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USB2.0规范出台 吞吐量提升30~40倍(论文文献综述)
冯丽琼[1](2017)在《新能源车载智能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十年来车辆的相关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车辆的安全便捷性和车辆的基本行驶功能已经不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大众的需求朝着更加安全、舒适和各方面更加先进和智能化的方向变化。在汽车技术的革新中,70%来自汽车电子。在汽车电子领域中,吸引力最大的部分当属车载智能终端,其发展速度也是最快的。从20多年前的车载收音机及盒式录音带播放机到10年前的收音机及自动转盘CD播放机再到目前的汽车立体声音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声控汽车组合以及通信系统等等,伴随着汽车电子的智能化进程,车载智能终端成为了主要的产品形态,现在,车载智能终端已然是负责车辆与人交互的核心组件,越来越智能和友好,其作用不可替代。近年来国外都在加大投入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升到到国家战略高度,加大了研发生产力度。如何设计一款适合新能源汽车的车载智能终端是市场发展的需求。本文根据企业以及市场需求,对新能源汽车车载智能终端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论文对车载智能终端的历史起源、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及发展进行了探索,综合市场需求以及公司的实际项目,对本项目中新能源汽车车载智能终端的具体实现步骤进行了阐述。该项目面向新能源汽车,以通用高性能多媒体处理器SOC芯片和嵌入式ARM双处理器为核心,前者实现多媒体娱乐,后者完成安全控制,通过定制平台电源管理策略使终端实现快速启动和低功耗设计。该智能终端在实现信息娱乐功能的同时扩展无线通信、GPS定位、CAN总线以及语音识别控制模块等,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还不够完备,因而该终端设计能够有效及时的监控车辆的电机、电控、电池等实时数据状态,实现故障预警提示,保障车辆及司机的安全,同时又能够对车辆数据进行搜集分析从而为新能源车厂车辆的升级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定制和裁剪Android嵌入式操作系统,实现了一款符合车规的基于车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可伸缩扩展的车载智能终端。由于车辆本身的使用环境复杂恶劣,加之电动汽车工作在强电高压状态,因而整个系统经过了严格的电磁兼容及环境试验,最终实现了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了产品化的标准和要求。论文最后对整个设计进行了总结,对未来车载智能终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杨静[2](2010)在《一种新的具有USB OTG功能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现代工业生产以及科学研究领域中,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与传输速度慢、实时性差、安装麻烦、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现在数据采集的要求。本文针对传统数据采集系统的不足,研究和讨论了一种新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采用综合设计的思想,结合ARM和FPGA各自的优点,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FPGA为协处理器,提出了一种具有USB OTG功能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采用各种新器件的组合方式进行系统设计可以提供新型的解决方案,改进系统的性能。ARM微处理器片内资源丰富,在顺序执行、事务处理和数据流转等方面功能强大,并且外部接口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用ARM微处理器作为系统的主控制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然而单纯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受到微控制器执行指令时间的限制,采集的速率较低,难以适应高速数据采集的需要。因此,本系统引入FPGA器件进行高速数据采集。在数据传输方面,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采用基于ISA、PCI总线的A/D卡,安装麻烦、抗干扰能力差,而通用串行总线USB作为一种新型的微机总线接口规范,以其使用方便、易于扩展、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数据采集系统中。近年来,USB2.0补充协议USB OTG(On-The-Go)技术的提出,对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使USB技术可以方便地应用在便携式移动设备领域中,在彻底脱离PC的情况下,实现各种不同设备或移动设备间的连接和数据交换。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USB OTG功能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论文首先详细介绍了USB2.0及OTG协议与规范,然后从系统的总体架构、硬件电路的设计以及软件程序的开发等几个方面,详细讨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以及实现方案,其中,重点讨论了高速A/D转换以及USB OTG传输模块的实现。系统硬件以ARM和FPGA为核心,ARM微处理器选用Samsung公司的S3C44B0X,FPGA协处理器选用Altera公司CycloneII系列的EP2C5Q208C8。硬件部分围绕核心芯片,着重讨论了A/D转换模块、USB OTG传输模块及电源和外围电路的硬件电路设计。ARM微处理器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并且实现USB OTG功能,FPGA作为协处理器实现A/D采样控制及FIFO等。系统软件部分详细讨论了USB OTG传输模块主/从机功能的设计方案以及A/D采样控制与FIFO缓存的实现。
孙庆华[3](2006)在《基于图象处理机的现场再配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对基于导弹导引舱内的图象处理系统现场再配置的途径进行了研究。该图像处理机的核心器件主要有DSP和FPGA,这两个部分都需要有软件来配合使用才能使系统更加灵活,功能也更加强大,而对这两部分的软件升级和改写的过程即为现场再配置。论文研究和讨论了使用不同接口对已有系统进行现场再配置的各种方案,分析比较了其优缺点,并最终设计和实现了一种通过USB2.0接口对系统中DSP芯片进行有效再配置的方案。系统内以一片Xinlinx VirtexⅡ系列FPGA为核心,连接一片TI的6200 DSP,USB2.0芯片采用Cypress的EX-USB FX2系列完成了系统的扩展,并在简化的系统上进行了实验性的研究。本文根据课题中的图像处理机提出了系统再配置的解决方法,并通过一些实验分析了各种解决方法优缺点。作为理论基础,本文分别就系统中所使用的主要核心芯片,如USB2.0芯片CY7C68013、6200系列DSP以及所使用的Xinlinx的FPGA芯片做了一般性的介绍;通过FPGA的内部逻辑关系使68013的数据地址总线和DSP的XBUS相连接;并通过这个在原系统内扩展USB口的方式来使系统获得再配置;重点分析了USB2.0芯片在使用时的软硬件配置方法,并对DSP的引导及再配置的方法作了详细论述。关于系统实现,本文分为USB2.0通信和DSP再配置两个大的部分作了详细介绍。USB2.0通信方面,介绍了这款芯片与该系统内的核心芯片FPGA的硬件连接,以及系统各部分之间的通信途径;重点介绍了保证USB可靠通信的相关的固件设计、驱动设计以及应用软件的设计。关于DSP再配置方面,本系统采用了Flash的时序特征和配置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个系统的可行性。在系统调试部分,本文介绍了系统开发和调试的工具CCS、ISE、EZ-USB Control Panel,以及调试的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并结合系统设计中高速板的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大头[4](2003)在《在跳跃中前进的2003年800MHz前端总线系统综述》文中研究指明前端总线(Front side bus, FSB)一直以来都被大家误认为这只是外频的别称,其实两者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前端总线是CPU和北桥芯片之间的通道,负责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频率。前端总线速度是建立在外频速度基础之上的,比如Pentium4 3.06GHz的外频是133MHz(3.06GHz主频=133MHz外频×23倍频)。而前端总线速度为533MHz。而800MHz前端总线频率意味着外频将达到200MHz,整体性能理论上是上一代产品的1.5倍。要让系统运行在800MHz前端总线频率下,需要CPU、内存和主板芯片组3方面的支持,一套完整的800MHz前端总线系统应该采用双通道DDR400内存。
刑中柱[5](2000)在《USB2.0规范出台 吞吐量提升30~40倍》文中指出
二、USB2.0规范出台 吞吐量提升30~40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SB2.0规范出台 吞吐量提升30~40倍(论文提纲范文)
(1)新能源车载智能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2.1 汽车电子现状及趋势 |
1.2.2 车载智能终端现状及趋势 |
1.3 本论文组织架构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产品基本功能 |
2.2 车联网TELEMATICS |
2.3 手机客户端 |
2.4 软件更新与维护 |
2.5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概要设计 |
3.2 系统硬件设计 |
3.2.1 TCC8935处理器介绍 |
3.2.2 嵌入式ARM控制器模块设计 |
3.2.3 存储器模块选型设计 |
3.2.4 摄像头处理模块设计 |
3.2.5 音频模块设计 |
3.2.6 导航模块设计 |
3.2.7 收音机模块设计 |
3.2.8 车载电源模块设计 |
3.2.9 CAN模块设计 |
3.3 PCB与EMC设计 |
3.3.1 电磁兼容简介 |
3.3.2 叠层的安排 |
3.3.3 传输线及阻抗的计算 |
3.3.4 PCB布局布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3.4 系统软件设计概要 |
3.4.1 系统平台选择 |
3.4.2 软件实现 |
3.5 设计中的难点及调试问题 |
3.5.1 语音助理设计及调试 |
3.5.2 语音分区功能实现 |
3.5.3 电源管理及调试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测试 |
4.1 系统功能测试分析 |
4.2 整机性能测试 |
4.2.1 电磁兼容试验 |
4.2.1.1 天线端骚扰电压测试 |
4.2.1.2 瞬态电压发射 |
4.2.1.3 采用脉冲波形进行传导抗扰度测试 |
4.2.1.4 传导发射 |
4.2.1.5 辐射发射 |
4.2.1.6 采用自由场法的辐射抗扰度测试 |
4.2.1.7 采用大电流注入法的辐射抗扰度测试 |
4.2.1.8 静电放电 |
4.2.1.9 电源电压适应范围 |
4.2.1.10 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 |
4.2.1.11 过电压 |
4.2.1.12 静态电流 |
4.2.1.13 整机额定消耗功率 |
4.2.2 环境试验 |
4.2.2.1 低温负荷 |
4.2.2.2 低温贮存 |
4.2.2.3 高温负荷 |
4.2.2.4 高温贮存 |
4.2.2.5 交变湿热 |
4.2.2.6 热冲击 |
4.2.2.7 振动耐久性 |
4.2.2.8 抗振动性能 |
4.2.2.9 机械碰撞 |
4.2.2.10 自由跌落 |
4.2.2.11 防尘试验 |
4.2.2.12 防水试验 |
4.2.2.13 防异物试验 |
4.2.2.14 机械零部件寿命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及不足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一种新的具有USB OTG功能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采用本方案的优点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ARM与FPGA介绍 |
2.1 ARM介绍 |
2.1.1 ARM微处理器的应用领域 |
2.1.2 ARM微处理器结构 |
2.1.3 ARM微处理器系列 |
2.2 FPGA介绍 |
第3章 USB2.0 及OTG协议概述 |
3.1 引言 |
3.2 USB2.0 体系结构 |
3.2.1 USB系统结构 |
3.2.2 USB的总线拓扑结构 |
3.2.3 USB数据流模型 |
3.2.4 USB数据传输 |
3.2.5 USB设备架构 |
3.2.6 USB总线枚举 |
3.3 USB OTG概述 |
3.3.1 SRP |
3.3.2 HNP |
第4章 系统硬件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4.2 系统核心芯片的选择 |
4.2.1 ARM微处理器的选择与介绍 |
4.2.2 FPGA芯片的选择与介绍 |
4.3 A/D转换电路 |
4.3.1 TLC5510 芯片介绍 |
4.3.2 TLC5510 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
4.3.3 A/D转换电路原理图 |
4.3.4 电平转换电路 |
4.4 USB OTG传输模块 |
4.4.1 ISP1362 芯片介绍 |
4.4.2 硬件电路设计 |
4.5 ARM外围模块设计 |
4.5.1 看门狗和复位电路 |
4.5.2 时钟电路 |
4.5.3 Flash存储电路设计 |
4.5.4 SDRAM存储电路设计 |
4.5.5 JTAG调试接口 |
4.6 电源 |
4.7 ARM与FPGA互连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5.1 系统主程序设计 |
5.2 USB主机功能设计方案的提出 |
5.2.1 ISP1362 初始化 |
5.2.2 类协议的实现 |
5.2.3 FAT文件系统 |
5.3 USB设备功能设计方案的提出 |
5.3.1 USB设备的配置 |
5.3.2 USB固件程序设计 |
5.4 A/D采样控制与FIFO缓存的设计 |
5.4.1 A/D采样控制器逻辑设计 |
5.4.2 FIFO存储器设计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录 |
(3)基于图象处理机的现场再配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本课题的前期研究方案 |
1.3 对于本课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
2 芯片介绍 |
2.1 CYPRESS 的U582.0 芯片 |
2.2 TI 的C6200 系列DSP 芯片 |
2.3 Xinlinx 的Virtex-Ⅱ系列FPGA 芯片 |
3 系统工作原理 |
3.1 系统的整体设计 |
3.2 系统与PC 的通信 |
3.3 DSP 的再配置 |
4 系统软硬件设计 |
4.1 系统硬件构成 |
4.2 系统扩展U582.0 接口 |
4.3 DSP 的再配置部分 |
4.4 系统的调试 |
4.5 通过USB 口配置FPGA |
5 DSP 系统硬件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
5.1 采用多层板布线 |
5.2 电源以及地的去耦 |
5.3 重要信号线的设计 |
5.4 信号干扰对策 |
5.5 信号测试 |
5.6 电路调试 |
本人所作的工作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USB2.0规范出台 吞吐量提升30~40倍(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能源车载智能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冯丽琼.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7(02)
- [2]一种新的具有USB OTG功能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D]. 杨静. 成都理工大学, 2010(04)
- [3]基于图象处理机的现场再配置技术研究[D]. 孙庆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4]在跳跃中前进的2003年800MHz前端总线系统综述[J]. 大头. 大众硬件, 2003(05)
- [5]USB2.0规范出台 吞吐量提升30~40倍[J]. 刑中柱. 电子产品世界,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