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MTV 的思考

对 MTV 的思考

一、关于音乐电视台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刘梦琦[1](2021)在《《人民日报》中国摇滚乐话语的媒介呈现及变迁研究(1986-2019)》文中研究指明

董爽[2](2021)在《中国电视舞蹈综艺的他鉴与本土化(2006-2020)》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研究对象是中国电视舞蹈综艺,聚焦于2006——2020年间的他鉴与本土化过程。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对国外电视舞蹈综艺进行了简要的历史梳理,以英、美两国的电视舞蹈综艺为例,归纳出其由公共教育至商业化的转向特征,并具体叙述了早期的商业化文娱节目与之后领潮的电视舞蹈节目;第二章论述中国电视舞蹈综艺的历程,并将其归纳为四个发展阶段,比对分析它与英美电视舞蹈综艺的发展路径。并在中国电视生态变革的背景下,分析舞蹈综艺节目的商业化驱动、“模式”效仿与创新的难题。第三章将《舞蹈风暴》作为田野个案研究对象,以技术迭代为支撑背景,分析电视舞蹈综艺他鉴中的本土体现、本土化中的调适、本土化后的结果。第四章承接前两章中的内容,以国内电视舞蹈综艺他鉴和本土化中的媒介、舞蹈和人为落脚点,指出本土化中的共性特征,共有四个方面:舞蹈综艺制作的本土意识和创新、舞蹈的行业市场和公共空间的变化、舞蹈综艺公共领域中的特性以及舞蹈从业者的选择和态度,勾勒出国内外传媒影响下中国舞蹈文化传播的变化。

莎丽[3](2020)在《卡罗·帕格《蒙古音乐,舞蹈和口头叙事-表演中的多重身份认同》译介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蒙古族传统表演艺术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密切关注与研究的对象,然而将其与身份认同相关联进行的研究屈指可数。《蒙古音乐,舞蹈和口头叙事——表演中的多重身份认同》(Mongolian Music,Dance,and Narrative:Performing Diverse Identities)是英国着名民族音乐学家、人类学家卡罗·帕格(Carole Pegg)撰写由华盛顿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的民族志。从表演着的族群、历史和地点(performing ethnicity,history and place)、体现着的精神世界(embodying spiritual landscapes)、构建中的社会、时间与空间(creating society,time and space)、变革中的政治身份认同(transforming political identity)四个方面展开了对此领域的研究。作者以表演为中心,视各类蒙古族传统表演体裁为研究对象,并通过独特的人类学视角分析其与身份认同的联系。该着作基于坚实的田野考察工作,包含珍贵翔实的一手资料,不仅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整理后的理论成果,亦是当下屈指可数的,深入研究蒙古表演与身份认同的英文着作。该着作内容翔实,分析深入,在所涉及的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蒙古音乐,舞蹈和口头叙事——表演中的多重身份认同》(Mongolian Music,Dance,and Narrative:Performing Diverse Identities)为研究对象,对论着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进行译介与研究。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论着进行简要评述,概括介绍本书的写作背景和主要论题;探讨该书的翻译价值和意义;解释着作中族群、关联性、口头叙事以及身份认同等相关基本概念。第二章以“表演”为中心,讨论蒙古族表演艺术的多样性、传统表演规则的复杂性,阐释蒙古族各族群是如何与历史、宗教、政治形成复杂关联并获得多重的身份,以及如何通过“表演”对其身份进行验证和巩固。第三章主要论述随着蒙古国政治政权的动荡,一场国家性的艺术创作随之上演——人为的构建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身份。“表演”作为其主要的改造工具与途径,发生了何种变化?面对民主革命的到来,伴随着全社会人文语境的放松,带着社会主义烙印的“表演”迎来新的“文艺复兴”,旧蒙古的传统表演艺术得以复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多元音乐语境的交融下,蒙古族的“表演”开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全球化的舞台上。最后,第四章主要对该着作核心的主旨与观点进行全面梳理,分析作者的主要视角和立场。并回顾整体翻译过程,对翻译实践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

石颖[4](2020)在《译后编辑对机器翻译的补偿与改善 ——《语言战争》(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在机器翻译蓬勃发展的今天,大量的计算机辅助翻译产品涌现了出来。这些翻译工具的使用者不需要事先掌握任何一门外语,因此人们很容易地就可以使用机器翻译。虽然机器翻译目前发展的速度较快,但人工翻译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机器翻译以其快速的翻译过程为人类工作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然而,人类的工作对于它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机器翻译的文本在结构上可能是完整的,但在意义上却是支离破碎的。机器翻译是通过编码程序和语料库进行操作的,因此其翻译文本是逐字逐句产生的。有些词和句子可以翻译得很彻底,但在翻译过程中它们的意思会被扭曲。还有一些复杂的文本处理是机器无法在它的编码翻译中完成的,比如注释、详解、归化等,这从而使得机器翻译的文本不够完善,无法让目标读者去充分阅读和理解。《语言战争》一书是由美国语言学教授罗宾·托马里奇·拉科夫所撰写,书中提及了美国的数个社会问题和现象。本书对美国读者来说可能不难理解,而中国读者可能会发现书中引文和习语时而晦涩难懂。因此,本书的后期编辑是机器翻译之后的必做之事。在后期编辑过程中,机器翻译所不能传达的意义可以得到补充和重组。人工译者可以通过对原文和机器翻译文本的比较来发现译文意义上的缺失。译后编辑中的补偿策略可以用于提高机器翻译文本的质量。

张洁[5](2020)在《MV作品着作权集体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以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对MV作品的集体管理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MV是音乐录影带(Music Video)的英文缩写,主要指与音乐搭配的短片或影片。KTV行业是侵害MV作品着作权的重灾区。作为我国唯一的音像作品着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自成立以来便在打击MV作品着作权侵权行为、保护着作权人合法权益、规范MV作品版权市场、促进KTV行业健康有序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却遭遇各方主体利益博弈下制度失灵的尴尬。本文从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起源和性质出发,对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成立的背景、性质、运行机制及面临的困境等进行全面深入地介绍分析。认为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存在的问题是角色错位下自身制度缺陷无法满足各方利益需求和时代发展的结果,现阶段移植延伸性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并非其走出困境的可行之道,扭转现状还需从内部完善着手,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法律建议和解决路径,以期为MV作品的着作权保护提供良好可期的集体管理制度环境,为KTV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稳定高效的法律保障。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着作权集体管理的概述。从着作权集体管理的起源与发展、概念及法律性质三个方面对着作权集体管理进行介绍。认为着作权属于私权,实践中应当尊重当事人基于利益衡量对授权合同性质作出的自由选择,而不是人为地对具体的着作权集体管理行为性质进行一刀切式地预先设定。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我国MV作品着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的概述。从设立背景、法律性质、职能范围、维权形式、实现财产权利的模式等五个方面对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的设立与运行机制进行介绍,认为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具有独占性、规模化和集中化的特点。第三部分主要是对MV作品着作权集体管理存在问题的梳理分析。以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长期以管理代服务的角色错位为切入点,从权利人、使用者、终端消费者及商业维权的兴起等多个角度分析MV作品着作权集体管理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为后面提出解决对策奠定基础。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是否移植延伸性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探讨。首先从概念及域外经验的角度对该制度进行全面介绍,其次对该制度诞生的原因及法理进行分析,最后,从我国不具备移植条件、移植不利于维护着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着作权的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延伸性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虽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但与我国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发展历史及现阶段实际情况并不匹配,不符合我国客观国情。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希望通过移植延伸性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来摆脱目前面临的困境并不可行,其仍然需要从自身完善入手寻找出路。第五部分主要是关于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如何走出困境的内容,即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的转型之路。首先认为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应进行角色重构,既要维持目前在音像着作权领域唯一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地位,又要去行政化、加强监管并允许其他MV作品着作权维权方式的存在和发展。其次建议在维持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现有法定垄断地位的基础上,从确立多元化获权方式、完善许可使用费分配机制、构建平等协商的授权许可及收费机制、创新完善其他各项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机制的健全与完善,为MV作品版权市场的繁荣与规范以及着作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促进MV和KTV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最后强调在集体管理与商业维权并存的现状下,应注意控制商业维权利润,注重各方利益平衡。

刘晓飞[6](2019)在《排行榜研究意义初探——以音乐排行榜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从"榜"和"排行"入手,分析了排行榜尤其是音乐排行榜的性质和意义:音乐排行榜作为一种音乐栏目或节目类型,是音乐流行强度的统计结果和音乐传播的反馈机制。各种音乐排行榜数量的增长,是音乐节目形式增多和音乐风格多样性增强的表征,同时也映射出音乐流行的开放性特点。

史蒂夫·福尔,滕腾,孙红云[7](2019)在《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文中研究表明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讨论了动画纪录片,这与那些通常被理解为纪录片中重演的使用有关。作者主要从尼科尔斯关于纪录片中的重演理论获得了概念基础,尼科尔斯认为纪录片重演具有"幻想性"和反身性的特质。动画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而有趣的杂交创作形式,上述特质显然与动画的关键属性相吻合。本文的关键思想运用于研究兰德雷思的动画纪录片《雷恩》一片,在该案例中,兰德雷思运用了大量的奇幻性(Fantasmatic)视觉形式,部分是为了颠覆纪录片中传统的严肃话语,推动其朝着其镜像话语——谵妄(Delirium)——的方向发展,部分是为了探索在视觉模拟领域里动画(以及动画手段)表达的可能性。

孙润玺[8](2019)在《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英汉隐喻翻译 ——《新战争:社交媒体的武器化》第六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靖[9](2019)在《从展示爱到展示自我 ——粉丝养成偶像过程中的情感演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粉丝文化也在不断地丰富着其形式和内容。偶像养成类节目便是粉丝文化发展到今天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粉丝在养成偶像的过程中倾注自己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能量为自己支持的偶像赋能。粉丝在偶像养成中的情感赋能过程形成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互动仪式,粉丝和偶像之间彼此产生情感能量并相互影响,而这一切都在媒介的控制之中。本文从柯林斯的互动仪式理论入手,研究粉丝养成偶像过程中的情感转化。本文通过分析粉丝与偶像、节目之间的互动仪式总结出粉丝养成偶像的情感演化过程,并同时得出养成偶像的过程中粉丝的情感是如何从展示爱到展示自我转化的。本文认为,粉丝在养成偶像的过程中彼此相互影响,在相互影响的过程当中媒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媒介在控制偶像并制造媒介景观的同时也被粉丝用来表达对偶像的情感,粉丝将情感赋予偶像其实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并在养成过程中完成了从展示爱到展示自我的过程。

曲梦[10](2017)在《电视音乐栏目《Grammy MV Weekly Review》包装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越发丰富的流行文化载体中,音乐和影视是跨越了性别、种族、肤色、年龄、地位等重重阻隔,建立起的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基本要素。美国的文化市场最早开发并推广了音乐电视这种集音乐和电影为一体的新颖的艺术形式。在良好的音乐传播的土壤中滋生出的MV奖项也成为了文化圈的焦点。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爱好音乐的电视观众心目中具有不可撼动的权威地位的格莱美奖,58年以来在洛杉矶好莱坞星光大道的辉映下评选出了无数经典佳作,而在获奖和被提名歌曲中又不乏制作精良的MV,在音乐与电影双重艺术形式的交相辉映中开拓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市场,为流行音乐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本毕业设计是以一档电视节目《Grammy MV Weekly Review》为虚拟选题,结合了大量以美国本土文化为创作灵感及原型为其进行栏目包装设计的作品,在研究过程中对比了中外流行文化的差异,展现了新颖的创作思路和作品风格。作品展示中出于学院对版权的要求,MV内容均以本人原创MV来进行替代。本毕业设计说明书主要介绍了该档电视节目形象包装的策划、设计、制作和应用,体现了设计者对电视节目设计、剪辑、包装及发布的掌握和对实际操作软件的应用程度。具体来说,笔者运用 Adobe 公司的 Photoshop,After Effects,Premiere,配合使用Autodesk公司的3Ds Max和Maya软件,使用现代化的CG技术给电视节目内容搭配上片头、片尾和独特的转场设计,以期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丰富了电视节目的可观赏性,提高了电视形象的知名度,配合有适度的音乐及音效,进而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从而符合当代电视观众和网络视频观众对酷炫的、个性化的审美要求。

二、关于音乐电视台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音乐电视台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电视舞蹈综艺的他鉴与本土化(2006-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研究背景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外电视舞蹈综艺概略
    第一节 主流媒体的公共责任
        一、英国BBC
        二、美国CBS
    第二节 商业化转向
        一、早期的商业化文娱节目
        二、领潮的电视舞蹈节目
        (一)《来跳舞吧》与《舞动奇迹》
        (二)《舞魅天下》与《与星共舞》
第二章 中国电视舞蹈综艺的历程
    第一节 发展概况
        一、2000——2005 年电视舞蹈综艺“初创期”
        二、2006——2014 年电视舞蹈综艺“勃发期”
        三、2015——2016 年电视舞蹈综艺“停滞期”
        四、2017——2020 年电视舞蹈综艺“黄金期”
    第二节 变革和效仿
        一、生态变革
        二、模式效仿
    第三节 创新难题
第三章 个案研究:《舞蹈风暴》的他鉴和本土化
    第一节 他鉴模式的本土体现
        一、舞蹈之外的角色设定
        二、受众参与
    第二节 本土化中的调适
        一、节目的重新定位
        二、素材与人才的选择
        三、大众化的适应调整
        四、新媒体中的营销与大众传播
        (一)多屏营销
        (二)粉丝社群
    第三节 本土化后的结果
        一、技术创新
        二、赛制中真正的幕后“推手”——编导
        三、对舞蹈创编的催化
第四章 他鉴和本土化中的媒介、舞蹈和人
    第一节 舞蹈综艺制作的本土意识和创新
    第二节 舞蹈的行业市场和公共空间
        一、“全球舞蹈超市”
        二、舞蹈空间的拓展
    第三节 舞蹈综艺公共领域中的特性
        一、综艺内容对社会文化的反映
        二、受众参与和民主权利的体现
        三、媒体助推大众审美
    第四节 舞蹈从业者的选择和态度
        一、体制内演员对市场的接纳
        二、舞蹈专业群体的“抵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1999——2020 年电视舞蹈、舞蹈综艺节目一览表
    附录二 《舞蹈风暴》个案田野调查相关人员采访名单
    附录三 田野个人采访记录(部分)
        一、采访冯双白记录
        二、采访夏小虎记录
        三、采访《舞蹈风暴》编导胡岩记录
        四、采访《舞蹈风暴》编导池咚咚记录
        五、采访郑子豪记录
    附录四 《舞蹈风暴》第一、二季作品名单(部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卡罗·帕格《蒙古音乐,舞蹈和口头叙事-表演中的多重身份认同》译介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一章 《蒙古音乐、舞蹈和口头叙事——表演中的多重身份认同》概述与基本概念.
    第一节 此书概要
        一、作者简介
        二、内容及结构简介
    第二节 主要概念
        一、族群(ethnic)
        二、口头叙事(oral narrative)
        三、关联性(connections)
        四、身份认同(identity)
第二章 表演与多重身份认同
    第一节 表演民族志
    第二节 表演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一、孛尔只斤乃日(Borjigin nair)
        二、声乐曲目
        三、乐器与舞蹈
    第三节 关联性身份构建
        一、历史、传说与蒙古族表演的关联
        二、地理界限与蒙古族表演的关联
        三、故乡、迁徙与蒙古族表演的关联
        四、英雄领袖与蒙古族表演的关联
    第四节 表演——身份认同
第三章 社会变革与政治身份认同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身份
        一、表演——控制意识形态的工具
        二、宗教信仰与英雄领袖
        三、新时代的新熔炉
    第二节 民主变革与全球化
        一、多样化的流行音乐
        二、全球化时期
第四章 关于此书及翻译过程的思考
    第一节 作者立场
        一、作者的主要视角与立场
        二、着作的核心观点与主旨
    第二节 翻译实践的理论与方法
        一、阐释学翻译理论
        二、“信任”与“补偿”下的翻译实践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译后编辑对机器翻译的补偿与改善 ——《语言战争》(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1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2 Introduction to the task
    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port
    1.4 Layout of the report
2 THEORETICAL PRELIMINARY
    2.1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2.2 Compensation as a pattern for post-editing
3 TRANSLATION AND POST-EDITING PROCESS
    3.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3.2 Machine translation process
    3.3 Post-translation editing
4 CASE ANALYSIS
    4.1 Annotation
    4.2 Amplification and omission
    4.3 Rearrangement of sentence structure
    4.4 Domestication
5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EX

(5)MV作品着作权集体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以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对MV作品的集体管理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着作权集体管理概述——制度化的着作权行使与管理模式
    (一)着作权集体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二)着作权集体管理的概念
    (三)着作权集体管理的法律性质
二、音集协的设立与运行——独占性、规模化、集中化特点突出
    (一)音集协的设立背景——MV 作品着作权交易及 MV 作品维权特殊性的需要
    (二)音集协的法律性质——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
    (三)音集协的职能范围——以权利人授权及“小权利”为限
    (四)音集协实现财产权利的模式——一揽子使用许可和集中费用分配
    (五)音集协的维权形式——规模化专业性维权
三、音集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管理代服务下的制度失灵
    (一)权利人的流失——独占性授权的局限及使用费收取权转授和集中分配的不合理
    (二)使用者的抗拒与非会员权利人的抗议——一揽子许可使用制度的不公
    (三)终端消费者的不满——成本转嫁的负面效应
    (四)商业维权的挑战——市场的自由选择
四、延伸性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并非音集协走出困境的可行路径
    (一)延伸性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域外经验
    (二)延伸性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诞生的原因及其法理分析
    (三)我国移植延伸性着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五、角色重构与机制完善——音集协破解困境的应然选择
    (一)角色重构——去行政化,合理垄断
    (二)机制重构——与时俱进,完善音集协各项制度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排行榜研究意义初探——以音乐排行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排行榜的性质与意义
    1.1 排行榜是系统统计的结果
    1.2 排行榜是一种栏目或节目形式
    1.3 排行榜是一种信息
    1.4 排行榜是一种信息反馈机制
2 音乐排行榜
    2.1 音乐排行榜是音乐栏目或节目类型
    2.2 音乐排行榜是音乐流行度的统计结果
    2.3 音乐排行榜是音乐传播的反馈机制
3 音乐排行榜研究意义

(9)从展示爱到展示自我 ——粉丝养成偶像过程中的情感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综述
        1.2.1 粉丝文化研究综述
        1.2.2 互动仪式理论应用研究综述
        1.2.3 偶像养成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参与观察法
        1.4.2 文本分析法
2 粉丝养成偶像的互动仪式生成手段
    2.1 共同在场:粉丝情感能量的集聚
        2.1.1 情感唤醒:期望能量与设定目标
        2.1.2 情感互动:仪式产生与目标认同
        2.1.3 情感共鸣:群体极化与聚合能量
    2.2 相互关注:粉丝情感能量的释放
        2.2.1 情感变现
        2.2.2 反抹黑行为
    2.3 情感传递:粉丝情感能量的共享
        2.3.1 情感能量的传染
        2.3.2 情感与自我的双重认同
3 养成类节目中的互动仪式对粉丝情感转化的影响
    3.1 节目观看仪式
    3.2 节目讨论仪式
        3.2.1 制造话题
        3.2.2 情感表达
    3.3 粉丝养成偶像的互动仪式模型
    3.4 节目对粉丝养成偶像的影响
4 粉丝养成偶像的互动仪式对粉丝情感演化的影响
    4.1 群体团结与个性施展:粉丝情感演化的二元悖论
        4.1.1 粉丝的自我归类
        4.1.2 粉丝群体行动带来的情感归属
    4.2 从冲动到理智:粉丝情感的理性化
        4.2.1 对偶像自身缺点的包容与理解
        4.2.2 对偶像长期发展的合理化假设
5 结语
参考文献

(10)电视音乐栏目《Grammy MV Weekly Review》包装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2.1 MV和全球音乐电视台
        1.2.2 格莱美奖和格莱美最佳MV奖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电视形象设计的文献研究
        1.3.2 关于MV类型节目的文献研究
    1.4 设计创新点与整体研究思路
        1.4.1 设计与研究创新点
        1.4.2 整体设计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GMWR》电视节目包装整体策划
    2.1 节目包装的现实依据
        2.1.1 节目受众定位及分析
        2.1.2 节目播出时长和播放总量
        2.1.3 节目内容的数量和播放环节设置
    2.2 节目形象包装设计
        2.2.1 包装要素
        2.2.2 包装原则
        2.2.3 包装内容
        2.2.4 包装风格
第三章 《GMWR》电视节目包装片头动画设计制作
    3.1 《GMWR》的片头动画设计
    3.2 《GMWR》的片头动画制作详解
        3.2.1 片头动画中的前景和主体设计
        3.2.2 片头动画中的背景设计
    3.3 多配色、多样式的片头设计
    3.4 字体的选择和动画设计
第四章 《GMWR》电视节目包装引导、转场、片尾动画的设计制作
    4.1 《GMWR》的引导字幕动画
        4.1.1 《Album of the Year 2016》动画制作
        4.1.2 《Music Video of the Year 2016》动画制作
        4.1.3 《Song of the Year 2016》动画制作
    4.2 《GMWR》的转场动画
    4.3 《GMWR》的片尾动画
第五章 《GMWR》电视节目包装细节部分动画制作与成片发布
    5.1 《GMWR》的节目标识设计
    5.2 《TOP 3 Count Down》字幕动画制作
    5.3 《GMWR》画面说明文字的动画效果设计
    5.4 《GMWR》节目包装的音频选择和制作
    5.5 《GMWR》成片导出和发布
第六章 《GMWR》的参考价值和设计总结
    6.1 《GMWR》栏目的参考价值
    6.2 设计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研究成果

四、关于音乐电视台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日报》中国摇滚乐话语的媒介呈现及变迁研究(1986-2019)[D]. 刘梦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中国电视舞蹈综艺的他鉴与本土化(2006-2020)[D]. 董爽.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1(09)
  • [3]卡罗·帕格《蒙古音乐,舞蹈和口头叙事-表演中的多重身份认同》译介与研究[D]. 莎丽. 西安音乐学院, 2020(08)
  • [4]译后编辑对机器翻译的补偿与改善 ——《语言战争》(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石颖.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5]MV作品着作权集体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以中国音像着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对MV作品的集体管理为视角[D]. 张洁. 西南政法大学, 2020(07)
  • [6]排行榜研究意义初探——以音乐排行榜为例[J]. 刘晓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3)
  • [7]重演雷恩:幻想性与动画纪录片[J]. 史蒂夫·福尔,滕腾,孙红云.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9(08)
  • [8]纽马克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英汉隐喻翻译 ——《新战争:社交媒体的武器化》第六章翻译实践报告[D]. 孙润玺.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9]从展示爱到展示自我 ——粉丝养成偶像过程中的情感演化[D]. 李靖.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9(02)
  • [10]电视音乐栏目《Grammy MV Weekly Review》包装设计[D]. 曲梦.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7)

标签:;  ;  ;  

对 MTV 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