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财务治理(论文文献综述)
钱逸珠[1](2021)在《公司治理视角下油气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文中认为
李海石[2](2021)在《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持续深化,上市公司逐步建立起规范化治理体系,并形成了与之相匹配的股权结构。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治理问题得到了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着独特的现实问题,由于历史演进的不同和产权性质差异的存在,与国外集团公司整体资产上市不同,中国国内的上市公司多是由集团公司拆分部分优质资产上市而来,从而形成了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两个不同的法律主体。这种“两级三层”或是更为复杂股权结构的存在,在增加了原有委托代理链条长度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上市公司存在与美英等国家表现形式不同的委托代理问题,即第一类代理问题和第二类代理问题并存,利益冲突方涵盖了实际控制人、大股东、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现有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大多基于金字塔股权结构,从“自上而下”的单向治理维度探究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母公司在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但是这种研究思路存在一定局限性,既没有系统性地考虑现实问题,也并未将作为独立法人主体的上市公司的自主治理和制衡能力同步纳入研究视域。目前仅有的关于自主性的研究大多以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为背景,以母子公司关系为基础。这往往忽视了金字塔股权结构下可追溯的实际控制人在公司治理中的“隐性”影响,因而难以全面揭示现阶段资本市场问题频现的根本原因。上市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不能仅听从于实际控制人抑或大股东的安排,更应该保护以中小股东等众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但现行上市公司治理体系难以约束实际控制人抑或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具体来说:一方面,如若实际控制人抑或大股东通过股权设置和投票权安排掌握了上市公司实际权力,就会有动机通过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内部的权力配置(控制董事会多数席位和直接委派高管团队),进而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条件与上市公司合谋,通过“隧道效应”和“壕堑效应”等方式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攫取超额控制权收益。另一方面,当实际控制人抑或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对短期利益和公司经营的长期利益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上市公司既可以通过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其内生的股权制衡能力,也可以通过提高公司透明度、借助引进战略投资者和聘任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等外生变量从权力制衡维度约束实际控制人抑或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保障上市公司经营和战略自主性。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越来越强调其独立法人属性以及和实际控制人、大股东抑或母公司等方面的良性互动,通过与各利益相关者博弈构建其自主治理体系,并以此作为公司治理创新的主要路径。相较于传统“自上而下”的单向治理研究范式,本文基于“双向治理”的研究脉络深度剖析了上市公司自主性形成的理论机理,极大地拓展了集团公司和母子公司的研究框架。通过引入经济学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理论,构建了上市公司自主性分析矩阵和数理模型,揭示了实际控制人、大股东抑或母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围绕剩余控制权的讨价还价过程与博弈结果。进一步,本文结合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实践,提出“双向治理”视角下的上市公司自主性研究应该融合实际控制人“隐性控制”观、大股东和母公司的“显性控制”观和上市公司制衡观,并基于此构建了上市公司自主性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聚合出上市公司自主性指标,旨在解决当前“自主性”研究指标的单一性和薄弱性问题。就现阶段而言,股东权益最大化依然是公司治理的主要目标,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与上市公司绩效息息相关。那么,如何评价上市公司自主性在企业经营和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呢?本文提出了基于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的企业绩效划分标准,旨在澄清目前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企业绩效定义和度量混淆不清的问题,从而对上市公司经营与治理效果建立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进一步,通过对经营和治理环节的深度剖析,本文以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方式论证了基于结果导向的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和基于治理规范性的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揭示了上市公司自主性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和具体情境因素。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8年的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证实上市公司自主性具有积极的治理效果。具体而言,首先,本文研究了基于结果导向的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企业财务绩效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即上市公司自主性越高,企业财务绩效越好。(2)产权性质、市场化程度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在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3)大股东侵占、内部控制水平和创新能力在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此外,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基于治理规范性的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即上市公司自主性越高,信息披露质量越好。(2)产权性质、高质量审计、公司透明度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在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3)第二类代理成本在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上市公司自主性能够通过抑制大股东利益侵占行为进而提升信息披露水平。总体而言,本文利用大样本证实了上市公司自主性对基于结果导向的企业财务绩效和基于过程治理规范性导向的信息披露质量具有积极治理效果,不同股权结构设计下的实际控制人差异对企业价值和成长性的影响不同。整体而言,本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单向治理”研究边界,从实际控制人、大股东抑或母公司、上市公司三个主体的互动关系出发,丰富并发展了上市公司自主性的理论基础,明确了自主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治理效应,揭示了上市公司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作用路径和情境因素,有助于更深层次的认识上市公司自主性治理对企业持续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自主性、提高上市公司绩效以及保护利益相关者权益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王进[3](2021)在《中小企业财务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每年保持高速增长。其中,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所占比例高、基数大,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中小企业也是地方财政纳税的主力军,提高地方就业岗位,在民生问题上也功不可没。但由于中国国情和历史原因,中小企业规模增长迅速的同时,也存在着生存时期短、管理混乱、治理结构不合理等缺陷。经过大量研究发现,财务治理问题是影响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借鉴了前人丰富、先进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系统详细地论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状况,阐述了中小企业财务治理的必要性以及财务治理的目标。
蔡露[4](2020)在《基于财务治理视角的GSNY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财务信息是企业最核心的信息,盈余作为财务最核心的信息,对企业的意义重大,企业盈余质量作为衡量盈余的标准对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而言具有非凡的意义。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最核心的内容,其组织结构和机制对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稳健发展起着非常积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的讨论基础建立在财务治理和盈余质量相互影响关系的基础之上,对两者对企业的意义做出讨论和总结,梳理财务治理对盈余质量的作用关系,体现盈余质量对财务治理的反馈信息和影响的关系,并以两者的相互联系为基础,对GSNY公司盈余质量研究。首先,对GSNY公司的财务治理的内部和外部治理结构和机制从董事会监事会特征、企业的激励机制、企业的财务信息特征等方面分别做了陈述和分析;对GSNY公司的盈余质量从持续性、安全性、获利性和成长性四个方面选取指标。对四个特征下13个指标进行描述和分析后,在此基础上出具调查问卷,利用专家打分法汇总专家意见整理成对应的矩阵关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GSNY公司盈余质量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用表达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GSNY公司存在的问题:股权制衡能力弱、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整、盈余的成长性和安全性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和结构、建立更加完善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增加对市场动态的掌握,避免盲目扩张。最后对全文做出总结,并反思不足。
高智林[5](2020)在《CFO核心胜任能力与财务弹性决策研究》文中认为CFO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者、财务管理与财务治理的领导者、资本经营与资本运作的主导者,在应对企业战略转型、投资决策、融资方案、资本运筹以及企业重大决策事件时发挥着重大作用,CFO是企业价值管理、价值创造和风险管控的中枢,CEO的战略合作伙伴,更是运用财务契约工具协调并解决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的有效载体,在现代公司治理框架下发挥着财务监督和战略支持基本职能,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导向进行战略决策和公司管理等行为。CFO的角色逐渐由传统的财务专家转变为集财务管理、企业战略决策、风险管理于一体的战略专家,是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现代治理体系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曾言,CFO作为企业核心管理层成员,应该协助企业高层做出合理决策。其中,CFO的核心胜任能力是实现CFO职能目标的基础,是决定其能否完成企业赋予的职责,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财务决策是企业战略决策和财务管理的核心系统。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如何及时调整企业的财务政策与财务行为,如何低成本获取充裕的资金以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弹性储备策略,适当调节和补充这个“蓄水池”,以抵御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保持企业资金的持续性,以便对潜在的投资机会和可能的不利冲击作出灵活应对,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关键环节。权变财务理论认为,不确定性是状态、行为与结果的分布函数。环境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的财务主体要让财务运作系统与所处的财务环境要保持动态协调,也正是因为环境不确定性的不可避免,才使企业的财务弹性更具有价值效应。财务弹性已成为企业驾驭资本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储备合理的财务弹性水平已成为企业普遍的财务政策和战略选择。风险控制界有句名言,用风险管理把握环境的不确定性,用内部控制增强企业的确定性,用公司治理加强公司的稳定性。纵观有关财务弹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财务弹性对企业投融资行为决策的影响,很少考虑到核心高管的作用。而且多以企业高管为背景,本文重点定位CFO这一角色,减少了因职权界定不同带来的研究噪声。从CFO在公司管理和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入手,在梳理并界定CFO以及核心胜任能力、财务弹性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 CFO核心胜任能力对财务弹性决策的影响效应。简单来讲,CFO核心胜任能力是其实现职能履行目标的基础,即“CFO核心胜任能力能够助推其履行职责,有效发挥财务监督和战略支持职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在正确地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一方面,CFO在规范信息披露、降低信息不对称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缓解资金提供者与企业之间的资源无法有效配置和使用,进而降低企业未来融资成本,改善公司治理效率;另一方面,CFO主导企业的财务运作体系,关注焦点更多是企业资金的运动,他们掌握企业的财务风险、成本和价值,通过提高投资效率,未来获得潜在现金流,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实现企业财务战略。CFO能够凭借其能力和地位提供更多筹资渠道,帮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外部融资,缓解融资约束,提高融资效率,最终提高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为此,本文沿着研究文献综述、主要概念界定、研究目标、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CFO核心胜任能力对财务弹性的影响,影响机制、经济后果、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这条逻辑主线逐步演进,相机运用规范分析法、实证研究分析法以及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法等,紧紧围绕研究内容展开论述和推理。具体内容如下:首先,通过构建相关理论模型,分析CFO核心胜任能力对财务弹性决策的影响效应,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9-2018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其次,从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角度出发,引入企业截面特征差异,将其嵌入CFO核心胜任能力影响企业财务弹性的研究中,理论剖析企业产品市场地位、融资约束程度对CFO核心胜任能力与企业财务弹性的影响效应。最后,系统考察了 CFO核心胜任能力对企业财务弹性决策经济后果的研究,基于企业财务弹性的竞争效应和价值效应视角,检验CFO核心胜任能力对企业财务弹性竞争效应和价值效应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第一,CFO核心胜任能力与企业财务弹性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CFO核心胜任能力越强的企业,往往倾向于储备较低的财务弹性,释放企业财务弹性;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的CFO核心胜任能力强度对财务弹性的负向影响更加显着,主要由于国有企业的CFO(总会计师)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功能,核心胜任能力强的CFO缓解融资约束的能力更易施展,CFO核心胜任能力对财务弹性决策结果的影响较大;在对财务弹性样本进行不同的划分时,研究发现,当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较严重以及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好时,CFO核心胜任能力对企业财务弹性水平的负向影响更显着;CFO核心胜任能力对负债融资弹性的负向影响效应越明显,核心胜任能力较强的CFO确实可以通过缓解公司代理冲突和融资约束来降低企业财务弹性水平。第二,从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角度出发,引入企业截面特征(产品市场地位和融资约束),理论剖析这些因素对CFO核心胜任能力与财务弹性决策两者间的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地位在CFO核心胜任能力与财务弹性之间发挥着调节效应,当企业的产品市场地位较高时,CFO核心胜任能力使企业具有更高的外部融资能力,降低了企业储备财务弹性水平,弱化了企业通过现金持有获得财务弹性;融资约束在CFO核心胜任能力与财务弹性之间发挥着中介传导机制,CFO核心胜任能力与融资约束都是财务弹性的影响因素,在企业财务弹性决策的过程中,影响因素融资约束作为一个中介变量影响企业财务弹性。第三,考察了 CFO核心胜任能力对企业财务弹性决策竞争效应及价值效应的影响。在财务弹性决策的竞争效应方面,企业财务弹性政策具有市场竞争效应,即企业储备财务弹性对企业的市场业绩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CFO核心胜任能力强度具有显着的强化作用,即随着CFO核心胜任能力强度的增加,企业财务弹性决策的竞争效应呈现递增趋势;在财务弹性决策的价值效应方面,已有研究认为储备的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存在正效应,而且在危机期间表现得更显着,但也有表现为负效应,本文通过刻画财务弹性收益和成本相权衡的综合模型,提出财务弹性与企业价值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检验发现,财务弹性水平的提高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当超出某一临界值之后,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反而产生了负面影响,即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关系并非静态和简单的线性,而是一种倒U型的曲线关系,财务弹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先升后降。第四,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等两大市场是企业做财务决策时的重要战略考量。无论是财务弹性决策带来的市场竞争效应还是价值效应,表明财务弹性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然而,财务弹性是一把“双刃剑”,并非越大越好,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持有超额现金过多将会带来现金持有成本的增加,保持过低负债也会带来负债融资成本,财务弹性水平过高,会带来过高的储备成本,占用了企业发展的资金资源,某种程度上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增长,CFO核心胜任能力越强的企业倾向于降低财务弹性储备水平,抑制财务弹性储备过高对企业价值的负向影响,积极发挥财务弹性的价值最大化。总体来讲,本文探索性地研究了 CFO核心胜任能力对企业财务弹性决策的影响,在丰富相关理论的同时,深化了对CFO核心胜任能力与企业财务弹性决策影响效应的认识,拓展了传统的财务弹性决策经济后果观。具体来看,本文具有以下几个创新点与增量贡献:第一,本文基于CFO能力框架构建了 CFO核心胜任能力分析框架,实现了对CFO核心胜任能力的量化,进一步丰富了关于CFO、核心胜任能力、财务弹性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文献,此前尚无文献涉及CFO核心胜任能力对企业财务弹性决策的影响,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将为CFO在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提供研究经验与增量的证据。第二,本文以“胜任能力理论”、“高阶梯队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为基础,验证了 CFO核心胜任能力对企业财务弹性决策的影响效应,有利于帮助企业时刻提高风险意识,为CFO核心胜任能力考核也为CFO制度建设提供了相应的指引,将有力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从而有效改善企业公司治理情况。第三,本文考虑了在我国当前的制度背景下,企业产品市场地位、融资约束程度等企业截面特征因素对CFO核心胜任能力与企业财务弹性二者间的影响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CFO核心胜任能力影响企业财务弹性决策的具体作用机理及其制度条件,完善和补充了财务弹性的研究框架。第四,系统考察了 CFO核心胜任能力对企业财务弹性决策经济后果的研究,基于企业财务弹性的竞争效应和价值效应视角,不仅证实了 CFO核心胜任能力对企业财务弹性竞争效应和价值效应的影响,还有助于深度解析企业财务弹性决策对其产品市场竞争和企业价值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丰富了财务弹性决策经济后果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本文在CFO核心胜任能力对企业财务弹性决策影响方面提出的若干新见解和新发现,对于制定和完善CFO制度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家层面应该顶层设计CFO这一公司治理体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实践,丰富公司治理理论及相关财务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宫胜利[6](2020)在《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效率低、负债率高、财务费用紧张等问题,如何提高企业财务治理效率,改善外部环境衰退的企业绩效,是钢铁上市公司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面临的一项任务。文章选取我国钢铁行业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资本结构中产权结构、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对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权结构、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都会显着影响企业财务治理绩效,产权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以及商业信用债务比例的提高能提升企业财务治理效率,而管理层持股比例仅能降低企业财务治理成本,对企业财务治理绩效影响不显着。
李天白[7](2020)在《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市场体系也在各种经济制度的建设下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而随着我国政府提出我国产业要由原本的“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转型,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新技术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而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模式必然不同于传统企业发展模式,基于发展模式的不同,这就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带来了发展壁垒,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高新技术企业资金上的短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保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成为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所以本文从上市企业中选取神州优车和一嗨租车为本文案例公司,先通过前人对风险投资的研究出发,对风险投资进入被投资企业后的影响进行案例分析,重点关注风险投资前后融资企业的财务治理效率的变化,并在被投资企业资本结构、组织结构和财权结构三个方面寻找可以体现被投资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指标数据,从而寻找出风险投资对企业财务治理的影响因素。其中企业要接受风险投资以及投资方的动因,风险投资的介入对公司资本结构、财务决策、财务治理成本以及代理成本的影响,风险投资最佳进入时点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首先,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同行业下由于风险资本的进入使得两家案例公司财务经营状况有着一好一坏的发展趋势,然后通过对风险投资进入两家案例公司之后,两家案例公司的资本结构、组织决策和财务决策发生的变化入手,对两个案例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债务融资能力;公司管理层变动、业务变化;财务控制权、财务监督权、财务收益权,这几个能够对公司经营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引出风险资本的进入对两个案例公司的财务治理效率以及财务治理成本的影响,而在此部分中财务治理收益和财务治理成本的分析主要基于两家案例公司的利润表。其次,在得出相关数据后,得出两个公司的发展趋势,并对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风险资本的进入优化了公司的资本结构;风险资本家的进入能优化企业的财务决策并抑制财务治理成本;进入被投资企业的风投资本不同阶段的入住及退出会对被投资企业的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最后,根据得出的结论,本文结合当下我国风险投资市场,基于风险投资市场供需双方,从宏观角度以及微观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引入风险投资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借鉴的意义。
常晓霞[8](2020)在《财务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 ——基于新三板创新层视角》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自2013年开始挂牌设立到2019年12月已经有8953家企业挂牌成功。但是诸如市场流动性差、投资者数目少、信息披露机制差等问题却接踵而至。因此在2016年6月新三板企业为了解决挂牌企业的流动性等问题实施了分层制度,符合市值、营业收入和利润三大标准的企业进入创新层,不符合的自动归入基础层。进入创新层的企业不管是成长性还是成熟性都高于基础层的企业,它们相较于基础层的企业也会有更多的福利待遇,但是与此同时它们也要遵守严格的治理结构和规定。那么这种治理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形同虚设?是否会实现企业的价值?都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所以本文从财务治理结构方面入手,来研究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本文从财务治理结构的组成安排出发,也就是财务资本结构层面和财务组织结构层面,阐释了财务治理结构对财务绩效的作用机理。运用2015-2018年83家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的财务数据,来研究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SPSS.20软件对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的财务绩效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获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六个方面共15个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最后提取出六个公因子,并得出了绩效综合得分Y。接下来利用该绩效的综合得分结果Y和Stata.15软件,对财务治理结构和财务绩效做多元回归性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新三板创新层企业2015-2018年的绩效得分普遍为负值,且财务绩效逐年有所下降。资本负债率与财务绩效呈显着负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与财务绩效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董事会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均与财务绩效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短期负债比率和监事会人数均与财务绩效关系不显着。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首先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绩效水平,要同时兼顾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获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六个方面。其次要优化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且适当提升企业的长期负债比率。再者还要建立相对集中的股权比例,且适当提升独立董事的规模。最后既要有效保证监事会的作用,又要建立合理的经理层激励机制。
毕亚文[9](2020)在《医药企业财务治理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文中指出药品是治病救人之物,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不少医药企业的负面新闻,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这说明我国医药企业非常缺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医药企业如果能够履行社会责任,兼顾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就会增加社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从而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减少成本等,实现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目标。企业是否可以持续创造价值是评价公司治理好坏的标志,并且,财务治理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完善公司的治理。因此公司如果能够较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促进财务治理目标的实现。那么为了医药企业可以实现持续创造价值的目标,本文便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为医药企业专门构建一个财务治理指标体系,希望能够为医药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以往对财务治理指标体系的构建大都是因为学者希望能够使指标体系具有普适性,从而以所有企业为对象进行构建,鲜有对具体的某一行业进行研究,但是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特点,并不完全适用于普适性的指标体系。因此本文选择进行专项研究,以医药企业为特定对象,将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治理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医药企业需要对消费者高度负责的特点进行结合,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医药企业财务治理指标体系的设计中,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以社会责任为导向,对财务治理方面的指标按照医药企业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政府和社会公众)进行选取和划分,在构建医药企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治理指标体系时,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配合问卷调查法确定指标权重,以此达到更加科学的判定效果。以HL生物和东北ZY作为案例,对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具体的应用,通过这两个公司结果对比的数据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效用性,医药公司能够运用该指标体系进行差异化评估,帮助其发现在履行社会责任和财务治理方面上的问题。然后以这两个公司存在的问题为例,提出一些适配性的建议,比如实施两职分离,优化股权结构;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建立员工激励机制;加大监督力度,提高药品质量等等,也可以为其他医药公司提供借鉴作用。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具体的应用,在提高医药公司社会责任意识上具有一定的益处,也有利于对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还可以对医药企业进行更加准确、有效的财务治理现状评价,为财务治理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车若琳[10](2020)在《政府补助、R&D投入与企业绩效 ——基于治理结构的调节作用》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程度日益彰显。要想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创新,结合中国特色走出自主科技创新之路。对于企业而言,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也要求企业具有不断提升的科研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与创新发展战略政策积极响应,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也在逐年增长。其中,政府补助作为国家干预市场行为的手段之一在创新战略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几年,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成长离不开国家宏观的科技创新战略以及专项政策优惠支持。作为政府补助的主要行业方向,高新技术产业在保证资金的前提下会更加专注于自身科技研发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公司业绩乃至社会进步来讲都是十分有益的。然而,从另一角度来说,政府补助对于接受补助公司来讲也可能成为束缚手脚的绑带,过于安逸的现状可能会使公司因规避风险而减少研究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做法会带给企业更大的损失。本文将创业板的高新技术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提出政府补助对于公司绩效正向影响的观点,并尝试探究R&D投入在这一促进关系中的影响程度。为了尽量完善研究体系,本文引入治理结构的三个变量并研究其在政府补助与R&D投入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通过构建主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调节效应模型,运用SPSS25.0对相关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可正向促进企业财务绩效以及企业创新绩效,R&D对于企业财务绩效或是创新绩效也都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并且R&D在政府补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表现出部分中介效应。有关治理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占董事会人员比例以及高管持股比例三者皆对政府补助与R&D投入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负向调节政府补助与R&D投入的关系,独立董事占比正向调节两者关系,高管持股比例较低或较高时会负向调节政府补助与R&D投入的关系,比例适中时则会正向调节两者关系。本文的创新点,首先引入R&D投入,系统化的研究了政府补助、企业绩效、R&D投入三者的关系,并对R&D投入的中介作用以及具体中介作用比值进行实验研究。其次,本文采用双重维度来衡量企业绩效即企业财务绩效和企业创新绩效,更为全面的展现了R&D投入对于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最后,本文选取治理结构三个维度的变量,开创性的研究了其对于政府补助与R&D投入的调节作用,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对企业优化自身治理结构,提升创新研发效率有很大的助益。
二、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财务治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财务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2)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主要概念界定 |
1.2.1 双向治理的界定 |
1.2.2 上市公司自主性的界定 |
1.2.3 企业绩效的界定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
2.1 金字塔结构下实际控制人“隐性”控制研究 |
2.1.1 实际控制人界定 |
2.1.2 实际控制人与公司治理研究 |
2.2 金字塔结构下大股东抑或母公司“显性”控制研究 |
2.2.1 大股东和母公司控制界定 |
2.2.2 大股东和母公司控制与公司治理研究 |
2.3 基于“双向治理”的上市公司自主治理研究 |
2.3.1 上市公司自主治理的产生与发展 |
2.3.2 上市公司自主治理的影响因素研究 |
2.3.3 上市公司自主治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上市公司自主性理论基础与形成机理 |
3.1 上市公司自主性形成理论基础 |
3.1.1 资源依赖理论 |
3.1.2 合作博弈理论 |
3.1.3 非合作博弈理论 |
3.1.4 理论研究演进 |
3.2 上市公司自主性形成动因 |
3.2.1 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基本情况 |
3.2.2 制度驱动因素 |
3.2.3 成本驱动因素 |
3.2.4 利益相关者驱动因素 |
3.2.5 大股东侵占驱动因素 |
3.3 上市公司自主性形成的建模分析 |
3.3.1 实控人和母公司与上市公司潜在的利益冲突分析 |
3.3.2 模型及分析 |
3.4 上市公司自主性路径选择 |
3.4.1 内生视角下混合所有制改革驱动的股权制衡 |
3.4.2 外生视角下的上市公司权力制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结果导向的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
4.1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理论分析 |
4.1.1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 |
4.1.2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的调节效应分析 |
4.1.3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的中介作用分析 |
4.2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财务绩效实证检验 |
4.2.1 数据来源 |
4.2.2 变量选择与度量 |
4.2.3 模型构建 |
4.2.4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检验 |
4.2.5 多元回归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治理规范性的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关系研究 |
5.1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理论分析 |
5.1.1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 |
5.1.2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的调节效应分析 |
5.1.3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
5.2 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信息披露质量实证检验 |
5.2.1 数据来源 |
5.2.2 变量选择与度量 |
5.2.3 模型构建 |
5.2.4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检验 |
5.2.5 多元回归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中小企业财务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 |
二、文献综述 |
三、企业财务治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
1. 财务治理意识淡薄 |
2. 财务治理目标不明确 |
3. 财务治理结构不完善 |
四、完善企业财务治理的措施 |
1. 增强财务治理意识 |
2. 明确财务治理目标 |
3. 制定合理的财务治理结构 |
五、总结 |
(4)基于财务治理视角的GSNY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财务治理理论 |
2.1.1 财务治理的概念 |
2.1.2 财务治理的内容 |
2.1.3 财务治理的结构 |
2.1.4 财务治理的机制 |
2.2 盈余质量理论 |
2.2.1 盈余质量的概念 |
2.2.2 盈余质量的核心要素 |
2.2.3 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 |
2.2.4 盈余质量评价的内容及方法 |
2.3 财务治理与盈余质量关系分析 |
2.3.1 财务治理对盈余质量的作用 |
2.3.2 盈余质量对财务治理的反作用 |
第三章 GSNY公司财务治理和盈余质量现状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2 GSNY公司财务治理现状及分析 |
3.2.1 GSNY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及分析 |
3.2.2 GSNY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及分析 |
3.3 GSNY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现状及分析 |
第四章 GSNY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
4.1 GSNY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4.2 GSNY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1 财务治理特征的考虑 |
4.2.2 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 |
4.3 GSNY公司财务治理下盈余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
4.4 GSNY公司财务治理视角下盈余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 |
4.4.1 相关指标的分析 |
4.4.2 层次分析法指标赋权 |
4.4.3 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 |
第五章 GSNY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5.1 存在的问题 |
5.1.1 股权制衡能力弱 |
5.1.2 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整 |
5.1.3 盈余的成长性和安全性不足 |
5.2 提出的建议 |
5.2.1 完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制度和结构 |
5.2.2 建立更加完善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 |
5.2.3 增加对市场动态的掌握,避免盲目扩张 |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CFO核心胜任能力与财务弹性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主要概念界定 |
1.2.1 CFO核心胜任能力 |
1.2.2 财务弹性 |
1.3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4.1 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CFO职能定位和治理地位研究现状 |
2.1.1 CFO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功能定位的研究 |
2.1.2 CFO在公司管理中的角色职能定位的研究 |
2.2 CFO胜任能力相关研究现状 |
2.2.1 国外CFO胜任能力相关研究现状 |
2.2.2 国内CFO胜任能力相关研究现状 |
2.3 CFO胜任能力发挥的经济后果研究现状 |
2.3.1 CFO职能履行的经济后果 |
2.3.2 CFO核心胜任能力发挥的经济后果 |
2.4 财务弹性研究现状 |
2.4.1 财务弹性研究的知识图谱与演进 |
2.4.2 财务弹性的影响因素 |
2.4.3 财务弹性的储备方式 |
2.4.4 财务弹性的经济后果 |
2.5 文献述评 |
3 制度背景与理论框架 |
3.1 CFO制度特征与职能界定 |
3.1.1 国内CFO的内涵边界与职位范畴 |
3.1.2 西方国家CFO制度 |
3.1.3 我国CFO制度演变 |
3.1.4 CFO职能范畴与角色演变 |
3.2 CFO核心胜任能力与财务弹性决策分析框架 |
3.2.1 财务弹性决策的理论分析 |
3.2.2 CFO核心胜任能力对财务弹性决策影响的分析框架 |
3.3 理论基础 |
3.3.1 胜任能力理论 |
3.3.2 高阶梯队理论 |
3.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3.4 委托代理理论 |
3.4 本章小结 |
4 CFO核心胜任能力与财务弹性的量化分析 |
4.1 CFO核心胜任能力计量方法与量化分析 |
4.1.1 CFO核心胜任能力计量方法 |
4.1.2 CFO核心胜任能力量化分析 |
4.2 财务弹性计量方法与量化分析 |
4.2.1 财务弹性计量方法 |
4.2.2 财务弹性量化分析 |
4.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4 本章小结 |
5 CFO核心胜任能力对财务弹性的影响研究 |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1.1 CFO核心胜任能力与企业财务弹性 |
5.1.2 产权性质差异对CFO核心胜任能力与企业财务弹性的影响 |
5.2 研究设计 |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5.2.2 主要变量的度量 |
5.2.3 模型设计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5.3.1 描述性统计 |
5.3.2 相关性分析 |
5.3.3 多元回归分析 |
5.4 进一步讨论 |
5.4.1 基于财务弹性构成的检验 |
5.4.2 基于财务风险的调节效应 |
5.4.3 基于公司治理的调节效应 |
5.4.4 区分不同融资约束的检验 |
5.4.5 区分未来投资机会的检验 |
5.5 稳健性检验 |
5.5.1 控制CEO可能产生的影响 |
5.5.2 替换变量法 |
5.5.3 内生性检验 |
5.6 本章小结 |
6 截面特征差异、CFO核心胜任能力与财务弹性研究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1.1 产品市场地位、CFO核心胜任能力与企业财务弹性 |
6.1.2 融资约束、CFO核心胜任能力与企业财务弹性 |
6.2 研究设计 |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6.2.2 主要变量的度量 |
6.2.3 模型设计 |
6.3 实证结果分析 |
6.3.1 描述性统计 |
6.3.2 相关性分析 |
6.3.3 多元回归分析 |
6.4 进一步分析 |
6.4.1 产品市场地位影响机制 |
6.4.2 融资来源渠道 |
6.5 稳健性检验 |
6.5.1 产品市场地位度量指标的替换 |
6.5.2 融资约束度量指标的替换 |
6.5.3 财务弹性指标的中位数调整 |
6.5.4 解释变量作滞后一期调整 |
6.6 本章小结 |
7 CFO核心胜任能力对财务弹性决策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 |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7.1.1 CFO核心胜任能力对财务弹性决策竞争效应影响 |
7.1.2 CFO核心胜任能力对财务弹性决策价值效应影响 |
7.2 CFO核心胜任能力对财务弹性决策竞争效应影响 |
7.2.1 研究变量及模型设计 |
7.2.2 描述性统计 |
7.2.3 相关性分析 |
7.2.4 实证结果分析 |
7.2.5 进一步分析 |
7.2.6 稳健性检验 |
7.3 CFO核心胜任能力对财务弹性决策价值效应影响 |
7.3.1 研究变量及模型设计 |
7.3.2 描述性统计 |
7.3.3 相关性分析 |
7.3.4 实证结果分析 |
7.3.5 进一步分析 |
7.3.6 稳健性检验 |
7.4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三、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二)变量选取 |
(三)模型构建 |
四、实证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资本结构对钢铁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 |
(三)稳健性检验 |
五、结论与建议 |
(7)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3.4 拟解决问题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理论研究综述 |
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 财务治理效率理论 |
3 UCAR公司发展状况以及风险投资参与财务治理研究 |
3.1 UCAR公司所在行业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分析 |
3.2 UCAR公司发展历程以及风险投资的参与情况 |
3.2.1 公司发展历程 |
3.2.2 风险投资参与情况 |
3.3 风险投资在财务治理中的体现 |
3.3.1 在资本结构中的体现 |
3.3.2 在组织结构中的体现 |
3.3.3 在财权结构中的体现 |
3.4 风险投资对UCAR公司财务治理收益影响 |
3.5 风险投资对UCAR公司财务治理成本影响 |
4 案例对比:一嗨租车风险投资财务治理成效 |
4.1 一嗨租车公司发展状况以及风险投资参与情况 |
4.1.1 公司发展历程 |
4.1.2 一嗨租车风险投资参与情况 |
4.2 风险投资在财务治理中的体现 |
4.2.1 在资本结构中的体现 |
4.2.2 在组织结构中的体现 |
4.2.3 在财权结构中的体现 |
4.3 一嗨租车风险投资治理成效评价 |
5 UCAR公司与一嗨租车财务治理成效对比 |
5.1 财务治理收益成效对比 |
5.2 财务治理成本对比 |
5.3 财务治理成效综合对比 |
5.4 财务治理差异原因分析 |
5.4.1 风险投资机构进入目的不同 |
5.4.2 风投资本进入时间点不同 |
5.4.3 组织结构中风险资本家发挥的作用不同 |
5.4.4 风险投资机构退出时点不同 |
6 结论和建议 |
6.1 针对两公司对比得到的启示 |
6.1.1 风险投资的介入使公司资本结构得到了优化 |
6.1.2 财务决策得到优化 |
6.1.3 财务治理债权成本得到抑制,收益增加 |
6.1.4 企业成熟期引入风投,对企业发展最为有利 |
6.2 政府加强风险投资市场建设方面的建议 |
6.2.1 加快风险资本家市场建设 |
6.2.2 加快完善新三板的相关制度 |
6.3 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在财务治理方面的建议 |
6.3.1 加大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的人力资本输入 |
6.3.2 加强联合投资 |
6.3.3 分阶段投资 |
6.3.4 完善风险投资进入机制 |
6.3.5 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
6.3.6 适当的加长风险机构持股时间与比率 |
6.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财务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 ——基于新三板创新层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财务资本结构对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 |
1.2.2 财务组织结构对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新三板市场 |
2.1.1 新三板概念 |
2.1.2 新三板市场发展近况 |
2.2 新三板分层制度 |
2.2.1 新三板市场分层标准 |
2.2.2 新三板创新层概念 |
2.2.3 新三板创新层企业现状 |
2.3 财务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的概念界定 |
2.3.1 财务治理结构概念 |
2.3.2 财务绩效概念界定 |
2.4 相关理论基础 |
2.4.1 企业契约理论 |
2.4.2 委托代理理论 |
2.4.3 财权流理论 |
2.4.4 公司治理理论 |
第三章 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财务绩效的因子分析 |
3.1 相关财务指标的选择 |
3.2 研究过程 |
3.2.1 样本的选择 |
3.2.2 适用性检验 |
3.2.3 主成分的提取 |
3.2.4 公因子的命名与解释 |
3.2.5 因子得分情况 |
第四章 新三板创新层企业财务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实证研究 |
4.1 财务资本结构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原理 |
4.1.1 资本结构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 |
4.1.2 债权结构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 |
4.1.3 股权结构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 |
4.2 财务组织结构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原理 |
4.2.1 董事会结构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 |
4.2.2 监事会结构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 |
4.2.3 经理层结构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机理 |
4.3 研究设计 |
4.3.1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4.3.2 变量定义 |
4.3.3 模型构建 |
4.4 实证分析过程 |
4.4.1 样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4.2 相关性分析 |
4.4.3 多重共线性检验 |
4.4.4 回归分析 |
4.4.5 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5.3.1 研究不足 |
5.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9)医药企业财务治理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
1.5.1 研究重点 |
1.5.2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概念界定 |
2.1.1 企业社会责任 |
2.1.2 财务治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社会契约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3 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治理评价的现状 |
3.1 医药行业介绍 |
3.1.1 行业发展现状 |
3.1.2 行业特点 |
3.2 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与意义 |
3.2.1 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 |
3.2.2 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
3.3 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与财务治理指标体系的现状 |
3.4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治理之间的关系 |
3.4.1 财务治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工具 |
3.4.2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促进财务治理目标的实现 |
3.4.3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财务治理的长期目标相同 |
4 医药企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治理指标体系构建 |
4.1 构建原则 |
4.2 指标选取依据 |
4.3 指标选取 |
4.4 指标体系构建表 |
4.5 指标权重判定 |
4.6 综合评价方法 |
5 医药企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治理指标体系应用对比分析 |
5.1 公司概况 |
5.1.1 HL生物公司简介 |
5.1.2 东北ZY公司简介 |
5.2 HL生物与东北ZY财务治理评分的计算 |
5.2.1 二级指标评分标准得分 |
5.2.2 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评分值计算 |
5.3 HL生物与东北ZY的财务治理具体问题对比分析 |
5.3.1 股东方面的具体问题对比分析 |
5.3.2 债权人方面的具体问题对比分析 |
5.3.3 员工方面的具体问题对比分析 |
5.3.4 消费者方面的具体问题对比分析 |
5.3.5 政府方面的具体问题对比分析 |
5.3.6 社会公众方面的具体问题对比分析 |
6 HL生物与东北ZY的财务治理建议 |
6.1 实施两职分离,优化股权结构 |
6.2 合理聘用,提升高管能力 |
6.3 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
6.4 加大监督力度,提高药品质量 |
6.5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规范和增加信息披露 |
7 结论与不足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问卷: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医药企业财务治理指标权重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10)政府补助、R&D投入与企业绩效 ——基于治理结构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政府补助 |
1.3.2 R&D投入 |
1.3.3 治理结构 |
1.3.4 企业绩效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相关理论 |
2.1.1 外部性理论 |
2.1.2 委托代理理论 |
2.1.3 软预算理论 |
2.1.4 信号传递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政府补助对R&D投入的影响研究 |
2.2.2 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
2.2.3 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
2.2.4 治理结构对R&D投入的影响研究 |
2.2.5 文献述评 |
第3章 假设提出与研究设计 |
3.1 假设提出 |
3.1.1 政府补助与R&D投入 |
3.1.2 R&D投入与企业绩效 |
3.1.3 R&D投入的中介作用 |
3.1.4 治理结构的调节作用 |
3.2 研究设计 |
3.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3.2.2 变量的定义 |
3.2.3 模型构建 |
第4章 实证研究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 相关性分析 |
4.3 回归分析 |
4.3.1 政府补助对R&D投入的影响分析 |
4.3.2 R&D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 |
4.3.3 R&D投入的中介效应检验 |
4.3.4 治理结构的调节作用分析 |
4.4 实证结果讨论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财务治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司治理视角下油气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D]. 钱逸珠. 东北石油大学, 2021
- [2]上市公司自主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 李海石. 山东大学, 2021(11)
- [3]中小企业财务治理研究[J]. 王进. 商场现代化, 2021(01)
- [4]基于财务治理视角的GSNY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研究[D]. 蔡露.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5]CFO核心胜任能力与财务弹性决策研究[D]. 高智林. 东北财经大学, 2020
- [6]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J]. 宫胜利. 财会通讯, 2020(18)
- [7]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D]. 李天白. 贵州财经大学, 2020(12)
- [8]财务治理结构与财务绩效 ——基于新三板创新层视角[D]. 常晓霞. 河北大学, 2020(08)
- [9]医药企业财务治理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D]. 毕亚文. 贵州财经大学, 2020(12)
- [10]政府补助、R&D投入与企业绩效 ——基于治理结构的调节作用[D]. 车若琳. 吉林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