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生化汤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50例

益母生化汤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50例

一、益母生化汤防治药流后出血50例(论文文献综述)

黄正迎[1](2021)在《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血清中FN(Fibronectin,纤维粘连蛋白)、LN(Laminin,层粘连蛋白)、Col IV(Type IV Collagen,IV型胶原蛋白)以及子宫组织中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基质金属蛋白-9)、TIMP-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转化生长因-β1)、Smad2的影响,以探索益母缩宫颗粒治疗药物不全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可能调节机制。方法:选择性成熟SD大鼠(雌鼠60只、雄鼠25只),先以完全随机法挑选10只未合笼雌鼠为空白组(E组)。剩余大鼠按雌:雄=2:1合笼,次晨观察雌鼠阴道分泌物涂片,发现精子为妊娠第1天。若未受孕则继续合笼至发现精子。成功交配大鼠在妊娠第7天(上午8时、下午18时),分别灌胃米非司酮(8.3mg/kg)和米索前列醇(100μg/kg),灌胃米索前列醇后于阴道内置入一无菌棉球,次晨阴道内棉球见血迹则认为造模成功。而E组大鼠则在入组第7天灌胃动物饮用水1ml/(100g.d)。大鼠造模成功后,将48只雌鼠以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模型组(D组10只)、缩宫素组(F组10只)及益母缩宫颗粒低(A组10只)、中(B组9只)、高(C组9只)剂量组。各组大鼠于妊娠第8天开始,E(入组第8天开始)、D组均连续7天灌胃动物饮用水1ml/(100g.d);F组连续3天肌肉注射缩宫素0.9U/(kg.d);益母缩宫颗粒各组连续7天灌胃不同剂量(按成人剂量的0.5倍、1倍、2倍换算成大鼠灌胃剂量)益母缩宫颗粒:A组1.56 g/(kg.d)、B组3.13 g/(kg.d)、C组6.25g/(kg.d)。于妊娠第15天时,各组大鼠均予以10%苯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抽取腹主动脉血液并剥离子宫体组织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FN、LN、Col IV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组织中TGF-β1、Smad2、MMP-9、TIMP-1的值,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1)子宫形态观察:E组各大鼠子宫光滑未见结节、充血、水肿;D组7只、F组5只大鼠见大小不等结节,D组3只、F组5只大鼠子宫见充血水肿;A组2只、B组3只、C组1只大鼠子宫增粗,其中A组增粗更明显,三组剩余大鼠子宫未见明显充血水肿。(2)子宫组织病理学观察:E组大鼠子宫内膜连续,宫腔未见扩张,无炎细胞浸润;D组10例、F组5例均可见内膜上皮结构紊乱、蜕膜细胞残留,其中D组7例、F组2例可见坏死组织,两组均可见宫腔扩张及轻-中度炎细胞浸润;A组3例见蜕膜细胞,其中1例见少量坏死组织,B组2例、C组1例见坏死组织。(3)妊娠第15天时,FN、LN、Col IV在各组大鼠血清中的值:与D组相比,E、F、B、C组三者的值均降低(P<0.05);与E、F组相比,D、A组三者的值均升高(P<0.05)。(4)妊娠第15天,TGF-β1、Smad2、MMP-9和TIMP-1在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的表达:与D组相比,E、F、B、C组大鼠子宫中TGF-β1和TIMP-1表达增多、Smad2和MMP-9的表达减少(P<0.05);与E组相比,D、A组TGF-β1表达减少(P<0.05);与F组相比,D组TGF-β1表达减少(P<0.05);与E、F组相比,D、A组TIMP-1表达减少、Smad2和MMP-9表达增多(P<0.05)。(5)MMP-9和TIMP-1的比值:与D组相比,E、F、B、C组中MMP-9与TIMP-1的比值下降(P<0.05),但稍高于1。与E、F组相比,D、A组中MMP-9与TIMP-1的比值升高并接近2(P<0.05)。结论:1.益母缩宫颗粒能增加TGF-β1、减少Smad2在药物不全流产大鼠子宫组织中的表达,从而调控下游MMP-9与TIMP-1的表达,进一步调节FN、LN、Col IV的表达,使ECM在子宫中的合成和降解达到平衡,从而发挥修复子宫内膜,阻止子宫出血的作用。这有可能是益母缩宫颗粒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2.益母缩宫颗粒能使药物不全流产大鼠的子宫组织中TIMP-1表达增多,而MMP-9的表达减少,使MMP-9与TIMP-1比值接近于1,但略高于1,这也许是子宫内膜不至于纤维化的重要原因。

鲁周南[2](2020)在《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文中认为产后出血为产褥期发生的异常阴道出血性疾病,影响产后恢复,严重者甚至影响到产妇的生命。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普及、二胎政策开放,产妇生活环境、个人生活观念、生活习性也发生了改变,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产后出血在中医古籍中以“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血崩”“产后下血不止”等病名呈现,内容丰富,有深厚的文献积累。如何从中医的角度认识产后出血,发掘中医临床治疗优势?首先离不开对其源流以及学术思想的梳理总结;此外,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高效获取产后出血专科知识,亦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之一。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确定产后出血病名的中医内涵与外延,以朝代为序,研究纳入文献的病名演变、病因病机、诊断以及理法方药的流变脉络。第二部分针对导师团队研究提出的古籍、医家、知识“三维一体”获取思路,笔者采取专家访谈方法对“三维一体”进行专家意见征集,进一步补充完善了“三维一体”数据模型,论证并确定了各知识要素层级,使其更符合中医古籍知识的特性并具有可操作性。论文最后以产后出血文献为例,对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知识基于不同获取方案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古籍阅读选择建议,对中医古籍知识的学习利用提出方法学借鉴。先秦至秦汉时期,产后病统称为“乳余疾”,出现产后疾病之萌芽。《黄帝内经》首次记载产后疾病“乳子病热”,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望诊、问诊、切诊综合进行妇人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开创了产孕奇经理论之先河。《金匮要略》根据产后亡血伤津的生理特点,将产后常见疾病归纳为痉病、郁冒、大便难。魏晋南北朝时期,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首次系统提出从产妇脉象的表里、寒热、大小、缓急进行预后预判,奠定了产科脉诊的基础。该时期文献至少记载了近20余种用于产后疾病治疗的药物。此期尚无“产后出血”的专篇记载,但在实践方法上却形成“产后出血”专病诊断及治疗的萌芽,该时期,产后出血疾病相关记载多以某方适应症形式提出。隋唐时期,《经效产宝》《诸病源候论》开始对产后出血相关病名有相对集中论述。《诸病源候论》记载恶露不尽、血崩病因病机为外感寒邪、虚损、瘀血。《备急千金要方》第一次提出恶露不尽与产后时间密切相关,且强调腹痛与恶寒两大伴随症状,明确了恶露不绝部分内涵,具有开创性意义。该时期产后出血相关治疗方剂数量较前丰富,共计30余首,有论有方,但未见专篇论述。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病名数量较前明显增加。此时期记载产后恶露不绝病因有虚损、瘀血、寒邪互结。产后血崩病因病机较前增加饮食不节、情志、药物因素。《妇科秘兰全书》能够较好的反映妇科产后出血诊疗思路。提出以产后7日为节点,结合腹痛情况辨虚实用药,记载成方当归建中汤、独圣散、泽兰汤、瑞莲散4首。并顺从产前、临产、产后生理状态加以调护,及时纠正产妇气血运行异常状态,预防产后出血。《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提出崩漏一定程度上是产后恶露不尽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的临床表现,认为两者之间存在转化关系。郑氏女科提倡产后应大补气血。推出产后出血四物汤通治方,形成以四物汤为主要治疗思路与手段的完整治疗方案。梳理金元大家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刘河间等着作,整理出产后辨治思路三条。产后需扶持荣卫,调养血气;属邪气实者需攻之;产后宜大补气血为先。并整理产后处方用药30余条。该时期产后出血文献得到长足发展,疾病概念已内含“审因论治”理念;将产后出血引入急症观念,纳入到急症治疗体系中,能够清晰地根据缓急予以分化治疗;此时期着作开始出现明显学派特色,学术思想承前启后。明代,产后出血进一步发展到以出血量、势进行区分。命名呈多样化,命名称谓中明确其危重症的含义。此阶段发展了恶露不绝、血崩冲任、脏腑病因病机学说,并从病因病机层面认识到胎前、临产、产后调护的失当与产后疾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学术思想主要继承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体系与朱丹溪“产后大补气血”说。创新主要表现在张景岳的辨证思维与体质辨识相结合的理论创新、赵献可从阴阳真假辨治血证思路的创新、薛己的产后出血脏腑辨证理论创新。明代产后出血常用成方为四物汤与生化汤及加减体系。产后用药禁忌较前人增加活血破气药物,如三棱、莪术、红花、苏木、牛膝等14种;清热药物黄芩、黄连、栀子、黄柏4种;慎用方剂为大承气汤、五苓散,丰富了产后出血用药禁忌内涵。清代《妇科冰鉴》首次较为准确的概括产后恶露不绝定义,认为恶露超过七天,日久不断,为恶露不绝。较前增加了“产后一月恶露重来”“产后崩淋带下”病名。恶露不绝、血崩较前代增加了冲任瘀血以及虚实夹杂病因病机。脏腑理论方面,补充产后气血、营卫概念以及肝疏泄无度、肾闭藏无权病因病机。《胎产新书》完整地提出了饮食、情志、房事损伤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病因病机。清代古籍,针对出血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瘀血理论之创新;气、血、水、火的理论创新;奇经学说在产后的创新应用;中西医结合运用于临床的创新及大量原创新方出现。四物汤与生化汤辨治产后出血的体系进一步丰富发展,生化汤发展至清代,已经成为产科常用方,也是产后出血常选方剂之一。第二部分主要着重于对中医知识获取方法与思维的研究。基于本次产后出血文献研究,首先提炼出“医家个人经验”“官方医学教育”两种常见的知识获取方法;同时,对导师团队提出的“三维一体”获取方法进行了专家访谈论证研究。为有序快速获取古籍知识,寻求中医知识获取普适性的方法,导师团队参考人脑获取知识的思维模式,针对计算机对古籍知识的获取特点,提出“三维一体”数据模型。基于知识元、知识体概念,笔者设计出针对方法学专家、临床专家、文献专家深度访谈的问卷,对“三维一体”知识体在知识获取中的重要性、权重关系以及三个知识体所包含的23个知识元在知识体构成中的角色与重要性等进行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通过深入研究,系统地对“三维一体”数据模型进行了全面补充与完善;与此同时,整理元数据赋权及知识推送专家深度访谈意见,为数据模型建立提供专家意见基础。深度访谈意见包含模型中知识体、知识元的权重建议;关于不同历史时间与不同学科古籍在数据模型中的时间、空间建议;用户意见量化建议等。“以史为鉴,知往鉴来”是中医临床文献研究的重要目的。如何将古代医家丰富的治疗经验与当今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为中医产科临床提供理论思维与治疗依据,寻求中医妇产科的进一步发展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论文最后结合本次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研究,综合三种不同途径的知识获取方法,整理出4种产后出血知识获取临床思维路径与69种推荐书目,为产后出血古籍知识获取提供了方法学借鉴。

吴敏[3](2020)在《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PGI2/TXA2系统、凝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模型大鼠PGI2/TXA2系统、凝血功能的影响,探索益母缩宫颗粒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性成熟SD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随机取8只雌鼠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其余大鼠按雄雌比为1:2合笼,合笼次晨查雌鼠阴栓或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明确是否受孕,确定受孕则纳入实验,当天记为受孕d1,若未受孕则于当日下午18:00继续合笼,以此方法连续合笼1周,共检出受孕雌鼠55只,将受孕大鼠随机取8只作为妊娠对照组(B组),余受孕大鼠(47只)均于受孕d7灌胃米非司酮(8.3 mg/kg)+米索前列醇(100?g/kg)造模,A组和B组均用饮用水代替药物处理,在灌胃米索前列醇后于大鼠阴道内放置棉球1枚,次晨检查阴道棉球见明显血迹认定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大鼠4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C组)8只、益母缩宫颗粒组(D组27只,其中低剂量组D1组、中剂量组D2组、高剂量组D3组各9只)、新生化颗粒组(E组)9只,各组大鼠均于受孕d8开始灌胃干预药物,D1、D2、D3组分别给予0.313 g/mL、0.625 g/mL、1.25 g/mL的益母缩宫颗粒混悬液以10ml/(kg.d)灌胃,E组予以0.281 g/mL的新生化颗粒混悬液以10 ml/(kg.d)灌胃,其余各组均用饮用水代替,连续灌胃7天,于受孕d15麻醉解剖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取部分血液分离血清,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6-keto-PGF1α(6-keto-Prostaglandlinf1α,6-酮-前列腺素-1α)和TXB2(ThromboxaneB2,血栓素B2)浓度,另一部分血液抗凝处理后分离血浆检测PT(Prothrombin time,凝血酶原时间)、TT(Thrombin time,凝血酶时间)、FIB(Fibrinogen,纤维蛋白原)及APTT(Activi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值,取大鼠子宫标本行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苏木精-伊红染色)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并行病理评分。结果:(1)(1)阴道流血时间:D组大鼠的阴道流血时间与C和E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2)子宫湿重:C、D、E组与B组相比明显减轻,D3组、E组与C组相比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组织学方面:D、E组的子宫内膜较C组均见不同程度修复,其中D3组修复较好;与C组相比,D3组和E组的绒毛蜕膜残留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1)。(2)PGI2/TXA2系统:与A组相比,B组TXB2无显着差异,6-keto-PGF1α显着升高,6-keto-PGF1α/TXB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TXB2明显升高,6-keto-PGF1α降低,6-keto-PGF1α/TXB2降低,差异显着(P<0.05);与C组比较,D1、D2、D3组TXB2降低(P<0.05),D2、D3、E组6-keto-PGF1α/TXB2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凝血功能:与A组相比,C组PT明显延长(P<0.05);与C组相比,D1、D2、D3、E组PT均延长(P<0.05),D1、D2、D3、E组FIB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D1组、E组大鼠TT值延长,E组APTT明显延长,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母缩宫颗粒能有效缩短药物不全流产大鼠阴道流血时间。(2)TXB2/6-keto-PGF1α比例失调与药物不全流产后阴道出血有关,益母缩宫颗粒通过减少模型大鼠血TXB2含量,调节TXB2/6-keto-PGF1α的比例,恢复PGI2/TXA2的平衡状态,发挥减少模型大鼠阴道流血时间的作用。(3)益母缩宫颗粒能延长模型大鼠PT值,对模型大鼠起加强抗凝和促进血凝块溶解的作用,使气血运行畅通,新血生化有道,具有“止血不留瘀”的中医特色。(4)益母缩宫颗粒能促进模型大鼠子宫残留的绒毛、蜕膜排出,促进模型大鼠子宫内膜修复,降低子宫病理评分,效果与新生化颗粒相当;但益母缩宫颗粒在减少模型大鼠血TXB2含量方面较新生化颗粒更优,临床上对于“血瘀证”明显的患者可首选益母缩宫颗粒。

布琳琳[4](2019)在《自拟祛瘀生新方降低药物不全流产率及改善阴道流血情况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临床观察自拟祛瘀生新方对血瘀型女性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孕囊排出所需时间、阴道流血持续时间、阴道流血量、尿HCG转阴情况、月经复潮所需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终止妊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祛瘀生新方终止妊娠,观察患者孕囊排出所需时间、阴道流血情况,阴道超声检查患者宫腔内妊娠物残留情况,实验室检查患者尿HCG转阴情况等。结果:1.关于药物流产疗效:观察组有47例完全流产,3例不全流产,完全流产率为94%;对照组有38例完全流产,11例不全流产,1例流产失败,完全流产率为76%。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祛瘀生新方可以提高完全流产率。2.关于孕囊排出所需时间:在完全流产患者中,观察组孕囊排出所需的平均时间为3.997±0.915小时,对照组孕囊排出所需的平均时间为5.932±0.909小时,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祛瘀生新方可以缩短孕囊排出所需时间。3.关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在完全流产患者中,观察组患者阴道流血平均持续时间为8.470±1.060天,对照组患者阴道流血平均持续时间为10.160±1.263天,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祛瘀生新方可以缩短阴道流血持续时间。4.关于阴道流血量:与自身经量相比,在完全流产患者中,观察组患者药流后阴道流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祛瘀生新方可以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量。5.关于尿HCG转阴情况:分别统计尿HCG阴性、阳性的患者例数,发现在药物流产后第7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流产后第14天,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可认为祛瘀生新方可加快尿HCG在药物流产后两周内转阴。6.关于药物流产后月经复潮所需时间:在完全流产患者中,观察组月经复潮平均时间为32.980±2.454天;对照组月经复潮平均时间为32.710±2.142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月经复潮所需时间无明显差异。7.关于中医证候积分:(1)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平均积分为11.800±1.829;对照组中医证候平均积分为15.300±2.092。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组内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中医证候平均积分为17.960±1.702;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平均积分为11.800±1.829。经分析P<0.05,提示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显着改善。8.关于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4例显效,31例有效,15例无效;对照组1例显效,6例有效,43例无效。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祛瘀生新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结论:自拟祛瘀生新方能够明显改善药物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较单纯使用西药可明显缩短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和减少阴道流血量,且能够提高患者完全流产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常聪聪[5](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现代中医药防治药流后阴道出血用药规律及新方应用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分析现代中医药防治药流后阴道出血的用药规律;观察新处方的临床疗效。方法:1.文献研究:检索1989年04月~2018年03月收录于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及万方医学数据库的有关药流后阴道出血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其处方用药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并得出组方。2.临床观察:依据传统中医的辨证用药规律,对组方进行重新拟定并应用于临床。结果:1.文献研究:从搜集的900余篇文献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共107篇,共169首中药方剂,包含中药124味,分析出药物归类、频次、归经及常用药对,通过聚类所得8个全新处方。2.临床观察部分:用药后缩短止血时间及减少出血量总有效率均为96.7%。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1)。宫腔残留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1.通过对药流后阴道出血相关文献中处方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归纳出其药物性味以温性、甘味为主,归经多属肝、心、脾经,具体分布情况与病机证候等均相符。以药测证,本病病机主要为瘀血阻滞经络胞宫,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2.所得全新处方在临床上辨证加减运用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黄艳[6](2019)在《新生化汤口服液、缩宫素和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效果比较》文中提出目的:药物流产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有效、安全、简便的非手术疗法,但是药物流产主要的副作用是药流不全、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长甚至出血量大。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不良和子宫内膜修复障碍。中医药在促进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物排出、子宫内膜修复而达到止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采用的中药新生化汤口服液制剂是在传统名方生化汤的基础上,经加减配方后制成的口服液,主要用于孕妇正常产后或药物流产后治疗,目前缺乏和其它药物的疗效比较。本研究通过观察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出血量、中医证候等情况,比较分析了新生化汤口服液与益母草和缩宫素的疗效,为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提供优质方案。方法:选取本院正常早孕行药物流产的患者,年龄20-35岁,停经36-47天,经尿检、B超证实怀孕,同意药物流产,并且没有禁忌症。首先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口服进行药物流产,待孕囊排出后随机分为空白组,缩宫素组,益母草组和新生化汤口服液组四组,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空白组(46例)胚囊排出后不予任何处理。缩宫素组(46例)于胚囊排出后肌肉注射缩宫素10U一次。益母草组(52例)给予益母草颗粒,每次1袋,每天早、晚二次热水冲服,共7日。新生化汤口服液组(56例)给予本院新生化汤口服液制剂,每次25ml,每天早晚二次温热后服用,共7日。患者分别于流产后第7天和第14天进行复诊,检测血液中孕酮和HCG的变化;B超检测宫腔内有无残留物以及子宫大小。所有患者记录阴道流血天数、流血量(与月经量比较多少)以及从胚囊排出至月经复潮时间、月经持续时间及月经量。另外,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中医症候疗效标准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进一步确定疗效。各组间对上述指标进行相互比较。结果:流产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各组间有明显差异,新生化汤口服液组仅7.02±1.68天,益母草组8.75±1.51天,缩宫素组10.97±1.46天,空白组12.46±1.54天,新生化汤组和益母草组明显少于缩宫素和空白组(P<0.01),新生化汤组和益母草组间也有显着性差异(P<0.01)。将阴道流血天数按照≤7天为显效,8-14天为有效,空白组显效率17.39%,有效率82.60%;缩宫素组显效率36.96%,有效率63.04%;益母草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各占50%;新生化汤口服液组显效率为66.07%,有效率为33.93%,治疗效率最好。阴道流血量各治疗组均少于空白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新生化汤组阴道出血量最少,与缩宫素组和益母草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组中医疗效的结果对比显示:益母草组和新生化汤口服液组均好于缩宫素组(P<0.05和P<0.01),而且各组孕妇于流产前和流产后第7天和14天分别检测血液孕酮和HCG含量。药物流产前各组孕酮和HCG含量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流产后各组孕酮和HCG含量于第7天和第14天均依次显着下降,流产前、第7天和第14天各组自身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药流7天后孕酮的比较,各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缩宫素组比较,益母草组和新生化汤口服液组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益母草组与新生化汤口服液组间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药流14天后孕酮的比较中,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流7天后HCG各组之间相互比较:与空白组比较,缩宫素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益母草组和新生化汤口服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缩宫素组比较,益母草组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新生化汤口服液组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益母草组与新生化汤口服液组也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在药流14天后HCG的比较中,与空白组比较,缩宫素组、益母草组、和新生化汤口服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缩宫素组比较,益母草组与新生化汤口服液均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1)。益母草组与新生化汤口服液组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三径的比较,各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自身比较治疗后子宫长、宽、高三径以及三径之和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自身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间子宫长、宽、厚虽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没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三径之和均小于空白组,新生化汤制剂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余各组间相互比较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化汤口服液在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量和出血时间,减轻中医证候,促使流产后子宫恢复方面,效果优于益母草和缩宫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史晨[7](2019)在《改良生化汤在药物流产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祖国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观察药物流产后应用改良生化汤对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妇科B超、月经复潮、中医证候等进行临床观察统计,评价改良生化汤应用于药物流产后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流产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待囊胚排出后,予头孢地尼常规预防感染,每次2片,每日2次,连服3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用改良生化汤进行干预,采用汤剂剂型,每日1剂,早晚各1次分服,每次150ml,连服14天。观察患者阴道流血情况、中医证候评分、宫内稍高回声、子宫积液、内膜厚度、子宫三径线及月经复潮情况,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药流后各项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同时监测血常规、凝血指标、白带常规、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结果:1.观察组在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宫内稍高回声、内膜厚度、子宫三径线、复潮经期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2.观察组在下腹痛、腰骶酸痛、乏力、食欲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3.观察组在促进血红蛋白恢复方面较对照组疗效更优(P<0.05)。结论:改良生化汤可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阴道流血量,降低宫腔稍强回声率,恢复子宫内膜及子宫正常大小,改善复潮经期;能显着改善药物流产后下腹痛、食欲、乏力等症状;能促进药物流产术后血红蛋白恢复。

陈梦捷[8](2014)在《缩宫清瘀方防治药物流产后血瘀型恶露不绝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探讨缩宫清瘀方对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及宫腔残留率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药物流产后恶露不绝的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本研究将入选的60例药物流产后的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缩宫清瘀方,对照组给予益母草软胶囊,观察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天数、阴道流血量、并进一步观察宫腔残留情况、中医症候单项和总评分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血红蛋白的情况、年龄、孕次与疗效的关系、复潮后月经周期、持续时间、月经量的情况。结果:在缩短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比较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宫腔残留方面,试验组中仅有一例宫腔残留,残留率为3.3%,对照组5例有宫腔残留,残留率为16.7%,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可能与样本量有关。在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达96.7%,而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73.3%,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单项症状积分与总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各项症状有明显改善。试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单项症状积分与总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在单项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凝血功能和血红蛋白方面,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疗效方面,孕次与疗效存在相关性,年龄越大、孕次越多,疗效就越差。结论:缩宫清瘀方在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减少阴道流血量、中医症候及全身症状改善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对药物流产后月经的复潮时间、经期及经量没有影响。

闫伟[9](2013)在《祛瘀生新法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全国名中医王秀霞教授集诸家之所长,结合自己临症经验,确立祛瘀生新法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经严格筛选组方生化止血饮。本课题通过临床实验研究祛瘀生新法代表方剂生化止血饮对药物流产蜕膜组织中骨桥蛋白(0PN)、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生化止血饮防治药流后出血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研究对象分为四组(人流组、药流组、益母草颗粒组、生化止血饮颗粒组),收取新鲜蜕膜组织作为实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实验方法研究生化止血饮对蜕膜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结果:生化止血饮具有明显降低孕激素受体(PR)水平的作用。经医学图像分析和统计学检验,药流组与人流组比较,药流组PR的表达低于人流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生化止血饮颗粒组与药流组比较,PR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生化止血饮颗粒组与益母草颗粒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说明生化止血饮颗粒组的疗效优于益母草颗粒组生化止血饮具有明显降低骨桥蛋白(OPN)的作用。经医学图像分析和统计学检验,药流组与人流组比较,药流组OPN的表达低于人流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生化止血饮颗粒组与药流组比较,OPN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生化止血饮颗粒组与益母草颗粒组比较,OPN的表达低于益母草颗粒组,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果显示生化止血饮颗粒组的疗效优于益母草颗粒组。结论:经实验研究结果证实,生化止血饮特有的祛瘀生新功能显着降低蜕膜组织中PR的表达水平,不能维持残留蜕膜组织的生存,生化止血饮能显着降低蜕膜组织中OPN的表达水平,促使残留蜕膜组织从子宫壁剥脱,从而达到止血的作用机理,为生化止血饮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李慧[10](2013)在《益气化瘀汤用于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益气化瘀汤和益母草软胶囊防治药流后阴道流血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评价益气化瘀汤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药物流产术后阴道流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益气化瘀汤,对照组30例则给予益母草软胶囊,共10天。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诊,若短时间内出血量明显多于月经量者,行清宫术。观察两组患者阴道流血的止血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和流血量,以及尿HCG转阴情况和宫腔残留情况。用药的第7、10、14天各记录一次,记录有无胃痛、腹胀、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药物过敏、水肿等不良反应发生,并留取晨尿检测尿HCG。在治疗的第14天,两组患者均行妇科B超检查。结果:在中医症候疗效上,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止血疗效上,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流血量的控制,治疗组少于对照组;治疗组2周内尿HC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宫腔残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化瘀汤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疗效显着,能有效减少出血量,提高止血疗效,提高尿HCG的2周转阴率,降低宫腔残留率。

二、益母生化汤防治药流后出血5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母生化汤防治药流后出血5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对象
    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3 主要实验仪器及耗材
    4 实验方法
    5 统计学方法
    6 技术路线
结果
    1 各组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学结果
    2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血清中FN、LN、Col IV浓度的影响
    3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子宫组织中TGF-β1 表达的影响
    4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子宫组织中Smad2 表达的影响
    5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子宫组织中MMP-9 表达的影响
    6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子宫组织中TIMP-1 表达的影响
    7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子宫组织中MMP-9/TIMP-1 比值的影响
讨论
    1 从中医基础理论认识药物不全流产
    2 益母缩宫颗粒的相关研究
    3 药物不全流产模型的建立
    4 TGF-β1/Smads通路调控MMPs/TIMPs、ECM的代谢平衡
    5 MMPs/TIMPs调控ECM的代谢
    6 子宫异常出血与ECM的代谢密切相关
    7 益母缩宫颗粒的可能作用机制
    8 本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中医药治疗药物流产并发症的相关信号通路研究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辨证论治研究
    2 方药研究
        2.1 生化汤临床研究
        2.2 专家经验方研究
    3 针灸外治法研究
    4 名老中医治验
前言
第一部分 产后出血古籍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古籍选择原则
        1.2 产后出血中医概念范围界定
        1.3 古籍选择结果
    2 先秦至秦汉时期对产后疾病的早期认识
        2.1 早期病名之萌芽
        2.2 产孕诊断思想之发端
        2.3 创奇经为产孕生理病理之先河
        2.4 产孕疾病早期治疗方法
        2.5 小结
    3 魏晋南北朝开创产后出血论述之先河
        3.1 病名认识的积累
        3.2 产后诊断的早期探索
        3.3 产后出血治疗的开端
        3.4 小结
    4 隋唐时期产后出血论述积累期
        4.1 病名积累与发展
        4.2 病因病机的探索
        4.3 产后出血治疗的积累
        4.4 产后调护观念的萌芽
        4.5 小结
    5 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理论初步形成
        5.1 宋金元时期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5.2 病名逐步完善
        5.3 病因病机理论逐渐丰富
        5.4 产科调护的逐步积累
        5.5 产后出血治疗的发展
        5.6 小结
    6 明时期产后出血理论发展时期
        6.1 明代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6.2 病名沿革
        6.3 病因病机理论的发展
        6.4 产科调护的理论进步
        6.5 诊断理论的发展
        6.6 治疗理论系统基本形成
        6.7 小结
    7 清时期产后出血理论成熟时期
        7.1 清代产后出血性古医籍
        7.2 清代产后出血病名
        7.3 病因病机逐步丰富完善
        7.4 产后出血诊断发展
        7.5 产后出血治疗理论的完善
        7.6 调护理论的发展
        7.7 小结
第二部分 古籍文献知识获取方案研究
    1 现有古籍文献知识获取
        1.1 医家个人经验
        1.2 以官方教育、考试制度为准的知识获取
    2 研究方法
        2.1 归纳法
        2.2 元数据研究方法
        2.2.1 元数据概念
        2.2.2 元数据制定原则
        2.2.3 元数据模板组成
        2.3 专家访谈法
        2.3.1 访谈对象
        2.3.2 访谈方法
        2.3.3 访谈资料的整理、存档
        2.3.4 访谈提纲
        2.4 名中医推荐法
    3 研究结果
        3.1 元数据研究结果
        3.2 深度专家访谈结果
        3.2.1 选择古籍经验
        3.2.2 选择医家经验
        3.2.3 中西医病名统一经验
        3.3 妇科名中医阅读经验研究结果
        3.4 产后出血相关知识示范性研究结果
        3.5 产后出血相关书目推荐
    4 结论
讨论
    产后出血文献给予临床的启示
    古籍文献知识获取对学习与教学的启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产后出血相关古籍内容提要

(3)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PGI2/TXA2系统、凝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对象
    2 实验药品
    3 主要实验仪器
    4 主要实验试剂
    5 实验方法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模型建立
    2 各组大鼠组织形态学及病理学表现
    3 各组大鼠子宫湿重及阴道流血时间的比较
    4 各组大鼠血清中TXB2、6-keto-PGF1α的含量比较
    5 各组大鼠凝血功能变化情况
讨论
    1 产后恶露不绝的病因病机探讨
    2 益母缩宫颗粒的制备工艺、配伍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3 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4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TXA_2/PGI_2 系统的影响
    5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6 活血化瘀药治疗出血性疾病的机制探讨
    7 益母缩宫颗粒对大鼠的子宫病理组织学影响
    8 本实验创新点
    9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中西医研究现状(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自拟祛瘀生新方降低药物不全流产率及改善阴道流血情况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2.1 中医诊断标准
        2.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3.3 中止标准
        2.4 分组方法
        2.5 服药流程
        2.6 疗效判定标准
        2.6.1 药物流产疗效判定
        2.6.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2.7 安全性评价标准
        2.8 观察指标
        2.9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项目比较
        3.2 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临床项目比较
        3.2.1 药物流产疗效
        3.2.2 完全流产患者孕囊排出所需时间
        3.2.3 完全流产患者阴道流血持续时间
        3.2.4 完全流产患者阴道流血量
        3.2.5 药流后第7天、第14天尿HCG定性
        3.2.6 完全流产患者药流后月经复潮所需时间
        3.2.7 中医证候积分
        3.2.8 中医证候疗效
    4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中医对于药物流产的认识
    2 古代医家对于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认识
    3 现代中医学对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认识
    4 祛瘀生新的治疗法则
    5 祛瘀生新方方药分析
        5.1 方药组成
        5.2 方解
        5.3 君药、臣药现代药理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药物流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5)基于数据挖掘现代中医药防治药流后阴道出血用药规律及新方应用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中医药防治药流后阴道出血用药规律研究
    1.数据资料
        1.1 处方来源
        1.2 文献选择标准
    2.数据分析
        2.1 分析软件
        2.2 原始数据库建立
        2.3 数据分析
    3.结果
        3.1 药物种类分析
        3.2 药物频次分析
        3.3 高频药物药性分析
        3.4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防治药流后阴道出血方剂组方规律
        3.5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药物核心组合分析及新方分析
    4.结论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新方应用临床观察
    1.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用药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标准
        2.4 数据处理
    3.结果
讨论
    1.文献研究讨论
        1.1 药物归类及频次分析
        1.2 性味归经分析
        1.3 组方规律结果分析
        1.4 类聚处方讨论
    2.临床研究讨论
        2.1 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认识
        2.2 本研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治则治法及方药分析
        2.4 新方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2.5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药流后阴道出血的中西医认识及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常用中药名词术语规范化表格
    附表2: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相关操作界面
致谢
发表论文

(6)新生化汤口服液、缩宫素和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的选择
        1.1 病例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药物
    3 研究方法
    4 检测指标
        4.1 药物流产后出血天数
        4.2 药物流产后出血量
        4.3 盆腔B超检查
        4.4 中医症候评分
        4.5 孕酮和HCG检查
        4.6 月经复潮时间
        4.7 凝血四项及血红蛋白检测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各组年龄比较
    2 各组孕次比较
    3 各组停经天数比较
    4 各组妊娠大小比较
    5 各组出凝血功能和血红蛋白比较
    6 各组出血天数比较
    7 各组出血量比较
    8 各组中医症候效果比较
    9 各组孕酮比较
    10 各组HCG比较
    11 各组子宫三径比较
    12 各组月经复潮时间的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改良生化汤在药物流产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并发症的认识
        1. 中医古籍中对药流后并发症病名的记载
        2. 中医古籍中对药流后并发症病因病机的记载
        3. 现代中医学对药流后并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4. 药物流产后的中医治疗方法及治疗进展
    二、现代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并发症的认识
        1.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机制
        2. 现代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原因的研究
        3. 药物流产术后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及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案
        4. 观察方法
        5. 观察指标
        6. 观察记录方法
        7. 疗效评价标准
        8. 不良反应观察
        9. 统计学处理原则
    二、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
        2. 治疗结果
        3. 安全性评价与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一、生化汤的起源及在药流后的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
        1. 生化汤的起源
        2. 《傅青主女科》生化汤组成及其加减应用
        3. 生化汤防治药物流产后并发症的机制研究
    二、改良生化汤方药分析
        1. 方义分析
        2. 现代药理作用
    三、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1. 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及出血量的影响
        2. 宫腔残留的情况
        3. 子宫内膜及子宫三径线的情况
        4. 单项和总症候积分的改善
        5. 血红蛋白的影响
        6. 对药物流产后首次月经的经期、经量的影响
    四、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缩宫清瘀方防治药物流产后血瘀型恶露不绝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药物流产
        2.2 观察药物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4 观察结果及其分析
        4.1 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见表 1、表 2、表 3
        4.2 两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天数构成比:见表 4
        4.3 两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比较:见表 5
        4.4 两组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量的比较:见表 6
        4.5 两组宫腔残留情况:见表 7
        4.6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见表 8
        4.7 两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见表 9
        4.8 两组年龄与阴道出血疗效的关系:见表 10
        4.9 两组孕次与疗效的关系:见表 11
        4.10 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和血红蛋白的变化:见表 12
        4.11 药物流产后月经恢复情况比较:见表 13、表 14
讨论
    1 中医对于恶露不绝的认识
    2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病因病理
    3 缩宫清瘀方的组方及方义分析
        3.1 方义分析
        3.2 中药现代药理作用
    4 缩宫清瘀方的临床疗效评价
        4.1 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及出血量的影响
        4.2 宫腔残留的情况
        4.3 单项和总症候积分的改善
        4.4 凝血功能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4.5 年龄、孕次与阴道出血时间疗效的关系
        4.6 对药物流产后首次月经的时间、经期及经量的影响
    5 缩宫清瘀方在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机理
        5.1 具有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加快宫腔残留物排出
        5.2 促使子宫内膜增生,修复内膜创面
        5.3 改善机体的凝血功能
        5.4 具有抗菌消炎的功能
    6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思路
        6.1 存在的问题
        6.2 今后的研究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9)祛瘀生新法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一、祖国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一) 古代医家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
        (二) 现代中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药物流产后出血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一) 米非司酮用于药物流产的作用机制
        (二)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并发症
        (三) 药流后出血的原因
        (四) 药流后蜕膜残留的原因
        (五) 治疗方法
实验研究
    一、目的
    二、病例来源
    三、病例选择标准
        (一) 诊断标准
        (二) 病例纳入标准
        (三) 病例排除标准
        (四) 病例脱落或剔除标准
    四、实验分组
    五、实验药品
    六、实验设计
        (一) 分组实验用药方法
        (二) 标本采集
        (三) 实验指标
        (四) 实验用主要试剂
        (五) 实验用主要仪器
        (六) 实验方法
    七、定量分析
    八、统计学处理
    九、实验结果
讨论
    一、药物流产后出血中医病因病机的探讨
    二、生化止血饮的配伍意义
    三、生化止血饮防治药流后出血的现代药物机理
    四、生化止血饮防治药流后出血的作用机制
        (一) 生化止血饮阻止残留蜕膜组织的生存
        (二) 生化止血饮促进残留蜕膜组织剥脱排出
结论
临床病例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附录2

(10)益气化瘀汤用于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诊断标准
        (三) 病例选择标准
        (四) 症状评分标准
        (五) 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一) 所用药物和治疗方法
        (二) 观察指标及方法
        (三) 疗效评价
        (四)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一) 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二) 辅助检查比较结果
        (三) 临床安全指标的观察
        (四) 临床疗效总结
讨论
    一、本病的病因病机
        (一) 传统中医对于本病的认识
        (二) 病因病机分析与探讨
        (三)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四)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二、治法浅析
        (一) 去瘀生新
        (二) 益气养血
    三、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一) 组方配伍及方义
        (二) 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 临床疗效分析
        (二) 作用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四、益母生化汤防治药流后出血5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D]. 黄正迎.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2]产后出血中医古籍文献及知识获取方案研究[D]. 鲁周南.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3]益母缩宫颗粒对药物不全流产大鼠PGI2/TXA2系统、凝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 吴敏.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2)
  • [4]自拟祛瘀生新方降低药物不全流产率及改善阴道流血情况的临床观察[D]. 布琳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5]基于数据挖掘现代中医药防治药流后阴道出血用药规律及新方应用临床研究[D]. 常聪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新生化汤口服液、缩宫素和益母草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效果比较[D]. 黄艳. 青岛大学, 2019(03)
  • [7]改良生化汤在药物流产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史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缩宫清瘀方防治药物流产后血瘀型恶露不绝临床研究[D]. 陈梦捷.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9]祛瘀生新法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机制的临床研究[D]. 闫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10]益气化瘀汤用于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临床观察[D]. 李慧.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益母生化汤防治药物流产后出血5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