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知情同意调查分析

患者知情同意调查分析

一、关于病人知情同意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许馨元[1](2021)在《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伦理素养调查研究 ——以某三甲医院为例》文中指出

魏蓉[2](2021)在《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初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构建《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问卷》,为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提供工具;调查某三甲医院收治的喉癌术后患者的非语言交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根据循征研究、质性访谈、现状调查结果,整合创新制定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通过初步应用结果,修订并调整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的干预内容、干预方式、干预时间等相关内容,初步构建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为下一步完善并构建喉癌术后成熟的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提供理论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循证研究筛选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问卷条目及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相关内容;通过质性访谈了解患者术后非语言交流方面的相关需求;设计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问卷、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应用德尔菲法,对初步编制的现状调查问卷中各个条目的内容是否合理和其重要性等情况进行咨询,结合界值法对问卷的条目进行筛选;并检验其信效度;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整合创新制定的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周非语言交流干预,根据应用结果,修订并调整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相关内容,初步构建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应用Excel2017及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构建了《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问卷》,包括一级条目4个,二级条目11个,三级条目32个;进行两轮专家咨询,专家权威系数0.92,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两轮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100%、94.12%;表明专家的参与意愿较高;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23、0.412(P<0.05),显示结果可靠。2.现状调查问卷的信效度:问卷总体信度Chronbach’sα为0.827,表明调查问卷总体一致性较好;一级条目信度Chronbach’sα分布在0.648-0.947之间,说明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可接受;调查问卷同质效度检验变量间偏相关性Kaiser-Meyer-Olkin统计量为0.846,Bartlett’s球形检验X2=1624.072,P<0.05,各个条目KMO效度分布在0.730-0.868之间,说明调查问卷结构效度可接受。3.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选择某三甲医院收治的喉癌术后190名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总分160分,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总得分均值为49.37±10.02;单因素方差分析: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年龄与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之间有相关性(P<0.05);描述性统计分析:95.56%患者未接受非语言交流干预;93.33%患者愿意参加非语言交流干预,且75%患者选择写字板,58.33%患者选择图片,47.78%患者选择肢体语言的交流方式进行沟通表达。4.干预策略初步应用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前后评估:干预后比干预前非语言交流现状平均得分提高43.8±4.60分(干预前47.40±4.62分,干预后90.80±3.88分);干预时,干预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中:“自豪、羡慕、赞同、拒绝、气管套管、鼻饲管堵塞脱落”等用图片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表达欠准确,患者进行非语言沟通困难;干预方式:对于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患者选用写字板和图片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只能选择肢体语言和图片的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干预时间:每次干预总体时间均大于10min,在20min左右;满意度情况:患者95%,家属94.28%,工作人员92.31%。5.初步建立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包括非语言交流干预对象,干预内容,干预方法,干预资料及干预实践。结论:1.构建的《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问卷》信效度检验结果可接受,在某三甲医院实施中,初步验证了该工具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可作为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现状的评估工具。2.某三甲医院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总得分均值偏低;喉癌术后患者的非语言交流现状与年龄、文化程度有关;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干预缺乏;患者对非语言交流干预的需求和意愿较高。3.该干预策略应用后能提高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进一步修订并完善了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患者、家属及工作人员对本次干预内容、方式、时间等总体评价满意。4.初步建立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实用性。

胡洁蔓[3](2021)在《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结直肠外科广泛开展,患者住院时间显着缩短。直肠癌临时造口多为回肠造口,造口排泄物稀薄量大且腐蚀性强,造口护理难度大。如何让临时造口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造口护理技术成为当前临床造口护理工作的难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临时造口还纳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关于造口护理的实践和研究均集中在造口建立期,尚缺乏还纳后患者的护理方案。研究目的:描述并分析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在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护理循证证据;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患者需求、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4个环节开展研究。1.患者需求: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会聚平行混合方法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进行需求分析。分别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开展同期的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在定量研究部分,分别对长春市两所三甲医院行ERAS理念下直肠癌根治术和临时造口术的造口建立期患者,以及行造口还纳术的造口还纳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简版癌症支持性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和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还纳期患者调查问卷还包括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在质性研究部分,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个阶段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合。2.证据综合:采用系统检索的方法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对符合纳入排除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提取和总结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推荐强度划分,最终形成最佳实践信息册或总结。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归纳。3.证据传播:基于前期对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阶段患者需求分析的结果,以及关于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循证证据的最佳实践信息册和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结果,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通过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开展专家会议法对该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稿。4.证据应用:通过在吉林省两所三甲医院开展前瞻性同期类实验研究,一所医院采用上述护理方案,另一所采用ERAS理念下常规护理方案,并在患者造口术后1个月、3个月和9个月继续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评估以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1.患者需求: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68,四分位间距为19.75,且都有着广泛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其中信息需求、支持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分最高,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57.95(47.73)、50.00(50.00)和47.50(40.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造口护理相关信息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支持需求主要为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自卑、无力感、内疚和担忧是该阶段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95,四分位间距为35,略好于造口建立期患者。信息需求和支持需求是该阶段患者得分最高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72.73(36.36)和40.00(45.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支持需求包括医疗团队的支持和同伴支持。2.证据综合阶段:通过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指南和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最终分别纳入指南文献5篇和系统评价7篇,以及指南文献9篇和系统评价3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汇总以及专家小组的论证,最终形成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最佳实践信息册。因缺乏造口还纳期护理指南,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总结归纳出9个方面的系统评价结果。3.证据传播阶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经研究小组反复讨论,构建了《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两阶段护理子方案以及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子方案三个部分。通过专家论证法将该方案进行简化和修订,形成终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三个部分,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延续性护理三个方面。4.证据应用阶段:除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外,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在性需求维度外,干预组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时间以及LARS的严重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造口护理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2.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和同伴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3.构建的《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应用于我国结直肠ERAS临床情境中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并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杨微微[4](2021)在《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近年来,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增长,癌症已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其高病死率使患者及家属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负担,癌症患者自杀发生率远高于其他患者。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够使患者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心理痛苦,减少自杀自伤行为发生,避免医患纠纷。国内医患沟通模式研究较少,从国外引进的医患沟通模式对沟通时间、细节和医者技巧要求较高。由于医疗环境的不同,国内门诊医生日门诊量达几十、甚至上百,医患沟通时间上存在不足;且临床工作繁重、医务人员沟通能力欠缺,缺乏针对癌症患者需求的沟通指引工具,导致医患沟通效能不足,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导致医患纠纷。构建聚焦癌症患者沟通需求,为医者进行沟通技巧的指引,提高医患沟通有效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减少医患纠纷的沟通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回顾国内外医患沟通相关文献,结合访谈医患双方对于医患沟通的期望,分析医患沟通现状与癌症患者医患沟通需求之间的差距,聚焦患者关键需求,依托帕累托定律,构建简单易行、双向互动型沟通模式,期望能够为提高癌症患者医患沟通的有效性、就医体验以及医务人员沟通技巧提供指引工具,为临床医患沟通的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思路。方法:1.采用文献分析法,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检索策略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回顾关于癌症患者沟通需求与医患沟通相关的文献。2.采用质性研究法,访谈医生、护士、患者对医患沟通的期望和需求,依托帕累托定律,掌握临床医患沟通现状与需求之间差距的核心问题,确定基于癌症患者视角的医患沟通模式的指标框架。3.采用德尔菲法,对模式内容进行修订和评价,进行信效度检验,完成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构建。结果:1.通过文献分析,确定人本主义理论为理论依据,“以人为本”的核心形成理论框架;通过分析质性研究资料,依托帕累托定律,拟定以尊重(Esteem)、专业(Specialty)、参与(Engagement)和信任(Reliance)为关键一级指标,二级指标8个和三级指标47个的ESER医患沟通模式指标框架。2.专家函询共有15名专家参与,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11人(73.3%),中级职称4人(26.7%);硕士及以上学历11人(73.3%),本科4人(26.7%);有9名(60%)专家从事护理管理或医学教育工作,6名(40%)从事临床医疗或护理方面的工作;专家的平均工作年限为(22.7±8.9)年。经过两轮专家函询,确立了最终的ESER医患沟通模式,其中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8个和三级指标40个。专家积极系数两轮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第一轮为0.85,第二轮为0.91,整体权威程度较高;变异系数(CV)均小于0.25,同时对Kendall’s W系数作显着性x2检验,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专家的协调程度较高;重要性评价第一轮Cronbach’sα系数0.952,第二轮为Cronbach’sα系数为0.971,表明指标框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结论:本研究基于研究目的,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托帕累托定律,回顾文献,访谈医、护、患三方,初步形成了ESER医患沟通模式框架;经德尔菲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评价,构建的基于癌症患者视角的ESER医患沟通模式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专家函询所选的专家均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熟练地运用研究方法,经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故得到的最终结果具有可靠性。该模式作为双向互动型的沟通模式,将医学与人文相融合,可作为医护人员与癌症患者沟通的指引工具,使医患双方达到互相信任、合作共赢的局面,具有实践意义,可为临床上癌症患者医患沟通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但因仅在肿瘤科少量患者开展了实证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需结合临床场景扩大样本量应用,进一步检验实用性。

闻瑶[5](2021)在《我国预先指示制度构建研究》文中认为医学的进步让更多重症患者得以依靠维生治疗等医疗措施延长生存期,但这种寿命的延长往往伴随着尊严感受的降低和持续的生理痛苦。实践中陷入末期疾病状态的患者大多已丧失医疗决定能力无法依靠知情同意制度实现医疗自主权。预先指示作为一种自然人在具有医疗决定能力时为自己日后医疗事务作出安排的文件有助于维护患者医疗自主权和生命尊严。目前我国对预先指示的学术研究大多停留在描述性研究,法学领域对制度具体规则的研究较少。尽管我国已有预先指示和安宁疗护的实践,但存在着实践与立法脱轨的问题。我国大陆地区关于临终患者医疗决定的现行立法也具有明显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医疗家庭主义限制了患者自主权、意定监护无法在患者医疗决定领域发挥作用和患者医疗替代决定的主体顺位不明确。此外,严峻的老龄化也对临终医疗立法改革提出了要求。本文从案例出发揭示了我国存在建立预先指示制度的需求。在区分预先指示与安乐死等相关概念后,文章通过对完整自主权和先前自主权理论等理论的阐述论证了我国构建预先指示制度的正当性。针对我国患者医疗决定领域的立法现状,文章总结了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新加坡、韩国、美国的预先指示立法,将预先指示的订立、撤销、执行等方面的立法模式进行分类整理;总结美国昆兰案和布伦达案在法律救济层面的经验;借助医学知识分析人工插管对患者的影响;最终针对我国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构建预先指示制度可采的立法建议。我国应进行生前预嘱立法,患者订立、撤销预先指示应以意思能力为标准;订立预先指示应为要式行为;撤销则为不要式行为;预先指示的执行应以患者患法定疾病为前提;立法应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提供责任豁免;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执行预先指示应承担民事和行政责任;医疗机构执行预先指示的同时应负有姑息治疗义务;预先指示的格式范本应提供孕妇选择权条款;营养支持应纳入可供执行的维生医疗范围。我国还应赋予意定监护人代作患者医疗决定的资格并建立意定监护登记制度。此外,立法应明确医疗替代决定主体的决策顺位即意定监护人优先于其他近亲属,其他近亲属依现有的法定监护顺位代做决定。

周凌明[6](2020)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构建与服务改善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Patient-Centered Care,PCC),是世界范围内被公认的当今卫生系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它被大量的研究证明能有效地弥合现代医学分科过细而造成的医患关系鸿沟,重塑医疗服务的人文属性,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资源的产出效能。PCC强调医疗服务应围绕病人的需求偏好和价值观开展,医疗决策过程应主动让病人及其家属广泛参与,医患间构建起共同面对疾病的伙伴关系。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直在路上,近年来逐渐步入深水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此前未曾出现的情况不断浮现,比如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基本医保广覆盖后人们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大数据广泛应用后人们对医疗民主化的要求等等。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因此,本研究从广东省实际情况出发,将PCC理论中国化、具体化,对指引相关实践大有裨益。目的:首先,在总结国内外关于PCC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广东省,构建一个中国情境下的PCC模型。其次,基于模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广东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现状,并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研究及决策提供参考。此外,结合理论模型和实证数据,研究提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实践策略。方法: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文献研究法:系统总结世界范围内关于PCC研究的经典模型和相关文献资料,建立研究的理论基础。(2)半结构化焦点小组访谈:基于广东省四个经济区域划分,对住院病人、在职医生、护士开展半结构化小组访谈,构建PCC理论模型。(3)问卷调查法:在广东省四个经济区域选取9家三甲医院,对住院病人进行大样本量的问卷调查,收集研究所需实证数据,验证和优化理论模型,并据此评价广东省PCC现状。(4)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软件,数据分析及建模基于SPSS、Amos、Nviv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综合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回归模型、验证性因子分析、文本编码与理论构建等方法。结果:广东省住院病人对PCC的总体评分为8.60±1.38分,对模型7个维度的评分上,医疗保险的评分最低为7.96±2.08分,就医体验的评分最高为8.97±1.35分。病人对其余5个维度评分分别为:就医环境8.54±1.50分,诊疗质量8.63±1.45分,共同决策8.78 ±1.54分,医患沟通8.89±1.49分,疾病管理8.54±1.65分。来自农村的病人对PCC评分要显着低于来自城镇的病人;珠三角、粤东地区病人对PCC评分要显着高于粤西和粤北地区病人。结论:(1)本研究构建的对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为7个维度,分别为:就医环境、诊疗质量、共同决策、就医体验、医患沟通、医疗保险、疾病管理,模型共涵括25个方面的内容。(2)医疗机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改善,仍应首先注重结果质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向提供“品质型”医疗服务转型升级。(3)从模型7个维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医疗机构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

朱泱蓓[7](2020)在《关于优化消化内镜知情同意程序的系列研究及提高结直肠癌筛查依从性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我国消化内镜诊疗的知情同意现状的调查研究:一项单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背景:消化内镜技术在过去的20年里有了显着发展,随着内镜诊疗数量的增加和操作复杂性的提高,诊疗风险也随之增多。早在2006年,我们团队就曾对我国消化内镜知情同意情况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患者对于消化内镜的相关风险认知不足;而自此以后十余年间,国内未有进一步的相关研究。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并分析我国内镜诊疗前的知情同意现状,评估患方对消化内镜知情同意文书的理解程度和可阅读性,以及患方对围手术期相关风险的知晓情况,了解目前消化内镜术前知情同意现状的不足,从而指导改善临床工作。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单中心横断面调查研究。从2017年5月1日截止到2018年3月30日,对就诊于我医院内镜中心的患者进行关于术前知情同意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自制调查表对符合标准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的采集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病人来源、操作的类型、是否术前谈话、谈话时长、知情同意的方式、对操作风险的知晓程度、是否了解有可替代方案等。研究结果:最终纳入569例调查。平均年龄为56.01岁,有50.26%接受过中学教育,31.11%接受过大学教育;门诊患者占49.91%,病房占46.92%;内镜检查312人,占54.83%;内镜治疗257人,占45.17%。有93.5%的患者被告知有并发症的可能,但对死亡并发症的知晓率明显不足,只有6.15%。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患者对穿孔、感染、漏诊的知晓率高于女性;而女性患者对失败的知晓率更高。青年组患者对出血的知晓率更高;低学历患者对出血、感染的知晓率更高。首次内镜的患者对穿孔和失败的知晓率较高,而内镜诊疗次数越多对感染和漏诊风险的知晓程度越高。治疗组较检查组对于出血、失败发生的知晓率更高;而检查组对漏诊发生的知晓率高于治疗组。研究结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国内目前消化内镜知情同意签署率较前明显提高,但文件内容阅读率较低、文件信息披露不充分;具体风险、可替代方案告知仍不足,尤其是严重并发症风险告知;患者对内镜并发症知晓程度受内镜次数、诊疗类型、性别等因素影响。第二部分 视频教育可以提高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的风险意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研究背景和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一种有并发症的内镜检查方法。以往的研究表明,拟行ERCP的患者对ERCP的操作过程及相关并发症的理解水平存在差异。该研究为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提高拟行ERCP患者或家属对ERCP操作过程及风险的知情率。研究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连续录入拟施行ERCP手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视频组和对照组。视频组患者会获得详细的关于ERCP过程的宣教视频以及标准的书面知情同意,而对照组患者仅获得标准的书面知情同意。主要结果是评估患者对ERCP并发症风险或可能性的感知;次要结果是评估两组对ERCP术可能得到的获益的知晓情况、ERCP替代治疗方案和知情同意过程的总体满意度。研究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05例患者,其中视频宣教组101例,对照组104例。视频宣教组患者对ERCP并发症的理解程度明显提高(p<0.001),更有可能正确识别ERCP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注意的是,视频组对知情同意过程非常满意(87.1%vs.76.0%,p=0.04),而且需要额外解释的患者更少(31.7%vs.47.1%,p=0.024)。研究结论:通过该研究可发现ERCP术前进行相关视频的补充教育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对ERCP的认识,特别是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同时可提高知情同意过程的整体满意度。第三部分 强化宣教可以提高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依从性: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全球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而目前我国的CRC筛查的完成率仍未达到国际水平。国外多项干预性研究发现加强CRC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社区人群的CRC知识和意识,从而提高筛查依从性,而我国类似的干预性研究尚不足。研究目的:我们旨在通过对门诊就诊的自然人群进行教育干预,了解有效的干预策略,为提高中国筛查人群的CRC依从性提供重要的参考。研究方法:我们通过连续搜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0日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的无相关症状就诊人群,筛选条件为40-75岁,从未参与过CRC筛查项目,而拒绝门诊医生的建议完善肠镜或粪便隐血检查,对这样一部分人群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医师口头宣教;而强化宣教组除进行常规的医师口头宣教外,还将得到CRC相关知识的宣传手册,并在候诊区完成阅读。观察终点为干预3月后,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人群肠镜检查、粪便隐血检查的完成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两组人群对CRC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未完成CRC筛查的原因及意愿。研究结果:最终共有158人完成了这项研究。女性参与者(59.49%,94/158)多于男性参与者(40.51%,64/158)。调查人群的中位数年龄为51.00岁,平均年龄52.5±9.26岁。大多数参与者已婚(95.57%)。超过一半以上的参与者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51.27%)。通过干预,3月内粪便隐血检测完成率,强化宣教组明显高于常规宣教组(42.31%vs.20%,p=0.0024);而肠镜检查的完成率,强化宣教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vs.27.5%,p<0.0001)。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在结肠癌知识更新上的变化情况,发现强化教育组和对照组对CRC筛查相关知识的更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强化教育组较对照组更新的情况更优。CRC筛查意愿两组对比:未来6月内完成粪便隐血检测的及完善肠镜检查的强化教育组均高于常规宣教。研究结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强化CRC筛查的教育可以明显提高CRC筛查的完成率。同时,医师口头宣教结合宣传小册和医师口头宣教的干预均提高了对CRC筛查知识的更新,而且在CRC筛查的意愿方面均有显着增加。

韩敏[8](2020)在《患者视角下知情同意权的认知、行使及完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患者权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患者既是社会上的普通人又是寻求医疗帮助的“弱势者”,基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出发点,越来越多的权利种类被提出,患者权利保护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以知情同意权为例,这一具有强烈伦理性的保护原则,被很多国家法律规定为强制性规范,希望通过在医疗活动中给与患者更多的主动权来平衡医患双方的地位,帮助患者更好的参与医疗决策,但是在各国不同医疗环境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以我国为例,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制度设置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保护患者权利的目的。研究目的患者知情同意权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患者权利的保护,更广泛的来说是为了平衡医患间地位,促进医患的和谐,最终目的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知情同意权的认知以及在医疗活动中患者行使知情同意权的具体情况、患者的自主性等,分析影响患者知情同意做出的因素以及在知情同意权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善知情同意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希冀对促进我国患者权利保护有所裨益。研究方法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有历史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主要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佛山等地一些医院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85份,回收有效问卷523份,有效回收率92.6%。利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患者问卷数据库,使用SPSS22.0软件对问卷资料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患者对知情同意权的认识以及权利行使中存在的问题。结果1、患者对医生告知内容理解程度普遍不高,完全理解的仅占19.1%(100/523);患者对知情同意书的认知也不全面,对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态度有消极的一面。2、患者知情同意的自主性不高。无论是紧急情况下还是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患者都选择医生来做出医疗决定;同时在对医生建议不同意时,很少有患者能坚持自己。经医生解释会接受医生意见的占87.6%(458/523),选择表明不同意并坚持己见的仅占5.9%(31/523)。3、知情同意的选择对患者的意义不大。对于患者自由选择的意义认识,认为意义很大的仅占37.1%(194/523);对于患者要么治疗要么放弃的这种选择,认为是真正选择的占51.2%(268/523)。4、患者就诊的首要关注点是疗效的保障。患者就医中首先关注自己的疗效有没有得到保障的占70.4%(368/523),关注知情同意权有没有得到保障的占29.6%(155/523)。结论1、在我国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患者自身对知情同意权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在行使权利时不能真正的知情;患者在知情同意权实现过程中的自主性不高,且难以真正行使同意;忽视了患者权利保护的最终目的,强调了知情同意权的保护而忽视了最根本的生命健康权。2、提出了改进患者知情同意权实现的对策与建议。一、改善患者知情同意的可行能力。加强对患者的科普教育和疾病的社会公益宣传,促进对患者的教育和信息补充,提高患者自主选择的自由能力。二、规范知情同意书格式及医方告知义务标准。三、紧急情况下回归医生义务本位。从患者生命权至上这一根本出发,生命权是首要人权,在特殊情形下,医生有权利也有义务采取必要的措施救治患者。

何绵锦[9](2019)在《伦理学视角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肯定了医疗卫生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但也同时指出,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还不能让人民满意,矛盾依然尖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层出不穷,成为危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对当代中国的医患关系给予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多角度、全视野地解析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现状,在厘清医患矛盾冲突各种表现形式和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及影响,提出了重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案。依照医患关系本身的问题逻辑,以及对这一客观逻辑之理论把握方式的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研究,论文就必然以如下的结构方式而展开其自身。首先,通过对医学伦理思想发展的概述,指出,义务论医学伦理思想和功利主义医学伦理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医疗实践活动中都面临新的发展困境,难以有效指导医疗实践活动的开展,更不足以妥善协调医患关系,对医患关系不和谐现象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这一思想的分析和论证,旨在指明,如若在研究医患关系的伦理性质和伦理基础时,除了批判地借鉴义务论和功利主义思想之外,还要充分掌握和运用德性论和规范论的思想资源。其次,对医患关系的概念进行解析,并通过详实的数据说明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但医患矛盾也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医患关系的复杂程度也已远远加深,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剖析,详尽分析和论证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为归类提供事实基础。第三,首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描述和分析,分别从医方和患方角度讨论了医患之间发生矛盾冲突的各种原因,说明了医患关系是怎样陷入恶化怪圈的;特别是揭示了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中的特殊性,以及对医患关系的重要影响。其次从“职业医闹”和社会媒体的片面宣传两方面揭示了社会外部因素对医疗卫生系统社会形象和公信度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制度供给不足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重构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案。首先是解决制度供给问题,这就需要将“公正”作为构建当代中国和谐医患关系的指导原则,在“给每个人他所应得”的意义上,提供能够满足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的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厘清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中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应得”权利和义务,特别是针对存在着的种种权利缺失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制度供给的具体内容。其次是道德重建问题,也就是通过重振医德、构建患者的就医道德、重塑企业道德、强化媒体道德为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郑小雯[10](2019)在《癌症患者家属病情告知及医务社会工作启示研究 ——以深圳市R医院为例》文中指出目前,癌症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虽然医学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但癌症治愈率困难,很多人对“癌症”字眼是回避的。在医学领域,医务人员关注的是患者生理上的疾病而忽视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医疗服务需要从传统的医疗模式向“身-心-社”模式转变。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并运用类属分析法进行分析,以有利无伤伦理原则和身-心-社-灵全人照顾模式为研究视角,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家属对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的行为和态度的文献基础上,选取深圳市R医院肿瘤科的13例癌症患者家属作为访谈对象,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最后对获取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10例癌症患者获悉自己的真实病情,获悉原因有患者主动要求告知、医生告知和家属主动告知。1例癌症患者部分获悉真实病情,2例癌症患者未获悉真实病情。8名患者家属主张对患者进行真实病情告知,5名家属不认同对患者进行癌症真实病情告知。结果表明告知真实病情是可行的,如何告知才是病情告知的关键内容。本文将从医务社会工作角度去研究家属的病情告知行为和态度,深入了解不同背景家属关于癌症病情告知态度的个性差异以及背后的原因,尝试提出在有利无伤伦理原则指导下医务社会工作在介入服务时的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保护癌症患者的利益。

二、关于病人知情同意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病人知情同意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
    1 调查问卷的初步确立
    2 调查问卷的预测
    3 现状调查的实施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初探
    1 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构建
    2 喉癌术后患者失声阶段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初步应用
    3 修订并完善非语言交流干预策略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创新及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相关理论
        1.2.3 ERAS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
        1.2.4 ERAS在结直肠外科治疗护理中的应用的文献回顾
        1.2.5 癌症患者需求测评工具
        1.2.6 结直肠癌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的文献回顾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患者需求
    2.1 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方法
        2.1.3 研究结果
    2.2 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方法
        2.2.3 研究结果
    2.3 讨论
        2.3.1 造口建立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2.3.2 造口还纳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证据综合:系统评价
    3.1 成立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护理循证实践小组
    3.2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方法
        3.2.3 研究结果
    3.3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3.3.1 研究目的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结果
    3.4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3.4.1 研究目的
        3.4.2 研究方法
        3.4.3 研究结果
    3.5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3.5.1 研究目的
        3.5.2 研究方法
        3.5.3 研究结果
    3.6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
        3.6.1 研究目的
        3.6.2 研究方法
        3.6.3 研究结果
    3.7 讨论
        3.7.1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7.2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7.3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证据传播: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4.1 成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制定小组
    4.2 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4.3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的专家论证
        4.3.1 研究目的
        4.3.2 研究方法
        4.3.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证据应用:临床试点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和方法
        5.2.1 研究对象
        5.2.2 研究方法
        5.2.3 评价指标
        5.2.4 资料收集
        5.2.5 质量控制
        5.2.6 伦理许可
        5.2.7 统计分析
    5.3 研究结果
        5.3.1 失访情况
        5.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5.3.3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5.3.4 干预方案对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5.3.5 干预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5.3.6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造口相关并发症比较
        5.3.7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造口还纳时间比较
        5.3.8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LARS严重程度比较
    5.4 讨论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造口建立期患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造口建立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附录四 造口建立期患者访谈提纲
    附录五 造口还纳后患者问卷调查表
    附录六 造口还纳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附录七 造口还纳期患者访谈提纲
    附录八 中文版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
    附录九 AMSTAR评价清单及说明
    附录十 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 版)
    附录十一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研究内容
    5 研究的技术路线
二、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提出
    1 理论框架
    2 文献分析
    3 质性研究
        3.1 医护人员医患沟通现状的质性研究
        3.2 癌症患者医患沟通需求的质性研究
        3.3 质性研究的严谨性
        3.4 伦理问题
三、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构建
    1 德尔菲专家函询
    2 专家基本情况
        2.1 专家的选择
        2.2 专家积极系数
        2.3 专家权威程度
        2.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 指标的筛选
        3.1 第一轮筛选结果
        3.2 第二轮筛选结果
四、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评价
    1 评价方法
        1.1 信度评价
        1.2 效度评价:内容效度
五、结果
六、讨论
    1 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 医患沟通模式的内容分析
    2 ESER医患沟通模式研究结果的应用性
    3 研究的局限性
七、结论
八、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基于癌症患者视角的医患沟通模式研究进展
    2.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我国预先指示制度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案例引入
    一、浦某、王某故意杀人案
    二、官佳敏与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第二节 案例引发的困惑
    一、我国患者尊严死亡需求难以实现
    二、临终患者难以行使医疗自主权 第二章 预先指示制度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预先指示制度的概念
    一、预先指示的概念
    二、预先指示与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预先指示的类型
    一、指令型预先指示
    二、代理型预先指示
第三节 预先指示的法理基础
    一、完整自主权与先前自主权
    二、医疗决定不许代理原则及例外
    三、生命权保障相对化 第三章 我国临终患者医疗决定制度的立法现状和问题
第一节 我国临终患者医疗决定制度的立法现状
    一、近亲属替代决定模式
    二、预先指示制度实践与立法脱轨
    三、《民法典》为预先指示立法探索预留空间
第二节 我国临终患者医疗决定制度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患者自主权立法保障不足
    二、意定监护在患者医疗决定领域缺失
    三、替代决定主体顺位不清易引发纠纷 第四章 域外预先指示制度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预先指示的类型
    一、指令型预先指示
    二、指令型、代理型预先指示并用
第二节 预先指示的订立
    一、订立预先指示的主体资格
    二、订立预先指示的形式要求
    三、订立预先指示的程序要件
第三节 预先指示的撤销
    一、撤销预先指示的主体资格
    二、撤销预先指示的方式
第四节 预先指示的执行和保障
    一、预先指示的执行
    二、执行预先指示的法律后果
第五节 孕妇预先指示的效力
    一、活产可能性模式
    二、自动失效模式
    三、存活能力模式
    四、孕妇选择模式 第五章 构建我国预先指示制度的立法建议
第一节 生前预嘱立法保障患者自主权
    一、生前预嘱的订立条件
    二、预先指示的撤销条件
    三、预先指示的执行和保障
    四、怀孕状态下预先指示的效力
第二节 强化意定监护在患者医疗决定领域的作用
    一、将意定监护人纳入医疗替代决定主体
    二、建立意定监护登记制度
第三节 明确医疗替代决定主体顺位
    一、意定监护人优先于其他近亲属代作决定
    二、近亲属依现有法定监护顺位代作决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构建与服务改善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技术路线与质量控制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本研究框架
    第一节 国外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二节 我国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三节 本研究框架
第三章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构建
    第一节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框架构建
    第二节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优化与验证
    第三节 模型评价
第四章 广东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现状与评价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
    第二节 问卷调查方法
    第三节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 研究讨论
第五章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改善策略研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关于优化消化内镜知情同意程序的系列研究及提高结直肠癌筛查依从性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我国消化内镜诊疗的知情同意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前言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包括数据、图表等)
    四、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视频教育可提高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风险意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一、前言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
    五、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强化宣传教育可提高结直肠癌筛查的依从性: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设计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结直肠癌筛查的现在和未来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与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8)患者视角下知情同意权的认知、行使及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价值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 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基础理论
    2.1 患者的概念
    2.2 患者权利保障的法理基础
    2.3 患者知情同意权的伦理基础
    2.4 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内涵
第三章 研究对象、方法及结果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问卷设计及内容
    3.4 结果
第四章 患者知情同意权行使中存在的问题
    4.1 患者难以真正知情
    4.2 患者难以真正行使同意
    4.3 强调权利而忽视权利保护的最终目的
第五章 完善患者知情同意权保护的建议
    5.1 改善患者知情同意的可行能力
    5.2 规范知情同意书格式及医方告知义务标准
    5.3 紧急情况下回归医生义务本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成果
致谢

(9)伦理学视角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医学伦理思想发展概述
        一、义务论医学伦理思想
        二、功利主义医学伦理思想
    第二节 传统医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困境
        一、义务论医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困境
        二、功利主义医学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困境
第二章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解读:概念、特征及冲突表现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念解析
        一、医患关系的“主体”在不断扩展
        二、医患关系的“内涵”在不断延伸
    第二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总体特征
        一、当代中国医患关系的主流是和谐
        二、当代中国医患矛盾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第三节 当代中国医患冲突的具体表现
        一、医患之间权利的冲突
        二、医患之间利益的冲突
        三、医患之间文化观念的冲突
第三章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成因
    第一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伦理理论原因
    第二节 当代中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实原因
        一、医方的不正当作为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导火索
        二、患方维权意识的觉醒及行为的不成熟是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的综合作用是医患关系恶化的助推器
        四、制度供给不足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 制度伦理视角下新时代和谐医患关系构建方案
    第一节 公正:医患双方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公正: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指导原则
        二、从权利和义务之关系的角度看医患关系
    第二节 公正的医疗卫生制度是和谐的医患关系的基础
        一、从医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看
        二、从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看
        三、从媒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看
    第三节 德性重塑是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重要路径
        一、医德的重振
        二、患者就医道德的构建
        三、医药企业企业道德的重构
        四、媒体道德的强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癌症患者家属病情告知及医务社会工作启示研究 ——以深圳市R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来源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创新点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一)癌症患者
        (二)癌症患者家属
        (三)病情告知
        (四)医务社工
        二、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选取条件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第三节 研究视角
        一、生命伦理有利无伤原则
        二、身-心-社-灵全人照顾模式
    第四节 研究伦理
第二章 文献回顾
    第一节 国外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内的研究现状
        一、不同的学科视角
        二、不同人群视角
        (一)医护人员视角
        (二)医务社会工作者视角
        (三)患者视角
        (四)家属视角
        三、医务社会工作和病情告知服务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一)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
        (二)医务社会工作及病情告知服务面临的困境
    第三节 评述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家属病情告知资料呈现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家属的一般资料
        (二)患者的一般资料
        二、患者获悉病情情况
        (一)患者完全获悉真实病情
        (二)患者部分获悉真实病情
        (三)患者未获悉真实病情
        三、家属病情告知行为和态度
        (一)家属病情告知行为及态度
        (二)患者获悉病情与家属不主张告知的差异
        (三)家属是否主张告知自己亲人与如何看待病情告知的差异
        四、患者知道病情后的反应及影响
        (一)知道真实病情的情绪反应及变化
        (一)知道真实病情对患者的影响
    第二节 家属病情告知的原因分析
        一、年龄
        二、个性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
        三、家庭关系
        四、病情严重程度
        五、文化
    第三节 结论
        一、病情告知是可行的
        二、选择合适的告知策略和技巧
        三、紧密关注家属的不良情绪
第四章 医务社会工作及病情告知的服务建议
    第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建议
        一、明确医务社会工作岗位及定位,提高对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视
        二、提高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三、完善专业教育,理论教育和实务工作紧密结合
    第二节 应用身-心-社-灵全人照顾模式
    第三节 癌症病情告知服务建议
        一、搭建医务人员患者病情告知的沟通平台
        二、搭建患者与家属的关于病情告知的沟通桥
        三、开展癌症患者病情告知策略是癌症医务社工的服务方向
第五章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关于病人知情同意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伦理素养调查研究 ——以某三甲医院为例[D]. 许馨元. 大连医科大学, 2021
  • [2]喉癌术后患者非语言交流现状调查及干预策略初探[D]. 魏蓉.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3]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 胡洁蔓. 吉林大学, 2021(01)
  • [4]基于癌症患者视角,ESER医患沟通模式的构建[D]. 杨微微.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1)
  • [5]我国预先指示制度构建研究[D]. 闻瑶.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型构建与服务改善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D]. 周凌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6)
  • [7]关于优化消化内镜知情同意程序的系列研究及提高结直肠癌筛查依从性的干预研究[D]. 朱泱蓓.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6)
  • [8]患者视角下知情同意权的认知、行使及完善研究[D]. 韩敏.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9]伦理学视角下当代中国医患关系问题研究[D]. 何绵锦.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2)
  • [10]癌症患者家属病情告知及医务社会工作启示研究 ——以深圳市R医院为例[D]. 郑小雯. 深圳大学, 2019(01)

标签:;  ;  

患者知情同意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