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国家和部分国家展品运输和报关的海关规定(九)

部分国家和部分国家展品运输和报关的海关规定(九)

一、部分国家部分国家展品运输报关海关规定(九)(论文文献综述)

费威,朱熙[1](2021)在《跨境电商进口食品B2C模式下安全监管规制探析》文中研究指明跨境电商进口食品B2C的主要模式包括网购保税进口模式与直购进口模式。我国跨境电商进口食品B2C模式下的食品安全监管规制包括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政策以及平台层面的规则、标准等。以跨境电商进口食品流程为切入点,比较分析不同模式的监管异同,从监管规制角度指出该模式下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体系、执法落实与监管信息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从而为保障跨境电商环境下进口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田园[2](2021)在《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项通行做法,出口退税能有效避免出口商品被不同的国家重复征税,保障各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公平竞争,是平衡国际汇率水平和国家鼓励出口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手段。自1985年实行该政策以来,出口退税制度不仅极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且在推动“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以及科技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国际贸易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口退税风险的影响因素日渐增多,税务部门面临的管理风险也越来越大。不论是来自纳税人、来自相关制度还是来自税务机关的风险都可能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因此如何加强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就成为了当前税务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归纳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结合日常管理情况,发现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存在干部队伍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涉税数据获取能力仍显不足、部门横向联合不够的问题,进而剖析这些问题的成因:人员配备不足且系统化培训缺乏、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有待完善、税收共治尚未真正形成合力,最后提出完善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对策建议:加强出口退税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涉税数据获取能力、完善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体系、推进实现税收社会共治共赢,帮助Y市税务机关准确、高效地识别出口退税风险并完成应对,促进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程佩[3](2019)在《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海关监管模式优化研究 ——以上海海关为例》文中指出海关是负责进出关境监督管理的国家机关,是国家行政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关职能是指海关因其基本属性所决定的、固有的、内在的、可以对社会经济发生影响和作用的功能。中国海关主要履行《海关法》规定的监管、征税、缉私和统计四大传统职能,但是目前也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开始履行维护贸易安全与便利、实施贸易救济和贸易保障等现代职能任务。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党和国家深化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明确,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并入海关。两家口岸进出境监管机构一旦整合,其职能自然也要合并,至此,中国海关又新增了“负责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验检疫、出入境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的职能。职能的转变意味着监管模式的变革,本文以“流程再造”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调研分析等方法,以上海海关为例对机构改革背景下海关监管模式优化做了分析阐述。本文分以下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选题背景和目的,确立了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为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阐述了海关职能的相关概念,阐述了海关传统职能和非传统职能的关系,阐述了相关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描述了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海关监管模式亟需优化的国际国内背景,描述了融合前上海海关的监管现状,提出了海关和原检疫在监管作业方面的异同;第四部分职能转变后上海海关监管实施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五部分收集并分析了进出口企业对海关机构改革关检业务融合相关意见建议,结合调研学习结果对融合后上海海关监管模式优化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使上海海关能充分把握机构改革之契机,在融合中提高监管效能,更好地为上海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服务。

王珉[4](2018)在《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保税展示交易制度创新、挑战与因应》文中研究指明保税展示交易是2014年上海自贸区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之一,允许经海关注册登记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企业在试验区内或区外开展保税展示和交易的经营活动。为支持办好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开放等国家战略,海关出台了一系列便利化措施。在保税展示交易方面,一是简化出境手续,便利展览品展后处置;二是支持保税展示交易,扩大适用范围。然而,《海关暂时进出境货物管理办法》限制进境展品在展会结束后进入特殊监管区进行保税展示交易,现有保税展示交易海关监管制度也无法适应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办展目标。据此,我国应当修改相关立法,允许展品在展会结束后进行保税展示和交易,打造保税展示交易集聚区;同时,以贸易安全与便利的平衡为导向,在展品入区、保税展示、保税交易等方面创新展品开展保税展示和交易的海关措施。这些措施对于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办成国际一流博览会,丰富和完善展会海关监管制度以及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展览事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陈晖[5](2018)在《主编絮语》文中指出自2007年12月上海海关学院海关法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由该中心主办的,以倡导海关法律实践为基础,以促进海关法学学科建设与学术成长为目标的综合性海关法学研究模式的海关法论坛已经成功举办十届。由上海海关学院海关法研究中心主办的,在论坛交流成果的基础上遴选结集所形成的,面向国内外

李若娴[6](2018)在《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后,中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深化。在对外开放历程中,我国已形成6类共100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针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类别较多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相应文件,旨在将各类特管区整合成功能更齐全、监管模式更先进的综合保税区。保税区是国内首批特管区,原有政策优势不断弱化。近年来广州保税区出现严重的区内外政策倒挂现象,不少企业早已迁出保税区。优化贸易监管体系对于广州保税区顺应国策、重构优势、参与塑造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理论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研究,分析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原因,总结出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优化方案。首先,本文依据历年海关文件和相关政策梳理出国内保税区贸易监管的历史演变,并通过相关网站和调研成果,描绘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内容和现状,一改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研究空白的局面。基于调研现实和后续持续回访,得出其问题如下:(1)企业申报往返部门多,申报手续相对繁琐;(2)未实现区间联动监管,区内企业转关受限;(3)仍以手册为监管载体,监管模式粗放;(4)管理部门错综复杂,直属海关执行政策易失误;(5)内销监管不成体系,内销流通受限;(6)24小时通关受众少,物理围墙通关时间长;(7)多种加贸业务监管繁琐,缺乏相应便利监管措施。其次,本文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贸易监管内容,结合广州保税区实际情况,对保税区贸易监管优化提出对策建议,包括(1)打造专业职责分明的监管主体,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监管;(2)采用多种创新监管措施,将纳入便利的客体多样化;(3)纸质手册过渡到电子账册,监管载体电子化;(4)实现诚信管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联网互通监管。

张悦[7](2017)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图博会物流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会展业的发展日益国际化,会展物流作为会展业的支持性行业,越来越受到会展主办方的重视。我国会展物流的发展长期滞后于会展业的发展,其原因有许多方面,信息技术尚未有效的运用到会展物流操作流程中是主要原因之一。这也导致我国会展物流企业与外资物流企业在服务上相差甚远。本文通过引入供应链及信息生态链理论分析图博会物流的现状及问题,说明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信息技术的缺失,导致会展物流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增加的实际问题。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图博会物流的现状分析,得出了图博会物流运用信息技术不足的结论。引入供应链理论分析图博会物流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流程,明确信息技术运用于图博会各环节的可能性。根据图博会物流的发展过程,详细的阐述了射频技术有益于会展物流仓储环节,EDI技术有助于图博会物流各方信息传递以及进口通关环节的流程优化,最后基于信息生态链理论分析了图博会展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吴高云[8](2016)在《基于多启运点的会展物流运输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国际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这为中国的会展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现代会展物流企业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及服务水平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如何以快速、高效、低成本及优质的服务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现代国际会展物流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对会展物流、物流成本、整数规划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分析了会展物流的运作流程和服务范围,对会展物流进行了工作分解结构,利用作业成本法划分了成本项,并分析了现行的会展物流方案制定的流程与制定方法的不足。以整数规划为基础,建立了基于多启运点的会展物流成本模型,并提出了可行的模型算法。最后通过实例数据,运用基于启运点的会展物流运输模型,用分支定割法和Cplex软件计算出整合运输模式下成本最优的运输方案,并与现行的分散发运模式下的运输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检验出基于多启运点会展物流运输模型的可行性。本文主要从会展物流服务商的角度出发,探索整合运输下最优成本的会展物流运输方案。希望通过寻找最优的运输方案的分析过程,给会展物流服务商选择运输方案提供相关思路与借鉴。

万曙春[9](2014)在《宪法实施视点下海关缉私惩罚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应该成为有效约束一切宪法关系主体的行为规范。国家行政机关的各个部门,直接掌握巨大公共资源,并且每日每时直接影响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状况。因此,将宪法实施职责落实到国家行政机关的每一个部门,对法治中国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法学界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研究投入。我国宪法实施最重要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但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仅仅在宪法直接适用的意义上才是宪法实施最重要的主体。在宪法间接适用层面,我国宪法实施最重要的主体不是国家权力机关而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在实行制定法制度的国家中是法律的首要实施者,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宪法实施之成败。但也不能简单地认同法律的实施就是宪法的实施,行政机关掌握或直接运用着间接实施宪法所需要的最庞大组织机构和人力物力,如果运用得不好,也最容易对基本权利造成侵害或者偏离国家权力的配置机制。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组成部门是宪法间接实施的基本单元,各部门所面对的法律的各种具体条款或其实施过程是否合宪,各部门能否正确贯彻宪法的相关原则、规定和精神,对于宪法全面有效实施,关系重大。海关是我国国家行政机关中一个特殊而又有典型意义的工作部门,本文对海关缉私惩罚机构及职权运用的动态展开,详细解析和诠释了国家行政机关的一个工作部门在间接实施宪法方面应该和可能发挥的功能。海关缉私惩罚制度是宪法在宪政现实中的具体制度安排,落实着宪法的原则性规定,它的运行过程包含间接实施宪法的内容,宪法的精神、原则和规则等宪法原则性的规定及相关条款是具体部门法制运行的边界设定(第1章);第2章从历史深处去探寻和把握海关缉私惩罚制度赖以发展的根基,目的在于寻找该制度背后,决定这一制度发展方向的推动力及其特殊性的由来,认识海关缉私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海关缉私机构设置和运行所遵循的原则精神都应在我国现行宪法中找到依据,它们与保障海关缉私惩罚制度的运行符合宪法要求关系重大。从第3章开始,对宪法实施视点下海关缉私惩罚机制的研究,是一种合宪性的评价,这种评价必须深入到具体制度中。评判其是否实现宪法实施功能的三项关键标准是:保障或兑现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落实宪法对国家权力的纵向和横向配置方案;维护公民基本权利与公权力的宪定边界。海关缉私调查职权的运行(第3章)及海关缉私行政法制的依宪完善(第4章),在法学研究上均关涉对公权力与权利保障间平衡的关注,这在宪法意义上是关于个人与国家之间适当关系的问题。对它们合宪性的观察,一方面应注重海关缉私惩罚制度运行的原理及机制,讨论和辨识它们的特殊之处和独特部门特征,领会它在惩罚性制度中原创性规定的要旨,理解驱使立法者同意将这些特殊权限赋予给一个行政机关而容许它拥有强大权限的意图。另一方面应明确海关缉私惩罚制度有其特殊性但也不能成为不同于国家其他法律的例外,立法与司法对它的法律控制发挥着作用,对基本权利给予尊重及保障是它间接实施宪法的衡量标尺。第5章讨论了海关缉私惩罚中的刑事法制,海关缉私虽只在侦查环节起主导作用,但它行使的全过程都受检察院、法院的制约,它的工作成效也影响案件的审查起诉和审理。从宪法实施角度研究海关缉私惩罚刑事法制,关注的重点不是刑法、刑诉法等法律的实施情况,而是这些法律本身及其实施过程是否准确落实了宪法的相关规定和精神,包括宪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和精神。海关缉私可以采用刑事执法和行政执法两种权限,这两种执法权限下查处案件立案标准的把握、行刑两种执法程序需要转换时需要遵循的规则,都涉及到公权力的运行边界问题,其权限扩展的范围往往也是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限制的界限,这两种执法权限的依宪妥善处理,是间接实施宪法正确处理公权力和公民基本权利关系的重要内容(第6章)。我国宪法确认的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法检公互相制约原则,以及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规定,都要求加强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按照研究宪法间接实施的要求,本文不仅依据宪法的规定或精神对有关法规范性文件和参与到海关缉私惩罚机制中来的各国家机关或部门实施上述法律的具体行为方式作出评价,还按宪法的规定和精神相应提出完善或改革的意见。笔者相信,这个展开过程遵循的原则和运用的方法,基本可以适用于合理解说宪法间接实施与国家行政机关其他工作部门的关系,也可以在不小程度上适用于合理解说宪法间接实施与军事领导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关系。

罗红希[10](2014)在《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国时期是近现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不仅政治上复杂,而且经济上也是繁荣与困境并存,内忧与外患同在。从南京临时政府到北京政府的更替,再到国民党建立的国民政府,研究各个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与制度,探索每个时期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政府的行为与贸易发展的历程。对外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缩影,本文通过考察民国历届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过程,揭示出了民国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困境与艰难。本文在研究各个时期对外贸易政策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首先,研究该时期政府制定的主要对外贸易政策;其次,结合该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探索该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特征;再次,研究该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成效、地位和作用。本文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包括对外贸易政策概念的界定、选题的意义、学术史回顾、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创新之处。正文部分按时间顺序包括七大章。第一章主要探讨了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形成的国内外环境。这个环境主要包括:对外贸易主权的丧失与洋行势力的垄断,中外贸易形势的新变化,晚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经验和教训,对外贸易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等。第二章主要探讨了北洋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形成。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制订了一系列对外贸易发展的法令法规,拓展对外进出口的外贸政策初步确立,争取关税自主的基本格调逐步形成。最后,总结了北洋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特征与成效。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初步发展。主要包括: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的国内外贸易环境,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出口促进政策体系的逐渐形成,关税自主权的收回与关税自主政策的实施。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外贸易政策逐渐成熟。主要包括:关税自主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商检贸易政策框架大体搭建,金融货币政策体系基本构建,海关缉私政策体系初步确立,最后总结了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成熟性。第五章主要探讨了抗日战争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艰难与困境。主要包括:抗日战争时期面临的国内外贸易环境,并以此为线索分析了以抗战为目标的三项对外贸易政策:外汇及商品管制政策的强化;以抗战为目标的铁路物流运输建设;海关缉私政策进一步加强。最后总结了战时对外贸易统制政策逐渐形成,分析了抗战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特征,并总结出抗战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作用与影响。第六章主要探讨了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对外贸易政策逐渐衰落。主要包括: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对外贸易的国内外环境,战后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消极因素逐渐增强的对外贸易政策,战后对外贸易畸形发展与对外贸易政策的反思。第七章主要总结了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经验与教训,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遗留的精神财富,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启示和借鉴等等。结语:在遵照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注定了难以有大作为的基本格调与态势的前提下,总结了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几个鲜明的特征,得出了一个不容忽略的历史事实——民国时期历届政府都为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部分国家部分国家展品运输报关海关规定(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部分国家部分国家展品运输报关海关规定(九)(论文提纲范文)

(1)跨境电商进口食品B2C模式下安全监管规制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跨境电商进口食品B2C主要模式现状及其特征
    (一)网购保税进口食品模式及其特征
    (二)直购进口食品模式及其特征
    (三)跨境电商两种食品进口模式的比较分析
        第一,在电子信息传输方面:
        第二,在备货方式方面:
        第三,在退换货方面:
        第四,在物流成本方面:
        第五,在通关单提交方面:
三、跨境电商进口食品B2C模式下食品安全监管规制梳理
    (一)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1.针对跨境电商企业与平台的注册和备案
        2.针对进口食品的注册和备案
        3.针对下单产品质量问题的规定
    (二)跨境电商平台的食品安全相关规则与标准——以天猫国际和京东国际为例
        1.天猫国际相关标准规则
        2.京东国际相关标准规则
    (三)跨境电商进口食品B2C模式下食品安全监管与传统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比较分析
        1.备案流程
        2.商品外包装及标签
        3.检验检疫
        4.法律法规约束
四、跨境电商进口食品B2C模式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一)跨境电商进口食品B2C模式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问题
        1.有针对性的监管体系有待健全
        第一,针对跨境电商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第二,现有法律法规的适用性有待加强。
        2.国际协作执法力度亟需加强
        3.监管信息化水平尚需提升
    (二)跨境电商进口食品B2C主要模式下食品安全监管的改进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监管效能
        2.加强国际协作,推进合作监管
        3.提升监管科学性,实现社会共治

(2)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出口退税
        2.1.2 出口退税风险
        2.1.3 出口退税风险管理
    2.2 理论基础
        2.2.1 税收风险管理理论
        2.2.2 税收遵从管理理论
第3章 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现状
    3.1 Y市出口退税概况
        3.1.1 出口规模
        3.1.2 出口退税企业户数
        3.1.3 出口退税规模
    3.2 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日常管理概况
        3.2.1 备案管理
        3.2.2 退税业务办理
        3.2.3 相关证明办理
    3.3 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现状
        3.3.1 已形成规范的风险应对流程
        3.3.2 已归纳出实用性强的风险指标
        3.3.3 有的放矢实行分类管理
    3.4 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应对典型案例分析
        3.4.1 典型案例分析
        3.4.2 案例分析的启示
第4章 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干部队伍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要求
        4.1.2 涉税数据获取能力仍显不足
        4.1.3 部门横向联合不够
    4.2 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人员配备不足且系统化培训缺乏
        4.2.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4.2.3 税收共治尚未真正形成合力
第5章 完善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的建议
    5.1 加强出口退税管理队伍建设
        5.1.1 强化业务培训和岗位锻炼
        5.1.2 逐步健全出口退税内控机制
        5.1.3 积极落实廉政工作
    5.2 提升涉税数据获取能力
        5.2.1 充分利用内部系统进行分析
        5.2.2 借助外部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5.3 完善出口退税风险管理体系
        5.3.1 完善内部管理工作指引
        5.3.2 强化出口退税日常监管
        5.3.3 完善出口退税风险评估指标
    5.4 推进实现税收共治社会共赢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海关监管模式优化研究 ——以上海海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及存在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海关职能核心概念
        2.1.1 海关传统职能
        2.1.2 海关非传统职能的提出
        2.1.3 新时代海关职能的发展
    2.2 相关理论阐述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流程再造理论
第3章 我国海关职能的转变背景及实施现状
    3.1 海关职能转变的背景
        3.1.1 经济全球迅猛发展
        3.1.2 偷逃关税手段复杂多变
        3.1.3 国际恐怖主义突出
        3.1.4 政府管理职能转变
    3.2 职能转变前上海海关监管实施现状
        3.2.1 融合前海关的监管作业流程
        3.2.2 原检验检疫的监管作业流程
        3.2.3 海关、原检验检疫在监管作业方面的异同点
第4章 职能转变后上海海关监管实施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面临的问题
        4.1.1 法律法规层面
        4.1.2 监管模式层面
        4.1.3 科技化层面
        4.1.4 内外部协调层面
    4.2 问题原因分析
        4.2.1 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执法依据不足
        4.2.2 监管模式相对落后,无法适应日益快速的监管需求
        4.2.3 科技化水平有待提高
        4.2.4 人员执法水平需进一步加强
第5章 融合后上海海关监管模式优化的对策建议
    5.1 再造策划——新监管模式下基本架构设想
    5.2 流程重设——新监管模式下作业流程再造
        5.2.1 整合优化通关监管流程
        5.2.2 着力化解通关疑难问题
        5.2.3 有效运用信用评估体系
    5.3 流程规范——新监管模式下的法律体系亟待完善
        5.3.1 修订《海关法》,梳理和规制执法职权
        5.3.2 完善通关流程操作办法
        5.3.3 统一执法主体和执法标准
    5.4 再造实施——全面提升海关监管创新水平
        5.4.1 机制创新——由控制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
        5.4.2 技术创新——建设电子海关
        5.4.3 方法创新——从“被动”到“主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案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 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2 研究内容
        1.2.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 研究贡献
第二章 国内外自贸区和国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贸易监管研究现状及其模式借鉴
    2.1 贸易监管体系概念
    2.2 国内外自贸区与国内海关特殊监管区贸易监管体系研究
        2.2.1 全球自贸区排名及可供我国海关贸易监管借鉴标的研究
        2.2.2 美国对外贸易区监管研究现状及其如今监管模式
        2.2.3 国际上其他自由贸易区监管研究现状及如今监管模式
    2.3 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贸易监管研究现状及国内自贸区(港)先进监管模式
        2.3.1 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贸易监管研究现状
        2.3.2 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监管模式
        2.3.3 国内自由贸易港贸易监管的模式借鉴
    2.4 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研究现状及国内保税区的先进监管模式
        2.4.1 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研究现状
        2.4.2 国内保税区贸易监管先进模式研究
    2.5 研究现状评述和国内外相关区域监管模式总结
第三章 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3.1 保税区概念及其贸易监管的历史演变
        3.1.1 保税区的概念
        3.1.2 国内保税区贸易监管的历史演变
    3.2 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体系及其现状
        3.2.1 监管目标
        3.2.2 监管主体
        3.2.3 监管范围
        3.2.4 监管过程
        3.2.5 监管责任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企业申报往返部门多,申报手续相对繁琐
        4.1.2 未实现区间联动监管,区内企业转关受限
        4.1.3 仍以手册为监管载体,监管模式粗放
        4.1.4 管理部门错综复杂,直属海关执行政策易失误
        4.1.5 内销监管不成体系,内销流通受限
        4.1.6 24小时通关受众少,物理围墙通关时间长
        4.1.7 多种加贸业务监管繁琐,缺乏相应便利监管措施
    4.2 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问题的原因
        4.2.1 海关监管人员积极性不高,创新监管措施落实较慢
        4.2.2 监管部门对政策解读死板,贸易监管缺乏服务意识
        4.2.3 保税区监管网络技术不足,区间监管层面欠缺沟通
        4.2.4 广州保税区受重视程度低,一线监管机构独立性弱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对策研究
    5.1 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优化路径
        5.1.1 目标定位:优化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现状
        5.1.2 监管主体优化:打造专业化细致化智能化监管
        5.1.3 监管客体优化:纳入监管便利的客体多样化
        5.1.4 监管载体优化:监管载体电子化
        5.1.5 监管模式优化:诚信管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联网互通监管
    5.2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广州保税区微信和电话访谈记录
附录2 黄埔海关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情况表
附录3 中央机构有关保税区的政策文件
附录4 中央机构有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文件
附录5 上海自贸区与贸易监管相关的政策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基于信息技术的图博会物流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会展物流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 信息技术对会展物流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供应链理论
        2.1.1 供应链的概念
        2.1.2 会展物流供应链的构成
        2.1.3 会展物流集成商有利于会展物流的发展
    2.2 信息生态链相关理论
        2.2.1 信息生态链概念
        2.2.2 信息生态链的基本特征
        2.2.3 供应链下的信息生态链
第3章 图博会物流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图博会物流现状分析
        3.1.1 国际图书博览会简介
        3.1.2 图博会展商及展品的特点分析
        3.1.3 图博会物流的现状分析
    3.2 图博会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信息化程度低,无统一的会展物流系统
        3.2.2 会展物流信息没有标准化
        3.2.3 数据不能有效的共享
        3.2.4 参展单位对组织者的重视不够
        3.2.5 缺乏供应链管理下的会展物流
第4章 信息技术对图博会物流的优化
    4.1 射频技术对图博会仓储环节的优化
        4.1.1 射频识别技术概念与组成
        4.1.2 射频技术相比其它识别技术的优势
        4.1.3 图博会现有的仓储运行现状
        4.1.4 射频技术优化图博会物流的可行性
        4.1.5 图博会仓储环节优化的实施方案
    4.2 EDI在图博会物流信息传递与通关的优化
        4.2.1 EDI的概念及特点
        4.2.2 图博会物流电子数据交换及通关现状
        4.2.3 EDI优化图博会物流信息共享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案
        4.2.4 EDI优化图博会展品无纸通关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案
    4.3 图博会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4.3.1 会展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4.3.2 图博会物流信息共享需求与现状
        4.3.3 基于信息生态链优化图博会物流信息系统
        4.3.4 创建图博会物流信息系统应具有的创新性
        4.3.5 图博会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实施步骤
        4.3.6 基于信息生态系统构建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模型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多启运点的会展物流运输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会展物流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会展物流运输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会展物流综述
        2.1.1 会展与会展物流
        2.1.2 会展物流的基本特征
        2.1.3 会展物流的组织模式
    2.2 会展物流成本相关理论
        2.2.1 会展物流成本定义
        2.2.2 会展物流成本管理
    2.3 整数规划相关理论
    本章小结
第3章 会展物流组织过程、成本项及运输方案设计分析
    3.1 会展物流的组织过程分析
        3.1.1 主办方指定物流服务商模式下会展物流的一般运作流程
        3.1.2 主办方指定物流服务商模式下会展物流服务商(ELS)的服务范围
        3.1.3 会展物流的五个阶段
    3.2 会展物流服务商物流成本分析
        3.2.1 会展物流服务商物流成本组成
        3.2.2 会展物流服务商物流成本计算
        3.2.3 会展物流服务商物流成本控制
    3.3 会展物流方案制定
        3.3.1 会展物流方案制定的基本流程
        3.3.2 会展物流方案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多启运点会展物流成本模型
    4.1 问题描述与建模思路
        4.1.1 问题描述
        4.1.2 模型的基本假设
        4.1.3 模型的成本项
        4.1.4 模型的符号与变量说明
        4.1.5 模型与约束条件
    4.2 模型算法
        4.2.1 整数规划模型算法
        4.2.2 Cplex软件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例验证
    5.1 实例背景及数据介绍
        5.1.1 AFE公司介绍
        5.1.2 Cebit展会介绍
        5.1.3 实例数据
    5.2 确定成本最优的运输方案及分散发运模式下的运输方案
        5.2.1 基于多启运点会展物流成本模型成本最优的运输方案
        5.2.2 分散发运模式下的运输方案
        5.2.3 成本最优的运输方案与分散发运模式的运输方案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Q方案
附录2 输出-value
致谢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9)宪法实施视点下海关缉私惩罚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国外主流的宪法实施视角
    二、 中国宪法实施的视角
    三、 本论文研究海关缉私惩罚制度的宪法实施视角和技术性安排
    四、 宪法实施视点下的海关缉私惩罚制度研究现状综述
    五、 宪法实施视点下海关缉私惩罚制度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六、 从宪法实施角度研究海关缉私惩罚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第一章 宪法实施与海关缉私惩罚制度概说
    第一节 海关缉私惩罚制度的基础性概念
        一、 走私与缉私
        二、 海关缉私与惩罚
    第二节 在宪法实施视点下研究海关缉私惩罚制度的原由
        一、 有必要从宪法实施角度思考对海关缉私惩罚权扩张的制约
        二、 海关缉私惩罚权扩张背景下需强化公民基本权利的综合保障
        三、 宪法实施视点下能更合理解说海关缉私惩罚权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节 海关缉私惩罚制度间接实施宪法的内容
        一、 落实维护国家利益的宪法义务
        二、 履行依法治国、依宪行政的宪法义务
        三、 间接实施宪法中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
        四、 间接贯彻宪定刑事司法原则
        五、 间接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申诉权
第二章 不同宪制时期的海关缉私惩罚制度
    第一节 近代清末到民国不同宪制时期的海关缉私惩罚制度
        一、 清末宪法时期外籍税务司制下海关缉私惩罚制度初建
        二、 混乱政局多部宪制时期中国的关税税款保管权落于总税务司
        三、 国民政府宪制时期海关缉私惩罚制度形成
        四、 日本侵华与抗战时期海关缉私惩罚制度遭破坏
        五、 海关缉私惩罚制度的战后恢复
        六、 近代不同宪制下制约海关缉私的根本因素是主权问题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海关缉私惩罚制度
        一、 共同纲领时期的海关缉私惩罚制度
        二、 1954 年宪法到 1982 年宪法期间的海关缉私惩罚制度
    第三节 现行宪法下海关缉私的追责机构和机制
        一、 依照宪法我国海关在国家组织机构中的法律地位
        二、 海关缉私局是海关专门打击走私的内设机构
        三、 联合缉私体制下海关缉私的主导地位及其人力保障
    第四节 海关缉私惩罚行刑执法职能并立及运作
        一、 海关缉私惩罚中的刑事司法职能
        二、 海关缉私惩罚中的行政执法及结案功能
        三、 两种海关缉私职能的内部机构运作及关警联动
第三章 海关缉私调查权的宪法控制
    第一节 海关缉私调查权特殊性的宪法检视
        一、 海关缉私调查权的构成及原理
        二、 立法者对海关缉私调查权的特殊性设计
        三、 海关缉私调查权的特殊性来自现实必要
    第二节 海关缉私调查权运行中的宪法问题
        一、 对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的缉私权控制条件不足
        二、 海关缉私调查权执法空间扩张未严格适用法律保留
        三、 立法空白留下司法权对法律保留原则的僭越空间
    第三节 国外对海关缉私调查权的宪法控制
        一、 海关调查权及其适用条件严格法律保留
        二、 对私人住宅登访权设定更为注重保障个人自由的机制才算公正
        三、 程序公正和司法制约保障海关调查权的合法行使
        四、 海关调查权边境延伸合宪性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 我国海关缉私调查权的依宪控制
        一、 限制人身自由的权限严格遵循法律保留原则的宪定边界
        二、 适用比例原则加强对海关调查方式选择的宪法控制
        三、 通过程序公正原则加强对海关调查过程的宪法控制
        四、 保障申诉权的行使是控制海关缉私调查权的宪法要求
第四章 海关缉私惩罚行政法制之依宪完善
    第一节 宪法对海关缉私行政法制的要求
        一、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实现的关键
        二、 抽象行政行为不得同宪法抵触
        三、 遵守比例原则
        四、 尊重和保障人的尊严和基本人权
    第二节 海关行政处罚机制扩张性的宪法检视
        一、 海关行政处罚违法主体的认定相当宽泛显示出行政权的扩张
        二、 对违反海关法行为构成要件的认定上显示出特殊性
        三、 海关法中一些独有概念呈现出对民事权利的限制
        四、 “海关监管货物”限制了民事主体的货物处分权
    第三节 海关缉私惩罚制度运行的宪法问题
        一、 海关法财产处置条款与私有财产权保障间的平衡问题
        二、 法权平衡下对海关缉私惩罚的立法和司法限制问题
        三、 海关惩罚没收制度在立法和执法环节的突出矛盾
    第四节 海关缉私惩罚行政法制的依宪改善
        一、 法权平衡下对海关缉私惩罚制度特殊性的控制
        二、 多样化惩罚机制和惩罚程序的借鉴
        三、 海关缉私惩罚中没收制度的改革
        四、 预防性职权与惩罚性职权适用条件应有更严密的立法规范
第五章 海关缉私惩罚刑事法制的依宪完善
    第一节 现行海关缉私惩罚刑事法制的宪法省视
        一、 海关缉私惩罚刑事法制间接实施的宪法条款
        二、 走私罪名与入罪标准规定应遵守法律保留原则
        三、 从宪法视角看法律对走私犯罪量刑的具体规定
    第二节 缉私惩罚刑事法律实施过程贯彻宪法的情况
        一、 走私犯罪案件法律解释的宪法检视
        二、 走私犯罪定罪量刑应符合宪法比例原则
        三、 罪刑相适应原则在走私罪司法量刑中的落实情况
    第三节 按宪法完善缉私惩罚刑事法制应有的举措
        一、 法律应当对走私罪的刑与罚制定更明确更可预见的标准
        二、 在优化走私罪类型化的基础上依宪完善量刑的法律标准
第六章 缉私行政法制与刑事法制关系依宪妥善处理
    第一节 缉私行政法制与刑事法制关系之现状
        一、 走私罪与非罪认定上的蜿蜒曲折形成自由裁量空间
        二、 行政立案与刑事立案标准之间存在过于广泛的自由裁量空间
        三、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种权限相互转换的标准不明
        四、 监督和制约机制乏力难以控制恣意执法空间
    第二节 缉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机制衔接的合宪性问题
        一、 立案标准不明违反法律保留原则
        二、 衔接机制不明容易助长有罪推定
        三、 “以罚代刑”逃避监督和规避法检制约
        四、 两种执法职权界限不清可能事实上剥夺当事人应有的申诉权
    第三节 国外海关缉私行政和刑事执法权限界分模式借鉴
        一、 严格程序控制下设立专门机构保证调查权限的独立性
        二、 授权法官掌控海关司法处调查权保证不受侵扰的中立性
        三、 授权海关司法警察独立权限保障了调查的专门性
    第四节 缉私行政法制和刑事法制关系的依宪完善
        一、 加强海关调查权行使过程中的司法控制
        二、 将侦查主体的重要侦查活动纳入制约范围
        三、 遵照宪法规定全面保护公民人身自由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形成的国内外环境
    第一节 对外贸易主权的丧失与洋行势力的垄断
        一、增开商埠,中国对外贸易市场门户进一步洞开
        二、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进一步扩大
        三、扩展租界、强占租借地,中国对外贸易再遭割裂
        四、关税的支配、保管权的进一步丧失
        五、洋行势力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垄断
    第二节 中外贸易形势的新变化
        一、对外贸易的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一战”期间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
    第三节 晚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经验和教训
        一、晚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时代性特征
        二、晚清对外贸易政策与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关系
    第四节 对外贸易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一、晚清时期对外贸易思想逐渐形成
        二、北洋时期对外贸易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章 北洋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初步形成(1912-1926)
    第一节 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外贸发展的法令法规
        一、颁布有利于外贸发展的实业法令
        二、颁布《商会法》和《商标法》,为对外贸易发展营造有利环境
    第二节 拓展对外进出口的外贸政策初步确立
        一、利用外资发展对外贸易
        二、主动开放、增开商埠
        三、鼓励进口替代,发展出口贸易
        四、减免税厘,保护本国商品
        五、举办国货展览会和积极参加外国博览会
        六、初步构建交通运输物流网络
    第三节 争取关税自主的基本格调逐步形成
        一、根据实际情况,分门别类,依次征收
        二、大大提高奢侈品和日用品的税率
        三、向列强正式提出中国关税自主的原则
        四、利用列强矛盾,加征临时附加税
    第四节 北洋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特征与成效
        一、北洋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特征
        二、北洋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成效与局限性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初步发展(1927-1933)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的国内外贸易环境
        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对外贸易的艰难
        二、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经济建设与对外贸易
        三、对外贸易思想理论更趋成熟
    第二节 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体系初步构建
        一、限制外国商品倾销,积极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实行易货偿债贸易和出口贸易管制,加强对外贸易国家垄断
        三、对进口商不履行条约的合理处置
        四、充分利用外国资本技术,发展对外贸易
    第三节 出口促进政策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注重上海等港口的建设
        二、正确处理外商的定货单
        三、增强票据意识、科学开具出口发票
        四、注重出口货物的包装
        五、重视货物安全,推行海上保险
        六、注重了解各国通关手续,努力发展对外贸易
        七、严格按出口标准和程序发货
    第四节 关税自主权的收回与关税自主政策的实施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外贸易政策逐渐成熟(1933-1936)
    第一节 关税自主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重构关税政策的新体系
        二、关税政策的特征
        三、关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节 商检贸易政策体系大体搭建
        一、商检贸易政策的具体措施
        二、南京国民政府检验政策的得失
    第三节 金融货币政策体系基本构建
        一、力控金涨银落
        二、废两改元的成功
        三、1935年币制改革及其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四、建立健全现代银行制度
        五、注重出口商与银行的关系
    第四节 海关缉私政策体系的初步确立
    第五节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成熟性
        一、收回关税自主权是独立自主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二、健全了对外贸易管理机构,确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
        三、对外贸易商品宣传、商品展示体系逐步构建
        四、对外贸易政策体系逐渐完善
        五、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成效与局限性
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艰难与困境(1937-1945)
    第一节 抗战初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国内外环境
        一、突破封锁、寻求对外通商成为时代的主流
        二、民生主义对外贸易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第二节 对外贸易政策纳入抗战的轨道
        一、外汇及商品管制政策的强化
        二、加强以抗战为目标的铁路物流运输建设
        三、海关缉私政策遭到破坏后有所完善
        四、战时对外贸易统制政策逐渐形成
    第三节 抗战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特征
        一、变被动为主动,独立自主性增强,半殖民地色彩弱化
        二、抗战时期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性空前加强
        三、太平洋战争对抗战时期对外贸易政策产生重大的影响
    第四节 抗战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作用与影响
        一、抗战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作用
        二、国民政府抗战时期对外贸易政策产生的弊端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对外贸易政策逐渐衰落(1945-1949)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对外贸易的国内外环境
        一、战后美国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
        二、国家垄断资本空前膨胀及国民经济逐渐崩溃
        三、战前正常的对外贸易关系逐渐恢复
    第二节 战后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一、战后对外贸易管理机构的调整
        二、构建了以限额进出口为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体系
    第三节 消极因素逐渐增强的对外贸易政策
        一、贸易管制政策空前加强
        二、金融币制政策的崩溃
        三、海关缉私政策的恢复与终结
    第四节 战后对外贸易畸形发展与对外贸易政策的反思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畸形发展
        二、战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反思
第七章 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启示与借鉴
    第一节 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经验和教训
        一、要始终扞卫国家的主权
        二、总体外贸易发展目标要非常明确
        三、正确认识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对外贸易政策
        四、要重视对外贸易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
        五、要以大无畏的勇气迎接世界经济的挑战
    第二节 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的启示和借鉴
        一、要正确处理对外贸易的入超问题
        二、要注重汇率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三、要注重对外贸易人才的培养
        四、积极发展现代交通运输物流,促进国际贸易顺利开展
        五、要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的输出
        六、要加强港口建设、注重海上运输
        七、要特别注重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部分国家部分国家展品运输报关海关规定(九)(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境电商进口食品B2C模式下安全监管规制探析[J]. 费威,朱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 [2]Y市税务机关出口退税风险管理研究[D]. 田园. 扬州大学, 2021(09)
  • [3]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海关监管模式优化研究 ——以上海海关为例[D]. 程佩.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3)
  • [4]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保税展示交易制度创新、挑战与因应[J]. 王珉. 海关法评论, 2018(00)
  • [5]主编絮语[J]. 陈晖. 海关法评论, 2018(00)
  • [6]广州保税区贸易监管优化研究[D]. 李若娴.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7]基于信息技术的图博会物流优化研究[D]. 张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01)
  • [8]基于多启运点的会展物流运输问题研究[D]. 吴高云.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9]宪法实施视点下海关缉私惩罚制度研究[D]. 万曙春.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 [10]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研究[D]. 罗红希.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部分国家和部分国家展品运输和报关的海关规定(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