于研究锁定期为12个月的非公开定向增发),经过实证及图表等形式,对全市场定向增发市场进行分析,同时以财通基金为例力求寻找参与上市公司非公开定向发行股票的收益表现以及影响收益率变动的各个影响因素,争取为市场各类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投资决策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意见。本篇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本文的实证结论,争取为市场投资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非公开定向发行投资收益寻求帮助,以此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可行性参考;同时,对于证券市场的监管者,本文也为其提供了有说服力并有价值分析的研究结果,使得其更好地帮助引导市场进行非公开定向增发行为,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促进定向增发市场的更为规范化地有效发展。
高松歌[9](2017)在《山鹰纸业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文中指出资产重组一般被认为是企业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因此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特别是近阶段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资产重组得到了广泛应用。企业进行重组的动因是什么?资产重组能否产生绩效?哪些因素导致了绩效的变化?国内外学者对此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本文在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山鹰纸业资产重组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及财务指标研究法对重组前后的绩效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到:山鹰纸业与吉安集团进行资产重组后,短期内绩效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通过采用财务指标研究法对绩效的分析,发现盈利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盈利能力,在重组后总体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而营运能力指标、部分偿债能力指标出现下降趋势。最后从宏、中、微观环境三方面来分析导致绩效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说明山鹰纸业的绩效在资产重组后,面临内部整合风险,同时受到外部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的影响较大,并对相关部门如何正确引导资产重组及山鹰纸业重组后如何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章家骅[10](2015)在《反向收购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山鹰纸业案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准则》对于反向收购的种种规定,使得一般投资者很难读懂反向收购之后的会计报表,对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前后关系不易理解,特别是对于会计利润的影响,会引起投资者的误解判断。本文通过山鹰纸业对吉安集团反向收购的案例分析,来阐述反向收购中的各个要点以及它们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
二、安徽山鹰纸业公司发行A股股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徽山鹰纸业公司发行A股股票(论文提纲范文)
(1)可转债向下修正转股价格公告对股价的影响 ——以江银转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
1.2.1 主要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 本文结构安排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可转债研究综述 |
2.1.2 国内可转债研究综述 |
2.1.3 向下修正条款的研究综述 |
2.1.4 文献评述 |
2.2 可转债下修公告对股价影响的理论分析 |
2.2.1 可转债下修公告对股价具有正效应 |
2.2.2 可转债下修对股价有负效应 |
第3章 案例介绍与分析—江银转债 |
3.1 江银转债发行人信息 |
3.2 江银转债基本条款 |
3.3 江银转债特殊条款 |
3.4 案例分析 |
第4章 向下修正条款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 |
4.1 事件研究法简介 |
4.2 本文事件研究法应用思路 |
4.3 本文事件研究法的主要步骤 |
4.4 样本选取与处理 |
4.5 江银转债下修公告对股价影响的实证结果 |
4.5.1 下修发生在转股期前的实证结果 |
4.5.2 下修发生在转股期内的实证结果 |
4.6 基于大样本下下修公告对股价影响的实证结果 |
4.6.1 下修发生在转股期前的实证结果 |
4.6.2 下修发生在转股期内的实证结果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5.2.1 针对短期投机者 |
5.2.2 针对长期投资者 |
5.3 不足与展望 |
5.3.1 不足 |
5.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基于行业轮动策略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多因子选股策略相关文献综述 |
1.2.2 行业轮动策略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标与思路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思路 |
1.5 创新与不足 |
2 行业轮动策略相关理论基础 |
2.1 多因子模型的理论基础 |
2.1.1 马科维茨均值方差理论 |
2.1.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2.1.3 套利定价模型理论 |
2.1.4 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 |
2.1.5 小结 |
2.2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 |
2.2.1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 |
2.2.2 朱格拉周期理论 |
2.2.3 基钦周期理论 |
2.2.4 小结 |
2.3 行业轮动理论研究 |
2.3.1 行业轮动原理 |
2.3.2 产业链视角下的行业轮动 |
2.3.3 美林投资时钟理论 |
2.3.4 经济周期下中国资本市场的行业轮动研究 |
3 多因子选股模型方案设计 |
3.1 多因子选股模型原理和方法 |
3.2 建立候选因子库 |
3.3 数据预处理 |
3.3.1 异常值处理 |
3.3.2 缺失值处理 |
3.3.3 标准化处理 |
3.4 因子有效检验 |
3.4.1 相关性检验 |
3.4.2 因子收益率分析 |
3.5 冗余因子剔除 |
3.6 构建多因子模型 |
3.7 模型评价指标设定 |
4 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分析 |
4.1 实证研究 |
4.1.1 实证数据选取 |
4.1.2 候选因子的选取 |
4.1.3 实证数据预处理 |
4.1.4 因子有效性检验 |
4.1.5 因子收益率检验 |
4.1.6 进一步筛选有效因子 |
4.2 模型构建与实证结果分析 |
5 基于行业轮动的多因子选股策略 |
5.1 库存周期的选取与划分 |
5.1.1 库存周期的经济含义 |
5.1.2 库存周期验证 |
5.1.3 库存周期划分 |
5.1.4 行业大类划分 |
5.2 行业轮动策略的构建 |
5.3 行业轮动策略实证结果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行业轮动因子IC测试结果 |
附录2 :行业轮动策略因子收益率测试结果 |
附录3 :行业轮动策略因子相关性测试结果 |
附录4 :策略选股情况 |
附录5 :模型构建的相关代码 |
(3)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的实践背景 |
1.1.2 研究的理论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研究现状述评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内容安排 |
1.4.2 研究的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的理论分析与研究框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财务冗余涵义 |
2.1.2 业务多元化涵义 |
2.1.3 绩效涵义 |
2.2 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
2.2.1 财务冗余与多元化关系的理论分析 |
2.2.2 财务冗余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
2.2.3 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
2.2.4 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
2.3 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 |
2.3.1 财务冗余与业务多元化关系的研究假设 |
2.3.2 财务冗余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 |
2.3.3 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
2.3.4 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 |
2.4 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框架 |
2.5 本章小结 |
3 研究样本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
3.1 研究样本的数据收集 |
3.1.1 研究样本的范围 |
3.1.2 研究样本的选择 |
3.1.3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 |
3.2 财务冗余的数据统计分析 |
3.2.1 财务冗余的年度统计分析 |
3.2.2 财务冗余的变动趋势分析 |
3.2.3 财务冗余的分布趋势分析 |
3.3 业务多元化数据统计分析 |
3.3.1 业务多元化程度的计算与统计分析 |
3.3.2 业务多元化类型的计算与统计分析 |
3.4 绩效的数据统计分析 |
3.4.1 绩效的年度数据统计分析 |
3.4.2 绩效的变动趋势分析 |
3.4.3 绩效的分布趋势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与业务多元化关系实证分析 |
4.1 数据来源与研究对象 |
4.2 变量测量 |
4.2.1 因变量及测量 |
4.2.2 自变量及测量 |
4.2.3 调节变量及测量 |
4.2.4 控制变量及测量 |
4.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 基于meta方法的实证分析 |
4.4.1 研究方法 |
4.4.2 实证分析结果 |
4.5 基于面板Tobit固定效应的回归分析 |
4.5.1 检验模型 |
4.5.2 研究方法 |
4.5.3 实证分析结果 |
4.6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7 本章小结 |
5 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与绩效关系实证分析 |
5.1 数据来源与研究对象 |
5.2 上市林业公司的绩效综合评价 |
5.2.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5.2.2 评价方法 |
5.2.3 绩效评价结果 |
5.3 财务冗余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
5.3.1 变量及测量 |
5.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3 基于meta方法的实证分析 |
5.3.4 基于随机效应FGLS的回归分析 |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6 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
6.1 业务多元化与绩效关系分析 |
6.1.1 变量设定 |
6.1.2 研究方法与检验模型 |
6.1.3 描述性统计分析 |
6.1.4 固定效应OLS与分位数回归结果分析 |
6.2 基于业务多元化的财务冗余对绩效影响分析 |
6.2.1 变量设定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 |
6.2.2 检验结果 |
6.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贡献与创新点 |
7.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件 |
(4)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统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问题的意义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文献回顾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第二节 企业成长研究的文献回顾 |
一、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 |
二、企业成长的评价 |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的文献回顾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二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的概念模型构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的作用机理 |
一、价值链形成中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 |
二、价值网创造中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 |
第三节 概念模型的提出 |
一、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
二、企业成长对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 |
第三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差异比较分析 |
第一节 指标的选择 |
一、企业对股东的责任 |
二、企业对债权人的责任 |
三、企业对供应商的责任 |
四、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
五、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 |
六、企业对政府的责任 |
七、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与差异性检验 |
一、样本选取 |
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现状分析 |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差异性检验 |
第三节 上市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与比较 |
一、评价模型 |
二、数据的预处理 |
三、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的比较分析 |
第四章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的路径分析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假设的提出 |
二、研究变量的设计 |
第二节 研究模型介绍与数据预处理 |
一、截面路径分析模型 |
二、纵向路径分析模型 |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预处理 |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路径分析 |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截面路径分析 |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的纵向路径分析 |
第五章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轨迹的动态影响分析 |
第一节 增长混合模型介绍 |
一、增长混合模型概述 |
二、增长混合模型的形成原理 |
第二节 增长混合模型的建模过程 |
一、提出研究假设 |
二、模型参数估计 |
三、模型类别数确定与评价 |
四、模型比较与分析 |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轨迹影响的实证研究 |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轨迹的影响分析 |
第六章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的倾向值匹配分析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介绍 |
二、研究变量设计 |
三、模型设定 |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影响的净效应 |
一、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统计数据 |
二、计算程序 |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
一、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二、参与(主持)的科研课题 |
三、参加的学术会议 |
致谢 |
(5)YYLZ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员工持股计划的内涵研究 |
1.2.2 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动机研究 |
1.2.3 员工持股计划对股票价值的影响研究 |
1.2.4 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
1.2.5 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实施中的问题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基础理论 |
2.1 员工持股计划 |
2.1.1 定义 |
2.1.2 实施要点 |
2.1.3 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的影响 |
2.2 理论基础 |
2.2.1 双因素经济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激励理论 |
第3章 YYLZ员工持股计划概述 |
3.1 公司简介与行业背景分析 |
3.1.1 公司简介 |
3.1.2 行业背景分析 |
3.2 YYLZ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动因分析 |
3.2.1 深化国企改革同时促使产权多元化 |
3.2.2 提高企业绩效并且增强行业竞争力 |
3.2.3 健全激励制度以留住优质人才 |
3.2.4 融集部分资金以助力战略发展 |
3.3 YYLZ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分析 |
3.3.1 实施阶段 |
3.3.2 方案设计 |
第4章 YYLZ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果分析 |
4.1 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果 |
4.1.1 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
4.1.2 对股权结构的影响 |
4.1.3 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4.2 员工持股计划存在的问题 |
4.2.1 参与人员少且持股比例低 |
4.2.2 计划与薪资考核体系脱节 |
4.2.3 资金来源单一 |
4.2.4 存在沦为短期福利计划隐患 |
第5章 YYLZ员工持股计划改进意见 |
5.1 优化要点 |
5.1.1 参与人员范围认定标准明确 |
5.1.2 资金来源多样 |
5.1.3 持有人的股票数量 |
5.1.4 解锁条件设置 |
5.2 改进措施 |
5.2.1 员工持股计划的可持续化推进 |
5.2.2 适当增加参与人数和持股比例 |
5.2.3 员工与企业共同出资参与持股计划 |
5.2.4 结合考核体系确定持有人和持股股数 |
5.2.5 匀速解锁且解锁条件与业绩考核挂钩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研究 ——以梦网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贡献和不足 |
2.文献综述 |
2.1 股份回购的一般动因 |
2.2 股份回购的特殊动因 |
2.3 股份回购的市场效应 |
2.4 文献述评 |
3.理论基础 |
3.1 股份回购的概念 |
3.2 股份回购的方式 |
3.3 股份回购的前提条件 |
3.3.1 公司股价是否被低估 |
3.3.2 公司是否有充裕的现金流 |
3.4 股份回购的动因理论 |
3.4.1 信号传递理论 |
3.4.2 委托代理理论 |
3.4.3 其他相关假说 |
3.5 反平仓相关概念 |
3.5.1 股权质押的概念 |
3.5.2 强制平仓的概念 |
3.5.3 反平仓的概念 |
4.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现状 |
4.1 我国股份回购的发展历程 |
4.2 我国股份回购的制度背景 |
4.3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统计 |
4.3.1 股份回购的规模 |
4.3.2 股份回购的资金来源及交易方式 |
4.3.3 股份回购公司的行业分布 |
4.3.4 回购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 |
4.4 本章小结 |
5.梦网集团股份回购案例分析 |
5.1 梦网集团基本情况介绍 |
5.2 梦网集团股份回购过程 |
5.3 第三次股份回购一般动因分析 |
5.3.1 是否因为公司股价被低估 |
5.3.2 是否因为拟实施股权激励 |
5.3.3 是否因为抵抗恶意收购 |
5.3.4 是否因为闲置资金过多 |
5.4 梦网大股东的反平仓动因分析 |
5.4.1 梦网第一大股东成为实际控制人过程 |
5.4.2 反平仓动因背景分析 |
5.4.3 反平仓动因分析 |
5.5 梦网第三次股份回购的效应 |
5.6 基于反平仓动因的回购对企业及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
5.7 本章小结 |
6.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7)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于公司市值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IRM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外MVM发展现状 |
1.3.3 IRM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二章 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市值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2.1 投资者关系管理、市值管理的概念界定与内涵 |
2.1.1 投资者关系管理 |
2.1.2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
2.2 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公司市值的影响的理论基础 |
2.2.1 弱有效性资本市场理论 |
2.2.2 资本市场营销理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2.3 投资者关系管理与公司市值的关系 |
第三章 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公司市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
3.1 投资者关系管理指标与市值管理指标的量化与分析 |
3.1.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3.1.2 投资者关系管理指标的量化与分析 |
3.1.3 市值管理指标的量化与分析 |
3.2 研究模型与变量 |
3.2.1 市值管理相关模型变量及分析 |
3.2.2 市值相关模型变量及分析 |
3.3 投资者关系管理与企业市值管理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
3.4 投资者关系管理与企业市值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四章 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公司市值影响的案例研究 |
4.1 案例公司基本情况 |
4.1.1 案例公司情况简介 |
4.1.2 案例公司历史沿革 |
4.1.3 案例公司组织架构图 |
4.2 案例公司所属行业格局分析 |
4.2.1 案例公司所属行业发展历程及格局 |
4.3 案例公司市值管理现状分析 |
4.3.1 案例公司价值创造(业绩表现)分析 |
4.3.2 案例公司价值实现(市值表现)分析 |
4.3.3 案例公司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之间的GAP分析 |
4.4 IRM构成维度对案例公司的市值影响分析 |
4.4.1 信息披露对案例公司市值的影响分析 |
4.4.2 互动沟通对案例公司市值的影响分析 |
4.4.3 系统保障对案例公司市值的影响分析 |
4.5 对案例公司运用IRM提升市值的建议 |
4.5.1 IRM之信息披露建议 |
4.5.2 IRM之沟通互动建议 |
4.5.3 IRM之系统保障建议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投资非公开定向发行股票的策略有效性分析 ——以财通基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3 研究框架 |
1.4 内容安排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回顾 |
2.2 国内文献回顾 |
2.3 文献小结 |
第3章 我国定向增发的现状 |
3.1 定向增发的原则 |
3.2 定向增发的基本程序 |
3.3 定向增发与其他再融资方式的比较 |
3.4 我国定向增发的原因 |
3.5 我国定向增发的现状 |
3.5.1 发行规模 |
3.5.2 行业分布 |
3.5.3 资金用途 |
第4章 投资非公开发行股票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
4.1 定增市场概况分析 |
4.1.1 定增项目规模分析 |
4.1.2 定增解禁收益率分析 |
4.1.3 近年定增解禁规模分析 |
4.2 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股票收益表现 |
4.2.1 参与上市公司非公开定向增发收益的理论分析 |
4.2.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4.2.3 研究方法 |
4.2.4 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股票收益表现的比较分析 |
第5章 投资定向增发收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财通基金为例 |
5.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5.2 影响参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收益的因子分析 |
5.2.1 研究方法 |
5.2.2 变量描述 |
5.2.3 模型设定 |
5.2.4 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
5.3 财通参与定增收益因子对比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本文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附录 研究样本列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山鹰纸业资产重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资产重组的概念 |
2.1.2 资产重组的方式 |
2.1.3 资产重组绩效的内容 |
2.1.4 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方法 |
2.2 资产重组的理论基础 |
2.2.1 交易费用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协同效率理论 |
2.2.4 信号传递理论 |
第三章 鹰纸业资产重组动因及进程 |
3.1 案例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山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
3.1.2 吉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2 资产重组动因 |
3.2.1 行业发展的要求 |
3.2.2 当地政府的推动 |
3.2.3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
3.3 山鹰纸业资产重组实施过程 |
3.3.1 资产重组进程 |
3.3.2 资产重组模式 |
3.3.3 本次重组导致控制权的变化 |
第四章 鹰纸业资产重组绩效分析 |
4.1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资产重组绩效分析 |
4.1.1 事件研究法概述 |
4.1.2 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 |
4.2 基于财务指标分析法的资产重组绩效分析 |
4.2.1 盈利能力分析 |
4.2.2 偿债能力分析 |
4.2.3 营运能力分析 |
4.2.4 发展能力分析 |
第五章 效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 |
5.1 宏观环境分析 |
5.1.1 宏观经济环境 |
5.1.2 国家政策及当地政府的支持 |
5.2 行业环境分析 |
5.3 企业环境分析 |
5.3.1 资产重组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
5.3.2 同行业的资产重组产生协同效应 |
第六章 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建议 |
6.2.1 加强政府引导 |
6.2.2 造纸工业长远发展的建议 |
6.2.3 山鹰纸业长远发展的建议 |
6.3 本文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10)反向收购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山鹰纸业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案例简介和背景介绍 |
二、山鹰纸业反向收购过程 |
(一) 山鹰纸业背景资料 |
(二) 吉安集团背景资料 |
(三) 反向收购过程 |
三、反向收购会计处理 |
(一) 反向收购会计处理依据 |
(二) 山鹰纸业反向收购并购成本及商誉 |
四、反向收购对于会计利润的影响 |
五、资本市场的反应 |
六、结论 |
四、安徽山鹰纸业公司发行A股股票(论文参考文献)
- [1]可转债向下修正转股价格公告对股价的影响 ——以江银转债为例[D]. 郭瑜.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2]基于行业轮动策略的多因子选股模型实证研究[D]. 胡林云. 西南大学, 2020(01)
- [3]上市林业公司财务冗余、业务多元化与绩效研究[D]. 王倩.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1)
- [4]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统计研究[D]. 薛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5]YYLZ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效果研究[D]. 卢嘉.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6]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动因研究 ——以梦网集团为例[D]. 黄浩.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7]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于公司市值的影响研究[D]. 张晓露.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6)
- [8]投资非公开定向发行股票的策略有效性分析 ——以财通基金为例[D]. 王家俊.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6)
- [9]山鹰纸业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 高松歌.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10]反向收购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山鹰纸业案例研究[J]. 章家骅. 时代金融,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