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特点及其演唱技法(论文文献综述)
闵蓉[1](2021)在《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及对传统艺术元素的借鉴路径研究 ——以《如梦令》、《枫桥夜泊》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诗词歌曲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楚辞》等,明代的《唐宋遗音》、《明清杂曲》等,也都可以划分到古诗词歌曲中。在进入到二十世纪以后,随着西方音乐涌入国内并快速传播,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并分析其在发展中借鉴的各种艺术元素及今后发展,本文基于此以《如梦令》、《枫桥夜泊》为例,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及对传统艺术元素的借鉴路径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首先对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概述,其次对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如梦令》、《枫桥夜泊》演唱分析,然后对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枫桥夜泊》对传统艺术元素的借鉴,最后进行论文总结。
杨坤[2](2020)在《西藏当代声乐艺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随着国家在各领域综合实力的日益渐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合作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而在向外传播过程中,在某些领域似乎出现了“身份认同”与“失序”“失语”的困境。声乐艺术具有启迪心智、陶冶情操、调节情绪、艺术享受的作用,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全民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及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当代语境下,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而具有区位和地缘优势的西藏,以“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南亚经济圈的构建为契机,推动着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而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西藏当代声乐艺术如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达自我的“身份认同”“文化自信”,并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自洽性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使命。论文选择“西藏当代声乐艺术”这一命题,并在地域和时间上都进行了划分和界定。设定了“西藏声乐表演—西藏声乐教育—西藏声乐创作—西藏声乐出版”四个主要论域,进行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并列式、关联式研究。采用了音乐表演学、音乐教育学、民族音乐学等跨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西藏当代声乐艺术,以求体现其研究的承接性、渗透性、交叉性、互补性、涵变性,从而在继承、弘传西藏传统声乐艺术的基础上去发展和创新西藏当代声乐艺术。因此,论文在该领域理论研究的综合与比较以及相关观点和见解的学术阐释等方面作了新的探讨。论文对西藏当代音乐表演机构和歌唱家、西藏当代音乐教育机构和声乐教育家、西藏当代声乐创作和作曲家、西藏当代声乐理论和音像制品的出版以及代表性机构、人物、作品等进行了学理阐释,并对四个主要论域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结语部分对论文核心内容的共性特征—区域性和民族性、世界性和时代性进行了归类综述,并对西藏当代声乐艺术研究的空白和有待开发领域作了探讨和梳理,从客观事实的角度提出了构建西藏当代声乐艺术理论话语体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袁尚吉[3](2019)在《艺术歌曲《追寻》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文中认为刘雪庵是上世纪我国极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作曲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其创作体裁丰富,音乐作品经典,在声乐、器乐、戏剧配乐、电影配乐和音乐文学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同时,注重与西方先进理论技法的融合。本文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并结合个人的演唱体会,从音乐分析和演唱处理对刘雪庵艺术歌曲《追寻》进行了探索和分析。从音乐文本方面,曲式结构采用了典型的ABA1形式、旋律技法采用了回旋式、起承转合、模进、装饰音等手法。钢琴伴奏编配规范、织体丰富。在第三部分的论述中更结合了多年来声乐演唱和学习经验,从演唱角度出发,气息多采用美声唱法用气技巧,咬字吐字强调诗词的吟唱成份。情感处理贴近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等,并根据歌曲的特点对演唱提出一定的要求,希望对声乐学习和演唱者能有帮助。通过对《追寻》的研究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多唱中国早期艺术歌曲,这一时期创作的艺术歌曲的词大多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精髓,富有诗意和哲理性,旋律美妙,技法高超,为我们唱现代作品和创作歌曲都有指导意义。也使我意识到新时代下学习传统音乐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张瑞[4](2019)在《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音乐的最主要表达形式——艺术歌曲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随后被传入中国。与西方艺术歌曲的发展相比较,中国艺术歌曲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的艺术特色。本论文从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艺术特征入手,深入解析其独特的演唱技巧,旨在更全面地呈现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特色与魅力。
张艺,黄堠,冀惠娟[5](2018)在《俄罗斯艺术歌曲在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专业教学成功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俄罗斯艺术歌曲隶属欧洲艺术歌曲范畴,对于演唱者有着一定要求,其演唱内容主要是着名的诗人和作家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对于我国高师声乐专业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全国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中大多以意大利歌曲为主,德、法等其他国家歌曲学习相辅,俄罗斯歌曲学习较少。因此俄罗斯艺术歌曲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举例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俄罗斯艺术歌曲声乐教学成功运用展开一系列研究。
于瑶[6](2014)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歌曲文献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中国艺术歌曲为对象,收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歌曲研究相关文献。结合时代背景对文献进行综述和统计分析。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里的中国艺术歌曲文献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十年(1979—1989)、改革开放二十年(1990—1999)、2000年以后一直到2012年,并对数量众多的文献按照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全文分为四部分,前三部分分别对这三个阶段的文献进行研究,找出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和中国艺术歌曲研究的发展程度,第四部分统计分析了文献数量与质量变化、文献来源,并联系文艺思想、教育体制改革、音乐价值观念等从社会背景方面找出出现这些特点的深层原因。在不同时期,对中国艺术歌曲研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研究内容更加广泛深入,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教学、创作和历史回顾方面的研究贯穿始终,其中在创作方面的研究是21世纪后最大的热点;21世纪后文献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文献的水平也开始下降;在改革开放后中国艺术歌曲的来源期刊不断增加,且高校校报及学位所占比例提高;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发现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与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社会的政策、教育制度、科技发展程度、经济发展程度、学术风气、社会环境等对中国艺术歌曲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马明霞[7](2013)在《中国早期艺术歌曲音乐思想分析》文中指出20世纪初至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音乐历史上一个重要和特殊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各种音乐思潮的兴起。这些音乐思潮,直接推动了多种音乐理论和创作的进步发展,而艺术歌曲作为这一时期较为典型的音乐形式,集中体现出了多种音乐思潮的主要观点,同时也因为这些观点,呈现出了多样的艺术特征。本文从该时期的音乐思潮背景谈起,就当时艺术歌曲创作思想和表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张芳[8](2013)在《早期艺术歌曲对当代民族声乐的影响探析》文中认为艺术歌曲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传入中国,中国创作者在保留艺术歌曲本质特征的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民族化创作,使其成为了美声唱法演唱中国作品的最佳选择。伴随着民族声乐的发展,这些早期艺术歌曲对民族声乐价值逐渐被认知和重视,本文从早期艺术歌曲的特征谈起,探讨了它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罗琪娜[9](2012)在《《大江东去》版本读解与演唱诠释》文中指出艺术歌曲是一种特定的声乐体裁,它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所兴起的浪漫主义运动中,它以独特的品质和内涵堪称为声乐歌曲中的精华。追求音乐与文学相交融的纯粹美,追求创作技法的雕琢与考究。经过岁月的洗礼,逐渐奠定了它在声乐艺术中不可低估的作用。20世纪初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先驱们向国外引进欧洲音乐的创作技法和演唱方法,而中国的艺术歌曲创作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第一首艺术歌曲是由青主以北宋豪放派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词所作的《大江东去》,作者吊古伤今,借古赞颂英雄的业绩,对比自己所经历的挫折,壮志未酬,抒发了他内心苦闷却又无可释放的心情。《念奴娇》这首词的主要特点是将写景与写意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以描写赤壁的场景的为主,情景交融;下半阕主要描绘了周瑜的形象以表达作者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与敬仰之情,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了自己的感慨。青主于1920年在德国以苏轼的这首词作曲,身处异国他乡,触景生情,思念古国,因此做了此曲。青主运用欧洲艺术歌曲作曲技法,结合这首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创作了富于中国古诗词风格的艺术歌曲。笔者以苏轼的古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青主以此所作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为依据,结合廖昌永、黎信昌、杨小勇、莫华伦等男声的演唱,诠释作品演唱的内涵与意义。本文在整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音像、文献等资料,从《大江东去》几个演唱版本入手,来探析其所阐释的内涵与演唱风格及美学意义,并对国内外产生的影响与作用。以廖昌永、黎信昌、杨小勇、莫华伦等着名歌唱家对作品的演唱诠释为切入点,着重从歌曲本体特征、艺术表现,歌唱风格、美学追求及价值等几方面对《大江东去》进行系统梳理、深入研究和全面总结,力求归纳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艺术真谛,得出美声唱法民族化、突破各类作品表现和唱法划分的界限、用心歌唱的美学追求三点启示,进而对我国艺术歌曲及民族声乐事业的发展方向及当今中国声乐教学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提出自己的观点。本文主要以纵向的历史、横向的科学思辨方法进行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作品乐谱分析法以及音像实证法等进行研究。
袁雯[10](2011)在《试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文中研究说明艺术歌曲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欧洲流传的一种抒情歌曲,以其诗歌化的歌词及朗朗上口的旋律等得到大众的喜爱与认可。在一首成功的艺术歌曲中,不仅有美妙动听的旋律、相得益彰的歌词,更应注意到与之配合的钢琴伴奏的作用。可以说好的艺术歌曲必然具有严谨出色的钢琴伴奏,两者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共同造就出一首完整优秀的艺术歌曲。同时,艺术歌曲在中国也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在创作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艺术歌曲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在之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和声民族化,旋律本土化,钢琴伴奏“中国化”的探索。这一过程不仅显示出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技法,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钢琴音乐创作水平的日趋完善。本文重点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征及其在中国的创作背景、写作技法等进行分析论述,并以此研究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这一独特的表演形式在中国的发展特色,并结合代表作品的分析来揭示艺术歌曲中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今后的艺术歌曲作品学习及钢琴伴奏处理有更好的启示。
二、浅析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特点及其演唱技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特点及其演唱技法(论文提纲范文)
(1)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及对传统艺术元素的借鉴路径研究 ——以《如梦令》、《枫桥夜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
第一节 定义 |
第二节 特点 |
第二章 《如梦令》、《枫桥夜泊》演唱分析 |
第一节 曲式结构分析 |
第二节 演唱特点 |
一、字正腔圆 |
二、情感融入 |
三、神韵统一 |
四、神形兼备 |
第三章 《如梦令》、《枫桥夜泊》演唱对传统艺术元素的借鉴 |
第一节 对诗词吟诵的借鉴 |
第二节 对戏曲元素的借鉴 |
第三节 对古琴“吟猱绰注”技法的借鉴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西藏当代声乐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重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
(一)选题来源、选题依据、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二)选题的特色和创新性 |
二、相关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
(一)国外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
(二)国内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
(三)文献查阅范围及查阅手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四、选题的研究范畴 |
(一)地理(空间)范畴—西藏自治区 |
(二)断代(时间)范畴—当代 |
(三)选题(内容)范畴—声乐艺术 |
第一章 西藏当代声乐艺术概述 |
第一节 西藏当代音乐 |
第二节 西藏当代声乐艺术 |
第三节 西藏当代声乐艺术发展历程和发展特点 |
一、和平解放时期的声乐艺术(1951∽1959) |
二、民主改革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声乐艺术(1959∽1978) |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声乐艺术(1978∽2000) |
四、21世纪以来的声乐艺术(2000∽2020) |
第二章 西藏当代声乐表演 |
第一节 西藏当代文艺表演团体 |
第二节 西藏当代歌唱家 |
第三节 西藏当代声乐表演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 |
一、西藏当代声乐表演发展现状 |
二、西藏当代声乐表演对策建议 |
第三章 西藏当代声乐教育 |
第一节 西藏当代声乐教育机构 |
第二节 西藏当代声乐教育家 |
第三节 西藏当代声乐教育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 |
一、西藏当代声乐教育发展现状 |
二、西藏当代声乐教育对策建议 |
第四章 西藏当代声乐创作 |
第一节 西藏当代声乐作品创作 |
第二节 西藏当代声乐作曲家 |
第三节 西藏当代声乐创作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 |
一、西藏当代声乐创作发展现状 |
二、西藏当代声乐创作对策建议 |
第五章 西藏当代声乐出版 |
第一节 西藏当代声乐学术理论 |
第二节 西藏当代声乐音像制品 |
第三节 西藏当代声乐出版发展现状和对策建议 |
一、西藏当代声乐出版发展现状 |
二、西藏当代声乐出版对策建议 |
结语 |
一、西藏当代声乐艺术的区域性与民族性 |
(一)西藏当代声乐艺术的区域性 |
(二)西藏当代声乐艺术的民族性 |
二、西藏当代声乐艺术的世界性与时代性 |
(一)西藏当代声乐艺术的世界性 |
(二)西藏当代声乐艺术的时代性 |
三、西藏声乐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一)西藏声乐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
(二)西藏声乐理论话语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
四、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艺术歌曲《追寻》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歌曲《追寻》的创作背景 |
(一)作者简介 |
(二)《追寻》创作背景 |
二、《追寻》音乐分析 |
(一)曲式结构 |
(二)旋律技法 |
1.采用回旋式动机 |
2.起承转合 |
3.模进 |
4.装饰音 |
(三)钢琴伴奏特点 |
三、《追寻》演唱处理 |
(一)气息的运用 |
(二)咬字的韵辙 |
(三)情感的处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4)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分析 |
(一) 形象性的艺术表达 |
(二) 主题性的艺术创作 |
(三) 现实性的艺术题材 |
二、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演唱技法 |
(一) 钢琴伴奏与歌曲的融合 |
(二) 歌唱语言的把握 |
(三) 声音的运用 |
(四) 情感的处理 |
(5)俄罗斯艺术歌曲在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专业教学成功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在本科、研究生阶段开设俄语选修课 |
(二) 声乐教学中运用多种风格俄罗斯艺术歌曲拓展学生视野 |
(三) 、俄罗斯艺术歌曲教学成果融入各类艺术实践 |
(四) 紧贴时代精神将教学、科研两手抓 |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歌曲文献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 |
四、 本文研究创新之处 |
注释 |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十年中国艺术歌曲文献研究综述 |
一、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教学研究代表性文章 |
二、 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研究代表性文章 |
三、 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顾研究代表性文章 |
四、 中国艺术歌曲其他方面研究代表性文章 |
注释 |
第三章 20 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艺术歌曲文献研究综述 |
一、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教学研究代表性文章 |
二、 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研究代表性文章 |
三、 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顾研究代表性文章 |
四、 中国艺术歌曲体裁界定研究代表性文章 |
五、 中国艺术歌曲其他方面研究代表性文章 |
注释 |
第四章 21 世纪初期中国艺术歌曲文献研究综述 |
一、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教学研究代表性文章 |
(一) 期刊类文献代表性文章 |
(二) 硕士论文类文献代表性文章 |
二、 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方面研究代表性文章 |
(一) 期刊类文献代表性文章 |
(二) 硕士论文类文献代表性文章 |
三、 中国艺术歌曲历史回顾研究代表性文章 |
(一) 期刊类文献代表性文章 |
(二) 硕士论文类文献代表性文章 |
四、 中国艺术歌曲美学方面研究代表性文章 |
(一) 期刊类文献代表性文章 |
(二) 硕士论文类文献代表性文章 |
五、 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研究代表性文章 |
(一) 期刊类文献代表性文章 |
(二) 硕士论文类文献代表性文章 |
六、 中国艺术歌曲体裁界定研究代表性文章 |
(一) 期刊类文献代表性文章 |
(二) 硕士论文类文献代表性文章 |
七、 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教学研究代表性文章 |
(一) 期刊类文献代表性文章 |
(二) 硕士论文类文献代表性文章 |
注释 |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歌曲文献评析 |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歌曲文献之研究特点分析 |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歌曲文献来源分析 |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歌曲文献数量与质量变化分析 |
(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歌曲文献研究内容之特点分析 |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歌曲研究变化至社会成因分析 |
(一) 文艺政策对中国艺术歌曲研究的影响 |
(二) 教育体制改革对中国艺术歌曲研究的影响 |
(三) 音乐价值观念的改变中国艺术歌曲研究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早期艺术歌曲对当代民族声乐的影响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早期艺术歌曲的界定和特征 |
1. 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界定 |
2. 中国早期艺术歌曲主要特征 (1) 歌词创作的民族化 |
二、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当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
1. 促进了演唱和教学观念的革新 |
2. 增加了新的演唱和教学内容 |
3. 提高了演唱方法的科学性 |
4. 深化了审美体验和审美表现 |
(9)《大江东去》版本读解与演唱诠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论题的来源与研究目的 |
(二)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作品介绍 |
(一) 词曲作者与作品背景 |
1 词曲作者 |
2 作品背景 |
(二) 作品本体分析 |
1 作品体裁 |
2 作品本体分析 |
二 几个经典演唱版本诠释 |
(一) 黎信昌 |
1 人物介绍与艺术成就 |
2 演唱特征与诠释 |
(二) 廖昌永 |
1 人物介绍与艺术成就 |
2 演唱特征与诠释 |
(三) 杨小勇 |
1 人物介绍与艺术成就 |
2 作品演唱诠释 |
(四) 莫华伦 |
1 人物介绍与艺术成就 |
2 作品演唱诠释 |
(五) 启示 |
1 理解歌词掌握其文学性 |
2 掌握相当高的专业演唱技巧 |
3 要有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文学修养 |
三 作品演唱诠释 |
(一) 词曲释义 |
1 歌词内容 |
2 曲调内涵 |
(二) 演唱分析 |
1 演唱者 |
2 诠释作品 |
(三) 青主艺术歌曲演唱的美学追求 |
1 音质美 |
2 唱腔美 |
3 意境美 |
(四) 意义及启迪 |
1 意义 |
2 启迪 |
3 影响 |
(五) 历史评价 |
1 具有时代性 |
2 民族性 |
3 相容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期刊 |
(10)试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中国艺术歌曲概述 |
一、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 |
1、二十世纪初期 |
2、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 |
3、四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 |
4、八十年代至今 |
二、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 |
1、创作背景 |
2、创作特色 |
第二章 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特色 |
一、多样化的调性曲式结构 |
二、丰富的伴奏织体 |
三、民族化的音乐风格 |
第三章 中国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技术处理 |
一、钢琴伴奏的风格把握 |
二、钢琴伴奏的情绪表达 |
三、钢琴与歌唱声部的配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浅析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特点及其演唱技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点及对传统艺术元素的借鉴路径研究 ——以《如梦令》、《枫桥夜泊》为例[D]. 闵蓉. 西安音乐学院, 2021
- [2]西藏当代声乐艺术研究[D]. 杨坤. 西藏大学, 2020
- [3]艺术歌曲《追寻》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D]. 袁尚吉.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2)
- [4]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和演唱技巧研究[J]. 张瑞. 中国文艺家, 2019(05)
- [5]俄罗斯艺术歌曲在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专业教学成功运用研究[J]. 张艺,黄堠,冀惠娟. 高考, 2018(25)
- [6]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歌曲文献之研究[D]. 于瑶.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01)
- [7]中国早期艺术歌曲音乐思想分析[J]. 马明霞. 音乐创作, 2013(05)
- [8]早期艺术歌曲对当代民族声乐的影响探析[J]. 张芳. 大舞台, 2013(04)
- [9]《大江东去》版本读解与演唱诠释[D]. 罗琪娜. 浙江师范大学, 2012(03)
- [10]试论中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D]. 袁雯. 河南大学,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