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方程解应用题的窍门(论文文献综述)
曹燕秋[1](2021)在《探究解方程一般步骤 高效解答应用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的魅力。学好小学数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科成绩,还可以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方程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当积极探究利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有效步骤,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金钥匙",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利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效率。
高颖[2](2021)在《六年级学生在分数应用题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力、应用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改善课堂学习和气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小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六年级则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重要时期,分数应用题作为学生数学学习表现出困难的起点,其解题水平是学生对分数应用题掌握情况的具体体现。因此笔者以分数应用题为切入点,研究六年级学生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水平,并针对解题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优化策略。首先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的搜集、整理,特别是对近十年研究成果的梳理,获取研究规律和思路,在理论上了提供支撑和借鉴,进而结合教材内容,将分数应用题分为三大类,以六年级学生为对象通过测试卷了解其解题情况如何。在整理分析测试情况之后,对数学教师和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解题时的真实想法,对错题原因深入了解,作为测试法的补充提供更充分的论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得出,六年级学生分数应用题解题水平随着背景条件、数量关系复杂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六年级学生规则型分数应用题解题水平高于应用型分数应用题解题水平,应用型分数应用题解题水平高于探索型分数应用题解题水平。在探索型分数应用题方面学生的解题能力普遍较低,存在较多问题,说明学生的解题能力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另外学生在解不同类型分数应用题时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学生解答规则型分数应用题时在准确把握基本量、问题结构识别和分数运算方面仍存在不扎实、不熟练的问题。在解答应用型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在问题条件转换、统一单位“1”、解题策略的应用等方面容易出错。学生在面对探索型分数应用题时存在题目结构不熟悉、解题思路不清晰、目标解答错误等问题。最后笔者将解题分为审题理解、条件分析、数学建模、解题操作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探究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并针对四个阶段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张露馨[3](2020)在《五年级学生数感发展的现状调查及个案培养研究》文中认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建立学生的数感,并且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数感的重要时期,不同层次学生的数感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研究力图通过个案培养提高学生的数感水平,了解学生的数感发展现状及不同层次学生的数感水平差异,为教师培养数感提供一些教学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测试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法。首先通过阅读文献,结合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建议,将“数感”分为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关系、数的运算、数的估算、数的应用六个维度。再根据《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等,编制对学生的数感现状测试卷和访谈提纲并实施,接着利用SPSS统计分析数感的发展现状,结合访谈记录探究数感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某小学五年级的中等生和学困生各三名,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对数的运算和数的应用两个维度进行培养。同时,利用数感现状测试中数的运算和数的应用两个维度的题目对培养对象实施前测。另外,编制中、后测试题及八次训练题目,对六名研究对象进行四周的训练,实施中、后测,结合试卷答案分别比较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前中测成绩;在培养结束后对学生访谈,分别对比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前后测成绩,并比较三个层次学生的后测成绩,明确培养效果,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通过对五年级学生数感的现状调查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五年级学生数感的整体水平为中等,学生的数感发展不够均衡。(2)五年级学生的数感水平在数的表示维度表现最好,在数的估算维度表现最差。六个维度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着性水平。(3)五年级男生和女生的数感差异未达到显着性水平,但男生的表现略好于女生。根据五年级学生数感的个案培养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经过训练,中等生和学困生在数的运算和数的运用维度的数感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中等生提升比较明显,学困生提升效果不明显。(2)通过前期训练,中等生在数的应用维度有明显提升。学困生在数的运算维度和数的应用维度提升均不明显。(3)通过后期训练,中等生在数的运算和数的应用维度都有明显提升,在数的应用维度提升尤为显着。学困生在数的应用维度有明显提升,在数的运算维度提升不明显。(4)通过对比分析,中等生和学困生经过培养后都有进步,但中等生进步较为明显,学困生进步较为缓慢,两者与学优生仍有一定的差距。(5)根据训练结果发现,五年级学生的数感是可以培养的,但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基于以上结论,结合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教学建议:一,加强教师的数感培养意识,把数感的培养融入教学实践中。二,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联系生活情境进行教学。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四,合理运用变式训练。五,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书写习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调查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某一地区,范围较小,调查结果对其他地区是否同样适用,仍待验证。第二,个案培养对象较少,时间有限,能否代表总体,仍需检验。第三,研究中所涉及的知识主要集中在五年级上学期的第一、三、五章,对其他年级、其他方面的知识是否适应还需进一步研究。第四,本研究只针对数的运算和数的应用两个维度的数感培养进行实验研究,其它方面的研究只能留待以后进行。
谢霞[4](2020)在《小学阶段分数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是对目前小学教育阶段的分数教学策略展开研究。在本次研究中,依据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的内容以及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编制了《小学阶段分数知识调查试卷》,并以本地四所小学七个班级的425名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的运算、分数解决问题这三大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分数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并对测试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提出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运算、分数解决问题方面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检验并不断完善分数教学策略。论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引言部分阐述了研究问题的提出,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分数的历史发展情况。其次分析了学生对分数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找到学生在分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从问题出发,继续下一步的研究,为探究分数教学策略打下基础。然后总结出了小学阶段分数的教学策略并给出了案例。主要从分数的意义,分数运算,分数解决问题三个方面总结出适合小学生的教学策略。分数意义的教学策略有:加强商定义的理解、利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定义、灵活认识单位“1”着重讲分数单位。分数运算教学的策略有:借助学具促进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把算理和算法有效的结合起来、有效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利用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形象、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有: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准确把握题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在教学特殊的分数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利用一题多变让学生认识题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最后对小学阶段分数的教学提出了几条建议。根据分数学习的现状本研究对分数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深挖教材,提升自身教学素养;帮助学生认清单位“1”是可变的;利用教育信息技术为分数教学助力;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分数问题的基本素养。
黎凯[5](2019)在《基于方程思想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从学生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以来,数学问题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继续运用算术方法进行问题解决,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现出了不适应和吃力。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大多集中在10到11岁,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代数思维能力。因此,本文进行了基于方程思想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本文运用对照实验,验证了方程方法在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解决中是否具有优势。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笔者发现了运用方程方法在进行数学问题解决时存在的问题。学生无法正确理解题意,不能准确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无法列出等量关系式;不会列方程,不会解方程;在解方程时,不会书写步骤;教师机械讲解,不注重数与代数之间的联系。笔者结合教学行动研究、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教师访谈分析,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个方面提出了五个基于方程思想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一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二是熟练解方程;三是熟练掌握运用方程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的步骤;四是基于方程思想做好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五是适当练习和长期培养。
佟学唬[6](2018)在《方程应用题中寻找等量关系的呈现类型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寻找等量关系又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应用题具体意义,方程结构,寻找合适的等量关系。本文基于方程应用题中寻找等量关系的呈现类型,进行适当地运用和拓展,巧妙应用,从而巧解方程应用题。
《小学数学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编写组[7](2017)在《小学数学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文中提出前言就小学数学学习来说,由于受学科自身逻辑结构以及学生智力、能力的制约,许多知识分散在不同的年级或不同的章节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呈局限性和零散性。因此,有必要将分散学习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和提炼,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从而加深理解,融会贯通。本专辑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兼顾人教版和冀教版。"我知道"从数学本质
梁艳秋[8](2016)在《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用题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在应用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多渠道的思路,注重"路"字和"变"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会解、多解,最后力争达到巧解,从而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韩江[9](2015)在《少数民族自治县初中数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 ——以紫云县第三中学为例》文中提出对数困生的研究已经持续多年,前辈们都获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存在着情况不同的数困生,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和对策所进行的研究不多。本文根据相关理论,采用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搜集数据,试图找出笔者所在民族自治县的数困生形成原因,并制定对策,选取个案进行转化研究。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方面,探讨了研究民族自治县数困生的意义和目的。把数困生形成的原因分为主观和客观条件分别进行探讨,主观原因主要是学生自身造成的数学学习困难,客观原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教师因素。在家庭因素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困难上,主要探讨家庭是否和谐、家庭是否健全、家庭是否经济困难、父母是否认识到位等;在社会环境因素造成数困生形成上,主要探讨社会风气、教学环境等;在教师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困难这一方面,主要研究教师的品德、教师的态度、教师的水平等;而最重要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学习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等因素都是学生自身导致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以上这些分析得到的原因,是笔者对存在大量数困生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得到的,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6份;电话联系和走访学生家长21位,访谈数学教师10位。通过实地调查,数困生产生的原因是与家庭、学生、教师密切相关的。通过分析数困生产生的原因,再提出对策,选取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研究,学生转化的成功案例表明数困生的转化策略基本有效,数困生产生的原因基本存在。但这些看法和策略只是笔者一些粗浅的看法,还要在数困生的转化上开展长时间的研究,力争找到少数民族自治县在不同时期的数困生的形成原因,针对不同类别的数困生都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转化策略。
陆向前[10](2014)在《试论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之技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找准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钥匙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窍门枚不胜举,其中找准等量关系处于核心地位,类似解决价格问题、银行利率问题、溶液浓度问题和工程问题等必须通过找准等量关系才能解决问题.它包括列表分析法、译式分析法、线示分析法、逆推法和图示分析法等.在初中数学中涉及的列方程求解应用题的题型中,前四种方法的使用比较普遍.
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窍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方程解应用题的窍门(论文提纲范文)
(1)探究解方程一般步骤 高效解答应用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寻找题目中的“关系句”,锁定解题关键 |
二、兼顾其他“表征方式”,提高解题效率 |
三、关注“生活常识”和“单位统一”,确保解题的准确性 |
(2)六年级学生在分数应用题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依据 |
1.理论依据 |
2.实践依据 |
(二)研究价值 |
1.理论价值 |
2.实践价值 |
(三)文献综述 |
1.关于应用题解题的研究 |
2.关于分数的研究 |
3.关于分数应用题的研究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分数应用题 |
2.规则型应用题 |
3.应用型分数应用题 |
4.探索型分数应用题 |
一、六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情况的调查研究 |
(一)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测试法 |
3.访谈法 |
(二)测试卷编制和研究对象 |
1.测试卷编制 |
2.测试对象 |
3.访谈对象 |
(三)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1.测试卷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2.访谈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四)研究结果 |
1.六年级学生分数应用题的整体解题水平 |
2.六年级学生不同类型分数应用题解题水平 |
二、六年级学生在分数应用题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
(一)规则型分数应用题 |
1.未能准确把握基本量 |
2.问题结构识别欠佳 |
3.单纯的分数运算错误 |
(二)应用型分数应用题 |
1.问题条件盲目转换 |
2.难以统一多个单位“1” |
3.解题策略单一,其他方法应用不足 |
4.习惯应用分步式,综合列式易出错 |
(三)探索型分数应用题 |
1.对非常规题目结构陌生,对有效信息缺乏敏感性 |
2.缺少文字性的表述分析,解题思路不清晰 |
3.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未建立,目标解答错误 |
三、六年级学生解题中存在问题原因探析 |
(一)审题理解阶段出错原因探讨 |
1.专业术语不理解,题目背景陌生 |
2.受分数应用题框架结构的影响 |
3.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 |
(二)分析阶段出错原因探讨 |
1.缺乏对分数概念的深入认识 |
2.数形结合运用不足 |
3.未形成系统完备的知识结构 |
(三)建立数学模型阶段出错原因探讨 |
1.没有深入理解分数乘除的意义 |
2.教师在解题策略上的传授不足 |
3.习惯就题论题,缺少对方法的总结 |
(四)解题操作及评价阶段出错原因探讨 |
1.运算技能亟待提高 |
2.不良计算习惯的影响 |
3.学生缺乏检验和反思意识 |
四、研究建议与对策 |
(一)培养审题意识提高阅读能力 |
1.增加数学术语和名词储备量 |
2.加强读题训练,要求准确读题 |
3.重视学生语言转化能力的培养 |
(二)提高分析能力,理清数量关系 |
1.重视单位“1”教学 |
2.充分利用图形等直观手段 |
3.引用生活实例教学,深入理解分数概念 |
(三)克服思维定势,拓展解题思路 |
1.夯实分数乘除法意义理解 |
2.传授多种解题策略 |
3.总结题型的多种变式 |
(四)强化计算意识提高运算能力 |
1.重视运算规则的掌握 |
2.培养良好的分数运算习惯 |
3.传授学生检验的方法,养成细心检查的习惯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3)五年级学生数感发展的现状调查及个案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感的重要性 |
1.1.2 在小学阶段建立数感的关键性 |
1.1.3 当前小学生数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1.1.4 已有研究的缺乏性 |
1.2 研究内容和目的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数感的内涵 |
2.2 数感的构成要素 |
2.3 数感的调查研究 |
2.4 数感的培养研究 |
3 研究的总体设计 |
3.1 相关概念及维度划分 |
3.1.1 概念界定 |
3.1.2 维度划分 |
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2.1 缄默知识理论 |
3.2.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3.3 研究规划和思路 |
3.4 研究方法 |
3.5 研究工具 |
3.6 研究过程 |
4 五年级学生数感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测试卷的编制与实施 |
4.2.1 测试卷的编制思路 |
4.2.2 信度分析及测试卷的修订 |
4.2.3 效度分析 |
4.2.4 测试卷的题目分布及得分说明 |
4.2.5 正式测试的实施 |
4.3 测试调查结果分析 |
4.3.1 数感的整体现状分析 |
4.3.2 各个维度的表现分析 |
4.3.3 性别差异分析 |
4.3.4 小结 |
4.4 学生访谈与研究 |
4.4.1 访谈研究设计 |
4.4.2 学优生访谈结果分析 |
4.4.3 中等生访谈结果分析 |
4.4.4 学困生访谈结果分析 |
4.4.5 小结 |
5 五年级学生数感的个案培养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培养对象 |
5.3 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
5.4 中测结果分析 |
5.4.1 中等生中测结果分析 |
5.4.2 学困生中测结果分析 |
5.4.3 小结 |
5.5 后测结果分析 |
5.5.1 中等生后测结果分析 |
5.5.2 学困生后测结果分析 |
5.5.3 三个层次学生的后测成绩比较 |
5.5.4 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教学建议 |
7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不足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五年级学生数感现状预测试卷 |
附录2 五年级学生数感现状测试卷 |
附录3 五年级学生数感现状的访谈提纲及访谈记录 |
附录4 五年级学生数感培养中测试卷 |
附录5 五年级学生数感培养后测试卷 |
附录6 八次训练题目 |
附录7 五年级学生数感个案培养后访谈提纲及访谈记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小学阶段分数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分数教学研究的现状 |
1.2.2 国内分数教学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分数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
1.3 分数的历史发展 |
1.4 核心概念、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核心概念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分数内容掌握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2.1 测试设计 |
2.1.1 试卷测试调查的目的 |
2.1.2 测试调查对象的选择 |
2.1.3 测试试卷的设计 |
2.1.4 测试调查的有效性 |
2.2 测试调查结果分析 |
2.2.1 小学阶段学生分数知识掌握情况调查结果 |
2.2.2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
2.2.3 分数运算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
2.2.4 画线段图和找数量关系式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
2.2.5 分数解决问题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小学阶段分数的教学策略 |
3.1 分数意义的教学策略 |
3.1.1 加强分数的商定义的理解 |
3.1.2 利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意义 |
3.1.3 认识单位“1”重视分数单位 |
3.2 分数运算的教学策略 |
3.2.1 分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策略 |
3.2.2 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策略 |
3.2.3 利用迁移法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
3.3 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
3.3.1 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
第四章 分数教学案例 |
4.1 分数意义的教学案例 |
4.2 分数运算的教学案例 |
4.3 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案例 |
第五章 分数教学的建议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5.1 分数教学的几点建议 |
5.1.1 深挖教材,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
5.1.2 帮助学生认清单位“1”是可变的 |
5.1.3 利用教育信息技术为分数教学助力 |
5.1.4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分数问题的基本素养 |
5.2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基于方程思想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缘起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小学五年级学生运用方程方法进行数学问题解决现状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内容 |
第二节 实验研究和结果分析 |
第三节 问卷调查研究和结果分析 |
第四节 教师访谈研究和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基于方程思想培养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
第一节 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
第二节 熟练解方程 |
第三节 熟练掌握运用方程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的步骤 |
第四节 基于方程思想做好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 |
第五节 适当练习和长期培养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检测题 |
附录二:五年级学生方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
(6)方程应用题中寻找等量关系的呈现类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根据数量关系写出等量关系 |
二、借助几何图形显示等量关系 |
三、依据常用公式确立等量关系 |
四、抓住不变量揭示等量关系 |
五、辨析题中“关键词”凸显等量关系 |
六、利用生活经验展现等量关系 |
(7)小学数学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一、知识要点 |
(一)整数 |
1.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和1、2、3……都是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 |
2. 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 |
3. 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
(二)小数 |
3. 小数的性质: |
4. 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
5. 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
(三)分数 |
4. 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
(四)百分数 |
2. 分数与百分数比较: |
5. 原价×折扣=现价,现价÷原价=折扣,现价÷折扣=原价。 |
(五)因数与倍数 |
2.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
4. 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其他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
6.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
二、技能与方法 |
(一)沟通联系,整体把握 |
(二)熟练转化,正确改写 |
1. 数的互化。 |
2. 数的改写。 |
3. 求近似数: |
一、填空 |
二、选择 |
三、解答 |
(一)计算法则 |
1. 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
2. 小数乘法: |
3. 小数除法: |
(二)四则运算关系 |
(三)两个规律 |
1. 除法的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
2. 乘法的积不变规律:如果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则除以几,那么它们的积不变。 |
(四)运算定律 |
(五)积与因数、商与被除数的大小比较 |
(六)几个基本数量关系 |
二、技能与方法 |
(一)提高计算能力 |
1. 坚持口算练习。 |
2. 养成良好笔算习惯。 |
3. 养成简便计算意识。 |
(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一、选择 |
二、填空 |
三、计算,能简算的要简便计算 |
四、解决问题 |
(一)相关书写规则 |
(二)解简易方程 |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
1. 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与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
2. 学会分析等量关系的方法。 |
一、填空 |
二、选择 |
三、解方程 |
四、解答题 |
(一)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
(二)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 |
(三)比例尺 |
(四)正比例、反比例 |
1. 正比例。 |
2. 反比例。 |
二、技能与方法 |
(一)正确求比值、化简比 |
1. 理解二者间的区别。 |
2. 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
(二)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
1. 掌握二者的区别。 |
2. 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
(三)正确解比例 |
一、填空 |
二、选择 |
三、解答题 |
(一)线与角 |
1. 线。 |
2. 角。 |
(二)平面图形 |
1. 三角形。 |
2. 四边形及多边形。 |
3. 圆。 |
4. 扇形。 |
(三)立体图形 |
1. 长方体和正方体。 |
2. 圆柱。 |
3. 圆锥。 |
4. 圆柱和圆锥、正方体、长方体之间的关系。 |
(四)测量单位 |
1. 长度单位。 |
2. 面积单位。 |
3. 体积单位。 |
4. 角度的度量单位。 |
(五)测量与画图 |
1. 画角。 |
2. 画平行线。 |
3. 画垂线。 |
4. 画高。 |
5. 画圆。 |
6. 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
7. 平移的作图步骤和方法。 |
8. 旋转作图的步骤和方法。 |
9. 放大和缩小。 |
(六)计算方法 |
1.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
2.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 |
二、技能与方法 |
三、选择 |
四、计算 |
五、操作 |
六、解决问题 |
(一)方向 |
(二)位置 |
1. 确定位置的方法。 |
2. 观察物体。 |
(三)比例尺 |
二、技能与方法 |
三、选择 |
四、操作 |
(一)统计图表 |
1. 统计表。 |
2. 统计图。 |
(二)统计的量(平均数) |
(三)概率(可能性) |
1. 可能性。 |
2. 可能性的大小。 |
3.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
二、技能与方法 |
(一)注重学习价值,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
1. 清晰概念,建构知识网络。 |
2. 亲身实践,掌握知识和方法。 |
(二)掌握统计方法,优化数据收集处理 |
1. 收集数据。 |
2. 整理数据。 |
3. 描述数据。 |
4. 分析数据。 |
(三)理解随机涵义,正确描述可能性 |
一、仔细填空 |
二、谨慎选择 |
三、解决问题 |
四、细心计算 |
五、操作与计算 |
六、阅读与思考 |
七、问题解决 |
(8)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培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注重一个“路”字,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
1. 类比思路。 |
2. 联想思路。 |
3. 假设思路。 |
4. 转化思路。 |
5. 直观思路。 |
6. 逆向思路。 |
7. 对应思路。 |
8. 定量思路。 |
9. 代数思路。 |
1 0. 多向思路。 |
二、突出一个“变”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
1. 例题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 |
2. 习题训练中进行多题一解。 |
3. 复习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复习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沟通相关知识,学会从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进行一题多解。 |
4. 力争一个“巧”字,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思维能力。 |
(9)少数民族自治县初中数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 ——以紫云县第三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研究背景 |
1.1.1 地理环境和民族构成 |
1.1.2 教育质量 |
1.1.3 研究环境 |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3 研究思路 |
1.4 本次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数困生的界定 |
2.1.1 国内外对学困生的定义 |
2.1.2 数困生的界定 |
2.2 国外学困生研究综述 |
2.3 国内学困生研究综述 |
2.4 国内对民族地区教育的研究 |
2.5 研究成果评述 |
第三章 数困生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
3.1.1 认知领域教育目标 |
3.1.2 情感领域教育目标 |
3.1.3 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 |
3.1.4 国内对教学目标分类的探索 |
3.2 多元智力理论 |
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4 归因理论 |
3.5 自我效能感理论 |
第四章 数困生主要研究方法 |
4.1 文献研究 |
4.2 问卷调查研究 |
4.2.1 分析调查问卷的制作 |
4.2.2 修改调查问卷 |
4.2.3 确定调查问卷 |
4.2.4 问卷发放与回收 |
4.3 访谈研究 |
4.3.1 家长访谈 |
4.3.2 学生访谈 |
4.3.3 数学教师访谈 |
4.4 个案转化研究 |
第五章 数困生主要成因分析 |
5.1 家庭因素 |
5.1.1 子女多,家长精力分散 |
5.1.2 家长文化程度低 |
5.1.3 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低 |
5.2 教学环境因素 |
5.2.1 基础教育薄弱,中小学衔接困难 |
5.2.2 班级管理和学校环境造成影响 |
5.3 学生自身因素 |
5.3.1 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
5.3.2 数学常用思想方法欠缺 |
5.3.3 学习信心不足 |
5.3.4 有认知和记忆障碍 |
5.4 教师因素 |
5.4.1 教师自身道德修养不够 |
5.4.2 教师知识更新不及时 |
5.4.3 教师必备教学技能欠缺 |
第六章 数困生转化策略 |
6.1 从家庭入手,改变家庭给数困生带来的不利局面 |
6.1.1 与数困生家长建立沟通机制 |
6.1.2 要求父母支持学生完成学业 |
6.2 从学生入手,解决数困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
6.2.1 帮助数困生树立学习信心 |
6.2.2 让数困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意志 |
6.2.3 指导数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
6.3 从数学教师入手,消除教师给数困生造成的影响 |
6.3.1 大爱无疆,关爱所有学生 |
6.3.2 改变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数困生学习能力 |
第七章 个案转化研究 |
7.1 案例一 |
7.1.1 基本情况介绍 |
7.1.2 转化步骤 |
7.1.3 转化成果 |
7.2 案例二 |
7.2.1 基本情况介绍 |
7.2.2 转化措施 |
7.2.3 转化成果 |
7.3 案例三 |
7.3.1 基本情况介绍 |
7.3.2 转化措施 |
7.3.3 转化成果 |
第八章 不足与展望 |
8.1 课题研究的不足 |
8.2 课题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教育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后记 |
(10)试论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之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一、找准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钥匙 |
二、采用总分法是列方程解应用题航灯 |
三、驾驭多媒体技术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添加剂 |
四、巧用相似思维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后盾 |
四、用方程解应用题的窍门(论文参考文献)
- [1]探究解方程一般步骤 高效解答应用题[J]. 曹燕秋. 数学大世界(中旬), 2021(10)
- [2]六年级学生在分数应用题解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高颖. 渤海大学, 2021(02)
- [3]五年级学生数感发展的现状调查及个案培养研究[D]. 张露馨.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2)
- [4]小学阶段分数的教学策略研究[D]. 谢霞.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基于方程思想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研究[D]. 黎凯. 安庆师范大学, 2019(01)
- [6]方程应用题中寻找等量关系的呈现类型与应用[J]. 佟学唬. 考试周刊, 2018(62)
- [7]小学数学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J]. 《小学数学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编写组.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7(Z1)
- [8]学生多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 梁艳秋. 中国校外教育, 2016(S2)
- [9]少数民族自治县初中数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 ——以紫云县第三中学为例[D]. 韩江. 贵州师范大学, 2015(02)
- [10]试论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之技巧[J]. 陆向前. 理科考试研究,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