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筋膜折叠缝合自体阔筋膜修复复发疝的临床研究

腹横筋膜折叠缝合自体阔筋膜修复复发疝的临床研究

一、腹横筋膜折叠缝合内环成形自体阔筋膜条修补复发疝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邱少凡[1](2011)在《腹腔镜和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与无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TEP)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势与不足。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17例男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其中12例行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5例行无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采用全身麻醉。疝修补材料采用善释聚丙烯单丝轻量型网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临床计量指标: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浆皮质醇,IL-6,TNF-α,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除尿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临床计数指标:腹膜前血肿,补片排异,尿潴留,感染,复发,腹股沟区麻木,切口积液,阴囊积液。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比较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进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室指标,术后24h开放组白细胞总数高于TEP组[(12.06±2.96)×109/L vs.(8.53±0.98)×109/L; p=0.02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TEP组[(81.17±4.29)% vs. (71.54±5.26)%; p=0.001],术后72h开放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TEP组[(68.07±6.78)% vs. (59.48±4.10)%; p=0.035]。C反应蛋白开放组术后24h及72h均高于术前[(2.34±1.70)mg/dL vs. (0.31±0.29)mg/dL; p=0.002]; [(5.17±3.78)mg/dL vs. (0.31±0.29)mg/dL; p=0.001] ,TEP组术后24h,72h与术前无明显差异,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血浆皮质醇术后24h开放组略高于TEP组[(792.00±125.61)nmol/L vs. (628.20±188.26)nmol/L; p=0.051];开放组术后24h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792.00±125.61)nmol/L vs. (591.83±195.37)nmol/L; p=0.006];TEP组术后24h,72h与术前无明显差异,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白介素-6在1:10浓度下稀释测量,开放组高于TEP组[(536.13±18.19)pg/mL vs. (492.03±32.37)pg/mL;p=0.045];在1:2浓度下稀释测量,开放组略高于TEP组[(107.21±2.15)pg/mL vs. (92.24±14.53)pg/mL; p=0.054]。肿瘤坏死因子α在稀释比例1:2情况下以及稀释比例1:10情况下测定,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开腹组高于TEP组[(77.08±27.17)min vs. (44.00±25.10)min; p=0.034],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开腹组高于TEP组[(50.00±19.03)h vs. (23.20±15.59)h; p=0.014],术后住院时间开腹组高于TEP组[(6.00±2.34)day vs. (3.60±0.55)day; p=0.041],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拔除尿管时间两组差异不明显。腹膜前血肿,补片排异,尿潴留,感染,复发,均无患者有症状。腹股沟区麻木,切口积液,阴囊积液的患者两组对比,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无钉合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在术中应激反应程度,术后炎症及感染情况,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方面优于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两者在术后并发症上差异不明显。显示TEP手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可行的手术,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作为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手术方式。

沈海玉[2](2010)在《腹股沟疝诊治标准临床路径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在腹股沟疝的诊治中应用标准临床路径进行医疗质量及成本控制的作用和优势。方法: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腹股沟疝患者分别为106和50例,临床路径组按标准临床路径设计进行诊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模式进行诊疗。分别统计其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总费用、除外疝补片后总费用、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伤口疼痛、刀口感染、尿潴留、恶心、呕吐、头痛、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统计均用SPSS13.0软件进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6例手术均获成功,临床路径组手术时间(52.91±4.58)min,术后进食时间(2.56±0.52)h,术后下地时间(3.55±1.23)h,总费用(7366.45±705.81)元,除外疝补片后总费用(3310.45±705.81)元,住院时间(3.00±1.24)d,术后住院时间(1.98±0.82)d,术后伤口疼痛22例,尿潴留2例,刀口感染0例,恶心呕吐2例,头痛0例,患者满意度98.11%。对照组手术时间(70.64±10.18)min,术后进食时间(7.52±1.00)h,术后下地时间(7.56±0.91)h,总费用(8345.76±853.12)元,除外疝补片后的总费用(5169.80±817.89)元,住院时间(5.72±1.14)d,术后住院时间(4.40±1.12)d,术后伤口疼痛12例,尿潴留14例,刀口感染0例,恶心呕吐4例,头痛4例,患者满意度90%。临床路径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费用、除外疝补片后总费用、术后尿潴留、恶心呕吐、头痛、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临床路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伤口疼痛、刀口感染和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相似。结论:1.临床路径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患者满意度升高。2.腹股沟疝诊治标准临床路径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3.腹股沟疝诊治标准临床路径有助于保证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刘大伟[3](2010)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在治疗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价值,为该术式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广西医科大学微创中心、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九附属医院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部分患者(随机选取300例,根据排除标准排除后剩余210例),分别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手术”三组手术方式中随机抽取76、73、61例患者,将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组与另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指数、术后其它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率等相关指标作统计学比较。结果1.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在手术时间上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组术无明显着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手术时间均较传统手术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手术切口长度上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短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中出血量上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少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2.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术后疼痛指数上小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并发症(尿潴留、阴囊肿胀、切口皮下血肿及感染)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少于传统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组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3.在住院时间上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短于其它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率上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组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低于传统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可以明显缩短手术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等方面与其它两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2.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在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上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无明显差别,但两者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在术后并发症上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少于传统手术组,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组无明显差别。因此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而且预后美观的手术方法,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周志坚[4](2009)在《带蒂小肠浆肌瓣修复腹外疝临床治疗初步探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带蒂小肠浆肌瓣修补腹外疝的手术过程和手术效果,为该术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腹股沟斜疝2例,腹壁切口疝1例。高位游离疝囊,在疝囊颈切除疝囊,截取带蒂小肠10cm,于系膜对侧缘剖开,刮除粘膜组织,制成带蒂小肠浆肌瓣,用以修复腹股沟斜疝和腹壁切口疝。结果:3例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60mins-90mins,平均75±15mins,住院时间10-14天,住院期间均无术后并发症出现,术后一周常规腹部拍片均无肠梗阻表现。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均无复发,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手术效果良好。结论:(1)带蒂小肠浆肌瓣修复腹外疝达到无张力要求,手术效果良好,术后随访无手术后并发症发生。(2)带蒂小肠浆肌瓣修复腹外疝,手术不复杂,损伤小,恢复快,术后无排异反应,值得广泛推广应用。(3)带蒂小肠浆肌瓣保留了充分的供血系统和神经支配,具有永久性的生命力和弹性,是一种修复腹外疝的新型的、无排异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自体组织修复材料。

缪健航,师天雄,陈彩虹[5](2001)在《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新旧术式》文中指出

李建立,巩连玺,高青峰,李治斌,申琳,白明凡,袁玉梅[6](2000)在《腹横筋膜折叠缝合内环成形自体阔筋膜条修补复发疝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陈孝平,张晓冰[7](1997)在《复发性腹股沟疝再次手术》文中研究说明作者就复发性腹股沟疝再手术的手术操作及所遇问题作了叙述。

二、腹横筋膜折叠缝合内环成形自体阔筋膜条修补复发疝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横筋膜折叠缝合内环成形自体阔筋膜条修补复发疝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和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的历史与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腹股沟疝诊治标准临床路径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部分
    1.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3. 前言
    4. 资料与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7. 结论
    8. 附图
    9. 参考文献
二、综述
    1. 综述正文
    2. 参考文献
三、致谢

(4)带蒂小肠浆肌瓣修复腹外疝临床治疗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手术操作注意要点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6)腹横筋膜折叠缝合内环成形自体阔筋膜条修补复发疝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首先进行自体阔筋膜条制作
        1.2.2 修补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腹横筋膜折叠缝合内环成形自体阔筋膜条修补复发疝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和开放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D]. 邱少凡.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2]腹股沟疝诊治标准临床路径的实践研究[D]. 沈海玉. 山东大学, 2010(09)
  • [3]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D]. 刘大伟.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4]带蒂小肠浆肌瓣修复腹外疝临床治疗初步探讨[D]. 周志坚. 广西医科大学, 2009(10)
  • [5]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新旧术式[J]. 缪健航,师天雄,陈彩虹. 广州医药, 2001(03)
  • [6]腹横筋膜折叠缝合内环成形自体阔筋膜条修补复发疝的临床研究[J]. 李建立,巩连玺,高青峰,李治斌,申琳,白明凡,袁玉梅. 医师进修杂志, 2000(01)
  • [7]复发性腹股沟疝再次手术[J]. 陈孝平,张晓冰. 现代手术学杂志, 1997(04)

标签:;  ;  ;  ;  ;  

腹横筋膜折叠缝合自体阔筋膜修复复发疝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