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质

经济地质

一、ECONOMIC GEOLOGY(论文文献综述)

刘强[1](2022)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奉命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史实》文中指出中央地质调查所作为中华民国时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声誉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南京解放后它的演变过程目前尚缺少详实而准确的文献资料。本文基于历史档案,结合有关文献,较为详细地梳理了1949~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先后被南京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1949年5月~1950年6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1950年7月~1950年12月)、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1951年1月3日~1951年5月6日)接管的过程。本文还整理了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后,中央地质调查所全所工作人员一致希望隶属中国科学院的经过,以及最终于1951年5月7日奉命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过程。

吴福元[2](2021)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成立与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传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13年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时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代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起始,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它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大地构造学、地震学、土壤学、古生物与古人类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是民国时期我国最享有国际声誉的研究单位。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被正式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根据当时新中国地质工作"一元化"的要求,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原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的部分地质研究人员也一同并入该研究所,使其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地质研究机构。1952年6月开始,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开始分流。首先是研究所的古生物研究人员分流到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它是在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基础上成立的。1952年9月,研究所土壤研究室扩充建设为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1952年底左右,因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求,大批科技人员分流到刚成立的地质部及所属的地质勘探队。从这一脉络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传承和延续,而学术界大多认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已于解放初期解体或撤销的观点与史实并不相符。

刘矢[3](2020)在《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探讨》文中指出本文从矿产调查、勘查、评价和矿床开发过程定义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本质特征,包括可靠程度、经济意义、可采情况等。由于矿产资源从发现到开发利用的过程总体上分为四个阶段,因此矿产资源储量可以分为潜在资源量、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可采储量4大类型,涉及10个编码、12个亚类。

叶雪洁[4](2017)在《现代矿业科技的引进与淮南煤矿的早期发展(1909-1949)》文中研究说明淮南是全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和全国六大煤电基地之一。淮南煤矿曾是中国人自己开发和经营的为数不多的大型煤矿,是我国近代新式煤矿的缩影,现代矿业科技在淮南煤矿的发展过程中地位独特,作用特殊。本文在研究中,以新中国成立之前淮南煤矿四十年的发展历史为对象,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新旧历史史料,运用数据分析法、比对法和综合分析法,通过对近代淮南煤矿的科技发展历程和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历史事件加以研究,以期找到现代矿业科技的引进与淮南煤矿早期发展之间的关系。文章以丰富的档案资料,梳理和还原了与淮南矿业科技有关的四个不同发展历史时期:一是(1909-1928年)现代开采技术的起步时期。商办性质的淮南大通煤矿,其主要生产方式以人工开采为主。二是(1928-1937年)煤矿科技发展的“黄金十年”时期。官办国营的淮南煤矿局通过矿业科技的引进和生产运销模式的有效组织,使淮南煤矿一跃成为国民政府经营最为成功的国有企业。三是(1938-1945年)日本统治下煤炭开采技术的停滞和倒退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以人工开采代替机械生产的煤炭采掘技术的停滞和倒退。四是(1945-1949年)战后矿业科技的全面恢复和提升时期。这一时期通过大量前沿技术的引进、矿业人才培养,以及向美援会寻求资金和技术上的援助,使得淮南煤矿的机械化开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在对以上四个历史时期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同时,还从四个不同侧面还原和归纳了淮南矿业科技的重大历史进程和科研成果:一是有关淮南煤田的地质学理论和勘探技术。从淮南地质构造理论到推断淮南八公山新煤田的存在;从地质勘测规范的确立,到淮南新煤田的“一钻得煤”,以及后来谢家荣先生“大淮南盆地”的提出。二是以全新的经济地质学视角,阐述了淮南煤矿在我国经济地质学发展中的历史贡献。淮南新煤田的发现是谢家荣先生经济地质学思想在淮南煤矿的成功实践,是经济地质学理论用于指导实践的有力例证,提醒人们应当重视地质矿产资源的“经济”特性。三是对淮南近代矿业科技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系统地归纳总结。包括政治经济环境的分析,先进技术理念、设备的引进,矿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煤炭产、运、销的有效组织管理。四是考证了淮南煤炭的深加工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早期实践。内容涵盖当时条件下的煤质分析,炼焦科学试验,合煤法炼焦的选择,以及借助上海先进的科研条件为淮南煤炭进行各种检测实验,此举可看成是今天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的早期实践。通过对淮南煤矿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侧面的总结分析,得出以下五点重要启示:一是提高对煤炭资源的重要性认识。煤炭是工业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从国家层面对煤炭资源进行合理布局、科学开发和有效利用。二是加大对矿业经济的政策支持。要加大对煤矿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税收和财政投入带来的撬动效应,做大做强矿业经济。三是发挥好科学技术在矿业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四是统筹协调矿业发展。矿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科学有效地组织好、统筹好煤矿企业和地方的关系,以及企业在生产、运输和市场营销等领域中的诸多因素。五是正确把握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以依托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为指导,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强化两型城市建设,为众多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周玉凤[5](2016)在《抗战时期大学地质系课程的传承与变革》文中研究表明19381939年的大学课程改革是抗战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改革不仅结束了各校自主制定课程的历史,同时也重新构建了大学课程的结构。文章对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地质系课程,课程改革前后的变化,以及抗战时期不同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战时地质系课程的特点,以及影响课程制定的因素。

张金华,魏伟,吝文,王莉[6](2010)在《天然气水合物经济地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对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藏经济地质进行初步探讨的基础上,指出了天然气水合物定量化经济评价的不足以及影响经济评价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构造聚集型水合物藏和成层分散型水合物藏两种天然气水合物藏赋存模式以及赋存地质条件下水合物的经济可采性,并针对布莱克海台对水合物藏经济地质进行了具体分析说明,指出了目前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勘探开发方向。

张锦章[7](2010)在《紫金山金矿含金废石综合利用实践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矿山立足采选技术的创新,管理创新,新技术开发应用,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综合成本,达到降低圈定矿体边界品位,综合利用含金废石的目的。提出新形势下矿山开发应遵循资源利用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张立生[8](2008)在《危亡之时显真情——记抗战期间的谢家荣教授》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科学时报》刊出了一篇《谁来关注抗战期间的中国科学家》的文章,说很少有人研究中国科学家在抗战期间的事迹;作者正确地指出:"事实上,在那个炮火纷飞的特殊年代,中国科学家留下的故事非常值得后人回味,而且很多都鲜为人知";文章引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所长刘纯的话说,这段历史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它"给后来新中国科学体系的重建打下了基础,而我们的关注不太够。"

游振东,刘嵘[9](2008)在《陨石撞击构造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前景》文中提出当陨石撞击地球表面时,它所引起的瞬时(1秒至1微秒)动态高压(数十至数百个吉帕)和高温(大于1500℃),必然导致陨石撞击坑(astroblems)的生成并使周围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这便是撞击变质作用(impact metamorphism)。目前关于撞击构造(impact tectonics)作用研究的主要进展涵盖如下四个方面:1.撞击坑的构造形貌及形成机制;2.撞击变质作用及撞击变质岩;3.撞击作用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4.撞击作用的经济地质意义。陨击作用研究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还具有实际的经济地质意义。南非的Vredefort-Witwatersrand是最老的撞击构造,它以丰富的金铀矿床而闻名;加拿大的肖德贝里(Sudbury)以同撞击作用期的大型铜镍矿床着称;如今北美、中美不少地区正在探索与陨击期后构造有关的油气储集。此外,许多陨击变质岩可以供作建筑材料。不少撞击坑已经辟为旅游胜地,如德国的Nordlingen Ries撞击坑。我国撞击构造的研究已有不少进展。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了海南白沙陨击坑,此外内蒙古的多伦、江苏的太湖和辽宁的岫岩罗圈里等地也发现有陨击构造的证迹,不过,都尚待进一步的工作予以证实。全球撞击构造研究经验可以借鉴的是,在长期构造稳定区较易于发现陨击坑;不少撞击构造被隐伏在第四纪或更老的沉积物之下,所以采用人造卫星发回资料解译地球表面的照片,加上地球物理勘探,可以有效地确定研究靶区,在此基础上再加强岩石学、构造学研究予以确认。

董维平,毛飞,范永源,郑宜昌[10](2007)在《富蕴县五彩湾矿区沸石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经济地质》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新疆富蕴县五彩湾矿区的勘查、取样分析,以经济的角度综合研究该矿区的储量、品位、及其他开采相关的地质条件。结果表明:该矿区储量理想,品位高,但是市场前景不明朗及开采条件的恶劣共同导致投资风险系数过大,在当前条件下不适宜规模开采。

二、ECONOMIC GEOLOG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CONOMIC GEOLOGY(论文提纲范文)

(1)中央地质调查所奉命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史实(论文提纲范文)

1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及军事代表
2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归属问题
3中央地质调查所没有被中国科学院快速接收的原因
    3.1 1950年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工作
    3.2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接管中央地质调查所的过程
    3.3中央地质调查所奉命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4结语

(2)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成立与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1 追本溯源———问题的提出
2 新中国地质科研机构的组建
    2.1 组建前的三大地质机构
    2.2 组建原则
    2.3 组建概况
3 人员分流
    3.1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3.2 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
    3.3 地质部及所属生产单位
    3.4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4 相关问题讨论及释疑
    4.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地质科研机构
    4.2 是否存在两个地质研究所?
    4.3 地质研究所成立时间:1950还是1951年?
    4.4 人员归属:中国科学院还是地指会?
    4.5 中国地质调查朔源
5 采访沈其韩先生
6 致谢

(3)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四大资源储量类型的关系
2 四大资源储量的亚分类
    2.1 潜在资源量2个亚类(E1、E2)
    2.2 地质储量6个编码
    2.3 工业储量3个编码
    2.4 可采储量1个编码
3 该分类的优点

(4)现代矿业科技的引进与淮南煤矿的早期发展(1909-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 前人研究概述及本文研究目标
    三. 材料分析、研究方法和内容架构
第一章 关于煤田范围的地质学调查
    1.1 舜耕山岩层倒置现象的发现
    1.2 舜耕山及上窑矿区向斜构造的揭示
    1.3 “大淮南煤田”概念的提出
    1.4 “大淮南盆地”概念的最终确立
第二章 关于煤田储量的勘探研究
    2.1 淮南煤田勘探的早期成果
    2.2 原有勘探方法的不足
    2.3 八公山新煤田的“一钻得煤”
    2.4 勘探新设备的大量引进与新规范的推广
第三章 经济地质学在淮南煤田调查与勘探中的体现
    3.1 经济地质学产生的现实基础
    3.2 淮南煤矿早期发展的经济地质学调查
    3.3 对谢家荣先生经济地质学思想的考察
    3.4 经济地质学对产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 现代开采技术的起步
    4.1 近代新式煤矿的萌芽
    4.2 阻碍煤矿发展的因素
    4.3 大通煤矿的技术革新
    4.4 中兴煤矿的技术援助
第五章 技术进步与“黄金十年”
    5.1 “黄金十年”良好的政治经济基础
    5.2 新井开采技术和动力设备的改进
    5.3 生产效率快速提升带来的新问题
    5.4 淮南铁路所解决的煤炭处运难题
第六章 矿工和日本统治下的矿业科技
    6.1 日本统治下煤矿技术的总体停滞
    6.2 矿工问题和煤矿安全技术的部分改进
    6.3 统一管理和设备引进
第七章 战后各项技术的快速提升
    7.1 战后全面的矿业恢复计划
    7.2 前沿技术的学习与人才的培养
    7.3 美援会的资金和技术援助
    7.4 采煤方法的改进和机械生产的普遍应用
    7.5 内战对技术改进的制约
第八章 煤炭深加工技术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早期实践
    8.1 早期的淮南煤质分析
    8.2 淮南煤炭的炼焦性试验
    8.3 淮南合煤法炼焦的确立
    8.4 淮南煤炭深加工的优化
结语与思考
    一. 淮南煤矿早期发展中的科技革新
    二. 淮南矿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三. 淮南未来发展应关注的问题
附录
    1. 1947 年淮南煤矿各矿区设备表
    2. 1948年上海市工业协会限额进口原料调查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5)抗战时期大学地质系课程的传承与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1 重视思想教育
2 规范专业课程
3 课程开设情况
4 余论

(9)陨石撞击构造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陨石撞击坑的形成机制
2 陨石撞击坑的形貌和构造
3 陨石撞击坑的后期改造
4 陨击变质作用及产物
    4.1 矿物相的转变
        4.1.1 石英变成柯石英。
        4.1.2 斯石英 (Stishovite) 。
        4.1.3 焦石英 (Lechatelierite) 。
        4.1.4 斜锆石 (baddleyite) 。
    4.2 矿物的变形
    4.3 陨击变质岩类 (Impactites)
        4.3.1 石质角砾岩 (lithic breccia) 。
        4.3.2 陨击角砾岩 (suevite) 。
        4.3.3 陨击熔融物 (impact melt) :
5 陨石撞击构造的鉴别标志
6 我国陨石撞击构造的研究前景

(10)富蕴县五彩湾矿区沸石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经济地质(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
    1.1 区域地层
    1.2 区域构造及岩浆作用
2 矿床地质
    2.1 矿石分布特征
    2.2 矿石成分
    2.3 矿石质量
3 经济地质意义
    3.1 矿床储量
    3.2 开采技术条件
    3.3 市场经济分析
4 结论

四、ECONOMIC GEOLOGY(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央地质调查所奉命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史实[J]. 刘强. 地质科学, 2022(01)
  • [2]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成立与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传承[J]. 吴福元. 岩石学报, 2021(01)
  • [3]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探讨[J]. 刘矢.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9)
  • [4]现代矿业科技的引进与淮南煤矿的早期发展(1909-1949)[D]. 叶雪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06)
  • [5]抗战时期大学地质系课程的传承与变革[J]. 周玉凤.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6(04)
  • [6]天然气水合物经济地质分析[J]. 张金华,魏伟,吝文,王莉. 天然气技术, 2010(06)
  • [7]紫金山金矿含金废石综合利用实践及意义[A]. 张锦章. 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 2010
  • [8]危亡之时显真情——记抗战期间的谢家荣教授[A]. 张立生. 丰功伟识 永垂千秋——纪念谢家荣诞辰110周年, 2008
  • [9]陨石撞击构造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前景[J]. 游振东,刘嵘. 地质力学学报, 2008(01)
  • [10]富蕴县五彩湾矿区沸石矿床地质特征及其经济地质[J]. 董维平,毛飞,范永源,郑宜昌.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7(04)

标签:;  ;  ;  ;  ;  

经济地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