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文语言特点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泳思[1](2020)在《公报文种的综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秘书学、公文学、应用文体学等相关理论作为参照或支撑,以中共中央人民政府网、外交部、统计局、新华社、人民网等官网所发布的公报为案例,运用历史研究法、理论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对公报进行全面的研究,不仅探索了公报文种的起源、发展与演变,而且对公报的基本属性、定义界定、分类标准与类别、语言特点和逻辑结构、写作技巧、相似文种辨析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从历时的角度发现在中国古代公文诏族和榜族文种中可见公报的雏形,近当代的“示”“布告”“通告”文种的功能曾与公报相近或相似。其次,通过分析得出公报具有告知性、权威性、决议性、统计性、联合性的基本属性,将公报的定义界定为“公报适用于向社会各界传达和告知经会议决定或者调查统计的重大且权威的事项”。再则,以公报形成方式和具体内容作为分类标准,将公报分为会议公报和统计公报两大类。同时,对比分析了与公报相似的人民政府公报、公告的异同,认为应从性质、功能、发文机关级别和发文内容进行辨析。最后,根据案例分析了公报在版头、主体、版尾等部分的共性,并从公报语言特点和正文逻辑结构两方面总结了不同类型公报的个性,从而得出不同类型公报的写作技巧,并尝试拟制了相应的写作模板。
任柔翰[2](2020)在《公文语用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立足于语用学对公文语用策略进行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次研究的选题来源、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理论基础、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结合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公文言语行为的实施方式及言语行为特点。我们认为公文言语行为实施方式有五种,分别是:通过逻辑语义实施、通过句法结构实施、通过语境信息实施、通过感情意义实施和通过隐喻实施。公文言语行为有六个特点,分别是:超语言机制的影响性、FTA调控的选择性、言语行为体现的层次性、言语行为性质的双重性和间接言语行为的规约性。第三部分是公文语用策略的影响因素与运用原则。我们在公文语用策略的影响因素中,讨论了影响公文语用策略的因素、公文语用策略形成的方法手段及需要达到的目的。影响因素分为非文本因素和文本因素。非文本因素有:政治环境因素,历史文化传统因素,民族心理因素,书面形态因素,传递方式因素,公文文种、质量要求因素和公文起草人员个人因素;文本因素则主要是:现代汉语语法结构因素和现代汉语文字形态因素。公文语用策略形成的方法手段有局部微观描写与整体宏观归纳。需要达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从内容上让公文更具策略性,更好地展示需传达的内容;二是从功能上让公文更好地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履行相应职能。接下来,我们结合钱冠连先生的一些观点,归纳总结了公文语用策略的运用原则——目的-意图原则、适应原则、直接原则、层级原则和效率原则。第四部分在前文讨论的基础上,我们以公文外部结构为界,将公文语用策略分为标题、称呼语、落款中的语用策略及正文中的语用策略,并做了举例说明。第五部分为结语,对本次研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不足。
李黎[3](2019)在《公文中的数字缩略语及其特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缩略语是当代汉语词汇研究中成果颇丰的一个课题,公文中的数字缩略语是近年来演变较为显着的一种语言现象。但专注于研究公文中数字缩略语,或将公文与数字缩略语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专着或论文则为数不多。本项研究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1978-2018年共计40篇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00-2018年共计18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0-2018年共计18篇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作为语料库,提取其中的数字缩略语,辅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1999-2019年间,部分有代表性的公文中的数字缩略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语料的收集与分析研究,运用举例、描写与解释等方法,首先从共时层面,系统研究了当代汉语公文中的数字缩略语的判定标准,针对数字缩略语的新变化,提出了有针对性判定法;分析概括了汉字数字缩略语、阿拉伯数字缩略语和算式型数字缩略语三个基本类型的组成结构,进一步研究了其句法、语义和语用三大功能。其次从历时层面,指出了四十年来公文数字缩略语的四大趋势:应用习惯的稳定性、使用频次的递增性、缩略类型的多样性、缩略手法的创新性,使用图表分析法、统计法,利用表格和示意图直观地呈现出公文中数字缩略语的使用概况——公文中的数字缩略语有着持久的生命力,且常用常新。最后,指出公文数字缩略语的三大优点和四大局限。三大优点是:所指意义的概括性、宣传表达的便利性、组合形式的多样性,这使得公文中的数字缩略语既能够便捷灵活地使用,又不失公文文体追求的明核简约、庄重凝练。四大局限是:所指意义的间接性、缩略形式的多义性、缩略所指的模糊性、规范使用的迫切性,揭示了数字缩略语天然具有的简缩形式及其反规范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语言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在公文中创造和规范使用数字缩略语的方向,以期为公文写作者掌握公文中数字缩略语的使用法提供参考。
李进华[4](2019)在《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兴起,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的范式开始转向语言学。官僚组织语言作为一种正规化的“书面语言”和严谨性的“权威话语”在保证行政合法性、高效传递信息、促进组织日常沟通和规范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关注官僚组织语言的积极功能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它存在的问题,以全面地把握官僚组织语言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官僚组织语言的消极方面往往是隐蔽的,很容易被忽视。正因为如此,官僚组织语言自身存在的语言伦理问题及其所带来的潜在危害也鲜为人知。为全面和客观分析官僚组织语言存在的语言伦理问题,将其潜在的危害展现给众人,有助于人们更为清晰地认识官僚组织语言,提高对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的关注和警惕。本文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对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语言伦理的角度揭示官僚组织语言存在的语言伦理问题具体表现,并对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产生根源、危害以及规避思路等进行了探讨。首先,在相关概念界定上,厘清了“官僚组织语言”的内涵与特征,对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伦理”内涵与公共行政领域的“语言伦理”的内涵及其原则分别进行了探讨。认为公共行政领域的语言伦理原则应包括“语言规则合乎可理解性”、“事实陈述合乎真实性”、“合乎伦理道德正当性”和“目的意图合乎公共性”四个方面的伦理原则,提出了公共行政领域的语言伦理理论分析框架。其次,借助公共行政领域的语言伦理原则和理论分析框架反思了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及其产生根源,认为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违背“语言规则合乎可理解性”,体现为采用“模糊不清的话语”、“僵化的官僚语言”和“隐秘的秘密语言”;二是违背“事实陈述合乎真实性”,体现为“对公众说谎的‘行政谎言’”;三是违背“合乎伦理道德正当性”,体现为“文牍主义的‘空洞话语’”和“对公众贴标签”;四是违背“目的意图合乎公共性”,表现为“没有公共讨论的‘独白话语’”。其产生的根源包括“基本结构”因素以及官僚组织的组织自身因素两个方面。再次,分析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在官僚组织中得以存续的三个辩护理由,并对它们分别提出了质疑,这三个辩护理由分别是“高尚目标”、“科学理性”和“职业秘密”。最后,阐释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潜在的危害及其规避路径。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潜在危害包括:一是破坏“语言功能”,二是导致“问责困难”,三是掩盖“行政脏手”,四是侵蚀“政府合法性”,五是导致“道德错位”。规避路径包括两个方面:价值层面上,主要通过要求作为官僚组织的政府遵从语言伦理的伦理道德原则,实现“软”的约束中得以规避;客观层面上,主要关注构建合理正当的制度对官僚组织的言语行为进行规导,实现对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硬”的约束来规避。
周冬[5](2019)在《伪满行政公文研究》文中提出伪满行政公文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控制的伪满洲国政府所使用的行政公文。伪满行政公文是在外国侵略者殖民统治下产生的殖民地公文,它是中国公文发展史上的特殊现象,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本论文以伪满行政公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重点阐述伪满行政公文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公文程式的退变,概括公文体式的概貌和公文语言的特点。首先,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政治背景下的伪满行政公文呈现出过渡性、殖民性的阶段特征。本研究从伪满政府的殖民政治背景切入,重点考察伪满前后期行政公文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1932年3月1934年2月,伪满初期日本帝国主义殖民东北的各项政策尚未成熟,伪满政府实行临时性“共和制”政体。受临时体制的影响,伪满初期的大同公文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特征;1934年3月1945年8月,伪满后期实行“君主制”,日本帝国主义通过“总务制”“次长制”实现了对伪满政府的全面殖民控制,日本殖民体制日益强化之下的伪满康德公文具有明显的殖民性特征。其次,伪满政体的变革带来公文程式的退变。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控制的强化促使伪满政体完成由“共和制”向“君主制”的更替,进而带来伪满公文程式不同程度的退变。伪满政体的更替导致伪满行政公文通用文种的社会属性由现代性退向封建性,文种设置由简明趋向繁杂,并且恢复封建文书的制文要求,文种使用规范出现“悬置”现象。这些都显示了伪满公文程式在体制变革后的退变态势。再次,伪满公文程式的退变促使行政公文体式呈现出新体与旧体并存的状况。如命令类公文因使用主体的行政级别不同,公文体式驳杂多样;宣告类文书体式繁复,既存在复体行文的形式,又出现旧体回溯的现象;呈文属于上行公文,由于各级呈文层层转述,公文体式大多繁复冗长;批复类文书一般直接叙事,回复来文,所以体式较简洁,行文模式较固定;咨、函文书属于平行公文,多为“三段式”结构,用语谦和是其鲜明特点。最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对伪满行政公文的书面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伪满行政公文的书面语文白并存,并以文言文为主,公文术语呈现出新旧杂陈的样貌,存在许多繁复费解的术语和封建公文的旧式套语等。此外,受到日语殖民政策的影响,伪满行政公文的书面语存在日语和中文并写,以及大量出现“协和语”的现象。
孙峻华[6](2019)在《基于文本质量的公文写作要素与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文是统治阶级展现其意志、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公文的工具作用的有效发挥,有赖于公文文本的质量,而公文文本的质量则与公文写作活动密切相关。公文写作是一项发文主体们为完成机关工作目标与任务,通过撰写公文来实现政令与意图的通达而进行的行为活动,这个活动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过程,整个活动实质是大大小小的主体们围绕着社会实践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是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分析、结论,并最终在尊重实践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主体对社会实践的能动改造,使整个社会达到良性、有序、和谐、高效的国家与社会的治理目标。公文写作质量的高与低决定着最后的精神产品——公文文本的质量,公文文本质量的优劣则与社会管理者的目标能否实现、社会是否良性运行都密切相关,因此对公文写作活动本身的监控与评价,对其中涉及到的诸要素的分析及通过构建相关模式来体现对要素的要求是本文写作的动机,其最终的目的都是确保公文写作活动有一个高质量的文本的产生。公文写作质量控制问题的提出,即结合公文实践中出现的诸种不如人意的问题,针对公文写作活动中涉及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每一个因素从实践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具体的写作角度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要求与措施,最后再予以整合,使公文文本的出世便具有高质量,以利于官方政令的下达与执行,以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本文分为九章,内容简要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其中论及本文选题的背景、国内外公文写作研究的状况、研究的内容、方法、思路、意义及目的。第二章对文本中所涉及相关概念,公文、公文写作、公文文本质量、公文写作涉及的相关要素及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界定与论述。第三章为当前公文实践领域内的问题及与公文写作间的关系,首先对公文实践进行调查研究,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对政府公文网络式跟踪调查,从网上来了解公文的基本状况;二是走访式加问卷式调查,前后两次以机关单位中从事公文写作的文秘人员为对象进行公文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同时与之进行关于公文活动的交流,取得第一手数据;三是参考政府机关自己对公文的调查,如2013年国土资源部组织文秘从业人员、高校专家等对国土资源部下属单位的公文进行的评估。从正反两方面观察与分析公文在实践中的效果,在肯定其作用的同时重点分析公文在实践中的不足,归纳、总结诸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题、“红头文件”问题、“朝令夕改”问题、公文过度解读问题、公文文风不良问题、“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等写作实践及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从公文写作角度分析公文实践中诸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从公文写作的语境角度、公文写作的系统论角度、公文写作中矛盾论的角度、公文写作主客体统一论角度、公文写作相关规律角度等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第五章为原因分析与写作要素分析与控制的过渡章节,论及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原则及相关框架,为下文论证打好基础。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分析影响公文写作活动的诸要素,具体分析诸要素在公文写作中的作用及要求,并将诸要素与整个公文写作活动的质量高低联系起来,与公文在现实中诸种问题产生联系起来,目的即把好公文写作的关,使其活动产生的成果——文本是满足要求的成品,以避免其在实践中的问题的产生。这些要素包括了写作主体(三个主体)、收文主体、公文所揭示客体、以及文本客体(包括文种、格式、主旨、材料、结构、语言、文风),当然还包括了诸如语境这样对公文写作有重要影响的要素。重点放在分析构成公文写作诸要素的特点要求,如何协调与控制使整个公文写作高效,从而保证所产生公文文本的高质量。第九章对论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论文的基本观点、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公文写作问题的研究展望。
李小睿[7](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报告类公文语言特征研究 ——以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2009-2018年期间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一小型语料库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探究,揭示报告类公文在词汇、句法、语义和修辞运用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和语言运用规律,形成对这类公文语体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思考,为其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研究的背景、选题目的及产生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分析归纳了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并说明了本文采用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报告类公文的词汇特征。笔者尝试从部分传统文言词语的沿袭、系列报告类特征语的形成、新词语的大量使用、口语化、形象化词语的运用,双声、叠韵词的运用,成语的高频使用及部分熟语的巧妙引用等角度进行词汇特征分析。第三部分阐述报告类公文的句法特征。笔者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报告类公文以陈述句和祈使句为主、多用无主句、大量使用长句和句式整散相间等句法特征。第四部分阐述报告类公文的语义特征。此部分以语言的模糊性为切入点,介绍了模糊语言的定义、类别,分析报告类公文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情况及研讨其主要作用。第五部分阐述报告类公文的修辞特征。笔者以加强语势类、增添意趣类、简约明理类、丰富韵律类等四类修辞格分析报告类公文中修辞的使用情况、特点及作用。第六部分探究报告类公文语言的优化策略。提出新兴词语的吸纳与选用进一步规范化、语义模糊的表意程度与使用语境进一步明确化、修辞格的种类选取与适度运用进一步合理化等三个语言优化方向。第七部分为结语。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再次阐明本文研究的结论,交代此次研究的意义价值所在,并对尚待深入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说明。
张春梅[8](2017)在《公文文种函的偏误分析及纠偏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内地法定公文“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在理论阐释和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各种偏误。论文以公文文种“函”为研究对象,在运用语言学、秘书学、文体学、写作学等研究领域理论的基础上,与传统的文献研究方法与数据统计法、图表分析法、案例引证法、对比分析法、科学分类法等相结合,以各级政府网文件库和大量着述对函的论述为基础,分析函存在偏误的原因及其解决之道。论文对函进行了尽可能系统的研究。首先,从文类、文间以及文本自身等三方面指出函的诸种偏误。文类的偏误如:对“函”与“信函”的混淆、对“函”与“便函”的混淆、误认为函不是公文。文间的偏误如:函与相关文种错用的表现、原因,函与错用文种的区别。文本的偏误如:行文关系、公文格式、语言表达三方面。其次,从国家层面、着述者层面、运作者层面、文种与载体层面等方面,指出函存在偏误的原因。针对不同原因规避方法也有不同,国家层面的规避方法:避免条例自身缺陷、进一步完善公文知识的普及和培训、进一步完善发文程序,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着述者的规避方法:着述者要提高自身水平、严谨治学。运作者层面的规避方法:正确认识行文关系、严格遵守条例规范、扬长避短善用中国文化。文种与载体层面的规避方法:加强对文种的重视、顺应潮流,规避不足。最后,指出内地函与香港公函在历史沿革、适用范围、格式和语言等方面也表现出各自的不同,两地可相互借鉴。一方面,内地函可借鉴香港公函,不断优化条例细则、调整适用范围、完善处理程序;另一方面,香港公函可借鉴内地函,不断完善条例规定、优化语言文字,并统一书写格式。论文根据目前的函使用状况与现实需求,推测内地函可能会呈现电子化、新媒体化、亲民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李玉植[9](2017)在《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规范性研究 ——以在昆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行政公文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以及社会团体在行使职权和进行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共事务而产生的。是公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行政公文,是高等学校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过程中,处理日常事务所使用的行政公文。规范性,是它的一大特征。由于高校行政公文具有很强的事务性和权威性,所以人们对高校公文语言更强调其规范。高校行政公文语言的规范性将直接影响着各高校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一旦出了问题,不但会使行政公文失去其权威性,还会极大的影响高校的整体形象。本文从在昆高校行政公文语料入手,通过田野调查、公文语料分析、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分析目前高校行政公文语言中存在的规范性问题,最后提出系统的改进措施,以期引起广大高校行政人员的注意,促进高校行政公文的规范化进程。全文共五章。绪论章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运用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对于参与调查人员身份的保密声明。本文第一章从语言学角度对“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这一概念的具体面貌进行描述,主要包括语言要求、语言特点、语法特点、修辞特点和语体特点。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以“调查-发现问题-提出意见”这一逻辑顺序分别进行阐述。在第二章中,笔者对在昆高校行政公文语言的规范化情况进行了调查。第三章对调查中所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找出原因所在。第四章则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针对目前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规范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刘家玮[10](2017)在《公文语言中的流行语现象研究 ——以近十一年公文中出现的流行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流行语作为反映社会发展的语言表征,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语言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流行语展示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公文作为国家管理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为了及时准确地反映社会情况、传递政策信息,不可避免地会使用流行语。鉴于公文语言的巨大影响和示范作用,如何准确认识和使用流行语成了公文写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流行语为切入口,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领导人发表的公开讲话为考察对象,结合现代汉语词汇学理论,采用归纳统计、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公文语言中出现的流行语现象进行了探讨。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概述了流行语的研究现状,流行语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明确以公文语言中的流行语现象为研究对象;并对本文的选题意义、语料运用和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一章主要概述了流行语的内涵与特征,并阐述了流行语与新词语、高频词语、网络用语、俚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对2006年至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领导人讲话中的流行语进行数量统计,浅析公文语言中流行语涉及的领域范围和来源途径,总结出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特点。第三章从语言学角度考察公文语言中出现的流行语。分别从流行语的词长特点、构成材料、结构形式、构成方式和语义表现几个角度进行论述,全面探析了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语言特色。第四章从公文角度论述了公文语体选用流行语的原因,发现公文选用流行语主要是为了实现公文的管理功能、契合公文的交际效果和满足公文的语体要求。第五章结合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使用情况和语言特点,总结出公文语体在选用流行语时需要遵循的选词原则和使用原则。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
二、公文语言特点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文语言特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公报文种的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四节 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一章 公报文种的发展与演变 |
第一节 公报文种的发展与演变 |
第二节 公报文种的变化特点与规律 |
第二章 公报的基本属性与定义 |
第一节 现行公报文种的使用情况 |
第二节 公报的基本属性 |
第三节 公报的定义 |
第三章 公报的功能及分类 |
第一节 公报现行分类标准及类型 |
第二节 公报再分类标准及类型 |
第四章 公报文种与人民政府公报、公告的辨析 |
第一节 公报文种与人民政府公报的辨析 |
第二节 公报文种与公告的辨析 |
第五章 公报的写作 |
第一节 公报写作的构成模块 |
第二节 各类型公报公文语言研究 |
第三节 各类型公报逻辑结构及写作模板研究 |
结语 |
附件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2)公文语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语用策略研究现状 |
1.3 国内公文语言研究现状 |
1.4 主要理论基础 |
1.5 语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2 公文言语行为分析 |
2.1 公文言语行为实施方式 |
2.2 公文言语行为特点 |
3 公文语用策略的影响因素与运用原则 |
3.1 公文语用策略的影响因素 |
3.2 公文语用策略的运用原则 |
4 公文语用策略举隅 |
4.1 标题、称呼语及落款中的语用策略 |
4.2 正文中的语用策略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公文中的数字缩略语及其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 |
1.2 研究方法与手段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本文的研究范围与语料来源 |
第二章 公文中数字缩略语的判定标准与基本类型 |
2.1 公文中数字缩略语的判定标准 |
2.2 公文中数字缩略语的基本类型 |
第三章 公文中数字缩略语的三种功能 |
3.1 句法功能 |
3.2 语义功能 |
3.3 语用功能 |
第四章 公文中数字缩略语的运用趋势 |
4.1 应用习惯的稳定性 |
4.2 使用频次的递增性 |
4.3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
4.4 缩略手法的创新性 |
第五章 公文中数字缩略语的优点与局限 |
5.1 数字缩略语的优点 |
5.2 数字缩略语的局限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关于“官僚组织语言”研究 |
二、关于“语言伦理”的研究 |
三、国内外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研究现状启示 |
第三节 研究框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辨析:“官僚组织语言”与“语言伦理” |
第一节 “官僚组织语言”的概念界定 |
一、“官僚组织”的定义 |
二、“官僚组织语言”的内涵 |
第二节 官僚组织语言的特征 |
一、正规化的“书面语言” |
二、严谨性的“权威话语” |
三、强势性的“独白话语” |
四、矫饰性的“秘密语言” |
第三节 “语言伦理”内涵与公共行政领域的“语言伦理” |
一、“语言伦理”概念的内涵 |
二、公共行政领域的“语言伦理”原则与理论分析框架 |
第三章 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表现及产生的根源 |
第一节 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具体表现 |
一、言则不统一:违背“语言规则合乎可理解性” |
二、言实不统一:违背“事实陈述合乎真实性” |
三、言德不统一:违背“合乎伦理道德正当性” |
四、言意不统一:违背“目的意图合乎公共性” |
第二节 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 |
一、“基本结构”的因素 |
二、官僚组织的内部性因素 |
第四章 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的辩护理由及质疑 |
第一节 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的辩护理由 |
一、以“高尚目标”为辩护理由 |
二、以“科学理性”为辩护理由 |
三、以“职业秘密”为辩护理由 |
第二节 对官僚组织语言伦理问题辩护理由的质疑 |
一、对以“高尚目标”为辩护理由的质疑 |
二、对以“科学理性”为辩护理由的质疑 |
三、对以“职业秘密”为辩护理由的质疑 |
第五章 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潜在危害及其规避思路 |
第一节 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潜在危害 |
一、破坏“语言功能” |
二、导致“问责困难” |
三、掩盖“行政脏手” |
四、侵蚀“政府合法性” |
五、引发“道德错位” |
第二节 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的规避思路 |
一、价值层面:以语言伦理原则引导官僚组织话语转型 |
二、现实层面:寻求合理正当的制度规导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伪满行政公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现状及原因分析 |
1.4 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殖民政治背景下伪满公文的基本特征 |
2.1 临时政体下“大同公文”具有过渡性 |
2.1.1 伪满初期临时性共和政体 |
2.1.2 伪满“大同公文”过渡性明显 |
2.2 殖民体制下“康德公文”具有殖民性 |
2.2.1 伪满后期殖民体制的强化 |
2.2.2 伪满“康德公文”殖民性显着 |
第3章 政体更替后“公文程式”趋向退变 |
3.1 文种性质退化、设置繁杂化 |
3.1.1 通用文种由现代走向封建 |
3.1.2 文种设置由简明趋向繁杂 |
3.2 公文制发规范倒退与悬置 |
3.2.1 恢复封建文书的制文要求 |
3.2.2 康德文种使用规范“悬置” |
第4章 新体与旧体并存的公文体式 |
4.1 命令因级异体,样式驳杂 |
4.1.1 公布令结构简单,文面各异 |
4.1.2 行政令多层嵌套,指称累赘 |
4.2 宣告文书体式繁杂,旧制回溯 |
4.2.1 布告转发文件,复体行文 |
4.2.2 君用文书抬头制复辟,韵散并存 |
4.3 呈文层层呈转,体式繁冗 |
4.4 批复体式简洁,模式固定 |
4.5 咨、函“三段式”结构,用语谦和 |
第5章 诸体裹杂沉渣泛起的公文语言 |
5.1 公文语体文白并存 |
5.2 公文术语诸体杂陈 |
5.2.1 繁复虚浮的北洋公文术语 |
5.2.2 陈腐守旧的封建公文套语 |
5.3 日语对公文书面语的浸染 |
5.3.1 日语与中文并行书写 |
5.3.2 日满“协和语”蘖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伪满大同年间《暂行公文程式令》 |
附录B 伪满康德年间《公文程式令》 |
附录C 伪满康德年间《关于训令及其他公文程式之件》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有关成果 |
致谢 |
(6)基于文本质量的公文写作要素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1 国内研究述评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公文 |
2.1.2 公文写作 |
2.1.3 公文写作要素 |
2.1.4 公文文本质量 |
2.2 理论基础 |
2.3 小结 |
第3章 公文实践中的问题与公文文本质量的关系 |
3.1 公文实践状况调查 |
3.1.1 调查方案 |
3.1.2 调查实施 |
3.1.3 调查结论 |
3.2 从公文质量角度看公文实践中的问题 |
3.2.1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3.2.2 “朝令夕改” |
3.2.3 “有法不依、有令不行” |
3.2.4 文件过度解读 |
3.2.5 “红头文件 |
3.2.6 公文文风不良 |
3.3 小结 |
第4章 从公文写作角度看公文实践中诸多问题产生原因 |
4.1 从公文写作系统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
4.1.1 从文本系统角度看公文写作实践问题 |
4.1.2 从发文系统角度看公文实践中问题存在之原因 |
4.2 从公文写作主客体统一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
4.2.1 在公文写作语用活动中主客体的对立表现 |
4.2.2 主客体对立的解决之道即主客体的统一 |
4.3 从公文写作矛盾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
4.3.1 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
4.3.2 主体与客体的矛盾 |
4.4 从公文写作语境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
4.4.1 忽视社会大环境造成的语用失误 |
4.4.2 忽视情景语境导致语用失误 |
4.4.3 忽视篇内语境导致语用失误 |
4.4.4 忽视话语范围导致语用失误 |
4.5 从公文写作规律论看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
4.5.1 从定向性规律看 |
4.5.2 从转化性规律看 |
4.5.3 从实践性规律看 |
4.5.4 从创新性规律看 |
4.5.5 从历时性与共时性规律看 |
4.5.6 从对立统一规律看 |
4.6 小结 |
第5章 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原则与框架 |
5.1 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原则 |
5.2 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框架 |
5.3 小结 |
第6章 公文写作的主体要素分析及控制 |
6.1 写作主体 |
6.1.1 “大主体”(发文机关) |
6.1.2 “中主体”(领导或领导群体) |
6.1.3 “小主体”(文秘写作人员) |
6.2 收文主体 |
6.2.1 收文主体的特点 |
6.2.2 收文主体的公文写作理念 |
6.2.3 收文主体在公文写作中的控制措施 |
6.3 小结 |
第7章 公文写作的客体要素分析及控制 |
7.1 揭示客体 |
7.1.1 公文所揭示的客体的作用 |
7.1.2 作为文本所揭示的客体的条件 |
7.1.3 作为文本已揭示对象的控制 |
7.2 公文文本客体 |
7.2.1 公文文种 |
7.2.2 公文格式 |
7.2.3 公文主旨 |
7.2.4 公文材料 |
7.2.5 公文结构 |
7.2.6 公文语言 |
7.2.7公文文风 |
7.3 小结 |
第8章 公文写作的语境要素分析及控制 |
8.1 语境概述 |
8.2 公文写作语境的类别 |
8.3 语境对公文写作的制约 |
8.4 公文语境失误的控制措施 |
8.4.1 篇内语境语用失误之对策 |
8.4.2 情景语境语用失误对策 |
8.4.3 话语范围导致语用失误之对策 |
8.4.4 忽视社会大环境造成的语用失误之对策 |
8.5 小结 |
第9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9.1 研究贡献与创新点 |
9.1.1 主要观点 |
9.1.2 创新之处 |
9.1.3 本文的不足之处 |
9.2 研究展望 |
附录: 公文写作调查问卷 |
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7)基于语料库的报告类公文语言特征研究 ——以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二) 促进公文语言学的学科建设 |
(三) 规范和指导公文语言运用 |
三、研究现状分析 |
(一) 公文定义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不足 |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一节 报告类公文词汇特征 |
一、部分传统文言词语的沿用 |
二、系列报告类特征语的形成 |
三、新词语的大量使用 |
四、口语化、形象化词语的运用 |
五、双声、叠韵词的运用 |
六、成语的高频使用 |
七、部分熟语的巧妙引用 |
第二节 报告类公文句法特征 |
一、以陈述句和祈使句为主 |
二、多用无主句 |
三、大量使用长句 |
四、句式整散相间 |
第三节 报告类公文语义特征 |
一、模糊语言及其主要类别 |
二、模糊语言在报告类公文中的运用 |
三、模糊语言在报告类公文中的作用 |
(一) 反映情况以简代繁,使得行文简洁精练 |
(二) 说明问题避免绝对,使得行文机动灵活 |
(三) 语言风格严谨周密,使得行文委婉得体 |
第四节 报告类公文修辞特征 |
一、报告类公文常用修辞格 |
(一) 加强语势类 |
(二) 增添意趣类 |
(三) 简约明理类 |
(四) 丰富韵律类 |
二、报告类公文中修辞的特点 |
(一) 语境具有特定性 |
(二) 功能注重实效性 |
三、报告类公文中修辞的作用 |
(一) 突显篇章主旨性 |
(二) 增强语言感染力 |
第五节 报告类公文语言的优化策略 |
一、新兴词语的吸纳与选用进一步规范化 |
二、语义模糊的表意程度与使用语境进一步明确化 |
三、修辞格的种类选取与适度运用进一步合理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公文文种函的偏误分析及纠偏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
研究背景 1.2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
研究对象的界定 1.4 |
研究现状 1.5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6 |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2.函的历史演变及其使用现状 2.1 |
内地函的历史演变 2.2 |
函的实际使用现状 3.函的偏误 3.1 |
文类的偏误 3.2 |
文间的偏误 3.3 |
文本的偏误 4.错用原因及规避方法 4.1 |
函存在偏误的原因 4.2 |
函偏误的规避方法 5.内地函的借鉴完善及发展新趋势 5.1 |
内地函与香港公函的不同 5.2 |
内地与香港公函的相互借鉴 5.3 |
内地函的发展趋势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
(9)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规范性研究 ——以在昆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 |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语料来源与保密声明 |
第一章 高校行政公文语言 |
第一节 高校行政公文语言概述 |
一、高校行政公文的语言特点 |
二、高校行政公文的语言要求 |
第二节 高校行政公文语法 |
一、高校行政公文词语 |
二、高校行政公文句法 |
第三节 高校行政公文语体 |
一、高校公文语体性质 |
二、高校公文语体分类 |
第四节 高校行政公文修辞 |
一、修辞学与行政公文语言 |
二、高校行政公文中的修辞运用 |
三、高校行政公文中常用修辞手段 |
第五节 规范高校行政公文语言的重要性 |
第二章 高校行政公文规范性调查 |
第一节 基于高校行政公文语料的调查情况 |
第二节 在昆高校行政人员访谈记录 |
访谈一 |
访谈二 |
访谈三 |
访谈四 |
访谈五 |
第三节 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规范性问题调查问卷报告 |
第三章 高校行政公文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高校行政公文常见问题——以在昆高校为例 |
一、语言逻辑错误 |
二、文种问题导致的语言错误 |
三、语言成分搭配不当 |
四、歧义 |
五、成分缺失 |
六、表达冗余 |
七、模糊语言的错用 |
八、依然使用主题词 |
九、标点符号的误用 |
第二节 高校行政公文常见问题原因分析 |
第四章 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规范性措施 |
一、加强对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规范性的重视 |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
三、秘书人员应自觉加强公文写作素养 |
四、根据国家标准制定教材 |
五、对办文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录 |
(10)公文语言中的流行语现象研究 ——以近十一年公文中出现的流行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选题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0.3 语料说明 |
0.4 研究方法 |
1 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
1.1 流行语的内涵 |
1.1.1 流行语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 |
1.1.2 流行语的特征 |
1.2 流行语与其他词语的关系 |
1.2.1 流行语与新词语的关系 |
1.2.2 流行语与高频词语的关系 |
1.2.3 流行语与网络用语的关系 |
1.2.4 流行语与俚语的关系 |
2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使用情况 |
2.1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数量表现 |
2.2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领域范围 |
2.3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来源途径 |
2.3.1 国家政治举措 |
2.3.2 社会热点事件或现象 |
2.3.3 网络热门话题 |
2.3.4 名人话语 |
2.3.5 流行作品 |
2.4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特点 |
2.4.1 表义明确清晰 |
2.4.2 内涵高度概括 |
2.4.3 风格庄重典雅 |
3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语言特色 |
3.1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词长分布 |
3.2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构成材料 |
3.3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结构形式 |
3.3.1 词 |
3.3.2 短语 |
3.3.3 流行语模 |
3.4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主要构成方式 |
3.4.1 缩略 |
3.4.2 比喻 |
3.4.3 仿拟 |
3.5 公文语言中流行语的语义表现 |
3.5.1 本义的沿用 |
3.5.2 新义的派生 |
4 公文语体选用流行语的原因 |
4.1 满足公文的语体要求 |
4.2 契合公文的交际效果 |
4.3 实现公文的管理功能 |
5 公文语体选用流行语的原则 |
5.1 选词的原则 |
5.1.1 选择规范化的流行语 |
5.1.2 选择富有生命力的流行语 |
5.1.3 选择积极意义的流行语 |
5.2 使用的原则 |
5.2.1 需要的原则 |
5.2.2 适度的原则 |
5.2.3 准确的原则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公文语言特点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公报文种的综合研究[D]. 李泳思. 暨南大学, 2020(04)
- [2]公文语用策略研究[D]. 任柔翰. 四川师范大学, 2020(11)
- [3]公文中的数字缩略语及其特点研究[D]. 李黎. 暨南大学, 2019(04)
- [4]官僚组织语言的伦理问题研究[D]. 李进华. 深圳大学, 2019(12)
- [5]伪满行政公文研究[D]. 周冬. 长春理工大学, 2019(01)
- [6]基于文本质量的公文写作要素与控制研究[D]. 孙峻华. 南京大学, 2019(08)
- [7]基于语料库的报告类公文语言特征研究 ——以近十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D]. 李小睿.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公文文种函的偏误分析及纠偏策略研究[D]. 张春梅. 暨南大学, 2017(02)
- [9]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规范性研究 ——以在昆高校为例[D]. 李玉植.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6)
- [10]公文语言中的流行语现象研究 ——以近十一年公文中出现的流行语为例[D]. 刘家玮. 四川师范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