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型钢桁架节点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少康[1](2021)在《大跨度SRC空腹桁架受力性能与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政[2](2020)在《基于监测数据的型钢混凝土桁架应力分布获取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型钢混凝土桁架是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中重要构件,为结构提供足够的竖向支撑和足够的抗侧刚度,同时也为楼层结构的转换发挥重要的作用。保证型钢混凝土桁架在施工阶段的完好性,对结构的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对于型钢混凝土桁架的监测采用传感器直接监测,只能做到定点监测,不利于衡量型钢混凝土桁架的整体安全性。因此,采用结构健康监测开展型钢混凝土桁架的应力分布获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型钢桁架应力分布监测方法。根据传感器布置位置修正工字形钢截面剪应力与剪力的映射关系。考虑应力分量及映射关系,提出多种传感器的布置方案,基于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建立型钢截面内力获取方法,运用力的平衡建立型钢桁架主要承担的荷载获取方法。建立型钢桁架细观尺度模型,将获取荷载作为荷载输入进行模拟,得到型钢桁架应力分布。通过建立安信金融大厦内桁架型钢部分的细观尺度模型,提取分析结果中测点处的理论应力模拟监测应力。优化传感器的布置后,进行应力分布获取。对比获取应力分布与理论应力分布,验证所提方法在型钢桁架应力分布获取中的有效性。型钢混凝土桁架应力分布监测方法。基于工字形钢监测应力与内力的计算公式,建立型钢混凝土截面的应力与内力映射关系,同时考虑截面扭转,建立型钢混凝土截面扭转引起的剪应力与扭矩映射关系。提出多种传感器布置方案,基于传感器的监测数据提出型钢混凝土截面内力获取方法,进而获取型钢混凝土桁架应力分布。通过建立安信金融大厦内桁架的细观尺度模型,验证所提方法在型钢混凝土桁架应力分布获取的有效性。安信金融大厦施工监测及应力获取。建立施工阶段的安信金融大厦整体宏观模型,对比监测数据与模拟数据。通过部分监测数据完成型钢混凝土桁架应力分布获取。通过自回归模型建立风荷载时程函数,进行整体结构响应分析,进而分析型钢混凝土桁架细观尺度模型。提取细观模型分析结果测点处的理论应力模拟监测应力,并考虑噪声影响,分析噪声对获取的型钢混凝土截面内力、型钢混凝土桁架加载点荷载和型钢混凝土桁架应力分布的影响。对比理论应力分布与考虑噪声的应力分布,分析所提基于监测数据的型钢混凝土桁架应力分布获取方法的抗噪性能。
姜磊[3](2019)在《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梁桥节点疲劳性能和计算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下,对一种新型桥梁结构——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梁桥的节点疲劳性能进行研究,从理论和实用两个方面解决了矩节点疲劳计算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成果可为相关规范制定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首次开展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疲劳性能系列试验研究,共完成了26个节点试验,试验包含应力集中系数(SCF)试验和疲劳试验两部分。SCF试验中包含11个Y型节点和2个桁架K型节点,研究了支主管夹角(θ)、支主管宽度比(β)、主管宽厚比(2γ)、支主管厚度比(τ)、是否填充混凝土和是否设置PBL加劲肋对节点焊趾处SCF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管内填混凝土后,可有效地降低主管表面外凸变形,相应的焊趾处SCF得到降低,在此基础上,主管内设置PBL加劲肋后,可进一步降低焊趾处的SCF,且SCF量值与θ、β、2γ和τ均相关。疲劳试验包含11个Y型节点,测得节点疲劳开裂典型破坏模式和不同名义应力幅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建立节点基于热点应力幅的S-N曲线,结果表明:疲劳计算时,矩形钢管节点、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和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可采用相同的热点应力幅S-N曲线。(2)建立了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SCF有限元模型,确定了模型中的单元类型、单元积分点个数、网格划分、接触关系和焊缝模拟方法。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3)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开展不带PBL加劲肋和带PBL加劲肋的矩形钢管混凝土T型、X型和K型节点SCF参数分析,并提出SCF参数计算公式。采用提出的SCF参数公式进行计算,与矩形钢管节点SCF进行对比,定量的给出主管内填混凝土和设置PBL加劲肋后SCF降低程度。(4)基于试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建立完整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梁桥节点疲劳计算方法,该方法包含了SCF计算公式和热点应力幅S-N曲线。并从SCF和S-N曲线两个方面,进行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和其他常用焊接钢管节点的疲劳性能对比,结果表明:在各类节点,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具有优异的疲劳性能。(5)以一座已建成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梁桥为例,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采用本文提出的热点应力法进行节点疲劳评估算例分析,并基于原有桥梁节点设计方案,对其进行抗疲劳构造优化。提出的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疲劳计算方法概念清晰、计算准确,具有很好的工程适用性。
何健,陈俊,张雷[4](2018)在《汕头大学体育馆空间曲面钢结构屋盖施工技术》文中认为汕头大学体育馆曲面钢结构屋盖采用临时支撑胎架进行分区段安装、同步依次卸载,使钢结构屋盖高效、平稳、准确就位。解决了大跨度空间结构复杂,制作、安装难度大、吊装困难,工期紧、任务重的问题。
杜帅军[5](2018)在《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在我国应用越来越广泛,更多的超高层建筑将会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由于钢结构所具有的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能优越等特性,常用于超高层建筑。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是实现工程设计的科学手段,直接影响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质量和进度,能够提高钢结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以某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项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全过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选题来源于工程实际,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从超高层钢结构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入手,在广泛阅读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某超高钢结构工程,介绍了超高层钢结构深化设计步骤,进行了深化设计的重难点分析,给出了实施要点。通过超高层钢结构构件的常用形式,分析了超高层钢结构构件加工制作的特点和难点,归纳了某超高层钢结构构件加工过程及工艺的技术控制点。根据某超高层钢结构的吊装工况分析,得出了安装关键施工技术及质量保证的措施,并论证了安装的可靠性。最后,对超高层钢结构建筑现场构件之间的连接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为类似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何健,陈俊,张雷[6](2018)在《汕头大学体育馆空间曲面钢结构屋盖施工技术》文中认为汕头大学体育馆曲面钢结构屋盖采用临时支撑胎架进行分区段安装、同步依次卸载,使钢结构屋盖高效、平稳、准确就位。解决了大跨度空间结构复杂,制作、安装难度大、吊装困难,工期紧、任务重的问题。
陈逸涵[7](2018)在《某铁路客站跨层重载桁架力学性能分析》文中认为近十年来,铁路客站钢结构的发展呈现为大型化、复杂化趋势,其安全性问题也更加受到重视,通过试验、数值计算对结构关键受力问题展开研究是保障结构设计安全性的重要技术手段。本论文结合某铁路客站主体结构,对其主站房边侧跨层重载桁架的关键受力问题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1.对X、Y两个方向的推覆力进行分析,研究了跨层重载桁架与其相邻重载楼盖协同工作状态下的静力弹塑性性能(第3章)。研究表明:X向的抗推覆能力较好。在X向地震作用下,能够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Y向的抗推覆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B区个别构件塑性铰出现时间较早,层间位移角为1/70时构件已进入倒塌阶段,而规范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是1/50,可见Y向抗推覆能力不足。建议加强结构在Y向的水平抗推覆能力。重载桁架的格构柱是结构的薄弱部位,较早出现塑性铰,且塑性程度增加较快,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柱脚其次是竖向构件最后出现在水平构件;在X向地震作用下,塑性铰最早出现在格构柱的中间位置,因格构柱本身构造的原因及造型的需求,导致该部分成为薄弱环节;跨层桁架的下弦杆也为薄弱构件,塑性铰出现较早,发展顺序为下弦杆中部逐渐向左右两侧发展,在极限受力状态情况下,塑性铰均进入到倒塌阶段。因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与跨层桁架下弦杆相连的重载楼盖产生“漂移效应”,其水平约束较弱,因而建议加强与跨层桁架的下弦相连部分的重载楼盖的水平刚度。B区正立面跨层桁架底部为刚度差异大的钢结构和墙体的两种组合结构,两者协同工作时钢构件的变形受到约束,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同时墙体的抗侧力刚度无法有效发挥,导致在水平推覆力作用下,该处成为薄弱环节,塑性铰分布密集。2.采用混尺度数值计算对跨层桁架的3个典型节点进行了研究(第4章)。研究表明:节点的破坏标志是加载端杆件靠近轮毂节点连接位置处发生破坏,加载端杆件的塑性变形未发展到节点域,说明节点强度均高于杆件;在典型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节点结构部分的等效应力均满足材料设计强度要求。3#节点子结构边界约束位置的混凝土往往存在局部很小区域的应力集中现象,但从应力梯度和应力分布来看,并没有明显的塑性扩展现象发生,分析原因认为可能是子结构数值模拟时边界约束过刚导致个别节点的应力积分发生错误所致,这在复杂的数值模拟过程中很难避免,但不影响节点区域承载力的判断。另外原因可能是实际节点构造复杂,产生应力集中不可避免。由于理论上焊接残余应力对节点静力性能没有影响,因而计算时没有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作用,但焊接残余应力可能会造成节点塑性发展加速,甚至会在动荷载作用下导致脆性断裂,建议实际施工时应考虑配套的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和措施。
张宣[8](2017)在《钢网格盒式结构空腹夹层板与柱相交节点受力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装配整体式钢网格盒式结构是马克俭院士在2010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已应用于多项工程,该体系的整体受力性能、抗震性能研究已全面展开,但是盒式结构节点性能的研究则比较少见。钢网格盒式结构节点形式为空腹桁架与柱相交的新型节点形式,该节点构造形式、受力性能等各方面性能都需要展开研究。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腹板开洞尺寸增大使得空腹梁发展至空腹桁架过程中弦杆内力、应力及变形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及有限元模拟的正确性,最后运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改进了节点构造形式,对节点域变形在节点变形耗能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通过上述理论、试验、有限元模拟方法对节点性能的研究发现,空腹右侧连接部分对于试件内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且空腹桁架由剪力引起的附加变形在总变形中所占比例较大,因此要求剪力键要具备足够的刚度以保证空腹桁架节点的安全、可靠;试验中发现T型钢腹板截面刚度太小,不太能满足剪力次弯矩及应力集中对于腹板截面刚度的要求,文中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节点域变形在节点整体变形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应加强对于节点域参与整体变形的相关研究。
彭礼[9](2017)在《型钢桁架腹杆端部扩大节点的力学讨论》文中研究说明采用H形或箱形截面作为弦杆和腹杆的桁架形式被广泛用于大跨度结构中。其腹杆与弦杆的连接节点一般采用一种腹杆端部扩大的连接形式。需要注意的是,端部扩大节点看似能减小应力集中,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此类节点的力学性能并不合理。分析了型钢桁架中端部扩大节点的受力机理,并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腹杆端部扩大节点进行了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此类节点力学上存在不合理性。进一步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节点形式供结构工程师参考。
谭园,李治,涂建[10](2017)在《横琴新区十字门国际金融中心大厦伸臂桁架节点受力性能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珠海横琴新区十字门国际金融中心大厦超高层塔楼建筑总高336.55m,主要屋面高度300m,采用带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本工程结合避难层(31层、44层)共设置两道加强层,加强层采用周边带状桁架和伸臂桁架的形式。为进一步研究加强层伸臂桁架与剪力墙连接部位的受力性能,选取两种典型伸臂桁架节点进行细部分析。在与文献中模型节点试验结果对比验证的基础上,对本工程伸臂桁架两种典型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重点研究了节点区域构件传力与应力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节点区域型钢处于弹性受力状态,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伸臂桁架节点安全可靠。此外,对节点有限元分析中模型隔离方法与简化、边界条件施加和分析结果判定等需注意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为类似工程分析提供参考。
二、T型钢桁架节点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型钢桁架节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监测数据的型钢混凝土桁架应力分布获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型钢混凝土的结构健康监测 |
1.2.2 型钢混凝土有限元模拟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型钢桁架应力分布监测方法 |
2.1 引言 |
2.2 工字形钢的应力和内力映射关系 |
2.2.1 应力与内力映射关系分析 |
2.2.2 剪应力和剪力映射关系修正 |
2.3 监测应力与截面内力的映射关系 |
2.3.1 x方向传感器布置及内力获取 |
2.3.2 y方向传感器布置及内力获取 |
2.3.3 z方向传感器布置及内力获取 |
2.4 型钢桁架应力分布获取 |
2.5 基于监测数据的型钢桁架应力分布 |
2.5.1 型钢桁架细观尺度模型建立 |
2.5.2 基于监测位置的剪力修正系数确定 |
2.5.3 基于监测的内力及加载点荷载获取 |
2.5.4 截面内力对应力分布获取的影响 |
2.5.5 型钢桁架应力分布获取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型钢混凝土桁架应力分布监测方法 |
3.1 引言 |
3.2 桁架应力分布获取流程 |
3.3 型钢混凝土应力与内力映射关系 |
3.3.1 应力与内力映射关系建立 |
3.3.2 扭转引起的剪应力与剪力映射关系 |
3.4 基于监测数据的截面内力获取 |
3.5 型钢混凝土桁架应力分布获取 |
3.5.1 型钢混凝土桁架细观尺度模型建立 |
3.5.2 监测应力与内力映射关系建立 |
3.5.3 截面内力及加载点荷载获取 |
3.5.4 型钢混凝土桁架应力分布获取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安信金融大厦施工监测与应力获取 |
4.1 引言 |
4.2 施工监测及桁架应力分布获取 |
4.2.1 施工监测系统 |
4.2.2 型钢混凝土桁架应力分布获取 |
4.3 考虑测量噪声的应力分布影响分析 |
4.3.1 整体结构响应分析 |
4.3.2 基于细观尺度的桁架结构分析 |
4.3.3 考虑噪声的桁架应力分布影响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梁桥节点疲劳性能和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梁桥定义 |
1.1.2 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梁桥力学优势 |
1.1.3 钢管混凝土桁架节点疲劳问题 |
1.2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及分析 |
1.2.1 焊接钢管节点结构形式发展和构造创新 |
1.2.2 钢管节点疲劳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
1.2.3 钢管节点疲劳研究进展 |
1.2.4 钢管混凝土节点疲劳研究进展 |
1.2.5 现有研究不足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矩形钢管节点疲劳计算方法 |
2.1 矩形钢管节点疲劳计算流程 |
2.2 矩形钢管节点热点应力法 |
2.2.1 杆件内力计算 |
2.2.2 名义应力幅计算 |
2.2.3 SCF计算 |
2.2.4 热点应力幅计算 |
2.2.5 热点应力幅S_(hs)-N曲线 |
2.3 矩形钢管节点SCF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 |
2.3.1 钢管节点SCF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现状 |
2.3.2 矩形钢管节点SCF有限元模拟方法研究 |
2.3.3 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应力集中试验研究 |
3.1 节点试验概况 |
3.1.1 试件设计 |
3.1.2 试件制作 |
3.1.3 材料性能 |
3.1.4 加载方案 |
3.1.5 测点布置 |
3.2 节点试验结果 |
3.2.1 试验测量结果 |
3.2.2 主管内填混凝土和设置PBL对 SCF的影响 |
3.2.3 支主管夹角θ对 SCF的影响 |
3.2.4 支主管宽度比β对 SCF的影响 |
3.2.5 主管宽厚比2γ对 SCF的影响 |
3.2.6 支主管厚度比τ对 SCF的影响 |
3.3 桁架节段试验概况 |
3.3.1 试件设计 |
3.3.2 材料性能 |
3.3.3 加载方案 |
3.3.4 测点布置 |
3.4 桁架节段试验结果 |
3.4.1 桁架试验结果 |
3.4.2 节点名义应力试验结果 |
3.4.3 节点热点应力试验结果 |
3.4.4 矩形钢管K型节点SCF参数计算公式研究现状 |
3.4.5 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疲劳试验研究 |
4.1 试验概况 |
4.1.1 试件设计 |
4.1.2 静力试验过程 |
4.1.3 疲劳试验过程 |
4.2 静力试验结果 |
4.2.1 名义应力结果 |
4.2.2 热点应力结果 |
4.3 疲劳试验结果 |
4.3.1 概述 |
4.3.2 裂纹初始和扩展 |
4.4 疲劳设计S_(hs)-N曲线 |
4.4.1 S_(hs)-N数据分析 |
4.4.2 疲劳设计S_(hs)-N曲线提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应力集中系数参数分析 |
5.1 有限元建模方法及验证 |
5.1.1 单元类型和网格尺寸 |
5.1.2 材料特性 |
5.1.3 焊缝构造 |
5.1.4 荷载和边界条件 |
5.1.5 钢-混接触关系 |
5.1.6 有限元模型验证 |
5.2 矩形钢管混凝土T型和X型节点参数分析 |
5.2.1 参数设计 |
5.2.2 荷载工况和边界条件 |
5.2.3 计算结果分析 |
5.3 矩形钢管混凝土T型和X型节点SCF参数计算公式 |
5.3.1 SCF参数计算公式拟合 |
5.3.2 拟合公式验证 |
5.3.3 SCF图表法 |
5.3.4 矩形钢管节点和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SCF_(max)对比 |
5.4 矩形钢管混凝土K型节点参数分析 |
5.4.1 参数设计 |
5.4.2 荷载工况和边界条件 |
5.5 矩形钢管混凝土K型节点SCF参数计算公式 |
5.5.1 SCF参数计算公式拟合及验证 |
5.5.2 SCF_(max)参数计算公式拟合及验证 |
5.5.3 矩形钢管节点和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SCF_(max)对比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应力集中系数参数分析 |
6.1 有限元建模方法及验证 |
6.1.1 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SCF有限元模拟方法 |
6.1.2 有限元模型验证 |
6.2 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T型和X型节点参数分析 |
6.2.1 参数设计 |
6.2.2 计算结果分析 |
6.3 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T型和X型节点SCF参数计算公式 |
6.3.1 SCF参数计算公式拟合 |
6.3.2 拟合公式验证 |
6.3.3 SCF图表法 |
6.3.4 矩形钢管节点和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SCF_(max)对比 |
6.4 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K型节点参数分析 |
6.4.1 参数设计 |
6.4.2 计算结果分析 |
6.5 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K型节点SCF参数计算公式 |
6.5.1 SCF参数计算公式拟合及验证 |
6.5.2 SCF_(max)参数计算公式拟合及验证 |
6.5.3 矩形钢管节点和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SCF_(max)对比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疲劳计算方法 |
7.1 基于热点应力的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疲劳计算方法 |
7.2 各类钢管节点S_(hs)-N曲线对比 |
7.2.1 各类钢管节点疲劳试验数据统计 |
7.2.2 S_(hs)-N曲线获得 |
7.2.3 圆形钢管节点和圆形钢管混凝土节点S_(hs)-N曲线 |
7.2.4 矩形钢管节点和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S_(hs)-N曲线 |
7.2.5 圆管-矩形钢管节点和圆管-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S_(hs)-N曲线 |
7.2.6 方形鸟嘴式钢管节点和钻石形鸟嘴式钢管节点S_(hs)-N曲线 |
7.2.7 S_(hs)-N曲线对比分析 |
7.3 各类钢管节点SCF对比 |
7.3.1 各类钢管节点SCF参数计算公式概述 |
7.3.2 SCF对比分析 |
7.4 各类钢管节点疲劳性能对比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梁桥节点疲劳寿命预测 |
8.1 工程概况 |
8.2 疲劳荷载选取 |
8.3 三维实体模型分析 |
8.4 三维实体模型分析结果 |
8.5 节点抗疲劳优化 |
8.6 空间杆系模型分析 |
8.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钢管和钢管混凝土桁梁桥统计 |
附录B:已有钢管节点疲劳试验数据统计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汕头大学体育馆空间曲面钢结构屋盖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
3 施工部署 |
4 操作要点 |
4.1 拼装平台定位、固定 |
4.2 H型钢桁架拼装、组装 |
4.3 临时组合支撑胎架定位、安装和固定 |
4.4 H型钢桁架结构安装准备 |
4.5 H型钢桁架结构安装 |
4.6 钢结构卸载作业 |
(1) 卸载方法 |
(2) 卸载原则 |
(3) 卸载要求 |
5 结论 |
(5)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超高层钢结构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及施工研究 |
1.2.1 超高层钢结构在国外发展现状及施工研究 |
1.2.2 超高层钢结构在国内发展现状及施工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深化设计 |
2.1 某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概况 |
2.1.1 建筑概况 |
2.1.2 钢结构概况 |
2.2 超高层钢结构深化设计概述与流程 |
2.2.1 钢结构深化设计概述 |
2.2.2 钢结构深化设计流程 |
2.3 某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深化设计的重难点分析与实施要点 |
2.3.1 工程深化设计的重难点 |
2.3.2 工程深化设计的实施要点 |
3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加工工艺 |
3.1 某超高层钢结构的构件形式及制作难点 |
3.1.1 超高层构件常用形式 |
3.1.2 某超高层钢结构件形式 |
3.1.3 超高层钢结构加工制作的特点、难点 |
3.2 超高层钢结构的加工制作 |
3.2.1 焊接H型截面构件加工制作工艺 |
3.2.2 焊接十字型截面构件加工制作工艺 |
3.2.3 焊接箱型截面构件加工制作工艺 |
3.2.4 焊接圆管截面构件加工制作工艺 |
3.2.5 复杂节点加工制作工艺 |
4 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技术 |
4.1 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技术概述 |
4.1.1 钢结构施工难点 |
4.1.2 施工机械选择与布置分析 |
4.1.3 本工程主要构件统计 |
4.1.4 总体安装思路分析 |
4.2 钢结构安装技术及技术措施 |
4.2.1 锚栓与埋件安装施工 |
4.2.2 核心筒钢柱安装 |
4.2.3 外框钢柱及钢梁安装 |
4.2.4 避难层桁架安装 |
4.2.5 楼顶钢结构安装 |
4.2.6 瀑布幕墙钢结构安装 |
4.2.7 局部钢柱滑移安装 |
5 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连接技术 |
5.1 超高层钢结构现场焊接技术研究 |
5.1.1 现场焊接施工概述 |
5.1.2 焊接施工准备工作 |
5.1.3 焊接节点形式 |
5.1.4 焊接施工工艺 |
5.2 超高层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施工 |
5.2.1 本工程高强螺栓性能要求 |
5.2.2 高强螺栓安装方法 |
5.2.3 高强螺栓的施工检验 |
5.3 超高层钢结构楼承板栓钉连接施工 |
5.3.1 本工程栓钉规格与性能 |
5.3.2 栓钉焊接施工准备 |
5.3.3 栓钉焊接操作工艺 |
5.3.4 质量检查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汕头大学体育馆空间曲面钢结构屋盖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概况 |
2、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
3、施工部署 |
4、操作要点 |
4.1、拼装平台定位、固定 |
4.2、H型钢桁架拼装、组装 |
4.3、临时组合支撑胎架定位、安装和固定 |
4.4、H型钢桁架结构安装准备 |
4.5、H型钢桁架结构安装 |
4.6、钢结构卸载作业 |
5、结论 |
(7)某铁路客站跨层重载桁架力学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结构静力弹塑性 |
1.2.2 钢结构节点力学特性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 研究成果 |
第2章 计算理论与方法 |
2.1 静力弹塑性分析 |
2.1.1 纤维模型 |
2.1.2 非弹性铰 |
2.2 节点精细化分析 |
2.3 计算方法 |
2.3.1 收敛准则 |
2.3.2 单元选择 |
2.3.3 网格控制 |
2.3.4 材料模型 |
2.3.5 边界条件 |
2.4 主要计算分析工作 |
第3章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
3.1 计算模型 |
3.2 计算参数设置 |
3.2.1 位移控制参数 |
3.2.2 水平推覆力设定 |
3.2.3 塑性铰模型及参数设定 |
3.3 静力弹塑性分析 |
3.3.1 X向 |
3.3.2 X向能力分析 |
3.3.3 Y向 |
3.3.4 Y向能力分析 |
3.4 本章结论及设计建议 |
第4章 节点力学性能分析 |
4.1 概述 |
4.2 荷载组合 |
4.3 关键节点构造与连接 |
4.3.1 1#节点 |
4.3.2 2#节点 |
4.3.3 3#节点 |
4.4 关键节点分析 |
4.4.1 1#节点 |
4.4.2 2#节点 |
4.4.3 3#节点 |
4.5 本章结论与设计建议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工作经历 |
(8)钢网格盒式结构空腹夹层板与柱相交节点受力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结构形式简介 |
1.3 研究现状 |
1.3.1 削弱型节点的研究 |
1.3.2 增强型节点 |
1.3.3 节点域的研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创新点 |
第二章 钢网格盒式结构空腹桁架与柱相交节点力学性能分析 |
2.1 概述 |
2.2 洞口尺寸对空腹梁内力影响的分析 |
2.2.1 强轴节点洞口尺寸对内力的影响分析 |
2.2.1.1 试件计算模型设计 |
2.2.1.2 洞口尺寸对内力影响的分析 |
2.2.1.3 洞口高、宽引起内力变化量的比较 |
2.2.2 弱轴节点洞口尺寸对内力的影响 |
2.2.2.1 模拟试件设计 |
2.2.2.2 洞口尺寸对梁内力的影响分析 |
2.2.3 有无加劲板对试件内力的影响分析 |
2.2.4 空腹梁右侧连接部分对试件内力影响分析 |
2.3 洞口尺寸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
2.3.1 空腹桁架受剪力次弯矩影响分析 |
2.3.2 模型试件应力分析 |
2.3.2.1 正应力 |
2.3.2.2 剪应力 |
2.3.2.3 Mises应力 |
2.3.3 应力集中 |
2.3.3.1 矩形洞口对应力集中效应的影响 |
2.3.3.2 圆弧形洞口对应力集中的影响 |
2.4 空腹桁架受力分析 |
2.5 洞口尺寸对空腹梁挠度的影响分析 |
2.6 小结 |
第三章 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及有限元对比 |
3.1 试验概述 |
3.1.1 试件设计 |
3.1.2 测试及加载方案 |
3.2 试件抗震性能分析 |
3.2.1 试验现象 |
3.2.2 试验现象分析 |
3.2.3 试验、有限元模拟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分析 |
3.2.3.1 试件承载力分析 |
3.2.3.2 滞回曲线分析 |
3.2.3.3 骨架曲线分析 |
3.2.3.4 延性性能分析 |
3.2.3.5 耗能能力的分析 |
3.2.3.6 刚度退化分析 |
3.2.3.7 试验及有限元模拟的应力应变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钢网格盒式结构空腹桁架与柱相交节点形式的优化 |
4.1 空腹桁架截面受力分析 |
4.1.1 弦杆截面形式对节点性能的影响 |
4.1.2 工字梁上下翼缘不等宽对节点性能的影响 |
4.1.3 加劲板形式对节点性能的影响 |
4.2 空腹桁架节点域受力分析 |
4.2.1 规范对节点域尺寸的规定 |
4.2.2 空腹桁架节点域强度匹配分析 |
4.3 强、弱轴向连接对空间节点性能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9)型钢桁架腹杆端部扩大节点的力学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 力学分析 |
2 节点构造建议 |
2.1 弦杆为箱形截面的桁架 |
2.2 弦杆为H形截面的桁架 |
3 结论与展望 |
(10)横琴新区十字门国际金融中心大厦伸臂桁架节点受力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有限元分析方法 |
3 有限元分析方法适用性验证 |
4 伸臂桁架节点有限元分析 |
4.1 31层伸臂桁架节点 |
4.1.1 有限元模型 |
4.1.2 边界条件与加载 |
4.1.3 有限元分析结果 |
4.2 44层伸臂桁架节点 |
4.2.1 有限元模型 |
4.2.2 边界条件与加载 |
4.2.3 有限元分析结果 |
5 节点有限元分析中需注意问题探讨 |
6 结论 |
四、T型钢桁架节点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跨度SRC空腹桁架受力性能与设计研究[D]. 王少康.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
- [2]基于监测数据的型钢混凝土桁架应力分布获取方法[D]. 李政.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3]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梁桥节点疲劳性能和计算方法研究[D]. 姜磊. 长安大学, 2019(07)
- [4]汕头大学体育馆空间曲面钢结构屋盖施工技术[J]. 何健,陈俊,张雷. 江苏建筑, 2018(S1)
- [5]某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研究[D]. 杜帅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6]汕头大学体育馆空间曲面钢结构屋盖施工技术[J]. 何健,陈俊,张雷. 建筑技艺, 2018(S1)
- [7]某铁路客站跨层重载桁架力学性能分析[D]. 陈逸涵.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8]钢网格盒式结构空腹夹层板与柱相交节点受力性能分析[D]. 张宣.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9]型钢桁架腹杆端部扩大节点的力学讨论[J]. 彭礼.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17(04)
- [10]横琴新区十字门国际金融中心大厦伸臂桁架节点受力性能分析[J]. 谭园,李治,涂建. 建筑结构, 201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