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易钢索吊桥悬索系统设计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少龙[1](2020)在《基于MATLAB GUI的悬索可视化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常生活中雨后挂满水珠的蜘蛛网、吊桥上的绳索以及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其呈现的形状都是悬链线,这也说明大自然事物的空间结构分布遵循最小势能的原理。本论文是在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课题组与汉中大秦机械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基础上确立的,主要针对悬链线理论在旅游索道中悬索的设计计算问题展开研究,旨在运用现代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得到精确数值解,避免繁琐、复杂的人工计算,从而提高悬索工程的安全性。本文中研究内容主要基于悬链线理论,以架空索道中的滑索为对象,针对郑丽凤提出的无荷拉力系数迭代计算公式提出改进算法,运用MATLAB软件中的GUIDE建立悬索设计计算的界面,编写具体的计算代码。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其程序的可行性,实现悬索的可视化系统设计。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研究分析悬链线的基本理论,并对悬链线理论、抛物线理论、悬索曲线理论以及摄动法理论等四种经典的悬索理论进行阐述,对比分析各种理论的中挠系数范围。以滑索为对象,运用悬链线理论建立其悬索在无荷状态下的数学模型。在不同已知条件下,运用不动点迭代法理论和牛顿迭代法理论推导得出拉力系数的迭代公式,通过算例验证迭代公式的可行性。其次,运用悬链线理论建立其悬索在有荷状态下的数学模型,通过牛顿迭代法计算出有荷挠度及拉力的数值解;阐述悬索在设计过程中,其安全系数及耐久性的校核公式;运用机械能守恒原理,分析滑索运行过程中功能变化,计算出运行过程中的瞬时速度。最后,运用MATLAB软件中的GUIDE进行悬索计算图形界面设计,详细表述各个控件功能,编写关键回调函数的代码,从而实现具体的功能要求,通过工程实例验证相关数据。以上研究在不同条件下计算无荷拉力系数方面为工程中悬索设计计算提供理论基础,对悬索的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实践作用。
孟屯良[2](2019)在《山区柔性吊桥优化设计及工程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柔性吊桥,由于其自身刚度较小,在活载作用下,主缆几何形状发生变化,活载越大,桥面挠度越大。本文从控制结构刚度及主梁变形两个方面着手,对柔性吊桥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设计。研究了柔性吊桥变形受力的简化计算方法,研究了柔性吊桥重力刚度对桥梁结构变形的影响、研究了加劲梁抗弯刚度对桥梁结构变形的影响、研究了主缆的弹性刚度对桥梁结构变形的影响,推导了在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桥梁结构变形解析计算公式。研究了主要结构参数对结构变形和加劲梁受力的影响,包括加劲梁刚度、主缆垂跨比、恒活载比等主要参数。研究表明:在均布、集中荷载作用下,决定加劲梁挠跨比的主要因素是恒活载比值以及主缆的垂跨比,减小结构挠跨比的有效方式是增大恒活载比、减小主缆垂跨比;增大加劲梁刚度对提高结构整体刚度效果极为有限,还会增大加劲梁本身的受力。在设计中可摒弃焊接型钢的做法,在纵向设为铰接,加劲梁不再承担整体弯矩,而是作为局部受力构件,可有效改善加劲梁的受力。为改善柔性吊桥的受力性能、控制主梁的变形,分别采取增加主梁梁端约束、增设中央扣、同时增加主梁梁端约束及增设中央扣三种措施,研究不同状况下结构的受力。研究表明:主桥在增加主梁梁端约束及增设中央扣后,主梁变形减小较多;结构的轴力和应力有局部增大,在钢梁的受力范围之内;结构的受力合理,在运营中变形小,耐久性提高明显。柔性吊桥的优化设计可有效地改善其变形和受力性能,减少桥梁的病害,提高桥梁的使用性能。
赵炎康[3](2019)在《基于二阶弹变的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的稳定性分析》文中认为索道在旅游、矿山、交通运输等行业中拥有着广泛的应用。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的安全性、平稳性、可靠性及舒适度是设计制造时所要考虑的重要技术参数。规范索道的设计制造,确保其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是索道研究设计必须面对的问题。本论文以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为研究对象,在二阶弹变理论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其稳定性,采用ABAQUS有限元工具软件,对往复式架空索道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其静力学和振动力学的稳定性情况,通过对悬索进行几何非线性分析计算,建立平衡方程。(1)基于悬索振动力学,推导了客运架空索道的二阶弹性几何非线性方程。(2)采用UL法,利用虚功方程,在增量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了单元切线刚度矩阵。从而得到悬索的精细化力学分析模型。(3)基于二阶弹性的大变形公式对悬索结构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索道算例的计算,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分析力学模型及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4)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索道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和施加载荷,选取索道在自由状态和风载荷这两种不同的工况下,分析得到缆车处在何处时,所受应力最大,悬索可能处于的危险状态。并研究其动态特性,得到应力、应变、位移云图以及不同位置振型图。本文的研究工作对于往复式架空索道的稳定性及性能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往复式索道的整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将二阶弹性理论应用于索道设计的方法。索道的理论计算也将更加科学精确和可靠。
田亚男[4](2019)在《某工程用缆索起重机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缆索起重机是一种大跨距承载起重运输机械,具有水平运输与垂直吊装的功能。其中,载重小车利用悬挂于两支点之间的柔性钢索作往返运输工作。相比较于陆地上其它起重机械设备,缆索起重机具有跨距大、运转速度快、结构构造简单、施工周期短、造价低廉等优势,并且受施工操作场地和地势条件影响较小。因此,在桥梁施工、水利建设和公路工程中多采用缆索起重机设备,完成施工建材及构件的水平和垂直运输。由于缆索起重机塔架结构承受主索力、背索力、风荷载、温度荷载等因素影响,要保证塔架结构安全稳定,对其进行相关力学性能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缆索起重机规格和结构形式,选用多种型钢截面和圆形钢管型截面等主材,应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Workbench对某跨库大桥所使用的LQ800kN缆索起重机结构及其岩锚梁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塔架结构刚度和强度,得到结构变形、应力分布情况。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应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对缆索起重机塔架结构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针对主索与水平方向斜拉角度的变化、整体温度荷载变化、风荷载,设计八种静力计算工况,分析塔架结构的整体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2)应用Workbench软件对岩锚梁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力学性能分析,计算出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3)对塔架结构进行整体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分析。(4)运用MIDAS/Civil软件进行塔架结构特征值分析,得出其振型周期和振动模态响应。(5)对塔架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线弹性时程分析,得出塔架典型位置处的位移和时程加速度的变化规律。根据相关规范,对动力响应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文对缆索起重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为缆索起重机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王武国[5](2018)在《悬索非线性随机振动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柔性结构,悬索对风、雨等随机激励比较敏感,容易发生较大位移的振动。由于悬索的初始形态引起的二次位移非线性,会随着初始形态的变化,对悬索的振动响应和动力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加之荷载的随机性,悬索呈现出非常复杂的非线性随机振动响应。本文运用基于Gauss-Legendre积分和短时高斯转移概率密度假定的路径积分法研究了悬索在高斯白噪声激励下随机振动模态响应,主要工作如下:(1)在早期学者的悬索模型基础上,考虑了悬索材料自身阻尼因素的影响,并运用结构动力学和随机振动理论,推导出悬索在高斯白噪声激励下的非线性振动模态方程。(2)利用短时高斯近似的方法对转移概率密度进行了求解,探究了影响其计算精度与效率的因素,并求解了悬索的非线性振动稳态响应的概率密度函数。由于位移二次非线性项的存在,位移模态响应呈非零均值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呈非对称分布形式,失效概率的计算模式也需进一步改进。(3)利用路径积分法研究了悬索在不同时刻下的非平稳振动响应,与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路径积分法的有效性,并通过与平稳响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对比分析,阐明了非平稳响应中由初始形态引发的不利影响。(4)选择悬索的代表性几何尺寸和材料属性,研究了模态振动方程中非线性参数在索的跨度、垂度以及材料性质的等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模态振动响应概率密度的影响。并通过Matlab编程求解了两类索模态响应的概率分布函数以及不同时刻下的索的可靠概率分析。结果表明:当悬索随着垂跨比的增大,刚度系数ηd2、频率比?1/?0也逐渐增大,振型由反对称正弦函数向正对称函数转变,响应的均方差相应减小。相比材料参数,悬索的几何参数对模态振动响应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悬索初始设计时,应按照以几何参数的影响为主的理念进行结构设计,并综合考虑非平稳响应中初始形态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确保悬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以及预测悬索随机振动的失效概率等。
丁卫国[6](2017)在《空中连廊装修平台吊桥施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秦皇岛金梦海湾2#、3#地块住宅一期外装饰工程的钢桁架连廊具有跨度大、离地高度大的特点,给施工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为此,经选择和分析研究,应用了一种新型的空中连廊装修平台吊桥施工技术,安全而巧妙地解决了高空廊桥下部装饰装修无作业平台的难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冯辉荣[7](2016)在《林业架空索道横向振动的建模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工程索道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领域,各种新型索道的设计与技术创新也越来越多,这对悬索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索道系统不仅有静力设计的要求,更存在着复杂的动力学理论与控制机理。索道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关系着索道工程的安全、经济与正常运行。因此,工程索道的应用与理论研究是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尤其在工程索道动力学理论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林业架空索道的悬索系统是最复杂的索道系统之一,其操作运行过程复杂,具有研究的复杂性、挑战性、与实践性。因此,对林业架空索道系统的动力学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介绍了悬索动力学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林业架空索道的研究现状、设计理论、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局限,并分析了工程索道的发展趋势。明确了承载索状态控制是索道安装架设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在弹性假设条件下,为揭示悬索线长与张力状态受到各类工况中的温度变化、弹性伸长、支座位移、风荷载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基于索单元的张力和索长的状态,提出了悬索状态可分为自然态、施工态和工作态三种状态,并以自然态线长相等为桥梁,建立基本状态协调方程。阐明基本状态方程是不同悬索理论建立状态协调方程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悬索单位长度的重量与刚度的比值(重刚比)是影响悬索静态位形的主要参数,并以埃特金加速迭代法为例推荐状态方程的有效解法。针对悬索斜抛物线状态方程,引入埃特金加速迭代解法,阐述其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结合工程索道案例,通过比较分析普通迭代法、牛顿迭代法和埃特金加速迭代法的求解过程,得到不同温度下无荷的悬索跨中张力、索长、中央挠度及中挠系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温度效应对悬索参数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埃特金加速迭代法实用且简便。以单跨全悬增力式架空林业集材索道为例,研究在货物脱钩等突发情况下,承载索因积蓄的弹性能瞬间释放而产生自由振动。基于弦振动理论,建立了在指定位置脱钩的悬索振动方程,分析了脱钩工况下悬索振动固有频率、周期、波长等特征参数及主振动、自由振动、总能量等响应变化规律,并以三维图形进行直观表征与分析。说明了脱钩振动分析对林业架空索道的安装设计、技术改进与使用安全规程的指导意义,为工程中设置自动卸货、自动装载等最佳作业位置提供动力学理论依据。基于Euler梁假设,以实际工程索道为研究对象,考虑索道系统中跑车与悬索结构表面的非线性接触问题,关注悬索表面螺旋式不平度对跑车运行的影响,引入赫兹接触模型,得到了钢索与跑车的非线性接触模型。通过建立跑车-钢索耦合动力学振动控制方程,探索了悬索表面不平度对钢索的振动位移的响应;得到了跑车速度对钢索振动位移、振动频率和钢索最大张力等因素的影响,明确了跑车速度、钢索不平度、悬索重量刚度比、跑车重量及挂物重等参数对悬索系统强迫振动的影响与稳态响应机理,并结合工程案例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跑车通过跨中时,悬索具有最大位移与最大张力。重点分析了在跨中及距跨支座两端为1/4与3/4位置时,在跑车不同特定速度下,承载索的垂向位移时间历程,进行了相应的静态和动态悬索轴向力对比分析。同时分析了在不同跑车速度下,跑车与挂重的垂向位移时间历程,及其对承载索静态和动态轴向力的影响。明确了轴向力随车轮位置变化的静力学特性。明确了接触力对系统的影响。明确了悬索-跑车耦合振动的最不利速度与最优速度,为工程索道设计提供了理论储备与参考。进一步基于Euler梁假设,结合实际工程索道,考虑悬索表面的不平度参数,引入赫兹接触模型,建立跑车-钢索耦合振动控制方程。以里兹法进行数值仿真,通过振动响应曲线揭示了钢索不平度对钢索位移、跑车位移与挂重物位移的不同响应结果。仿真结果与解析分析可为工程索道设计提供理论储备与参考。明确了钢索表面不平度对轴向力的影响,明确了车轮直径与钢索不平度幅值对索道系统的振动特性的影响。为工程索道设计中跑车行走轮直径与钢索不平度的优化配合,提供了动力学理论参考。最后,对本论文工作给予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讨论与展望。本文主要创新性工作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对悬索状态进行了分类,并应用新的加速迭代法求解悬索状态方程,提高了悬索状态方程求解的收敛速度。提出了悬索单位长度的重量与刚度的比值是影响悬索静态位形的主要参数。2.引入赫兹接触模型来考察跑车与悬索的接触模型,研究了考虑悬索与跑车接触参数对索道系统耦合振动力学模型及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考虑了钢索表面的不平度对跑车-钢索耦合振动模型的影响,建立了钢索-跑车耦合振动力学模型,并对横向振动参数进行了分析。4.针对实际工程应用来建立数学与力学模型,让理论研究更加切合生产实际,让理论研究成果能直接指导生产实践。
梁幻天[8](2017)在《弗雷·奥托作品中的轻型设计思想及找形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一篇通过研究2015年普里兹克获奖得主德国建筑师弗雷·奥托的具体作品来分析其轻型设计思想及其“找形”的试验方法的文章。文章对世界范围的轻型结构的发展进行了简述。结合弗雷·奥托的具体作品的研究过程来探究其“找形”的试验研究方法。总结弗雷·奥托由此过程所得到的几种基本形式,分别是:帐篷与皂膜、悬挂结构、网壳结构、充气结构。并对这几种基本形式的特点和应用进行初探。通过对弗雷·奥托生平背景、教育与执业的分析,结合弗雷·奥托轻型建筑具体试验过程的研究,总结出弗雷·奥托轻型设计的思想和策略。现实意义上,结合弗雷·奥托对不同材料创造性的轻型设计,来对中国国内的建筑设计发展作出启示。弗雷·奥托对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兼顾了材料的生态性与经济性、实用与美观,其“临时”的设计手法和研究方法,对国内轻质建筑单一发展轻钢板房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弗雷·奥托运用模型进行“找形”的试验研究过程,展现的是极致的结构技术,是对单纯表现主义的反思,也让我们对国内目前比较浮躁的表现主义风气进行思考。
张锴[9](2016)在《悬索人行吊桥荷载试验与静力特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对某跨度78 m的悬索人行吊桥进行静力特性分析,首先在空载状态下测量主索的原始几何形状,然后把实测数据导入有限元模型进行几何非线性模拟计算,最后进行荷载试验,观测分级荷载作用下主索控制截面垂度的变化量。将实测数据与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出的理论值进行对比,各测点变形实测值均小于理论值且变化规律基本吻合,悬索人行吊桥受力性能良好,满足荷载等级设计要求。
李琛[10](2016)在《《世界着名桥梁》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翻译实践报告是以科普文本《世界着名桥梁》的英译中翻译实践为基础撰写的。文本内容包括对悬索桥的整体介绍,以及对四大着名桥梁的具体介绍,具有科普类文本的普遍特点,文本中出现了大量的工程技术类的专业术语,以及多状语、定语成分的长句,代词的使用也较多,给翻译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现有的翻译研究缺少对桥梁建筑科普性文本中出现的此类问题的总结,因此,此类翻译实践和翻译实践报告的撰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翻译过程中主要遇到三大类问题:一是技术层面的句子在理解和表达方面比较困难;而是定语从句、后置定语等成分较多,结构复杂;三是代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针对第一类问题,译者主要借助各种平行文本和网络资源帮助自己的理解和表达。针对定语成分多、信息量大的句子,译者采取了信息整合、语序调整、分层叙述的方法。针对代词的翻译,译者根据不同语境主要采取了补偿性翻译的策略。通过撰写本次翻译实践报告,译者总结归纳了科普类文本中常见的技术类层面句子的翻译、定语以及代词的翻译策略,希望能为今后的科普类文本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简易钢索吊桥悬索系统设计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易钢索吊桥悬索系统设计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ATLAB GUI的悬索可视化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悬索理论的发展历程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钢丝绳弹性模量 |
1.2.4 悬索理论的发展阶段 |
1.3 悬索理论的工程实践 |
1.3.1 滑索的发展及现状 |
1.3.2 滑索的类型及特点 |
1.3.3 滑索的发展及问题 |
1.3.4 滑索选线的基本原则 |
1.4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应用价值 |
1.4.3 研究的目的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无荷滑索悬索理论的研究 |
2.1 悬索理论基础 |
2.2 四种经典悬索理论的比较分析 |
2.2.1 悬链线理论 |
2.2.2 抛物线理论 |
2.2.3 悬索曲线理论 |
2.2.4 摄动法理论 |
2.2.5 中挠系数的适用范围 |
2.3 基于悬链线理论的无荷悬索数学模型 |
2.3.1 无荷悬索的线形 |
2.3.2 无荷悬索的索长 |
2.3.3 无荷悬索的挠度 |
2.3.4 无荷悬索的拉力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无荷拉力系数的迭代算法研究 |
3.1 迭代计算方法 |
3.1.1 不动点迭代法 |
3.1.2 牛顿迭代法 |
3.2 拉力系数的迭代算法 |
3.2.1 已知无荷中央挠度或无荷中挠系数 |
3.2.2 已知无荷悬索的索长 |
3.2.3 已知无荷悬索下支点的安装拉力 |
3.3 算例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有荷滑索悬索理论的研究 |
4.1 有荷悬索的线形及拉力 |
4.1.1 有荷滑索的数学模型 |
4.1.2 有荷挠度与水平拉力精确解计算 |
4.1.3 悬索的耐久性及安全系数校核 |
4.2 滑索的动力学分析 |
4.2.1 下降情况加速度的计算分析 |
4.2.2 上升情况加速度的计算分析 |
4.3 有荷滑索的速度计算模型 |
4.3.1 滑索受力分析 |
4.3.2 系统能量分析 |
4.3.3 滑索速度计算迭代公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滑索悬索可视化系统设计研究 |
5.1 MATLAB概述 |
5.1.1 GUI控件概述 |
5.1.2 GUI界面设计步骤及准则 |
5.2 悬索可视化界面的系统设计 |
5.2.1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5.2.2 系统的功能模块 |
5.2.3 系统的计算流程图及关键程序 |
5.2.4 系统的编程与显示 |
5.3 工程实例 |
5.3.1 景区给定的条件数据 |
5.3.2 滑行速度的结果显示 |
5.3.3 悬索中挠系数的结果显示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和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论文中涉及到的程序代码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山区柔性吊桥优化设计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柔性吊桥发展及现状 |
1.1.2 柔性吊桥结构与特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悬索桥结构的分析理论 |
1.2.2 柔性吊桥结构性能及分析理论 |
1.2.3 国外柔性吊桥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柔性吊桥主要分析理论 |
2.1 弹性理论 |
2.2 挠度理论 |
2.3 重力刚度法 |
2.4 有限元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柔性吊桥力学性能分析 |
3.1 柔性吊桥结构刚度的组成分析 |
3.1.1 重力刚度 |
3.1.2 主缆的弹性刚度 |
3.1.3 加劲梁的抗弯刚度 |
3.2 柔性吊桥活载作用下的变形计算 |
3.2.1 最不利加载工况的确定 |
3.2.2 加劲梁变形的解析计算公式 |
3.2.3 公式验证 |
3.2.4 公式修正 |
3.3 主要结构参数对结构变形的影响分析 |
3.3.1 加劲梁刚度 |
3.3.2 恒载集度 |
3.3.3 主缆垂跨比 |
3.3.4 跨长 |
3.4 主要结构参数对加劲梁受力的影响分析 |
3.4.1 加劲梁刚度 |
3.4.2 恒载集度 |
3.4.3 主缆垂跨比 |
3.4.4 跨长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柔性吊桥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
4.1 依托工程概况 |
4.1.1 桥梁设计技术标准 |
4.1.2 桥梁主要材料 |
4.1.3 主桥结构设计 |
4.2 力学计算模型及参数 |
4.2.1 计算模型 |
4.2.2 材料参数 |
4.2.3 主要荷载参数 |
4.3 主桥结构受力分析 |
4.3.1 结构变形 |
4.3.2 结构内力 |
4.3.3 结构应力 |
4.3.4 吊杆力 |
4.4 结构刚度优化 |
4.4.1 主缆垂跨比 |
4.4.2 加劲梁刚度 |
4.5 主梁变形优化 |
4.5.1 增加主梁梁端约束 |
4.5.2 增设中央扣 |
4.5.3 增加主梁梁端约束、增设中央扣 |
4.5.4 优化设计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基于二阶弹变的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的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悬索静力学的研究现状 |
1.2.2 悬索振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
1.2.3 悬索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
1.3 悬索的发展趋势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二阶弹性理论 |
2.1 二阶弹变理论 |
2.1.1 几何非线性问题的解法 |
2.2 几何非线性问题的表达形式 |
2.2.1 拉格朗日与更新的拉格朗日描述 |
2.2.2 T.L表示(讨论t→t+△t增量步) |
2.2.3 U.L表示 |
2.2.4 索单元的虚功增量方程 |
2.3 本章小结 |
3 悬索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3.1 两节点直线型单元 |
3.2 三节点二次曲线单元 |
3.3 两节点抛物线单元 |
3.4 两节点正弦线索单元 |
3.5 基于大变形公式的悬索分析 |
3.6 算例分析 |
3.6.1 算例一 |
3.6.2 算例二 |
3.6.3 算例三 |
3.7 本章小结 |
4 索道的稳定性分析 |
4.1 悬索状态方程计算 |
4.1.1 悬索张拉状态的分类 |
4.1.2 自然状态及悬索无应力状态 |
4.1.3 施工态及无荷悬索状态方程 |
4.1.4 工作态及有荷悬索状态方程 |
4.1.5 悬索基本状态方程的通式 |
4.2 索道的耦合振动分析 |
4.2.1 基本假定 |
4.2.2 悬索自由振动理论 |
4.2.3 振动方程的解、振动模态分析 |
4.2.4 悬索的耦合振动分析 |
5 客运索道的有限元建模分析 |
5.1 索道自由状态下的建模分析 |
5.1.1 基于Abaqus的建模 |
5.1.2 有限元网格划分 |
5.1.3 分析结果 |
5.2 风载荷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 |
5.2.1 风函数的设定 |
5.2.2 风载荷内力计算模型 |
5.2.3 风载荷受力和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4)某工程用缆索起重机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 |
1.3 缆索起重机传统结构构造 |
1.4 缆索起重机的类型 |
1.5 本文工作背景 |
1.6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2章 塔架结构及锚定系统有限元模型建立 |
2.1 缆索起重机塔架结构类型 |
2.2 塔架结构 |
2.3 岩锚梁结构 |
2.4 计算荷载 |
2.4.1 塔架施工荷载 |
2.4.2 塔架风荷载 |
2.5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
2.5.1 有限元法主要思想 |
2.5.2 有限元软件MIDAS、Workbench简介 |
2.6 塔架结构及岩锚梁有限元模型 |
2.6.1 材料属性及截面形式 |
2.6.2 单元类型 |
2.6.3 有限元模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塔架结构及岩锚梁静力分析 |
3.1 MIDAS/Civil软件静力分析概述 |
3.2 计算工况 |
3.3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
3.3.1 各工况下塔架结构有限元计算结果 |
3.3.2 岩锚梁有限元计算结果 |
3.3.3 塔架结构各工况最大应力值及最大变形值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塔架结构稳定性分析 |
4.1 整体稳定分析基本理论 |
4.1.1 分支点失稳 |
4.1.2 极值点失稳 |
4.1.3 跳跃失稳 |
4.2 整体稳定性分析 |
4.3 局部稳定性分析理论 |
4.4 局部稳定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塔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线弹性时程分析 |
5.1 特征值分析基本理论 |
5.2 特征值分析结果 |
5.3 地震波选取 |
5.3.1 地震波的选取原则 |
5.3.2 选取地震波 |
5.3.3 实录地震波调幅 |
5.4 确定塔架地震监控分析点 |
5.5 地震波线弹性分析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5)悬索非线性随机振动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悬索系统振动的研究历程 |
1.2.2 随机振动理论研究进展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非线性随机振动研究方法 |
2.1 引言 |
2.2 FPK方程法 |
2.3 等价线性化法 |
2.4 蒙特卡罗模拟 |
2.5 路径积分法 |
2.6 算例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悬索非线性随机振动方程 |
3.1 引言 |
3.2 悬索非线性系统振动模态方程 |
3.3 悬索振型函数及参数初步研究 |
3.3.1 悬索振型函数 |
3.3.2 参数初步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悬索非线性随机振动响应研究 |
4.1 引言 |
4.2 关于悬索非线性理论的应用 |
4.3 转移概率密度函数 |
4.4 非线性参数研究 |
4.4.1 非线性振动的平稳响应 |
4.4.2 非线性振动的非平稳响应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悬索非线性随机振动响应参数研究 |
5.1 引言 |
5.2 悬索参数对振动响应的影响 |
5.2.1 悬索几何参数影响 |
5.2.2 悬索物理参数影响 |
5.3 两类基本悬索研究 |
5.3.1 第一类张紧悬索的研究 |
5.3.2 第二类松弛悬索的研究 |
5.3.3 概率分布函数及瞬时概率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6)空中连廊装修平台吊桥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简介 |
2 方案选择及施工工艺 |
2.1 方案选择 |
2.2 施工工艺 |
3 吊桥拆除 |
4 安全使用措施 |
5 结语 |
(7)林业架空索道横向振动的建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悬索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悬索动力学研究现状 |
1.2.2 工程索道设计理论现状 |
1.2.3 亟需动力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
1.2.4 发展趋势与研究局限 |
1.2.5 工程索道理论应用前景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3.1 工程简化 |
1.3.2 建模方法 |
1.3.3 仿真计算 |
1.3.4 案例分析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主要创新内容 |
第二章 悬索状态分类与状态方程解法 |
2.1 引言 |
2.2 承载索张拉状态分析与悬索状态方程 |
2.2.1 悬索张拉状态的分类 |
2.2.2 自然状态及悬索无应力状态 |
2.2.3 施工态及无荷悬索状态方程 |
2.2.4 工作态及有荷悬索状态方程 |
2.3 悬索基本状态方程的通式 |
2.4 承载索悬链线方程的积分普遍形式 |
2.4.1 以左支点为坐标原点的不等高支点悬链线方程 |
2.4.2 不等高支点悬链线的挠度 |
2.4.3 不等高支点悬链线的线长 |
2.4.4 不等高支点悬链线的张力 |
2.5 单跨悬索曲线的状态协调方程 |
2.5.1 不等高支点悬链线状态协调方程 |
2.5.2 等高支点悬链线状态方程 |
2.5.3 抛物线状态方程 |
2.6 悬索基本状态方程的解法 |
2.6.1 常用的迭代法简介 |
2.6.2 埃特金(Aitken)加速迭代法 |
2.7 悬索的基本静态性能 |
2.7.1 静力学模型基本假设 |
2.7.2 悬索基本静态性能分析 |
2.8 工程案例 |
2.8.1 工程参数条件及状态方程 |
2.8.2 普通迭代法求解 |
2.8.3 牛顿迭代法求解 |
2.8.4 埃特金加速迭代法求解 |
2.8.5 考虑温度效应的无荷悬索参数变化计算 |
2.9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单跨架空索道脱挂工况振动响应分析 |
3.1 引言 |
3.2 悬索自由振动理论 |
3.2.1 基本假设 |
3.2.2 悬索振动的微分方程 |
3.2.3 振动方程的解、振动模态分析 |
3.3 脱钩振动工程案例 |
3.3.1 振动模型条件与假设 |
3.3.2 集材索道荷重脱钩振动初始条件 |
3.4 集材索道荷重脱钩后悬索的振动分析 |
3.4.1 振动参数计算、主振动与自由振动表达式 |
3.4.2 前n阶振动特征参数变化规律 |
3.4.3 第n阶主振型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 |
3.4.4 前n阶自由振动特征变化规律 |
3.4.5 主振动特征变化规律 |
3.4.6 悬索振动总能量分析 |
3.5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索道跑车-承载索耦合振动建模与分析 |
4.1 引言 |
4.2 数学模型 |
4.2.1 索道工程背景 |
4.2.2 索道系统简化模型 |
4.2.3 承载索简化模型 |
4.2.4 跑车-承载索接触模型 |
4.2.5 承载索轴力计算 |
4.3 控制方程 |
4.3.1 质量矩阵[M] |
4.3.2 刚度矩阵[K] |
4.3.3 阻尼矩阵[C] |
4.3.4 广义力向量{Q}和广义位移向量{Z} |
4.4 工程案例分析 |
4.4.1 钢索垂向位移时间历程 |
4.4.2 挂重垂向位移时间历程 |
4.4.3 轴向力随跑车位置的变化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考虑悬索不平度的跑车-悬索耦合振动分析 |
5.1 引言 |
5.2 系统建模 |
5.2.1 索道工程背景 |
5.2.2 索道系统简化模型 |
5.2.3 承载索简化模型 |
5.2.4 承载索表面模型 |
5.3 耦合控制方程 |
5.4 仿真算例 |
5.4.1 钢索位移响应 |
5.4.2 跑车位移响应 |
5.4.3 挂重物位移响应 |
5.5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完成的论文 |
作者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致谢 |
(8)弗雷·奥托作品中的轻型设计思想及找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研究范围与方法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范围 |
1.3.3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难点 |
1.4 文章结构 |
1.5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章 轻质结构的前世今生 |
2.1 吊桥 |
2.2 风筝 |
2.3 热气球 |
2.4 张拉结构的兴起 |
2.5 轻型化的审美趋势 |
第3章 弗雷·奥托轻型设计思想渊源 |
3.1 序言——为更美好的“人类地球”而工作 |
3.2 在战俘营开始的职业生涯 |
3.3 理论和实践 |
3.4 理念和思想 |
3.4.1 “灵活”的张拉结构 |
3.4.2 “自然建筑” |
3.5 本章小结 |
3.5.1 结构理性 |
3.5.2 自然形态 |
3.5.3 形式的自鸣性 |
第4章 轻型结构与自主构型过程 |
4.1 张拉结构 |
4.2 科隆联邦庭院展览入口拱门结构(1957 年) |
4.2.1 方案生成 |
4.2.2 选型方法 |
4.3 柏林舞台屋顶工程(1957 年) |
4.3.1 结构试验 |
4.4 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德国馆(1967 年) |
4.4.1 背景和雏形 |
4.4.2 结构条件 |
4.4.3 形态确定 |
4.4.4 具体实施 |
4.5 慕尼黑奥林匹克运动会屋顶工程 |
4.5.1 方案和危机 |
4.5.2 设计演变 |
4.5.3 实施与评价 |
4.6 设计的态度 |
第5章 轻型结构与自然形式优化 |
5.1 膜结构 |
5.1.1 膜结构的基本属性 |
5.1.2 帐篷 |
5.2 悬挂结构 |
5.3 网壳结构 |
5.4 充气结构 |
5.4.1 肥皂泡 |
5.4.2 充气结构的基本属性 |
5.4.3 具体项目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A 弗雷·奥托主要生平事件年表 |
附表B 弗雷·奥托主要作品名录 |
附表C 弗雷·奥托作品的书目 |
附表D 术语汇编 |
致谢 |
(9)悬索人行吊桥荷载试验与静力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三维计算模型的几何非线性分析 |
2.1 主索线形确认 |
2.2 主索初始张力的确认 |
3 荷载试验 |
4 试验结果分析 |
4.1 主索垂度测试结果 |
4.2 主索垂度分级变化曲线的研究 |
4.3 主索垂度几何非线性分析研究 |
5 结语 |
(10)《世界着名桥梁》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任务描述 |
1.1 文本背景简介 |
1.2 文本分析 |
1.2.1 文本外因素分析 |
1.2.2 文本内因素分析 |
1.3 总结 |
第2章 过程描述 |
2.1 译前准备 |
2.1.1 翻译文本选取 |
2.1.2 翻译工具及参考文献准备 |
2.2 翻译计划 |
2.3 翻译过程 |
2.4 译后事项 |
2.4.1 自我校对 |
2.4.2 他人校审 |
第3章 案例分析 |
3.1 桥梁建筑文本中技术层面句子的翻译 |
3.1.1 与施工相关句子的翻译 |
3.1.2 与受力分析相关句子的翻译 |
3.2 定语成分的翻译 |
3.2.1 后置定语的翻译 |
3.2.2 定语从句的翻译 |
3.3 代词的翻译 |
3.3.1 指示代词的翻译 |
3.3.2 关系代词的翻译 |
第4章 实践总结 |
4.1 对科普文本翻译的文本掌握 |
4.2 科普文本的翻译策略总结 |
4.3 译者的专业素养提升 |
4.4 本实践报告尚存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原文与译文 |
致谢 |
附录2 |
四、简易钢索吊桥悬索系统设计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ATLAB GUI的悬索可视化系统设计研究[D]. 张少龙. 陕西理工大学, 2020(09)
- [2]山区柔性吊桥优化设计及工程应用[D]. 孟屯良. 长安大学, 2019(07)
- [3]基于二阶弹变的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的稳定性分析[D]. 赵炎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4]某工程用缆索起重机力学性能研究[D]. 田亚男.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5]悬索非线性随机振动响应研究[D]. 王武国. 天津大学, 2018(04)
- [6]空中连廊装修平台吊桥施工技术[J]. 丁卫国. 建筑施工, 2017(06)
- [7]林业架空索道横向振动的建模与分析[D]. 冯辉荣. 上海大学, 2016(02)
- [8]弗雷·奥托作品中的轻型设计思想及找形研究[D]. 梁幻天. 天津大学, 2017(05)
- [9]悬索人行吊桥荷载试验与静力特性分析[J]. 张锴. 中国市政工程, 2016(05)
- [10]《世界着名桥梁》翻译实践报告[D]. 李琛.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