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设备中回转体的控制

数控设备中回转体的控制

一、数控设备中回转体的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智森,戴彬[1](2020)在《基于数控机床的回转体零件CAPP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并行工程和人工智能在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将传统工艺设计经验与智能计算机决策相结合的CAPP系统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回转体零件主要包括轴类、盘类零件,本文对回转体零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及优化。使用CAXA数控车2013软件进行加工运动仿真分析得到数控加工程序,并引入零件特征和相似性分析技术,改进了工艺分析的流程,提高了工艺制订的效率。

古远明[2](2020)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开发》文中提出近年来,广东省加工制造业对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不断扩大,企业对多轴数控加工相关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多。中职学校机械类相关专业从事多轴数控加工相关岗位的毕业生数量也逐渐增多。目前,《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作为中职学校数控技术等加工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门课程除了需要学生掌握识读零件图样、操作多轴数控机床及检测零件质量,还需培养学生零件多轴编程与仿真加工的知识和技能。目前的课程内容侧重于培养多轴数控机床技术员,忽视了学生多轴编程与仿真加工的能力培养,而且采用命题网络或概念上下位关系的学科教学方式;课程目标定位于识记和理解层次,较少涉及应用层次,忽视了中职学生的认知方式;课程评价采用理论笔试的方式居多,涉及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的真实性考核评价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对《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进行课程开发,旨在培养出符合企业多轴加工相关岗位需求的人员。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法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理论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本门课程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原因。之后,采用访谈法及观察法对企业岗位进行调研并通过实践专家研讨会获取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整合归纳典型工作过程及行动领域,然后转化为学习领域。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以及选择加工方法难易程度为参照系设计了难度递进的四个学习情境,根据企业典型零件加工案例以及选择加工对象复杂程度为二级参照系设计了8个典型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的课程目标定位是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参照。学习任务的教学实施是将典型工作过程与普适性工作过程进行耦合,锻炼学生的心智技能,教学评价以企业职业考核标准及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为参照设计考核评价指标。最后,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本课程开发的效果。本研究解决了中职学校《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目标定位低层次,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课程评价缺乏真实性,培养的学生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满足企业多轴加工相关岗位的职业要求。

李添宇[3](2019)在《钛合金薄壁回转体结构件的工艺设计》文中提出钛合金薄壁回转体结构件工艺设计包括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材料分析、毛坯的确定、定位基准的确定、零件加工方案分析、工序的划分、确定工序、辅助工序的安排、确定工艺路线、机床的选择、夹具的选择、走刀路线图、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序尺寸的确定等。

柯磊[4](2019)在《数控机床基于元动作的故障溯源与分析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复杂的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故障,不仅会致使生产中断、财产损失,甚至会危及到人身安全。因此尽可能减少故障的发生,保证数控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很有必要。然而数控机床这类机电产品的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强耦合性,产品从投入运行到故障这一过程中,其状态变化呈现出模糊不确定的特点,这给数控机床故障的准确诊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基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提出从动作的角度对数控机床进行故障溯源与分析的研究方法,论文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①分析了数控机床故障溯源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关于故障溯源技术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全文的结构框架。②基于元动作的贝叶斯网络诊断模型。考虑到数控机床设备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本章结合元动作在实现数控设备功能中运动和动力传递的特点,首先利用功能-运动-动作的分解方法(FMA)将整机分解得到元动作,接着利用贝叶斯网络分析与解决模糊不确定事物的优势,构建以元动作和故障现象为节点的诊断网络模型,对引起故障的故障元动作进行诊断,之后确定出相对应的故障元动作单元。本章诊断确定出的故障元动作单元,是后续分析研究的基础。③基于模糊PageRank方法的关键元动作单元识别。关键元动作单元是对故障元动作单元状态影响最大的元动作单元,为消除故障隐患,提出利用模糊PageRank算法来识别关键元动作单元。在文中先利用三角模糊数从元动作单元结构关系的角度表征相关元动作单元之间的模糊状态影响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元动作单元邻接关系矩阵,然后通过PageRank算法计算出具有相关关系元动作单元之间的状态影响度。根据相关元动作单元之间的状态影响度,确定出对故障元动作单元状态影响最大的元动作单元为关键元动作单元,以进行后续分析。④基于元动作单元的故障树分析。在故障树分析中,每个最小割集都是导致顶事件发生的一种原因,确定出顶事件与最小割集之间的关联程度,对故障的诊断定位有着重要意义。为降低建模的难度,本章首先建立起基于元动作单元的故障树分析模型,分析故障原因,并求出元动作单元故障树的最小割集;接着通过三角模糊数对底事件发生概率进行描述,结合元动作单元故障树结构对顶事件发生的模糊概率进行计算,之后确定出底事件的模糊重要度,最后通过改进后的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确定出与顶事件最为相关的最小割集,以实现故障原因的准确定位。

梁志鹏[5](2019)在《机器人加工大型双面薄壁雕塑的方法与实验》文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等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雕塑需求量巨大且不断增加。然而传统雕塑设计制作方法工艺复杂、局限性大,无法满足现代城市雕塑设计制作需求,将被数字化设计制作方式逐步替代。机器人凭借多轴灵活性、通用性强、工作空间大等优点,在数字化雕塑制作方面具有独有优势。通常采用机器人本体集成机器人雕塑加工装备对雕塑进行加工,但要加工大型双面薄壁雕塑仍需解决机器人加工轨迹产生、轨迹优化、误差控制、雕塑模型处理等问题。针对多侧加工时轨迹错位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加工装备在CAM空间和作业空间中的映射关系,提出建立两空间映射一致性方法及轨迹配准方法,减小轨迹错位偏差。针对机器人本体几何参数误差的标定问题,本文利用单轴旋转法实现本体几何参数和零位参数的解耦标定。利用激光跟踪仪获取机器人各轴单独旋转时机器人末端点位置信息,通过双圆拟合方式获取各轴轴线,并建立实际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最后利用D-H法分别求解实际机器人的几何参数和零位参数。根据大型双面薄壁雕塑的特点,本文给出雕塑模型分割原则,论述模型分割方法,实现大型雕塑组件化加工。针对双面薄壁雕塑刚度差,采用现有方法无法加工的问题,利用最大轮廓轨迹优化法优化机器人加工轨迹,使双面薄壁雕塑精加工时与未加工毛坯相连,提高被加工雕塑组件的刚度。最后,利用标定后的机器人雕塑加工装备加工雕塑组件,验证了空间映射一致性建立方法及最大轮廓轨迹优化法提高双面薄壁雕塑刚度的有效性。通过对雕塑的加工拼接,验证了机器人加工大型双面薄壁雕塑的可行性,在城市雕塑制作中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李礼[6](2019)在《多道次任意曲线旋轮轨迹的自动编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于目前国内旋压机床只能对一些简单的曲线刀路进行处理,尤其对于多道次复杂曲线的旋轮轨迹,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自动编程系统能够高效、精准的处理。因此,本文基于AutoCAD平台开发了一套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泛的通用性数控旋压机床自动编程系统。本文先介绍了旋压技术的历史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旋压技术的研究成果,目前异形件旋压中涉及到的问题,以及自动编程系统的现状。从多道次任意曲线旋轮轨迹的自动编程总体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自动编程工具APT、会话式自动编程系统、数控图形编程系统三类自动编程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确定采用会话式自动编程方法进行自动编程软件研究。分析了多道次任意曲线旋轮轨迹的自动编程涉及的关键问题,梳理了多道次任意曲线旋轮轨迹的自动编程的流程,给出了总体的设计思想,对自动编程的开发环境和二次开发方式进行了分析和选择。其次针对普通旋压,本文在自动编程系统的绘制刀路编程模块中总结整理出了八种不同用途的旋轮刀路轨迹,满足了普通旋压中大多数刀路设计的需求。在拾取刀路编程模块中实现了除八种经典旋压刀路以外其他的自定义刀路的定义和编程问题。在右键添加道次模块中实现了多道次任意曲线复杂旋轮轨迹的绘制。针对异形件旋压,分析研究了圆形截面非对称零件旋压的道次和路径设计问题,提出了得到旋轮实际旋压轨迹的算法和对实际旋压轨迹和精加工中任意曲线的插值技术。解决了系统中不同类刀路轨迹信息的识别和文件存储问题。

喻文[7](2018)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提出的“五个对接”中的“课程和职业标准对接”要求,通过访谈法对目前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现状进行了分析。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是依据人们传统的认识,教研室主任带领相关老师并参考其他学校设置情况进行设置。以天津市北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课程结构为三段式课程,包括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培养目标有待完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能完全对接、课程设置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课程设置缺少工作分析,即按照专业进行课程设置,而往往忽视职业岗位的要求,由于缺乏对职业岗位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所以学生不能胜任对应的职业岗位。运用“宽基础,活模块”理论,依据国家大纲和职业标准规定,针对职业岗位特征分析,确定机电专业对应的四个职业,分别是数控车工、电工、车工、装配钳工。分别采访了这四个职业的技师和工人,对每一个职业对应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进行了工作分析,形成每一个职业对应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将设置课程。将机电专业课程分为“宽基础”课程和“活模块”课程。“宽基础”课程分为“文化基础模块”“工具模块”“社会能力模块”“职业群模块”四个模块,每一模块设置具体的课程。“活模块”课程包括数控车模块、电工模块、车工模块和装配钳工四个模块,分别对应数控车工、电工、车工和装配钳工四个职业,每一个职业对应一个模块。针对每一职业模块,按照职业岗位分析,将知识、能力、素质分别提炼成模块课程,包括专业类课程和实训课程,使学生通过模块化课程的学习能够胜任未来的职业岗位需要,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杨波[8](2018)在《高速平面钻床(GZC2020)CAD系统开发及关键零部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数控机床作为国家制造业的龙头,越来越受到国内各行各业的重视。其高智能、高自动化的加工方式,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改变着传统的低效机械加工方式。然而,现有的数控机床产品多属于车、铣、镗、磨等通用加工类型和数控加工中心,对于大型、高速的专用数控钻床,还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基于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方式的孔加工设备来取代旧的传统的钻孔设备。本课题所研究的大型龙门移动式数控平面钻床正是一种采用全新孔加工方式的设备,它结合了 NC(Numerical Control)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识别CAD图纸中加工孔的类型和大小,自动读取,自动定位,数控加工。能大大提高加工孔效率和精度的要求。其能够进行钻孔、攻丝、扩孔加工,也能实现阶梯孔、孔端倒角、丝孔、长槽等的加工。基于高速平面钻床(GZC2020),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产品功能分析及虚拟模型库的构建。产品的功能和结构是相互依存的。本章主要针对设备功能,分析了产品结构组成;通过Rhino快速造型,快速表达概念方案;以及Rhino虚拟零件库的快速构建和Pro/e参数化零件库的构建、相关CAD图纸的设计,并详细阐述了虚拟零件库在新产品研发中的重要性。同时本章的工作也是为优化设计和装配动画设计做基础。(2)主要承力构件——溜板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主要通过ANSYS对溜板做强度分析,证明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稳定性。文中详细介绍了有限元分析的关键技术,针对分析结果做了相对应的结构优化设计即轻量化设计,并详述了整个分析和优化过程。(3)装配仿真动画设计。借用之前Rhino所建立的虚拟零件库,完成了整机装配的仿真动画制作,详细叙述了整个动画的制作流程,为装配工人进行产品装配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培训手段。(4)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与应用。针对应用程序的开发做了程序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以此对程序的功能模块进行框架搭建和数据库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文中详细叙述了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原则、界面设计方法和实现功能的代码编写。(5)软件系统的实例应用。以本文研究的GZC2020为例,对每个功能模块的运行操作过程,进行实例讲解。

麻娟,楚满福,刘俨后[9](2018)在《面向回转体石材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文中指出本文针对石材加工的特殊工艺,研究了回转体石材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自动编程技术,并基于此开发了回转体石材数控加工的计算机辅助编程软件,同时集成了加工过程仿真模块,能够验证NC代码的正确性,大大提高了数控编程的效率和质量。

王在铎,赵振,郭鸿俊,李华,张鑫[10](2018)在《复合材料舱体零件数控定位技术》文中提出文摘复合材料壳体采用手工划线定位零件的装配方式,精度低、重复性差,对工人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而且利用金属划针会造成复合材料壳体表面损伤,为改变手工划线定位现状,提出利用数控设备结合喷涂设备完成零件位置线标记,为保证零件位置轮廓准确性,开展等距喷涂技术研究,构建数控定位轨迹方程,通过数控系统硬件连接组建零件定位系统,通过数控设备结合喷码装置实现复合材料壳体表面零件轮廓位置的喷涂标记,零件定位精度可以满足±0.1 mm的要求,实现了数控定位代替手工操作方式,提升了复合材料壳体零件定位精度和一致性。

二、数控设备中回转体的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控设备中回转体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控机床的回转体零件CAP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基于特征和相似性的回转体零件信息
2 回转体零件工艺分析
    2.1 轴类零件图样分析与结构改进
    2.2 轴类零件工艺优化
    2.3 CAXA数控车仿真分析
    2.4 盘类零件图样分析及工艺优化
3 结论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文献述评
    (四)理论研究基础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
        2.行动-经验学习理论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职业能力
        2.课程开发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4.典型工作任务
        5.学习情境
        6.多轴加工技术
        7.零部件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征
        1.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
        3.课程结构
        4.课程评价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流程
        1.调研工作岗位(群)
        2.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3.归纳典型工作过程及行动领域
        4.转换学习领域
        5.学习情境设计
        6.教学设计
三、中职《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现状调研
    (一)学生需求分析
        1.课程内容方面
        2.课程实施方面
        3.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4.胜任企业岗位方面
    (二)《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对应工作岗位调研
    (三)中职《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的主要问题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设计
    (一)调研工作岗位(群)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二)归纳典型工作过程及行动领域
    (三)转换学习领域
        1.描述典型工作任务
        2.确定课程目标
        3.选择工作与学习内容
    (四)《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1.设计学习情境
        2.学习情境描述
        3.学习情境内容描述
五、中职《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实施
    (一)木工刀体教学案例设计
    (二)教学实施
        1.零件图样识图
        2.三维造型设计
        3.零件工艺设计
        4.零件程序编制
        5.零件程序仿真加工
        6.零件机床加工
        7.零件质量检测
    (三)教学评价
        1.教师对学生考核评价
        2.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四)教学效果分析
        1.教学反馈
        2.学生学习效果
六、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学生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三 《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开发访谈提纲
附录四 岗位工作任务观察记录表
附录五 实践专家研讨会名单
附录六 实践专家研讨会相关表格
附录七 《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的课程标准
附录八 木工刀体二维图
附录九 《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实施效果评价问卷
附录十 学生工作页
附录十 一任务指导书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致谢

(4)数控机床基于元动作的故障溯源与分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故障溯源技术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框架结构
2 基于元动作的贝叶斯网络诊断模型
    2.1 引言
    2.2 元动作的划分
        2.2.1 FMA结构化分解
    2.3 基于元动作的贝叶斯网络诊断模型
        2.3.1 贝叶斯网络
        2.3.2 基于元动作的贝叶斯网络诊断模型
    2.4 实例分析
        2.4.1 动作单元的划分
        2.4.2 基于元动作的贝叶斯网络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模糊PageRank算法的关键元动作单元识别
    3.1 引言
    3.2 基于模糊PageRank算法确定关键元动作单元流程
    3.3 三角模糊数
        3.3.1 元动作单元邻接矩阵的构建
    3.4 基于PageRank算法确定关键元动作单元
        3.4.1 PageRank算法的原理
        3.4.2 基于PageRank算法确定关键元动作单元
    3.5 实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元动作单元的故障树分析
    4.1 引言
    4.2 元动作单元的故障树分析
    4.3 三角模糊数
    4.4 加权灰色关联模型
        4.4.1 加权灰色关联模型思想
        4.4.2 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4.5 实例分析
        4.5.1 元动作单元的故障树分析
        4.5.2 关键元动作单元的故障树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B.作者在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
    C.程序代码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机器人加工大型双面薄壁雕塑的方法与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现代雕塑设计制作方法对比
        1.2.1 传统雕塑设计制作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2.2 数字雕塑设计制作方法及其优势
        1.2.3 数字雕塑制作方法的比较
    1.3 机器人数字化雕塑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器人数字化雕塑加工方法概述
    2.1 机器人数字化雕塑加工的一般方法
        2.1.1 单面加工
        2.1.2 多侧加工
        2.1.3 旋转加工与平面加工
        2.1.4 单体成型与拼接成型
    2.2 课题所选数字化雕塑模型的特征和加工方式分析
        2.2.1 所选数字化雕塑模型的特征分析
        2.2.2 所选数字化雕塑模型的加工方式分析
    2.3 所选数字化雕塑加工需解决的问题
        2.3.1 多侧加工时加工轨迹的映射偏差问题
        2.3.2 机器人加工精度问题
        2.3.3 双面薄壁结构加工问题
        2.3.4 大型雕塑模型分割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映射一致性的建立与机器人本体标定技术研究
    3.1 CAM空间与作业空间的映射一致性
        3.1.1 CAM空间与作业空间映射偏差及影响
        3.1.2 CAM空间与作业空间映射一致性的建立
        3.1.3 映射一致性实验验证
        3.1.4 机器人几何参数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3.2 单轴旋转法机器人本体标定
        3.2.1 单轴旋转标定方法
        3.2.2 单轴旋转标定系统组成
        3.2.3 单轴旋转法标定的测量过程
    3.3 单轴旋转法求解机器人几何参数和零位误差
        3.3.1 机器人各轴轴线的求取
        3.3.2 机器人几何参数的求取
        3.3.3 机器人零位的求取
    3.4 单轴旋转法标定的实验验证
        3.4.1 实验验证方案
        3.4.2 实验验证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面薄壁雕塑加工方法分析与模型分割
    4.1 最大轮廓轨迹优化法
        4.1.1 双面薄壁雕塑加工存在的问题
        4.1.2 最大轮廓轨迹优化法
        4.1.3 最大轮廓线的求取
        4.1.4 最大轮廓粗加工轨迹优化方法
        4.1.5 最大轮廓精加工轨迹优化方法
    4.2 最大轮廓轨迹优化法在双面薄壁雕塑加工中的应用
        4.2.1 最大轮廓轨迹优化法在普通雕塑加工中的验证
        4.2.2 最大轮廓轨迹优化法加工双面薄壁雕塑的应用
    4.3 雕塑模型的分割
        4.3.1 雕塑模型分割使用的软件
        4.3.2 雕塑模型分割准则
        4.3.3 雕塑模型分割流程
    4.4 组件模型的处理方法
        4.4.1 组件的重组
        4.4.2 组件的重绘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面薄壁雕塑加工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双面薄壁雕塑加工实验方案与加工实验
    5.2 雕塑组件模型加工结果分析
        5.2.1 薄壁结构组件模型加工精度验证
        5.2.2 薄壁结构组件模型最大轮廓法加工验证
    5.3 雕塑组件拼接及雕塑整体结果分析
        5.3.1 雕塑组件拼接过程
        5.3.2 雕塑拼接后整体结果分析
        5.3.3 雕塑组件拼接过程中的问题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后续研究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多道次任意曲线旋轮轨迹的自动编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旋压工艺的分类及特点
        1.2.1 旋压工艺技术
        1.2.2 旋压工艺的特点
    1.3 旋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进给率
        1.3.2 旋轮路径与道次
        1.3.3 旋轮尺寸
        1.3.4 芯模与旋轮间隙
        1.3.5 非对称旋压路径设计
    1.4 自动编程技术的概况
        1.4.1 自动编程系统简介
        1.4.2 自动编程系统发展现状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自动编程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数控旋压机床介绍
        2.2.1 数控旋压机床的工作参数
        2.2.2 SIEMENS-840D-SL数控系统
    2.3 自动编程系统的总体设计
    2.4 二次开发软件的选择
        2.4.1 开发平台选择
        2.4.2 二次开发工具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道次任意曲线旋轮轨迹的自动编程方法
    3.1 引言
    3.2 旋轮轨迹信息识别和存储
        3.2.1 信息识别
        3.2.2 信息存储
    3.3 基本旋压刀路类型
    3.4 圆形截面非对称零件旋压路径设计
    3.5 多道次路径编程技术
    3.6 曲线插值技术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道次任意曲线旋轮轨迹的自动编程软件
    4.1 自动编程软件介绍
    4.2 自动编程软件使用流程
    4.3 自动编程软件功能
        4.3.1 基本工艺参数设置
        4.3.2 间隙线功能实现
        4.3.3 选择刀路设计组
        4.3.4 右键菜单道次功能实现
        4.3.5 拾取刀路编程模块能
        4.3.6 绘制刀路编程
        4.3.7 其他辅助功能介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7)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一、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二、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中等职业教育
        二、机电专业
        三、中等职业教育机电专业课程
    第二节 职业教育课程理论
        一、国内外目前课程模式
        二、“宽基础、活模块”理论
    第三节 中职机电专业职业资格标准
        一、职业资格标准基本情况
        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三、四个职业标准
第三章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及问题访谈
    第一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一、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
        三、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创新访谈研究
        一、确定访谈对象
        二、编制访谈提纲
        三、访谈流程
    第三节 访谈内容
        一、对中小型企业相关部门技师进行采访
        二、对中职机电专业就业毕业生进行采访
        三、对中职机电专业教师进行采访
第四章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第一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培养目标有待完善
        二、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能完全对接
        三、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文化课程设置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四、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缺少职业分析
    第二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缺少对职业标准的分析
        二、缺少对工作岗位的作业分析
        三、缺少理论指导
    第三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第五章 由通用基础课程设置向模块化通用课程设置转变
    第一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原则
    第二节 文化基础类课程内容建设
    第三节 工具类课程内容建设
    第四节 社会能力课程内容建设
    第五节 职业群课程内容建设
第六章 由专业课程设置向职业岗位课程设置的创新
    第一节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四个模块的顶层设计
        一、数控车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二、电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三、车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四、装配钳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第二节 数控车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一、数控车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二、数控车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第三节 电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一、电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二、电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第四节 车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一、车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二、车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第五节 装配钳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一、装配钳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二、装配钳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高速平面钻床(GZC2020)CAD系统开发及关键零部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主要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GZC2020数控平面钻虚拟零件库的建立
    2.1 虚拟零件库的概念
    2.2 零件库构建的必要性
    2.3 数控平面钻 GZC2020 结构分析
    2.4 Rhino快速造型及外观设计
        2.4.1 形态分析
        2.4.2 功能分析
        2.4.3 人机分析
    2.5 Rhino造型及虚拟零件库的建立
    2.6 Pro/e虚拟零件库的建立
    2.7 本章小结
3 ANSYS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
    3.1 有限元分析相关理论
        3.1.1 有限元分析基本概念概述
        3.1.2 ANSYS软件概述
        3.1.3 ANSYS有限元分析一般分析过程
    3.2 主要结构件的有限元分析
        3.2.1 静力学分析构件的选择
        3.2.2 静力学分析相关理论
        3.2.3 ANSYS静力学分析关键技术
        3.2.4 龙门溜板静力学分析
        3.2.5 分析结果查看
    3.3 关键构件的结构优化设计
        3.3.1 结构优化设计基本原理
        3.3.2 溜板结构轻量化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装配仿真动画的设计
    4.1 装配仿真动画设计的关键技术
        4.1.1 关键技术之CINEMA4D
        4.1.2 关键技术之装配原理
    4.2 装配仿真动画的制作
        4.2.1 模型的选择
        4.2.2 模型导入
        4.2.3 动画制作
        4.2.4 摄像机关键帧
        4.2.5 后期编辑
    4.3 本章小结
5 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与实现
    5.1 实现程序的技术介绍
        5.1.1 Visual Basic
        5.1.2 数据库Excel
        5.1.3 PhotoShop
    5.2 程序的框架介绍与设计
        5.2.1 程序的需求分析
        5.2.2 程序的可行性分析
        5.2.3 程序的功能结构分析
        5.2.4 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5.2.5 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5.3 系统的界面设计
        5.3.1 界面设计基本原则
        5.3.2 界面布局的设计
    5.4 系统功能模块的开发与实现
        5.4.1 主界面的构建
        5.4.2 现有产品模块的构建
        5.4.3 产品筛选模块的构建
        5.4.4 图纸调用模块的构建
        5.4.5 客户管理模块的构建
    5.5 本章小结
6 软件平台实例应用(以主要研究对象GZC2020为例)
    6.1 现有产品GZC2020的信息查询
    6.2 筛选适合客户需求的现有产品
    6.3 图纸调用
    6.4 客户信息录入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机床规格参数
附录2 实习证明
在校学习期间所研究的成果

(9)面向回转体石材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工工艺分析
2 总体方案设计
3 主要功能模块
    3.1 工件信息和刀具参数输入
    3.2 自动生成NC代码
    3.3 加工过程仿真
4 总结

(10)复合材料舱体零件数控定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控定位轨迹优化方法
    1.1 轨迹优化理论分析
    1.2 回转体数控定位轨迹方程
    1.3 等距喷涂机床坐标转换
2 数控定位系统
    2.1 数控定位系统硬件连接
    2.2 数控轨迹虚拟仿真
    2.3 定位程序设计与生成
3 验证仿真效果
4 结论

四、数控设备中回转体的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控机床的回转体零件CAPP研究[J]. 王智森,戴彬. 南方农机, 2020(19)
  •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多轴零部件编程与加工》课程开发[D]. 古远明.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3]钛合金薄壁回转体结构件的工艺设计[J]. 李添宇.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19(S2)
  • [4]数控机床基于元动作的故障溯源与分析技术研究[D]. 柯磊. 重庆大学, 2019(01)
  • [5]机器人加工大型双面薄壁雕塑的方法与实验[D]. 梁志鹏. 厦门大学, 2019(09)
  • [6]多道次任意曲线旋轮轨迹的自动编程技术研究[D]. 李礼.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7]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研究[D]. 喻文. 天津大学, 2018(06)
  • [8]高速平面钻床(GZC2020)CAD系统开发及关键零部件分析[D]. 杨波. 西安理工大学, 2018(01)
  • [9]面向回转体石材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J]. 麻娟,楚满福,刘俨后. 科技视界, 2018(18)
  • [10]复合材料舱体零件数控定位技术[J]. 王在铎,赵振,郭鸿俊,李华,张鑫. 宇航材料工艺, 2018(03)

标签:;  ;  ;  ;  

数控设备中回转体的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