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例报告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例报告

一、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董旭情[1](2020)在《儿童预激性心肌病临床分析、随访及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3例预激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随访,增加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019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新诊断3例预激性心肌病患儿,收集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同时与单纯性无症状性预激综合征患儿做对照试验,并复习文献,了解该病影响因素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3例患儿心电图均为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WPW)syndrome),无快速型心律失常发作,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心脏超声示左心室舒张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Dd)扩大,左室功能(Ejection fraction,LVEF)不同程度减低,病例2患儿心脏超声示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收缩不同步,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室扩大及心功能不全,均诊断为预激性心肌病。行心内电生理学检查,发现存在旁道,给予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CA),病例1和病例2预激综合征消失,病例3仍有预激综合征;复查心脏超声示左心室均逐渐回缩,左室功能均逐渐较前明显好转;此病预后良好。预激的类型(旁道数量)、预激的负荷(持续性或间歇性)、诊断时年龄可能是该病的影响因素及影响预后因素。QRS波时限可能为高危影响因素之一。结论:在没有持续性或反复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情况下,预激综合征可能会出现显着的左心室功能障碍,其电生理特征为存在旁道。过早激活旁道可导致室间隔运动异常和心室收缩不同步,随着时间推迟积累加重,继而引起心室重塑,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心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该病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婴幼儿,给予胺碘酮、氟卡尼等药物治疗可以抑制旁道传导,改善心功能,预后良好。结合本研究及文献报道:诊断时年龄、预激的类型(旁道位置及数量)、预激的负荷(持续性或间歇性)是预激性心肌病致病因素及影响预后因素。QRS波时限可能为致病或影响预后的一种高危因素。

金树琦,蔺雪峰,马俊彪,李阳,周丽芹[2](2015)在《预激综合征合并多种心律失常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预激综合征合并多种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治疗以及相关文献分析。方法选取典型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多种心律失常患者1例,对其临床表现,检查诊断结果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科学的治疗,患者术后心电图:窦性心律,窄QRS正常心电图,后随访未再次出现心动过速及长间歇。结论对于预激合并的窦性静止、长间歇,安装永久起搏器不是必须的,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治疗方案。

刘福星,丁英娈[3](2004)在《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例报告》文中指出

张乾忠,滕月娥,白玉兰[4](1998)在《小儿心室间歇预激的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发现小儿心室间歇预激并不少见,其心电图表现形式复杂、多变,易被漏诊或误诊。为探讨小儿心室间歇预激的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对我科近年收治的10例间歇预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男∶女为2?..

杨造起[5](1995)在《预激征掩盖或酷似心电图其它异常(综述)》文中研究指明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异常比较常见,典型者诊断并不困难,但掩盖或酷似ECC的其它异常如心肌梗塞、房室和室内传导阻滞、心室肥厚以及原发性ST-T改变可造成诊断的困难.本文就其掩盖或酷似心电图其它异常作一综述.

夏永康,徐济民[6](1984)在《频率依赖性的间歇性预激综合征(附二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可以由预激综合征的图形突然变为正常或逐渐变为正常(即“手风琴样”效应),可以与心率的快慢相关或无关。本文报道二例与心率密切相关的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例一许×,男性,19岁,住院号231368。于1982年9月24日因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2天而入院。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伴二尖瓣关闭不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B型)。入院后曾先后应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仅

朱伯卿,范维琥,查娟娟,戴瑞鸿[7](1982)在《间歇性预激综合征——附3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 预激综合征(WPW)在人群中发生率为0.5~2%。通过 Holter 心电图动态监测及心电生理的研究,发现其中不少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本文报告3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心电图记录,并结合有关文献探讨其产生机理。临床与心电图特点根据 P-R 间期<0.12秒,QRS 时间≥0.11秒以及起始部存在预激波(δ波),诊断为典型的预激综合征(WPW)。[例1]女性35岁。发现 WPW 14年,有反

董旭情,冯琳,王晓宁,吴新华,何娟[8](2020)在《儿童预激性心肌病4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分析4例预激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随访,了解该病转归,同时探讨该病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例预激性心肌病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了解该病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 4例患儿均符合预激性心肌病诊断标准。其中3例行心内电生理学检查,发现存在旁道,给予射频消融术,病例1和病例2预激综合征消失,病例3仍有预激综合征;复查心脏超声示左心室均逐渐回缩,左心室功能均较前明显好转;此病预后良好。病例4尚未行射频消融术,目前正在随访中。结论射频消融术为预激性心肌病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诊断时年龄、预激的负荷(持续性或间歇性)及预激的类型(旁道位置及数量)是预激性心肌病的影响因素。

林加锋,林佳选,兰华仙,王品晓,陈鹏,杨鹏麟[9](2008)在《不同部位心室预激所致电张调整性T波的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心室显性预激伴电张调整性T波的心电学特征。方法观察46例持续或间歇性显性预激综合征(右侧28例,左侧18例)射频导管消融后电张调整性T波的心电学特征析,并对预激程度[最大δ波时间及其百分比(最大δ波时间/同导联QRS时间×100%)]与电张调整性T波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①除右希氏束旁、右前间隔、右前壁旁道外,其他各位点预激旁道顺传阻断后,多数患者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②右侧显性预激组最大δ波时间(62.76±5.37ms)、百分比(51.32%±4.48%)及电张调整性T波深度(-0.35±0.11mm)、持续时间(14.7±5.6天)均显着大于左侧显性预激组。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不论右侧或左侧显性预激组,其最大δ波时间和百分比与电张调整性T波的深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左、右侧显性预激综合征的心室预激程度及其产生电张调整性T波的导联分布特征、深度、持续时间均有显着不同。

林加锋,杨鹏麟,林佳选,兰华仙,王品晓,陈鹏[10](2007)在《心室异常除极顺序与电张调整性T波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心室最早异常除极点与心脏电张调整性T波产生的相关性。方法对91例(37例右心室心尖部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后,1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终止或射频导管消融后,40例间歇或持续性预激综合征射频导管消融后)持续或间歇性心室除极异常患者的心室最早异常除极点与电张调整性T波产生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对出现与未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的心室最早异常除极点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及左心室下后间隔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者100%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②除少数特殊心室最早异常除极点外,预激综合征旁道下传阻断后,多数患者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③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及右希氏束旁、右前间隔、右前壁旁道下传阻断后不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④不同部位心室最早异常除极产生的电张调整性T波的导联分布特征及其深度不同。结论不同心室异常除极顺序产生的电张调整性T波的导联分布特征及深度也不同,这些特征对与缺血性及急性肺栓塞性T波改变的鉴别有极大帮助。

二、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预激性心肌病临床分析、随访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预激性心肌病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预激综合征合并多种心律失常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3)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讨论

(8)儿童预激性心肌病4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 论
    2.1 诊断时年龄
    2.2 预激的负荷
    2.3 预激的类型
    2.4 预激的程度

(10)心室异常除极顺序与电张调整性T波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四、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预激性心肌病临床分析、随访及文献复习[D]. 董旭情.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2]预激综合征合并多种心律失常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J]. 金树琦,蔺雪峰,马俊彪,李阳,周丽芹.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16)
  • [3]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例报告[J]. 刘福星,丁英娈.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4(06)
  • [4]小儿心室间歇预激的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 张乾忠,滕月娥,白玉兰. 中华儿科杂志, 1998(10)
  • [5]预激征掩盖或酷似心电图其它异常(综述)[J]. 杨造起. 心电学杂志, 1995(03)
  • [6]频率依赖性的间歇性预激综合征(附二例报告)[J]. 夏永康,徐济民. 心电学杂志, 1984(03)
  • [7]间歇性预激综合征——附3例报告[J]. 朱伯卿,范维琥,查娟娟,戴瑞鸿. 上海医学, 1982(05)
  • [8]儿童预激性心肌病4例并文献复习[J]. 董旭情,冯琳,王晓宁,吴新华,何娟. 临床荟萃, 2020(11)
  • [9]不同部位心室预激所致电张调整性T波的比较[J]. 林加锋,林佳选,兰华仙,王品晓,陈鹏,杨鹏麟. 心电学杂志, 2008(02)
  • [10]心室异常除极顺序与电张调整性T波的相关性研究[J]. 林加锋,杨鹏麟,林佳选,兰华仙,王品晓,陈鹏. 心电学杂志, 2007(04)

标签:;  ;  ;  ;  ;  

间歇性预激综合征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