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中铅的累积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松,唐莲仙,仇荷洁[1](2021)在《浅析食品和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重金属元素污染物的仪器分析方法》文中认为食品和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质量检验检测是产品出厂后在市场上销售之前的关键环节,也是市场监管的重要技术途径,更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技术手段。重金属元素污染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根据重金属污染元素污染现状入手,浅析了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污染来源、限量、食品和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主要仪器分析方法及特点,为后期食品及食品接触材料检验检测工作开展、检测方法选择提供借鉴。
王素燕[2](2021)在《金银纳米材料检测钴铜铅的方法构建及在森林食品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增强,森林食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但重金属污染引发的森林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重金属钴(Co)、铜(Cu)、铅(Pb)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森林食品随时可能受到Co、Cu、Pb的污染,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论文针对森林食品监测中存在的重金属检测技术不完善、国家标准中森林食品重金属监测项目不全面等问题,基于金银纳米材料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构建了 Co2+、Cu2+、Pb2+的高灵敏比色传感器,实现了 Co2+、Cu2+、Pb2+的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可视化检测,为森林食品中Co、Cu、Pb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具体如下:1、基于类芬顿反应刻蚀金纳米星粒子(GNSs)构建高灵敏钴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以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为还原剂和覆盖剂,氯金酸(HAuCl4)为金源,合成稳定的金纳米星粒子(GNSs)。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硫氰化钾(KSCN)和碳酸氢钠(NaHCO3)存在下,Co2+引发类芬顿反应,产生大量超氧自由基(O·-),将金纳米星粒子表面的单质金(Au0)氧化为Au+,导致金纳米星粒子溶液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LSPR)波长发生蓝移,溶液颜色从蓝绿色逐渐变紫色、红色。当Co2+浓度低至500 pmol/L时,肉眼就可以区分出颜色的变化。Co2+浓度在100pmol/L~20 μmol/L范围内与GNSs的LSPR吸收峰的波长差从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检出限为33 pmol/L。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且具有很高的灵敏性以及抗干扰能力,对森林食品样品中钴含量检测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RSD<5%),以及很高的准确性(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非常接近)。2、基于银包金纳米星粒子(GNSs@Ag)刻蚀反应构建高灵敏铜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在硫代硫酸钠(Na2S2O3)存在情况下,溶解氧会氧化单质银(Ag0)形成二硫代硫酸根合银离子(Ag(S2O3)23-),Cu2+能够作为催化剂加速这一反应。Cu2+存在导致银包金纳米星(GNSs@Ag)中银层厚度明显减小,最大紫外可见吸收峰强度减小,溶液颜色也随之变化。当Cu2+浓度高于200 pmol/L时,肉眼就可以分辨出颜色的变化。Cu2+浓度在50 pmol/L~50 μmol/L范围内与最大UV-Vis吸收峰的吸光度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检出限为15 pmol/L。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在森林食品样品中铜含量检测达到良好的效果。3、基于三种不同形貌的金纳米粒子(球形金纳米粒子GNPs、金纳米棒GNRs和金纳米星粒子GNSs)构建不同灵敏度的铅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1)基于Pb2+诱导谷胱甘肽(GSH)功能化球形金纳米粒子(GNPs)的聚集反应检测溶液中Pb2+。原因为GSH和Pb2+有比较强的螯合能力,纳米粒子聚集后导致其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发生了改变,溶液颜色也随之变化。Pb2+浓度在0.02 μmol/L~20μmol/L范围内与UV-Vis吸收峰强度的比值(A680/A518)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检出限为6 nmol/L。肉眼可以区分低至50 nmol/LPb2+引起的颜色变化。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选择性好,在森林食品样品中铅含量检测达到较好的效果。(2)利用Pb2+在金纳米棒(GNRs)刻蚀体系中特殊的催化作用来检测溶液中的Pb2+。在金纳米棒溶液中加入Na2S2O3,通过Au-S共价键作用力,在金纳米棒表面形成一层Au(S2O3)23-膜。加入Pb2+和2-巯基乙醇(2-ME)后,Pb2+被还原为Pb0沉积在纳米粒子表面,加速2-ME对金的浸出,从而导致纳米棒长径比的变化,引起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峰位的变化。Pb2+浓度在500pmol/L~50 μmol/L范围内与最大吸收峰波长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检测限为150 pmol/L。肉眼可以分辨低至2 nmol/LPb2+引起的颜色变化。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选择性好,在森林食品样品中铅含量检测达到较好的效果。(3)利用Pb2+在GNSs刻蚀体系中特殊的催化作用来检测溶液中的Pb2+。在金纳米星粒子溶液中加入Na2S2O3,通过Au-S键的络合作用,在金纳米星粒子表面形成一层Au(S2O3)23-膜。加入Pb2+和2-ME后,Pb2+被还原为Pb0沉积在粒子表面催化2-ME溶解Au,致使金纳米星粒子被刻蚀。Pb2+浓度在0 μmol/L~10μmol/L范围内,随着Pb2+浓度的增加,溶液颜色由蓝绿色逐渐变为蓝紫色、红色、最后变为无色。当Pb2+浓度高于200pmol/L,肉眼就可以区分出颜色的变化。Pb2+浓度在2 pmol/L~1 μmol/L范围内时与最大UV-Vis吸收峰波长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检出限为0.6pmol/L。该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以及抗干扰能力强,对森林食品中铅含量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金银纳米粒子的形貌结构对其传感器检测重金属的灵敏度起着重要作用。GNPs结构高度对称,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依赖于GNPs粒径大小。GNRs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不同,LSPR取决于GNRs长径比。GNSs具有特殊的星形结构,其边缘和尖端的金原子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LSPR主要取决于GNRs分支的数目和长度。因此,与GNPs、GNRs传感器相比,GNSs传感器具有更宽的检测范围和更高的检测灵敏度。
张荣昶[3](2020)在《青岛市市售海产品中镉、汞、砷的污染状况及居民暴露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鱼类、贝类、甲壳类等海产品,味道鲜美、种类丰富且营养价值高,深受人民喜爱。然而,由于环境,水体的污染,海产品的食用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采集了青岛市市售常见海产品,对镉、汞、砷、无机砷含量进行测定,并调查了青岛市人群的海产品摄入情况,了解青岛市海产品的污染状况,并通过分析青岛市市售海产品中镉、汞、砷的含量及居民食物消耗量,计算居民的膳食暴露水平并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为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以及为居民的饮食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样品的处理及检测1.1样品的采集及处理: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工作要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分别在青岛市十个区市(市南区、市北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崂山区、城阳区、平度市、即墨市、莱西市)的大型综合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等进行样品采集。其中包括了贝类101份、甲壳类63份、鱼类51份,共计样品215份。采集后的样品,经过清理,获取其可食部分,打成匀浆后,然后进行编码及储存备用。1.2样品的检测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镉的含量;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汞的含量,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总砷的含量,高效液相原子荧光光谱法(HPLC-AFS)测定无机砷的含量。2.居民膳食消费量调查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青岛市所属4个区市,每个区市随机抽取6个居委会(村),每个居委会(村)中随机抽取30户家庭,合计2007名(6岁及以上居民)进行24h膳食回顾法调查,收集居民连续3天海产品摄入量。3.统计学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进行数据的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中低水平污染物可信评价原则,对未检出的数据均赋予1/2检出限值进行统计计算。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多组之间的比较,显着性水平α=0.05,双侧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风险分析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发及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来评估海产品重金属的污染状况。镉与汞的风险分析以JECFA发布的重金属可耐受摄入量为基准,与居民重金属摄入量进行比较来计算;无机砷的暴露风险分析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推荐的膳食暴露评估方法用靶器官危害系数(THQ)来定量评估。结果:1.分析检测方法的评价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镉的含量,镉的检出限为0.28μg/L,相关系数为0.9970,精密度为2.57%~4.04%,回收率为93.8%~107.0%;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汞的含量,汞的检出限为0.19μg/L,相关系数为0.9995,精密度为2.94%~4.22%,回收率为89.3%~102%,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总砷的含量,总砷的检出限为0.21μg/L,相关系数为0.9993,精密度为2.39%~4.52%,回收率为96.8%~103.6%;高效液相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无机砷的含量,三价砷的检出限为0.05μg/L,相关系数为0.9990,精密度为2.17%~4.32%,回收率为97.8%~102.7%;五价砷的的检出限为0.08μg/L,相关系数为0.9998,精密度为2.58%~4.13%,回收率为96.8%~101.6%。2.青岛市鱼类、贝类、甲壳类市售海产品中镉、汞、总砷、无机砷的含量范围在51份鱼类海产品中,其中镉含量的变化范围为ND~0.891mg/kg,汞含量的变化范围为ND~0.120mg/kg,总砷含量的变化范围为ND~5.380mg/kg,无机砷含量的变化范围为ND~0.192mg/kg。在101份贝类海产品中,其中镉含量的变化范围为ND~4.090mg/kg,汞含量的变化范围为ND~0.421mg/kg,总砷含量的变化范围为ND~6.490mg/kg,无机砷含量的变化范围为ND~0.630mg/kg。在63份甲壳类海产品中,其中镉含量的变化范围为ND~13.450mg/kg,汞含量的变化范围为ND~0.106mg/kg,总砷含量的变化范围为ND~15.100mg/kg,无机砷含量的变化范围为ND~0.510mg/kg。3.青岛市鱼类、贝类、甲壳类市售海产品中镉、汞、无机砷的超标率在215份青岛市市售海产品样本中,甲壳类中镉超标率最高(65.5%),鱼类和贝类镉超标率次之,分别为24.3%、23.1%;贝类和甲壳类中无机砷的超标率分别为2.0%,1.6%,鱼类中无机砷的含量未测得超标。三类海产品中汞含量未测得超标。4.不同类别海产品中镉、汞、总砷、无机砷含量及超标情况的比较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来分析各组均数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三类海产品中镉和无机砷含量存在差异,且与类别之间具有相关性(镉:?2=13.727,P<0.01,无机砷:?2=11.177,P<0.01)。而三类海产品中汞及总砷含量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三类海产品中镉的超标情况经卡方分析显示,?2=18.002,P<0.01,提示海产品中镉污染情况与海产品的类别有关。5.青岛市市售海产品中镉、汞、无机砷的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污染指数通过对青岛市市售海产品中镉、汞、无机砷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计算分析,其中镉元素的污染指数依次为:甲壳类(5.134)>鱼类(0.918)>贝类(0.319),其中甲壳类呈镉元素重度污染水平,鱼类呈镉元素中度污染水平、贝类呈镉元素轻度污染水平;汞元素的污染指数依次为:贝类(0.058)>甲壳类(0.034)>鱼类(0.030),三类海产品均未受到汞污染,处于清洁水平;无机砷的污染指数依次为:贝类(0.321)>甲壳类(0.156)>鱼类(0.066),其中贝类呈无机砷轻度污染水平。通过对青岛市市售海产品中镉、汞、无机砷的内梅罗污染指数(P综)计算分析显示,其中镉元素的污染指数依次为:甲壳类(9.945)>贝类(2.986)>鱼类(0.896),其中甲壳类呈镉元素重度污染水平,贝类呈镉轻度污染水平,而鱼类中的镉处在警戒线范围,尚清洁;汞元素的污染指数依次为:贝类(0.258)>鱼类(0.086)>甲壳类(0.076),三类海产品均未受到汞污染,处于清洁水平;无机砷的污染指数依次为:贝类(0.460)>甲壳类(0.365)>鱼类(0.138),均处在清洁水平。6.青岛市鱼类、贝类、甲壳类市售海产品中的镉、汞、无机砷的居民健康影响分析评价镉的暴露评估结果显示,全人群海产品镉的平均每天暴露量为1.16μg/kg BW,所有年龄段人群的y值均大于1;汞的暴露评估结果显示,全人群海产品汞的平均每天暴露量为0.04μg/kg BW,其危险分析显示y值均小于1,该污染物在食品健康风险可接受;无机砷的暴露评估结果显示,全人群海产品中无机砷的平均每天暴露量为0.18μg/kg BW,其危险分析显示THQ值均大于1。结论:1.本研究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镉的含量;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汞的含量,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总砷的含量,高效液相原子荧光光谱法(HPLC-AFS)测定无机砷的含量,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检测的需求。2.通过检测发现,青岛市市售常见海产品中,甲壳类镉污染最为严重,鱼类贝类次之;贝类中无机砷含量也存在轻微超标;在三类海产品中汞的检测均为合格;鱼类、贝类、甲壳类海产品中镉及无机砷的含量存在差异,海产品的污染状况与类别有关。3.本研究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青岛市海产品镉的居民健康影响风险较为严重,需引起重视;无机砷的居民健康影响风险虽在可接受范围内,但仍有超标现象,仍需多加关注。
朱影,黄茜,黄宗骞,付文雯,林津[4](2020)在《我国现行食用盐相关标准中铅含量测定方法浅析》文中认为食用盐中铅含量的测定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项目。文章通过对我国现行食用盐相关标准中铅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梳理,汇总出目前食用盐中铅含量测定的常用检测方法,并结合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讨论,从而为食用盐中铅含量的测定提供了技术参考。
张力[5](2019)在《高盐食品中多种重金属的检测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常规食品中重金属的测定都有较成熟的标准方法,通常是将样品消解后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测定,但是对于含盐量高的食品,如酱油、酱腌菜等,却没有针对性的检测标准。高盐食品中铅、镉等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对控制高盐食品中有毒有害元素、保护我国消费者身体健康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以酱油、榨菜、腌制五花肉、海带、含盐饮料及食用盐等高盐食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干法消解、湿法消解这三种消解方法消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高盐食品进行检测,大多数重金属元素的加标回收率达不到80%。将高盐食品先消解再萃取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进行检测,高盐食品中铅、镉、钴、铜、锑、锡、铁、镍、锌、铋等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均在80%以上。在高盐食品的消解过程中,对微波消解、干法消解、湿法消解进行了比较。在萃取过程中对螯合剂、萃取剂进行了选择,对螯合时溶液的酸度、螯合剂(2%APDC)的用量及萃取溶剂(三氯甲烷)的用量等进行了优化选择,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建立了酱油、榨菜、腌制五花肉、海带、含盐饮料及食用盐等高盐食品中铅、镍、镉、钴、锑、锌、锡、铜、铁、铋等重金属的测定方法。主要实验结论为:高盐食品采用微波消解,将消解液转入250m L分液漏斗中,以APDC为螯合剂、三氯甲烷为萃取剂,在螯合溶液的p H值为2.5时,加入2m L的2%APDC然后加入40 m L三氯甲烷萃取(分两次加入每次量为20 m L),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其线性范围为0.02-5μg/m L,镉、钴、铜、锡、铁、镍、锌元素的检出限均小于0.1mg/kg,当加标量大于0.5mg/kg时酱油、咸菜、腌肉、海带、盐汽水及食用盐等高盐食品中铅、镉、钴、铜、锑、锡、铁、镍、锌、铋元素回收率均大于90%,更利于高盐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此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快捷、高效、重现性好、定量准确等优点,能够满足高盐食品中重金属测定的需要。
仲婧宇,孙浩然,王静爽,李继民,邢义满[6](2019)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盐食品中的微量铅》文中研究表明建立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盐食品中微量铅的含量。试样经硝酸消解,恒温加热赶酸后,采用Ag离子小柱洗脱除盐。石墨炉加热程序:干燥150℃,持续30 s;干燥2 140℃,持续20 s;灰化550℃,持续20 s;原子化温度为2 000℃,持续4 s。光电倍增管电压为506 V,灯电流为6 mA,波长为283.3 nm,狭缝宽度为0.4 nm,时间常数为0.1 s,采用塞曼效应背景校正。食品含盐量在20%以内对铅的测定无显着影响。铅的质量浓度在0~30n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8,方法检出限为0.005 mg/k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8%~2.16%(n=7),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2.40%~107.89%。该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高盐食品中微量铅的检测。
杨佳佳,孙海波,杨彦丽,林立[7](2016)在《高盐食品中铅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高盐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包括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及双硫腙比色法。此外,还有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与较宽的线性范围,并且不受高盐食品中氯化钠的干扰,对高盐食品中铅的测定具有很强的优势。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但容易产生基体干扰,主要表现为产生严重的背景吸收,对测定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国家标准方法测定高盐食品的铅含量,通常需加入适当的基体改进剂并优化仪器条件,才能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本文综合概述了上述常用检测方法在高盐食品中铅含量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彭静[8](2016)在《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高钠盐和磷酸盐食品中铅镉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铅、镉是对人体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不同于有机污染物,它们不可降解,可在生物体中蓄积,引起极高的毒性。国家标准将铅、镉划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对其在食品中的含量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所以准确检测显得十分重要。目前食品中铅、镉元素的测定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方法,但是在针对某些高盐分基体的测定时,由于基体干扰,增加了测定难度。另一方面,高盐分也会造成管路堵塞、灵敏度降低等问题。相比而言,阳极溶出伏安法能在高盐环境下测定基体中的微量或痕量重金属并可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以上问题。本文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高钠盐调味品和磷酸盐食品添加剂中铅、镉的测定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探索了仪器条件、电解质的种类及其用量、高浓度钠盐对铅、镉测定的影响,并对酸类型及酸度的干扰、共存离子的干扰进行了相关实验。铅镉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0~50.0 μg·L-1、1.00~10.0 μg·L-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1.0000。方法检出限为Pb 0.0022mg·kg-1和Cd 0.0014mg·kg-1,在实际样品沾水辣、酱油、鱼露中铅和镉含量测定的精密度分别是1.11~ 4.66%和0.69~5.34%,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3.9-109.9%和94.7-107.5%。2)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鸡精味精中铅镉,考察了GF-AAS的背景干扰。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铅和镉的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是2.00~50.0μg·L-1以及1.00-10.0 μg·L-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7和0.99996;方法检出限为Pb 0.0032 mg·kg-1和Cd 0.0022mg·kg-1,铅和镉的精密度分别是1.23-1.56%和0.66~2.86%,回收率分别是94.6~106.8%和95.2-104.0%。3)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钙中铅和镉的含量。并对磷酸盐条件下的最佳仪器条件、磷酸盐对铅、镉峰的影响、元素的干扰以及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进行了实验研究。铅镉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0~200μg·L-1、1.00~10.0 μg·L-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2和0.99994,方法检出限为Pb 0.0045mg·kg-1和Cd 0.0016mg·kg-1,测定磷酸盐样品中铅、镉含量的精密度分别是0.61-1.58%和2.55~5.3%,加标回收率分别是95.5~105.8%和96.7%~109.5%。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高钠盐和磷酸盐中的铅和镉,方法灵敏、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好以及抗干扰强的特点。在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比较中更显示出了它不被高钠盐基体和磷酸盐基体干扰的优点,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可靠性。
宋美英,冯志强,郭秋兰,焦泽鹏[9](2015)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盐食品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被广泛用于高盐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该方法灵敏度高、测定结果准确。本文综述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盐食品中Pb,Cd,Cr的研究进展,对加入不同的基体改进剂测定重金属的准确性、灵敏度和回收率等进行了评述,并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高盐食品中重金属检测的应用进行展望。
邱伟[10](2015)在《炉内消解、炉内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饮料中的铅和镉》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食品的质量要求逐渐从营养问题向安全问题过渡,饮料作为人们经常接触的食品,人们希望食用的饮料是绿色的、安全的。铅镉等重金属,作为用途广泛的工业化原料,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金属容器具的大范围使用,逐渐混入到饮料品中,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铅镉元素进入人体以后,轻者会损害人体一些正常的生理机能,重者会致癌,最终危及生命。同时国内外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也将食品安全问题确定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重点。但是,近年来饮料品中有毒重金属的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为此,对于饮料品中的重金属的准确分析测定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悬浮状饮料中重金属的测定,一般都是先经过消解,然后再进行仪器测定。但消解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而且过程繁杂,为了快速、准确的测定悬浮态饮料中的重金属,我们研究采用炉内消解-石墨炉直接进样分析测定。有的饮料中有些重金属含量很低,无法准确测定。我们研究通过炉内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来测定,这样大大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能够准确的测定饮料中含量较低的重金属。因此,以咖啡饮料、纯牛奶、白酒等作为分析试样,在总结前人做的大量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饮料品中的铅和镉含量的方法,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1)确定铅、镉测定的最佳实验条件,对样品超声时间、表面活性剂用量、硝酸浓度、基体改进剂种类、基体改进剂浓度、灰化、原子化温度进行优化,并绘制优化曲线,选取最佳实验条件。(2)建立饮料中铅、镉合适的测定方法,并对测定方法进行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的检验。分析的样品包括咖啡饮料,纯牛奶,白酒等。(3)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湿法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对相同样品中铅、镉的测定,与我们建立的炉内消解方法进行对比。对咖啡饮料、牛奶等样品先消解,选用合适基体改进剂,再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相同样品中铅、镉含量。(4)炉内富集实验。对于铅、镉含量很低的样品,通过炉内富集样品中的铅、镉,然后对其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对不同白酒样品中的铅和镉进行不同倍数的富集,绘制进样次数-信号强度曲线、时间-富集信号强度富集曲线。为了验证炉内富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对样品富集5次进行回收实验。通过深入的研究,获得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炉内消解对铅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基体改进剂用0.1%硝酸钯,稀释液为0.2%的稀硝酸,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浓度为0.1%,超声时间为15min;测定最佳炉程序为:灰化温度900℃,时间20s,原子化温度1500℃,时间5s。通过以上条件对咖啡、纯牛奶中的铅进行分析测定,四种咖啡饮料中铅含量分别为8.05、9.75、10.85ng/ml,第四种未检出。四种纯牛奶中铅含量分别为13.90、15.65、13.45、17.60ng/ml。在最佳工作条件下,铅在05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1,方法的检出限为0.24n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回收率在94%108%之间。(2)采用炉内消解对镉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基体改进剂为0.1%硝酸钯+0.06%硝酸镁,稀释液为0.2%的稀硝酸,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浓度为0.1%,超声时间为20min;测定最佳炉程序为:灰化温度600℃,时间20s,原子化温度1600℃,时间5s。通过以上条件对咖啡、纯牛奶中的镉进行分析测定,四种咖啡饮料中镉含量分别为1.57、1.01、1.81、1.48ng/ml,四种纯牛奶中镉含量为0.71、1.17、0.95、1.35ng/ml。在最佳工作条件下,镉在05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3,方法的检出限为0.02n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回收率在95%108%之间。(3)用硝酸-高氯酸消解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分析测定与炉内消解-直接进样测定结果吻合,进一步说明炉内消解-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咖啡饮料、纯牛奶中的铅和镉的方法准确、可靠。(4)采用炉内富集测定白酒、红酒中的铅和镉的含量,通过改进仪器相关测定程序,对同样的样品采取多次进样,即炉内富集来测定白酒中的铅和镉。样品按铅、镉进样5次(富集4次)进行富集,通过对样品进样5次进行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4%106%之间,表明该方法分析白酒中的铅和镉准确、可靠,同时绘制进样次数-信号强度曲线、时间-富集信号强度曲线。
二、食品中铅的累积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品中铅的累积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食品和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重金属元素污染物的仪器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 |
2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污染主要来源 |
2.1食品原材料 |
2.2食品加工制作过程 |
2.3食品贮藏销售过程 |
3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限量及检测方法 |
3.1铅 |
3.2镉 |
3.3汞 |
3.4砷 |
3.5铬 |
4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金属元素特定迁移量及检测方法 |
5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及特点 |
5.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5.2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5.3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和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
5.4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方法 |
5.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5.6 二硫腺比色法、银盐法、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和丁二酮肟比色法 |
5.7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
5.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6结语 |
(2)金银纳米材料检测钴铜铅的方法构建及在森林食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注解 |
1 绪论 |
1.1 森林食品概况 |
1.2 森林食品中重金属研究现状 |
1.3 森林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1.4 金银纳米材料的性质 |
1.5 金银纳米材料比色法检测重金属的机理及应用 |
1.5.1 金银纳米粒子聚集反应引起溶液颜色变化 |
1.5.2 金银纳米粒子解聚反应引起溶液颜色变化 |
1.5.3 基于刻蚀反应改变金银纳米粒子形貌引起溶液颜色变化 |
1.5.4 基于量子点和金银纳米粒子的比色检测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1.8 创新点 |
1.9 技术路线 |
2 基于类芬顿反应刻蚀金纳米星粒子构建高灵敏钴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 |
引言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2 材料表征 |
2.1.3 金纳米星粒子(GNSs)的制备 |
2.1.4 CTAB/SCN~-/HCO_3~--GNSs检测Co~(2+)的灵敏度 |
2.1.5 CTAB/SCN~-/HCO_3~--GNSs检测Co~(2+)的选择性 |
2.1.6 实际样品采集与检测 |
2.2 结果和讨论 |
2.2.1 CTAB/SCN~-/HCO_3~--GNSs检测Co~(2+)的可行性分析 |
2.2.2 CTAB/SCN~-/HCO_3~--GNSs检测Co~(2+)的机理 |
2.2.3 CTAB/SCN~-/HCO_3~--GNSs检测Co~(2+)相关条件的优化 |
2.2.4 CTAB/SCN~-/HCO_3~--GNSs检测Co~(2+)的灵敏度 |
2.2.5 CTAB/SCN~-/HCO_3~--GNSs检测Co~(2+)的选择性 |
2.2.6 实际样品检测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银包金纳米星粒子刻蚀反应构建高灵敏铜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 |
引言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3.1.2 材料表征 |
3.1.3 银包金纳米星粒子(GNSs@Ag)的制备 |
3.1.4 S_2O_3~(2-)-GNSs@Ag检测Cu~(2+)的灵敏度 |
3.1.5 S_2O_3~(2-)-GNSs@Ag检测Cu~(2+)的选择性 |
3.1.6 实际样品检测 |
3.2 结果和讨论 |
3.2.1 S_2O_3~(2-)-GNSs@Ag检测Cu~(2+)的可行性分析 |
3.2.2 S_2O_3~(2-)-GNSs@Ag检测Cu~(2+)的机理 |
3.2.3 S_2O_3~(2-)-GNSs@Ag检测Cu~(2+)的相关条件优化 |
3.2.4 S_2O_3~(2-)-GNSs@Ag检测Cu~(2+)的灵敏度 |
3.2.5 S_2O_3~(2-)-GNSs@Ag检测Cu~(2+)的选择性 |
3.2.6 实际样品检测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金纳米粒子聚集反应构建铅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 |
引言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4.1.2 材料表征 |
4.1.3 谷胱甘肽功能化金纳米粒子(GSH-GNPs)制备 |
4.1.4 GSH-GNPs检测Pb~(2+)的灵敏度 |
4.1.5 GSH-GNPs检测Pb~(2+)的选择性 |
4.1.6 实际样品检测 |
4.2 结果和讨论 |
4.2.1 GSH-GNPs检测Pb~(2+)的可行性分析 |
4.2.2 GSH-GNPs检测Pb~(2+)的机理 |
4.2.3 GSH-GNPs检测Pb~(2+)相关条件的优化 |
4.2.4 GSH-GNPs检测Pb~(2+)的灵敏度 |
4.2.5 GSH-GNPs检测Pb~(2+)的选择性 |
4.2.6 实际样品检测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基于金纳米棒刻蚀反应构建铅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 |
引言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5.1.2 材料表征 |
5.1.3 金纳米棒(GNRs)的制备 |
5.1.4 2-ME/S_2O_3~(2-)-GNRs检测Pb~(2+)的灵敏度 |
5.1.5 2-ME/S_2O_3~(2-)-GNRs检测Pb~(2+)的选择性 |
5.1.6 实际样品检测 |
5.2 结果和讨论 |
5.2.1 2-ME/S_2O_3~(2-)-GNRs检测Pb~(2+)的可行性分析 |
5.2.2 2-ME/S_2O_3~(2-)-GNRs检测Pb~(2+)的机理 |
5.2.3 2-ME/S_2O_3~(2-)-GNRs检测Pb~(2+)相关条件优化 |
5.2.4 2-ME/S_2O_3~(2-)-GNRs检测Pb~(2+)的灵敏度 |
5.2.5 2-ME/S_2O_3~(2-)-GNRs检测Pb~(2+)的选择性 |
5.2.6 实际样品检测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基于金纳米星粒子刻蚀反应构建高灵敏铅离子比色检测方法及应用 |
引言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6.1.2 材料表征 |
6.1.3 金纳米星(GNSs)的制备 |
6.1.4 2-ME/S_2O_3~(2-)-GNSs检测Pb~(2+)的灵敏度 |
6.1.5 2-ME/S_2O_3~(2-)-GNSs检测Pb~(2+)的选择性 |
6.1.6 实际样品检测 |
6.2 结果和讨论 |
6.2.1 2-ME/S_2O_3~(2-)-GNSs检测Pb~(2+)的可行性分析 |
6.2.2 2-ME/S_2O_3~(2-)-GNSs检测Pb~(2+)的机理 |
6.2.3 2-ME/S_2O_3~(2-)-GNSs检测Pb~(2+)相关条件的优化 |
6.2.4 2-ME/S_2O_3~(2-)-GNSs检测Pb~(2+)的灵敏度 |
6.2.5 2-ME/S_2O_3~(2-)-GNSs检测Pb~(2+)的选择性 |
6.2.6 实际样品检测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及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3)青岛市市售海产品中镉、汞、砷的污染状况及居民暴露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方法的建立及含量的检测 |
1.主要试剂与仪器 |
2.实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第二章 海产品中镉、汞、无机砷含量的风险评估及居民健康风险分析 |
1.样品采集与名称 |
2.实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缩略词表 |
致谢 |
(4)我国现行食用盐相关标准中铅含量测定方法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现行食盐相关标准中铅含量的检测现状浅析 |
1.1 原子荧光光谱法 |
1.2 二硫腙比色法 |
1.3 原子吸收光谱法 |
1.4 质谱法 |
2 总结 |
(5)高盐食品中多种重金属的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食品中存在的元素 |
1.2 高盐食品中重金属的来源 |
1.3 高盐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对人体的危害 |
1.4 高盐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分析检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5 立项的背景及意义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2 实验材料、试剂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试剂与样品 |
2.3 标准品 |
2.4 试剂的配制 |
2.5 标准曲线溶液的配制 |
2.6 实验方法 |
2.6.1 普通食品消解法 |
2.6.2 螯合剂及萃取剂的选择 |
2.6.3 螯合时溶液酸度、螯合剂用量及萃取剂用量的选择 |
2.6.4 消解方式的选择 |
2.6.5 高盐食品中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普通食品方法检测 |
3.2 螯合剂及萃取剂的选择 |
3.3 螯合时溶液酸度、螯合剂用量及萃取剂用量的选择 |
3.3.1 酸度对萃取回收率的影响 |
3.3.2 螯合剂用量的选择 |
3.3.3 萃取剂用量的选择 |
3.4 消解方式的选择 |
3.5 高盐食品中金属元素检测方法 |
3.5.1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 |
3.5.2 元素谱图 |
3.5.3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
4 结论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盐食品中的微量铅(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2 样品处理 |
1.2.1 消化 |
1.2.2 除盐 |
1.3 仪器工作条件 |
1.4 标准工作曲线绘制 |
1.5 定量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基体改进剂 |
2.2 Ag离子小柱 |
2.3 线性方程 |
2.4 检出限 |
2.5 精密度试验 |
2.6 加标回收试验 |
2.7 比对试验 |
3 结语 |
(7)高盐食品中铅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检测方法 |
2.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2.2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
2.3 原子荧光光谱法 |
2.4 其他检测方法 |
3 结论 |
(8)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高钠盐和磷酸盐食品中铅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铅镉的性质、危害及污染来源 |
1.1.1 铅的污染来源、性质和危害 |
1.1.2 镉的污染来源、性质和危害 |
1.2 光谱法应用于重金属检测的研究 |
1.2.1 原子吸收光谱法 |
1.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1.2.3 原子荧光光谱法 |
1.2.4 质谱法 |
1.2.5 铅镉测定方法的现状 |
1.3 电化学分析法应用于检测重金属的研究 |
1.3.1 伏安法(Voltammetry)和极谱法(Polarography) |
1.3.2 阳极溶出伏安法(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ASV) |
1.3.3 阳极溶出伏安法在重金属检测与分析方面的研究与进展 |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5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阳极溶出伏安法的条件优化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仪器条件的优化 |
2.2.1 仪器测定条件 |
2.2.2 富集电位及时间的影响 |
2.3 实验方法 |
2.4 电解质的选择 |
2.4.1 电解质种类的选择 |
2.4.2 电解质用量的选择 |
2.5 酸类型及酸度的影响 |
2.5.1 HCl、HNO_3、HClO_4的比较 |
2.5.2 电位左偏的原因 |
2.6 缓冲液的选择 |
2.7 探索铅镉标液呈线性的中间浓度值 |
2.8 共存离子干扰 |
2.8.1 模拟20%盐分样品探索Fe~(3+)、Ca~(2+)、Mg~(2+)对NaCl溶液中铅镉峰形的影响 |
2.8.2 Mg~(2+)对铅镉影响很大的原因的探索 |
2.8.3 21种杂质单元素对水作为底液中的铅镉峰的影响 |
2.9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10 检出限 |
第三章 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调味品中铅镉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材料与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7种离子的复合干扰 |
3.3.2 NaCl浓度对铅镉的影响 |
3.3.3 酸类型及酸度的影响 |
3.3.4 标准曲线 |
3.3.5 检出限 |
3.3.6 方法学考察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阳极溶出伏安法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鸡精味精中铅镉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4.2.2 仪器工作条件 |
4.2.3 标准系列的配制 |
4.2.4 样品制备与测定 |
4.2.5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4.3.2 阳极溶出伏安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磷酸盐食品添加剂中的铅镉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材料与仪器 |
5.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5.2.3 样品处理 |
5.2.4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酸的影响 |
5.3.2 磷酸氢盐浓度对铅镉出峰的影响 |
5.3.3 复合元素干扰 |
5.3.4 工作曲线 |
5.3.5 方法精密度 |
5.3.6 回收率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工作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9)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盐食品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高盐食品中铅的检测 |
2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GFAAS)对高盐食品中 镉的检测 |
3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高盐食品中铬的检测 |
4 展望 |
(10)炉内消解、炉内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饮料中的铅和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食品安全现状 |
1.1.2 饮料中铅的来源及铅的毒性 |
1.1.3 饮料中镉的来源及镉的毒性 |
1.1.4 食品中铅、镉的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
1.1.5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的应用和特点 |
1.1.6 进样技术的概述 |
1.2 研究内容与方案 |
1.2.1 研究内容 |
1.2.2 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1.3 论文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意义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炉内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饮料中的铅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仪器设备 |
2.2.2 实验药品试剂 |
2.2.3 实验试剂的配置 |
2.2.4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基体改进剂的选择 |
2.3.2 基体改进剂浓度对吸光度的影响 |
2.3.3 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的选择 |
2.3.4 基体改进剂对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的影响 |
2.3.5 硝酸浓度对吸光度的影响 |
2.3.6 超声时间的选择 |
2.3.7 表面活性剂浓度的选择 |
2.3.8 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
2.4 样品分析 |
2.4.1 炉内消解测定饮料中的铅 |
2.4.2 炉内消解测定其它样品中的铅 |
2.4.3 湿法消解测定饮料中的铅 |
2.5 小结 |
第3章 炉内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饮料中的镉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仪器设备 |
3.2.2 实验药品试剂 |
3.2.3 实验试剂的配置 |
3.2.4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基体改进剂的选择 |
3.3.2 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的选择 |
3.3.3 基体改进剂对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的影响 |
3.3.4 酸度的选择 |
3.3.5 超声时间的选择 |
3.3.6 表面活性剂浓度的选择 |
3.3.7 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
3.4 样品分析 |
3.4.1 炉内消解测定饮料中的镉 |
3.4.2 炉内消解测定其它样品中的镉 |
3.4.3 湿法消解测定饮料中的镉 |
3.5 小结 |
第4章 炉内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白酒、红酒中的铅和镉 |
4.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4.1.1 实验仪器设备 |
4.1.2 实验药品试剂 |
4.1.3 实验试剂的配置 |
4.2 炉内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测白酒、红酒中的铅 |
4.2.1 实验方法 |
4.2.2 铅测定的炉程序和石墨炉序列 |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 炉内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测白酒、红酒中的镉 |
4.3.1 实验方法 |
4.3.2 镉测定的炉程序和石墨炉序列 |
4.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四、食品中铅的累积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食品和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重金属元素污染物的仪器分析方法[J]. 李春松,唐莲仙,仇荷洁. 现代食品, 2021(11)
- [2]金银纳米材料检测钴铜铅的方法构建及在森林食品中的应用[D]. 王素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3]青岛市市售海产品中镉、汞、砷的污染状况及居民暴露风险评估[D]. 张荣昶. 青岛大学, 2020(01)
- [4]我国现行食用盐相关标准中铅含量测定方法浅析[J]. 朱影,黄茜,黄宗骞,付文雯,林津. 中国调味品, 2020(06)
- [5]高盐食品中多种重金属的检测方法研究[D]. 张力.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5)
- [6]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盐食品中的微量铅[J]. 仲婧宇,孙浩然,王静爽,李继民,邢义满. 化学分析计量, 2019(02)
- [7]高盐食品中铅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杨佳佳,孙海波,杨彦丽,林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04)
- [8]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高钠盐和磷酸盐食品中铅镉的研究[D]. 彭静.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 [9]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盐食品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J]. 宋美英,冯志强,郭秋兰,焦泽鹏.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5(04)
- [10]炉内消解、炉内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饮料中的铅和镉[D]. 邱伟. 成都理工大学, 2015(04)
标签:原子论文; 原子吸收论文;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论文; 重金属污染论文; 重金属检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