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rata 全新 Magnesium 语音处理器:全球集成度最高的语音芯片

Virata 全新 Magnesium 语音处理器:全球集成度最高的语音芯片

一、Virata的全新Magnesium话音处理器:全球最高集成度的话音芯片(论文文献综述)

邓鹏[1](2020)在《基于SDR的超短波电台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无线通信领域不同技术标准、不同硬件平台造成的资源浪费、成本增加、用户体验不佳问题,具备硬件通用化、功能软件化、前端宽带化优点的软件无线电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项目需求的背景下,提出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电台设计方案,设计FPGA中基带信号处理程序,可在超短波频段下进行高品质语音通话,满足既定的功能需求。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对软件无线电的历史起源和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从原理上进行软件无线电、认知无线电的对比及常见的硬件架构分析,对正交调制、非正交调制、相干解调、正交解调方法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从理论角度实现无用边带抑制、本振泄露抑制、IQ不平衡补偿、干扰抑制等工程开发中关键指标的方法。第二,基于某项目的功能和指标要求,提出以AD9361+FPGA为核心的硬件平台设计方案,包括发送通道和接收通道。设计核心单元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案,其中对捷变收发器AD9361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及FPGA特性进行重点分析。设计前端单元射频信号收发通道,并在通道内对进行功率放大、滤波、程控衰减处理。设计音频单元内高保真话音信号处理电路,在AD73311完成语音信号的编解码处理。在接口单元完成对外信号的传输、交换,并对整机设备隔离保护。根据用电需求,由电源单元向各模块供电。通过底板的连接完成各单元间的数据交换。第三,在软件部分完成AD9361配置程序的设计,配置数据链路的采样时钟,在初始化函数中配置AD9361初始状态参数。上位机下发新的参数后,完成状态切换并进行直流偏移、收发正交校准。设计并实现收发基带处理的FPGA程序,发射时信号经带通、CIC滤波器处理后与NCO参数相乘后输出,接收时求IQ信号平方和的二次开根值并经CIC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后还原。同时在FPGA中设置AD73311工作状态及PGA2310音量值。第四,在验证供电可靠性后,依照模块化设计原则,以软硬结合的方式验证各模块单元。经测试,音频单元以16位宽32Ksps的速率编解码后恢复的波形完整。AD9361的收发通道工作正常,射频前端对带外高次谐波进行有效抑制且实际衰减量与程控设定衰减量一致。进行整机测试时在121MHz~124MHz和243MHz~248MHz频段内,在25KHz间隔的各频点上功率可调,发射通道在衰减0~60d B共6个测试点实测值与预设值相同,且谐波、杂散抑制均在40d B以上。接收的IQ信号在MATLAB中观察到的时域波形平滑且正交,经FPGA处理后恢复的基带信号波形完整、平滑,AD73311解码还原的音频音质清晰、无明显杂音。波形数据能正确传输、恢复,表明该平台功能、性能均符合技术指标要求,也验证了基于软件无线电的超短波电台设计方案的正确性。文中提出并实现的软件无线电电台可在甚高频进行数据收发,具有参数可配置的特点。结合前端射频电路的修改,能在更多的频段、场景得到应用,对软件无线电的技术研究和通信产品研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刘伟[2](2020)在《便携式海事卫星宽带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地面移动通信网络受限于地理环境、建设难度,以及建设成本等原因,全球也尚未实现地面移动通信的全面覆盖,相比而言卫星移动通信可以实现广域乃至全球覆盖,能够为无地面网络覆盖的区域用户提供服务。近年来,随着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移动卫星通信的领跑者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简称Inmarsat)成功发射了第四代海事卫星,并已完成了卫星系统网络的部署,通过该系统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低延时、高带宽、全球无缝覆盖、灵活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本文便是设计和实现一款基于第四代海事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的便携式户外陆用宽带终端,用户使用该卫星终端通过卫星移动网络即可快捷的连接到互联网,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获取到所需服务资源。本文采用了从系统到终端再到模块的层次化设计思路,重点研究工作是设计和实现一款基于第四代海事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的陆用便携式终端。首先是介绍了第四代海事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即: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并从中分析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关键技术,介绍了卫星系统的话音通信、数据传输等主要业务类型。然后介绍了卫星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终端具备的功能和性能、终端模块组成、终端搜星入网和业务建立的工作原理、终端在户外通信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本文终端的实现包括模块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和实现,具体包括:应用管理模块、基带处理模块、射频前端模块和天线单元的硬件设计以及各模块对应软件的设计和关键流程分析,关键流程包括:入网注册流程、NAT网络共享模式流程、PPPoE网络专用模式流程。最后介绍便携式卫星终端常用的测试方法和步骤,并对卫星终端的对星、入网建链、数据传输、电话话音等主要功能进行了详细测试,通过测试结果验证终端设计的正确性和指标符合性。该终端是国内首家基于Inmarsat基带处理模块开发的海事卫星宽带通信终端,其功性能方面可以完全替代国外厂家生产的同类型卫星终端产品,该终端的成功研制将以低成本、便携式、高效性等优势打破国外厂家在便携式海事卫星宽带终端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在抢占卫星通信领域市场、积累卫星通信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李菁菁[3](2010)在《VoIP系统中AGC算法的研究与DSP实现》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语音通信应用日益普及,与传统电话相比,IP电话以其网络带宽利用率高、通话费用低、承载业务多而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电话网不同,IP电话网将所有的话音打包成IP包通过IP寻址的方式传送到对端,因此就产生了一些问题,包括延时、抖动、回声等现象。为了消除这些影响,需要对语音信号进行预处理,通过处理可以大大改善原系统在外界环境干扰条件下的性能,提高语音通信质量。实用语音预处理系统主要包括降噪系统、回声控制系统、语音激活检测模块和自动增益控制模块等。自动增益控制模块能稳定信号传输电平,通过信号增益控制的处理,能根据输入信号电平大小和指定的输出电平,自动调整电平变化,并且不影响传输信号尤其是语音的质量,保证经过控制后的语音可懂度不会发生波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语音信号预处理系统中的自动增益控制模块。重点学习基于VAD (Voice Activity Detection)的AGC算法和基于能量比较的AGC算法,主要工作是将Speex语音编码算法中用到的自动增益控制算法在DSP芯片上实现,应用于VoIP系统的话机终端。在本课题中,采用24位的AR1688芯片,综合实际应用的优势,定点DSP芯片功耗小,价格低,运算时间比浮点DSP芯片短,更适用于实时语音传输应用及大规模生产,因此本课题选择定点DSP实现。课题的实现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对算法进行了定点C语言的实现,然后把定点代码转化为DSP汇编代码。在AGC算法通过调试后,为了降低运算复杂度,适应低速处理器的要求,利用了AR1688芯片自身的硬件特点和指令特点,对算法进行了优化。最终在以AR1688为核心的设备上成功地实现了自动增益控制的要求。

信息与电子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4](2004)在《2020年中国信息与电子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一、信息与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需求分析信息与电子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各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目前,美、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已经超过传统的机械制造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现代技术将进一步向着信息化、综合化和智能化发展。信息与电子科学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人们的

江晖[5](2004)在《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综合接入设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语音网和分组数据网的融合已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电信网正向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NGN)演变。能够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和视频接入服务的综合接入设备将逐渐取代现今的各种接入设备,从而为用户提供可靠且廉价的IP电话(VoIP)、视频点播(VOD)以及其它数据业务。 作为用户端设备,综合接入设备不仅要具有电信设备所需要的高可靠性,还必须具有价格低廉和易于根据用户不同需求定制的特性才能广泛地被用户所接受。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开发综合接入设备软件系统的基础,其高效的实时性能和可移植性使得综合接入设备的开发能够在较短的开发周期、使用较少的开发成本完成。因此,研究如何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和开发综合接入设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详细论述了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嵌入式系统领域和电信软交换协议体系所作的研究和实践,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EMS为基础分析综合接入设备设计和开发的关键技术。论文首先对下一代网络和综合接入设备作一概述,然后讨论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嵌入式开发技术。在接下来的部分,提出了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综合接入设备的软硬件体系结构,并针对软件结构的系统层和网络协议部分的关键技术和实现作了详细分析。最后,通过一个开发实例的讨论对全文作一总结并对今后的发展和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蒋静[6](2019)在《基于AD9361的宽带OFDM收发信机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无线宽带化、小型密集化是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LTE Picocell、Femotcell等类似便携设备的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应急通信场景,更是要求便携,最好是手持,对体积和重量更是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传统的RRU体积大、价格贵,不适合室内密集覆盖场景。当然也有皮站级别的小型收发信机,也就是Pico-RRU,代表性产品有华为公司的Lampsite pRRU和中兴公司的QCell pRRU,但二者的体积和重量都仍然难以满足手持式设备的要求。该项目研制的OFDM宽带收发信机,紧扣小体积、轻重量、低成本的特点,同时按照3GPP要求的技术性能,直击市场需求,填补市场空白点。本项目采用高集成度的AD9361芯片来实现OFDM宽带收发信功能,配合时钟同步电路、低噪声放大电路和控制接口电路一起构建低成本的掌上型LTE收发信机。本项目在如下四个关键技术上进行了研究和开发。1)基于AD9516的时钟同步技术,在AD9516提供初始时钟的基础上,采用FPGA恢复出来自基带板的时钟,并把该恢复时钟送给AD9516,由AD9516切换锁定到该恢复时钟,达到和基带板同步的目的;2)低相位噪声设计技术,首先是低相噪的时钟源选择,其次是干净的电源,关键部位尽量采用LDO供电来压制噪声,最后还有接地和屏蔽设计等考虑;3)高灵敏度接收机设计技术,首先是噪声系数低的LNA选择,其次是合理的前端放大链路规划,最后还有数字模拟地合理分割等优化设计;4)AD9361配置技术,正确的仿真是配置的前提,尽量采用高速SPI来快速配置AD9361。最后,成功地开发完成了原型样机,实现了掌上型、高性能、低成本的设计目标。整个收发信机尺寸约为18cm*10cm*2cm,重量约500克,成本控制在千元以内。关键的体积和重量指标都优于市场同类产品。针对收发信机最关键的技术指标,下行发射机EVM和上行接收机灵敏度,搭建测试环境,得到实测结果:该收发信机单元下行EVM小于3%,优于3GPP要求的8%;10MHz带宽时上行接收机灵敏度优于3GPP要求的-93.5dBm。后续还可以进一步在低噪声电源设计,射频屏蔽设计技术,射频、模拟和数字混合PCB布局布线技术,新型器件优化等方面优化和改进。

杨强[7](2015)在《基于HTML5技术的IVI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汽车的普及以及智能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Vehicle Infotainment简称IVI)已经成为影响购买汽车决策的重要因素和汽车制造商开发汽车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汽车消费者期望IVI系统能跟上消费类电子产品飞速前进的步伐。开发一款优秀的IVI系统,拥有炫丽的HMI画面是至关重要。由于HMI画面开发工程量巨大和开发技术复杂,容易导致IVI软件的开发费用高昂,开发周期过长,开发产品滞后于市场等问题。如何开发拥有画面炫丽,性能出色的HMI画面的IVI系统成为了各大IVI系统开发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特点进行需求分析,完成了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TizenIVI的车载中间件软件定制和基于i.MX6D芯片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为HTML5应用程序提供了稳定的软件和硬件运行平台。同时为了解决现有人机交互界面软件开发问题,采用跨平台HTML5技术开发人机交互界面软件。结合车载软硬件平台和HMTL5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技术,提供了开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飞思卡尔的i.MX6D芯片设计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硬件平台。硬件IC选型和硬件电路设计充分考虑前装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设计标准,系统采用CPU(i.MX6D)+MCU(78K0R)架构,搭载电源控制,CAN总线通信,音频DSP,音视频编解码等。2.分析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软件平台和功能需求,对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TizenIVI进行定制化设计和实现。主要增加设计和实现了基于Wayland技术的多窗体控制模块,音权控制模块,汽车总线数据收发模块,软件升级模块,物理按键接收模块,倒车影像快速显示模块,地图导航模块等核心中间件软件。3.研究HTML5技术特点以及对Web引擎(Crosswalk)扩展。基于Javascript MVC框架Backbone设计Web应用程序软件开发框架,运用HTML5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本文结合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开发满足汽车前装标准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段有楠[8](2015)在《基于802.11n的Ad-hoc无线通信终端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以点对点方式进行组网和通信的Ad-hoc网络终端,不需要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在移动状态下可完成自组网,依靠节点间的协作在复杂环境中实现快速部署和数据传输。与传统通信方式相比,此类终端可以在无基础设施的环境下进行组网和通信,因此在战场部署和抢险救灾等场景中正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的无线Ad-hoc通信终端,将嵌入式开发技术同IEEE 802.11n通信技术进行结合,自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设计并实现了完整的系统。本终端系统针对无基础设施的通信场景,以三星S3C2440 ARM9主控平台为基础,完成了802.11n模块、语音编解码、触摸屏、摄像等功能模块的软件和硬件设计,并且通过主控平台对各部分进行整合与控制。同时,综合设备体积、实现成本、易用性等方面进行考虑,最终完成的系统可进行小范围的Ad-hoc组网,并且完成文字、语音、视频的多媒体数据通信。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信终端硬件系统的设计与搭建。作者首先提出本终端系统的硬件方框图,再以此为依据细化每部分的硬件设计,明确芯片及模块元件的选型,绘制出硬件电路原理图,最终制出PCB板并完成板子的焊接与上电。2.语音压缩模块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作者围绕AMBE-2000语音编解码芯片,从硬件、驱动程序和软件三个部分对语音压缩模块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3.无线模块的组网与网络编程。对RT3070无线模块进行了驱动移植及相关配置,在用户空间采用TCP/IP编程技术实现了网络通信。4.软件系统的搭建。作者以嵌入式Qt编程框架为基础,完成了用户软件MiANET的编写和调试,以及整个终端从Linux内核、到Qtopia图形操作系统,再到用户软件的搭建。

许家华[9](2014)在《嵌入式IMS语音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技术和网络通信的结合越来越受到关注。VoIP是一种基于IP网络的数字化语音传输技术,嵌入式IMS语音终端将是未来嵌入式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SIP协议是VoIP系统中运用最广泛的信令控制协议,正在迅速被电信业采用以构建下一代通信网络。SIP作为一个应用层的控制协议,可以用来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或会议。本文正是在分析研究SIP协议和嵌入式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SIP协议的嵌入式语音终端的实现方法。本论文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选用低功耗、廉价芯片制定嵌入式IMS语音终端总体设计方案,完成了以下工作:1)以低功耗、低成本、小体积为原则,对比各种主流芯片,确定采用新唐科技32位ARM Cortex-MO微控制器核心的ISD9160系统单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其高度整合架构,使设计人员无须使用多种不同的周边芯片;对比各种主流操作系统,确定其上运行开源、超微内核并且免费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2)重点考虑电路的抗干扰性和高稳定性,完成了处理器模块、Wi-Fi模块、用户接口模块等其他功能模块硬件原理电路,使用EDA软件Altium Designer 09设计原理图并完成了PCB制作。3)分析ISD9160系统单芯片主要特点,完成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在ISD9160上的移植,主要包括系统配置、堆栈的初始化、临界区的进入与退出、任务的切换、启动任务调度和系统时钟的实现。4)分析VoIP系统中回声的特点,设计一种回声消除的方法。完成语音终端配置管理的设计,实现配置信息的在线更新。经过硬件电路调试与产品综合测试,本语音终端可实现正常的通话功能,包括四种场景下的通话:硬件终端与软终端之间通话、硬件终端与GSM手机之间通话、硬件终端与PSTN电话之间通话、两个硬件终端之间通话,达到预期目的。项目成果已通过辽宁移动IMS兼容测试,并在葫芦岛某铁矿开始试用。

谢维信,陈曾平,裴继红,黄建军,冯纪强[10](2013)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信号处理》文中研究指明宽带信号、高维信号、高分辨信号以及多传感器组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号采集数据增长率高于数据存储增长率和信号处理速度增长率,信号处理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本文指出了大数据背景下的信号处理的关键问题.对于多传感器组网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海量信号数据,必须进行信息融合,本文介绍了信号融合的主要模型方法,分析了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智能传感网技术能降低对信号处理和通信容量的要求,有效地在大数据中提取有价值数据.本文给出了智能传感器的基本结构,阐述了智能传感器的计算方法.结合大数据容量信号对高速实时处理的要求,介绍了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以及高性能硬件平台发展现状,展望了高速信号处理核心技术的发展动向.

二、Virata的全新Magnesium话音处理器:全球最高集成度的话音芯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irata的全新Magnesium话音处理器:全球最高集成度的话音芯片(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DR的超短波电台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软件无线电原理
    2.1 常见SDR架构分析
        2.1.1 中频带通采样架构分析
        2.1.2 全带宽低通采样架构分析
        2.1.3 直接带通采样架构分析
    2.2 调制解调方法研究
        2.2.1 AM非正交调制研究
        2.2.2 AM正交调制研究
        2.2.3 AM相干解调研究
        2.2.4 AM正交解调研究
    2.3 关键指标实现
        2.3.1 无用边带抑制实现
        2.3.2 本振泄露抑制实现
        2.3.3 IQ不平衡补偿实现
        2.3.4 干扰抑制实现
第3章 电台硬件平台设计
    3.1 硬件平台方案设计
        3.1.1 技术指标要求
        3.1.2 总体方案设计
        3.1.3 主要器件选型
        3.1.4 AD分析
    3.2 核心单元设计
        3.2.1 AD9361特性剖析
        3.2.2 FPGA特性剖析
    3.3 前端单元设计
        3.3.1 发射通道设计
        3.3.2 接收通道设计
    3.4 音频单元设计
    3.5 时钟单元设计
    3.6 接口单元设计
    3.7 电源单元设计
第4章 软件程序设计及开发
    4.1 AD9361配置
        4.1.1 配置方法研究
        4.1.2 时钟配置
        4.1.3 滤波器设计
        4.1.4 初始化函数设计
        4.1.5 参数配置及校准流程设计
    4.2 FPGA程序设计
        4.2.1 Quartus特性分析
        4.2.2 基带处理设计
        4.2.3 AD73311配置
        4.2.4 PGA2310配置
第5章 电台测试及分析
    5.1 电源单元测试
    5.2 音频单元测试
    5.3 核心单元测试
        5.3.1 收发通道测试
        5.3.2 增益控制测试
    5.4 前端单元测试
    5.5 综合测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2)便携式海事卫星宽带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事卫星移动通信的现状
        1.2.2 海事卫星宽带终端技术的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卫星系统组成及功能
    2.2 卫星系统技术指标和关键技术
        2.2.1 主要技术指标
        2.2.2 主要关键技术
    2.3 卫星系统业务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便携式终端的总体设计
    3.1 主要功性能
    3.2 组成框图
    3.3 工作原理
    3.4 典型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便携式终端的硬件设计
    4.1 应用管理模块
        4.1.1 功能及组成
        4.1.2 电路设计
        4.1.3 模块调试
    4.2 基带处理模块
    4.3 射频前端模块
        4.3.1 功能及组成
        4.3.2 详细设计
        4.3.3 模块调试
    4.4 天线单元
        4.4.1 主要功能
        4.4.2 仿真设计
        4.4.3 实物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便携式终端的软件设计
    5.1 应用管理软件
        5.1.1 软件运行环境
        5.1.2 软件总体架构和功能
        5.1.3 软件开发流程
    5.2 射频前端控制软件
        5.2.1 软件运行环境
        5.2.2 软件功能组成与实现
    5.3 手机APP软件
        5.3.1 软件架构
        5.3.2 软件功能实现
    5.4 关键流程设计
        5.4.1 用户登录注册流程
        5.4.2 共享网络链路流程
        5.4.3 专用网络链路流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便携式终端的测试与评估
    6.1 对星功能测试
    6.2 入网建链测试
    6.3 数传功能测试
    6.4 电话功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VoIP系统中AGC算法的研究与DSP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VoIP提出的背景
    1.2 VoIP技术简介
        1.2.1 VoIP系统的组成
        1.2.2 VoIP的基本传输过程
        1.2.3 VoIP系统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3 VoIP中的语音信号预处理
        1.3.1 语音信号概述
        1.3.2 语音分析方法
        1.3.3 语音信号预处理
    1.4 工作流程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算法原理
    2.1 自动增益控制方法的比较
    2.2 几种常见的自动增益控制算法
        2.2.1 音频AGC算法
        2.2.2 符合G.169协议的AGC算法
    2.3 本课题所采用的自动增益控制算法
        2.3.1 基于VAD检测的AGC算法
        2.3.2 改进的基于能量比较的AGC算法
第三章 定点理论与运算的实现
    3.1 定点化理论概述
        3.1.1 定点数的Q值表示方法
        3.1.2 定点数的运算法则
        3.1.3 定点化的原则与方法
    3.2 定点化函数库的实现
        3.2.1 扩展精度除法的实现
        3.2.2 非线性函数的实现方法
第四章 开发平台及DSP芯片结构介绍
    4.1 PA1688介绍
        4.1.1 PA1688的芯片特点和硬件结构
        4.1.2 PA1688芯片控制器系统结构
        4.1.3 PA1688 DSP子系统结构及外设
    4.2 AR1688介绍
        4.2.1 AR1688话机系统结构
        4.2.2 AR1688和PA1688的比较
    4.3 AR1688软件设计及实现
        4.3.1 AR1688软件结构
        4.3.2 AR1688程序软件开发应用及工具
        4.3.3 程序仿真调试环境
第五章 自动增益控制算法的DSP实现及优化
    5.1 AGC算法代码浮点C到定点C的实现
        5.1.1 模块分解
        5.1.2 定点化C代码的实现
    5.2 AGC算法定点C代码到DSP汇编的实现
        5.2.1 设定文件结构
        5.2.2 课题编程规则
        5.2.3 通用子函数编写
        5.2.4 模块设计
        5.2.5 DSP代码编译和链接
    5.3 DSP代码调试工作
        5.3.1 一致化验证方法
        5.3.2 一致化调试
    5.4 代码的优化
        5.4.1 程序组织结构的优化
        5.4.2 基于DSP指令的优化
        5.4.3 代码的优化效果
    5.5 AGC算法效果测试
        5.5.1 基于VAD的AGC算法效果测试
        5.5.2 改进型AGC算法效果测试
    5.6 实际的自动增益控制效果测评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的工作
    6.3 技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综合接入设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
        1.1.1 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
        1.1.2 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
        1.1.3 以光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传输网
        1.1.4 多元化的宽带接入网
    1.2 接入网和综合接入网
        1.2.1 接入网及其发展方向
        1.2.2 基于IP的综合接入网
        1.2.3 基于光纤的综合接入网
    1.3 综合接入设备(IAD)
        1.3.1 IAD的功能
        1.3.2 IAD的接入方式
    1.4 选题动机及主要研究工作
    1.5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
    2.1 嵌入式系统与嵌入式操作系统
        2.1.1 嵌入式系统
        2.1.2 嵌入式系统的硬件
        2.1.2.1 嵌入式处理器
        2.1.2.2 存储设备
        2.1.2.3 外围设备
        2.1.3 嵌入式系统的软件
        2.1.3.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作用
        2.1.3.2 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的组成
    2.2 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开发方法
    2.3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2.3.1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结构
        2.3.2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调度程序
    2.4 RTEMS操作系统
第三章 综合接入设备的体系结构
    3.1 综合接入设备的硬件结构
    3.2 综合接入设备的软件结构
第四章 综合接入设备的系统层
    4.1 系统引导程序
        4.1.1 系统引导程序的设计
        4.1.2 系统自举和引导程序执行
        4.1.3 从ROM中加载应用映像
        4.1.4 从主机下载应用映像
    4.2 BSP和设备驱动
        4.2.1 系统初始化代码
        4.2.2 控制台驱动程序
        4.2.3 网络接口驱动程序
    4.3 FLASH文件系统
        4.3.1 VFM文件管理系统
        4.3.2 文件系统接口实现
第五章 综合接入设备的网络协议
    5.1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及其协议
    5.2 H.323协议簇
        5.2.1 H.323网络体系
        5.2.2 H.323协议的消息
        5.2.3 H.323的基本呼叫流程
    5.3 SIP协议
        5.3.1 SIP网络体系
        5.3.2 SIP协议的信令消息
        5.3.3 SIP的呼叫流程
    5.4 MGCP协议
        5.4.1 MGCP协议的网络结构
        5.4.2 MGCP协议的消息
        5.4.3 MGCP协议的呼叫流程
    5.5 介质传输协议与服务质量
        5.5.1 影响VoIP服务质量的因素
        5.5.2 实时传输协议RTP/RTCP
第六章 实例与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AD9361的宽带OFDM收发信机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移动通信五个发展阶段
    1.2 通信系统及接收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重点内容
    1.4 文章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OFDM基本原理
    2.1 OFDM发展历程
    2.2 OFDM原理
    2.3 OFDM在 LTE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FDM收发信机系统方案
    3.1 OFDM收发信机系统方案框架
    3.2 OFDM收发信机系统测试框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方案的相应关键技术研究和开发
    4.1 时钟同步设计技术
    4.2 低相位噪声设计技术
    4.3 高灵敏度接收机设计技术
    4.4 AD9361 配置技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结果及结论
    5.1 接收机性能测试
    5.2 发射机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AD9516 寄存器配置表
    附录2 LTE TDD20MHz Bandwidth场景下的配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基于HTML5技术的IVI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2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系统功能需求
        2.1.2 系统性能需求
        2.1.3 系统安全需求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2.2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2.2.3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1.1 硬件系统主芯片选型
        3.1.2 飞思卡尔i.MX6D主芯片介绍
        3.1.3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硬件设计技术要点
        3.1.4 基于i.MX6D芯片的硬件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2 主要硬件模块的电路设计
    3.3 硬件系统设计方案特点
    3.4 本章小结
4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中间件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软件系统的操作系统选型
        4.1.1 车载嵌入式操作系统分析比较
        4.1.2 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TizenIVI平台介绍
        4.1.3 操作系统TizenIVI的车载定制化设计
    4.2 车载定制化中间件软件设计与实现
        4.2.1 多窗体控制模块设计与实现
        4.2.2 音权控制模块设计与实现
        4.2.3 软件升级模块设计与实现
        4.2.4 语音框架模块设计与实现
        4.2.5 汽车总线数据收发模块设计与实现
        4.2.6 物理按键接收模块设计与实现
        4.2.7 倒车影像快速显示模块设计与实现
        4.2.8 地图导航模块设计与实现
    4.3 本章小结
5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HTML5 应用程序设计与实现
    5.1 制作系统软件平台镜像
        5.1.1 制作BootLoader镜像文件
        5.1.2 制作i.MX6D芯片的Linux内核镜像
        5.1.3 制作TizenIVI文件系统
    5.2 HTML5 程序运行环境WEBRUNTIME定制化设计与实现
        5.2.1 Crosswalk简介
        5.2.2 基于i.MX6 芯片的Crosswalk定制化
        5.2.3 Device JavasScriptAPI设计与实现
    5.3 基于HMTL5 技术开发车载人机交互界面HMI
        5.3.1 Web应用开发的MVC架构—Backbone.JS
        5.3.2 HTML5 应用程序开发常用JavaScript库
        5.3.3 HTML5 应用程序软件架构设计
        5.3.4 运用HTML5 开发Web应用程序
    5.4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组建
    6.2 系统功能测试
        6.2.1 多窗口显示合成测试
        6.2.2 多媒体播放功能测试
        6.2.3 空调功能测试
        6.2.4 倒车影像功能测试
        6.2.5 蓝牙电话功能测试
        6.2.6 地图导航功能测试
    6.3 系统性能测试
        6.3.1 系统资源占用率测试
        6.3.2 系统冷启动时间测试
        6.3.3 Web应用程序启动时间测试
        6.3.4 倒车影像启动时间测试
        6.3.5 高清视频播放内存占用率测试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基于802.11n的Ad-hoc无线通信终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移动Ad-hoc网络介绍
    1.3 无线局域网技术及研究现状
    1.4 论文结构介绍和创新点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及网络结构模型
    2.1 设计目标
    2.2 主要部件选型
        2.2.1 中央处理平台的选型与设计
        2.2.2 802.11n无线模块的选型
        2.2.3 语音压缩模块芯片的选型
        2.2.4 摄像与触屏模块的选型
    2.3 系统总体架构及工作流程
    2.4 网络结构模型
        2.4.1 网络拓扑结构
        2.4.2 节点协议栈模型
第三章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Ad-hoc无线模块的组网与网络编程
        3.1.1 RT3070驱动移植
        3.1.2 Ad-hoc组网过程
        3.1.3 网络编程
    3.2 语音压缩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2.1 AMBE语音压缩算法
        3.2.2 硬件电路
        3.2.3 驱动开发
        3.2.4 应用层编程
    3.3 摄像模块的软件设计
第四章 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操作系统的搭建
    4.2 用户软件架构与GUI界面设计
        4.2.1 Qtopia与Qt/E开发框架
        4.2.2 用户软件的架构与GUI界面
第五章 实验结果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语音编解码模块驱动程序片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工作及成果

(9)嵌入式IMS语音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特点
        1.2.1 嵌入式系统
        1.2.2 IMS目前应用情况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技术综述
    2.1 Wi-Fi技术和VoIP技术
        2.1.1 Wi-Fi技术
        2.1.2 VoIP技术
    2.2 语音编码技术
        2.2.1 波形编码
        2.2.2 参量编码
        2.2.3 混合编码
    2.3 通信信令
        2.3.1 SIP协议概述
        2.3.2 SIP协议的结构
        2.3.3 SIP协议特点和功能
        2.3.4 SIP协议消息
        2.3.5 SIP会话
第3章 语音终端硬件设计
    3.1 系统方案
    3.2 硬件设计流程
    3.3 电路总体设计及芯片选型
        3.3.1 电路总体设计
        3.3.2 芯片选型
    3.4 硬件电路原理图设计
        3.4.1 电源模块
        3.4.2 处理器ISD9160模块
        3.4.3 Wi-Fi模块
    3.5 印制电路板设计
        3.5.1 PCB设计总述
        3.5.2 电子元器件的封装设计
        3.5.3 PCB电磁兼容性的考虑
        3.5.4 PCB设计注意事项
        3.5.5 PCB整体布局的考虑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语音终端软件设计
    4.1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型
        4.1.1 选择操作系统的必要性
        4.1.2 主流操作系统的对比
    4.2 FreeRTOS原理
        4.2.1 FreeRTOS简介
        4.2.2 FreeRTOS内核分析
        4.2.3 FreeRTOS任务管理
        4.2.4 FreeRTOS内存管理
        4.2.5 FreeRTOS任务同步机制
    4.3 FreeRTOS在ISD9160上的移植
        4.3.1 操作系统移植条件
        4.3.2 移植的通用性研究
        4.3.3 移植的具体实现
    4.4 回声消除
        4.4.1 回声产生的原因
        4.4.2 VoIP系统中的回声特点
        4.4.3 回声消除方法设计与实现
    4.5 应用配置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4.5.1 消息格式
        4.5.2 配置信息更新过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语音终端调试与测试
    5.1 硬件电路调试
        5.1.1 硬件调试原则
        5.1.2 电源电路及晶振电路
        5.1.3 ISD9160及Wi-Fi模块
        5.1.4 用户语音接口模块
        5.1.5 语音终端实验板
    5.2 产品综合测试
        5.2.1 测试环境搭建
        5.2.2 通话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大数据背景下的信号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2.1 多传感器组网系统
    2.2 信息融合模型方法
    2.3 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3 智能传感网技术
    3.1 传感器网的主要特点
    3.2 智能传感器技术
        3.2.1 智能传感器基础
        3.2.2 智能传感器节点技术
        3.2.3 智慧相机的发展趋势
    3.3 智能传感网的计算
        3.3.1 智能传感网的计算架构
        3.3.2 可视传感网的拓扑结构计算
        3.3.3 分布式计算机视觉算法
    3.4 发展展望
4 高速数字信号处理
    4.1 高速数字信号处理面临的挑战
    4.2 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发展现状
        4.2.1 多核DSP芯片
        4.2.2 高性能FPGA芯片
        4.2.3 专用ASIC芯片
    4.3 高性能硬件平台发展现状
        4.3.1 VPX平台[21~23]
        4.3.2 ATCA平台[24,25]
    4.4 高速信号处理核心技术发展动向
5 结束语

四、Virata的全新Magnesium话音处理器:全球最高集成度的话音芯片(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DR的超短波电台研究与设计[D]. 邓鹏.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2]便携式海事卫星宽带通信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刘伟.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3]VoIP系统中AGC算法的研究与DSP实现[D]. 李菁菁.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4]2020年中国信息与电子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 信息与电子科学和技术综合专题组. 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上), 2004
  • [5]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综合接入设备研究[D]. 江晖. 浙江大学, 2004(03)
  • [6]基于AD9361的宽带OFDM收发信机开发[D]. 蒋静.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基于HTML5技术的IVI系统研究与开发[D]. 杨强.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1)
  • [8]基于802.11n的Ad-hoc无线通信终端设计与实现[D]. 段有楠. 合肥工业大学, 2015(05)
  • [9]嵌入式IMS语音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许家华. 东北大学, 2014(03)
  • [10]大数据背景下的信号处理[J]. 谢维信,陈曾平,裴继红,黄建军,冯纪强.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3(12)

标签:;  ;  ;  ;  ;  

Virata 全新 Magnesium 语音处理器:全球集成度最高的语音芯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