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甘薯粉丝加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赵晨阳,王阳,周芳,叶发银,赵国华[1](2019)在《芡粉种类对甘薯粉丝品质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该文研究9种常见淀粉的理化特性以及它们作为芡粉对甘薯粉团特性和粉丝质量的影响,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9种芡用淀粉中,用甘薯淀粉和木薯淀粉作为芡粉形成的甘薯淀粉粉团易漏粉成条;同时生产出的甘薯粉丝具有较高的结晶度(17. 58%和14. 28%)和较好的烹煮、质构和感官特性。综合比较,以甘薯淀粉和木薯淀粉为芡粉的甘薯粉丝质量最佳。芡粉直链淀粉含量越高,最终黏度和回生值越高,粉丝的弹性越低,蒸煮损失率越小,消费者接受度越高。因此,该研究发现芡粉种类对甘薯粉丝的质量有重要影响,为粉丝生产中选用合适的芡粉提供了理论支撑。
陈嘉,高丽,叶发银,雷琳,赵国华[2](2019)在《基于近红外光谱与支持向量机的甘薯粉丝掺假快速检测》文中研究说明探索了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a,NIRS)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检测甘薯粉丝掺假(掺杂木薯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可行性。以掺假甘薯粉丝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NIRS及SVM的甘薯粉丝掺假定性判别及定量分析模型,并通过光谱预处理及光谱变量筛选对模型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一阶导数对全光谱预处理后,甘薯粉丝掺假SVM定性判别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可达100%,优于马氏距离判别模型;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一阶导数对光谱预处理,并通过前向区间支持向量机(forward interval support vector machine,fi-SVM)筛选光谱变量后,木薯淀粉含量SVM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和预测均方差(RMSEP)可达到0. 92和11. 20,玉米淀粉含量SVM预测模型的r和RMSEP可达到0. 96和7. 49。结果表明,基于NIRS和SVM的甘薯粉丝掺假定性判别及定量分析检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预测精度,用于检测甘薯粉丝的掺假是可行的。
向卓亚[3](2018)在《甘薯粉丝品质特性及其干燥新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甘薯营养成分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尤其淀粉含量丰富,是良好的食品加工原辅料。由于甘薯淀粉具有独特的高黏特性,其所制作的粉丝具有较强的弹性、耐煮、有筋道,因此是制作粉丝的理想原料。粉丝虽然在我国历时较长,但对其感官科学的研究相对落后,因而严重影响了该类产品的快速开发。在粉丝的生产工艺中,干燥作为其中关键环节,其对粉丝品质具有较大的影响。传统的干燥方式自然晾干经济但周期长、不可控因素较多,热风干燥周期短、便于控制,然而有研究发现热风干燥的粉丝品质不如自然晾干的粉丝,但品质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自然晾干与热风干燥甘薯粉丝品质的差异,初步探讨品质差异的原因,并试图通过控制干燥过程中介质参数(温度、相对湿度)来改善热风干燥粉丝的品质,旨在为生产出高品质、高效率甘薯粉丝寻找一种新的干燥途径,同时为其品质改善的机制提供理论基础,获得了如下结果:(1)利用质构与烹煮特性等客观分析的质量指标与感官评定的消费者接受性之间的关系,建立新型粉丝消费者接受性预测模型。将40种(32种建模,8种校正)市售粉丝的8个理化指标经主成分分析降维为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4.92%,能够代表原来8个品质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74.92%)。同时建立了消费者接受性标准化值(Az)预测模型Az=0.509Y1+0.291Y2+0.200Y3。模型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都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相关性极高,相关系数均接近0.900。(2)通过对两种传统干燥方式自然晾干与热风干燥的甘薯粉丝品质比较,结果表明:自然晾干的甘薯粉丝表面有光泽,平整光滑,而热风干燥的甘薯粉丝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表面变得更加粗糙,出现收缩与龟裂的现象;自然晾干的粉丝烹煮损失、膨润度、断条率均显着低于热风干燥的粉丝,其硬度与咀嚼性均显着高于热风干燥的甘薯粉丝,表现出有耐煮、耐咀嚼、有弹性等良好品质特点;而热风干燥的粉丝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膨润度显着增大,硬度、弹性、咀嚼性均显着降低。综上,自然晾干的甘薯粉丝品质优于热风干燥的粉丝。通过对粉丝结晶度、热特性、微观结构等地测定,发现这主要归咎于自然晾干粉丝结晶度高、热焓值高,并且内部结构紧密、孔洞少、表面更加平滑、形变程度低。(3)通过控制热风干燥过程中的相对湿度对甘薯粉丝进行干燥发现,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干燥总时间显着增加,甘薯粉丝表面更加平整光滑,膨润度显着降低,烹煮损失却显着增加,硬度、咀嚼性均显着升高。通过对粉丝结晶度、热特性、微观结构等地测定,发现这主要归咎于提高热风干燥过程中的相对湿度,使得粉丝结晶度增大、热焓值升高,粉丝内部结构更加紧密、孔洞减少、表面更加平滑、形变程度降低。而温度70℃、相对湿度60%条件下干燥的甘薯粉丝所表现的品质特性与自然晾干的甘薯粉丝相似且干燥总时间较短。(4)为进一步提高干燥效率、缩短干燥总时间,对70℃、相对湿度为60%的干燥工艺做了深入研究。将干燥分为两阶段,分别研究了第一阶段干燥时间与第二阶段干燥温度对甘薯粉丝干燥特性、烹煮特性、复水率和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第一阶段干燥时间的增加,干燥总时间显着延长,当时间达到45 min时,继续增加干燥时间对甘薯粉丝的烹煮损失、膨润度以及复水率均无显着影响,这可能归咎于此时结晶度已达到最大;在温度为70℃,相对湿度60%恒定条件下干燥45 min后,提高第二阶段干燥温度发现,干燥总时间随温度升高显着缩短,甘薯粉丝的烹煮损失显着减小,膨润度、复水率以及结晶度均无显着变化。因此,甘薯粉丝最优干燥工艺为温度70℃,相对湿度60%干燥45 min后,100℃干燥26 min,干燥总时间为71 min,所得到的粉丝品质与自然晾干粉丝相接近。
邢丽君,木泰华,张苗,余树玺,陈井旺,杨海燕[4](2015)在《不同低温冷冻条件及干燥温度对紫薯粉条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为了提高紫薯粉条产品的品质,将紫薯粉条分别于4℃(2、4、6 h和8 h),-18℃(4、7、10 h和14 h)以及4℃与-18℃组合(4℃,8 h与-18℃,7 h)条件下处理后,以质构性质、烹煮性质、色泽、断条率和释出花青素含量为指标,筛选出最佳低温冷冻条件,并比较了不同干燥温度对该条件下所制备的紫薯粉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冷藏8 h的紫薯粉条品质最佳,其剪切形变为94.57%、剪切应力为122.57 g/mm2和拉伸强度为13.79%,而膨胀系数为293.56%。此外,65℃干燥30 min粉条品质最佳,其膨胀系数为226.22%、煮沸损失为1.58%。
李敏[5](2014)在《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的制备、性质及其在粉丝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甘薯粉丝是我国传统食品,也是餐桌上常见的菜品之一。粉丝主要是利用淀粉经过糊化,分子重排形成的热不可逆凝胶而制成。甘薯淀粉由于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糊化后不能形成较强的凝胶,制成的粉丝一直都有易断条、糊汤等缺陷。普鲁兰酶是一种专一性较强的淀粉脱支酶,能将支链淀粉中的α-1,6-糖苷键水解,形成游离直链淀粉分子,从而改善甘薯淀粉在粉丝加工中的缺陷。本研究以甘薯淀粉为原料,将普鲁兰酶酶解的甘薯淀粉与原甘薯淀粉进行了理化性质、糊化特性、凝胶特性以及微观颗粒形态四个方面的对比,最后作为原料应用于甘薯粉丝的加工中,得到品质及感官评价较好的甘薯粉丝。目的是为甘薯粉丝加工中原料的选择以及品质改善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的制备:以甘薯淀粉为原料,采用普鲁兰酶对甘薯淀粉进行酶解脱支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酶解时间、酶解pH、酶解温度、酶添加量对淀粉回生值以及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确定了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制备的最佳酶解条件:酶解时间15h,酶解pH4.5,酶解温度55℃,酶添加量48ASPU/g。该条件下酶解淀粉的回生值达到最高为1925cp,直链淀粉含量达到最高25.21%。(2)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与原淀粉的性质比较:将普鲁兰酶酶解的甘薯淀粉与原甘薯淀粉进行了理化性质、糊化特性、凝胶特性以及微观颗粒形态四个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甘薯淀粉经过普鲁兰酶酶解后,直链淀粉含量从20.368%增长到25.21%。在40℃~90℃下测定的膨润力和溶解度与原淀粉相比均降低,表明酶解淀粉内部结合能力比原淀粉强。因为直链淀粉糊化后形成较牢固的网状结构,普鲁兰酶酶解淀粉透光率到到20.3%,比原甘薯淀粉的透光率高7.8%。凝沉性增强。普鲁兰酶酶解淀粉的抗冻融能力优于原淀粉,48h后析水率低于原淀粉。通过快速黏度测定仪对酶解淀粉和原甘薯淀粉的糊化特性进行测定,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与原淀粉相比,峰值黏度降低了1219cp、谷值黏度降低了1148cp、最终黏度降低了224cp,回生值从765cp增大到1925cp。糊化温度从75.4℃升高到81.7℃。通过质构仪和电镜扫描仪对淀粉凝胶特性对比,普鲁兰酶酶解后淀粉凝胶的凝胶强度从141.05g增大到261.00g,凝胶破裂强度从266.10g增大到388.20g,凝胶黏度从27804Pa·s减小到18852.09Pa·s。酶解淀粉颗粒在微观下表面不光滑有裂纹,有一些凹陷点,证明普鲁兰酶对淀粉有酶解作用。酶解淀粉形成的凝胶结构致密,形成紧密的胶体结构,没有孔隙。(3)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制备粉丝配方的确定:以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常规甘薯粉丝制备工艺制备粉丝,再选用黄原胶、魔芋胶和卡拉胶作为增稠剂,并控制增稠剂添加量为淀粉总量0.1%的前提条件下,以粉丝的糊汤透光率、断条率以及烹煮损失率作为响应值,利用混料设计中三因子三阶数优化设计进行试验,并根据实测值进行二次多项回归拟合,得到二次多元回归模型:Y糊汤透光率=7.32668A+5.09116B+5.90239C+53.53024AB+37.42542AC+44.77474BC; Y断条率=106.86993A+177.32701B+127.27559C-1681.15325AB-1521.7472AC-1388.93039BC; Y烹煮损失=96.77664A+163.25729B+115.19238C-2231.79045AB-995.81759AC-455.5239BC并利用Deign-expert软件最优化功能筛选出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制备粉丝的四组优化配方,然后利用模糊数学感官评分得分最高的配方为:黄原胶添加量0.04%,卡拉胶添加量0.019%,魔芋胶添加量0.041%。(4)粉丝品质对比:分别以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和甘薯原淀粉为原料,使用优化配方所确定的增稠剂及添加量,采用常规粉丝制备工艺,分别制备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粉丝和甘薯粉丝,再将两种粉丝与绿豆粉丝的品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普鲁兰酶酶解淀粉粉丝断条率为7.67%、糊汤透光率为0.771、烹煮损失率为7.85%,与原淀粉粉丝相比品质更优异,且接近绿豆淀粉粉丝品质。对三种粉丝进行模糊数学感官评价,酶解甘薯淀粉粉丝、绿豆粉丝以及原淀粉粉丝感官评分分别为:88.0875、87.6175、70.83。可以看出酶解甘薯淀粉粉丝得分略高于绿豆粉丝,远远大于原淀粉粉丝。
孟俊祥[6](2012)在《艾草和微生物多糖对马铃薯粉丝加工特性与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粉丝是我国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传统食品之一,其安全性、功能性和品种多样性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外源添加成分对粉丝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以价廉质优的马铃薯淀粉为原料,药食兼用的艾草(AA)为辅料,结冷胶(GG)、可得然胶(CG)和海藻酸钠(SA)为淀粉品质改良剂;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方法,考察它们对马铃薯粉丝(PSN)加工特性(析水率)和品质特性(膨润度、蒸煮损失、硬度和色泽)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AA可显着减小PSN膨润度(P<0.05),显着增大PSN蒸煮损失和硬度(P<0.05);且对其色泽(L*、a*、b*)有显着影响。但AA对PSN加工老化过程析水率无显着影响(P>0.05)。2.添加的CG可显着降低PSN的膨润度、蒸煮损失,显着提高PSN的硬度值和析水率(P<0.05);SA对PSN的膨润度、蒸煮损失、硬度、亮度L*值和析水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GG可显着降低膨润度、硬度值和析水率(P<0.05),但对蒸煮损失和亮度L*值无显着影响(P>0.05)。3.AA、CG和GG的复配对PSN析水率、膨润度、硬度、L*、a*和b*的影响可用二次回归方程描述,且拟合方程的显着性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方程决定系数R2值分别为:96.24%,88.36%,86.34%,84.87%,89.59%,79.17%。4.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性质因添加剂(SA、GG、CG和AA)不同而异,其中添加0.4%的SA使体系的最大粘度增加了52BU;添加0.5%的CG使糊化起始温度和糊化结束温度分别升高了1.4℃和3.1℃。SA、GG、CG对DSC的起始温度(To)、峰值温度(Tp)和终点温度(Tc)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加有4%AA的马铃薯淀粉Tp值增加了0.96℃;并且它们的加入均降低了△H。5.添加的微生物多糖可使粉丝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密实,其中以CG影响最为明显,它可以减少粉丝内部结构的空隙,提高结构的致密性;添加的AA会降低粉丝的表面光滑度,同时增加粉丝内部结构的空隙。
周洁,孔晓玲[7](2011)在《自然干燥与热风干燥对甘薯粉丝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对自然干燥与热风干燥的甘薯粉丝进行了质量对比,通过外观形状、膨润度、断条率、抗拉性等几个方面的观察与检测,分析了不同的干燥方法对粉丝干燥特性的影响,并给出了粉丝干燥方式的合理化建议。
周洁,孔晓玲,章华[8](2010)在《甘薯粉丝热风干燥温度和质量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对甘薯粉丝的热风干燥温度和质量关系进行了研究,针对40℃、50℃、60℃干燥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空气相对湿度对粉丝外观、膨润度、耐煮性、断条率和煮沸损失等的质量影响。指出干燥温度对干燥速度、粉丝的断条率影响较大,干燥温度高,干燥速度变快,干燥效率高。干燥温度对粉丝的膨润性、耐煮性、煮沸损失影响不大;空气相对湿度对干燥速度影响较大,因此干燥过程中应做好排湿工作。
周洁,孔晓玲,章华[9](2010)在《甘薯粉丝热风干燥温度和质量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甘薯粉丝的热风干燥温度和质量关系进行了研究,针对40℃、50℃、60℃干燥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空气相对湿度对粉丝外观、膨润度、耐煮性、断条率和煮沸损失等的质量影响。指出干燥温度对干燥速度、粉丝的断条率影响较大,干燥温度高,干燥速度变快,干燥效率高。干燥温度对粉丝的膨润性、耐煮性、煮沸损失影响不大;空气相对湿度对干燥速度影响较大,因此干燥过程中应做好排湿工作。
周洁[10](2010)在《甘薯粉丝干燥机理和干燥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甘薯粉丝是甘薯的深加工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我国是甘薯粉丝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甘薯粉丝的消费大国。甘薯粉丝的干燥工艺对甘薯粉丝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其干燥方法仍以传统干燥——即自然晾晒的方法为主,干燥机械的普及率较低。这是由于现有的干燥机械满足不了生产要求,例如生产效率不够未达到自动化程度,粉丝质量无法保障等。因此,本文对甘薯粉丝的干燥技术和干燥机械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通过分析多孔介质的干燥原理,探索甘薯粉丝的干燥机理,建立数学模型,为其干燥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对甘薯粉丝的干燥技术和干燥机械进行试验与设计,对干燥参数——干燥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干燥时间——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参数组合,以此为依据进行干燥机械的设计,并检验此烘干机生产出来的粉丝质量,判断其是否满足质量要求;三是对干燥过程进行变质量热力学分析,计算湿空气消耗率和干燥效率,为烘干机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相关使用参数。目前应用较多的多孔介质的干燥理论,多是建立在连续介质假设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归纳总结了不同理论关于湿物质内部水分的迁移形式和迁移动力问题上不同的观点,分析了甘薯粉丝内部所含水分的性质,据此建立起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为其干燥生产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甘薯粉丝的干燥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确定分段式组合干燥参数为:首先进行高温干燥,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15min;然后干燥温度逐渐降至55℃、50℃、40℃,每段干燥时间分别为6min、6min、5min。建立甘薯粉丝的质量检测体系,其衡量指标主要有膨润度、耐煮性、断条率和煮沸损失等。对根据上述优化干燥参数生产出来的粉丝进行质量检测,结果达到了对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优化要求。结合优化后的干燥参数设计甘薯粉丝烘干机,合理安放热源、热风机、排湿风机等部件的位置,通过蒸汽压力阀控制各段的干燥温度;设计盛放粉丝的容器的尺寸,使得干燥速率与干燥效果达到统一;对传动机构进行了设计,包括轴、轴承、齿轮、链轮、电动机等零部件的设计和选型等。基于三维设计软件Pro/ENGINEER平台,完成了烘干机的三维虚拟设计与装配。对烘干机内的质热传递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利用控制容积法建立了干燥过程的质量守恒方程和需热量方程,分别计算出湿空气消耗率和干燥效率,为分析干燥设备的能质平衡关系提供了系统的方法,以便于比较不同干燥设备耗能量和干燥效率的差别。
二、甘薯粉丝加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甘薯粉丝加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芡粉种类对甘薯粉丝品质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原料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粉丝的制备 |
1.3.2 粉丝结晶度的测定 |
1.3.3 粉丝烹煮品质的测定 |
1.3.4 粉丝质构特性的测定 |
1.3.5 粉丝感官特性的评定 |
1.3.6 芡用淀粉糊化特性测定 |
1.3.7 芡用淀粉膨胀力的测定 |
1.3.8 粉团水分分布的测定 |
1.3.9 粉团漏粉各阶段的力学特性分析 |
1.3.1 0 数据处理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芡粉种类对甘薯粉丝品质的影响 |
2.1.1 芡粉种类对甘薯粉丝烹煮特性的影响 |
2.1.2 芡粉种类对甘薯粉丝感官质量的影响 |
2.2 芡粉种类影响甘薯粉丝质量的机制探讨 |
2.2.1 芡用淀粉的糊化特性 |
2.2.2 不同芡糊粉团的水分分布 |
2.2.3 不同芡糊粉丝的结晶度与粉团的力学特性 |
2.2.4 不同芡糊甘薯粉丝的结晶度 |
2.3 芡糊和粉团特性与粉丝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3 结论 |
(2)基于近红外光谱与支持向量机的甘薯粉丝掺假快速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甘薯粉丝样品的制作 |
1.2.2 近红外光谱采集 |
1.2.3 数据处理及建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甘薯粉丝与掺假甘薯粉丝红外光谱比较及主成分分析 |
2.2 甘薯粉丝掺假SVM定性判别模型 |
2.3 甘薯粉丝掺假SVM定量分析模型 |
2.3.1 光谱预处理 |
2.3.2 基于fi-SVM的光谱变量筛选 |
2.3.3 模型验证 |
3 结论与讨论 |
(3)甘薯粉丝品质特性及其干燥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甘薯概述 |
1.1.1 甘薯简介 |
1.1.2 甘薯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
1.1.3 甘薯的加工利用 |
1.2 粉丝概述 |
1.2.1 粉丝生产过程与分类 |
1.2.2 粉丝老化 |
1.2.3 粉丝品质评价方法 |
1.2.4 粉丝品质改善研究现状 |
1.2.5 粉丝干燥技术研究现状 |
1.3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1.3.1 选题依据 |
1.3.2 研究内容 |
1.3.3 预期结果 |
第2章 基于粉丝理化特性的消费者接受性预测模型建立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设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断条率测定 |
2.3.2 干物质含量测定 |
2.3.3 烹煮特性测定 |
2.3.4 质构特性测定 |
2.3.5 粉丝结晶度测定 |
2.3.6 消费者接受性感官评价 |
2.3.7 数据处理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建模样品的理化特性与消费者接受性统计 |
2.4.2 建模样品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
2.4.3 粉丝消费者接受性预测模型建立 |
2.4.4 粉丝消费者接受性预测模型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自然晾干与热风干燥甘薯粉丝品质的比较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设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试剂 |
3.2.3 实验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甘薯淀粉基本成分测定 |
3.3.2 甘薯粉丝制作及干燥 |
3.3.3 表观形态测定 |
3.3.4 断条率测定 |
3.3.5 干物质含量测定 |
3.3.6 烹煮特性测定 |
3.3.7 质构特性测定 |
3.3.8 结晶特性测定 |
3.3.9 热力学性质测定 |
3.3.10 复水特性测定 |
3.3.11 水分分布测定 |
3.3.12 微观结构与表面形态测定 |
3.3.1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甘薯淀粉基本成分分析 |
3.4.2 干燥条件对甘薯粉丝品质的影响 |
3.4.2.1 干燥条件对甘薯粉丝干燥特性的影响 |
3.4.2.2 表观形态 |
3.4.2.3 烹煮特性 |
3.4.2.4 质构特性 |
3.4.2.5 消费者接受性预测值比较 |
3.4.3 干燥条件对甘薯粉丝品质影响的机制研究 |
3.4.3.1 干燥条件对甘薯粉丝结晶特性的影响 |
3.4.3.2 干燥条件对甘薯粉丝热特性的影响 |
3.4.3.3 干燥条件对甘薯粉丝复水特性的影响 |
3.4.3.4 干燥条件对复水后甘薯粉丝水分分布的影响 |
3.4.3.5 干燥条件对甘薯粉丝微观结构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温-湿度联合控制的热风干燥对甘薯粉丝品质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设备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甘薯粉丝的制作 |
4.3.2 甘薯粉丝的干燥及其水分含量测定 |
4.3.3 表观形态测定 |
4.3.4 色差测定 |
4.3.5 断条率测定 |
4.3.6 干物质含量测定 |
4.3.7 烹煮特性测定 |
4.3.8 质构特性测定 |
4.3.9 复水率测定 |
4.3.10 结晶特性测定 |
4.3.11 热力学性质测定 |
4.3.12 复水特性测定 |
4.3.13 水分分布测定 |
4.3.14 微观结构与表面形态测定 |
4.3.15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相对湿度对甘薯粉丝品质特性的影响 |
4.4.1.1 相对湿度对甘薯粉丝干燥特性的影响 |
4.4.1.2 表观形态 |
4.4.1.3 色泽 |
4.4.1.4 烹煮特性 |
4.4.1.5 质构特性 |
4.4.1.6 消费者接受性预测值比较 |
4.4.2 阶段干燥对甘薯粉丝品质特性的影响 |
4.4.2.1 第一阶段干燥时间对甘薯粉丝干燥特性的影响 |
4.4.2.2 第一阶段干燥时间对烹煮特性、复水率与结晶度的影响 |
4.4.2.3 第二阶段干燥温度对甘薯粉丝干燥特性的影响 |
4.4.2.4 第二阶段干燥温度对烹煮特性、复水率与结晶度的影响 |
4.4.3 相对湿度对甘薯粉丝品质影响的机制研究 |
4.4.3.1 相对湿度对甘薯粉丝结晶特性的影响 |
4.4.3.2 相对湿度对甘薯粉丝热特性的影响 |
4.4.3.3 相对湿度对甘薯粉丝复水特性的影响 |
4.4.3.4 相对湿度对复水后甘薯粉丝水分分布的影响 |
4.4.3.5 相对湿度对甘薯粉丝微观结构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已发表的论文 |
(4)不同低温冷冻条件及干燥温度对紫薯粉条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甘薯淀粉和紫薯全粉的基本成分 |
2.2 不同低温冷冻条件条件对紫薯粉条质构性质 的影响 |
2.3 不同低温冷冻条件对紫薯粉条色泽的影响 |
2.4 不同低温冷冻条件对紫薯粉条烹煮性质的 影响 |
2.5 不同低温冷冻处理对紫薯粉条微观结构影响 |
2.6 不同干燥温度对紫薯粉条质构性质的影响 |
2.7 不同干燥温度对紫薯粉条色泽的影响 |
2.8 不同干燥温度对紫薯粉条烹煮性质影响 |
2.9 不同干燥温度对紫薯粉条微观结构的影响 |
3 结论 |
(5)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的制备、性质及其在粉丝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甘薯淀粉利用及研究趋势 |
2 酶变性淀粉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2.1 单酶作用在淀粉改性上的应用 |
2.2 多酶协同处理在淀粉改性上的应用 |
3 甘薯粉丝加工现状及研究进展 |
3.1 甘薯粉丝加工现状 |
3.2 甘薯粉丝加工过程中凝胶形成的机理 |
3.3 影响甘薯粉丝品质因素 |
3.4 改良甘薯粉丝品质的研究进展 |
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4.1 立题的背景及意义 |
4.2 研究的目的 |
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5.1 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的制备 |
5.2 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与原淀粉的性质比较 |
5.3 酶解甘薯淀粉在甘薯粉丝中的应用 |
第二章 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最佳条件的确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直链淀粉校正曲线 |
2.2 酶解pH值对甘薯淀粉回生值及直链淀粉的影响 |
2.3 普鲁兰酶添加量对甘薯淀粉回生值及直链淀粉的影响 |
2.4 酶解时间对甘薯淀粉回生值及直链淀粉的影响 |
2.5 酶解温度对甘薯淀粉回生值及直链淀粉的影响 |
2.6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与原淀粉的性质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原淀粉与酶解淀粉理化性质对比 |
2.2 原淀粉与酶解淀粉糊化特性对比 |
2.3 酶解淀粉与原淀粉凝胶特性对比 |
2.4 酶解淀粉与原淀粉电镜扫描结果 |
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酶解甘薯淀粉在粉丝中的应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粉丝品质对比 |
2.2 酶解淀粉粉丝配方优化 |
2.3 配方粉丝的品质分析 |
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2 主要创新点 |
3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艾草和微生物多糖对马铃薯粉丝加工特性与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引言 |
1.1 粉丝加工简介 |
1.1.1 粉丝的形成机理 |
1.1.2 粉丝生产加工现状 |
1.2 粉丝的品质改进研究和食品添加剂应用现状 |
1.2.1 粉丝品质的改进研究 |
1.2.2 食品添加剂在粉丝中的应用 |
1.3 马铃薯淀粉与艾草简介 |
1.3.1 马铃薯淀粉 |
1.3.2 艾草 |
1.4 微生物多糖简介 |
1.4.1 黄原胶 |
1.4.2 结冷胶 |
1.4.3 可得然胶 |
1.4.4 海藻酸钠 |
1.5 立题依据、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立题依据和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与设备 |
2.1.1 材料 |
2.1.2 仪器设备 |
2.2 试验设计 |
2.2.1 马铃薯粉丝(PSN)制作工艺流程 |
2.2.2 试验方案设计 |
2.3 检测方法 |
2.3.1 原料淀粉检测 |
2.3.2 PSN 加工特性及品质特性检测 |
2.3.3 PSN 微观结构检测 |
2.3.4 马铃薯淀粉糊化性质的检测 |
2.3.5 马铃薯淀粉 DSC 检测 |
2.4 试验数据统计与方法 |
第三章 艾草和微生物多糖对 PSN 加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
3.1 艾草和微生物多糖对 PSN 膨润度的影响 |
3.1.1 艾草对 PSN 膨润度的影响结果及分析 |
3.1.2 微生物多糖对 PSN 膨润度的影响结果及分析 |
3.2 艾草和微生物多糖对 PSN 蒸煮损失的影响 |
3.2.1 艾草对 PSN 蒸煮损失的影响结果及分析 |
3.2.2 微生物多糖对 PSN 蒸煮损失的影响结果及分析 |
3.3 艾草和微生物多糖对 PSN 硬度的影响 |
3.3.1 艾草对 PSN 硬度的影响结果及分析 |
3.3.2 微生物多糖对 PSN 硬度的影响结果及分析 |
3.4 艾草和微生物多糖对 PSN 色泽的影响 |
3.4.1 艾草对 PSN 色泽的影响结果及分析 |
3.4.2 微生物多糖对 PSN 色泽的影响 |
3.5 艾草和微生物多糖对 PSN 老化析水率的影响 |
3.5.1 艾草对 PSN 加工老化析水率的影响结果及分析 |
3.5.2 微生物多糖对 PSN 加工过程老化析水率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艾草和微生物多糖对 PSN 加工特性及品质的复合影响 |
4.1 膨润度的结果与分析 |
4.2 硬度的结果与分析 |
4.3 加工过程老化析水率的结果与分析 |
4.4 色泽的结果与分析 |
4.4.1 亮度(L~*) |
4.4.2 色度 a~* |
4.4.3 色度 b~*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艾草和微生物多糖对 PSN 影响机制的探讨 |
5.1 糊化仪检测结果与分析 |
5.2 DSC 检测结果与分析 |
5.3 PSN 微结构观察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7)自然干燥与热风干燥对甘薯粉丝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 外观检测: |
(2) 膨润度: |
(3) 断条率: |
(4) 抗拉性: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外观检测 |
2.2 膨润度 |
2.3 断条率 |
2.4 抗拉性 |
3 结束语 |
(10)甘薯粉丝干燥机理和干燥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清单 |
表清单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 甘薯粉丝干燥机理的研究 |
2.1 多孔介质干燥理论 |
2.2 甘薯粉丝干燥机理的分析 |
2.3 小结 |
3 甘薯粉丝干燥实验的设计 |
3.1 干燥实验的目的 |
3.2 干燥实验的材料 |
3.3 干燥实验的步骤 |
3.4 干燥实验的数据与讨论 |
3.5 粉丝质量的检测 |
3.6 干燥参数的优化设计 |
3.6.1 干燥参数的组合 |
3.6.2 粉丝质量的检测 |
3.7 小结 |
4 甘薯粉丝干燥技术的研究 |
4.1 干燥工艺的研究 |
4.2 干燥机械的设计 |
4.2.1 总体设计 |
4.2.2 热源的设计 |
4.2.3 干燥线的总体设计 |
4.2.4 热风机的设计 |
4.2.5 排湿机的设计 |
4.2.6 机架的设计 |
4.2.7 粉盒的设计 |
4.2.8 传动机构的设计 |
4.2.9 烘干机总装图 |
4.2.10 烘干机实物 |
4.3 小结 |
5 甘薯粉丝干燥过程的变质量热力学分析 |
5.1 烘干机内的质热传递分析 |
5.2 质量守恒分析和物料衡算 |
5.3 能量守恒分析和热量衡算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甘薯粉丝加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芡粉种类对甘薯粉丝品质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 赵晨阳,王阳,周芳,叶发银,赵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22)
- [2]基于近红外光谱与支持向量机的甘薯粉丝掺假快速检测[J]. 陈嘉,高丽,叶发银,雷琳,赵国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11)
- [3]甘薯粉丝品质特性及其干燥新工艺研究[D]. 向卓亚. 西南大学, 2018(01)
- [4]不同低温冷冻条件及干燥温度对紫薯粉条品质的影响[J]. 邢丽君,木泰华,张苗,余树玺,陈井旺,杨海燕. 食品科技, 2015(03)
- [5]普鲁兰酶酶解甘薯淀粉的制备、性质及其在粉丝中的应用[D]. 李敏.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8)
- [6]艾草和微生物多糖对马铃薯粉丝加工特性与品质的影响[D]. 孟俊祥. 合肥工业大学, 2012(06)
- [7]自然干燥与热风干燥对甘薯粉丝质量的影响[J]. 周洁,孔晓玲. 包装与食品机械, 2011(06)
- [8]甘薯粉丝热风干燥温度和质量的关系研究[A]. 周洁,孔晓玲,章华. 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提升装备技术水平;促进农产品、食品和包装加工业发展分会场论文集, 2010
- [9]甘薯粉丝热风干燥温度和质量的关系研究[A]. 周洁,孔晓玲,章华.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0
- [10]甘薯粉丝干燥机理和干燥技术的研究[D]. 周洁. 安徽农业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