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好后勤 保障“打赢”(论文文献综述)
肖静[1](2021)在《一场卓绝的战斗》文中研究指明致敬所有英勇无畏建设火神山医院的逆行者——手记 2020年春天,阴云低垂天地苍茫,寒风裹挟病毒肆虐武汉汉口、汉阳、武昌,哭泣长江、汉水、东湖,幽咽日月昏沉,一串数字,直线上升悲凉,瞬间袭进千万江城人惊恐万状的心
涂春雷[2](2020)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世界发展态势,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党情、军情,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强军思想紧扣“强军”这一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科学地提出了一系列涵盖战争指导、建军治军和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决策部署,涉及政治、党建、作风、后勤、人才、装备、作战、训练等内容,军队形成了从建设到指挥到管理再到监督的链路,深刻阐释了在新时代怎样建设现代化军事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安全保障和力量支撑。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研究,尚缺乏完整的研究体系。研究的聚焦点主要在关于习近平强军兴军的系列讲话或重大战略部署的论述方面,研究视角有待拓展与创新。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我党历代领导人强军理论为基本依据,以2012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防和军队的系列讲话为线索,以军内外各大媒体出版和发表的有关强军兴军的着作、论文等研究成果为参考,采取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争对习近平强军思想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与呈现。本研究抓住习近平强军思想不断与时俱进的新变化、新内容、新形式和新特点,以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为研究重点,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出发,结合其具体的实践,按照思想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的内在逻辑,将论文分为五部分撰写,绪论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总结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形成渊源,第三部分将习近平强军思想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1)新时代全面推进强军事业的使命目标;(2)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核心要义;(3)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方法策略。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逻辑递进、思想演进的过程。第四部分对习近平强军思想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做了研究分析。结语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了展望。本文从宏观角度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渊源、主要内容、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做了全面性的梳理和研究,构建了一个学习和把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内容框架,为深入理解和掌握习近平强军思想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力量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改革创新、实现强军目标和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实践意义,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思路和研究视角。
刘康[3](2020)在《精准扶贫中驻村帮扶干部管理研究 ——以和顺县为例》文中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所谓“精准扶贫”与“粗放扶贫”形成对比,根据不同的区域贫困环境、不同状况的贫困户,使用有效的、科学的方法对贫困对象实施精准的识别、帮扶、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2012年始,国务院扶贫办提出将帮扶干部作为“六个精准”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对帮扶干部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目前存在很多“扶富不扶贫”、扶贫资源分配和使用不均衡、越扶越贫、“脱靶”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所以加强帮扶干部管理有利于中央的各项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户、提高贫困群众满意度、提升脱贫成效等。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的目标,全国人民一起进入小康社会这一必须要完成的“军令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帮扶干部中最具有力量的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贫困群众联系最紧密的驻村帮扶干部模式。加强驻村帮扶干部管理,有利于帮扶政策措施到村到户,实施“精准滴灌”的重要管道;有利于打通宏观与微观扶贫紧密结合的有效通道,实现多样化帮扶满足多维度需求,提升贫困农村治理效能。因此,研究精准扶贫中驻村帮扶干部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和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驻村帮扶干部管理具代表性。本文以和顺县为典型案例,采用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等重新审视和顺县的情况,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着重分析其精准扶贫中驻村帮扶干部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本文主要运用四个章节进行详细探讨:第一章是驻村干部帮扶管理概述。主要对驻村干部帮扶管理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廓清了相关理论内涵,并分析了加强精准扶贫中驻村干部帮扶管理的必要性。第二章主要阐述和顺县精准扶贫中驻村帮扶干部管理的现状。梳理和顺县精准扶贫中驻村帮扶干部管理的现状,研究分析基本状况、基本措施和帮扶取得管理成效。第三章着重分析和顺县精准扶贫中驻村帮扶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基于梳理与分析,认为其存在选派人员不当、多头管理的现象,驻村帮扶干部“异化”,驻村帮扶干部日常监管有盲点等问题。进而厘清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管理机制不健全;二是帮扶功利化;三是督查考核机制不健全。第四章基于上述研究并结合本人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关针对性建议。一是压实各级责任,明确各级责任是什么;二是加强队伍管理,夯实脱贫攻坚帮扶主体基础;三是加强督查考核,明确考核内容和步骤,进一步强化结果运用。本文借鉴吸收了国内和国外的干部帮扶管理相关理论成果,以和顺县驻村帮扶干部管理为典型案例,对我国精准扶贫中加强驻村帮扶干部管理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借鉴价值。
吴春历,清风[4](2020)在《《2019年越南国防》白皮书》文中研究说明前言在上千年建国卫国的历史中,越南民族为了国家建设和发展,注重维护国内稳定和与其他国家、民族之间的和谐、友好关系。每当国家被侵略,越南全民团结奋起,打败侵略军牢固扞卫山河、海洋、独立和自由。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管理下,以人民军队为核心的越南人民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建立稳固的全民国防,推动国防融入国际,阻止战争危机,扞卫国家主权,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目标。同时,保持必要的国防实力,随时打败一切形态的战争。
文其武,罗茂华,梁卫根,李支猛[5](2019)在《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卫勤战备建设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全面提升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的主要策略。方法结合军队医院近几年来常态化抓建、大项任务锤炼等工作实践,总结军队医院推动卫勤战备建设发展的基本举措。结果树立新联勤理念,紧贴实战建立训练标准,不断健全常态化战备机制,积极参加部队联训联演,是加快推动卫勤战备建设的根本途径。结论解决军队医院在战备情况、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
黄伟[6](2019)在《联勤保障部队储供基地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孙东[7](2019)在《东北地区现代营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兵者,战、守、迁,皆施于营垒。”营区作为屯兵、练兵的主要场所,其规划设计被历代兵家所重视。一个完整的基地化现代营区可以划分为两大功能区域,即军事行政区和家属生活区。本文所探讨的主要是军事行政区的规划设计。按照要素构成划分,军事行政区可以分为营房土地、道路交通、绿化景观和智能信息等四大要素系统。它们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营区这个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源生要素之一。建国初期至今,我军营区建设经历了“干打垒”式的一代营区、“山散洞”式的二代营区、“制式化”的三代营区等三个发展阶段。新世纪新阶段,伴随着新军事革命徐徐展开,军事领域呈现多元、多维、多极、全方位的革命性变化。现代战争需求倒逼营区建设与发展的现代化。营区的“现代化”成为时代所趋、发展所需。因此,我军营房工作必须紧贴现代战争需求,将“现代化理念”在营区规划设计中牢固树立起来,将营区和营房规划设计成平时为部队战备训练提供依托、战时为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发挥和参战力量生存提供保障的准备战争、服务战争、保障战争的基础和平台。秉承这一理念,本文针对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点,在我军多年积累的丰富的现代营区规划设计理论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以保障官兵日常生活为重点的规划设计思路,将提升现代战争保障能力作为营区规划与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准备战争、服务战争、保障战争”作为现代营区建设与发展的根本目标。从提升现代战争保障能力的视角,选取营房土地、道路交通、绿化景观、智能信息等四大要素系统,通过深入分析既有营区存在的一系列与现代战争需求不相符合的矛盾问题,研究探讨如何在规划设计中落实保障能力标准,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设计对策,按照“服务作战、功能完备、坚固耐用、信息智能、绿色环保、标准规范”的基本要求,把战备观念、军事功能等要素全面融入到营房土地、道路交通、绿化景观、智能信息等系统的规划设计中,以期能对新形势新任务下我军新型营区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昝旺,牛永界,倪小桥,李子豪[8](2018)在《联勤保障中心战时运用应把握的关键问题》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联勤保障中心战时运用成效、发挥联勤保障体制优势,从以"战"为本,全力聚焦保障打赢;以"联"为纲,着力理顺体制机制;以"网"为重,聚力升级联勤保障形态;以"点"为要,大力培育保障动力4个方面,对关系联勤保障中心战时运用的关键问题进行阐述。
赵俊业[9](2018)在《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军队院校正在按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要求,深化教育训练改革,逐步推进教育训练与实战一体化,军队院校呈现出了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的良好势头。但军队院校教育人才培养距“聚焦实战、靠拢部队”和“能打仗、打胜仗”的战略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所培养的生长军官素质并不能完全符合部队需求。开展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理清教育、训练、实战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准提高军队院校教育水平的着力点,打通其实现途径是主动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现实需要,是落实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当前院校毕业人才“水土不服”现实难题的重要课题,更是培养“能打仗、打胜仗”军事人才的重要举措。论文从梳理国内外关于院校教育训练实战化和人才培养的现状入手,分析和界定了“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研究了其发展历程、内在规律,奠定了研究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数理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从宏观和微观、内在和外在等多视角对“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策略、新思路以及“文韬”与“武略”的新关系进行分析,优化了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型,并从打造晓于实战的师资队伍、构建实战化的教学训练体系、健全配套长效机制、优化教学训练条件建设、完善战斗力标准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吴志忠[10](2016)在《信息化局部战争政治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局部战争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战争形态发展新特点,加强和改进党委对作战的领导,大力激发官兵的战斗精神,完善和用好政治工作信息系统,加强军事人力资源支撑,推进政治工作实战化研练,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中的"生命线"作用。
二、建好后勤 保障“打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好后勤 保障“打赢”(论文提纲范文)
(1)一场卓绝的战斗(论文提纲范文)
一、“封城”!突如其来! |
二、逆行!挺身而出! |
三、集结!八方来援! |
四、设计!分秒必争! |
五、连合!团结拼搏! |
六、赋能!雷厉风行! |
七、奋斗!众志成城! |
八、交付!使命必达! |
(2)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1.3.1 强军思想 |
1.3.2 习近平强军思想 |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创新之处 |
2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渊源 |
2.1 理论基石 |
2.1.1 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思想 |
2.1.2 列宁军事思想 |
2.2 思想来源 |
2.2.1 毛泽东军事思想 |
2.2.2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 |
2.2.3 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思想 |
2.2.4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 |
2.3 时代背景 |
2.3.1 世界正在历经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
2.3.2 国际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
2.3.3 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 |
2.3.4 军队要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
3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
3.1 新时代全面推进强军事业的使命目标 |
3.1.1 强军使命 |
3.1.2 强军目标 |
3.2 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核心要义 |
3.2.1 强军之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军魂 |
3.2.2 强军之要——掌握强军打赢的科学方法论 |
3.2.3 强军之基——作风优良是人民军队的根基 |
3.2.4 强军之本——政治建军确保我军本色不变 |
3.3 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方法策略 |
3.3.1 强军关键——改革强军是发展致胜的关键一招 |
3.3.2 强军动力——创新是引领我军进步的动力源泉 |
3.3.3 强军路径——军民融合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 |
3.3.4 强军保障——依法治军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
4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 |
4.1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时代特征 |
4.1.1 优良传统的继承性 |
4.1.2 工作导向的引领性 |
4.1.3 践行方式的务实性 |
4.1.4 全面统筹的战略性 |
4.2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重大意义 |
4.2.1 政治意义——立起了新时代听党指挥的看齐基准 |
4.2.2 路径意义——提供了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实现路径 |
4.2.3 理论价值——谱写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新篇章 |
4.2.4 实践价值——提供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根本遵循 |
4.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精准扶贫中驻村帮扶干部管理研究 ——以和顺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驻村帮扶干部管理概述 |
1.1 概念界定 |
1.1.1 精准扶贫 |
1.1.2 驻村帮扶干部 |
1.1.3 驻村帮扶干部管理 |
1.2 相关理论 |
1.2.1 能力贫困理论 |
1.2.2 网格化治理理论 |
1.3 精准扶贫中加强驻村帮扶干部管理的紧迫性 |
1.3.1 打通政策措施到村到户精准滴灌重要管道的现实需要 |
1.3.2 多样化帮扶措施满足多方位需求的内在要求 |
1.3.3 打造紧密联系贫困对象沟通渠道的现实要求 |
第二章 和顺县精准扶贫中驻村帮扶干部管理的现状 |
2.1 和顺县精准扶贫中驻村帮扶干部管理概述 |
2.1.1 和顺县基本情况 |
2.1.2 和顺县精准扶贫概述 |
2.1.3 和顺县精准扶贫中驻村帮扶干部管理概况 |
2.2 和顺县精准扶贫中驻村帮扶干部管理的主要举措 |
2.2.1 加强选派管理 |
2.2.2 完善驻村管理制度 |
2.2.3 强化考核激励 |
2.2.4 落实驻村保障 |
2.3 和顺县精准扶贫中驻村帮扶干部管理的成效 |
2.3.1 进一步强化了驻村帮扶干部的精细化管理 |
2.3.2 进一步提高了脱贫攻坚的精准性科学性实效性 |
2.3.3 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
第三章 和顺县精准扶贫中驻村帮扶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1 和顺县精准扶贫中驻村帮扶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
3.1.1 存在选派人员不当、多头管理的现象 |
3.1.2 存在驻村帮扶干部“异化”的现象 |
3.1.3 存在日常监管有盲点的现象 |
3.2 和顺县精准扶贫中帮扶干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3.2.1 管理机制不健全 |
3.2.2 帮扶功利化 |
3.2.3 督查考核机制不健全 |
第四章 精准扶贫中完善驻村帮扶干部管理的对策 |
4.1 压实各级责任 |
4.1.1 压实各级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责任 |
4.1.2 压实地方党委政府责任 |
4.1.3 压实单位包村帮扶责任 |
4.1.4 强化属地管理 |
4.2 加强队伍管理 |
4.2.1 加大“派”的力度 |
4.2.2 严格“管”的措施 |
4.2.3 激发“干”的感情 |
4.3 加强督查考核 |
4.3.1 明确考核内容 |
4.3.2 明晰考核步骤 |
4.3.3 运用考核结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2019年越南国防》白皮书(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部分战略背景和国防政策 |
一、战略背景 |
(一)世界和区域 |
(二)越南 |
二、国防政策 |
(一)越南卫国战略、国防战略和军事战略 |
(二)越南国防政策 |
(三)融入国际和国防对外关系 |
(四)国防斗争 |
第二部分全民国防建设 |
一、国防潜力建设 |
(一)政治潜力建设 |
(二)经济、文化和社会潜力建设 |
(三)科学工艺潜力建设 |
(四)军事潜力建设 |
二、国防力量建设 |
(一)全民力量建设 |
(二)人民军队和民兵自卫队建设 |
三、全民国防阵势建设 |
(一)建设牢固的“民心阵势” |
(二)国防安全与经济社会、经济社会与国防安全相结合 |
(三)建立强大全面的军区,构建国家防御体系 |
(四)将各省、市建成牢固的防御区 |
(五)全民国防阵势和人民安全阵势建设相结合 |
四、对国防的领导和管理 |
(一)越南共产党对国防的领导 |
(二)越南共产党对越南人民军队的领导 |
(三)国家对国防的管理 |
第三部分越南人民军队和民兵自卫队 |
一、越南人民军队 |
(一)越南军事历史传统 |
(二)越南人民军队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
(三)越南人民军的职能和任务 |
(四)越南人民军队的组织机构 |
1.陆军 |
2.防空-空军 |
3.海军 |
4.边防部队 |
5.网络空间作战司令部 |
6.越南维和局 |
7.地方部队 |
8.动员预备役力量 |
9.各院校 |
10.主要的研究院 |
11.经济-国防单位 |
(五)越南人民军队建设方向 |
1.政治-精神建设 |
2.组织编制和人力资源建设 |
3.培训、训练和演习 |
4.科学研究 |
5.技术性武器装备和后勤 |
6.国防工业 |
7.军事技术研发 |
二、民兵自卫队 |
(一)民兵自卫队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
(二)民兵自卫队的职能和任务 |
(三)民兵自卫队的组织 |
(四)民兵自卫队建设方向 |
结论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与邻国的边界协定名册 |
Ⅰ.越中陆地边界线 |
Ⅱ.越老边界线 |
Ⅲ.越柬陆地边界线 |
Ⅳ.越老中陆地边界线 |
Ⅴ.越老柬陆地边界线 |
Ⅵ.海上边界线 |
附录3越南参加的与国防有关的国际公约 |
附录4国防部一些直属机关单位的传统日 |
附录5国防经济区和国防经济团名册 |
附录6多方国防对外活动数据统计 |
1.东盟国防会议(ADMM/ADMM+) |
2. 东盟军事合作 |
3.东盟地区论坛框架内的国防合作 |
4.其他多方论坛 |
(5)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卫勤战备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形势下卫勤战备建设面临的问题 |
1.1 卫勤理念亟需实现新转变 |
1.2 卫勤战备内涵建设亟需实现新发展 |
1.3 卫勤人才队伍亟需实现新转型 |
1.4 遂行任务能力亟待实现新提升 |
2 加强军队医院卫勤战备建设的几点措施 |
2.1 瞄准打赢 把准方向 |
2.1.1 固牢战备理念 |
2.1.2 确立目标任务 |
2.1.3 弘扬战斗精神 |
2.2 勇于担当 创新作为 |
2.2.1 着眼任务牵引优化方案 |
2.2.2 着眼职能使命建设平台 |
2.2.3 着眼战场需求强化科研 |
2.3 培养人才 建强队伍 |
2.3.1 择优遴选队伍 |
2.3.2 强化培训素质 |
2.3.3 按纲抓实训练 |
2.4 夯实基础 正规秩序 |
2.4.1 完善硬件设施 |
2.4.2 抓好库室规范 |
2.4.3 落实战备制度 |
3 结语 |
(7)东北地区现代营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 |
1.2.1 传统营区 |
1.2.2 现代营区 |
1.2.3 营区规划 |
1.2.4 营区设计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简析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框架 |
第2章 基础理论研究 |
2.1 现代营区建设特征 |
2.1.1 功能完备 |
2.1.2 安全防护 |
2.1.3 信息智能 |
2.1.4 生态节约 |
2.1.5 军营文化特色鲜明 |
2.2 现代营区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 |
2.2.1 “生态营区”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 |
2.2.2 “可持续营区”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 |
2.2.3 “数字化营区”规划设计理论及方法 |
2.3 现代营区典型案例 |
2.3.1 某部新建营区 |
2.3.2 某部储备营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东北地区营区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东北地区营区建设历史沿革 |
3.1.1 “简易式”的一代营区 |
3.1.2 “山、散、洞”式的二代营区 |
3.1.3 “制式化”的三代营区 |
3.1.4 “现代化”的四代营区 |
3.2 东北地区军事地理环境 |
3.2.1 自然地理环境 |
3.2.2 社会地理环境 |
3.3 东北地区营区现实问题 |
3.3.1 营房用地系统 |
3.3.2 道路交通系统 |
3.3.3 绿化景观系统 |
3.3.4 智能信息系统 |
3.4 基于传统与现代对比的东北地区营区问题剖析 |
3.4.1 理念剖析 |
3.4.2 功能剖析 |
3.4.3 文化剖析 |
3.4.4 技术剖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东北地区现代营区规划设计 |
4.1 营房用地系统 |
4.1.1 营区基地的合理化选址 |
4.1.2 营房土地的“三集化”利用 |
4.2 道路交通系统 |
4.2.1 基本构成要素 |
4.2.2 规划设计原则 |
4.2.3 体系设计 |
4.3 绿化景观系统 |
4.3.1 基本构成要素 |
4.3.2 规划设计原则 |
4.3.3 体系设计 |
4.4 智能信息系统 |
4.4.1 基本内涵 |
4.4.2 规划原则 |
4.4.3 体系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联勤保障中心战时运用应把握的关键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以“战”为本, 聚焦保障打赢 |
2 以“联”为纲, 理顺体制机制 |
3 以“网”为重, 升级联勤保障形态 |
4 以“点”为要, 培育保障动力 |
(9)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驱动 |
1.1.3 研究旨趣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是遵循人才兴军战略的必然要求 |
1.2.2 是践行强军目标的实际举措 |
1.2.3 是对接部队发展的有效途径 |
1.2.4 是回归军事教育训练本质的历史遵循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关于军队院校教育训练模式改革发展现状的研究 |
1.3.2 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训练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 |
1.3.3 军队院校教学训练环境建设革新问题的研究 |
1.3.4 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
1.3.5 研究述评 |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
2.1 “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的基本认识 |
2.1.1 基本概念 |
2.1.2 主要特征 |
2.1.3 指导思想 |
2.1.4 基本原则 |
2.2 “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
2.2.1 战争牵引下的发展历程 |
2.2.2 继承中的创新发展 |
2.2.3 新世纪的改革创新 |
2.3 “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指针特性 |
2.3.1 坚持与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需要相适应 |
2.3.2 坚持以打造一支晓于实战的教员队伍为支撑 |
2.3.3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
2.3.4 坚持以优良的作风为保证 |
第三章 新时代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
3.1 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
3.1.1 世界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新形势 |
3.1.2 强军目标指引下提出了新要求 |
3.1.3 院校调整改革下树立了新标准 |
3.1.4 部队建设发展下注入了新活力 |
3.2 “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教育教学上作战牵引的发展定位还不精准 |
3.2.2 训练实战上聚焦作战的军事特色还不突出 |
3.2.3 学科专业布局上对接部队需要还不明显 |
3.2.4 学员能力素质上与岗位任职需求还有差距 |
3.3 “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科学文化与军事教育之间的矛盾 |
3.3.2 共性要求与优势特色之间的矛盾 |
3.3.3 学历教育与岗位任职教育之间的矛盾 |
3.3.4 实战化需求与教学训练保障条件所存在的差距 |
第四章 “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
4.1 确定军队院校功能定位是前提 |
4.2 树立实战化新理念是根本 |
4.2.1 根本标尺——“能打仗、打胜仗” |
4.2.2 育人导向——“更新观念、能力为本” |
4.2.3 本质要求——“教战一致、训战一体” |
4.2.4 教改焦点——“面向战场、面向部队” |
4.3 把握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重点 |
4.3.1 突出“教”环节的系统性、实战性 |
4.3.2 突出“训”环节的针对性、实效性 |
4.3.3 突出“战”环节的真实性、职业性 |
4.4 优化培养目标模型是抓手 |
4.4.1 从内涵结构上着眼练兵备战思想的培育,进行目标模型优化 |
4.4.2 从本质特点上着眼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目标模型优化 |
4.4.3 从标准要求上着眼面向实战的职业能力的获得,进行目标模型优化 |
第五章 “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新策略 |
5.1 把谋打仗以习惯之举培育,主要精力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神 |
5.1.1 以坚定信念为根本,注重打牢谋打仗的思想基础 |
5.1.2 以使命感召为牵引,注重强化谋打仗的价值理念 |
5.1.3 以强化血性为重点,注重砥砺谋打仗的精神意志 |
5.2 把能打仗当作本能强化,教学中心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能 |
5.2.1 强化问题意识 |
5.2.2 更新教学训练内容 |
5.2.3 改善教学训练条件保障 |
5.3 把打胜仗当作生命看待,作风建设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力 |
5.3.1 在抓教风上始终突出一个“实”字 |
5.3.2 在抓学风上始终突出一个“深”字 |
5.3.3 在抓研风上始终突出一个“真”字 |
5.3.4 在抓管风上始终突出一个“严”字 |
第六章 “文韬”与“武略”的新关系 |
6.1 科学文化教育的新定位 |
6.1.1 提供关键技术智力支撑 |
6.1.2 服务科技转化战斗力 |
6.1.3 打牢必打胜仗的科学思维方法 |
6.2 军事基础教育训练的新职能 |
6.2.1 练兵备战思想的贯彻 |
6.2.2 血性虎气精神的培育 |
6.2.3 军事实战能力的培养 |
6.2.4 岗位任职需要的对接 |
6.2.5 创新军事文化的传承 |
6.3 科学文化教育与军事基础训练的新关系 |
第七章 “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
7.1 打造晓于实战的师资队伍 |
7.1.1 从源头上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教员队伍新体系 |
7.1.2 从机制上落实教员下部队加钢淬火——拓展教员实战视野 |
7.1.3 从导向上突出作战问题研究——提高教员教战能力 |
7.2 构建实战化的教学训练体系 |
7.2.1 构建多维互动、形式多样的教学训练模式 |
7.2.2 调整教学训练内容设置 |
7.2.3 创新实战化教学训练方法 |
7.3 健全配套长效机制 |
7.3.1 完善学员实战化管理制度 |
7.3.2 建立人才能力培养的实践环节体系 |
7.3.3 优化运行工作机制 |
7.4 优化一体化教学训练条件建设 |
7.4.1 完善院校营区内教学训练条件 |
7.4.2 构设功能齐全的野外综合教学训练场地 |
7.4.3 充分发挥共享资源优势 |
7.5 完善战斗力标准评价体系 |
7.5.1 改进考核形式 |
7.5.2 构建科学合理的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四、建好后勤 保障“打赢”(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场卓绝的战斗[J]. 肖静. 江河文学, 2021(05)
- [2]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D]. 涂春雷. 西华大学, 2020(01)
- [3]精准扶贫中驻村帮扶干部管理研究 ——以和顺县为例[D]. 刘康. 山西大学, 2020(01)
- [4]《2019年越南国防》白皮书[J]. 吴春历,清风. 南洋资料译丛, 2020(01)
- [5]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卫勤战备建设的思考[J]. 文其武,罗茂华,梁卫根,李支猛.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9(08)
- [6]联勤保障部队储供基地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 黄伟.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7]东北地区现代营区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 孙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8]联勤保障中心战时运用应把握的关键问题[J]. 昝旺,牛永界,倪小桥,李子豪.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8(12)
- [9]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实战”一体化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 赵俊业.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10]信息化局部战争政治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J]. 吴志忠.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