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版画教学的一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孙逊[1](2021)在《初中版画教学实践研究 ——以武汉市鲁巷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邱文彦[2](2021)在《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版画课程开发研究 ——以潍坊中新双语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社会的高速发展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当下,美术学科基于学科本质与特点制定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这是时代对美术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版画是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悠久的历史,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更有工艺性、间接性、印痕性和偶然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动手、思考、表现、创造、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小学版画课程的开发进行研究,更好地发挥版画的美术学科价值与教育价值,达成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版画”为本研究的聚焦点与着力点,首先在阐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版画概念的基础上,论证版画对于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继而深入分析小学版画教学的现状,明确版画课程开发的思路,展开分学段单元教学实践。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阐述论文的缘起,研究的内容与意义,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版画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版画进行相关概念的梳理与界定,阐明版画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第三部分,对潍坊市小学版画课程与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不同版本美术教材中版画课程内容与分布的对比、教师与学生的问卷与访谈调查,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为课程开发与设计提供指引。第四部分,明确前、中、后期的课程开发思路,前期阐明课程开发理念,分析学校环境资源,合理安排课时与角色分工。中期进行教学构建,将三维目标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相联系,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化。从版画的分类、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美术的四个领域出发拓展课程内容。运用“大单元”、分层梯级教学和逆向设计等理念转变教学策略。后期对课程进行多元有效的评价总结。按照此框架,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针对小学低、中、高学段开发了三个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版画单元课程,形成规范的教学逻辑体系,体现循序渐进与因地制宜的原则,使版画教学更加完善。第五部分是对课程开发实践的总结与展望,展示研究成果,验证实践成效,对进一步的版画课程开发进行展望。
李秀花[3](2021)在《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不言而喻,美育摆上了更突出的地位。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美育处于上位,美术更是是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又对提升国民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美育视域下,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就更为重要。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在遇到新事物时,通常会以主观意愿代替视觉效果带来的具体感受,他们以绘画的形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呈现出来,但是由于他们在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特点,小学阶段理解能力较弱和手脑协调还有待发展,无法准确地以绘画的形式心随所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空间把控能力都比较弱,在学习绘画的时候时,无法从科学的绘画艺术的角度,熟练地画出事物的真实情态,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加上外界对小学生“画画像与不像”观点的影响,小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会降低,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降低,从而也会给美育大打折扣。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有效运用版画语言的独特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弥补小学生在绘画时的短板,增强学生自信心。版画的媒材丰富、语言表现方式丰富,其多样性,满足了小学生的爱玩、爱动手的天性,拓展孩子们的体验;版画的肌理性和偶然性,则满足了孩子好奇心的天性版画的表现方式丰富;其程序性,塑造孩子们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践性,拓展了孩子们动脑动手能力;其历史性,时代符号突出,增强了孩子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感。版画的特殊性决定版画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的版画作品有别于成人版画作品,儿童稚嫩、单纯,用心灵绘制出的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生命力的版画,具有独特的稚拙美。本论文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和需求特点,锚定以人文本的理论,设计不同的版画语言教学情境,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旨在探究版画语言独特性的教学,由此阐发版画与人本身的关系,从育人的高度认识美育。通过丰富学生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美术自信心,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等综合能力,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获得熏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达到以美育美、以美育心、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明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借助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对研究的思路、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等进行论述。第二部分是论述美育和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相关理论概述,既包括概念界定和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是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等形式分析美育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和版画语言教学的现状。第四部分是提出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和建议。第六部分是是结论和展望。
唐巾杰[4](2021)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吹塑纸版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吹塑纸版画是集设计性、操作性和探索性为一体的艺术创作活动,吹塑纸版画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观察表现等多种综合能力的提升。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强调学习的情境性、主动性以及建构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切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吹塑纸版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了《我是非遗传承人》的整体单元课程,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转变传统吹塑纸版画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创新性,用综合、创新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建构主义理论内涵、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及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三种教学模式,明确其含义和特点。其次,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对美术教师和非遗传承人的访谈,了解所在学校吹塑纸版画课程开展情况、学生对吹塑纸版画的掌握程度、兴趣等,发现当前吹塑纸版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根据吹塑纸版画教学的特点结合建构主义观点,明确建构主义融入教学的意义、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再通过设计案例将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设计了三种模式的教学案例,探究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在小学吹塑纸版画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反思实施中的制约因素和不足,得出结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吹塑纸版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性探究,更加有利于拓展吹塑纸版画课程设计思路,使吹塑纸版画教学实施效果更佳。
靳帧[5](2021)在《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也逐渐成为一门必学课程,版画的形式种类多样。综合版画是一种独特又新颖的版画种类,它有着独有的魅力所在,在综合版画的制作中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性,探索与尝试多种材料和方式,并从制作中感受综合版画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取材贴近生活。综合版画对培养儿童动手动脑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有着课业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优势,它的绘画过程不同于其他绘画,过程的趣味性能带给学生更多的热情、好奇心、创作欲等。小学不同阶段的学生身心变化不同,综合版画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阶层,从浅至深,从易到难的设置课程,教学策略从实际情况出发,分层教学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然而,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中着重强调的两种能力,以此综合版画作为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本文主要研究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性,以沈阳地区的几所小学展开问卷调查,先行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背景和对综合版画的认识,并结合以文化路小学为例对学生展开综合版画教学,了解实际学习情况和对综合版画教学展开研究和发展,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版画印制原理以及加深对综合版画的了解,体验综合版画制作的过程,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的能力。根据课程实践和调查分析,论证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践的意义。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绪论部分交代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现状分析和综合版画的概念;第一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分析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可行性;第二章主要以沈阳地区的小学为例对综合版画教学展开深入的调查与实践,分别对文化路小学、辽中一小、珠江五校保利校区进行了解调查,选择其中一所文化路小学进行实践教学,分析实际实施情况,从实践中分析教学的制约问题;第三章针对以上综合版画教学的调查与实践,论证综合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包括综合版画教学对学生的意义、对教师的意义和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第四章整合实践中综合版画教学的教学方案设计以及对实践中的教学反思。
李瑞珂[6](2021)在《初中版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以商丘市S中学为例》文中认为版画校本课程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占比不断增多。通过对以往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成果的研究,可以发现,各地美术校本课程的门类非常丰富,或是基于美术学科建设,或是针对某一种民间美术工艺建设。版画校本课程与其他美术课程存在着一些相同问题,课程开发不易形成持续的发展状态,课程教学脱离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不清晰,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同时,版画具有版种多样,实践性,操作复杂,课程实施难度大等特点。笔者以商丘市S中学的版画校本课程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找出课程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本文立足于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把商丘市S中学作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相结合,了解版画校本课程的具体实践环节,得出版画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律和发展方向。首先,以调研为主,对S中学和S中学美术课程现状做调查,发现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然后,摘取商丘市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的代表案例,具体分析课程作用和意义,探讨课程实施中产生的问题。最后在对商丘市S中学的课程开发实践中,提出课程开发的建议,总结版画校本课程实施方法,以及制定完善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创设版画校本课程开发的更多可能性。总结校本课程建设的成果,展望未来版画课程的发展轨迹。通过对商丘市s中学版画课程开发实践的研究,笔者发现版画因取材广泛,制作手法多样的特点,给中学美术课程提供了更多创作的空间,使其更加具有多样性和自由度。这种特性,满足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期待。在商丘市S中学课程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基于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结合美术校本课程的特性,提出了建议,参与了课程实施中学版画课程的定制。美术校本课程体系既要有自由,也要有章法,按照美术学科的规律和特性,开发符合中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的课程内容。
艾紫依[7](2020)在《版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对于正在发育成长的学生来说,其身心是不断变化,在开展版画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因材施教,做好学段衔接工作,制定适宜其学段的学情教学设计。版画课一直是小学美术教学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加强版画发展可以为美术教学增添新的生命力,版画有绘画和制作两种功能对培养学生动作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观有重要意义。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有明确的规定版画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和每个阶段对版画教学的具体目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具有乡土气息的传统版画几乎无迹可寻,一些版画手工技艺面临危机,民间美术可以为版画提供创作源泉,在课堂教学中让儿童了解家乡文化积淀与艺术魅力。本课题以沈阳小学美术教学中版画的应用作为研究主题,首先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版画教学,设计教案,强调了版画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运用调查问卷、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总结版画课堂教学的方法,沈阳市陵西小学版画课程少并不成体系,教学难度大,所以针对四年级纸版画教学、六年级橡皮章版画和丝网版画进行案例设计与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艺术认知能力和加强交流能力,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版画形式相结合,在教学中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在教学内容人文性和知识性、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高教师能力等方面为促进儿童发展提出一些应对策略。本课题运用文献综述法及案例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认为版画教学与社会相适应又不失人文内涵所以成了新的课题,对小学美术教育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薛鹏[8](2020)在《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美术木刻版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木刻版画想象力是一种表现手法的展现手段,更是一种综合性美术创造形式。版画具有生命力特征,是对精神意识的自由重构过程。想象力并非天马行空,而是有根之萍,是基于经验界限,但又超越现实的自由自在。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利用木刻版画作品进行想象力培养,通过在木刻版画构图意境、色彩造型和创作追求等方面,渗透想象力思考和创作,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木刻版画,并将想象力运用于美术创作中。研究中,首先深入分析初中木刻版画教学和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关系,说明木刻版画对学生想象力培养有积极作用。继而,从初中生心理特点和木刻版画特点两个视角阐述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可行性。运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青岛市六所中学美术教师和四所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现木刻版画教学现状中存在重视模仿,忽视创造,强调技能,忽视想象,关注结果,忽视过程的问题。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初中美术木刻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具体策略,在初中美术木刻版画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兴趣来确定临摹的内容,开展与临摹相关联的教学策略,让临摹转向想象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自由想象,开展与生活相关联的教学,重视感知的升华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进行版画创作,开展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教学策略,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进行版画的创作设计,并提出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有效激励。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师和学生的体会感悟,指出木刻版画活动设计和开展和创作过程中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局限,认为初中美术木刻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多挖掘当地的特色技艺,并且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加强不同学校交流沟通,教师加强自身学习积累,学生丰富自身具象储备,进行师生互动教学。总之,将木刻版画运用到初中美术课堂中,不断提升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木刻版画语言上运用各种技法进行不断的探索,并学会处理好在艺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艺术教育的当代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启迪了他们的心智。
徐乙更[9](2019)在《张桂林丝网版画艺术与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丝网版画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国内,至今发展已余近四十年,张桂林是我国第一代丝网版画艺术家,同时也是我国丝网版画的先行者与开拓者。通过梳理张桂林四十年的艺术历程,总结张桂林对国内艺术产生的影响和丝网版画教育方面的贡献。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搜集整理丝网版画发展的文献资料,阐述了国外丝网版画的历史发展以及国内早期研究丝网版画的具体过程。通过对张桂林个人访谈及整理研究相关艺术评论等原始资料,详细阐述了张桂林四十年的成长与艺术历程,首先叙述了张桂林的成长经历与风格影响;在艺术作品研究上,以时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分析艺术语言与特征;以及对代表作品系列的释读。通过访谈张桂林教学生涯中各时期代表学生,阐述了张桂林在丝网版画教育方面的活动与成果。最后在取得荣誉与艺术活动中,总结出张桂林对国内丝网版画艺术的影响。本文阐述张桂林丝网版画艺术与教育的成果不仅是对张桂林个人艺术历程的梳理,同时也厘清迄今为止国内丝网版画的历史发展,对丝网版画的文献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
王岩[10](2019)在《商丘市第十六中学美术社团版画多样性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90年开始中国的中小学美术大纲就已加入版画相关课程,版画是一门间接性的艺术,除了需要学生自主设计构思外,画、刻、印等多个环节都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于实践操作学习方法的要求,符合课程改革的实质即课程的综合化问题。版画创作过程中所养成的思维的逻辑性、做事的程序感、良好的行为习惯、较强的挫商及善于合作的集体意识等对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十分有益。版画尤其是少儿版画的普及问题已是大势所趋,但于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商丘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版画仍属于冷门学科。笔者致力于研究更加适合商丘市第十六中学美术社团实践的版画课程内容,主要是对多种版画如各类纸版画、吹塑纸版画、单色及多色木刻版画、综合版画等进行研究学习,包括对多样的材料选择运用、制版印版方式、印制方法及最终呈现效果等环节,让学生在教师多样的教学方式及版种学习中体验不同版种的制作方法及思维方式。笔者主要从国内优秀的版画教育基地、日益发展的网络教育平台、国内着作及期刊论文文献等方面对版画教学及社团教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参考了解,所涵盖内容甚广,对笔者的学习实践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将版画的多样性教学与中学美术社团进行有机结合,在社团实践活动中把最优化的教学实施方案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系统化材料继而对全校或其它中小学校产生借鉴意义。本文以笔者所从教的学校商丘市第十六中学为例,分四章对版画多样性教学在美术社团的实践探索进行研究学习。第一章,主要从材料、制版印版、教学方法方面对版画的多样性含义及版画课程开发实践的原则进行阐述,使读者对笔者的立题及课程实践原则能有明确清晰的认知;第二章从十六中学发展的现实需要、版画课程在中学阶段开展的必要性及社团的灵活性方面阐述版画多样性教学在十六中学美术社团开设的优势及可行性;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以社团真实实践的多种类版画课例及作品来详细讲解各种版画的制作方法及特点,可以对打算开设版画课程的读者产生直接的借鉴意义;第四章针对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促使其更好更远地发展。
二、对版画教学的一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版画教学的一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版画课程开发研究 ——以潍坊中新双语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五、研究创新之处 |
六、理论基础 |
第一章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与版画的概述 |
第一节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述 |
第二节 版画的概述 |
第三节 版画与培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
第二章 小学版画课程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一节 小学版画课程的现状调查 |
第二节 小学版画课程调查的内容分析 |
第三节 小学版画课程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版画课程开发与教学构建 |
第一节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版画课程开发实践价值 |
第二节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版画课程的开发原则 |
第三节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版画课程的开发流程 |
第四章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版画课程设计与实践 |
第一节 第一学段开展以实物拓印为主的版画课程——以《奇妙的肌理之美》为例 |
第二节 第二学段开展以橡皮章为主的版画课程——以《美丽的校园印迹》为例 |
第三节 第三学段开展以木版为主的版画课程——以《木版上的年味》为例 |
第五章 版画课程开发的成效与展望 |
第一节 版画课程开发的成效 |
第二节 课程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潍坊市小学版画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3)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现实意义 |
3.理论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CNKI中国知网数据分析研究总体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一、美育和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相关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美育 |
2.审美素养 |
3.人文素养 |
4.版画和版画语言 |
(二)版画语言形态要素 |
1.版画的材质与肌理语言 |
2.版画的点、线、形语言 |
3.版画的色彩语言 |
(三)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
1.版画语言的程序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
2.版画语言的肌理性和偶然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
3.版画语的言多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4.版画语言的历史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
(四)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研究理论支撑和原则 |
1.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操作性原则 |
2.人本主义理论——因材施教原则 |
3.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鼓励性原则 |
二、美育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情况和版画语言教学情况的现状分析 |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的基本情况介绍 |
(二)美育发展背景之下南宁市四所小学的美术教学的问卷调查分析 |
1.学生学习美术的情况 |
2.教师教学发展的情况 |
(三)访谈研究的分析 |
1.访谈南宁市教科所教研员 |
2.访谈学校领导 |
3.访谈学校美术教研组长 |
4.访谈家长 |
(四)小学美术教材版画模块的比较分析 |
三、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 |
(一)质量保障体系不够 |
1.美育课程过于“隐性” |
2.社会对版画和版画语言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认知不足 |
(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接触版画以及版画语言不多 |
1.教师自身的版画修养不足 |
2.教师对美育内涵把握不足 |
(三)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随年龄增长出现极端分化 |
1.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与绘画能力发展不平衡 |
2.评价机制不完善 |
四、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和建议 |
(一)加强版画语言学习的组织保障 |
(二)创设专业的版画语言学习环境 |
1.提高美术教师专业版画素养 |
2.开设版画工作坊 |
3.开发版画资源 |
(三)有效运用版画语言对学生科学引导 |
1.版之触——感知材料,有趣体验 |
2.版之痕——感受肌理,乐趣学习 |
3.版之味——感悟历史,志趣激发 |
(四)建立合理的版画语言学习测评机制 |
1.评价过程要具有全面性 |
2.评价结果要具有激励性 |
3.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 |
五、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美育视域下版画和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关于版画学习的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4)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吹塑纸版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对象 |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步骤 |
3.创新点 |
一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1.吹塑纸版画 |
2.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内涵 |
2.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 |
3.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 |
二 吹塑纸版画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学生与教师调查分析 |
1.学生问卷调查与分析 |
2.教师访谈调查与分析 |
(二)非遗传承人访谈分析 |
1.访谈内容 |
2.访谈结果分析 |
(三)吹塑纸版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
1.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关注 |
2.吹塑纸版画创作形式不够丰富 |
3.学材设置有待完善 |
4.课堂评价不够全面 |
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设计分析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入教学的意义 |
1.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
2.培养创新思维 |
3.强化实践能力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入教学的设计原则 |
1.突出主动建构的学习方法 |
2.强调情境创设的作用 |
3.主张协作学习 |
4.利用信息资源支持教学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入教学的实施策略 |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
3.完善评价体系 |
四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实践 |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设计 |
1.单元总体设计思路 |
2.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
3.教学工具设计 |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过程 |
1.支架式为主的教学设计 |
2.随机进入式为主的教学设计 |
3.抛锚式为主的教学设计 |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成效 |
1.学生内在驱动力的激发 |
2.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
3.学生运用能力的提升 |
4.学生自信心的增强 |
五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的思考与展望 |
(一)吹塑纸版画教学的思考 |
1.本研究创新之处 |
2.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二)吹塑纸版画教学的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5)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综合版画的概念 |
第二章 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可行性 |
一、综合版画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 |
二、综合版画具有可操作性和创造性 |
第三章 以沈阳地区小学为例开展综合版画教学的调查与实践 |
一、综合版画教学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一)关于综合版画教学对教师的调查 |
(二)关于综合版画教学对学生的调查 |
二、综合版画教学具体实施情况 |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
(二)根据不同年级,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
三、综合版画教学的制约问题体现及可持续性发展 |
(一)综合版画教学的制约问题体现 |
(二)综合版画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
第四章 综合版画教学案例 |
一、1-2 年级教学案例 |
二、3-4 年级教学案例 |
三、5-6 年级教学案例 |
四、综合版画教学反思 |
第五章 综合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的意义 |
一、综合版画教学对学生的意义 |
二、综合版画教学对教师的意义 |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
(二)提高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
(三)开发思路,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 |
三、综合版画教学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版问卷 |
附录2 教师版问卷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获奖作品清单 |
致谢 |
(6)初中版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以商丘市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商丘市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对于商丘市S中学基本现状分析 |
第二节 对于商丘市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现状调查 |
第三节 对于商丘市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二章 商丘市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案例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商丘市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案例分析 |
第二节 商丘市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
第三节 解决措施 |
第三章 关于商丘市S中学版画建构与实施 |
第一节 课程开发思路 |
第二节 课程案例实施 |
第三节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及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记录 |
附录三 评价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版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版画的概述界定和现状分析 |
一、版画传承与创新 |
二、版画在小学教学现状 |
第三章 版画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一、儿童阶段心理发展基本情况分析 |
二、版画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
(一) 个性与创造精神 |
(二) 感知、视觉思维意识能力 |
(三) 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 |
第四章 版画在小学课堂教学实践应用 |
一、四年级纸版画教学 |
(一) 教学工具与学情分析 |
(二) 感受艺术美的教学设计 |
(三) 实践成果与展示 |
二、六年级橡皮章版画教学 |
(一) 教学工具与学情分析 |
(二) 感受历史文化美的教学设计 |
(三) 实践成果与展示 |
三、四、五、六年级社团丝网版画教学 |
(一) 教学工具与学情分析 |
(二) 感受生活美的教学设计 |
(三) 实践成果与展示 |
第五章 通过版画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应对策略 |
一、组织教学活动,突出教学内容人文性 |
(一) 知识与人文相统一 |
(二) 文化与生活相结合 |
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能 |
(一) 生活化情景教学 |
(二) 材料使用灵活 |
(三) 小组合作学习 |
(四)课堂教学游戏性与科学性 |
三、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提高教师能力 |
四、加强学生情感教学,塑造健全人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情况简介 |
(8)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美术木刻版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行为研究法 |
第一章 初中木刻版画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理论概述 |
(一)概念解析 |
1.木刻版画 |
2.想象力 |
(二)版画教学与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关系 |
1.版画构图蕴含想象空间 |
2.版画造型强化想象意识 |
3.版画制作再现想象创造 |
(三)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
1.多元智能理论 |
2.认知发展理论 |
(四)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可行性 |
1.初中生心理特点 |
2.木刻版画特点 |
第二章 初中木刻版画教学现状的调查 |
(一)设计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 |
1.教师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2.学生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1.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2.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三)初中美术版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过于临摹,缺少想象创造 |
2.强调技能,忽视生活观察 |
3.关注结果,丧失文化内涵 |
第三章 初中美术木刻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实践 |
(一)让临摹转向想象力的培养 |
1.按照学生的兴趣来确定临摹的内容 |
2.开展与临摹相关联的教学策略 |
3.《单色版画》教学案例 |
(二)重感知的升华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 |
1.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自由想象 |
2.开展与生活相关联的教学 |
3.《寻找身边的版画》教学案例 |
(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进行版画的创作设计制作 |
1.与民族文化结合进行版画创作 |
2.开展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教学策略 |
3.《我的版画》教学案例 |
(四)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有效激励 |
第四章 初中美术木刻版画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实践反思 |
(一)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成果展示 |
(二)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体会 |
1.学生体会 |
2.教师体会 |
(三)开展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局限 |
1.活动设计和开展过程的思考 |
2.创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
(四)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未来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作者简介 |
(9)张桂林丝网版画艺术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来源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基本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2 丝网版画的起源与发展 |
2.1 国外丝网版画的起源与发展 |
2.2 国内丝网版画的起源与发展 |
3 张桂林的艺术历程 |
3.1 成长经历与风格影响 |
3.2 各阶段艺术语言及特征 |
3.2.1 80年代“海洋文化”时期 |
3.2.2 90年代“古建筑”时期 |
3.2.3 21世纪初“回归本体”时期 |
3.3 代表作品系列的释读 |
3.3.1 历史与文化:《古老的中国》系列 |
3.3.2 探索个性化语言:《墙》系列、《胡同》系列 |
3.3.3 实现语言的自由:《角色》系列、《生命》系列 |
3.3.4 个体与自然:《记忆》系列 |
4 张桂林教学研究 |
4.1 20世纪80年代教学活动—以李一凡为例 |
4.2 20世纪90年代教学活动—以杨大禹为例 |
4.3 21世纪初教学活动—以孙慧丽为例 |
5 张桂林对国内丝网版画发展的影响 |
5.1 艺术影响 |
5.2 教学影响 |
6 研究结论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10)商丘市第十六中学美术社团版画多样性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动因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一、版画多样性的含义及开发实践原则 |
(一) 版画多样性的含义 |
1. 材料的多样性 |
2. 制版、印版的多样性 |
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
(二) 版画多样性课程开发实践原则 |
1. 因材施教 |
2. 可操作性 |
3. 循序渐进梯级化 |
二、版画多样性教学在中学美术社团实践的可行性分析 |
(一) 在中学开展版画课程的必要性 |
1. 商丘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材版画模块分析 |
2. 版画多样性教学在初中阶段所具有的功能优势 |
(二) 社团灵活的特性 |
(三) 教学环境优良,即学校品牌打造 |
(四) 笔者版画专业背景的支撑 |
三、版画多样性教学实践研究 |
(一) 版画入门之拓印体验 |
1. 身边的版画元素之肌理初体验 |
2. 水拓印及其周边 |
(二) 系列纸版画及吹塑纸版画的探究 |
(三) 传统木刻版画 |
(四) 创新型版画课例分析 |
1. 变废为宝弘扬传统文化 |
2. 团结合作促进集体意识 |
3. 寻根溯源探寻家乡故事 |
四、对版画多样性教育功能的思考与展望 |
(一) 在社团中的实践应用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二) 版画的多样性教学教育功能的思考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对版画教学的一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版画教学实践研究 ——以武汉市鲁巷中学为例[D]. 孙逊.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版画课程开发研究 ——以潍坊中新双语学校为例[D]. 邱文彦.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3]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D]. 李秀花.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4]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吹塑纸版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 唐巾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D]. 靳帧.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2)
- [6]初中版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以商丘市S中学为例[D]. 李瑞珂. 扬州大学, 2021(09)
- [7]版画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实践应用研究[D]. 艾紫依.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8]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美术木刻版画教学研究[D]. 薛鹏. 鲁东大学, 2020(01)
- [9]张桂林丝网版画艺术与教学研究[D]. 徐乙更. 北京印刷学院, 2019(03)
- [10]商丘市第十六中学美术社团版画多样性教学研究[D]. 王岩.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