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技高师旅游教育课程设置(论文文献综述)
陈重桦[1](2019)在《基于旅游发展需求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旅游职业教育系统不断完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人才是核心,旅游教育是关键。中等职业教育重在培养技术性的服务人才,而目前,我国的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模式很难适应旅游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对多层次旅游人才的需求。所以,要把握住旅游业发展的最佳时机,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就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式,了解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近年来,我国许多专业学者对职业教育的培养进行了研究,但是都没有和我国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以及特点相结合,以至于最终还是停留在了理论层面上。现在国家又加大了对中等旅游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希望更多的是研究有关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以及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因素,并且能够借鉴国外的旅游职业教育经验,使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能更好地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但目前我国针对中等旅游职业学校教育所遇到的问题如何进行改善而做的调查研究并不多,所以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以教育理论为基础,对国外的旅游职业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等现状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并做出总结,发现我国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解决办法。
袁英杰[2](2018)在《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双师型”人才培养研究》文中认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对职教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师型”教师的欠缺是制约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结构有很大关联,旅游业是云南省的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旅游业频繁出现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旅游职业教育出现问题,旅游职教师资质量较低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子,因而,培养出适应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双师型”职教师资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职教师资基地是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要场所,其功能之一是向职业学校输送师资人才,从职业学校的需求来看,“双师型”教师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但目前许多职教师资基地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未体现“双师型”。鉴于此,职教师资基地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应注重对人才的“双师型”培养,一方面要满足职业学校对证书的要求,另一方面,更应该体现出“双能力”的隐性特征。基于以上背景,文章以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其职教师资本科“双师型”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其他职教师资基地的经验启示,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为职教师资本科“双师型”人才培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文章包括的主要内容有: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双师型”教师的相关理论解析;对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双师型”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它职教师资培养基地的“双师型”人才培养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并寻求启示;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验启示,阐述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双师型”人才培养应采取的对策。
张海燕[3](2017)在《职教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指出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职教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是由专业实操教学能力、专业实习指导能力、专业社团指导能力和专业竞赛指导能力等多种细分能力构成的。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为例,通过实践教学项目的分层设计、职教师范生行业实践模式的创新、专业社团活动以及循环竞赛教学等多种手段来培养职教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体现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特色。
伍鹏,傅远柏[4](2017)在《旅游类专业卓越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研究——基于“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文中认为建立健全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机制,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卓越教师的培养重点。目前我国旅游类专业职教师范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与中职学校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行业就业率不高,应探索构建"三位一体"协同的卓越师资培养机制,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构建融职业性、师范性、学术性为一体的课程体系,突出"双师型"以及复合型导向的课程内容改革,完善包括实训实习、教育见习实习一体化在内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并推进多元化招生、多元化培养模式等改革。
李丽[5](2010)在《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进的过程。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能否从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获得进一步改善,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旅游管理作为应用性学科,强调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并非质疑原有的培养目标和冲击其理论授课。职业能力的提出只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关注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将一种新的教育观注入到旅游教学中。本文从旅游管理本科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入手,主要问题虽是大众研究共识,但却是一直困扰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屏障。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沿袭传统知识本位造成的不适,另一方面是未建成培养能力本位的新体系。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的方式就是以能力本位为指向重新构建适合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文中构建的培养体系借鉴了国外较为成功的培养模式以及国内本科院校的成功案例,其中包含了五大子体系,分别是教学基本建设体系、教学质量与监控评估体系、职业能力运行管理体系、职业能力变化研究体系、支持保障体系。
魏巍[6](2009)在《导游员职业能力培养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导游员职业能力培养为研究课题,主要研究了导游员职业能力的内涵和构成、导游员对职业能力的认知情况与实际能力水平以及旅游企业对导游员职业能力的要求,并提出如何提高导游员职业能力的相关建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导游员职业能力的研究,为旅游院校、旅游企业、旅游主管部门和导游员,提供科学的培养建议,从而提高导游员的综合素养。使导游员拥有较高的职业品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提高旅游者旅游体验质量。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研究方法,量化、系统地分析导游员职业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问卷调查向导游员共发放问卷200份,得到有效问卷168份,有效率为92.3%。对多家旅行社经理进行访谈,访谈对象为9人。通过研究发现,由于对职业能力的内涵没有正确理解、导游员自身因素限制职业能力形成、职业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和重点以及导游人才教育培养严重滞后,导致导游员职业能力水平整体偏低与旅游企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针对导游员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建议,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科学理解导游员职业能力的内涵,全面推进导游员职业能力培养。第二,完善导游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突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职业品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为主线。第三,充分发挥旅游院校的培训中坚作用,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完善。第四,加强旅游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考核制度,重视岗位培训,对导游员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第五,建立多方合作培养机制,多方面努力,提高导游整体职业能力。
郑昌盛[7](2008)在《连云港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旅游业的大发展带动了地方对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人才的大需求。然而,在我国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职旅游专业教育,受到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至今还未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三段式课程模式的影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之间一直存在严重的相互脱节现象,尤其是实践教学这一环节显得十分薄弱,使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即,高职旅游专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旅游企业单位所需求的人才标准之间总是存在严重的错位现象。这样,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而旅游企业单位又聘不到合适人才。这样的局面给个人、学校和旅游企业三方面均带来了程度不同的压力和损失。所以,要实现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以旅游业的“工作任务”为纽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为此,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以连云港市为例,通过调查研究,明确高职旅游专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严重脱节的现状;其次,学习国内着名的旅游高职院校在发展旅游职业教育中已取得的成功经验,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第三,提出完善连云港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潘沁红[8](2007)在《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首先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和特点;国内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趋势,在此基础上重点从旅游人才培养的求量不求质;人才揞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脱节以及学生的学习及职业目标盲目等方面论述我国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结合构建珠海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提出优化旅游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以市场需求和职业能力为坐标设置专业;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设计教学;注重实践和理论并重,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坚持校企合作,开拓新途径;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批实用的专业实训教材和本土化教材;重视和开拓与境外交流和国际合作。
赏兰[9](2006)在《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个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市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对旅游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与改革,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广东省韶关市是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对旅游服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为顺应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要求和地方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旅游科组在笔者主持下对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研究与实践活动。本文在此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完成。 研究工作首先采用师生访谈、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调查了解本校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然后按照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参照国内外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明确了完善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思路,推出了就业导向与集群化模块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体系,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各年级的教学实践中,再根据实践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改完善该课程设置方案。 采用就业导向与集群式模块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体系,对本校旅游专业各年级的课程进行部分调整,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断提高,我校旅游专业的办学思路越来越清晰,师生评价较好,说明此方案是可行的,符合实际的。
达海[10](2003)在《基地四年:变革中的职教教师教育》文中研究指明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公布。其中提出,依托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训基地。它标志着我国职教师资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职技高师旅游教育课程设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职技高师旅游教育课程设置(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旅游发展需求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
1.5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发展水平概述及理论基础 |
2.1 发展水平概述 |
2.1.1 旅游发展水平概述 |
2.1.2 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概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干中学”理论 |
第三章 旅游发展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关系与诉求 |
3.1 旅游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关系 |
3.1.1 旅游发展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人才导向 |
3.1.2 中等职业教育为旅游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保障 |
3.2 旅游业的发展对中职旅游人才的诉求 |
3.2.1 旅游发展对中等旅游职业学生的知识要求 |
3.2.2 旅游发展对中等旅游职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
第四章 国外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与国内职业学校评述 |
4.1 国外旅游职业培养模式 |
4.1.1 德国“双元制”模式 |
4.1.2 澳大利亚TAFE模式 |
4.1.3 美国的CBE模式 |
4.2 国内中等职业学校评述 |
第五章 中等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 专业定位不明确,未能对标市场 |
5.2 理论知识重于实践教育 |
5.3 师资结构不合理 |
第六章 中等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建议 |
6.1 落实标准:培养目标应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
6.2 注重实践:深化产教融合平台 |
6.2.1 “以店为校”的培养方式 |
6.2.2 校企合作,共享双赢 |
6.3 质量保障: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
6.3.1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
6.3.2 双师型教师培育措施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双师型”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际比较研究 |
(三) 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四) 研究思路 |
(五) 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六)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1.研究创新点 |
2.研究的不足 |
二、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双师型”教师的相关理论解析 |
(一) 职教师资本科“双师型”人才培养必要性分析 |
1.职教师资本科基地发展的需要 |
2.中等职业学校对师资的要求 |
3.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
4.学生就业的需要 |
(二) 相关涵义界定 |
1.“双师型”教师 |
2.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双师型”教师的定位 |
(三) 理论基础 |
1.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2.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
3.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范式 |
三、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双师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双师型”人才培养现状调查说明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及方法 |
3.调查内容 |
4.问卷设计依据 |
(二)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培养方案设计及运行分析 |
1.培养方案整体 |
2.课程体系方面 |
(三) 基于中职学校、学生及教师三方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
1.相关证书 |
2.职业道德 |
3.知识方面 |
4.能力方面 |
(四) 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双师型”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
1.学校重视不够,自主权和资金不到位 |
2.学院培养方案特色不鲜明,落实不到位 |
3.课程结构不合理,实训环节待加强 |
4.校企合作数量较少,彼此欠缺深度融合 |
5.“双师型”教师欠缺,学术型教师占比高 |
6.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实习过程欠缺监督 |
四、职教师资基地“双师型”人才培养经验分析 |
(一) 构建职教师资多元协同培养平台 |
(二) 构建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
(三) 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
(四) 建设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 |
五、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双师型”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
(一) 政府和学校形成合力,提供自主权和资金支持 |
(二) 多维度提升培养方案特色性,贯彻落实方案内容 |
(三) 调整课程结构和比例,整合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 |
(四) 扩大校企合作规模,构建校企校三位一体机制 |
(五) 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提高实践型教师占比 |
(六) 加强实践训练,强化实训基地和实习过程管理 |
六、结论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职教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职教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
(一) 职教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概念 |
(二) 职教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细分 |
(三) 职教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措施 |
二、职教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 |
(一) 设计分层实训教学项目, 培养职教师范生的专业实操教学能力 |
1. 基础性实训 |
2. 综合性实训 |
3. 创新性实训 |
(二) 创新职教师范生行业实践模式, 培养其指导专业实习的能力 |
1. 职业教育见习 |
2. 专业实习 |
3. 教育实习和研习 |
(三) 引导职教师范生参与专业社团活动, 培养其指导专业社团的能力 |
(四) 打造多元化、分层次的竞赛体系, 培养职教师范生指导专业竞赛的能力 |
三、结论 |
(4)旅游类专业卓越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研究——基于“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 相关研究回顾 |
二“三位一体”协同的卓越师资培养机制的内涵和理论现实基础 |
三 我国旅游类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四基于“三位一体”协同的旅游类专业卓越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
(一) 探索构建“三位一体”协同的卓越师资培养机制 |
(二) 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
(三) 以“平台+模块”为基础, 构建职业性、师范性、学术性三性合一的课程体系 |
(四) 突出“双师型”以及复合型导向的课程内容改革 |
(五) 完善包括实训实习、教育见习实习一体化在内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
(六) 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
(七) 建立和完善旅游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
(5)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三) 相关文献综述 |
1. 国外职业能力研究 |
2. 我国职业能力研究 |
二、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解析 |
(一) 职业能力 |
1. 职业能力的概念 |
2. 几种不同的职业能力观 |
(二) 旅游管理职业能力 |
1. 构成要素 |
2. 职业能力的特点 |
(三) 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 |
1. 参与培养的主体 |
2. 影响培养的因素 |
3. 典型的培养模式 |
4. 本科与高职高专职业能力培养的区别 |
三、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
(一) 存在的问题 |
1. 培养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
2. 培养对象存在的问题 |
(二) 原因分析 |
1. 学校对职业能力的理解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 |
2. 企业对待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缺乏责任感和信任感 |
3. 职业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支撑 |
四、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环节中重要问题的解决 |
(一) 确立可列入培养计划的职业能力 |
(二) 进行职业能力分层化教育 |
(三) 建立独立的教学和课程体系 |
(四) 采用适合职业能力的培训方法 |
(五) 采取有效的职业能力测评 |
五、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
(一) 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解读 |
1. 体系参与主体的地位 |
2. 子体系间的相互关系 |
(二) 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
1. 教学基本建设体系 |
2. 教学质量与监控评估体系 |
3. 职业能力运行管理体系 |
4. 职业能力变化研究体系 |
5. 支持保障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导游员职业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导游员能力素养亟待提高 |
1.1.2 旅游业发展对导游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1.2 研究问题 |
1.2.1 导游员职业能力的内涵及构成 |
1.2.2 导游员对职业能力的认知情况与实际职业能力水平 |
1.2.3 旅游企业对导游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
1.2.4 如何提高导游员职业能力的相关建议 |
1.3 选题意义 |
1.3.1 全面提高导游员的素质 |
1.3.2 提升旅游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
1.3.3 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 |
1.3.4 促进旅游行业的全面发展 |
1.4 研究流程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职业能力 |
2.1.1 国外研究概况 |
2.1.2 国内研究概况 |
2.2 导游员职业能力 |
2.2.1 国外研究概况 |
2.2.2 国内研究概况 |
2.3 结论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方法 |
3.1.1 问卷法 |
3.1.2 访谈法 |
3.2 研究对象的确定 |
3.2.1 导游员研究对象的选择 |
3.2.2 旅行社经理研究对象的选择 |
3.3 研究资料的收集 |
3.3.1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3.2 访谈资料的记录 |
第4章 研究结果 |
4.1 对导游员的调查研究结果 |
4.1.1 导游员背景材料描述 |
4.1.2 导游员问卷结果分析 |
4.2 对旅行社的调查研究结果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基本结论 |
5.1.1 对职业能力的内涵没有正确理解 |
5.1.2 导游员自身因素限制职业能力形成 |
5.1.3 职业能力培养缺乏系统性和重点 |
5.1.4 导游人才教育培养严重滞后 |
5.2 初步建议 |
5.2.1 科学理解导游员职业能力的内涵 |
5.2.2 完善导游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 |
5.2.3 充分发挥旅游院校的培养中坚作用 |
5.2.4 加强旅游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 |
5.2.5 建立多方合作培养机制 |
第6章 结语 |
6.1 主要观点 |
6.2 创新之处 |
6.3 不足之处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7)连云港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第一章 连云港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实践教学与培养目标严重脱节 |
第二节 教学内容局限于“三段式”课程模式 |
第三节 “书斋式”教学与“书面式”评价仍占主导 |
第四节 “双师型”师资与实践教学条件缺乏 |
第二章 我国旅游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典型模式 |
第一节 桂林旅专模式及启示 |
第二节 杭州职技院旅管专业“面向就业”模式及启示 |
第三节 CTMI模式及启示 |
第三章 完善连云港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由“三段式”课程转向实践导向式课程 |
第二节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 |
第四节 加强实践教学效果检查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件一 |
附件二 |
(8)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
(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
(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 |
(三)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和特点 |
1、国际上流行的三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类型和特点比较 |
2、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 |
(四)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趋势 |
1、变重传承为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
2、变重专才为重综合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
3、变重理论为重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
4、变重守业为重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
5、变重单干为重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
二、我国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一) 存在的问题 |
1、旅游人才培养过于求量而非求质 |
2、旅游业旅游人才短缺与旅游院校学生就业难 |
3、学生学习目的及职业目标盲目 |
(二) 原因分析 |
1、教育发展的规律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
2、高职教育的定位不明确,办学无特色 |
3、促进校企合作、共建的机制有待完善 |
4、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流于形式 |
5、没有建立起一支适应高职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队伍 |
6、教材缺乏高职性,本土化程度低 |
三、优化我国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对策 |
(一) 以市场需求和职业能力为坐标设置专业 |
(二)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设计教学 |
(三) 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
1、理论教学要注重互动交流,培养关键能力素质 |
2、实践教学要强化动手操作,加快专业技术能力的形成 |
3、提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
(四) 坚持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新途径 |
(五)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
(六) 建设一批实用的专业实训教材和本土化教材 |
(七) 重视和开拓境外交流和国际合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相关概念的阐述 |
1.1.1 课程设置 |
1.1.2 中等职业教育 |
1.1.3 旅游及旅游业 |
1.1.4 中职旅游专业 |
1.2 问题研究的缘由 |
1.2.1 课程体系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教育的必然要求 |
1.2.2 顺应珠三角和韶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
1.2.3 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旅游专业壮大发展的需要 |
1.3 国内外中职教育课程设置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 |
1.3.2 国外研究 |
第2章 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
2.1 我国对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安排 |
2.2 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
2.3 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
2.3.1 目标定位和培养方向不够明确 |
2.3.2 课程设置缺乏充分论证,科学性、系统性不强 |
2.3.3 课程内容与现实发展不相适应 |
第3章 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旅游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原因分析 |
3.1 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形势 |
3.2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3.3 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水平有待提高 |
第4章 对策思考 |
4.1 完善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思路 |
4.1.1 充分发挥专业科组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
4.1.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4.1.3 确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 |
4.1.4 明确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
4.1.5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实施旅游课程内容改革 |
4.1.6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建设,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 |
4.2 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方案 |
4.2.1 集群式模块课程 |
4.2.2 课程设置的具体方案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地四年:变革中的职教教师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从一元到多元 |
从单一到综合 |
从封闭到开放 |
从终结性到终身性 |
四、职技高师旅游教育课程设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旅游发展需求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D]. 陈重桦.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
- [2]云南大学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双师型”人才培养研究[D]. 袁英杰. 云南大学, 2018(01)
- [3]职教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 张海燕.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4]旅游类专业卓越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研究——基于“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J]. 伍鹏,傅远柏. 教育现代化, 2017(22)
- [5]旅游管理本科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 李丽. 辽宁师范大学, 2010(05)
- [6]导游员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 魏巍. 辽宁师范大学, 2009(S2)
- [7]连云港市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 郑昌盛. 南京师范大学, 2008(01)
- [8]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潘沁红. 华中师范大学, 2007(09)
- [9]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韶关市职业高级中学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个案研究[D]. 赏兰. 江西师范大学, 2006(04)
- [10]基地四年:变革中的职教教师教育[J]. 达海. 职业技术教育, 2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