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报刊杂志”

警惕“报刊杂志”

一、警惕“报纸杂志化”(论文文献综述)

金静[1](2014)在《报纸如何向杂志取经——“报纸杂志化”之我见》文中研究说明"报纸杂志化,是出路还是绝路",这个问题已经被争论了很长一段时间。一方认为,走杂志化道路的报纸,是在新闻上竞争不过人家,杂志化就是自我边缘化,走杂志化道路无异于慢性自杀;另一方则认为,近些年,杂志化在我国报业改革中的应用已经颇为广泛,许多报纸的杂志化趋势较为明显,杂志化是报纸发展的必由之路。

燕志华[2](2014)在《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报是中国当代一个巨大的政治文化现象,它在新闻议程设置、热点话题参与、主流价值观塑造、重大事件传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新华日报》作为经济社会事业异常发达的江苏省的省委机关报,新闻报道主要是围绕江苏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而展开的,是国内着名的省级党报。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以《新华日报》为例,对其头版的历史、现状以及各个新闻要素的变迁进行研究,提出党报反映的社会变迁具有“时AI写作意”的特征,同时对党报及其发展状况做出客观评价。论文属于个案研究,通过对《新华日报》头版进行资料统计和分析,在论证党报的“写意”特征之外,也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党报头版的政治性是否掩盖了新闻性?头版会议和领导人报道占据多大的比例?从党报的头版能否研究社会变迁?党报是否关注民生?是否有足够的舆论监督,以及是否有效?集体主义语境下的个体人物的报道有什么样的特点?党报的话语风格有什么变迁?等等。论文选择了《新华日报》从1978年起16年、总共1300多个头版为研究范畴,分别以农业、民生、舆论监督、头版头条、话语风格、个体人物报道频率、重大事件报道策略等为重点进行了内容和变迁分析。此外,对科技、文化、交通、环境、社会、教育、外交、卫生等要素也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分析。论文综合运用了社会变迁、社会传播、议程设置、“把关人”、文化堕距等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以抽样法、文献法和访谈法为主。此前对党报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从纯粹的新闻视角、党报议题设置以及舆论引导的角度来进行的,而本文是以变迁的视角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多项主题要素进行考察,获得了较多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论文的结论认为:党报是以“写意”方式概括性地反映社会变迁。论文还认为,《新华日报》头版在政治性和新闻性的博弈中,后者占据了上风;通过对头版新闻要素的统计,可以看出社会变迁的主要脉络;头版的民生报道渐渐增多,并成为报道的重点;舆论监督不足,但开始强化;个体报道数量增多的背后,是党报“意识形态焦虑”;话语模式从政治话语走向平民话语,等等。此外,论文指出党报影响力下降原因之一在于市场化不足,提出党报必须警惕“传播失灵”的危机。认为党报未来要发展,必须进行转型。

马一杏[3](2013)在《我国传媒八卦现象研究》文中指出八卦新闻与八卦媒体文化的迅猛发展是当代媒介环境下全球性的一个显着的媒体与社会现象。八卦风格与八卦逻辑渗透到了传统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伴随着传播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媒介环境不断重构变迁,受众诉求大幅度增长且日趋多元,八卦新闻的内涵与外延都在不断扩展,成为了一个充满张力变动的复杂场域。本文目的并非对八卦新闻加以谴责,也并非为其辩护,而是在于重新思考何谓八卦新闻?八卦新闻在当代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其中又包含着怎样的脉络、理念与运作?本文试图在梳理分析八卦新闻与传媒八卦现象的界定与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考察新媒体语境下八卦新闻的传播形态与内在特征,并以本土化个案为研究对象审视传媒八卦现象中凸显的伦理失范问题,最后以多元复合的视角探析我国传媒八卦现象的成因并进行相关思考,以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缘起、回顾梳理了现有研究文献并提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以文献研究为主,在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当代媒介环境下的八卦新闻进行概念界定,并将传媒八卦现象与相关概念展开区分整合。当下我国存在的传媒八卦现象至少具备两个层面的意涵:一方面是八卦新闻借助于社会化媒体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八卦新闻与传统意义上的严肃新闻之间的一种融合趋向。第三章主要从新闻生产与流通的角度归纳总结了当下我国传媒八卦现象的三个特点:受众身份认同的双重性、奇观世界外的日常生活方式、介于真假之间的闲话传播。其中,前两点主要以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报作为研究对象,最后一点主要以社会化媒体的典型代表微博为研究场域。第四章以深圳最美女孩事件、袁厉害事件、赵红霞事件等近期传媒界重大争议性事件为研究个案,采用案例研究、文本分析等方法,从动态过程考察传媒八卦现象中出现的伦理失范行为,主要归纳为假事件、部分失实与传媒越界等问题。第五章试图从当前我国转型期语境、我国新闻改革与传媒市场竞争、受众心理及大众文化等四个维度对传媒八卦现象的生成原因进行分析,继而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八卦新闻与八卦传媒文化的积极价值并规避其轻薄、肤浅的内在缺陷,怎样更好地为我国新闻事业服务展开深入思考并获得启示。

王秋月[4](2011)在《守一注文学的椰风 ——新世纪《海南日报》文艺副刊研究(2000-2010)》文中研究表明学界对《海南日报》文艺副刊的研究一直阙如,这实在是与《海南日报》所背负的艰巨责任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符。《海南日报》作为海南省党委机关报,在完成党所交予的艰巨的宣传任务的同时,用轻松的文艺副刊传播了先进文化、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养,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建设。文艺副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海南日报》文艺副刊既反映了时代精神,亦展示了海南独特的地方特色,传播了海南的本土文化,提高了《海南日报》的文化品位。历史上,《海南日报》文艺副刊对海南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世纪,海南本土文学蓬勃发展,《海南日报》文艺副刊亦在继续对海南本土文学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并且,新世纪是一个互联网的世纪,报纸遭受着互联网的冲击,也要求我们从新的角度看待《海南日报》的文艺副刊。是故,我们有必要和责任填补《海南日报》文艺副刊研究的空白。本论题以梳理中国文艺副刊与党报文艺副刊以及《海南日报》文艺副刊的发展概况为基础,重点研究新世纪《海南日报》文艺副刊其作为党报副刊的内容特征、其作为地方报刊所具有的本土特色,以及其透过这种本土特色如何对海南本土文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用内容分析法,考察:1、中国报纸文艺副刊、党报文艺副刊、《海南日报》文艺副刊的发展概况,以作为新世纪《海南日报》文艺副刊研究的前提和基础。2、《海南日报》文艺副刊作为党报文艺副刊,其除了需要遵循作为报纸文艺副刊这一独特文化载体的特点外,还必须遵循党报文艺副刊的内在规定性,因而其必然表现出作为党报文艺副刊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为新闻性、导向性、文化性和思想性。3、《海南日报》作为一份地方报纸,其文艺副刊必然带有鲜明的本土特色,这些本土特色表现为文学创作中的海南特色、对本土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以及文化新闻报道中对海南文化大事的聚焦。《海南日报》文艺副刊在促进海南文学的发展和对本土文化的宣传和建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三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形势考察:4、文艺副刊与互联网的关系。互联网的普及,对报纸和报纸的文艺副刊都既是机遇,亦是挑战,《海南日报》文艺副刊应智慧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当前文学研究已由“内部研究”趋向“外部研究”,因此对报纸文艺副刊的研究对象亦不能只停留在狭义的文艺副刊上,而是应该把那些具有浓厚的文化、历史、新知色彩的副刊或专页、专版即广义的文艺副刊都纳入研究的视野;同时“大文艺副刊”理念的提出,亦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划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依据。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除《海南日报》老牌文艺副刊“椰风”外,类文艺副刊“读书”,“文化视点”(“文化新闻”“文化”)、“海之南”,以及《海南日报》准文艺副刊《海南周刊》,皆列为参考研究对象。

李颖[5](2010)在《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 ——以《工商新闻》、《国防周报》、《正谊》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战时期的桂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背景,聚集了众多进步文人和知名报人,使桂林成为人员构成最为复杂多样的着名的“文化城”,由此也构成了桂林多元化的新闻生态,使桂林的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时期。桂林的小报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发展的。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不同于以往大多内容庸俗、格调不高的小报,当时桂林的小报几乎都自觉地以抗战为主题展开的,这是桂林小报内容和格调的时代特殊性。小报作为当时桂林新闻事业的一部分,对抗战的宣传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阶层的文化需求,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抗战的胜利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中,笔者选取了三份具有鲜明特点的小报《工商新闻》、《国防周报》、《正谊》为研究对象。三份报纸都创刊于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又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体现着不同的政治立场和主张。笔者通过对三份小报的系统研究,分析当时国际、国内、桂林本市的战事战况;通过对小报新闻报道、言论的研究,分析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国共两党之间的隐晦斗争及国民党同桂系之间既斗争又合作的微妙关系;通过对小报特色的研究,分析其对当今都市报的借鉴意义。

申卫峰[6](2010)在《《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叙事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讯息化浪潮极大地冲击着传统媒体,在这种形势下,《足球》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主动求变,在深度报道的基础上在文本叙事方面提出走故事化,人文化的报道路线,在版面上走专题化的组合式深度报道的模式,变原来的海量信息的报道思路为专题深度报道。这样就提出了一方面要增加深度报道的思想性,另一方面要降低故事阅读的理解性的要求。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的流程角度,也即叙事者,叙事内容,叙事策略,叙事接受等方面对《足球》报进行理论分析,通过新闻接受试验的办法,来发现读者阅读过程中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给出建议,这样一方面,从实践意义上来说,对《足球》报此次改版效果作出相应的结论和指导,进而为其他专业体育报纸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另一方面,从理论意义上说,将叙事学引入体育新闻领域,实现叙事理论与体育新闻的结合,从而实现对新闻叙事学领域的理论建构增加新的理论支撑,为新闻叙事学的成长添砖加瓦。从叙事者方面来看,《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保持着以前积极、前卫、犀利的姿态的同时,通过对报道的软处理削弱了叙事声音;在叙事视角上多采用全知全能的全知视角,从而可以对事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在个别报道中使用内故事视角和外故事视角;笔者建议在文本中,尤其是核心文本中,使用复合视角,一方面可以利用全知视角,为读者展现故事每个侧面,为读者展现报道的全景,从而增加报道的思想性,另一方面利用故事内视角与读者的零距离性,拉近故事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增强故事的理解性。在专题的叙事内容分类方面,《足球》报的专题主要有调查性专题,突发新闻专题,人物专题,趋势预测及总结性报道,常规新闻专题,这些专题在专题内容的设置上在某种程度上合理迎合人们的心理需要,从而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在文本叙事上,《足球》报的记者编辑们一方面将历史叙事手法、文学叙事手法引入新闻叙事,变客观,晦涩的新闻叙事为生动,易读的文学叙事,降低故事的理解性难度,另一方面在深度解读方面,运用宏观规则合理利用卫星事件解读核心事件,实现新闻报道的客观原则,在客观陈述的基础上表达叙事者的主观倾向。在版面叙事方面,在同一版面上有效组织核心文本和卫星文本,通过文本互渗的效应,实现对本版宏观命题的解读;同时版面上要有效运用标题、图片、图表建构版面叙事命题,并和文本形成互渗效应,实现对版面叙事命题的有效解读;在专题的解读上则合理安排连续的版面,多侧面多角度对选择报道的事件进行深度解读。在新闻接受方面,笔者通过新闻接受试验的方法来发现新改版后的《足球》报的国际足球的报道存在的问题:事实建构方面不能有效地使读者知道随要解读的事件的基本事实;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了与作者实现建构的叙事命题相悖的文本解读;核心事件的解读过程中卫星事件的引入导致了对核心事件解读的反催化作用;文本叙事上,版面上的各个叙事要素之间还没有实现有效的互渗,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阅读障碍,对文本的理解出现偏差。在以上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笔者对《足球》报的现状提出了如下建议:优化选题。慎重选择报道内容;合理的提炼观点;有效组织专题报道;挖掘好其它专题新闻的同时注重做好常规新闻。恰当的运用叙事语法。在文本写作尤其是核心文本的写作中,使用复合视角;恰当的选择催化事件来对核心事件进行有效地解读;报道中保持叙事时间上一定的连贯性;适度合理的在新闻叙事中引入文学叙事手法,增强文本的阅读性,做好标题虚与实的统一;合理运用图片,恰当运用图表。坚持积极、前卫的报道姿态,适度软处理报道事件。

沈玲玲[7](2010)在《试论《安徽日报》版面视觉传播形式的发展与创新》文中指出在这个时间与注意力资源短缺,空前强调效率与阅读快感的时代,任凭内涵多么优质的报纸,都需要在形式上做足功夫来吸引读者。因此,读图时代报纸版面视觉语言的力量就愈发强大,它能够有效的向阅读者传达信息,可以通过给文字和图像附加各种信息,强化或削弱它们的意义,甚至能够改变原本的含义,不同的版面形式能够不同程度的吸引读者的眼球。实践证明,报纸版面不单是新闻报道的形式语言和表达方式,更是占领读者市场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面对当今报业自身的激烈竞争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其他各类媒体的冲击,作为省级机关报的《安徽日报》其原本的版面形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读者需求,它被逐渐非主流化,报纸的版面革新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党报也逐渐摒弃以往一成不变的版面设计,在不完全舍弃党报模式的基础上,呈现全新的视觉版面来争取更多的受众和市场。本文以《安徽日报》为研究对象,从美术学、传播学、心理学、营销学等视角对《安徽日报》版面形式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版面内容、设计特色等方面做多方位、多角度地解析,探究其版面视觉传播形式的变革动因、变革思路、变革措施等,并试图在理论分析过程中找出实践的不足,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借此探索以《安徽日报》为代表的党报版面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其他党政报纸的版面变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罗燕[8](2009)在《高校扩招后报纸教育新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1999年高等院校扩大招生改革及21世纪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地位日益提升,教育新闻的报道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如今的教育新闻正处在蓬勃发展时期。除了占据报纸固定的版面位置,教育新闻还有了自己一定的连续性和固定性,在版式上会有某些固定栏目或板块,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也得到极大地丰富。本文抽样分析了刊登教育新闻的三类报纸——党报、都市报及教育行业报1998年1月到2008年12月的教育新闻,对高校扩招前后报纸教育新闻的状况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高校扩大招生后报纸教育新闻在报道内容、受众及报道形式等方面发生的一些显着变化,并探讨了现阶段教育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革新教育新闻报道的一些方法。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高校扩大招生后报纸教育新闻的报道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教育领域内的重大教育热点问题成为报纸报道的重点,同时教育新闻报道的问题意识加强了,报道方式也呈现多元化趋势。但报纸教育新闻因教育自身特点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硬呆板的报道模式,在新闻采编业务上产生了一些问题,故报纸在报道教育新闻时应充分运用“大教育观”理念,扩大选题范围,在新闻写作上出新出奇,克服报纸教育新闻面临的困境。

马汇莹[9](2008)在《一国两制下的大众传媒:互动、边界与开放 ——回归十年香港与内地的新闻文化交流》文中研究说明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在一国两制的政治框架下,香港与内地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两地社会制度不同,大众传媒的性质、角色和功能也不尽相同,都存在着如何应对对方冲击的问题。这种交流和互动独具特色,是跨境传播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有助于理解不同社会如何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内地大众传媒系统如何应对香港因素的冲击。十年来,这种冲击已经变得更为频繁、直接、有力。研究发现,中央政府改变了部分新闻传播政策,香港因素是促使这些变化发生的重要压力来源之一。这些变化意味着传媒开放的边界不断被推进。但香港方面较为主动,中央政府较为被动。这些政策有时缺乏稳定,显示出政府对新闻开放欲进又退的矛盾心态。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具有不均衡的特点,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并不是经济越发达,就必然会越开放。这取决于当地领导人的思想,也取决于中央政府是否介入以及介入的程度。内地传媒组织与香港传媒的正式合作刚刚起步。但在新闻观念、管理规则、实践业务方面均明显受到香港传媒的影响,广东电视是最明显的例子。风凰卫视是一国两制制度最明显的受益者,它给内地传媒带来竞争压力同时也推动新闻改革。由于政策保护,两地传媒真正的竞争还远未开始。

张保国[10](2008)在《夏衍办报实践与办报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夏衍(1900-1995)是中国革命文化运动的活动家、组织者和领导者,享有盛誉的戏剧作家、报刊评论家、报告文学家、杂文作家和外国文学翻译家,人民电影的奠基人和拓荒者,同时他还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他参与创办了《浙江新潮》、《艺术》、《沙仑》和《早报》;领导创办了《救亡日报》、《建国日报》和《译报》;参与了《新晚报》、香港《华商报》、《世界晨报》、《新华日报》、《大众生活》、《新民晚报》的编辑工作。高汾评价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当代文豪,他不仅在电影、戏剧、文学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并且是个杰出的记者,在中国进步报刊史上的地位,可以与邹韬奋、范长江、胡愈之等人并列。《救亡日报》时期是夏衍新闻生涯的颠峰期。《救亡日报》是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最初是由国共两党合办的报纸,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的领导下,夏衍坚持政治家办报的立场,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巧妙地利用统一战线政策,取得了报纸的领导权。他领导下的《救亡日报》宣传“抗日、团结、进步”,既有别于《新华日报》,更不同于一般的进步民营报纸,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重视传媒经营,通过上演话剧等手段多方募集办报资金,解决办报经费,并建立救亡通讯社、南方出版社和建国印刷厂,筹办造纸厂,设立图书销售部,走文化产业之路办报。他以“内容为王”,改革版面和文风,建立评报制度,推行“千字文”写作,倡导“短、平、快”,虚心吸取别人的办报经验,甚至向一些国民党报纸的负责人虚心请教,从“书生办报”之路走上“平民化”、“大众化”办报之路。他还重视新闻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开办战时新闻班,培养了一大批新闻人才。他尝试了“报纸杂志化”的办报实践,刊载大量的专稿和特稿,既突破了国民党中央社的新闻垄断,又弥补了战时新闻的不足,使《救亡日报》这份四开的小报成为抗战时期影响较大的报纸之一。夏衍还担任过《华商报》、《世界晨报》、《新华日报》、《大众生活》、《新民晚报》等报刊的编辑和主笔,并在这些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通讯、时评和杂文,从其内容、质量和影响来看,堪称是培养和激发革命青年抗日救亡热情的火把。尤其是在《新华日报》的“司马牛”专栏、《世界晨报》的“蚯蚓眼”专栏、《华商报》的“灯下谈”专栏发表的杂感,三言两语、犀利泼辣,颇具鲁迅风格,丰富了报纸言论的写作手法。他提出的“国家哨兵论”的办报思想,是对“耳目喉舌论”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以刊养报”的办报思想和“报纸杂志化”的办报实践对当今厚报时代的纸质传媒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警惕“报纸杂志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警惕“报纸杂志化”(论文提纲范文)

(1)报纸如何向杂志取经——“报纸杂志化”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报纸越来越“杂”
    1. 版面数量杂志化:
    2. 头版成为封面版:
    3. 版面编排杂志化:
    4. 新闻报道特稿化:
二、哪种“杂”要不得
三、报纸应该如何“杂”

(2)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纸媒与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记录器”
        1、西方报纸与社会现实
        2、新闻史学视角下的中国报纸
        3、报纸叙事与社会转型
    二、中国特色的党报事业
        1、党报产生及社会属性
        2、党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党报效应”
        4、读者群的社会分层
    三、时代“写意”:党报头版反映社会变迁的主要方式
        1、党报反映变迁的逻辑
        2、党报新闻:时代“写意”
        3、头版的“历史人格化”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方法
    一、媒体与社会变迁理论
        1、社会变迁理论
        2、传播制度与议程设置理论
        3、政治传播与“把关人”理论
    二、国内党报研究成果梳理
        1、研究的热点
        2、党报头版研究的现状及成果
        3、党报研究典例:人民日报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抽样法
        2、文献法
第三章 新华日报历史变迁与社会特质
    一、研究对象的提出
        1、新华日报的历史和发展
        2、新华日报的特质
        3、历史地位及现实成就
    二、头版及议程设置
        1、舆论引导的主阵地
        2、“头版难题”
        3、议程设置与现实挑战
    三、头版的导向与社会
        1、意识形态导向
        2、改版与变化
        3、版面与社会的折射
第四章 头版新闻要素分类与分析
    一、党报头版头条
        1、地位及重要性
        2、头条与政治领导人报道
        3、头条新闻的内容与分类
    二、头版历年的新闻要素统计分析
        1、1978—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
        2、1989—1993年:从“六四”到“南巡”
        3、2000—2003年:进入WTO时代
    三、头版会议新闻的统计及变迁
        1、头版央地会议的“新闻拼图”
        2、头版会议新闻的变与不变
        3、党报会议新闻的“传播失灵”
第五章 新华日报头版与农业
    一、农业:党报头版报道中的“重中之重”
        1、农业在头版中的位置
        2、关于农业和土地关系的新探讨
    二、从农村到城市
        1、“农民话语”与“城市社会话语”
        2、城市社会的来临
        3、“农民的终结”及中国本土化争议
第六章 新华日报头版“个体”人物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1、西方社会学视野下的个人与社会
        2、近代以来国民性改造之下的个体与集体
        3、“个人”的现代性蕴含
    二、头版个体出现的频率
        1、“公”与“私”的宣传
        2、个体新闻出现的频率和变化
        3、“典型人物”的政绩化倾向
第七章 新华日报头版的“新闻维稳观"
    一、头版新闻报道的内在特征
        1、头版政治性与新闻性的隐性冲突
        2、头版领导人的形象诉求
        3、重大新闻的隐晦传播特征
    二、“新闻维稳观”的操作模式
        1、“六四事件”的新闻策略
        2、“基辛格角”的形成与传承
    三、“新闻维稳观”的未来发展
        1、“喉舌论”的极端化发展
        2、“维稳观”的三阶段
        3、新闻维稳的关键在于正确“发声”
第八章 新华日报舆论监督
    一、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个传统
        1、舆论监督的历史形成
        2、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3、舆论监督的方式与成效
    二、舆论监督的流变
        1、从强力到困境
        2、“打死老虎”现象
        3、“内参”的现状与未来
    三、前景与路径选择
        1、舆论监督与宣传部门的“和谐”
        2、党委政府“撑腰”与舆论监督的困境
        3、评论成为党报舆论监督的新武器
第九章 新华日报头版新闻话语形式
    一、话语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1、“话语”辨析
        2、话语模式
        3、话语折射
    二、党报话语的表达模式与风格
        1、《人民日报》国家话语的表达策略
        2、《中国青年报》的新闻叙述模式
    三、新华日报的新闻话语的变迁
        1、头版通讯标题的话语模式
        2、头版通讯内容的话语模式
        3、权威话语主体:从官员到专家
第十章 思考与前瞻
参考文献
后记

(3)我国传媒八卦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八卦新闻与传媒八卦现象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 八卦新闻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传媒八卦现象的概念界定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
        二、传媒八卦现象的概念辨析及界定
第三章 传媒八卦现象的特征分析
    第一节 双重身份认同:是消费者,也是公民
        一、新闻议题选择角度
        二、新闻议题顺序角度
        三、“软硬兼施”新闻
    第二节 奇观世界:日常生活的方式
        一、八卦新闻中的奇观世界
        二、作为“日常生活方式”的八卦新闻
    第三节 闲话传播:介于真与假之间
        一、闲话传播模式与爆料新闻
        二、微博八卦传播
第四章 传媒八卦现象中的伦理失范问题
    第一节 媒介伦理及其基本准则
    第二节 传媒八卦现象中的伦理失范表现
        一、假事件——以“深圳最美女孩”事件为例
        二、部分失实——以“袁厉害”事件为例
        三、传媒越界——以“赵红霞”事件为例
第五章 传媒八卦现象成因探析及启示
    第一节 传媒八卦现象的成因探析
        一、传媒八卦现象与转型期语境
        二、传媒八卦现象与市场竞争
        三、传媒八卦现象与受众心理
        四、传媒八卦现象与大众文化
    第二节 针对传媒八卦现象的思考
        一、预警新闻(The Burglar Alarm News)的启示
        二、平民化的风险
        三、回归新闻专业主义
        四、坚守法律底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守一注文学的椰风 ——新世纪《海南日报》文艺副刊研究(2000-201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课题研究现状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三 研究方法及对象
第一章 文艺副刊及《海南日报》文艺副刊发展概况
    一 文艺副刊简述
        (1) 报屁股岁月(1815-1896)
        (2) 文艺副刊地位的确立(1897-1918)
        (3) 文艺副刊的发展(1919-1949)
    二 党报文艺副刊
    三 《海南日报》文艺副刊概况
第二章 《海南日报》文艺副刊内容特征
    一 新闻性和导向性
    二 文化性和思想性
第三章 《海南日报》文艺副刊的本土特色
    一 纯文学创作中的海南特色
    二 深入挖掘海南的本土文化资源
        (一) 自然海南
        (二) 物种海南
        (三) 古今海南
        (四) 特色海南
        (五) 乡土海南
    三 聚焦海南文化大事
第四章 《海南日报》文艺副刊在网络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一 网络时代的挑战
    二 网络时代的机遇
        (一) 以文化品位来赢得竞争
        (二) 介入现实,反映世相,发挥报纸的深度优势
        (三) 报纸文艺副刊的地域性优势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 ——以《工商新闻》、《国防周报》、《正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范围
    三、研究现状
第一章 抗战时期桂林小报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小报的历史及小报的界定
    第二节 桂林小报产生的背景
第二章 桂林版《工商新闻》的新闻报道
    第一节 桂林版《工商新闻》概况
    第二节 《工商新闻》主要内容及其分析
    第三节 《工商新闻》的其他专栏
第三章 《国防周报》的评论
    第一节 《国防周报》概况
    第二节 《国防周报》重要评论的特点及分类
    第三节 《国防周报》的其他专栏
    第四节 对《国防周报》的评价
第四章 《正谊》周刊与当代“报纸杂志化”
    第一节 《正谊》周刊概况
    第二节 《正谊》周刊的新闻及言论
    第三节 《正谊》周刊对当代“报纸杂志化”的借鉴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叙事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课题的目的意义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新闻叙事学的相关研究综述
    2.1.叙事学和新闻叙事学
    2.2.新闻叙事要素
        2.2.1.新闻叙事者
        2.2.2.新闻叙事语法
        2.2.3.新闻叙事接受
    2.3.关于深度报道的叙事学研究
    2.4.文献小结
3.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内容分析法
        3.2.3 测量与评价法
        3.2.4.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叙事即传播
    4.2.《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叙事者(传者,谁在说)
        4.2.1.《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隐指作者
        4.2.2.《足球》报的新闻叙事视角
        4.2.2.1.故事内视角
        4.2.2.2.全知视角
        4.2.2.3.故事外视角
        4.2.2.4.复合视角
    4.3.《足球》报国际足球的叙事内容(说什么)
        4.3.1.叙事母题
        4.3.2.《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专题的分类
    4.4.《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叙事策略(怎么说)
        4.4.1.《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文本叙事
        4.4.1.1.叙事的分类
        4.4.1.2.《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中的文学叙事
        4.4.1.3.《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叙事结构
        4.4.2.《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版面叙事
        4.4.2.1.卫星新闻与核心新闻的文体互渗
        4.4.2.2.《足球》报专题化深度解析的叙事
        4.4.2.3.《足球》报的其他叙事手段
    4.5.新闻叙事接受实验
        4.5.1.实验材料
        4.5.2.实验对象及实验过程
        4.5.3.实验结果综述
        4.5.3.1.关于新闻叙事者的综述
        4.5.3.2.关于文本叙事的综述
        4.5.3.3.关于版面叙事的综述
        4.5.4.实验结果分析
    4.6.结论与建议
        4.6.1.优化选题
        4.6.1.1.专题的选择与专题观点的提炼
        4.6.1.2.专题的组织
        4.6.1.3.做好阶段性专题的组织安排
        4.6.1.4.挖掘好其它专题新闻的同时注重做好常规新闻
        4.6.2 恰当运用叙事策略
        4.6.2.1.在报道写作中叙事者的叙事视角使用复合视角
        4.6.2.2.合理的运用催化事件来解读核心事件
        4.6.2.3 报道中保持叙事时间上一定的连贯性
        4.6.2.4.在新闻叙事中适度运用文学叙事手法
        4.6.2.5.做好标题的虚与实的统一
        4.6.2.6.合理选择图片,恰当运用图表
        4.6.3.坚持公正、积极、犀利的报道姿态,适度软处理报道事件
5.结语
6.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7)试论《安徽日报》版面视觉传播形式的发展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关键概念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二章 中国报纸版面研究综述
    第一节 中国古代报纸版面形态
    第二节 中国近代报纸版面形态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报纸版面形态
第三章 《安徽日报》版面资料状况分析
    第一节 文革前《安徽日报》版面形式:版面简单粗糙时代
    第二节 文革期间《安徽日报》版面形式:版面"假大空"时代
    第三节 改革开放期间《安徽日报》版面形式:版面迎来五彩缤纷时代
    第四节 新世纪《安徽日报》版面形式:进入"读图时代"
第四章 《安徽日报》版面形式发展创新研究
    第一节 视觉语言的变化
        一、标题从"平实呆板"到"新颖灵活"
        二、线条从"单一"到"多元"
        三、字符从"呆板"到"生动"
        四、版面从"黑白灰"到"色彩丰富"
        五、版面从"文字报"到"图文报"
        六、版面从"密不透风"到"留白"
        七、制图、漫画、插画的大量运用
    第二节 空间元素的变化
        一、位置的变化
        二、面积的变化
        三、形状的变化
    第三节 版面信息结构的变化
        一、架构趋向版组化
        二、策划趋向专题化
        三、编排趋向模块化
    第四节 《安徽日报》版面形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版面内容与版面形式之间的矛盾
        二、滥用视觉冲击力,形成"泡沫版面"
        三、报纸各部分的版面风格不协调
        四、版面创新与版面同一性之间的矛盾
第五章 《安徽日报》版面嬗变原因的探究
    第一节 技术力量做支撑
    第二节 读者需求的推动
    第三节 报业竞争的促动
结语
    一、创造新型报纸
    二、构建新型读者关系
    三、把视觉识别系统引入头版设计
    四、报纸实现本土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高校扩招后报纸教育新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我国报纸教育新闻的发展概况
    2.1 教育新闻的溯源和界定
    2.2 我国报纸教育新闻的发展
        2.2.1 1949 -1983年:党报"一枝独秀"
        2.2.2 1983 -1995年:党报、行业报"两代同堂"
        2.2.3 1995 年至今:党报、行业报和都市报"三位一体"
    2.3 高校扩招前报纸教育新闻的状况
        2.3.1 报道量:与其他类型新闻相比绝对数量少
        2.3.2 报道重点:集中在教育教学改革和考试招生信息方面
        2.3.3 诉求对象:以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为主
        2.3.4 呈现特征:报道流于表象,新闻写作模式化
第3章 高校扩招后报纸教育新闻的现状分析
    3.1 报纸教育新闻报道的变化
        3.1.1 报道数量大幅度增长
        3.1.2 着重报道教育战线的重大问题
        3.1.3 报道的问题意识增强
        3.1.4 打破公文报道的单一模式
        3.1.5 表现形式多向化
        3.1.6 服务的受众群体范围扩大
    3.2 报纸教育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3.2.1 专业性过强,报道程式化
        3.2.2 视野狭窄,缺乏社会性
        3.2.3 人文关怀的隐性缺失突出
    3.3 当前报纸教育新闻报道诸问题成因分析
        3.3.1 客观上,教育的大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3.3.2 主观上,教育记者观念陈旧、职业修养不足
第4章 报纸教育新闻报道的革新策略
    4.1 革新报纸教育新闻报道理念
        4.1.1 以教育新理念指导教育新闻报道新思路
        4.1.2 报纸教育新闻报道专版化和专题化
        4.1.3 打造报纸教育新闻的品牌栏目
        4.1.4 加强报纸与其他类型媒体的资源融合
    4.2 改进报道手法和写作技巧
        4.2.1 培养国际视野,拓展报道领域
        4.2.2 围绕教育热点,巧选新闻角度
        4.2.3 融入社会背景,助推深度报道
        4.2.4 丰富写作手法,革新报道方式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一国两制下的大众传媒:互动、边界与开放 ——回归十年香港与内地的新闻文化交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一国两制:跨境传播的新领域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理论框架与概念剖析
第二节 文献回顾
    一、内地学者的研究
    二、港台及海外学者的研究
    三、分析与讨论:模糊的半张脸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香港传媒:后回归时代──香港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 传统报纸与免费日报
    一、免费报纸:突然兴起
    二、传统报业:频受冲击
    三、经营管理:公司化、多元化
    四、市场导向下的内容采编:小报化与煸情报道
第二节 电视:多元化发展
    一、地面数字电视:2008新纪元
    二、收费电视:四分天下
    三、无线:一枝独大
    四、亚视:股权多变命运波折
第三节 电台:风波不断
    一、香港电台:身份之争
    二、商业电台:“封咪”事件
    三、新城电台
第四节 回归后香港传媒的整体生态
    一、香港新闻自由:受到保护
    二、传媒公信力:为什么会下降?
    三、传媒的自律与他律:报业评议会之争
    四、传媒介入政治:从“第三者”、“代议者”到“鼓吹者”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两地传媒体制比较
第一节 香港的大众传媒管理
    一、法律监管
    二、行政调控
    三、新媒介环境下的规管政策检讨与变化
    四、反思:维护及推展广播自由与权利
第二节 内地的大众传媒管理
    一、法律监管
    二、党和政府的调控
    三、内地传媒管理体制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两地大众传媒比较:体制与观念
    一、法治保障
    二、市场经济与传媒自主性
    三、政权与传媒系统的整合度
    四、新闻观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地大众传媒互动:直面香港
第一节 十年新闻交流历程回顾
    一、97回归:新的起点
    二、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促进信息公开
    三、个人赴港“自由行”
    四、CEPA:传媒业合作的便捷通道
第二节 新闻传播政策:擅变与突破
    一、从“采访七条”到“奥运新规”
    二、常设记者站
    三、新闻发言人制度
    四、广电、影视节目交流与合作
    五、传媒上市:从分拆上市到整体上市
第三节 传媒实践与新闻业务:借鉴与创新
    一、受众意识的确立与强化
    二、时政新闻:突破传统模式
    三、内地新闻与“香港角度”
    四、“出口”与“内销”新闻
    五、新闻文化落差
    七、新闻伦理:差异与激荡──以“收红包”为例
第四节、“凤凰卫视”现象:在夹缝中游走
    一、凤凰卫视简介
    二、凤凰:一国两制、香港回归的受益者
    三、凤凰台与中央电视台:局部竞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香港电视在广东:跨越边界的传播
第一节 “第一梯队”的香港电视
    一、历史:政府管制、民众自发收看与媒介全球化
    二、香港电视受欢迎的原因
    三、影响:“弱势”的广东电视与“港式”观众
第二节 “鲶鱼效应”与广东电视
    一、作为一种变革“催化剂”的外来电视
    二、作为一种话语资源的外来电视
    三、直接成为借鉴对象
    四、促使广东电视发挥本土特长
第三节 观众的选择:悄无声息的变化
    一、收视行为的自我解说
    二、新闻节目:最经常看,也最不满意
    三、电视剧: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四、短剧:本土化、娱乐化
    五、文化接近性、节目质量与观众的选择
本章小结 结语
一、一国两制与跨境传播
二、香港传媒的冲击
三、中央政府的应对
四、地方政府的应对
五、传媒组织 附录一、回归十年香港与内地新闻文化交流大事记 附录二、受访者名单 参考文献 后记

(10)夏衍办报实践与办报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学生时代,与新闻结缘
    (一) 小刀初露锋芒——参与编辑《浙江新潮》
    (二) 心随东棹艺华年——为《语丝》、《洪水》撰写文章
    (三) “开山之作”归功“采”——采写《包身工》,一举成名
二、抗日救亡,把报纸做大做强
    (一) 创办《救亡日报》,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号
        1. 内容为王——改革版面和文风
        2. 统战做媒——他山之石可攻玉
        3. 多业并举——走文化产业之路
    (二) 主笔报纸副刊,言论直追鲁迅风
        1. 主持《灯塔》副刊,打造清心爽气的精神食粮
        2. 担任《新华日报》主笔,关注时事风云
        3. 创办《建国日报》,高举和平民主统一旗,服务于人民
三、夏衍的办报思想
    (一) 政治家办报
    (二) 国家哨兵论
    (三) “报纸杂志化”
    (四) 以刊养报
    (五) “广揽人才、重在建设”的新闻人才观
四、夏衍的办报实践与办报思想对当今报业的启示
    (一) 厚报时代的“报纸杂志化”
    (二) 办报大众化
    (三) 副刊多元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警惕“报纸杂志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报纸如何向杂志取经——“报纸杂志化”之我见[J]. 金静. 赤子(中旬), 2014(14)
  • [2]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D]. 燕志华. 南京大学, 2014(03)
  • [3]我国传媒八卦现象研究[D]. 马一杏. 南京大学, 2013(08)
  • [4]守一注文学的椰风 ——新世纪《海南日报》文艺副刊研究(2000-2010)[D]. 王秋月. 海南师范大学, 2011(11)
  • [5]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 ——以《工商新闻》、《国防周报》、《正谊》为例[D]. 李颖. 广西师范学院, 2010(02)
  • [6]《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叙事学研究[D]. 申卫峰. 上海体育学院, 2010(06)
  • [7]试论《安徽日报》版面视觉传播形式的发展与创新[D]. 沈玲玲. 安徽大学, 2010(11)
  • [8]高校扩招后报纸教育新闻研究[D]. 罗燕. 南昌大学, 2009(S1)
  • [9]一国两制下的大众传媒:互动、边界与开放 ——回归十年香港与内地的新闻文化交流[D]. 马汇莹. 复旦大学, 2008(03)
  • [10]夏衍办报实践与办报思想研究[D]. 张保国. 河南大学, 2008(09)

标签:;  ;  ;  ;  

警惕“报刊杂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