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哮喘须重视缓解期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宋美君[1](2021)在《经方治疗儿童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制定及推广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制定山东省《经方治疗儿童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完成指南基层应用推广调查评价,推进中医经方传承。方法1.通过多个数据库检索儿童哮喘相关文献,对不同类型的文献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整合形成问卷;2.运用Delphi法进行专家问卷调查并召开课题组研讨会议,对指南的诊断标准、证型、辨证要点和方剂等形成统一的专家意见,制定出《经方治疗儿童哮喘基层诊疗指南》;3.向临床医生推广使用,并填写《经方治疗儿童哮喘基层诊疗指南临床推广研究问卷》,完成指南质量评价。结果前期文献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共229篇,筛选出高质量文献29篇。经过两轮专家调查问卷和课题组研讨会,对指南的应用范围进行了界定,诊断标准进一步完善,增设了2个新的儿童哮喘证型,形成了《经方治疗儿童哮喘临床诊疗指南》。24家单位36名临床医生对指南进行了反馈,指南质量水平评分范围波动在4.5~5.361之间,应用情况评分波动在3.778~5.611之间,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提高指南的适用性,最需要吸收的成果为国家名老中医诊疗方案及医院特色诊疗方案,对指南最主要的建议为提供指南的制定方法,增加医生对指南的信任度。结论《经方治疗儿童哮喘基层诊疗指南》使临床证型更加完备,方药更加精准,能够较好的被基层医生快速学习应用,质量较好,但也存在一定不足,仍需进一步完善。
石之易[2](2021)在《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儿玉屏风散加味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整理资料,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55例患儿完成本次研究,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本次研究临床疗效评价:临床控制0例,显效21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5%;2.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3.在治疗过程中,55例患儿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安全。结论:玉屏风散加味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哮喘缓解期患儿的主、次症状,具有增强体质,预防哮喘复发的作用,临床使用安全。
邬宇芬,袁姝华,董文芳,林洁,潘春红,张皓,孙克兴,殷勇[3](2020)在《中医辨证治疗对改善缓解期儿童哮喘肺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对缓解期哮喘患儿肺功能的改善情况,从而为持续肺功能异常的哮喘缓解期患儿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方法:收集2019.1.1~2019.12.31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哮喘门诊就诊的儿童哮喘缓解期患儿共88例,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分为中医辨证治疗组和非中医辨证治疗组,比较其治疗3月后的相关肺功能参数。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时间及规范抗哮喘治疗时间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均按照儿童肺功能系列指南肺容积和通气功能部分的肺功能检查流程分别在其入组时及随访3月后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对其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评价。治疗前,两组FEV1%(实测/预计)%、FEV1/VCmax%(实测/预计)%、FEF50%(实测/预计)%、MMEF%(实测/预计)%、FEF75%(实测/预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中医辨证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显着升高(P<0.05),非中医辨证治疗组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中医辨证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显着高于非中医辨证治疗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能改善缓解期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水平,中医辨证治疗辅以西医规范化抗哮喘治疗能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营在道[4](2019)在《益气化痰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虚实夹杂证38例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益气化痰法在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虚实夹杂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哮喘缓解期虚实夹杂证小儿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化痰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两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的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分别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益气化痰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虚实夹杂证临床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宏志,郭光辉,杨俊姝,冯毅,王鹏[5](2020)在《益肺Ⅱ号方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免疫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益肺Ⅱ号方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免疫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1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132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每日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益肺Ⅱ号方治疗。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和免疫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62/66)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81.82%(54/66)(P<0.05);研究组治疗后胸闷、咳嗽、喘息和哮鸣音等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VC、PEF、FEV1、FEV1/FVC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IL-12、IL-17、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肺Ⅱ号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肺功能,抑制气道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西药常规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疗效。
陈婷婷[6](2019)在《补肺益肾方治疗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治疗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用舒利迭组进行对照;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疗效观察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临床疗效和探讨该方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方法: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按随机单盲的试验设计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补肺益肾方联合舒利迭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舒利迭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ACT分值、IgE值及T淋巴细胞亚群值,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处理,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最后讨论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结果:1.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ACT分值、IgE值及T淋巴细胞亚群值都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即存在良好的可比性。2.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3.33%)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3.33%)高,且两组间比较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3.经治疗后,两组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比均明显减少,除对照组耳鸣(P=0.645)及畏寒肢冷或五心烦热(P=0.010)外,其他均P<0.01。在改善神疲乏力、自汗、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畏寒肢冷或五心烦热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更优,P<0.01;气短症状的改善程度同样较对照组更优,P<0.05。4.经治疗后,两组在增加ACT分值方面均有疗效,与治疗前相比,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治疗组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经治疗后,两组在下调IgE值方面均有疗效,与治疗前相比,P<0.01。治疗后组间对比,治疗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P<0.05。6.经治疗后,两组CD3+、CD4+、CD8+及CD4+/CD8+与治疗前比,均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除对照组CD4+/CD8+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CD3+、CD4+方面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在CD8+方面P>0.05,差异无显着性;在CD4+/CD8+方面P<0.01,差异具有极显着性。7.在试验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联合运用补肺益肾方益气固卫、调和阴阳、补肺益肾平喘,可有效改善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的症状积分;在增加ACT分值、下调IgE值及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值方面临床疗效可观。运用本方联合舒利迭治疗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增强和调节患者体质及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说明本方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金云姣[7](2019)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干预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哮喘补益膏联合三伏贴的中医综合疗法干预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患儿,通过临床疗效指标评价中医综合疗法,为中医药干预哮喘缓解期提供依据。方法:将70例哮喘缓解期属肺脾气虚证的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哮喘补益膏联合三伏贴的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疗程3个月。治疗结束后从哮喘症状控制水平、肺功能、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安全性等方面对两组进行比较,评价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哮喘症状控制水平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当。2.肺功能方面: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当。3.中医症状积分方面:两组患儿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改善中医症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感冒减少次数、改善自汗、纳差、大便异常方面,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平素咳嗽控制水平方面、改善面色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面: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安全性: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哮喘补益膏联合三伏贴治疗的中医综合疗法干预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治疗组在哮喘症状控制水平、改善肺功能方面均与对照组疗效相当;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改善患儿易感、自汗、纳差、大便异常方面更具优势,提示中医综合疗法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尤焱南[8](2019)在《小儿哮喘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修订《ZY/T001.4-94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哮喘》部分,以中医特色为纲,结合标准修订专家共识法等多种技术策略,运用现代研究成果,形成更加合理、科学、规范、实用,能够体现中西医哮喘最新研究成果的,小儿哮喘中医行业标准。方法:修订工作以《ZY/T001.4-94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哮喘》为基础。检索、总结哮喘相关文献,采用德尔菲法,结合小儿哮喘特点及需要达成共识的主题,形成2轮专家调查问卷。第1轮专家调查问卷在文献回顾基础上初步筛选参评因子并结合开放性询问的方式,第2轮主要采用客观评分、专家提供书面具体意见和建议的形式。针对以上过程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及项目工作组讨论,形成《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哮喘(修订)》初稿。随后,组织以中医儿科学专家、标准化研究专家为主,相关中医、中西医结合学科及中医文献学专家等召开专家论证会。会上各专家就项目工作组拟定的哮喘标准修订初稿,特别是其中存在争议、改动较大的内容,如哮喘分期、疗效评价的观察时限等,展开面对面的深入讨论。项目工作组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经儿科专家指导组审核、公开征求意见后,提交本标准送审稿。最后,工作组整理并总结文献检索结果、专家基本信息、各阶段专家凝集意见等内容,完成哮喘诊断疗效标准修订报批稿。结果:形成《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哮喘(修订)》送审稿,报请有关主管部门审评后,作为新版中医行业标准发布实施。结论:修订的标准与目前国际国内最新发布小儿哮喘诊疗规范相接轨,利用病证结合模式下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框架,能为医疗实践提供新标准,为实验研究提供新方向。过程中形成的标准修订策略是对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方法学的一种补充,为标准化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将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标准化工作。
霍婧伟,吴力群[9](2018)在《儿童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文中指出儿童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尤其是在缓解期扶正祛痰,消除宿根,减少哮喘发作方面具有独特疗效。本文从传统医学的角度,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总结各医家治疗哮喘的临床经验,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阐述中医药从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3个方面,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
李蕾[10](2018)在《儿童益肺膏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哮喘缓解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亿人患有该病,不同国家的患病率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间不等,其中发达国家的患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根据我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显示,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97%,2年现患病率为1.54%,目前我国70%-80%的儿童哮喘好发于5岁前,约20%患者有家族史[1]。伴随着哮喘患儿发病率的升高,不仅家庭、社会均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而且也逐渐演变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哮喘若在儿童发病时期诊治不当,随着病程的延长也会相继出现不可逆性气道狭窄或气道重塑等病理改变,因此,哮喘缓解期的预防和治疗尤为重要。中医药对于哮喘缓解期的临床应用具有明显优势,本研究计划主要从细胞免疫角度探讨儿童益肺膏在防治哮喘缓解期方面的作用机制。目的:(1)观察治疗组(儿童益肺膏)和对照组(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对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型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NF-γ)浓度的调节作用;(2)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在治疗前后减轻中医症状积分和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3)观察各组模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NF-γ含量水平,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间IL-4、INF-γ水平值的差异;(4)探讨儿童益肺膏对哮喘缓解期的作用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选40例中医辨证属于肺脾气虚的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组20例,儿童益肺膏组20例)。这两组患儿的指标,如性别、病程、年龄等,测试得到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给予儿童益肺膏,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影响观察疗效的药物,并注意患儿的饮食调护。疗程为6周结束后测量两组患儿血清中IL-4、INF-γ浓度,并对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等进行评价,在治疗结束三个月、半年、一年后对其有效率进行比较,并进行数据统计。2.实验研究:将Balb/C品系雌性小鼠经过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通过腹腔注射和吸入OVA致敏液的方法制备缓解期哮喘小鼠模型,划分为6组,分别是模型组、空白组和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组,儿童益肺膏低剂量组,儿童益肺膏中剂量组,儿童益肺膏高剂量组。于结束造模后第二天,将空白组和哮喘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组、儿童益肺膏低、中、高剂量组按剂量给药,均每天灌胃一次(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共进行28天末次给药24h后,观察造模及药物刺激后不同的组间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4、INF-γ的水平值。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临床研究: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L-4和INF-γ浓度均得到明显调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益肺膏组在减轻中医症状积分和哮喘控制水平上较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组显着(P<0.05)。2.实验研究:(1)空白组相比,哮喘缓解期模型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L-4水平值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组、儿童益肺膏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IL-4水平值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益肺膏中剂量组在下调IL-4水平值上较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组显着(P<0.01)(2)与空白组相比,哮喘缓解期模型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NF-γ水平值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组、儿童益肺膏低剂量组、儿童益肺膏中剂量组、儿童益肺膏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INF-γ水平值显着上升(P<0.01),儿童益肺膏中剂量组在上调INF-γ水平值上较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组显着(P<0.01)。结论:(1)儿童益肺膏可以降低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中IL-4水平值并上调INF-γ的含量水平,在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和哮喘控制水平方面较孟鲁司特钠片联合布地奈德组明显,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儿童益肺膏用于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是有意义的,适宜推广。(2)儿童益肺膏可以降低模型小鼠BALF中IL-4水平值并上调INF-γ的含量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儿童益肺膏具有调节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作用,为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哮喘须重视缓解期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哮喘须重视缓解期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经方治疗儿童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制定及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文献检索与处理 |
1.1 临床证据检索策略 |
1.2 文献处理方法 |
1.3 文献筛选 |
1.4 文献检索结果 |
1.5 文献质量评价 |
2.文献研究讨论 |
第二部分 专家调查问卷 |
1.资料与方法 |
2.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3.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4.课题组研讨会议 |
5.讨论 |
第三部分 临床推广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2.临床推广研究结果 |
3.讨论 |
3.1 指南质量评价的意义 |
3.2 本次指南与既往指南的异同探讨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治疗儿童哮喘古今探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 1《经方治疗儿童哮喘基层诊疗指南指定和临床推广研究》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 2《经方治疗儿童哮喘基层诊疗指南》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 3:《经方治疗儿童哮喘基层诊疗指南》临床推广研究问卷 |
附录 4:随机类文献质量评价 |
附录 5:非随机类文献质量评价 |
附录 6:Meta 分析类文献质量评价 |
附录 7 中医经典名方治疗儿童哮喘应用指南 |
致谢 |
论文着作 |
(2)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中医学对哮喘病的认识 |
1.1 病名认识 |
1.2 古代医家对哮喘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近现代医家对哮喘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1.4 中医学对哮喘病的论治 |
2.现代医学对哮喘病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现代医学对哮喘病病因的认识 |
2.3 发病机制 |
2.4 儿童哮喘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辨证标准 |
3.临床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脱落、剔除、终止标准 |
4.给药方案 |
5.观察方法 |
5.1 观察指标 |
5.2 统计学方法 |
5.3 疗效评判标准 |
6.研究结果 |
6.1 病例完成情况 |
6.2 一般资料 |
6.3 总体疗效统计 |
6.4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1.研究结果分析 |
1.1 一般资料分析 |
1.2 临床疗效分析 |
1.3 安全性评价 |
2.立体依据及背景 |
3.导师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经验介绍 |
4.组方分析及重要方解 |
4.1 组方分析 |
4.2 中药方解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5.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3)中医辨证治疗对改善缓解期儿童哮喘肺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证候分型标准 |
1.3 纳入排除标准 |
1.4 方法及检测指标 |
1.4.1 分组方法 |
1.4.2 肺功能 |
1.4.3 中医辩证治疗方案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对比 |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
3 讨论 |
(4)益气化痰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虚实夹杂证38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 一般资料 |
1.1.2 诊断标准 |
1.1.2. 1 西医诊断标准[6] |
1.1.2. 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1.1.3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3 疗效评价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喘息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比较 |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
3 讨论 |
(5)益肺Ⅱ号方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免疫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2.3 纳入标准 |
1.2.4 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指标监测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
2.5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
3 讨论 |
(6)补肺益肾方治疗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或剔除标准 |
1.6 终止试验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分组设计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
3.2 治疗后结果比较 |
3.3 安全性分析 |
3.4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补肺益肾方的治法方药及探讨 |
1.1 治法及选方依据 |
1.2 组方特色及功用特点 |
1.3 单味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2 “治未病”理念在防治哮喘中的重要意义 |
3 ACT在评估哮喘患者病情控制中的临床意义 |
4 补肺益肾方对哮喘患者IgE值的影响 |
5 补肺益肾方对哮喘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6 临床疗效分析 |
6.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6.2 治疗前后ACT分值变化情况 |
6.3 治疗前后IgE值变化情况 |
6.4 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值变化情况 |
7 本研究的依从性及安全性分析 |
8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个人简介 |
(7)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干预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文献研究 |
2.1 中医“治未病”理论 |
2.2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
2.3 西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
3.临床研究 |
3.1 病例来源 |
3.2 诊断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5 剔除或脱落标准 |
3.6 研究方案 |
3.7 研究结果及分析 |
3.8 讨论 |
4.结论 |
5.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治未病”理论的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小儿哮喘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背景、意义及方法 |
1 哮喘标准修订的背景 |
2 哮喘标准修订的意义 |
3 哮喘标准修订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哮喘标准修订 |
1 文献研究法 |
1.1 检索内容 |
1.2 检索结果 |
1.3 小儿哮喘古籍文献研究 |
1.4 小儿哮喘现代文献研究 |
2 专家问卷调查 |
2.1 问卷时间 |
2.2 专家资料 |
2.3 统计方法 |
2.4 问卷调查结果 |
3 专家论证会 |
4 专家指导组审核及公开征求意见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与原标准的对比 |
2 标准修订文献研究策略 |
3 对修订标准中哮喘分期的认识 |
4 关于中医病证疗效评价标准的思考 |
4.1 中医疗效标准现代医学成果利用程度 |
4.2 病证结合模式下中医疗效评价体系 |
4.3 主症量表评分法 |
5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儿童哮喘的中医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辨证论治儿童哮喘 |
1.1 从五脏辨证论治 |
1.2 分期论治 |
1.3 从风气痰虚瘀论治 |
2 复方中药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 |
2.1 对气道炎症的作用 |
2.2 对气道高反应的作用 |
2.3 对气道重塑的作用 |
3 中成药在治疗哮喘中的应用 |
4 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的优势 |
4.1 扶正固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哮喘发作 |
4.2 调理患儿体质,消除夙根 |
4.3 辨证论治,整体治疗 |
4.4 多种疗法运用,提高临床疗效 |
5 小结 |
(10)儿童益肺膏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哮喘缓解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中止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实验药品 |
2.3 给药方法 |
2.4 治疗方案 |
2.5 随访观察 |
2.6 观察指标 |
2.7 疗效判定标准 |
2.8 数据处理 |
三、结果 |
3.1 临床资料研究结果 |
3.2 临床疗效评价 |
3.3 安全观察指标 |
四、结论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 |
1.3 试剂及溶液 |
1.4 仪器及器材 |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
2.1 哮喘缓解期小鼠模型的制备 |
2.2 行为学变化 |
2.3 分组、给药 |
2.4 样本制作 |
三、统计学处理 |
四、实验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讨论 |
二、结论 |
三、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文献研究 |
一、古代中医文献研究 |
1.1 病名溯源 |
1.2 病因病机研究 |
1.3 辨证论治研究 |
二、现代医学对哮喘的研究 |
2.1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2.2 治疗研究进展 |
2.3 哮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四、哮喘须重视缓解期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方治疗儿童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制定及推广研究[D]. 宋美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石之易.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3]中医辨证治疗对改善缓解期儿童哮喘肺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J]. 邬宇芬,袁姝华,董文芳,林洁,潘春红,张皓,孙克兴,殷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17)
- [4]益气化痰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虚实夹杂证38例临床观察[J]. 营在道.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8)
- [5]益肺Ⅱ号方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免疫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 杨宏志,郭光辉,杨俊姝,冯毅,王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0(04)
- [6]补肺益肾方治疗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型患者的临床研究[D]. 陈婷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干预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D]. 金云姣.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小儿哮喘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研究[D]. 尤焱南.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9]儿童哮喘的中医药治疗[J]. 霍婧伟,吴力群.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8(06)
- [10]儿童益肺膏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哮喘缓解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李蕾.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