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提高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陈阳[1](2021)在《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学生是未来国家医疗健康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肩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危急关头,广大医护工作者选择了挺身而出、英勇逆行,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种关键时刻的行动彰显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凸显对医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可行性和极其重要性。围绕对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中心任务,从基本理论意蕴的阐释作为全文逻辑推演起点,分析新时代在医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进一步探讨在新时代两个一百年交汇这一历史机遇和现实方位中,对于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祖国医学人才,在大学学习阶段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行动中,基于对医学生在该教育中的现状调查研究,对目前在该教育中的收获和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从而推导出目前在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必须要直面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对医学生职业理想信念追求,奉献社会的责任感、爱岗敬业精神以及对生命的关怀态度都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第一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逻辑。第二章论述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即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选择。第三章调查并分析了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境遇,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突出问题,并进行了原因的深入分析。第四章论述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策,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医学生自我教育等三个方面,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医学人才。
甘亚[2](2020)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2017年10月,“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弘扬了大健康和大医学的健康理念,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发展方向,丰富和完善现代医学的内涵。为深入贯彻落实“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培养世界一流医学人才,我国医学院校应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从关注个体健康转向关注群体健康,从关注疾病治疗到关注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维护,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因此,加快高质量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满足健康中国的人才需求,对于健康中国的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健康中国”战略为背景,以提高临床医学生培养质量为出发点,研究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并提出优化策略,力求为优化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过程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比较法、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从健康中国视角出发,研究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剖析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等各环节要素,进一步揭示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新内涵,明确临床医学本科生需要具备的职业态度、医学技能、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其次,通过专家访谈法了解医学教育领域专家对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得出“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和考核形式等方面的优化策略。研究步骤及结果第一章是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通过对临床医学教育现状和改革措施的分析,明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对健康中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优化策略等进行核心概念界定,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二章是研究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从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美国6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流医学院人才培养进行全面的剖析,总结了美国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结合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第三章是国内高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通过对10所双一流高校的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展示了我国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培养现状和特点,分析与“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人才需求的差距,最后提出在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第四章是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定性研究。通过对15名临床医学领域的专家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优化措施方面进行专家深入访谈。归纳概括基于健康中国的背景理念,探讨对临床医学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并提出对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观点和建议。第五章是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从健康战略发展需求出发,构建以大健康为理念的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上,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推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课程、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整合课程、临床思维与实践课程、人文素养与社会科学课程、素质拓展与创新课程五大课程模块的构建,加强学生预防意识、群体健康维护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以问题为中心、小组讨论、基于案例学习、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考核评价方面,丰富考核形式,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各要素的优化研究,为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提供现实参考。研究结论本研究从“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出发,立足于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提出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优化策略,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参考,丰富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和理论。
孙宏亮[3](2020)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文中认为医学是一门人学,是关系人类幸福的事业,对人的全面关怀为医学应有之意。医学人文素养是医学的灵魂,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根本态度,医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向往健康、重视健康和保持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同追求,人们不再局限于关注疾病本身,而是全方面关注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综合状态,希望得到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要素的健康促进与凸显人性的医学关怀,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与变化,在当前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就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从医学发展的客观现状、社会对医学的人文诉求和健康中国的价值旨归三个方面论述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现实需要,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开展如下研究。第一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着重论述了医师人文素养的含义、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首先,从社会对医师职业的期望入手,分析医师职业特点和职业标准,提出医师应承担的角色;其次,根据医师职业需要,将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界定为医师伦理素养、医师哲学素养、医师心理素养和医师法律素养;再次,鉴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围绕着医师在临床实践中涉及的一系列关系,介绍当前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模式。第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从东西方人文思想进行溯源,确定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首先,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提倡的“仁”学入手,追求君子人格和德化社会,从家和礼两个方面,探讨美德培养;其次,从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朴素的医学人道主义,到中世纪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本主义的“博爱”思想,再到文艺复兴时期对西方人道主义的呼唤,论述了医学与人文关系的发展变迁。最后,确定医师人文素养的培育理论,包括成人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第三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通过对多家三甲医院的医师和患者进行实证调查,发现我国医师人文素养总体良好,大部分医师都能够恪守医师职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认真履行治病救人职责,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仍然存在部分医师人文素养缺失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崇高职业理想信念的相对匮乏与普遍的职业倦怠心理逆反,医师人文实践“差异化”与责任担当精神的相对减弱,个性自我的张扬与团队精神的缺乏,科技理性的极端至上与人文价值意义的相对薄弱,对医疗差错的漠视与有意逃避,除医师自身内在原因之外,一些外在因素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包括医师职业生态欠佳、相关规范制度有待完善、社会氛围有待妥善营造、医院人文建设被边缘化和医疗决策复杂等。第四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本章介绍了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美国针对医师的人文素养培育有健全的机构支持,有完善的医学教育培训,还有享誉全球的人文医院,为医师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制度、创造了环境氛围;英国综合医学委员会发布了《优质医疗》及附属8份指南,强调了医师为保证患者获得基本医疗保护而履行的职责,并以人文观念贯穿其中,文件和指南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了纲领;新加坡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方面也有可借鉴之处;中国台湾是亚洲最早推行医院评鉴暨全面质量管理的地区,台湾长庚医疗体系成立了一站式医疗照护单元模式,有效提升了医疗质量,创造出了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充分体现了医学人文关怀;中国香港地区完善的政府制度建设、良好的医院管理和公众互动也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供助力。第五部分,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在已有文献梳理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首先通过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来完善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其次,通过媒体引导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再次,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服务品质、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和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最后,通过敬业精神的自我塑造、实践叙事医学和投身志愿服务,来完成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本研究在借鉴部分发达国家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深入临床和社区,客观观察、真实记录,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促进医师个体健康发展,推动医院人文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王洁[4](2020)在《临床专硕生《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不同教学方式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对医学教育改革和医学人才培养有直接影响,关系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前景。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医学人文教学改革,旨在促进医学人文教育发展,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本文通过评价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方式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医学人文教学改革提供建议。目的:基于《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评价SPOC教学与课堂教学效果,探讨用SPOC教学是否能够显现出较好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效果以提高临床专硕研究生医学人文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适宜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模式,为后期医学人文教学改革与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提高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积极的作用。对象与方法:对象:南京医科大学2018级临床专硕研究生和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两批研究对象都是经过全日制统考的临床、口腔专业的专硕研究生,且年龄、性别比例相当,具有同质性。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医学人文教育和教学效果评价相关政策和研究现状,使用《医学生医学人文能力测试》和教学方式评价问卷来评价教学方式效果,运用SPSS进行配对t检验、成组t检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信度和效度:问卷信度良好,系数为0.980;问卷结构效度、聚敛效度、区分效度良好。(2)两种教学方式教学前后临床专硕研究生医学人文能力变化情况:SPOC教学后2018级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医学人文能力总评分由课程前的68 479分提高到68 975分,“课堂教学+SPOC教学”后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医学人文能力总评分由课程前的60 763分提高到60 866分;SPOC教学和“课堂教学+SPOC教学”前后,临床专硕研究生分别有21项和19项医学人文能力三级指标评分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2018级和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医学人文能力比较情况:课程前,18级和19级临床专硕生医学人文能力评分无显着性差异(T=-1.418,P>0.05);课程后,18级和19级临床专硕生医学人文能力评分也无显着性差异(T=-1.408,P>0.05)。(4)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对课堂教学和SPOC教学的满意度评价情况:临床专硕研究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略高于SPOC教学,且在教学特点(T=7.415,P=0.005)、教学优势(T=3.077,P=0.028)、培养医学人文能力(T=38.375,P<0.001)、发挥课程思政作用(T=10.911,P<0.001)4个一级指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对《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方式的建议情况:50%左右的临床专硕研究生对于《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方式建议为“课堂教学和SPOC教学皆可”。研究结论:(1)两种教学方案均能够提高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医学人文能力。(2)医学人文能力一级指标变化程度不一。(3)课堂教学满意度略高于SPOC教学。(4)课堂教学和SPOC教学呈现不同的满意度趋向。(5)《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用SPOC教学能显现出较好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效果。建议:(1)完善医学人文课程,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能力。(2)积极进行SPOC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满意度。(3)持续优化医学人文课程,融入多元思政。(4)积极探索多元教学模式,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邢莹莹[5](2020)在《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学的本质是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对生命健康的珍爱,是科学与人文的交叉学科,因此医学教育本身就应包括人文素质教育。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有其丰富的内涵和相对独立的教育方式,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但现实医学院校大部分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着教育观念滞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育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及教育效果不尽人意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结合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从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机制,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自我教育三个方面,提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王楠[6](2020)在《医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医学人文胜任力研究 ——以山西省某三甲综合医院为例》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总书记提出了“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报告明确了进一步深化医改,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这要求医学工作者不仅掌握高超的预防诊疗技术和临床技能,还需具备良好的医学人文胜任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医学人文胜任力培养途径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鲜有基于医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医学人文胜任力研究的相关报道。医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担负着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全方位医学社会支持的重要任务。但是利用医务社会工作知识提高医疗工作者的医学人文胜任力进而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相关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本论文首先对医学人文胜任力和医务社会工作相关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梳理;而后选择山西某三甲综合医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医务社会工作视角,围绕医学人文胜任力(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医患沟通、责任意识、人格塑造等六大方面)设计相关问卷,对该医护人员(含带教老师)、患者、实习生等三类群体的医学人文胜任力状况和社会工作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医学人文胜任力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医务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工作方法和技巧引入临床实践过程中提高医学人文胜任力的观点,并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通过设置对照实验,客观评估医务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对医学人文胜任力的促进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医务社会工作对培养医学人文胜任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就医学人文胜任力的培养路径和后续研究方向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张敏[7](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文中认为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兴盛,延续不断的精神源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撑,也是塑造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力量。医学人文精神自产生之时就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生存的质量与生命的价值,聚焦于人类未来的健康幸福,追求人类身心的健康状态,旨在实现人同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互动和持续性发展。当前,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的侵袭和医疗服务领域诸多复杂问题的涌现使得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面临着困境。基于此,医学院校要借助文化的力量,将中华文化的精粹同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入到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之中,为医学生人文精神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文章以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为研究主题,厘清文化自信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理论基础,把握当前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现状与困境,釆取对应措施来解决问题等理论难点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阅读和梳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形成文献综述,为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打开思路,发现创新点,找到合理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根据文献资料阐述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基本概念。清楚界定文化自信、医学人文精神以及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内涵、基本内容以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根据我校负责教育和管理的专家和教师对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现状的认识,从医学生的认知、情感与行为、医学人文精神培育方面来制订科学合理的问卷,向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四所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发放并回收问卷,根据调查结果来把握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状况。第四部分主要是结合相关文献,从培育理念、培育动力、培育合力、培育氛围以及培育对象等方面阐述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困境及其原因。第五部分主要是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改善医学人文教育、形成合力育人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医学生的自我教育等方面来探索基本的培育路径。
胡晓宇[8](2019)在《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调查研究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高度结合的学科体系,要求医务人员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技能又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偏差,人文关怀主动性不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选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掌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依据,为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借鉴和吸收以往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人文素质的基本问题入手,选取沈阳地区某高校的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交流访谈,对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并梳理出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的多方面因素,进而提出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实可行对策及建议。该问题研究将对丰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理论,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减少医患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观点在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总体是好的,但也一定程度暴露出部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问题,如医学生对医疗政策及医学专业理论关注不够,寻求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差,这些问题影响到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是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家庭培养以及个人修养等。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作,需要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医学生自身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进而为医学人才培养、医疗实践尽绵薄之力。
刘莉[9](2019)在《孙思邈《大医精诚》促进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论文以孙思邈《大医精诚》为切入点,通过凝炼其核心价值内核,探讨其促进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路径和实践路径。旨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我国医学院校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创新,为我国医学院校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1.对孙思邈《大医精诚》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文献研究,为孙思邈《大医精诚》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做好理论研究。2.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分析我国医学院校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3.通过列举孙思邈的相关着作,总结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具体内容,为凝练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提供研究基础。【结论】1.本论文通过对国内4所中医药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论证了国内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该课题进行研究的必要性。2.本论文将《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内核高度凝炼为“仁、慎、精、诚”,能够避免理论枯瘪难以将其生活化和推广化,从而增强其传播效力及影响力。同时,撷取《大医精诚》之医心仁、医济慎、医术精、医德诚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互动融合,对于培养医学生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诚信品格和友善品质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3.本论文以课堂、学校、社会为路径,以学生为核心,依据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从树立理念、整合载体、创新方法、探索机制等层面建立的“三进”载体结构模式让孙思邈《大医精诚》思想在医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
万清峰[10](2018)在《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个案研究》文中认为医学的目的是防治疾病,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医学服务的对象是人类,由此可见医学是一门人学,拥有人文特性和文化底蕴。因此,医学生除了要学习医学中有关生命的医学理论和技术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人文素养,以更好地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增强疾病的治疗效果。然而,近些年来医患纠纷呈日益增长的态势,医学界“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医学院校加强并改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的人文精神,增强医学生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往的能力迫在眉睫。本研究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医学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层面深入剖析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分析医学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带来的现实危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操作性的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教育的优化策略。本研究以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教育为研究个案,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该校医学人文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根据研究目的,笔者自编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分别对该校大专临床专业和高职护理专业共300名学生和10名人文素质教育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对调查所获资料进行分析发现,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教育存在一些不足,其原因主要在于:医学理念的物化和功利化、现代课程理念的缺失、教育管理者及教师自身医学人文素质有限。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本研究提出了系列优化对策:从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置、完善教学方法、注重见习实习、提高师资力量、多种考评方式、建设校园文化等多角度提出建议。
二、简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提高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提高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概述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概念 |
一、价值与价值观 |
二、价值观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四、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二节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一、医学职业素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具体体现 |
二、医学道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要素之一 |
三、医学人文素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组成部分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三、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价值理念 |
四、现代医学的科学精神 |
第二节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价值 |
一、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求 |
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迫切需要 |
三、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选择 |
第三章 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调研 |
第一节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对象 |
二、调查方法 |
第二节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的成效 |
一、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良好 |
二、医学生对自身职业道德关注度较高 |
三、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多样性 |
第三节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一、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略显不足 |
二、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亲和力有待提高 |
三、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整体协同性需要强化 |
第四节 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新媒体对医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
二、医学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有待完善 |
三、医学生主体性意识不强 |
第四章 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
第一节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
一、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质量 |
二、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
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
第二节 加强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
一、健全校园文化制度 |
二、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
三、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
第三节 强化医学生自我教育 |
一、激发医学生自我教育的兴趣 |
二、创设医学生自我教育的条件 |
三、引导医学生多维自我教育的方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2)“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基本概念界定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美国一流大学医学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 |
2.1 研究目的和方法 |
2.2 研究结果 |
2.3 讨论与启示 |
第三章 国内高校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 |
3.1 研究目的和方法 |
3.2 研究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定性研究 |
4.1 研究目的和方法 |
4.2 定性研究的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章 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 |
5.1 指导思想 |
5.2 优化原则 |
5.3 优化思路 |
5.4 优化策略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专家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实证调查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
一、医师职业概述 |
(一)医师职业概念 |
(二)医师职业特点 |
(三)医师应承担的角色 |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
(一)医学人文概述 |
(二)医师人文素养概述 |
(三)医师人文素养的结构 |
(四)医师人文素养的核心内涵 |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概述 |
(一)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意义 |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涉及的关系 |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模式 |
第三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相关理论 |
一、中国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
(一)儒家人文思想 |
(二)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人文思想 |
(三)中国传统医学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二、西方医师人文素养思想 |
(一)西方人文思想 |
(二)西方人文思想与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理论 |
(一)成人学习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四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研究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 |
(二)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现状 |
三、讨论 |
(一)医师人文素养现状整体良好 |
(二)部分医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
(三)医师人文素养培育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五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
一、发达国家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
(一)美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二)英国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三)新加坡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二、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经验借鉴 |
(一)台湾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二)香港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第六章 医师人文素养培育路径 |
一、加强政府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制度建设 |
(一)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
(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 |
二、营造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社会氛围 |
(一)媒体引导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二)行业组织推动医师人文素养培育 |
三、打造医院医师人文素养培育基地 |
(一)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
(二)提升医院服务品质 |
(三)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
(四)开展医务社会工作 |
四、医师自身人文素养修炼 |
(一)树立医师人文精神 |
(二)实践叙事医学 |
(三)投身志愿服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及培育现状调查(医师版) |
附录2 医师人文素养现状调查(患者版) |
附录3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4)临床专硕生《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不同教学方式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相关 |
(一)相关概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文献回顾 |
(五)研究思路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资料收集 |
(一)问卷设计 |
(二)发放与收集 |
(三)质量控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 |
(二)《医学生医学人文能力评价标准》测试 |
(三)问卷调查 |
(四)数理统计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一、信度与效度 |
(一)信度 |
(二)效度 |
二、不同教学方式教学前后临床专硕研究生医学人文能力变化情况 |
(一)2018级临床专硕研究生SPOC教学前后医学人文能力差异情况 |
(二)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课堂教学+SPOC教学”前后医学人文能力差异情况 |
三、2018级和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医学人文能力比较情况 |
四、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对课堂教学和SPOC教学的满意度评价情况 |
(一)教学方式满意度评价情况 |
(二)临床专硕研究生对课堂教学和SPOC教学的满意度趋向 |
(三)临床专硕研究生对课堂教学和SPOC教学的满意度差异情况 |
五、2019级临床专硕研究生对《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教学方式的建议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一、两种教学方案均能够提高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医学人文能力 |
二、医学人文能力一级指标变化程度不一 |
三、课堂教学满意度略高于SPOC教学 |
四、课堂教学和SPOC教学呈现不同的满意度趋向 |
五、《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用SPOC教学能显现出较好的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效果 |
第五章 建议 |
一、完善医学人文课程,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医学人文能力 |
二、积极进行SPOC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满意度 |
三、持续优化医学人文课程,融入多元思政 |
四、积极探索多元教学模式,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
第六章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一、研究的创新 |
二、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互联网环境中院校医学人文课程教育及评价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
二、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一章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概述 |
第一节 基本理论概述 |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 |
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 |
三、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 |
第二节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意义 |
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二、是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
三、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教育理念没有与时俱进 |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
三、教育教学方式相对落后 |
四、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较薄弱 |
五、医学生人文意识淡薄 |
六、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
第二节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医学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
二、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办学条件局限 |
三、医学院校大学生对人文学科和课程兴趣不浓,重视程度不足 |
四、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社会实践相对缺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
第一节 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 |
一、更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
二、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
第二节 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机制 |
一、构建立体化教育环境 |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科学的教学体系 |
三、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四、创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式方法 |
五、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评估 |
六、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教育氛围 |
第三节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自我教育 |
一、激发医学生对人文素质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
二、医学生要主动提升人文知识储备 |
三、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人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人文素质 |
四、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拓展人文素质 |
本章小结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6)医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医学人文胜任力研究 ——以山西省某三甲综合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
1.5 论文框架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2 我国医学人文胜任力研究综述 |
2.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2.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结论 |
3 医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医学人文胜任力培养状况与需求调查 |
3.1 对象与方法 |
3.2 医护人员和实习生问卷统计结果 |
3.3 患者问卷统计结果 |
3.4 结论 |
4 医务社会工作提升医学人文胜任力实践效果研究 |
4.1 实验概述 |
4.2 实验组培训内容 |
4.3 考核方法和指标 |
4.4 考核结果分析 |
4.5 专家意见反馈 |
4.6 讨论 |
4.7 结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7)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3.1 研究内容 |
3.2 技术路线 |
4 文献综述 |
4.1 国内文献综述 |
4.2 国外文献综述 |
5 研究方法 |
5.1 文献分析法 |
5.2 访谈法 |
5.3 问卷调查法 |
6 研究创新及不足 |
6.1 创新之处 |
6.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理论概述 |
1 文化自信的基本理论 |
1.1 文化自信的内涵 |
1.2 文化自信的基本内容 |
2 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理论 |
2.1 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
2.2 医学人文精神的基础理论 |
3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概述 |
3.1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内涵 |
3.2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立足点 |
3.3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意义 |
第三章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状况分析 |
1 重庆市医学院校调研情况 |
2 问卷设计 |
3 问卷调查 |
第四章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困境 |
1 培育理念滞后 |
1.1 医学技术主义思想的影响 |
1.2 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性 |
2 培育动力不足 |
2.1 教学内容现实性弱 |
2.2 教学方法单调 |
2.3 评价方式单一 |
3 培育合力缺失 |
3.1 制度规范实效性弱 |
3.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
4 培育氛围淡薄 |
4.1 校园文化浸润作用不足 |
4.2 网络文化的深度影响 |
5 培育对象局限性 |
5.1 价值观不稳定 |
5.2 外在环境的影响 |
第五章 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路径探析 |
1 贯彻新的教育理念 |
1.1 促成理念融合 |
1.2 促进学科交流 |
2 改善医学人文教育 |
2.1 完善教育内容 |
2.2 创新教育方法 |
2.3 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
3 形成合力育人机制 |
3.1 增强制度规范的作用力 |
3.2 推动师资队伍的完善 |
4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
4.1 加强校园文化的熏陶 |
4.2 有效传播和合理治理网络文化 |
5 增强医学生的自我教育 |
5.1 提升医学生自我文化素养 |
5.2 加强医学生自身实践体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学术论文 |
(8)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调查研究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第一章 前言 |
1.1 立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方案 |
1.2.1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2.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二章 新时代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
2.1 新时代的内涵 |
2.2 新时代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
2.3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
2.3.1 培养全面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 |
2.3.2 适应全新医学模式的迫切需要 |
2.3.3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积极途径 |
第三章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的现状 |
3.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现状调查 |
3.1.1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问卷调查设计 |
3.1.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现状调查 |
3.1.3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现状分析 |
3.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带来的消极影响 |
3.2.1 不利于医学生的健康成长 |
3.2.2 降低医学生群体的整体形象 |
3.2.3 影响“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
第四章 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现状的因素分析 |
4.1 社会影响是人文素质养成的主要环境因素 |
4.1.1 当代社会对人文主义的轻视 |
4.1.2 技术主义占统治地位 |
4.2 高校教育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关键因素 |
4.2.1 高校对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
4.2.2 医学生人文课程体系不完善 |
4.2.3 师资力量薄弱 |
4.3 家庭教育是医学生人文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
4.3.1 受“重专业轻人文教育”的培养方式的影响 |
4.3.2 父母忽视子女的人文素质教育 |
4.4 自我修养是人文素质养成的决定因素 |
4.4.1 医学生人文素质意识较为淡薄 |
4.4.2 部分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充分 |
第五章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
5.1 建立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社会环境 |
5.1.1 改良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5.1.2 改变医学人文教育定位 |
5.2 发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主阵地作用 |
5.2.1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
5.2.2 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
5.3 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
5.3.1 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
5.3.2 父母要发挥榜样作用 |
5.4 提高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
5.4.1 医学生要加强人文素养的自我教育 |
5.4.2 树立正确成才理念,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
附录 调查问卷 |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孙思邈《大医精诚》促进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 医学教育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 |
1.2 医务人员人文素质现状的现实选择 |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赋予中医院校的时代使命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研究现状 |
2.2 文献评述 |
3 研究方法和基本内容 |
3.1 研究方法 |
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医学院校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
1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1.2 问卷设计 |
1.3 数据统计与资料分析 |
2 调查数据分析 |
2.1 近年来医学院校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绩 |
2.2 当前医学院校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所存在的不足 |
2.3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足的归因分析 |
第三章 孙思邈《大医精诚》促进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路径 |
1 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形成背景 |
1.1 个人成长经历 |
1.2 所处时代背景 |
2 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 |
2.1 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内核 |
2.2 孙思邈《大医精诚》核心价值内核所蕴含的含义 |
3 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时代价值 |
3.1 以“仁怀天下”的责任意识培育医学生的爱国情怀 |
3.2 以“慎独勤勉”的习医态度培养医学生的敬业精神 |
3.3 以“诚信求真”的职业品行培养医学生的诚信品格 |
3.4 以“推已及人”的人际理念增强医学生的友善品质 |
第四章 孙思邈《大医精诚》促进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 |
1 树立“三进”理念,强化《大医精诚》的引领功能 |
2 创新“三进”方法,探寻《大医精诚》的认同规律 |
3 整合“三进”载体,建立《大医精诚》的导引体系 |
4 探索“三进”机制,构建《大医精诚》的践行格局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Ⅱ |
(10)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人文与素质的内涵 |
1.2.2 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
1.2.3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的总体趋势 |
1.3.2 从研究内容来看 |
1.3.3 从研究方法来看 |
1.3.4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本研究的切入点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的对象、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对象 |
1.5.2 研究思路 |
1.5.3 研究方法 |
第2章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依据 |
2.1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 |
2.1.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2.1.2 建构主义理论 |
2.1.3 现代人本主义理论 |
2.1.4 现代课程理论 |
2.2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政策依据 |
2.2.1 有关开展素质教育的政策规定 |
2.2.2 有关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政策规定 |
2.2.3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及其解读 |
2.3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依据 |
2.3.1 医学的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 |
2.3.2 医学的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带来的现实危害 |
第3章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 |
3.1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文本分析 |
3.1.1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目标的解读 |
3.1.2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分析 |
3.2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 |
3.2.1 个案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总体状况堪忧 |
3.2.2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不明确甚至缺失 |
3.2.3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完善 |
3.2.4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单一 |
3.2.5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力量单薄 |
3.2.6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不合理 |
第4章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医学理念的物化和功利化 |
4.1.1 医学的技术主体化导致片面强调医学专业教育而忽视医学人文教育 |
4.1.2 医学资本主体化导致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弱化 |
4.2 现代课程理念的缺失 |
4.3 个案学校教育管理者及教师自身医学人文素质有限 |
第5章 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5.1 更新教育理念,多角度认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
5.1.1 树立全面发展的医学教育理念 |
5.1.2 树立人本主义的医学教育理念 |
5.1.3 树立现代课程理念 |
5.2 丰富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门类、形式和内容 |
5.3 采用多样有效的医学人文课程实施方法 |
5.4 注重见习、实习阶段的人文素质教育 |
5.5 拓宽渠道,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
5.6 改革考评制度,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
5.7 加强隐性课程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简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提高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研究[D]. 陈阳.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2]“健康中国”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策略研究[D]. 甘亚.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3]医师人文素养培育研究[D]. 孙宏亮.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7)
- [4]临床专硕生《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课程不同教学方式效果评价[D]. 王洁.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5]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 邢莹莹.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02)
- [6]医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医学人文胜任力研究 ——以山西省某三甲综合医院为例[D]. 王楠.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7]文化自信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D]. 张敏.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1)
- [8]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知度调查研究 ——以某医学院校为例[D]. 胡晓宇.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4)
- [9]孙思邈《大医精诚》促进中医本科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D]. 刘莉.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A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个案研究[D]. 万清峰.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