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人力资本定价体系

建立人力资本定价体系

一、建立为人力资本定价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冯明[1](2021)在《促进共同富裕视域下中国人口问题及其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形势主要呈现年龄结构老龄化加剧、代际转型以及超大规模人口流动引起人口地理重塑等突出特征。这些特征将衍生出四项治理难题:一是老龄社会治理难题;二是代际公平治理难题;三是经济活力治理难题;四是人口流动治理难题。如何应对这些治理难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过程中需要专门研究、着力加强政策部署的重点环节。我国人口总量大、人力资源丰富,具有较为充裕的战略腾挪空间,完全有条件也有能力应对好这些挑战,保持和强化人力资源大国的地位。未来应加大力度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不断释放和激发人口质量红利,在化解四项治理难题的过程中,为促进共同富裕消除薄弱环节、夯实基础,同时为国际社会应对类似难题提供中国之治的经验借鉴。

张珍[2](2021)在《零工经济劳动过程与控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

许冬冬[3](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陈振生[4](2021)在《基于新医改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新一轮医疗体系改革启动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资源极大丰富,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为我国居民提供了较好的医疗服务。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率不断提高,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建立,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的主要供应者,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一直阻碍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事关居民的健康和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09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医疗体系改革的开始,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其中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是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主要探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如医疗服务如何定价、财政补助的标准如何制定、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起付线和自付比如何设置来平衡“保大病”和“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两个目标,当支付方式从后付制向预付制转换后,预付制支付标准如何确定等。具体如下:第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利用因果关系图分析补偿机制改革实施前后公立医院的应对。研究发现,在资源投入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公立医院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之间存在资源竞争关系;如果财政补助减少,公立医院会减少社会职能产出、增加人均医疗服务量或增加人均药费进行应对;考虑社会效益后,政府应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第二,以按人头付费支付方式为例,估测预付制支付方式的支付标准。研究发现支付标准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分担的保留效用、患病的平均治疗成本和弥补医院亏损的风险成本。分担医院的保留效用具有一定的人数门槛,需要达到一定人数后达到规模经济,才能产生风险分担的作用。为有效实施按人头付费支付方式,提出了对患者、公立医院、医保机构的建议。第三,以消费者均衡为视角,基于共同代理模型,分析医疗服务价格标准、财政补贴标准及相应的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制定。研究发现政府为了激励公立医院在社会职能上付出更多努力,对公立医院的经济职能进行了负向激励,即惩罚。这不仅导致患者获得医疗服务支付的成本超过了所获得的效用,导致“看病贵”,而且造成公立医院经济职能的供给减少,产生“看病难”。为了保证消费者均衡,医疗保险应对重症患者采用高起付线和低自付比,实现保大病;对轻症患者,应采用低起付线和高自付比,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第四,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公立医院面对不同的竞争对手和竞争方式时的补偿标准。研究发现,当政府放松对医疗服务价格管制,由公立医院自主定价时,医疗保险的出现不仅会使医疗服务潜在的最高价格上升,而且会降低患者医疗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而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医疗服务供给量越大;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医疗服务供给量越小;在公立医院完全垄断市场供给条件下,公立医院存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可能。同时,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并不必然导致医疗服务价格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改善质量的内容。如果改善质量对成本产生的净效应为负,则改善质量会降低医疗服务价格,而净效应为正,则会使医疗服务价格上升;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竞争可能不会提高质量、抑制价格上涨。在寡头市场——质量模型中,与公立寡头市场的均衡结果相比,混和寡头市场中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竞争使均衡结果出现四种可能情形,分别是:产量增加,质量投入增加,价格上涨;产量减少,质量投入减少,价格下降;产量增加、质量投入增加、价格下降;产量减少,质量投入减少,价格上涨。第五,利用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公立医院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在公立医院效率评价中,忽略公立医院社会职能产出会导致对公立医院效率的低估。在对公立医院2011-2018年生产效率评价中,发现改革效果不显着,且生产效率总体来说有小幅下降。在影响公立医院效率的因素中,财政补助对公立医院的效率变化影响不显着;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也未使公立医院效率得到改善;医疗服务价格对公立医院效率变化影响显着,但门诊服务价格和住院服务价格产生影响的方向相反。第六,为了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对公立医院效率的影响,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公立医院静态效率进行评价。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的影响后,公立医院整体效率有改善,表明由于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的存在,导致对公立医院效率的低估。降低门诊服务价格、提高住院服务价格、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需求,既有利于公立医院生产率提高,也有利于静态效率改善;但参保比例、财政补助和竞争对公立医院的生产率没有显着影响,而对公立医院静态效率既存在正向影响,又存在负向影响,最终结果是正负影响抵消,没有对公立医院效率产生显着影响。本研究有三点创新:首先,以医疗服务供给方的参与约束为条件,对按人头付费的支付标准进行测算;其次,以消费者均衡为视角进行分析,提出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并形成与财政补助、起付线、自付比等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再次,将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产出变量共同纳入效率评价模型,对公立医院进行更准确的效率评测。

田珊[5](2021)在《RCYJ公司人力资本服务平台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商业浪潮的不断加剧,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入发展,人力资本服务服务产业逐渐兴起,目前已经列入国家产业发展目录,并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区域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人力资本服务平台业务是RCYJ公司的主要板块。作为人力资本服务业这个新兴产业中的先行者,面对尚未成熟的市场和消费者,RCYJ公司应该如何突破发力,培育占领市场,下好先手棋呢?本文以RCYJ公司人力资本服务平台业务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式观察、案例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指出目前公司人力资本服务平台业务营销存在平台市场定位不清晰、业务知晓度低、产品体系不够完善、客户黏性不足等问题。采用了PEST分析法对公司该业务所处的宏观层面环境进行研究,包括政治层面、社会层面、经济层面、技术层面的环境等等;应用波特五力模型对RCYJ人力资本服务平台的营销业务进行微观环境分析,包括行业内竞争者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者威胁、供应商与购买者的议价能力等;用SWOT分析法对内部优势、劣势条件和机会、威胁进行综合评估梳理。本文运用STP理论分析并明确了 RCYJ公司人力资本服务平台营销业务的目标定位,提出根据人口统计变量和行为变量的市场细分,即聚焦高层次人才、非市场化学术机构人才、创业型人才、毕业生人才市场的不同需求,推出不同的有各自特色的产品和服务;采用了7Ps营销理论研究制定了适合RCYJ公司人力资本服务平台业务自身发展的营销策略组合。在产品策略上,要打磨更加精准的评估体系,专注于新产品研发,将公司产品分为金融和非金融两大类,分别进行产品的深度开发,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尽快研发出适合各类消费群体的、直击痛点的产品;根据公司当前所处的阶段,建议暂时不过度关注营业收入,而是扩大平台使用者的数据,探索更多的运营模式;在渠道上要结合不同的行业形成不同的渠道策略,如教育类行业等。在营销促销方面,采用病毒式营销策略,形成产品信息传播的链式反应;深入高校、科研院所、写字楼进行宣传,并与就业季、自主创业配合,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RCYJ公司的产品服务。人员策略方面,必须注重对产品开发人员的培养和使用;过程策略方面,要更加注重用户使用产品时的体验,建立全面的客户跟踪体系。文章最后分析了RCYJ公司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建议以优化组织结构、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等方式,实现强化组织保障;以引入大数据分析和模型训练的方式强化信息保障;以加强员工人力资本知识培训、技术培训、表达培训、企业理念认同培训、市场捕捉能力培训等方式提升员工战斗力,同时加强员工激励;树立“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邹昌波[6](2021)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及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摘 要:近年来,我国在金融领域大力推进去杠杆、强监管等力度,引发了人们对金融创新利弊的深入讨论。支持者认为,金融创新能有效降低机构和消费者的交易成本,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金融脆弱性论者则认为,金融创新尤其是金融业务创新产生的过度信用扩张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因此,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企业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监管降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仍然值得深入研究。在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仍是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金融机构,国内市场融资渠道也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占比相对较小,商业银行依然是经营信用活动的核心主体。因此,以商业银行为对象来考察我国金融创新具有现实价值。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遵循着“创新→监管→再创新→再监管”这一基本过程,因而研究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必须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监管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原来只从事国家指定金融活动的商业银行,也开始开展大量的金融业务创新,尤其是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的交叉金融业务、同业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金融业务创新活动,已引起银行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紧扣金融创新过程以及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博弈过程,通过梳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脉络,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创新的特征以及对银行经营绩效、银行风险、企业经营绩效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而提出针对性业务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金融创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本文聚焦于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以及与金融创新相关并影响着金融业务创新效率的外部监管、公司治理、机制、有利条件等。本文所指的金融创新,包括交叉金融业务等新型业务,以及批发金融业务、机构金融业务等传统金融业务的改进。同时,与金融创新关联的制度,如商业银行的治理目标、组织方式、组织架构等,本文也纳入了研究范围。论文按照“金融创新理论→金融创新动因→金融创新内容与特征→金融创新评价→金融创新效应”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全文共分为九章:第一章:导论。本章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对金融创新的国内外研究总体现状、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最后给出了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第二章: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本章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在严格界定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等相关概念基础上,剖析了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务创新与影子银行业务之间的关系;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分类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讨论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因和效应的相关理论观点,包括经济增长理论、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理论等。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内容与特征。本章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为节约资本耗用、突破信贷规模限制等而进行的监管套利,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其次,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金融创新领域之一,即交叉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模式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业务的创新内容、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约束条件。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评价体系构建与现状评价。首先构建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评价体系,进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运用因子分子法对其综合能力进行了评价。其次,以我国37家上市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作为衡量指标,分析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能力,并以非利息收入占总资产比重这一指标作为创新能力替代指标,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在样本期间内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第五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自身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本章首先基于我国2008—2019年3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金融创新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认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有利于提升银行经营绩效,但依赖于银行自身对风险承担水平的把控;其次,根据实证结果,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讨。第六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分析。本章利用我国2008—2019年3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以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刻画的金融创新对金融风险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在引入金融风险滞后项以后,所得到的实证结果依然稳健;第二,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比、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和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风险;第三,商业银行资产报酬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对金融风险具有正相关关系。第七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本章利用我国A股2004—2019年上市企业的非面板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第一,以委托贷款刻画的金融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样本来说,这一结论依然稳健;第二,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营业销售收入比率、资产负债率、无形资产规模、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地区经济增长水平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三,企业资产规模对金融风险具有负向阻碍作用,而企业成立年限兼具正负两种效应。第八章: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本章通过DSGE模型阐释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并通过设计相关的实证模型和变量指标,利用我国37家商业银行以及宏观层面2008—2019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商业银行在进行交叉金融创新业务的时候会获得更高的收益;第二,以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刻画的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显着;第三,整体上,商业银行存贷比、盈利能力、资产规模、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出、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和城镇化对宏观经济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九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首先总结了研究结论,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创新与监管的关系,认为金融业务创新与金融监管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其次,分析了我国金融业务创新监管需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资本监管不足、表外与同业监管不足、监管协调不够以及对系统性重要监管机构监管不足等方面;最后,从完善监管制度、完善资本监管和堵住监管套利三大方面提出了改进金融创新监管的方向和建议。论文的创新点:第一,对以商业银行交叉金融业务为代表的金融创新的前沿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交叉金融业务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的前沿领域,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交叉金融业务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尤其是交叉金融业务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内容和特征,及其宏微观影响,具有较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二,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特征以及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内容与特征,并采用理论建模、博弈分析、实证检验等多种手段分别从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对银行经营绩效、银行风险、企业经营绩效以及宏观经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多角度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宏微观影响。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对银行自身的经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通过微观金融业务创新提高资本利用效率从而提升商业银行金融规模,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这种创新又会增加自身风险承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金融风险的形成。对于企业而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企业经营绩效整体上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样本来说,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会增加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但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第三,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的两个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特征进行联系,分别从创新的综合能力和中间业务收入两个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本文认为,规模小的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表现出不稳定的特征,但是在风险管理创新能力方面表现比规模大的商业银行要稳定。同时,在样本期间内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第四,构建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DSGE模型,并对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从理论上看,当金融创新的收益为正时,商业银行有动机将资金从传统借贷转移到金融创新业务中,从而逃避金融监管要求,进一步增加经济体的总产出与总消费。

陈一洪[7](2021)在《城商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要素视角》文中研究表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通过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来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适应新的需求结构。城商行作为银行业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聚焦主业,回归本源,通过积极增加或优化有效金融供给,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加快从以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带动增长为主的要素结构向以技术要素、制度要素驱动增长为主的要素结构转变,提升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

陈一洪[8](2021)在《城市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要素视角的分析》文中指出城市商业银行是地方金融服务的生力军,在推动地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常态下以劳动力、资本投入为主要要素结构的粗放式规模扩张模式使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本文基于生产要素供给的角度,从要素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要素的高效配置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等维度来阐述城商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机制和路径选择,为城商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参考。

陈光耀[9](2020)在《大学生消费贷款产品设计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文中提出近年,多元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满足了大学生对金融产品的各种选择,这在解决他们消费需求的同时滋生了许多违法违规问题。对此,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励商业银行陆续在各地试点推出大学生贷款业务,这为商业银行打开大学生市场提供了新的机会。本文旨在结合大学生金融产品所面临的问题,以商业银行的角度为大学生设计一款消费贷款产品。同时借助该类产品的推行,更好地让大学生重视及培养正确的金融、消费意识。全文依照金融产品设计的要求进行展开,首先从研究的背景、意义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根据理论知识以及国内外产品的经验,给出具体的产品设计方案,接着进行产品的可行性分析,并给出了推广策略。本文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比较分析法、调查问卷法等,其中调查问卷法主要以回收的1007份问卷数据为基础,分析大学生对信贷产品的使用意愿,并根据实际调查结果确定产品设计思路,其中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支付能力、对借贷产品以及未来新推出产品的相关问题等。本文主要贡献在于,在结合以往学者研究和实际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大学生消费贷款产品,其中:(1)提供了三种可供选择的担保方式;(2)引入学校作为产品主要参与机构;(3)根据担保方式与消费模式的不同,设定了四种产品使用流程;(4)结合大学生的现金流特点,设定了新的还款方式。

周小亮[10](2020)在《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机制与路径:学术梳理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则,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新旧动能转化,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从经济理论发展史来看,如何依据经济运行条件的变化,探索发展动能转化的机制设计和实践路径,是政治经济学说史中的一个中心议题。思考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机制与路径选择,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结合有关经济增长的技术、制度、公平动能理论解说,将工具理性与人本价值理性分析、供给侧动能和需求侧动能分析统一起来,将制度与结构两大因素引入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分析系统。

二、建立为人力资本定价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为人力资本定价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促进共同富裕视域下中国人口问题及其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形势的特征
    (一)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加剧
    (二)人口代际转型
    (三)超大规模人口流动
二、人口形势变化衍生出的治理难题
    (一)老龄社会治理难题
    (二)代际公平治理难题
    (三)经济活力治理难题
    (四)超大规模人口流动治理难题
三、主动应对和化解治理难题的路径思考
四、总结

(4)基于新医改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公立医院
        2.1.2 公益性
        2.1.3 补偿机制
        2.1.4 看病“贵”
    2.2 相关理论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市场失灵
        2.2.4 委托代理理论
        2.2.5 博弈论
    2.3 国内补偿机制研究现状
        2.3.1 政府财政补助
        2.3.2 医疗服务价格
        2.3.3 医保支付方式
    2.4 国外补偿机制研究现状
第3章 国内外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与启示
    3.1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历程
    3.2 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实践
        3.2.1 江苏宿迁医改
        3.2.2 陕西神木医改
        3.2.3 福建三明医改
    3.3 典型国家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与启示
        3.3.1 公费医疗保障模式——英国
        3.3.2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德国
        3.3.3 自费医疗保险模式——美国
        3.3.4 强制性医疗储蓄模式——新加坡
        3.3.5 对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利益相关者与改革
    4.1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利益相关者
        4.1.1 政府与公立医院
        4.1.2 社会公众与公立医院
        4.1.3 患者与公立医院
        4.1.4 医保机构与公立医院
        4.1.5 医药企业与公立医院
    4.2 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
    4.3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因果关系
        4.3.1 取消“药品加成”前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4.3.2 财政补助收入减少后公立医院的对策
        4.3.3 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4.3.4 考虑社会效益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4.4 补偿机制改革建议
        4.4.1 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
        4.4.2 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监管
        4.4.3 合理测算医疗成本,确定服务价格
        4.4.4 系统思考,形成合力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公立医院补偿标准估测与模型
    5.1 按人头付费支付标准估测
        5.1.1 按人头付费方式支付标准研究现状
        5.1.2 按人头付费支付标准估测
        5.1.3 实施按人头付费方式的要求
    5.2 共同代理与公立医院补偿标准
        5.2.1 公立医院补偿标准现状
        5.2.2 共同代理基本假设与模型
        5.2.3 委托人非合作下的委托代理模型
        5.2.4 委托人合作下的委托代理模型
        5.2.5 研究结果与建议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市场结构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关系
    6.1 市场结构与补偿标准
    6.2 市场结构与竞争方式的选择
        6.2.1 市场结构的选择
        6.2.2 竞争方式的选择
    6.3 垄断市场与补偿标准
        6.3.1 垄断市场——市场份额模型
        6.3.2 垄断市场——质量模型
    6.4 寡头市场与补偿标准
        6.4.1 寡头市场——市场份额模型
        6.4.2 寡头市场——质量模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对效率的影响
    7.1 我国公立医院补偿现状
    7.2 补偿机制改革对公立医院生产效率的影响
        7.2.1 相关文献回顾
        7.2.2 研究方法、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7.2.3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估测
        7.2.4 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7.2.5 结果及分析
    7.3 基于三阶段DEA方法的公立医院静态效率评价
        7.3.1 三阶段DEA方法
        7.3.2 投入、产出指标及影响因素的选择
        7.3.3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7.3.4 结果及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8.1.1 研究结论
        8.1.2 政策建议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三阶段DEA中第二阶段松弛变量值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RCYJ公司人力资本服务平台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人力资本服务业理论和文献综述
        2.1.1 人力资本理论
        2.1.2 人力资本服务业相关研究
    2.2 市场营销相关理论综述
        2.2.1 市场营销的内涵
        2.2.2 市场定位理论(STP)
        2.2.3 7Ps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2.2.4 病毒式营销理论
    2.3 服务平台营销相关研究
        2.3.1 与人力资源/资本相关的服务类平台营销文献综述
        2.3.2 其他服务类平台
第3章 RCYJ公司人力资本服务平台业务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RCYJ公司发展概况
        3.1.1 RCYJ公司背景介绍
        3.1.2 RCYJ公司人力资本服务平台业务概况
    3.2 RCYJ公司人力资本服务平台业务营销策略现状
        3.2.1 产品与定价
        3.2.2 渠道与促销
    3.3 RCYJ公司人力资本服务平台业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第4章 RCYJ公司人力资本服务平台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4.1 人力资本服务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分析
    4.2 人力资本服务行业微观环境分析
        4.2.1 行业内竞争者的威胁
        4.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4.2.3 替代品威胁
        4.2.4 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3 RCYJ公司的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3.3 机会分析
        4.3.4 威胁分析
        4.3.5 SWOT矩阵分析
第5章 RCYJ公司人力资本服务平台业务营销策略优化
    5.1 RCYJ公司的目标市场策略
        5.1.1 市场细分
        5.1.2 目标市场的选择
        5.1.3 市场定位
    5.2 RCYJ公司的服务营销策略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5.2.5 人员策略
        5.2.6 有形展示策略
        5.2.7 过程策略
    5.3 营销策略总结
第6章 RCYJ公司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6.1 强化组织保障
        6.1.1 优化组织结构
        6.1.2 加强部门之间协同机制
    6.2 强化信息保障
    6.3 强化员工培训与激励
        6.3.1 加强员工培训
        6.3.2 加强员工激励
    6.4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金融创新研究现状
        1.2.2 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发展
        1.2.3 金融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
        1.2.4 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发展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之处
    1.5 本文不足之处
2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务创新
        2.1.2 交叉金融业务与影子银行业务
    2.2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分类
        2.2.1 融资金融创新与非融资金融创新
        2.2.2 有效金融创新与无效金融创新
    2.3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理论
        2.3.1 追逐利润的动因
        2.3.2 顺应供给的动因
        2.3.3 规避管制的动因
        2.3.4 完善市场的动因
    2.4 金融发展理论
        2.4.1 金融发展理论
        2.4.2 金融深化理论
    2.5 金融创新理论与金融风险理论
        2.5.1 金融创新理论
        2.5.2 金融风险理论
    2.6 金融监管理论
    2.7 本章小结
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内容与特征
    3.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
        3.1.1 监管套利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
        3.1.2 顺应需求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内部动力
        3.1.3 增强竞争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外部压力
    3.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3.2.1 我国商业银行交叉金融业务创新
        3.2.2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金融业务创新
    3.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特征分析
        3.3.1 交叉金融业务创新表现出的主要特征
        3.3.2 传统金融业务创新表现出的主要特征
    3.4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环境条件
        3.4.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监管不足
        3.4.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运行机制
        3.4.3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有利条件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评价体系构建与现状分析
    4.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评价体系构建
    4.2 基于综合能力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评价
        4.2.1 评价方法与模型
        4.2.2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4.2.3 评价结果与现状分析
    4.3 基于中间业务收入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评价
        4.3.1 指标选择
        4.3.2 样本与数据
        4.3.3 测算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自身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5.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影响自身经营绩效的理论分析
    5.2 模型设计与变量指标
        5.2.1 模型设定
        5.2.2 变量选择
        5.2.3 数据来源与说明
    5.3 实证结果与讨论
        5.3.1 模型检验
        5.3.2 实证结果分析
        5.3.3 面板门槛回归分析
    5.4 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分析
    6.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影响银行风险的理论分析
        6.1.1 基本假设
        6.1.2 博弈过程
        6.1.3 融资市场
        6.1.4 金融创新对博弈均衡的影响
    6.2 研究假说
    6.3 实证模型、变量与数据
        6.3.1 模型设定
        6.3.2 变量选择
        6.3.3 数据来源与说明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模型检验
        6.4.2 实证结果与讨论
    6.5 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7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分析
    7.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分析
    7.2 研究假说
    7.3 模型、变量与数据
        7.3.1 模型设定
        7.3.2 变量选择
        7.3.3 数据来源与说明
    7.4 实证结果与分析
        7.4.1 模型检验
        7.4.2 实证结果与讨论
    7.5 本章小结
8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8.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影响宏观经济的理论分析
        8.1.1 基本模型
        8.1.2 参数校准
        8.1.3 传导机制分析
    8.2 加入企业创新的进一步分析
        8.2.1 基本模型
        8.2.2 创新与经济增长
    8.3 实证模型、变量与数据
        8.3.1 实证模型设定
        8.3.2 变量选择
        8.3.3 数据来源与说明
    8.4 实证结果与分析
        8.4.1 模型检验
        8.4.2 实证结果与讨论
    8.5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完善监管制度
        9.2.2 完善资本监管
        9.2.3 减少监管套利
        9.2.4 强化风险管理能力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城商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要素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当前城商行经营困境凸显
城商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机制
城商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优化业务及要素结构,提高价值创造能力
    加快金融科技发展,提升组织运行效率

(8)城市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要素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新常态下城商行经营困境凸显
    区域及行业风险挑战城商行资产质量
    传统利差收入考验城商行盈利持续性
    粗放扩张下的人均产能增速明显放缓
    传统经营受到新金融业态较强冲击
城商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
城商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优化业务及要素结构,提升价值创造
    加快金融科技发展,提高组织效率

(9)大学生消费贷款产品设计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梳理
        1.3.2 国内文献梳理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案
        1.4.1 设计路线和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阐述
    2.1 消费贷款概念
    2.2 贷款定价理论
第三章 大学生借贷意愿调查
    3.1 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3.2 大学生支付能力分析
    3.3 大学生对超前消费的认知分析
    3.4 大学生对借贷产品使用意愿分析
    3.5 调查结果对产品设计的启示
第四章 大学生消费贷款产品设计方案
    4.1 产品设计理念、定位与功能
        4.1.1 产品设计理念
        4.1.2 产品定位
        4.1.3 产品功能
    4.2 产品基本结构与操作流程
        4.2.1 担保方式及申请人资料
        4.2.2 额度设定及贷款期限
        4.2.3 产品流程及还款方式
    4.3 产品定价分析
第五章 大学生消费贷款产品可行性分析
    5.1 宏观环境分析
        5.1.1 政策环境
        5.1.2 经济环境
        5.1.3 社会环境
    5.2 产品分析
        5.2.1 机会与风险
        5.2.2 成本与收益
    5.3 产品对比分析
        5.3.1 国外同类产品
        5.3.2 国内产品现况
        5.3.3 对比分析
第六章 大学生消费贷款产品推广策略
    6.1 产品推广战略
        6.1.1 紧跟互联网时代特色
        6.1.2 共享优势联合推广
        6.1.3 定向目标市场发力
        6.1.4 增强产品形象推广
    6.2 产品推广方式
        6.2.1 政府积极引导
        6.2.2 银行主动参与
        6.2.3 学校参与配合
        6.2.4 灵活运用公共媒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附录 大学生借贷意愿情况调查

(10)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机制与路径:学术梳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议题
    (一)西方经济学关于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化研究的理论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化研究的理论发展
    (三)国内学者围绕“体制改革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主题展开研究
二、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机制与路径选择应求解的问题
    (一)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及路径选择需要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
    (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及路径选择待解的实践问题
    (三)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路径的系统框架
三、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机制应破解的问题

四、建立为人力资本定价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促进共同富裕视域下中国人口问题及其治理研究[J]. 冯明.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06)
  • [2]零工经济劳动过程与控制机制研究[D]. 张珍. 南京财经大学, 2021
  • [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研究[D]. 许冬冬. 西北大学, 2021
  • [4]基于新医改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D]. 陈振生. 南昌大学, 2021
  • [5]RCYJ公司人力资本服务平台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田珊. 山东大学, 2021
  • [6]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及影响研究[D]. 邹昌波. 四川大学, 2021(12)
  • [7]城商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要素视角[J]. 陈一洪. 银行家, 2021(03)
  • [8]城市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要素视角的分析[J]. 陈一洪. 金融市场研究, 2021(01)
  • [9]大学生消费贷款产品设计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D]. 陈光耀. 广西大学, 2020(07)
  • [10]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机制与路径:学术梳理的视角[J]. 周小亮. 东南学术, 2020(04)

标签:;  ;  ;  ;  ;  

建立人力资本定价体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