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视节目观众注意力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浅谈电视节目观众注意力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一、试论电视节目受众注意力资源的研究和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张罗罗[1](2021)在《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创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尤达[2](2021)在《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美国创剧人,英文为the creator of American TV soaps,sitcoms and series,原指提供故事创意或者完成试播集剧本向各大电视网推销的人,在实际生产中演变为美剧的创作主体,即具有创作剧本能力的执行制片人。从历史观之,电视时代的创剧人在美剧生产过程中流露出普遍性特点,由此形成的群体特征深刻影响着创剧人自身的演变:从身份的确立到群体的形成,再到阶层的固化。网络时代的创剧人致力于群体特征的变革,以此打破阶层的桎梏。立足创剧人文本的内容与形式观之,所谓“变革”与以往并非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十分明晰。创剧人既对美剧成规化生产模式进行大胆革新,又依据“自我”的觉感与体认进行个性化创造。更为重要的是,创剧人调和了成规与个性间的对立关系,在文本的内容选择上追求“他者互文”与“自我表现”的紧密结合,表现形式上注重制作范式与创作风格的高度统一,由此在作品中反映出多元且精彩的主题,满足受众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娱乐需求。这便使得创剧人不再只是播出机构定义下一味媚俗的符号客体,而是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探讨美国创剧人群体的演变;从文本的内容选择与表现形式上深入考察网络时代创剧人的变革举措,指出其群体特征的两个维度;进而分析这两个维度的相互关系与共同作用;最后基于媒介场域的变化探讨群体特征发生变革的外在成因,从创剧人心理探讨变革的内在动因。如此,形成了对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从表象到本质的考察。揆诸现实,这一研究的目的在于面对美剧在全球范围内卓越的传播力,从创作主体维度探寻美剧的成功之道,以求能在去芜存菁中有效“吸收外来”,为国产电视剧的发展带来启示意义。

魏兵[3](2021)在《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文中指出在西方媒介理论的学术版图中,传播政治经济学是从社会宏观层面批判性地研究西方政治与经济权力控制媒体等问题的研究思路与路径方法。从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看,电视媒体不仅是一种大众传媒,而且是经济生产与文化生产的结合体。研究电视媒体需要关注电视的产业结构、生产关系、广播电视体制和全球传播秩序等社会性与机制性问题。所以,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力主采取社会整体的宏观视野,考察包括电视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功能。整体而言,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研究的相关概念、观点与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学术母体,着重研究电视等大众媒体的传播机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路径,它尤其关注电视媒体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结构和市场运行过程。该研究主张,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逐利性,作为一种文化工业的电视媒体,不仅受到资本与政治等权力的制约,而且成为控制大众意识形态和实施国际文化霸权的工具,呈现出复杂而消极的文化生产局面。深入透彻地了解西方广播电视机制的理论成果,既可以掌握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模式,又能进一步认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播电视体制机制的缺陷与问题,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制度性优势。本论文以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电视理论为研究对象,通过厘清其学术渊源、研究背景、主要学者、核心观点与理论,进而阐述并评析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电视媒体权力控制问题的电视理论研究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电视理论研究和电视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学术探讨和理论镜鉴的态度拓展我国电视理论研究的视角,为我国电视的管理实践、艺术创作、产业发展与对外传播汲取理论经验与发展启示。因此,本文围绕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分七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概述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别就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生成语境和学者群体等展开论述,以期描摹出该领域电视理论的整体特点。第一章为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的生成语境,重点探究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的思想渊源、学术借鉴和西方媒介的发展背景与机制等。第二章是对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领域主要学者的概说与评述,通过梳理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在北美与欧洲两大地区集中的核心学者,阐述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领域的学者集群、学术承继、重要电视理论与观点概况、主要着作和学术地位等,进而为探讨该领域电视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与理论价值做出相应的学理性准备。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即以电视媒体的政治经济权力控制问题展开三个方面的思考与研究,即经济宰制观、意识形态操控观和国际文化霸权批判观。第三章主要探究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研究起点,即经济控制下电视媒体的商品属性。通过对受众商品论、文化生产的双重意义、电视内部的隐形审查机制和资本主义商业媒体的逐利性原则等观点与理论的探讨与研究,提炼该研究领域对资本控制大众媒体的批判性观点。第四章的主要内容围绕着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者就电视等大众媒体的思想控制议题提出的如“思想管理者”、“文化有限公司”、“媒体操控”、“宣传模型”等概念,或对电视文化商品公共属性的反思性观点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论述,指出该研究领域着力批判西方电视媒体的思想控制机制的研究逻辑与理论特点。第五章将视点转向该领域的国际电视媒体传播研究,通过整合该领域对电视的国际传播议题等相关观点,分别就其提出的“媒体依附论”、“文化帝国主义”和国际传播单向流动等文化霸权观点与理论展开论述与探讨。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总结性内容,即第六章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特点和第七章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对我国的启示。第六章旨在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该领域的分析框架和批判焦点等研究价值,指出问题与偏颇。第七章以谨慎而镜鉴的态度,考量并发掘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电视研究对中国的电视理论建设和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所具有的借鉴意义。本文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分析法和交叉研究法等阐述相关论点,厘清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核心学者、研究方法、理论特点和重要议题等,探讨其对我国电视研究与产业的理论价值。

蔡萌萌[4](2021)在《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形态流变与传播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影视文化成为当下社会文化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应运兴起和广泛传播,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学习和研究诗词文化的热情,也有效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展示了影视文化传播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但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在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其特定的传播优势在逐渐减弱,其劣势也掣肘着其长远发展。因此,系统梳理诗词类电视节目的形态流变,分析其传播过程中涉及的多方要素,反思其传播困境及其未来发展之路,是推动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当下,学界对于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概念界定尚不明确,在本文中,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是指以诗词为主要元素,以传承和发扬诗词文化为主要宗旨,以电视传播为主要手段,集娱乐性、艺术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电视综艺节目。按照节目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竞赛类诗词节目和鉴赏类诗词节目。从外在的文化环境来看,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有着特定的产生背景,它的兴起及发展受到国家政策引导、观众精神需求提升和电视行业转型升级多方因素共同影响。其形态流变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98年至2012年是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萌芽期,这一阶段诗词类电视节目整体数量少,风格较为严肃,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雏形开始出现;2013年至2017年是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快速成长期,这一阶段节目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并且出现了《中华好诗词》和《中国诗词大会》两档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节目;2018年以后,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进入转型期,在表现形式上突破单一竞赛模式,出现了以《经典咏流传》为代表的鉴赏类诗词节目,这意味着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探索。在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代表性的节目展现出了良好的示范意义,本文结合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五方面对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展开细致分析,从而把握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特征和规律。综合来看,当下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有着难得的良机。目前,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主要存在着同质化倾向严重、网络传播力度弱、受众习得效果浅、经济效益低的现实困境。针对于此,可从提升节目品质,持续优化创新;构建媒体矩阵,谋求差异化传播;增强互动,提高观众参与度;打造IP产业链,扩大节目经济效益等方面进一步探索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之路。

杨焕丽[5](2021)在《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的创新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传播载体,也是拓宽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肩负中华文化影像化传播、传承中华美学精神及满足受众文化需求等重要文化使命,彰显文化自信,承载推动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在优秀传统文化呼唤现代化表达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以独特的视听语言实现文化符号的消费性生产,契合作为文化生产力形态的电视媒介的商业逻辑和产业发展诉求,持续不断地增加文化供给和文化涵养。创新是故宫文化传承最有效的方式,《上新了·故宫》节目在文化探秘到文化传承再到文创产品的文化创造过程中,使故宫文化逐渐渗透大众主流文化视野,赋予故宫文化现代化新活力,推动故宫文化产业发展。《上新了·故宫》节目是如何形成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及文化传播力,逐渐发展为当前国潮文化“热”现象的呢?本研究选取《上新了·故宫》作为研究样本,探索节目如何创新性地让故宫文化跨越红墙黄瓦,贴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又是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重塑故宫视觉文化形象,展现故宫文化活力?又以何种方式在文化传承到文化消费的过程中构建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深度与温度?最后是如何权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节目有效创新呢?以《上新了·故宫》节目为研究对象,围绕节目文本的理念创新策略、内容形式构思策略及传播策略等方面深度观照节目创新路径,希望丰富理论研究并为类型创作及电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实践经验。本研究涉及范畴主要包括绪论、结论和五个章节内容:第一章阐述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新概况。在相关概念界定辨析基础上从文化引领者、文艺创作者及文化消费者等视角观照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新动因,整体梳理节目发展脉络,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思路过渡到《上新了·故宫》节目创新背景和创作动因的详细阐述。第二章主要是分析《上新了·故宫》节目在制作理念层面的创意所在。第三章是《上新了·故宫》节目内容的创新策略,从文化内容、角色内容及媒介内容等方面探讨节目的创新元素。第四章是《上新了·故宫》节目形式与传播的创新策略,从影像叙事、空间表达及传播策略等要素阐述节目的创新要点。第五章是《上新了·故宫》节目对同类节目的创新启示,在总结思考《上新了·故宫》节目创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考究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现存问题和发展困境,进而探讨设想节目创新的提升策略。

李梦云[6](2020)在《《向往的生活》在新媒体中的宣传推广实践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向往的生活》是湖南卫视与浙江合心传媒联合推出的纪实类生活服务节目,自2017年1月25日开播至今,一共播出四季。《向往的生活》作为首档纪实类真人秀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一个创新。与此同时,各行各业借助网络技术,在新媒体环境进行宣传,成为宣传推广活动的一种主流趋势。《向往的生活》为获取良好口碑、提高节目收视,也采取了大量新媒体宣传推广方式。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将传播学“5w模式”作为研究总体框架,结合拉斯韦尔宣传观、柯日布斯基普通语义学、“知沟”理论,对宣传活动的主体、客体、渠道以及宣传过程进行描述分析。笔者运用内容分析、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自身在《向往的生活》核心宣传团队实践中获得的一手资料,描述该节目的宣传过程,并从中总结出适用于其他电视节目或其他行业的新媒体宣传推广策略。在与其他节目宣传策略对比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向往的生活》新媒体宣传推广活动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运营模式,但依然处于不断探索的阶段。它具有其他电视节目宣传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一般宣传规律与共性,同时也拥有自身在新媒体环境中日益形成的特性。这些特性在其他节目宣传中依然有不可或缺的助推作用,但在节目借助新媒体环境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不能忽略不同类型的群体对宣传内容的态度,这些态度在新媒体环境中能快速的聚集,产生对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老年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占比极少,折射出当前网络技术导致部分群体参与度降低,这类群体无法更好的融入时代发展进程。并且,因新媒体宣传推广活动带来的冗余信息堆积、受众不良情绪泛滥等问题的解决也尤为急迫。新媒体宣传推广活动相较于主流媒体宣传活动而言,存在诸多变量,这些变量使宣传推广活动能产生巨大效益,也带来行业内部、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者通过该节目作为典型案例,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挖掘出新媒体宣传成为主流趋势背后折射出来的社会现象与问题,以期为不同行业的宣传推广活动提供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对策与启示。

郭长婷[7](2020)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经营的价值共创模式研究 ——基于对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既是《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5周年,国内的媒体融合有了更多可能性,挑战也越来越大。媒介融合中的一个产业主体——电视产业,正因融合带来变化影响着它的媒介经营环境的变化、媒介生产理念的变化以及媒介融合生态系统的建立。由于生态的单一性,传统的传媒企业面临媒体融合的总趋势显然缺乏适应性,其弊端逐渐显露,相对封闭的生产系统,强专业性、高门槛的内容生产,加上单一的生产价值链,行业内部信息相对封闭,受众主体性处于价值生产链的末端未得到足够重视,人事管理僵化等造成了价值流通在产业链中的障碍重重,具备协同性的商业价值闭环难以形成,更无法得到持续性的产出回报。传统媒体的发展,在如今受到日益普及的信息技术和层出不穷的新兴媒体的猛烈冲击,传统行业的产业结构在共享共创的经济模式下发生改变,行业竞争优势逐渐流失,甚至出现了生存危机,这种情况表现在电视媒体上也尤为严重。在价值生产方面,传统媒体势必要重新定义,打造新的价值生产和创造模式,将价值创造融入基本的价值生产活动中,与传统的同受众或广告商进行买卖来进行价值交换不同,为迎合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浪潮,如今的产品价值由消费者的体验决定。也就是说,经由产品传达到消费者手中的价值并非由生产者单方面决定,而是由消费者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感受来衡量,称之为使用价值,在此过程中,媒体资本得以实现增值,传统媒体的优势地位得到保障,有利于其长足发展。本文对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电视产业发展进行个案分析,例举其在融合转型过程中已经付与的尝试,从而发现驱动整合SMG产业的新型价值生产与创造路径——价值共创。价值共创最早是在管理学领域出现,核心是共同创造消费体验,基本的实现方式是成员间的互动。如果将价值共创理论引入传媒研究,解决传统电视产业的困境,构建新的价值生产关系和价值创造方式,形成媒介融合环境下推动电视产业发展的新驱动,那么从整个传统媒体行业来看,是否有建设新型媒体价值生产体系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意义,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所在。

黄丽娜[8](2020)在《内容视角下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与创新(1997-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末,在全国电视综艺节目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湖南卫视顺应潮流、勇于创新,打造出品牌综艺节目,在众多省级卫视中脱颖而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湖南卫视又根据自身资源,发挥既有优势,逐步摸索出“快乐中国”的品牌定位。在此基础上,湖南卫视将优质综艺的内容创作为努力的关键点,经过二十二年的发展,其在综艺节目理念、形态和创作层面的内容开发上有着独到的思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其中,国家政策的贯彻、市场经济的要求、文化环境的熏陶和受众需求的助推都为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开发提供了条件。从湖南卫视上星到目前为止,其综艺节目的内容经历了游艺类、选秀类、教化类、真人秀、观察类综艺时期的艰难探索。在综艺节目内容的开发过程中,湖南卫视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绩。其综艺节在内容上的创新主要以三个层面为主,首先是理念层面注重与受众的平等对话,在选材、嘉宾和交流上进行了创新;其次在形态层面上注重节目类型的延伸与多元挖掘,比如倾向慢综艺、竞技类节目的娱乐化、情感与代际话题的强化、烟火气息与人文气息的凸显等;最后在创作层面上注重呈现方式的极致与升华,在艺术加工、舞台空间、情景设置、拍摄手法、叙事视角上进行了创新。湖南卫视“快乐中国”的频道定位和其在综艺节目上的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它不仅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收视奇迹,受到了观众的高度好评,并且也带来了良好的商业效应和社会效应。通过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内容的创新和成效,可以得出当下其巩固王牌综艺、注意星素配比、关切热点、强化艺术竞技、融合本土文化等的研发思路。在未来,湖南卫视在综艺节目内容的开发方面,应该会在深圈层、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强融合上下功夫。

王日尧[9](2020)在《以受众分析视角探究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延续继承了本民族丰富的优秀文化传统。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提出“文化自信”的发展道路,创新多种文化传播方式,以保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着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目标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在建构人们脑海中世界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主流媒体承担引导大众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的责任。自2017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提出“国家舞台”战略之后,央视和省级卫视相继推出多档现象级文化综艺节目,在节目内容选材、意义解读和编排策划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从现实情况看,多档文化综艺节目通过舞美设计、故事化演绎和场景延伸等方式,将文化传播营造成一种“仪式化”的共享活动。本文将央视和各省级卫视制作的文化综艺节目作为研究对象,从受众分析的角度,了解文化综艺节目受众观看节目的动机,探寻该受众群体的媒介使用倾向,以及对文化综艺节目内容的评价,分析受众社会背景和场景因素与受众媒介使用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结合“使用与满足”、“跨媒体叙事”等理论基础,梳理国内文化综艺节目发展现状和节目发展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分析文化综艺节目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容选题资源集中、传播方式缺乏活力、受众定位缺乏场景思考等方面。基于此,为文化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方向提供可参考的发展策略。

乔敏瑞[10](2020)在《从《光荣的追寻》看党建电视节目的创新》文中提出党建电视节目极具中国特色,它是围绕党员故事、党史理论等党建工作内容,展现我国社会主义生产生活状态、人民精神风貌的电视节目。对内具有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对外可以展示民族面貌、国家生命力,是引导社会舆论、国际舆论的有力抓手。中国党建电视节目自诞生以来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承担着引领文化传播、价值传递的社会责任,其在内容制作、传播渠道上具有天然的政治优势。但政治性也带来一些局限,党建电视节目有时不得不照搬政策原文,这使节目的趣味性、生动性略显不足。随着制作技术的进步和制播分离制度的深化,党建电视节目开始尝试创新,试图抓住受众注意力,落实传播效果。海南卫视《光荣的追寻》以入党申请书为载体,多重空间多维视角解读党建理论,以更加人性、活泼的方式解读历代共产党员的信仰与行动,集中展示了国家发展、党的建设、人民生活状态,开启了党建电视节目制作的新维度,促进了电视节目的多元化和全方位发展。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电视史和党建电视节目发展史,阐述了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对党建节目的塑造,分析了海南卫视推出党建理论讲述类节目的历史必然性。运用个案研究法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剖析《光荣的追寻》在嘉宾选择、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传播渠道的创新点和待改进方面。本文认为节目的叙事兼顾宏观微观、党建理论贯穿节目整体、观察员评论兼顾理论与情感、以追寻之旅建构节目形式,为新传播语境下党建电视节目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方向。基于《光荣的追寻》的成功经验,党建电视节目未来还应着眼于理论传播,以主持人品牌强化节目品牌,在把握本地受众的基础上开拓互联网受众市场。相信党建电视节目的深化改革将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

二、试论电视节目受众注意力资源的研究和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电视节目受众注意力资源的研究和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2)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身份与阶层:美国创剧人群体的演变
    第一节 电视时代创剧人的身份界定(1928-1963)
        一、创剧人身份的探索:从发明家到电视人
        二、创剧人身份的确立:首席编剧与执行制片人
    第二节 电视时代创剧人的阶层分析(1964-1998)
        一、创剧人群体的形成:三大剧种创剧人群体
        二、创剧人阶层的出现:三大阶层创剧人分布
    第三节 网络时代创剧人的阶层突破(1999-2019)
        一、模型构建:多源异构数据下的第一阶层创剧人画像
        二、画像分析:从第一阶层创剧人到创剧人“职业群体”
第二章 他者与自我:网络时代创剧人文本的内容选择
    第一节 他者互文:临摹现实文本下的客观写实
        一、效仿现实生活:从真人真事中取材
        二、互文经典作品:从文学与影视中取材
    第二节 自我表现:“三重自我建构”下的主观抒情
        一、对“个体自我”的探寻
        二、对“关系自我”的定位
        三、对“集体自我”的认知
    第三节 紧密结合:创剧人文本内容层面的群体特征
        一、他者故事中自我的汇入
        二、自我镜像中他者的虚构
第三章 制作与创作:网络时代创剧人文本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制作范式:视听电影化与叙事文学性
        一、电影化影像策略:质感营造与“景观”制造
        二、文学性叙事策略:叙事结构与叙事线索
    第二节 创作风格:视听个性化与叙事风格化
        一、个性化的长镜头与蒙太奇
        二、风格化的“话语”建构
    第三节 高度统一:创剧人文本形式层面的群体特征
        一、制作范式中个性的凸显
        二、创作风格中成规的体现
第四章 互构与升华:群体特征两个维度的相互关系与共同作用
    第一节 相互关系:成规与个性的互构
        一、同源性:相近起源与发展
        二、同构性:相互建塑和形构
        三、共生性:互相依存与协作
    第二节 共同作用:多元且精彩的主题
        一、世界观的引导:个人信仰与哲学思辨
        二、人生观的认同:女性主义、反同性歧视和反种族歧视
        三、价值观的迎合:反英雄、非英雄与集体无意识
第五章 环境与心理:网络时代创剧人群体特征的成因
    第一节 外在环境之变:媒介场域架构下的特征成因
        一、网络时代媒介场域的架构变化
        二、媒介与受众博弈下的底层逻辑
    第二节 内在心理动因:“人类动机理论”下的特征成因
        一、自我求生:生活困难者的生理需要
        二、自我救赎:面临威胁者的安全需要
        三、自我倾诉:身份认同困惑者的归属需要与情感缺失者的情感需要
        四、自我证明:事业受挫者的尊重需要
        五、自我实现:美国创剧人的终极追求
结语
    第一节 从传播到效仿:美剧强大的影响力
    第二节 在分辨中学习:现状、启示与反思
附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3)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生成语境
    第一节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学术母体: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一)劳动价值论:劳动决定商品价值
        (二)社会结构观:有机整体的社会观念
        二、理论来源:对资本主义媒介生产机制的批判意识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理论
        (二)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
    第二节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学术借鉴
        一、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媒介技术批判观
        (一)传播偏向:媒介技术决定政权形式
        (二)知识垄断:特权阶层掌控文化权力
        二、英国威斯敏斯特学派的媒介产业权力观
    第三节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媒介环境
        一、政治经济变革下的媒介反思
        二、西方电视发展的机制与模式
        (一)北美电视市场的商业竞争机制
        (二)欧洲电视产业的多元市场格局
第二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研究的学者集群
    第一节 批判资本主义电视权力机制的北美学者
        一、达拉斯·斯麦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研究的开创者
        二、赫伯特·席勒:经济权力关系控制电视文化的批判者
        三、诺姆·乔姆斯基:美国主流媒体操纵意识形态的揭露者
        四、罗伯特·麦克切斯尼:美国电视权力集中的批评者与建言人
        五、文森特·莫斯可: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分析模式的归纳者
    第二节 透视电视生产商业逻辑奥秘的欧洲学者
        一、格雷厄姆·默多克:电视经济活动与文化生产的分析者
        二、尼古拉斯·加汉姆:电视媒体文化生产系统的反思者
        三、皮埃尔·布尔迪厄:电视内部审查机制的解魅者
        四、阿曼德·马特拉:全球电视传播霸权的披露者
        五、卡尔莱·诺登斯顿:国际电视单向流动的论证者
第三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经济宰制观
    第一节 对电视受众商品属性的探索
        一、受众商品论:商业电视隐秘的生产逻辑
        (一)受众商品:观众是电视生产的商品形式
        (二)“免费午餐”: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电视节目
        (三)收视率商品:控制论意义的电视信息商品
        二、受众商品论的理论意义与学术影响
        (一)开创政治经济学受众研究路径
        (二)激发后续理论探索与多元思辨
    第二节 对电视双重生产机制的分析
        一、整合集中:电视产业的结构性特征
        (一)电视产业化的结构集中方式
        (二)电视市场化的商业发展要素
        二、意义生产:电视系统的文化价值
        (一)作为公共文化商品的电视
        (二)作为共享礼物的当代电视
    第三节 对电视内部隐性审查机制的揭示
        一、电视的符号暴力维护象征秩序
        二、商业逻辑介越电视的文化生产
    第四节 对电视逐利性原则的政治批判
        一、“富媒体、穷民主”:垄断媒体的唯利是图与政治疏离
        (一)联合媒体的反民主性
        (二)联合媒体的聚集模式
        二、“传播革命”:针对美国媒体发展危机的改革策略构想
        (一)“紧要关头”:美国媒体的转型关键
        (二)回归公共:媒体改革的理想召唤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意识形态操控观
    第一节 对私有媒体控制大众思想生产的批判
        一、“思想管理者”:商业电视操控公众思想的工具本质
        (一)大众媒体管理思想制造的迷思
        (二)电视媒体操控意识形态的力量
        (三)媒体管理者的策略化信息传播
        (四)电视媒体制造的信息中立假象
        二、“文化有限公司”:私有媒体掌握文化生产的垄断力
        (一)私有电视:文化工业的生产主体
        (二)“信息圈地”:私有媒体侵占公共空间
    第二节 对美国主流媒体思想控制机制的揭露
        一、“媒体操控”:伪民主政治的宣传工具
        (一)伪民主政治的媒体附庸
        (二)美国媒体控制大众心智
        二、“宣传模型”:媒体制造共识的话语策略
        (一)“新闻过滤器”:媒体控制信息的层层伪装
        (二)“必要的幻象”:媒体有意策划的虚假现实
    第三节 对电视文化商品公共性的反思
        一、电视商品的意识形态属性
        二、文化公共领域的电视商品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国际文化霸权观
    第一节 对国际间媒体依附关系成因的深掘
        一、依附理论:揭示国际文化霸权的政治经济机制
        二、媒体依附:经济权力驱动国际间的文化控制
        (一)垄断资本主义:国际间媒体依附的深层原因
        (二)“意识形态工业”:被控制的国家大文化产业
    第二节 对全球电视传播失衡秩序的批判
        一、世界体系理论:审视全球传播霸权结构的理论基础
        二、文化帝国主义:剖析美国主导的跨国电视传播霸权
        (一)美国跨国公司构成国际传播权力主体
        (二)电视成为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文化商品
        (三)美国迪士尼公司文化霸权的商业策略
    第三节 电视全球传播的霸权表现与单向趋势
        一、影像国际市场:政治经济的不平等格局
        (一)“地球城”:电子社会的依赖性国际传播
        (二)“传播的全球化”:资本推动的全球电视市场
        (三)“生命之火”:文化殖民意味的迪士尼产品
        二、对国际电视传播单向流动趋势的调研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的研究特质
    第一节 分析模式:西方媒体的政治经济维度批评
        一、电视研究的商品视角
        二、电视研究的产业剖析
        (一)传媒产业的横向集中
        (二)传媒产业的纵向整合
        (三)跨国经营与灵活合作
        三、电视研究的权力批评
    第二节 批判焦点:电视文化生产的权力钳制
        一、聚焦政治经济控制的关键要素
        二、警示权力集中的媒体垄断格局
    第三节 理论局限:夸大媒体作用的强效果传播观
        一、注重批判电视的工具性,相对忽视内容的文化蕴含
        二、注重揭示电视的商品性,相对忽视受众的能动作用
        三、注重分析传播的单向性,相对忽视民族文化自主性
第七章 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节 对中国电视理论研究的路径启发
        一、拓宽理论视野:拓宽中国电视传播理论研究的学术路径
        二、充实方法体系:提供中国电视文化产业研究的多元视角
        三、切准问题之脉:探索中国电视文化发展研究的中心议题
    第二节 对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的镜鉴意义
        一、强化电视的公益职能:以社会效益为取向,而非一味逐利
        二、提升电视文化竞争力:以优质内容为核心,而非商业逻辑
        三、增强国际文化传播力:以文化自信为底色,而非拿来主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形态流变与传播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2 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形态流变
    2.1 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背景
        2.1.1 娱乐市场乱象,国家政策引导
        2.1.2 物质生活改善,受众需求提升
        2.1.3 新兴媒体冲击,电视行业转型
    2.2 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脉络
        2.2.1 萌芽期:诗词文本解读阶段(1998-2012 年)
        2.2.2 成长期:竞技娱乐阶段(2013-2017 年)
        2.2.3 转型期:情感赏析阶段(2018-至今)
3 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播过程
    3.1 传播者:三方主体各尽其责
        3.1.1 主持人:节目传播的名片
        3.1.2 专家评审:节目传播的品质保障
        3.1.3 选手嘉宾:延伸传播效应
    3.2 传播内容:优秀文化的创意性表达
        3.2.1 “诗词+竞赛”模式扣人心弦
        3.2.2 “诗词+鉴赏”模式引人入胜
    3.3 传播渠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同发力
        3.3.1 电视语言展现诗词意蕴
        3.3.2 融媒体传播,跨屏互动
    3.4 受传者:全民参与传播,满足文化需求
        3.4.1 受众群体广泛
        3.4.2 受众需求得到满足
    3.5 传播效果:产生良好效益
        3.5.1 提升人文素养,扩充教学手段
        3.5.2 丰富电视资源,净化综艺市场
        3.5.3 增强国民自信,传播中国文化
4 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困境与展望
    4.1 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现实困境
        4.1.1 同质化倾向严重
        4.1.2 网络传播力度弱
        4.1.3 受众习得效果浅
        4.1.4 整体经济效益低
    4.2 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展望
        4.2.1 内容:提升节目品质,持续优化创新
        4.2.2 渠道:构建媒体矩阵,谋求差异化传播
        4.2.3 受众:增强互动性,提高观众参与度
        4.2.4 效益:打造IP产业链,扩大经济效益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5)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的创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文创产品
        二、文化产业
        三、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
    第二节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发展概况
        一、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新动因
        二、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发展脉络
        三、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区分
    第三节 《上新了·故宫》节目概况
        一、《上新了·故宫》节目简述
        二、《上新了·故宫》创新动因
第二章 《上新了·故宫》节目理念的创新策略
    第一节 守正创新:点亮“文化自信”的明灯
        一、不忘初心:践行文化自觉理念
        二、兼收并蓄:彰显和而不同理念
        三、温故知新:坚持文化创新理念
    第二节 推陈出新:融合“互联网思维”理念
        一、跨界思维:深耕跨界融合理念
        二、产品思维:巧用产品创意思维
        三、用户思维:建立用户导向思维
    第三节 开拓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人文精神:传递“人文情怀”
        二、价值导向:倡导核心价值观
第三章 《上新了·故宫》节目内容的创新策略
    第一节 文化内容:故宫文化的多元嵌入
        一、古典文化:古典文化的内蕴传承
        二、精神文化:传统美学精神的书写
        三、情感文化:家国情怀的弘扬传播
    第二节 角色内容:角色形象的功能塑造
        一、明星嘉宾:文化探秘的体验者
        二、故宫专家:文化内容的阐述者
        三、宫廷御猫:文化知识的讲解员
    第三节 媒介内容:文化记忆的媒介表征
        一、艺术语言媒介:电视语言的记忆编码
        二、物质材料媒介:文物承载的集体记忆
        三、电视媒介仪式:文化记忆的仪式建构
第四章 《上新了·故宫》节目形式与传播的创新策略
    第一节 影像叙事:文化描摹的叙事表征
        一、纪实性叙事:文化表征的纪实手法
        二、戏剧性叙事:文化探秘的悬念结构
        三、互文性叙事:多重文本的互文碰撞
    第二节 文化空间:文化书写的多重空间
        一、物理空间:去演播室的场景空间
        二、历史空间:情景再现的历史镜像
        三、虚拟空间:动画技术的空间建构
    第三节 传播策略:传播媒介的创新扩散
        一、渠道策略:线上线下病毒式传播
        二、整合策略:整合内容营销式传播
        三、垂直策略:精准互动裂变式传播
第五章 《上新了·故宫》节目对同类节目的创新启示
    第一节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节目内容“泛娱乐化”的文化空洞
        二、节目题材与受众局限的“文化错位”
        三、节目创作“技术异化”的文化贬值
    第二节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提升策略
        一、坚持内容创新,提升文化内涵
        二、树立品牌意识,拓宽传播渠道
        三、增强产业思维,发展衍生产业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6)《向往的生活》在新媒体中的宣传推广实践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1.2.1 宣传的概念
        1.2.2 关于《向往的生活》研究
        1.2.3 基本理论
        1.2.4 新媒体环境下的宣传推广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对象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向往的生活》新媒体宣传实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向往的生活》节目概述及其新媒体宣传推广的优势与劣势
        2.1.1 《向往的生活》节目概况
        2.1.2 新媒体是《向往的生活》节目宣传的主要阵地
        2.1.3 驳杂的新媒体环境致使《向往的生活》“圈层”矛盾凸显
    2.2 《向往的生活》宣传活动各阶段特征研究
        2.2.1 日常宣传形成周期规律
        2.2.2 宣传初期:运营计划铺设
        2.2.3 宣传中期:大量内容堆积
        2.2.4 宣传后期:宣传活动停滞
    2.3 宣传主体:宣传者扮演多重角色
        2.3.1 官微“小葵”与网友形成个性化人际互动
        2.3.2 动物营销号拟人化运作增加趣味性
        2.3.3 国家主流宣传的配合者与节目宣传的获益人
    2.4 宣传内容:宣传元素的特点
        2.4.1 观众成为宣传创意的来源之一
        2.4.2 宣传物料立足中国文化元素
        2.4.3 节目播前宣传点具有随机性
        2.4.4 隐性宣传隔离观众对广告的的刻板印象
    2.5 宣传渠道:宣传平台与现实场景整合利用
        2.5.1 新老媒体结合,受众观看习惯规范化
        2.5.2 线上线下互通,带动边缘地域经济发展
        2.5.3 跨界捆绑营销,强化娱乐环境联动性
第三章 《向往的生活》新媒体宣传推广面临的问题
    3.1 宣传主体:机械作业,流动性大
        3.1.1 人才流动导致运营断层
        3.1.2 团队内、外部联系疏离
    3.2 宣传内容:过度碎片,实用性弱
        3.2.1 冗余信息堆积,官方账号安全受损
        3.2.2 宣传内容语义不明,弱化信息关联性
        3.2.3 节目的制作与营销失衡,过度追求宣传效益
    3.3 宣传渠道:追求创新,忽略受众
        3.3.1 内容使用效率降低,加剧受众焦虑情绪
        3.3.2 节目宣传仅追求短期收益,加速受众遗忘宣传内容
        3.3.3 忽略老年群体参与度及“饭圈”文化规范性
第四章 针对新媒体宣传推广的对策及启示
    4.1 宣传主体:创新运营模式与团队建设
        4.1.1 “塔西佗陷阱”对宣传计划的重要影响
        4.1.2 注重观众的共同情绪转化
        4.1.3 培养团队内部的共同意志
        4.1.4 建立健全工作晋升机制
    4.2 宣传内容:增加有效信息的覆盖
        4.2.1 减少重复性内容的扩散
        4.2.2 增强宣传信息内容可读性
        4.2.3 平衡宣传内容的主次方面
        4.2.4 建立意识相通的语义空间
    4.3 宣传渠道:联动宣传应严格把关
        4.3.1 各群体自觉参与监管
        4.3.2 提高用户准入机制
        4.3.3 严格把关信息流通
        4.3.4 线上渠道的规范化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经营的价值共创模式研究 ——基于对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相关理论和研究综述
        (一)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
        (二)关于电视媒体融合转型的研究
        (三)关于电视产业及电视产业价值链的研究
        (四)关于价值共创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与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本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媒介融合对电视产业的影响
    一、媒介环境的变化对电视产业的冲击
        (一)媒介经营环境的变化
        (二)媒介生产理念的变化
        (三)媒介融合生态系统的建立
    二、传统电视产业链的封闭性遇到挑战
        (一)传统电视的纵向一体化产业链
        (二)电视产业价值生产体系的重构
第二章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的电视产业经营的转型创新
    一、SMG电视产业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
        (一)国家的战略支持
        (二)电视产业的改革实施
    二、SMG电视产业变革的内部支撑
        (一)SMG的内部资源
        (二)SMG电视产业改革的特色
第三章 SMG电视产业价值共创模式的建构
    一、搭建信息交互系统加强创新思维转变
        (一)重塑组织文化资源创新重组
        (二)打造新型内循环体系
        (三)打造新型外循环体系
    二、以用户为核心共创者的互动形成共生关系
        (一)用户中心的运营机制的出现
        (二)构建多主体价值生产关系
    三、技术和资本力量深厚助力产品生产流程改造
        (一)技术改造节目生产内在流程
        (二)资本助力全行业跨越式发展
    四、扩展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多元化盈利模式
        (一)规范内容产业链集中对内管理品牌
        (二)产业链接入传播链延伸价值链
第四章 推动SMG电视产业发展的新驱动
    一、SMG电视产品的特征
    二、电视产业经营中价值形成的三个层面
        (一)共创者利益同向相关性奠基价值共识
        (二)共创者之间的价值流动形成环形关系链
        (三)高互动的社交化节目生产提供价值变现渠道
第五章 电视产业经营共创共享之道
    一、交互与整合:电视产业经营共创共享
    二、价值共创:价值生产与创造的创新之路
        (一)信息交互,构建共享共创的价值关系
        (二)互动共享,进行协同共享的价值共创
        (三)技术保障,提供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内容视角下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与创新(1997-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及意义
        0.1.1 研究缘起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电视综艺节目研究
        0.2.2 湖南卫视发展研究
        0.2.3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研究
    0.3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0.3.1 研究对象
        0.3.2 研究内容
        0.3.3 研究方法
        0.3.4 创新之处
第1章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背景及历程
    1.1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背景
        1.1.1 国家政策的深入贯彻
        1.1.2 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1.3 文化环境的持续熏陶
        1.1.4 受众需求的全面助推
    1.2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1.2.1 崭露头角的游艺类综艺时期:引领大众审美(1997-2003)
        1.2.2 全民参与的选秀类综艺时期:展现本我个性(2004-2007)
        1.2.3 全面聚焦的教化类综艺时期:重视寓教于乐(2008-2012)
        1.2.4 记录明星的真人秀综艺时期:凸显真实人格(2013-2017)
        1.2.5 星素结合的观察类综艺时期:回归情感本质(2018-2019)
第2章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内容的创新
    2.1 理念层面:传播者与受众的平等对话
        2.1.1 选材:单向输出到基于观众需求的个性化定制
        2.1.2 嘉宾:精英化的弱化和平民化的盛行
        2.1.3 交流: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到深度参与的双向反馈
    2.2 形态层面:节目类型的延伸与多元挖掘
        2.2.1 快综艺向慢综艺的倾斜
        2.2.2 竞技比赛娱乐化的趋向
        2.2.3 情感话题与代际关系的强化
        2.2.4 烟火气息与人文气息的凸显
        2.2.5 传统模式与新型元素的交融
    2.3 创作层面:呈现方式的极致与升华
        2.3.1 从传统到“网生代”的艺术加工
        2.3.2 从室内到移动泛场景的舞台空间
        2.3.3 从平缓到冲突与悬念的情境设置
        2.3.4 从策划到自然纪实性的拍摄手法
        2.3.5 从固定到流动的多重叙事视角
第3章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效果
    3.1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收视效果
        3.1.1 入围数量位居收视榜首
        3.1.2 “综N代”延续收视热度
        3.1.3 原创综艺成为收视黑马
        3.1.4 真人秀节目占据收视主位
    3.2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商业效果
        3.2.1 可观的广告收入
        3.2.2 成功的品牌延伸
    3.3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社会效果
        3.3.1 树立正面导向
        3.3.2 强化品牌魅力
    3.4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受众反馈效果
        3.4.1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4.2 偏好:倾向喜剧和生活体验类,品牌综艺赞誉度高
        3.4.3 收获:带来娱乐消遣的满足,并有效促进知识增长
        3.4.4 看法:总体评价呈满意倾向,认可强大嘉宾阵容
        3.4.5 期待:多元和现实题材增多,将时事与娱乐相结合
第4章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内容的研发思路与发展趋向
    4.1 当下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内容的研发思路
        4.1.1 巩固王牌综艺,混搭潮流培育新型节目
        4.1.2 注重星素配比,多类外衣包裹情感内核
        4.1.3 关切社会热点,思想交融培养价值观念
        4.1.4 强化艺术竞技,科技应用辅助内容叙事
        4.1.5 融合本土文化,生活体验唤醒人文关怀
    4.2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内容的发展趋向
        4.2.1 深圈层:定位垂直领域的多元题材
        4.2.2 小成本:避免只重场面的形式主义
        4.2.3 大情怀:促进个体与集体的情感共鸣
        4.2.4 正能量:倡导积极正面的主流价值观
        4.2.5 强融合:实现深度互动的台网联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受众评价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9)以受众分析视角探究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1.4.1 研究的创新性
        1.4.2 研究的局限性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培养理论
        2.1.2 传播的“仪式观”理论
        2.1.3 使用与满足理论
        2.1.4 跨媒体叙事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文化
        2.2.2 文化综艺节目
第3章 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概述
    3.1 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
        3.1.1 发展萌芽时期
        3.1.2 战略发展时期
    3.2 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变化
        3.2.1 节目内容选题具象化
        3.2.2 善用权威解读文化内涵
        3.2.3 节目传播注重仪式观
        3.2.4 节目叙事注重受众参与感
        3.2.5 央视与卫视内容形成良好互文性
第4章 文化综艺节目受众调查分析
    4.1 受众调查的目的
    4.2 问卷调查设计
    4.3 问卷调查过程
        4.3.1 问卷试调
        4.3.2 问卷修改
        4.3.3 问卷发放
    4.4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4.4.1 受众结构性描述性分析
        4.4.2 问卷调查信效度分析
        4.4.3 问卷调查实证分析
    4.5 网络舆情分析
第5章 文化综艺节目发展的局限性
    5.1 节目内容焦点资源集中
        5.1.1 聚焦头部文化资源
        5.1.2 缺乏国际文化视角
    5.2 节目宣传方式缺乏活力
        5.2.1 受众关注节目的持续度较低
        5.2.2 节目话题宣传缺乏普适性
    5.3 节目受众定位缺乏场景的思考
第6章 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策略
    6.1 节目选材“去中心化”,突出文化内容多样化
        6.1.1 挖掘地方文化内容,丰富内容选材
        6.1.2 善用国际化视角,增加节目趣味性
    6.2 扩展节目传播渠道,打造精品节目形象
        6.2.1 引导受众参与节目叙事过程
        6.2.2 塑造平台制作精品节目的形象
    6.3 探索受众场景定位新途径
        6.3.1 从受众现实场景分析满足观众需求
        6.3.2 利用沉浸式媒体技术为受众营造虚拟现实场景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从《光荣的追寻》看党建电视节目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党建电视节目研究综述
        1.2.2 电视节目理论综述
    1.3 研究方法
2 《光荣的追寻》节目背景概述
    2.1 政治功能: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2.2 社会功能:传递海南声音、建构中国价值
    2.3 经济功能:尝试开创经济行为
3 《光荣的追寻》节目分析
    3.1 嘉宾分析
        3.1.1 意识形态把关人的选择
        3.1.2 警惕“电视知识分子”的负面效果
    3.2 节目内容分析
        3.2.1 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讲述时代命题与个人故事
        3.2.2 热追逐与冷思考并重:追击新闻热点、反思社会问题
        3.2.3 理性与感性携手:观察员点评兼顾党建理论与社会共情
    3.3 节目形式分析
        3.3.1 节目空间:多维融合
        3.3.2 节目环节:追寻光荣之旅
    3.4 不足与建议
        3.4.1 优化嘉宾结构、盘活观众资源
        3.4.2 完善节目结构
        3.4.3 强化宣传的针对性、互动性
4 《光荣的追寻》对党建电视节目的启示
    4.1 党员身份的建构:从领导到榜样
    4.2 党建理论贯穿节目主线
    4.3 打造主持人品牌和节目品牌
    4.4 精简传播平台、整合资源优势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试论电视节目受众注意力资源的研究和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创新策略研究[D]. 张罗罗.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网络时代美国创剧人研究[D]. 尤达.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3]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电视理论研究[D]. 魏兵.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09)
  • [4]诗词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形态流变与传播过程研究[D]. 蔡萌萌. 河北经贸大学, 2021(02)
  • [5]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的创新策略研究[D]. 杨焕丽.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6]《向往的生活》在新媒体中的宣传推广实践及启示[D]. 李梦云. 广西大学, 2020(07)
  • [7]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经营的价值共创模式研究 ——基于对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研究[D]. 郭长婷. 安徽大学, 2020(07)
  • [8]内容视角下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与创新(1997-2019)[D]. 黄丽娜. 湘潭大学, 2020(02)
  • [9]以受众分析视角探究文化综艺节目的发展策略[D]. 王日尧.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10]从《光荣的追寻》看党建电视节目的创新[D]. 乔敏瑞. 海南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浅谈电视节目观众注意力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