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防治牲畜五号病指挥部更名并调整成员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林远洲[1](2016)在《桂林城市近代化研究:1885-1949》文中研究指明历史上作为广西最早归附中央政权和桂东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桂林,是广西传统的政治中心城市,在广西自古以来就占有重要地位。民国建立后,桂林凭借传统优势和抗战大后方的地位居于广西“四大城市”之一。在近代历史中,中国政府一直保持着对桂林较完整的主权所属,既没有开埠,也没有受到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直接影响,仅在抗战时期的1944年11月到1945年7月间被日军短暂控制。这是其有别于梧州、南宁、龙州等开埠城市的自身特点,当然这并不能说明桂林没有受到近代化因素的影响。晚清已降,特别是中法战争后,在外力冲击和“新政”浪潮的推动下桂林开始了自身早期近代化历程;民国初年至抗战前夕经历了两次迁省的反复影响,既承受了省会迁邕后的停滞萧条,又经历了新桂系治下的四大建设:抗战时期受内迁风潮影响,在人才、技术、资金方面得到强有力的外援,促使城市短期内迅速发展;然而桂林终究受到战火波及,居民疏散,沦陷期间已是一片焦土;光复后在桂林市政府和民众及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广西分署的帮助下共同努力重建桂林,但无奈力量有限,又迫于内战干扰,始终无法完全恢复战前旧观。此外,抗战时期的1940年桂林设市,作为当时广西唯一一个市一级建制的行政单位,在城市管理机构方面较广西其他城市健全完善;湘桂铁路的修建通车对桂林城市发展也有极大促进。本文将着眼于考察18851949年间桂林城市近代化的现象与规律。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绪论主要包括选题缘由、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重点难点、创新之处、研究方法、概念界定等。第一章主要从地理环境、建制沿革、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文教兴旺等几个方面回顾古代桂林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这一时期桂林的城市类型是以军政职能为首,经济职能次之的行政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依附于官府和驻军,文化教育为政治统治服务,以培养官僚型人才为主。本章为下文考察近代桂林城市变迁奠定基础。第二章重点考察了桂林政治层面的近代化。咨议局、省议会、临时参议会等一系列民意机构的设立,桂林市政府作为专门市政机构的成立,警政事业的从无到有和初步发展,这一切都是城市行政管理制度的进步。同时,颇具近代特征的市政建设也在逐步推进,对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依次开展,城市基础设施也在建设完善;由于破坏严重,战后桂林城市的重建方兴未艾。第三章重点考察了桂林经济层面的近代化。在近代化背景下,非通商口岸的桂林依然有外企活动,传统的手工业在生产原料、生产组织、产品销路和经营形式上都逾发呈现近代特征。城市商业中,即便是传统的商帮也出现新的经营领域,新的行业、新的交易方式、新的商业组织相继出现。金融业正逐步完成近代化转型,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近代工业起步于清末新政,抗战前夕得到初步发展。战争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短暂的繁荣局面,但也因战争的破坏和结束而日益衰败。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上,新的交通工具、运输方式以及通信方式都依次投入使用,并且日益发展进步。第四章重点考察了桂林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近代新式教育从创设到进一步发展都旨在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健全人格,以及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并最终取代旧式教育。在社会进步思潮影响下的先进知识分子将引领广大民众实现思想启蒙和意识觉醒,继而积极投身于改造社会的实践。受战时多重因素的影响,桂林出现了抗战文化城的空前盛况,这既是文化的繁荣,更是思想的解放。结论部分将对前文论述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围绕桂林城市近代化的动力探析、所存在的缺陷和经验借鉴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周箴[2](2012)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已有近20年的实践,并购重组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为资本市场贡献了大批优质资产,有力促进了资本市场的活跃与发展。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占国民经济比重的不断提高,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实现形式之一,并在资源优化配置、产业整合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国企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利用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促进“调结构、兴产业”,既是历史机遇又是历史任务。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上市公司违规实施并购重组、规避监管机构的监管、并购重组中伴随内幕交易等不良现象,使市场和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产生较为负面的印象。鉴于此,如何保护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中小股东、防止和打击并购重组中滋生的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市场欺诈活动,是各国证券监管机构不懈努力的目标。基于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为的价值判断、不同的市场发展水平以及各自的国情,各国政府建立了不同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对并购重组行为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政府行政行为,并从改进政府执政方式出发,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新情况,完善监管体系,更新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方式,健全监管规则,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处理好政企关系、政社关系以及政府内部各种关系,更好地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效能,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规范发展。因此,研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众多学科共同涉足的一个领域,长期以来一直是资本市场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诸多有益的建议,但大部分仍然局限于研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具体制度或者形式,而对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的问题仍然是一个新兴的问题,尚未形成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构建问题的研究则更处在初级探索阶段。在现有公共行政管理领域的文献中,也尚无专门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的文章,因此对其进行研究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笔者试图大胆尝试,尽力而为。本论文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为研究对象,依托政府介入企业并购理论、金融监管理论、证券市场监管理论以及并购重组理论等,吸收、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系统论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及动态分析的方法以及理论分析与操作实务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的运作问题,总结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实践出现的突出问题,比较和分析境外典型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的构成及监管情况,反思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的实施效果,力图使论证比较充分,分析比较透彻。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现阶段中国市场发展水平的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的路径选择和对策。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对维护并购重组活动正常开展意义重大,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的前提是高度重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并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架构;进一步挖掘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辖区监管责任制的潜在功能;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中把监管和服务更加有效地结合;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授权自律组织进行自律监管,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提高社会监督力量的参与度,形成合力监管;加强对并购行为的全过程监管,强化现场监管和后续监管的力度;继续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鼓励并购重组的创新等方面的建议。在明晰现阶段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的情况下,准确定位政府监管与市场行为的关系,在做好“裁判员”的同时把握好监管边界,调整监管理念与思路,坚持服务市场的服务精神,转变监管模式,努力创新,构建并不断完善与市场行为相适应的市场化多层次立体综合监管体系,是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构建的理性选择,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研究依据,并能够为正在不断完善中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工作做出微薄贡献。此外,本论文最后对我国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动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思考。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3](2004)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防治牲畜五号病指挥部更名并调整成员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 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国发[2001]14号)精神,结合我区动物防疫工作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4](1999)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自治区防治牲畜五号病指挥部指挥长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 各地区行署,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柳铁,区直各委、办、厅、局: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由自治区副主席孙瑜担任自治区人民政府防治牲畜五号病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防治牲畜五号病指挥部更名并调整成员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防治牲畜五号病指挥部更名并调整成员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桂林城市近代化研究:1885-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一) 学术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二) 国内关于中国城市近代化研究综述 |
(三) 广西城市近代化研究综述 |
四、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一) 重点 |
(二) 难点 |
(三) 创新之处 |
(四) 研究方法 |
(五) 相关概念界定 |
1. 时间界定 |
2. 空间界定 |
3. 近代化、城市近代化与近代城市化 |
一、古代桂林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
(一) 地理环境和建制沿革 |
1. 地理环境 |
2. 建制沿革 |
(二) 古代桂林城市的发展状况 |
1. 城市建设 |
(1) 城墙与护城河 |
(2) 沟渠与运河 |
(3) 道路与桥梁 |
(4) 驿站与驿道 |
2. 经济发展 |
(1) 手工业 |
(2) 商业 |
3. 文教兴旺 |
(1) 官方教育 |
(2) 民间教育 |
(3) 文化瑰宝 |
本章小结 |
二、桂林政治近代化的循序渐进 |
(一) 近代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 |
1. 近代民意机构的建立 |
(1) 广西谘议局 |
(2) 广西省议会(桂林) |
(3) 省(市)临时参议会 |
2. 专门市政机构的设立 |
3. 近代警政事业的发展 |
(1) 清末警政事业的创办 |
(2) 民国警政事业的发展 |
(二) 近代桂林市政建设的推进 |
1. 城市规划的开展 |
(1) 《桂林新市区计划》 |
(2) 《城南郊新市区计划》 |
(3) 《大桂林三民主义实验市计划》 |
(4) 《桂林新市政建设计划》 |
2. 市政设施的完善 |
(1) 抗战胜利前的建设 |
(2) 抗战胜利后的重建 |
3. 战后重建的特征及影响 |
(1) 特征 |
(2) 影响 |
本章小结 |
三、桂林经济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
(一) 近代化背景下桂林工商业的发展 |
1. 外企在桂林的活动——以亚细亚火油公司为例 |
2. 传统手工业的变迁 |
(1) 近代桂林土布业的兴起 |
(2) 工商合营的出现——以张永发商号为例 |
(3) 抗战时期的短暂繁荣 |
3. 城市商业的变迁 |
(1) 商帮经营特征明显 |
(2) 近代百货业的兴起 |
(3) 民族资本家的代表——龙鹤龄发家史 |
(4) 官商结合的典范——罗炤致发家史 |
(5) 新桂系时期桂林商业发展概况 |
(6) 新式交易方式的运用 |
(7) 桂林金融业的近代化 |
(8) 近代商业组织的诞生 |
(二) 近代桂林新式工业的发展 |
1. 抗战以前桂林工业的发展状况 |
(1) 晚清时期近代工业的起步 |
(2) 民国初年的进一步发展 |
(3) 抗战前工业发展仍然滞后 |
2. 战时桂林工业的短暂繁荣 |
(1) 沦陷区工厂大量内迁 |
(2) 广西当局积极推动工业建设 |
(3) 民营工业迅速发展 |
(4) 桂林沦陷带来的毁灭性破坏 |
(5) 战后工业发展衰败 |
3. 战时桂林工业发展条件及其特点 |
(1) 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
(2) 战时工业发展的特点 |
(3) 抗战中后期工业发展已呈衰态 |
(三) 近代桂林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 |
1. 公路 |
2. 铁路 |
(1) 修筑湘桂铁路 |
(2) 铁路营运情况 |
3. 航空 |
(1) 机场 |
(2) 航线 |
4. 水运 |
(1) 桂江航线 |
(2) 近代化起步与发展 |
5. 电讯 |
(1) 电报 |
(2) 电话 |
6. 邮政 |
(1) 机构 |
(2) 业务 |
(3) 邮路 |
本章小结 |
四、近代桂林思想文化的革新 |
(一)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
1. 初等教育 |
2. 中等教育 |
3. 高等教育 |
4. 职业教育 |
(二) 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 |
1. 维新变法思想在桂林 |
2. 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在桂林 |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在桂林 |
(三) 抗战文化城的空前盛况 |
1. 美术与音乐 |
2. 文学与戏剧 |
3. 新闻与出版 |
本章小结 |
五、结论 |
(一) 桂林城市近代化的动力探析 |
1. 传统工商业发展的内化作用 |
2. 新观念输入改变人们传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
3. 行政中心变迁影响城市发展进程 |
4. 战争对桂林城市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
(二) 桂林城市近代化存在的缺陷 |
1. 传统城市特征明显 |
2. 遭受战争破坏极大 |
3. 战时过分依赖外援 |
(三) 桂林城市近代化的经验借鉴 |
硕士毕业论文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2)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论文选题缘由及其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二、核心概念辨析 |
(一) 上市公司 |
1. 上市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
2. 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 |
(二) 并购重组 |
1. 国外的界定 |
2. 我国对并购重组概念的理解 |
(三) 监管体系 |
1. 关于“监管”的定义 |
2. “监管体系”的界定 |
3.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的概念 |
三、理论背景及文献综述 |
(一) 理论背景 |
1. 政府介入企业并购的理论 |
2. 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要理论 |
3. 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理论 |
4. 并购重组的理论框架 |
(二) 文献综述 |
1. 关于证券市场监管制度构建和设计的研究 |
2. 关于证券市场监管基本理论的研究 |
3. 关于证券市场监管国际比较及借鉴的研究 |
4. 关于我国监管体制、模式及现状的研究 |
5. 关于证券市场监管的博弈论分析 |
四、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一) 系统论的方法 |
(二)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的方法 |
(三) 比较分析及动态分析的方法 |
(四) 理论分析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
五、可能的贡献及存在的不足 |
第一章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践的历史演进及政策环境分析 |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实践 |
一、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发展情况 |
(一)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发展的初级阶段(2002年以前) |
(二)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规范发展阶段(2002年至2005年) |
(三)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化发展阶段(2005年以来) |
二、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制度实践 |
一、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历史沿革 |
(一) 被动监管期 |
(二) 积极鼓励期 |
(三) 规范和发展并重阶段 |
(四) 当前市场化监管改革探索阶段 |
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现状 |
(一) 上市公司收购制度 |
(二)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制度 |
(三) 上市公司回购制度 |
(四) 上市公司合并、分立制度 |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的结构及功能研究 |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行政监管体系 |
一、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监管体系的建立 |
(一) 建立基础:我国证券市场行政监管体系形成的历史考察 |
1. 分散监管阶段(1981年-1992年5月) |
2. 多头监管阶段(1992年5月-1997年底) |
3. 集中统一监管阶段(1997年底至今) |
(二) 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监管体系的形成:中国证监会会机关与证监局两级监管模式 |
二、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监管体系的监管职责分工 |
(一) “中国证监会会机关——证监局”监管职责分工的演进历程 |
1. 探索磨合阶段(1999年-2003年12月) |
2. 调整过渡阶段(2004年初-2005年初) |
3. 系统强化阶段(2005年至今) |
(二) 现阶段“中国证监会会机关——证监局”按照辖区监管责任制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方面的监管职责分工 |
1. 辖区监管责任制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中的具体体现 |
2. 中国证监会会机关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监管职责 |
3. 证监局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监管职责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自律监管体系 |
一、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 |
(一) 证券交易所监管的基本理念 |
(二) 我国证券交易所监管制度的发展现状 |
(三) 我国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监管职责 |
1. 我国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监管的基本内容 |
2. 现阶段我国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监管职责 |
二、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监管 |
三、上市公司协会自律监管 |
第三节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行政监管与自律监管之间的关系 |
一、证券交易所与行政机构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中的关系 |
二、“中国证监会会机关——证监局——证券交易所”监管体系的发展:辖区监管责任制的推行情况 |
(一) 辖区监管责任制的基本概念 |
(二) 辖区监管责任制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四节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成效的案例分析 |
一、园城发展历次并购重组案例 |
二、宝商集团控股股东变更案例 |
三、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电器案例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面临的问题研究 |
第一节 当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面临的挑战 |
一、在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日益一体化背景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面临监管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 |
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需要满足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 |
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承担实现监管与服务发展的双重任务 |
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需要适应国家对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
一、并购重组中伴随内幕交易频发现象 |
二、并购重组定价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 |
第三节 当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 |
一、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误区亟需突破 |
二、“中国证监会会机关-证监局-证券交易所”体系运作中的难点和问题 |
(一) 中国证监会会机关作为指挥部的龙头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的透明度、标准化和流程化有待提高 |
(二)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续监管与可持续发展劲头不足,合力监管的效应有待增强 |
(三) 监管职责边界仍需进一步厘清,三方监管协作和沟通机制效能有待加强 |
(四)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缺少独立性和执法权威 |
(五)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队伍的建设落后于市场发展 |
三、自律组织功能不健全,自律监管不足 |
四、中介机构等社会监督力量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
第四章 境外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的主要模式及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境外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的考察 |
一、美国模式:以SEC为主的监管体系 |
(一) SEC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日常监管 |
1. 日常监管执行部门 |
2. SEC公司财务部并购处的监管 |
(二) SEC之外主体对并购重组的监管要素 |
二、英国模式:以专门并购委员会为主监管体系 |
(一) 并购委员会法定模式 |
(二) 并购委员会非法定模式 |
1. 基本情况 |
2. 英国伦敦收购及合并城市委员会的监管设置 |
第二节 境外并购重组监管体系构建对我国的启示 |
一、并购重组监管体系构建理念的差异分析 |
二、境外并购重组监管体系构建的经验借鉴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完善现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 |
一、进一步优化现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内部职能分工 |
二、进一步挖掘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辖区监管责任制的潜在功能 |
(一) 加强对并购重组行为的全过程监管 |
(二) 强化现场监管和后续监管的力度 |
第二节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构建的理性选择:构建有中国特色市场化多层次立体综合监管体系 |
一、构建以市场化监管原则为导向的监管体系,协调政府指导与市场引导的关系,提升监管适应性 |
二、构建更具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管体系,提升监管合力 |
三、构建具有综合效能的监管体系,提升监管体系的信息化水平 |
第三节 我国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监管实践及完善思考 |
一、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一) 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体系面临的机遇 |
(二) 区域内综合监管体系初步形成,较好地防范和化解了并购重组的交吴风险 |
(三) 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面临的挑战 |
二、推动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的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防治牲畜五号病指挥部更名并调整成员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桂林城市近代化研究:1885-1949[D]. 林远洲.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3)
- [2]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体系研究[D]. 周箴.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 [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防治牲畜五号病指挥部更名并调整成员的通知[J].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04(01)
- [4]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自治区防治牲畜五号病指挥部指挥长的通知[J].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西政报, 199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