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政策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牛宁宁[1](2021)在《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关联性研究 ——基于TVP-VAR-SV模型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宏观经济因素和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下,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Exchange Market Pressure,EMP)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2008年1月至2015年“8.11”汇改之前的时期,人民币对美元总体保持升值态势,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占据主导。2015年“8.11”汇改后至2017年5月,伴随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市场化改革后,人民币进入贬值通道,引起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出,外汇储备大幅下降,这一时期以人民币贬值压力为主导。2017年5月底逆周期因子的引入有效对冲了外汇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成功扭转了强烈的人民币贬值预期,此后,受中美贸易摩擦等不确定性事件的影响,在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这一期间里,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与贬值压力交替呈现。升值压力与贬值压力均反映了外汇市场的失衡程度,在我国当前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为避免汇率失衡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货币当局一般会通过外汇储备的调节来缓解外汇市场压力,但在货币乘数的间接作用下,动用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又会加剧国内货币市场的不均衡,使得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受到制约。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波动成为常态,这使得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愈加紧密。因此,有必要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的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基于2008年1月至2020年5月间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EMP)进行测算和走势分析,鉴于其表现出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运用能更好捕捉变量结构性变化的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SV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与以中国GDP增长率、国内信贷变动率、通货膨胀率、中美利差变动率四个变量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关键指标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显示,在不同经济背景与汇率制度改革进程下,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EMP)与货币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存在显着差异,表现出明显的时变性。针对这种关系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本文进一步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转型、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建立外汇市场压力监测机制、优化外汇储备结构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对深化汇率制度改革、缓解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武志勇[2](2020)在《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当前国际经贸环境异常复杂,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扰乱了多边经贸合作的良好秩序,全球汇率市场剧烈波动,进一步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不确定性,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变动将成为常态,加之技术变革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中国企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在企业国际化向纵深发展过程,受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影响也逐步加深,特别是汇率变动必然影响企业生产运营,影响企业绩效,进而影响企业价值。中国企业只有积极把握当前的“创新驱动”战略机遇期,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驱动价值增长,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做大做强,提升国际竞争力。基于此背景,本文结合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对汇率变动、创新投入与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有利于进一步丰富企业国际化理论、创新理论、价值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上,实证分析结论为我国企业更好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参考。论文按照问题提出→理论梳理→机理分析→实证检验→对策建议的逻辑开展研究。首先,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汇率变动、国际化程度、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和企业价值进行了内涵界定;分析了国际化企业价值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构建汇率变动、创新投入与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框架,以统领下文。其次,分别从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的影响机理、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此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指导。第三,采用heckman两步法实证检验了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作用。采用多指标法测定了样本的融资约束指数,将其作为调节变量纳入到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模型中,研究得出:汇率变动与国际化企业的创新投入负相关;融资约束在二者关系中起显着负向调节作用;国际化程度与创新投入呈倒U型关系;行业竞争程度与国际化企业的创新投入负相关。第四,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得出结论:当期创新投入负向影响企业价值,滞后期的创新投入才起到促进作用。并进行了分组对比分析,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分组对比验证了创新投入以国际化程度为门槛对企业价值存在着非线性促进作用。第五,采用逐步回归法实证检验了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得出结论:我国的国际化企业存在着显着的外汇风险暴露,汇率变动反向影响企业价值;使用外汇衍生工具能对冲汇率变动风险,能正向调节汇率变动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本期创新投入在汇率变动与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关系中起到遮掩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本期和滞后1期创新投入又进行了分组双重中介检验。最后,根据机理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以构建有效的汇率风险预控机制和科学有效的持续创新机制为重点的相关对策建议。
胡小文[3](2019)在《国际经济冲击与我国汇率制度选择:基于双目标双工具政策理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上升,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人民币汇率稳定面临巨大挑战。基于我国的汇率管理事实,构建不完全冲销下的外汇储备稳定汇率、利率调控通胀的双目标双工具DSGE货币政策框架,分析不同汇率制度下国际资本冲击和国际贸易条件恶化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面对国际资本冲击,使用外汇储备固定汇率的双目标双工具政策能够有效地稳定经济,效果明显优于使用利率固定汇率的制度和完全浮动汇率制度;但是面对国际贸易条件恶化,完全浮动的汇率能抵消冲击的不利影响,而双目标双工具的固定汇率制度因阻止汇率变化反而引发较大的产出和通胀波动;面对国外通胀冲击,管理浮动汇率制是最优选择,福利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结论。本研究为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和当前所处国际经济环境下合理地使用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搭配组合提供理论参考。
齐钰[4](2019)在《人民币汇率预期形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各种影响人民币汇率预期的经济因素不断变化。准确了解和把握公众的汇率预期存在很大的困难。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预期对人民币汇率决定和变动的引导作用再次增强。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新阶段,分析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形成机制,探寻改善预期和分散预期的方法,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稳定人民币汇率和管理汇率预期,防止单边预期形成,避免外汇市场波动和爆发资本外逃的关键。理论研究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对人民币汇率预期形成过程中的典型事实的观察,建立了人民币汇率预期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2012年4月至2018年3月的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度量人民币汇率预期,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探寻各时期主导人民币汇率预期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因素。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三点:第一,2012年4月至2018年3月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内经济基本面因素、外部经济形势因素、国际收支因素、通货膨胀因素、资本流动因素以及外汇市场干预压力因素六类。每个时点上影响升贬值预期的因素都会存在,且随经济形势变化此消彼长;第二,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化具有顺周期性。国内经济基本面强势易形成升值预期,外部经济形势恶化则易形成贬值预期;第三,人民币汇率预期受自身影响显着,具有自我实现和自我强化的特征。表明当前中国外汇市场参与主体种类单一,同质性强。市场主体对信息甄别的相似性是导致单边预期形成的重要原因。未来,只有坚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丰富市场参与主体的种类,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逐步健全国内金融体系,才能有效地改善汇率预期、分化汇率预期,预防单边预期形成,实现汇率稳定。
董晨君[5](2019)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预期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已然成为中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peicial Drawing Right,SDR),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重要进展。另外,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亦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趋向成熟。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渐深入,人民币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开始显现,在国际计价、结算、交易和储备等方面产生影响。各货币职能的实现,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民币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继而塑造不同的汇率预期,影响贸易、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反过来又将推动或阻碍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实现。本文以人民币国际化为背景,着重研究了货币国际化进程中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问题,从汇率预期管理切入,寻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有效汇率预期管理方式。研究汇率预期管理的效果及其工具的影响,是进行有效汇率管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汇率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枢纽,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探讨汇率预期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研究汇率预期与货币国际化的双向联系和互动影响,可以发展当代货币国际化理论;其次,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探讨汇率预期管理,可以丰富人民币汇率管理理论;最后,可以加强和指导汇率管理实践,在货币国际化背景下探讨人民币预期管理实践,更有助于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稳步推进汇率体制改革。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引言。本部分首先说明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预期管理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然后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最后指出了研究内容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本章首先依次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理论、汇率理论、理性预期理论等,然后分专题进行文献梳理和评述,揭示已有研究的问题及不足,阐释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的重要性。第二章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阶段特征及其属性。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着重介绍了汇率预期的度量方法,然后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优缺点;第二节采用计量模型研究汇率预期动态,分阶段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为人民币汇率预期分类和验证,实证检验汇率预期的类型。第三章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预期管理的需求、目标和效果分析。首先分析了汇率预期管理的需求,包括汇率形成机制对直接干预形成的监督和约束、预期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国际经验以及汇率预期管理对缓解国际经贸摩擦的可行性。明确阐释汇率预期管理目标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然后,采用VAR模型、TVP-SV-VAR模型和混合创新TVP-SV-VAR模型研究了汇率预期管理对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增速的影响。第四章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的工具及其效果。首先,着重分析汇率沟通对汇率预期的影响,具体包括汇率沟通度量、作用渠道和汇率沟通对汇率水平和波动的影响;其次,研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汇率预期的影响;最后,实证分析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对汇率预期的影响。第五章为汇率预期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本章先后归纳和总结了国际化进程中美元、马克和日元的汇率预期管理经验,以期为中国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第六章为结论和加强汇率预期管理的建议。首先归纳总结前文各章节的研究结论,然后基于本文研究结果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多样化汇率预期引导方式和加强内外部政策协调与跨市场管理等方面提出汇率预期管理建议。
何秋琴[6](2017)在《资本开放下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冲突:识别、估计与模拟》文中研究表明国家对资本项目的开放一直是谨慎而行。然而,由于当今市场的国际化,难以避免资本开放下,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基于大数据关注“是什么”的相关性分析理念,不再强求“为什么”的因果分析,本研究提出一种利用利率去识别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冲突的非参数方法,并估计出冲突的程度,以及模拟可能权衡冲突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本研究目标不是讨论相机抉择的政策操作是否真实加剧了政策冲突,以及研究从长期的政策机制视角,提出战略性的协调冲突的政策建议,而是假设冲突已经形成,当下如何用定量方法识别发现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进而如何设计协调冲突的决策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部分:冲突识别。首先,追述现有文献提及的1994-2014年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典型事实:第一次冲突发生在1994-1996年,主要表现为紧缩货币与抑制升值的政策冲突;第二次冲突发生在1997-2000年,主要表现为稳健货币与抑制贬值的政策冲突;第三次冲突发生在2001-2008年,主要表现为稳健货币和稳定升值的政策冲突;第四次冲突发生在2009-2010年,扩张货币政策与保持汇率稳定的政策冲突;第五次冲突发生在2012-2014年,稳健的货币与稳定汇率的政策冲突。其次,根据定性描述的冲突历史事实,基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的“三元悖论”分析,本研究推广了线性Taylor规则,构建一组半参数Taylor-type路径识别模型,提出从利率视角识别1994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事实。年度结果识别了 45%的政策冲突,季度结果识别了 49%的政策冲突事实。最后,考虑常系数半参数路径识别模型的缺陷,建立时变半参数Taylor-type路径识别模型,全面识别出1994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事实。年度和季度结果分别都识别出了 85%的政策冲突,较好地描述了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的历史进程。第二部分:冲突估计。首先,在时变半参数路径识别框架下,估计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的强度。在识别的69期政策冲突中,政策冲突强度超过20%的占到56.5%,在1999年1季度和2009年3季度的冲突强度甚至超过100%,存在严重的政策冲突。其次,分别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总效应,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分析现实利率偏离理论利率(即政策冲突)的路径传导机制,回答货币和汇率政策冲突结果“是什么”的结果。当政策冲突表现为现实利率低于理论利率时,总效应来源于货币和汇率交替变换,直接效应源于汇率,间接效应主要源于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和预期产出缺口传导;当政策冲突表现为现实利率高于理论利率时,总效应和直接效应都来源于货币和汇率交替变换,间接效应主要源于通货膨胀和预期通货膨胀传导。第三部分:冲突模拟。基于路径识别框架,模拟研究了当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事实发生时,如何调整以及该调整多少,以便协调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研究发现政策冲突表现为现实利率低于理论利率时,如果采取政策措施:①减少货币供给量,需要调整的范围为0.3到10.3个百分点;②减少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需要调整的范围为0.06到5.45个百分点;③同时减少货币供给量,仅需要调整的范围为0.3到2.4个百分点,和减少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仅需要调整的范围为0.03到2.7个百分点。政策冲突表现为现实利率高于理论利率时,如果采取政策措施:①增加货币供给量,需要调整的范围为0.5到13.7个百分点;②增加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需要调整的范围为0.1到5.7个百分点;③同时考虑增加货币供给量,仅需要调整的范围为0.3到3.7个百分点,和增加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仅需要调整范围为0.08到0.35个百分点。第四部分:进一步的讨论。首先,假设政策重演历史,则季度货币政策效应发生正负反转约占62%,季度汇率政策效应发生正负反转约占45%。这意味着,无需改变政策,货币政策相比较汇率更易于发生政策效应的反转变化。其次,两种不同处理方式检验了路径模型收敛于基准模型,研究结论表明所有的政策效应终将消失为常数,其时间长度不会超过本文样本的六倍。本文主要贡献:第一,建立创新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的利率识别框架。基于三元悖论,将半参数时变路径模型融入到泰勒规则中,发现现实利率和理论利率的明显偏离,较好的描述了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的历史进程。第二,发现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路径的传导机制。当冲突表现为现实利率低于理论利率,直接效应源自于是汇率,间接效应源自于通货膨胀,预期产出缺口和预期产出缺口;当冲突表现为现实利率高于理论利率,直接效应源自于货币和汇率交替变换,间接效应源自于通货膨胀和预期通货膨胀。第三,探索性地给出当下如何去识别发现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冲突,以及如何设计去协调冲突的决策支持,以及历史如果重演,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效应将会如何改变。不同于现有研究,去争论相机抉择的政策操作是否真实加剧了政策冲突,以及从长期的政策机制视角提出战略性的协调冲突的政策建议。本文可能不足:第一,本研究是在一组模型化的研究框架内完成,虽然基于三元悖论,泰勒规则等经济学理论,以及非参数统计学方法,但是,如所已知,这些经济学理论的适应和统计学方法的运用需要满足一系列理想的条件。于是,作为研究模型框架中的许多假设未必符合现实,其变量选择也存在局限。本文仅仅是依据大数据的理念,不去强求“为什么”的因果关系,而是力图证实得到“是什么”的相关性结果。第二,作为一个完全由数据驱动,探索性的研究结果,仅仅从模型估计理论利率视角去识别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冲突,结果完全可能存在作者的偏向。因为完全可以考虑估计理论汇率,利用现实汇率与理论汇率明显偏离来研究冲突问题。当然,由于存在国际化因素,控制变量较复杂,这使得理论汇率估计的难度明显大于理论利率的估计。第三,未考虑半参数模型参数的相合性检验,虽然本研究也讨论了模型估计问题。本研究通过路径识别模型的收敛设计,验证了研究模型相对于基准模型,结论具有“唯一性”。
刘天蓬[7](2016)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服装出口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我国服装出口行业进行SWOT分析,全面梳理其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体来看,我国服装出口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市场份额增加与出口结构改善取得新进展,但存在产品档次低、品牌竞争力差、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在人民币升值明显的态势下,有挑战也有风险。应从鼓励服装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和鼓励服装企业创新等方面入手,推动我国服装出口行业克服人民币汇率上升压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张莹[8](2015)在《我国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基于M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本文运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刻划了不同区制下的中国外汇市场压力与国内货币政策之间的非线性动态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MSIH(3)-VAR(2)模型能够识别我国外汇市场压力变化与国内货币政策变动的三种不同区制状态,并且在不同区制下各经济变量的互动影响关系不尽相同。针对当前经济形势,我们建议货币当局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在控制基础货币投放和国内货币供给的基础上,采用定向降准和下调利率方式,来促进国内物价平稳增长和减缓人民币贬值压力。
叶欣,刘婧[9](2014)在《人民币升值压力、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动态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国内通胀压力并存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显得十分困难。首先运用非模型依赖方法对我国外汇市场压力进行测算,其次建立VAR模型对人民币升值压力、通货膨胀及货币政策变量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和脉冲响应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了国内通货膨胀,通胀增加会引起利率上升和信贷收缩,利率上升进一步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从而消弱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的作用。由此得到升值压力下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均受到显着影响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发展的建议。
姜大伟[10](2014)在《人民币汇率预期视角下的中美贸易失衡研究》文中指出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高达近35%,回顾近8年的汇改进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采取了渐进式改革模式,人民币汇率形成了持续地小幅单边升值并长期伴随升值预期的特征,渐进模式的缺陷是升值预期的持续存在,升值预期的长期存在会使升值不断自我强化,形成升值惯性。在我国目前经济下行条件下,人民币快速升值和持续升值预期对经济的影响更应当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所以对人民币汇率及汇率预期的相关研究更显迫切。在汇率大幅升值的背景下,中美贸易失衡却没有明显改善,反而出现了失衡程度加剧的局面,这一现实与传统的一些理论似乎相去甚远,更与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的初衷大相径庭。所以本文希望从升值预期的全新角度来分析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中美贸易收支之谜”。本文围绕在汇率预期这一全新视角展开研究,首先研究汇率预期的性质和影响因素,然后重点分析汇率预期通过马歇尔-勒纳条件、实际汇率、跨期消费、虚假贸易和货币供给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主要研究汇率预期视角下的中美贸易失衡,并得到一些新的发现。人民币汇率预期符合适应性预期的特点,通过计量分析发现代表升值压力的汇率和外汇储备两个变量对汇率预期的影响非常显着,而通过量化国外的政治压力再进行计量检验后发现,国外政治压力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影响也比较大,化解国外的政治压力是消除升值预期的重要手段。将汇率预期因素加入马歇尔-勒纳条件进行理论和计量分析后发现,汇率预期通过两方面来影响贸易余额情况的变化,首先是汇率预期抑制汇率对贸易收支的调节作用,其次汇率预期变化直接影响进口和出口,使货币升值不但不减少顺差,还可能会使顺差继续扩大。将汇率预期加入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推导出实际汇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汇率预期偏差,而最终影响贸易余额变化的是预期偏差、国内外收入变化。从汇率预期通过跨期消费影响贸易收支的理论分析推导出汇率预期与贸易收支成负相关的结论。汇率预期和利差因素吸引了大量套利资本以虚假贸易的形式进入我国,大幅增加了我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根据SVAR的计量结果分析,人民币升值预期通过货币供给会影响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对中美贸易收支产生财富效应和价格效应。通过汇率预期的相关研究,可以更好的解释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更好的解释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政策上,应通过管理人民币升值预期,调节中美贸易失衡;通过引导汇率预期,更好的制定汇率政策
二、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政策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政策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关联性研究 ——基于TVP-VAR-SV模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相关理论 |
2.1 模型依赖的 EMP与非模型依赖的 EMP |
2.2 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关系的理论分析 |
2.2.1 汇率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
2.2.2 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
2.3 人民币EMP与货币政策理论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与我国货币政策现状分析 |
3.1 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测度及走势分析 |
3.1.1 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的测度 |
3.1.2 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走势分析 |
3.2 外汇储备、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变动分析 |
3.3 我国近期货币政策梳理 |
3.4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转型特点分析 |
3.4.1 货币政策目标 |
3.4.2 货币政策工具 |
3.4.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关联性实证研究 |
4.1 TVP-VAR-SV模型构建 |
4.1.1 结构性VAR模型 |
4.1.2 TVP-VAR-SV模型 |
4.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4.3 模型检验与估计 |
4.3.1 平稳性检验 |
4.3.2 最优滞后阶数的选取 |
4.3.3 MCMC模拟有效性判断 |
4.3.4 时变随机波动率分析 |
4.4 时变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4.4.1 不同滞后期脉冲响应分析 |
4.4.2 时点脉冲响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
5.2.2 推动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转型 |
5.2.3 增加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 |
5.2.4 建立外汇市场压力监测机制 |
5.2.5 优化外汇储备结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构建 |
2.1 概念界定 |
2.1.1 汇率变动 |
2.1.2 国际化企业 |
2.1.3 国际化程度 |
2.1.4 创新投入 |
2.1.5 企业价值 |
2.2 理论基础 |
2.2.1 汇率传递理论 |
2.2.2 企业国际化理论 |
2.2.3 创新理论 |
2.2.4 价值增长理论 |
2.3 概念模型与研究框架构建 |
2.3.1 概念模型构建 |
2.3.2 研究框架构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机理分析 |
3.1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理 |
3.1.1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的驱动力分析 |
3.1.2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作用机制分析 |
3.2 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 |
3.2.1 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外在驱动力分析 |
3.2.2 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内在驱动力分析 |
3.2.3 创新驱动国际化企业价值增长的过程分析 |
3.2.4 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的作用路径 |
3.3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 |
3.3.1 汇率变动对企业价值的直接影响路径分析 |
3.3.2 汇率变动对企业价值的间接影响路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创新投入影响实证研究 |
4.1 研究假设 |
4.1.1 汇率变动与创新投入 |
4.1.2 融资约束与创新投入 |
4.1.3 融资约束对汇率变动与创新投入的调节作用 |
4.2 研究设计 |
4.2.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
4.2.2 变量选取 |
4.2.3 模型设计 |
4.3 实证分析 |
4.3.1 融资约束指数测度 |
4.3.2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的静态分析 |
4.3.3 汇率变动对创新投入影响的动态分析 |
4.3.4 稳健性检验 |
4.3.5 实证结论 |
4.4 本章小节 |
第5章 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实证研究 |
5.1 研究假设 |
5.1.1 国际化经营与企业价值 |
5.1.2 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 |
5.2 研究设计 |
5.2.1 指标和样本选取 |
5.2.2 模型构建 |
5.3 实证分析 |
5.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5.3.2 相关性分析 |
5.3.3 基本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5.3.4 分组门槛效应分析 |
5.3.5 实证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汇率变动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实证研究 |
6.1 研究假设 |
6.1.1 汇率变动与企业价值 |
6.1.2 汇率风险对冲与企业价值 |
6.1.3 创新投入的中介作用 |
6.2 研究设计 |
6.2.1 主要变量选择 |
6.2.2 数据来源 |
6.2.3 模型构建 |
6.3 实证分析 |
6.3.1 变量相关性分析 |
6.3.2 描述性统计 |
6.3.3 实证结果分析 |
6.3.4 实证结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提升国际化企业价值的对策建议 |
7.1 构建有效的汇率风险预控机制 |
7.1.1 汇率风险预控目标与流程 |
7.1.2 汇率风险预控信息监测 |
7.1.3 采用适当方法预测汇率变动趋势 |
7.1.4 制定合理的汇率风险预控策略 |
7.2 构建持续创新机制 |
7.2.1 利用非线性规律开展研发投资 |
7.2.2 以组织学习累积创新知识存量 |
7.2.3 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为先导开展研发 |
7.2.4 为持续创新提供充分条件保障 |
7.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国际经济冲击与我国汇率制度选择:基于双目标双工具政策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外汇干预的典型事实 |
四、我国双目标双工具DSGE框架的构建 |
(一)框架构建 |
1.央行的双目标双工具政策行为 |
2.基于风险溢价的居民行为决策 |
3.厂商行为 |
4.市场均衡 |
5.外部冲击 |
(二)模型参数校准与贝叶斯估计 |
五、我国外汇干预的特征事实的解释 |
(一)外汇储备冲击 |
(二)国内利率冲击 |
六、国际冲击的经济效应分析 |
(一)脉冲响应分析 |
1. 国际资本流动冲击 |
2. 国际贸易条件恶化 |
3. 国外通胀冲击 |
(二)社会福利损失分析 |
七、结论 |
(4)人民币汇率预期形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及边际贡献 |
1.2.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1.2.2 本文的边际贡献 |
2 汇率预期形成机制相关研究 |
2.1 预期形成 |
2.1.1 汇率预期形成的原因 |
2.1.2 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变化在预期形成中的作用 |
2.1.3 市场参与者行为对汇率预期形成的影响 |
2.1.4 汇率预期的特征 |
2.2 预期与货币危机 |
2.2.1 基本面因素与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 |
2.2.2 预期的自我实现与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
2.2.3 资本流动与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 |
2.2.4 资产负债表效应与第四代货币危机模型 |
2.3 预期与汇率制度类型 |
2.3.1 汇率制度特征 |
2.3.2 预期与固定汇率制度 |
2.3.3 预期与浮动汇率制度 |
2.4 改善预期的途径 |
2.4.1 汇率预期管理的主要方式 |
2.4.2 汇率预期管理的传导机制 |
2.4.3 汇率预期管理的国际经验 |
2.5 人民币汇率预期研究 |
2.6 小结 |
3 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贬值预期的典型事实分析 |
3.1 人民币升值预期 |
3.1.1 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历史回顾 |
3.1.2 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的原因 |
3.2 人民币贬值预期 |
3.2.1 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历史回顾 |
3.2.2 人民币贬值预期形成的原因 |
3.3 历史经验总结 |
4 人民币汇率预期形成机制的经验研究 |
4.1 数据选取 |
4.2 因子分析 |
4.2.1 因子分析原理 |
4.2.2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 |
4.2.3 因子分析结果 |
4.3 建立VAR模型 |
4.3.1 VAR模型的原理 |
4.3.2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4.3.3 格兰杰因果检验 |
4.3.4 确定最优滞后阶数 |
4.3.5 模型的稳定性检验 |
4.3.6 脉冲响应 |
4.3.7 方差分解 |
4.4 实证结论 |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政策建议:改善人民币汇率形成预期 |
5.2.1 培育多层次的外汇市场交易主体 |
5.2.2 丰富中国外汇市场交易产品种类 |
5.2.3 完善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体系 |
5.2.4 减少央行外汇市场常规干预 |
5.2.5 加快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进程 |
5.2.6 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预期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框架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框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实证分析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四、创新与未来展望 |
(一)创新点 |
(二)未来展望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汇率理论 |
二、预期管理理论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汇率预期是否为理性预期判定 |
二、汇率预期的异质性 |
三、汇率预期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联系 |
四、外汇市场干预和汇率预期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测度、阶段特征及其属性 |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测度 |
一、汇率预期的测度方法 |
二、汇率预期度量方法对比 |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预期阶段特征的比较分析 |
一、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阶段性分析 |
二、实证研究方法介绍 |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统计 |
四、本节结论 |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预期验证 |
一、静态预期及其实证检验 |
二、外推型预期及其实证检验 |
三、适应性预期及其实证检验 |
四、回归型预期及其实证检验 |
五、理性预期及其实证检验 |
六、本节结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预期管理需求、目标和效果分析 |
第一节 汇率预期管理的需求 |
一、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直接干预汇率形成监督与约束 |
二、预期管理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国际经验 |
三、汇率预期管理是缓解国际经贸摩擦的可行方式 |
第二节 汇率预期管理的目标 |
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趋于常态 |
二、避免单边贬值预期 |
三、稳定币值,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
第三节 汇率预期管理的预期效果分析 |
一、传统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
二、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
三、混合创新模型(Mixture Innovation Model)的实证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的工具及其效果 |
第一节 汇率沟通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分析 |
一、汇率沟通的度量 |
二、汇率沟通的作用渠道 |
三、汇率沟通对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的影响 |
第二节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汇率预期的影响 |
一、“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及其影响 |
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汇率预期的影响 |
第三节 广义外汇管理政策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分析 |
一、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影响汇率预期的方式 |
二、外汇管理政策调整下的汇率预期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汇率预期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一节 美联储的汇率预期管理经验及启示 |
一、美元汇率管理的制度 |
二、美元汇率预期管理的历史经验 |
三、美元汇率预期管理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 |
第二节 德国央行的汇率预期管理经验及启示 |
一、二战后德国马克汇率的总体走势 |
二、德国应对汇率变化的措施和政策 |
三、德国马克国际化过程对中国的启示 |
第三节 日本央行的汇率预期管理经验及启示 |
一、日元的国际化过程 |
二、日元国际化过程中汇率的表现 |
三、国际化进程中日元汇率的变化特点 |
四、日元汇率预期管理的经验总结 |
五、日元汇率管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汇率预期管理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汇率预期管理研究结论 |
一、人民币汇率预期阶段特征及属性研究结论 |
二、人民币汇率预期管理需求、目标与效果研究结论 |
三、汇率预期管理工具效果研究结论 |
四、汇率预期管理国际经验借鉴结论 |
第二节 关于汇率预期管理的建议 |
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
二、多样化汇率预期引导方式 |
三、加强内外部政策协调与跨市场管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6)资本开放下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冲突:识别、估计与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理论研究 |
二、实证研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
一、论文思路 |
二、论文结构 |
第五节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一、研究难点 |
二、主要贡献 |
三、存在不足 |
第二章 货币和汇率政策冲突典型事实 |
第一节 内外均衡与政策冲突 |
第二节 货币和汇率政策冲突典型事实 |
一、紧缩货币与稳定汇率的政策冲突: 1994-1996 |
二、稳健货币与抑制贬值的政策冲突: 1997-2000 |
三、稳健货币与稳定升值的政策冲突: 2001-2008 |
四、扩张货币与保持汇率稳定的政策冲突: 2009-2010 |
五、稳健的货币与稳定汇率的政策冲突: 2012-2014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元悖论”下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三元悖论”的内涵与演进 |
第三节 “三元悖论”的统计描述 |
一、资本管制效率 |
二、货币政策独立性 |
三、人民币汇率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货币和汇率政策冲突识别: 常系数路径识别模型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Taylor-type半参数路径识别模型 |
一、模型设计 |
二、半参数回归模型估计 |
第三节 Taylor-type识别求解 |
第四节 Taylor-type识别结果 |
一、变量选取 |
二、冲突识别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货币和汇率政策冲突识别: 时变半参数路径识别模型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时变半参数路径识别模型设计和求解 |
一、模型设计 |
二、时变半参数模型估计 |
第三节 时变半参数泰勒规则冲突识别结果 |
一、年度识别结果 |
二、季度识别结果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货币和汇率政策冲突估计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估计 |
一、政策冲突强度 |
二、总效应 |
三、直接效应 |
四、间接效应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货币和汇率政策冲突模拟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政策模拟设计 |
第三节 政策模拟结果 |
一、理论货币供给量模拟 |
二、理论汇率波动模拟 |
三、理论货币供给量和汇率波动模拟 |
四、冲突协调小结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进一步的讨论 |
第一节 历史重演时的政策变化 |
一、问题提出 |
二、历史重演模拟结果 |
第二节 路径识别模型的收敛性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识别研究 |
二、估计研究 |
三、模拟研究 |
四、进一步的讨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服装出口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服装出口企业的SWOT分析 |
(一)我国服装出口企业优势(S)分析 |
1.总量上来看增长势头良好 |
2.我国服装出口贸易结构不断改善 |
3.服装出口市场持续多元化 |
(二)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劣势(W)分析 |
1.服装同质化现象严重并且档次低 |
2.显示性比较优势有下降趋势 |
3.我国服装出口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
(三)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服装出口面临的机遇(O)分析 |
1.有利于促进服装行业结构的调整 |
2.有利于促进服装企业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
3.有利于加快服装企业的出口步伐 |
4.有利于服装企业多元化开拓国内外市场 |
(四)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服装出口面临的挑战(T)分析 |
1.低价优势已经失去 |
2.竞争态势愈加白热化 |
3.服装企业出口贸易严重受损 |
二、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对策 |
(一)鼓励服装企业转变经营方式,降低营运风险 |
(二)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
(三)行业协会应建立与政府及企业之间的桥梁 |
(四)鼓励服装企业创新,提升服装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
(8)我国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基于M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及文献综述 |
二、 外汇市场压力测算方法及其与货币政策之间相互影响的理论分析 |
1、外汇市场压力测算方法。 |
2、理论分析。 |
三、MS-VAR 模型的设计与推导 |
1、变量选择及数据处理。 |
2、数据平稳性检验。 |
3、MS-VAR 模型的选择。 |
四、基于 MS-VAR 模型的实证分析 |
1、模型的估计结果。 |
2、基于不同区制的脉冲响应分析。 |
(1)CPI与EMP指数的脉冲响应分析。 |
(2)I与EMP指数的脉冲响应分析。 |
(3)BC、DMS与EMP指数的脉冲响应分析。 |
五、结论及相关建议 |
(9)人民币升值压力、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动态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人民币升值压力测算 |
2.1 测算方法和数据 |
2.2 测算结果分析 |
3 升值压力、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变量影响关系的实证检验 |
3.1 模型、指标和数据 |
3.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3.3 脉冲响应分析 |
4 结论和政策建议 |
(10)人民币汇率预期视角下的中美贸易失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 |
1.1.2 汇改后的人民币升值预期 |
1.1.3 中美贸易失衡情况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
1.3.1 理论建模 |
1.3.2 计量分析 |
1.3.3 政策分析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意义 |
1.5.1 现实意义 |
1.5.2 理论价值 |
1.5.3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汇率预期的相关文献 |
2.2 汇率的相关文献 |
2.3 贸易收支与汇率预期的相关文献 |
第三章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性质及影响因素 |
3.1 汇率预期的分类 |
3.1.1 静态预期 |
3.1.2 外推型预期 |
3.1.3 适应性预期 |
3.1.4 回归型预期 |
3.1.5 理性预期 |
3.1.6 总结分析 |
3.2 人民币汇率预期代理变量的选择 |
3.3 人民币汇率预期性质的检验 |
3.3.1 静态预期的检验 |
3.3.2 外推型预期的检验 |
3.3.3 理性预期检验 |
3.3.4 回归型预期检验 |
3.3.5 适应性预期的检验 |
3.4 人民币升值压力来源 |
3.4.1 经济基本面的升值压力 |
3.4.2 我国的外汇市场干预 |
3.4.3 国外政治压力 |
3.4.4 三种升值压力总结 |
3.5 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测算 |
3.6 检验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因素 |
3.7 外部政治压力对汇率预期的影响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美贸易失衡的现状及相关研究 |
4.1 中美贸易失衡的定义及经济影响 |
4.2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统计分析 |
4.3 人民币升值与中美国贸易顺差 |
4.4 中美贸易失衡的相关研究 |
4.4.1 内部失衡说 |
4.4.2 外商直接投资说 |
4.4.3 产业转移说 |
4.4.4 贸易政策说 |
4.4.5 其他学说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汇率预期通过马歇尔-勒纳条件影响中美贸易收支 |
5.1 汇率预期预期对汇率的影响 |
5.1.1 加入汇率预期的汇率模型 |
5.1.2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检验 |
5.1.3 人民币汇率与汇率预期的Granger因果检验 |
5.1.4 人民币即期汇率波动的来源检验 |
5.2 加入汇率预期的马歇尔-勒纳条件分析 |
5.3 加入汇率预期的马歇尔-勒纳条件的相关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汇率预期通过实际汇率影响中美贸易收支 |
6.1 汇率预期对实际汇率的影响(考虑巴萨效应) |
6.2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汇率预期偏差的波动同步性分析 |
6.3 贸易余额方程的推导 |
6.4 汇率预期通过实际汇率影响贸易收支的计量分析 |
6.5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汇率预期通过跨期消费决策影响中美贸易收支 |
7.1 跨期消费理论在国际收支中的运用 |
7.2 跨期消费模型的假设 |
7.3 汇率预期通过跨期消费影响贸易收支的模型推导 |
7.4 汇率预期通过跨期消费影响中美贸易失衡的分析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汇率预期通过虚假贸易影响中美贸易收支 |
8.1 加入虚假贸易的贸易方程 |
8.2 测算中美贸易中虚假贸易规模 |
8.3 检验虚假贸易与汇率预期的关系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汇率预期通过货币供给影响中美贸易收支 |
9.1 汇率预期通过货币供给形成的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 |
9.2 检验汇率预期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的影响 |
9.2.1 系统平稳性检验 |
9.2.2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
9.2.3 汇率预期对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分析 |
9.2.4 Granger因果检验 |
9.3 汇率预期通过资产价格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检验 |
9.4 汇率预期通过通货膨胀影响中美贸易收支的检验 |
9.5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政策建议及研究结论 |
10.1 研究结论日本和德国的政策经验 |
10.2 日本和德国的政策经验 |
10.3 最优汇率政策理论分析 |
10.4 政策建议 |
10.4.1 管理人民币升值预期,调节中美贸易失衡 |
10.4.2 增加居民收入,减少贸易顺差 |
10.4.3 坚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
10.4.4 控制外汇储备规模 |
10.4.5 其他政策配合降低贸易顺差 |
10.5 研究不足及后续研究展望 |
10.5.1 研究不足 |
10.5.2 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政策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关联性研究 ——基于TVP-VAR-SV模型的分析[D]. 牛宁宁.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2]汇率变动、创新投入对国际化企业价值影响研究[D]. 武志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4)
- [3]国际经济冲击与我国汇率制度选择:基于双目标双工具政策理论的研究[J]. 胡小文. 南开经济研究, 2019(06)
- [4]人民币汇率预期形成机制研究[D]. 齐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5]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预期管理研究[D]. 董晨君.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6)
- [6]资本开放下中国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冲突:识别、估计与模拟[D]. 何秋琴. 浙江工商大学, 2017(06)
- [7]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服装出口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 刘天蓬. 价格月刊, 2016(01)
- [8]我国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基于M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张莹. 上海金融, 2015(06)
- [9]人民币升值压力、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动态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J]. 叶欣,刘婧. 系统工程, 2014(10)
- [10]人民币汇率预期视角下的中美贸易失衡研究[D]. 姜大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12)
标签:人民币汇率论文; 外汇市场论文; 货币政策论文;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离岸论文; 汇率变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