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大学生性自慰心理现状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罗业飞,樊莉蕊,陈韵聪,古羽舟,蔡衍珊,韩志刚,何蔚云,姚芷潞,梁清儿,刘方华,杜瑶瑶,徐慧芳[1](2021)在《青年学生性健康特征与教育需求调查的聚类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聚类分析识别青年学生群组, 探索不同群组的特征和需求差异, 为预防艾滋病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教育部门组织的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性健康教育需求调研, 对使用方便抽样法获得3 884份网络调查的有效数据进行两步聚类分析, 结合专业领域认识判断确定纳入分析的变量和群组数, 比较群组间的性健康、人口学特征、性教育内容与形式需求的差异。结果经聚类分析确定聚类变量共6个, 分别包括自慰行为认知和发生率、性行为发生率、性资讯获取频率、接纳性伴开放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根据以上性健康知信行特征、HIV感染风险将学生分为3个群组, 其中高风险组1 810人(46.6%)、中风险组1 549人(39.9%)、低风险组525人(13.5%)。人口学特征, 高风险组中位年龄19岁, 男生(65.9%)、性取向为非异性恋(15.2%)、来自城镇(58.2%)、独生子女(30.8%)和在读本科(54.7%)的比例最高;中风险组中位年龄19岁, 女生(82.7%)、在读高职(34.0%)的比例最高;低风险组中位年龄18岁, 来自农村(52.4%)、非独生子女(80.6%)、在读高中(41.3%)、非寄宿(17.5%)、无实习/打工经验(43.2%)的比例最高。在教育内容需求方面, 高风险组对自我认同、性安全、性决定、避孕流产和STD/AIDS防治的需求高, 中风险组则更关注婚恋观、性侵害, 低风险组更需要了解青春期生理知识。与低风险组相比, 高风险组对同伴教育、互联网/多媒体、匿名咨询等性教育形式需求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群组的青年学生自身特点、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和教育需求存在区别, 应分类开发教材和方法, 针对不同学生群组特点施教, 增强学生的接受度和积极性, 以提高教育质量。
韩艺荷[2](2020)在《性态度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性唤起间的中介作用及其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进行两方面的研究:首先,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性唤起和性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性态度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性唤起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作用,突出心理性唤起和性态度的重要性。其次,通过设计大学生性态度团体教育干预方案,对大学生进行团体教育干预,为高校改善大学生性态度提供实践经验,进而改善大学生性方面存在的社会问题。方法:1.调查研究:以选择反应时范式和内隐态度联想范式为基础,通过筛选测验材料,分别编制心理性唤起和内隐性态度测量程序,并选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为测量工具,随机选取山西省某两所高校27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在大学生群体中,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性唤起和性态度的关系。2.干预研究:根据前期内隐和外显性态度调查数据,在正负三个标准差内随机筛选干预对象70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名,仅对干预组进行大学生性态度团体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和内隐性态度联想测验测量两组被试的外显和内隐性态度,对比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并结合大学生的反馈以明确干预效果。结果:1.调查研究:(1)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中,得分最高的为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分别是(2.61±0.70)分和(2.90±0.62)分。母亲偏爱被试在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t=5.59,p=0.02),其中母亲对女生的偏爱高于男生;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存在显着差异(t=5.29,p=0.02),其中独生子女感受到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高于非独生子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在恋爱倾向上存在显着差异(F=4.05,p=0.008),同性恋倾向的学生感受到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低于其他恋爱倾向的学生。(2)大学生由性交刺激引起的心理性唤起水平最高,为(296.32±508.21)ms。心理性唤起水平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存在显着差异(t=6.36,p=0.012),其中独生子女的心理性唤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3)大学生的内隐消极性态度得分为(0.12±0.90)ms,占比72.8%,内隐积极性态度得分为(﹣0.06±0.07)ms,占比27.2%;外显肯定性态度得分为(3.77±0.80)分,外显消极性态度得分为(2.35±0.76)分,外显开放性态度得分为(1.73±0.71)分,外显亲同性态度得分为(3.18±0.93)分。外显性态度亲同性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有自慰行为上存在显着差异(t=13.59,p<0.001;t=4.25,p=0.040),其中独生子女和有过自慰行为学生的亲同性均低于非独生子女和没有过自慰行为学生;外显性态度开放性在是否有性行为上存在显着差异(t=4.16,p=0.042),其中有过性行为的学生对性有更加开放的态度;外显性态度肯定性在是否受过正规的性教育、年级、观看性图片/性视频/性小说频率上存在显着差异(t=﹣9.97,p=0.002;F=2.74,p=0.029;F=6.49,p=0.002),其中受过正规性教育、年级高、观看性图片/性视频/性小说频率高的学生对性有更高的肯定态度;外显性态度的消极性在观看性图片、视频、小说次数上存在显着差异(F=6.35,p=0.002),其中从未看过的学生对性有更加消极的态度;内隐性态度在是否受过正规的性教育上存在显着差异(t=12.75,p<0.001),其中受过正规性教育的学生内隐性态度更加积极。(4)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性唤起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内隐性态度也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内隐性态度对心理性唤起具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内隐性态度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性唤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2.干预研究:通过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的得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可知,干预组的内隐性态度、外显性态度肯定性、消极性、开放性和亲同性在干预前后得分具有显着差异(t=﹣4.75,p<0.001;t=3.21,p=0.003;t=﹣4.77,p<0.001;t=﹣2.24,p=0.032;t=6.083,p<0.001),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得分无显着差异。另外,通过干预组23份有效反馈数据可知,95.7%的学生认为在干预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性知识”,4.3%的学生认为收获较少;47.8%的学生更喜欢知识讲解环节,47.8%的学生更喜欢知识游戏环节,4.4%的学生没有偏爱环节;有91.31%的同学对团体活动内容感到满意;有91.31%的同学对团体活动带领者感到满意;有86.95%的同学对团体氛围感到满意;全部同学投入到团体活动中并认为本次团体活动有效。结论: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和干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代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倾向于情感温暖、理解,而较少采用惩罚严厉的方式。大学生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和恋爱倾向,会影响父母教养方式。(2)大学生对性交刺激产生的心理性唤起水平较高,且与是否为独生子女有关。(3)大学生内隐性态度总体偏向于消极性态度。外显性态度中,大学生对性行为的肯定性较高,保守性较强,对同性恋的认同度和对性行为的消极性也偏高。大学生性态度受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有性行为、是否有自慰行为、是否受过正规的性教育、年级、观看性图片/性视频/性小说频率影响。(4)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否认、母亲偏爱被试、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外显性态度的消极性对心理性唤起存在正向预测作用,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内隐性态度对心理性唤起存在负向预测作用。(5)父母教养方式不仅对心理性唤起有直接影响,还可以通过内隐性态度间接影响心理性唤起。(6)通过本次设计的《大学生性态度团体教育干预方案》,可以有效使大学生的内隐趋向于积极,使其外显性态度趋向于积极、肯定和适度开放,对同性恋行为更加认同。
严宏佳,徐晓阳,刘颖,陈小梅,张艳博,梅英,齐晓娅[3](2019)在《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现状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简称"高职生")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的情况,为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重庆市某高职院校学生306人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的"高职院校学生性知识相关问题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录入,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职生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自慰对身体有害、杀精剂不可避孕4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为35.9%,34.0%,78.8%,85.0%;男生对以上4个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为26.9%,7.7%,77.2%,80.2%,均低于女生的46.8%,65.5%,80.6%,9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不同性别高职生关于紧急避孕药可避孕、性行为后及时清洗性器官不可避孕、无保护性行为后的正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恋爱期间发生性关系的原因中,选择"不清楚"的高职生所占比例最高为30.4%,其次是"满足生理需要"为27.1%。男生选择"满足生理需要"的比例为35.3%,高于女生的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选择"不清楚"的比例为18.0%,低于女生的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父母对子女恋爱的态度,45.1%的高职生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恋爱持理解宽容态度,仅7.8%的高职生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恋爱持反对禁止态度。男生选择父母态度为"担心戒备"的比例为15.6%,低于女生的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生选择"理解宽容"的比例为51.5%,高于女生的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过性行为的男生所占比例为43.1%,高于女生的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性健康教育的高职生所占比例为87.3%,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渠道主要为学校(74.3%)、网络(62.1%)。67.3%的高职生认为有必要将性教育融入大学课程中。结论高职生性知识较缺乏,性观念、性行为均较开放。性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学校应加强高职生的性健康教育,开设《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选修课,并将新媒体提醒服务融入性健康教育中。
翁盛,张晶[4](2019)在《高职听障大学生性教育现状调查》文中研究指明为深入了解高职听障大学生学校性教育现状,促进高职院校更有效开展听障大学生性教育,本文选取长沙某高职院校的286名听障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听障大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性教育知识,对正确性观念和性道德的认识不够,同时容易出现性行为的偏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可从课程建设、同伴互助、干预机制三个方面共同入手,三管齐下,协同调整。
赵晓晗[5](2019)在《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性教育的实践 ——以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为例》文中提出大学生心理、生理已趋于发育成熟,在情感上渴望与异性交往,在相对自由、宽松的大学校园里,纷纷投入校园恋爱的大潮。但是由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经济不独立、感情经历相对单纯及性教育缺失等原因,高校中艾滋病、性病的感染率增高,大学生购买性服务案件层出不穷,未婚同居、未婚先孕、流产率逐年增加等,这无疑是给我们敲响警钟——大学生性教育必须要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大学生心理、生理正处人生发展的高速时期,也是对其进行性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在高校中有效开展性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解决青春期性相关的困扰和问题,这已然是目前高校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所在的广东民办高校中,通常采取讲座或活动宣传的形式在校园中开展性教育工作,涉及学生范围小,传播的内容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在高校性教育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专业方法是对当前高校性教育工作的补充和创新。本研究以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为例,笔者以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介入到大学生性教育工作中,担任起服务传递者、资源连接者、教育者、倡导者与促进者等角色,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专业工作方法,系统地运用社区教育、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介入到性教育工作中,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法、访谈法等实际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性知识获得情况和性价值观有明显改善,大学生更愿意、更喜欢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及认同。由此可以,系统地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将社区教育、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结合介入到大学生性教育工作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为高校性教育工作提供了创新的教育形式和切实可行的实操模式。
连大帅[6](2019)在《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当前的中国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因亲密关系处理不当而带来的身心伤害以及意外妊娠和随之而来的高流产率,有性骚扰/性侵害,也有因性别/性取向带来的欺凌现象,以及更无法忽视的是因无保护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感染和性病发病率上升等问题,这些都与青春健康教育的缺失有关。现有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大众传媒教育模式、专业教育模式、同伴教育模式等,与之相对应的便是社会教育、学校和家长教育、同伴教育,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开展有效的青春健康教育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已有的诸多尝试,尚无法突破现有中小学课程中健康教育无处安放的困境,而系统的学校青春健康教育课程,仍被认为是最佳的教育模式,但是也缺少对这些模式进行效果评价的可靠方法。基于这一现状,本研究在充分了解当前青少年对青春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尝试构建适合当前教育制度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以及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该评价体系对构建的模式进行综合评价,为进一步完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与系统评价、Meta分析,对现有文献进行整合,分析当前中国大陆中学生对防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高中生青春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分析江苏省高中生的具体青春健康教育情况;在上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干预活动的经验,构建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并在实际应用中初步评价其干预效果;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对该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的体系框架,通过德尔菲法收集专家的意见,并利用聚类分析进行合并,获得综合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及相应权重;采用类试验设计方法与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综合评价所需要的信息,采用倾向性评分进行配比,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使用SPSS22.0、Epidata3.1、Excel2013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的描述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相对数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文献检索、筛选,纳入40项独立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从2012年到2017年,中学生对艾滋病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平均为87.8%(95%CI为81.9%92.6%),对于使用安全套和单一性伴侣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约60%左右,知识的知晓随着时间的迁移趋于降低;5.8%的高中生报告已有性行为。(2)江苏地区高中生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达90%以上,对于“蚊虫叮咬、共用浴室、泳池”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不高,在30%至60%之间,60%以上的学生通过网络和亲友获得相关知识。(3)以中学生的需求为主导,以实现青少年青春健康意识提升和性危机发生率降低为目标,构建了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核心干预系统,着力于通过大学生志愿者或入驻社工组织的努力,利用参与式培训、线上交流平台等形式,进行基本的青春健康知识传播;第二部分为周边支持系统,通过启发性的核心干预和持续性的环境改善,引入社会、政府、专业人士等资源,尝试与当前的教学制度相融合,在校内培养兴趣小组或社团,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动。两个系统相辅相成,为所在学校提供全程的青春健康教育相关的资源与活动,全面提升参与者对青春健康和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了解,培养他们面对性危机的能力。(4)在高中健康教育实践基地推行已构建的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并初步分析干预效果。在知识的掌握上,江苏省高中生对于安全套的作用和不安全性行为的危害等有所提升,知晓率从60%上升到80%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对性的认同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在自评“对性和艾滋病知识的掌握度”上,两所学校学生的分值分别从5.99±2.65和5.61±2.97上升到7.01±2.40和7.60±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淮安学生在知识上提升程度较大,无锡学生在态度方面有了更大的变化。在参与者对干预模式直观10制评价上,各项评价的分值在8分左右,对主持人的评分高达9.5分,提示该模式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作用。(5)共邀请16位防艾、健康教育、社会工作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确定了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各项指标,以“效益层面、受众层面、执行层面”为准则层,其权重分别为29.06%、40.63%、30.31%,其下共有17个方案层,其中效益层面下四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涵盖一般认识上的需求”17.88%、“每万元投入下可影响人数”22.18%、“对于目标问题可有效改善”29.81%、“可推广性”30.13%;受众层面下七项指标的权重中以“行为改变”所占权重最高,为20.06%,其余的依次为“知识掌握”14.49%、“感觉有一定的吸引力”11.47%、“态度改善”14.42%、“整体内容清晰易懂”14.36%、“愿意再次参加”12.82%、“内容满足或超过需求”12.37%;在执行层面,六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基本方案完善”15.58%、“容易操作”16.60%、“有良好的反馈系统”15.45%、“自主持续运营”19.49%、“适应当地情况”17.56%、“能获得相关人员支持”15.32%。进行信度评价,得出Kendall W=0.323,各专家意见趋于一致。(6)依据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对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评价。在效益层面,评价集中在优秀;在受众层面,“知信行”的改变程度呈现出较大的两极分化,各项指标中,有35%左右的优秀和40%的较差;对该模式进行定性评价,约40%的人认为各项都表现优秀,约30%的人评价一般;在执行层面,对操作水平有65%的人评价良好;在反馈和适应性上的评价有60%左右的优秀。经过模糊综合分析法处理,“优秀”评价集所占隶属度最高,约为42%,认为该模式的评价水平为优秀。研究结论与建议:(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中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未升反降,结合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一新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以及江苏省各市艾滋病感染情况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和性病几乎没有了解,可又处于性病感染的潜在危机之中。(2)结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构建的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很好的契合了高中生更愿意通过同伴、网络、视频媒介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的特点,初步评价效果良好,弥补了当前教育体系的空缺。(3)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对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进行评价,得到在效益层面的优秀评价,对其涵盖的知识面的广度及较高的可推广性都获得了认可。在受众层面,“知信行”层面上的改变幅度呈现两极分化,行为的改变测量值有待评估,但从中学生自身感受而言,颇受欢迎。在执行层面上,该模式也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在操作水平上,仍出现上手较慢,连接不畅等问题。(4)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应从中学生的自身需求出发,基于学校本身的特点,争取多方资源地引入。该模式尚需要在进一步的实际推广应用中加以完善,有针对性地引入更多青春健康教育相关内容,使其更适应学校青春健康教育之所需,从而有助于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实现。
张静[7](2019)在《高中阶段智力障碍学生性知识和性态度现状及其干预研究》文中指出性是人类生命发展周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性需求的满足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性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加深对性问题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性态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然而,智力障碍人士由于缺失性教育,导致生活质量降低,人身安全遭受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智障人士性教育。高中阶段是个体性发育的高峰时期,是开展性教育的关键阶段。全面了解智障人士的性知识和性态度现状是有效开展性教育的基础。因此,本研究以高中阶段智力障碍学生(智障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该群体性知识和性态度现状,并实施性教育教学干预,探究性教育教学干预提升智障学生性知识水平、改善性态度的有效性。研究一使用中文修订版性知识评估问卷(ASK-CR)调查97名高中阶段智障学生的性知识和性态度现状。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得到两点结论:第一,在性知识水平上,高中阶段智障学生的性知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性知识结构不均衡,性传染病、避孕、性行为知识匮乏;智障学生性知识水平高于伴随自闭症的智障学生;轻度智障学生的性知识水平高于中度智障学生;随班就读生源的智障学生性知识水平高于特殊教育学校生源的智障学生。第二,在性态度上,高中阶段智障学生性态度较为消极,轻度智障学生的性态度比中度智障学生更积极;随班就读生源的智障学生性态度比特殊教育学校生源的智障学生更积极;研究二采用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对31名高中阶段智障学生实施性教育教学干预。研究者制定并实施了性教育干预方案,比较干预前后智障学生性知识和性态度状况的变化。结果发现:性教育干预可以显着提高高中阶段智障学生的性知识水平,随班就读生源的智障学生的提升水平显着高于特殊学校生源的智障学生;性教育干预对智障学生性态度的影响较小。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就高中阶段智障学生性教育提出建议。
刘丽琼,李现红,付雪连[8](2018)在《基于PRECEDE模式分析高职护生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了长株潭三所高职护理院校,采用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并且采用PRECEDE模式分析了高职护生的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得出的结论是:高职护生对性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性态度开放,性行为较活跃。尽管本调查的对象为髙职护生,但窥一斑见全貌,故仍然可以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的参考值和关注点。
杨文峰[9](2018)在《自闭症学生性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以福州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主流媒体的渲染,公众对性教育的要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对于我们的自闭症学生,由于他们的核心障碍问题,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如随意裸露生殖器官、不恰当的自慰、不恰当的人际亲密等一系列性问题行为,给他们带来成长危机。不仅有可能成为性侵的受害者,也为他们与普通人正常交往制造了一些无形障碍,因此对自闭症学生进行性教育迫在眉睫。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州市某特殊教育学校130名家长和45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该校29位家长,16位老师以及21位自闭症学生进行深入访谈,试图分析目前自闭症学生的性教育现状和问题,同时运用观察法,对一名具有严重性问题行为的二年级学生追踪观察,并进行功能性分析。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分析出目前自闭症学生性教育的现状,了解家长、老师以及自闭症学生的性教育需求,提出自闭症学生性教育的策略,从而改善自闭症学生的性问题行为,让自闭症学生更好地融入我们的主流社会。
丁云霞[10](2018)在《南昌市某高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性认知、性态度和性行为现状及性知识需求,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大学生在性知识、性行为、性态度方面的影响效果,为高校开设针对性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提出科学依据。方法:以南昌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干预阻在年级、人数和性别尽可能一致或相近。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高校大学生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对干预组进行为期4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课程持续16周。课程结束后,再次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性知识水平、性态度、性行为等相关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变量资料统计描述采用率、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结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某高校765名大学生,其中男生为371人,占47.2%;女生为394人,占52.3%,男女性别比例为0.94:1。参与终末调查的大学生研究对象总人数为765人,干预组385人,其中男性177人,女性208人;对照组380人,其中男性人194人;女性186人。被调查对象中大一、大二、大三学生比例接近1:1:1。2.性知识知晓率情况:大学生总体上对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7%,女性安全期知晓率为48.5%,55.1%的大学生认为对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不确定。大学生对于避孕措施的认知不够全面;干预组与对照组大学生性知识知晓率无统计学差异。3.性态度情况:96.2%的男性对大学生谈恋爱表示赞同。大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赞同比例为63.4%。对于“同性恋”的态度男性表示不赞同的比例高于女性。在关于“处男/女”的问题中,男性对于“女人在婚前是否应该保持处女之身”和“男人在婚前是否应该保持处男之身”持赞同态度的比例分别为57.4%和59.6%;女性对于这两个问题上的赞同比例分别43.4%和36.3%。在关于“性技巧是否需要学习”这一问题上,65.5%的男性认为需要,而67.8%的女性保持中立态度。84.6%的男性认同人工流产对女性健康存在不良影响,但同时女性中存在31.7%的人对此问题保持中立。干预组与对照组大学生干预前性态度情况无明显差异。4.性行为情况:65.5%的女性和57.1%的男性拥有恋爱经历。41.8%的男性过去有过自慰行为,而女性中有70.1%的人没有过自慰行为。5.性知识需求情况:女性性知识总体需求大于男性。在所有知识方面大部分女性关心的是“性犯罪”方面的知识,而大部分男性关心的是“避孕知识”。6.干预后情况比较:在性知识方面,干预组在关于“自慰是否会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女性安全期时间”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在对避孕措施的安全性认识方面,干预组在“安全套”和“避孕药”的避孕安全认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大学生对安全避孕措施的认识有所提高,说明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的性认知干预总体呈现积极效果。大学生性态度干预情况比较:对照组男性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较干预组开放,分别为81.4%和58.9%。女性干预组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较对照组较保守,分别为41.8%和15.1%。干预组女性对于同性恋的态度相对宽容,“不赞同”比例为8.1%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赞同”的比例18.2%。在“女人婚前是否保持处女”问题的态度上,干预组男女大学生“赞同”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在“男人婚前保持处男之身”问题的态度上,干预组男性“赞同”的比例低于对照组,表明干预组男性在此问题上较保守。在“性技巧是否需要学习”问题上,干预组男性对学习性技巧更加认认可,而干预组女性保守学习的态度有所改善。在“性行为使用避孕套”问题上,干预组男女大学生“赞同”态度比例分别为72.9%和88.5%,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高校大学生性知识知晓情况参差不齐,大学生性态度较为开放,但对性行为导致的不安全后果认识不够,高校在开展性教育的服务模式上,需要建立起更加多维的干预模式,还需综合考虑个人特征、同伴或性伴侣、家庭及成年人、相关机构、社会环境因素等对高校学生的性健康及避孕知识、信念与行为的影响,采取综合的、系统的措施及办法,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全方位持续的健康教育干预服务。
二、高职大学生性自慰心理现状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职大学生性自慰心理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2)性态度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性唤起间的中介作用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假设 |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1.6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父母教养方式概述 |
2.1.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 |
2.1.2 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 |
2.1.3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现状 |
2.2 心理性唤起概述 |
2.2.1 心理性唤起的概念 |
2.2.2 心理性唤起的测量 |
2.2.3 心理性唤起的研究现状 |
2.3 性态度概述 |
2.3.1 性态度的概念 |
2.3.2 性态度的测量 |
2.3.3 性态度的研究现状 |
2.3.4 性态度的干预 |
2.4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性唤起及性态度的关系研究 |
2.4.1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性唤起的关系研究 |
2.4.2 父母教养方式与性态度的关系研究 |
2.4.3 心理性唤起与性态度的关系研究 |
2.5 相关理论 |
2.5.1 社会控制理论 |
2.5.2 计划行为理论 |
2.5.3 态度改变理论 |
3 心理性唤起测验材料的筛选及效果评估 |
3.1 评估目的 |
3.2 评估对象 |
3.3 评估工具 |
3.4 评估程序 |
3.5 评估数据处理 |
3.6 评估结果 |
3.7 评估小结 |
4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性态度及心理性唤起关系的调查研究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3.1 测验法 |
4.3.2 问卷调查法 |
4.4 调查程序 |
4.4.1 施测程序 |
4.4.2 统计分析 |
4.5 调查结果 |
4.5.1 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 |
4.5.2 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 |
4.5.3 心理性唤起的调查 |
4.5.4 性态度的调查 |
4.5.5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性唤起、性态度的相关关系 |
4.5.6 心理性唤起的多元逐步回归 |
4.5.7 性态度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性唤起的中介作用检验 |
4.6 讨论 |
4.6.1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性唤起和性态度的现状分析 |
4.6.2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性唤起和性态度在人口学上的差异分析 |
4.6.3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性唤起和性态度的相关分析 |
4.6.4 心理性唤起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4.6.5 性态度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性唤起的中介效应分析 |
5 大学生性态度的团体教育干预研究 |
5.1 干预目的 |
5.2 干预对象 |
5.3 干预方法 |
5.4 干预方案 |
5.5 干预效果评估 |
5.5.1 干预组与对照组人口学资料的均衡性检验 |
5.5.2 干预组和对照组前后测的差异检验 |
5.5.3 干预活动评价反馈 |
5.6 讨论 |
6 总讨论 |
6.1 心理性唤起测量材料评估效果分析 |
6.2 性态度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性唤起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6.3 性态度干预效果分析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8 研究不足与展望 |
8.1 研究不足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3)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高职生对部分性知识的知晓情况 |
2.2 高职生恋爱期间发生性行为的原因 |
2.3 高职生父母对子女恋爱的态度 |
2.4 高职生性行为现状 |
2.5 高职生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渠道 |
2.6 高职生性知识需求情况 |
3 讨论 |
3.1 高职生缺乏相关性知识 |
3.2 高职生性观念、性行为均较开放 |
4 相关对策与建议 |
4.1 开设《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选修课 |
4.2 将新媒体提醒服务融入性健康教育中 |
(4)高职听障大学生性教育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对象与方法 |
(一) 对象 |
(二) 方法 |
(三) 资料收集与统计分析 |
三、结果与分析 |
(一) 性知识 |
1.性知识获取情况 |
2.性知识掌握情况 |
(二) 性观念 |
1.恋爱观及性爱观 |
2.同性恋观 |
(三) 性行为 |
1.性冲动的排解 |
2.性行为的感受 |
(四) 性道德 |
1.与他人发生性行为的原因 |
2.性行为与社会关系中的道德 |
四、讨论 |
五、建议 |
(一) 构建适应听障大学生身心特征的性教育课程 |
1.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 |
2.课程组织形式的创新 |
3.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 |
(二) 发挥朋辈教育在听障大学生性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三) 建立系统的听障大学生性心理干预机制 |
1.预防环节 |
2.引导环节 |
3.危机干预环节 |
(5)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性教育的实践 ——以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4 国内外大学生性教育研究现状 |
1.5 研究设计 |
2.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及性教育需求分析 |
2.1 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大学生性教育现状 |
2.2 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大学生性教育需求调查 |
2.3 民办高校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
2.4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性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3.社会工作介入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大学生性教育的实践 |
3.1 设立个案工作坊,提供预防性、补救性的专业个案服务 |
3.2 针对性教育主题,开展体验式性教育小组 |
3.3 回应学生对性知识的需要——开展系列的性教育专题课堂 |
4.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大学生性教育的实践思考 |
4.1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高校性教育成效明显 |
4.2 社会工作介入民办学校大学生性教育的实施 |
4.3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现状 |
2.1 中国大陆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 |
2.1.1 资料与方法 |
2.1.2 结果 |
2.1.3 讨论 |
2.2 江苏部分城市中学生防艾相关知识了解情况 |
2.2.1 对象与方法 |
2.2.2 结果 |
2.2.3 讨论 |
第3章 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效果初评 |
3.1 对象与方法 |
3.2 结果 |
3.2.1 “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模式构建 |
3.2.2 对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效果初评 |
3.3 讨论 |
第4章 健康教育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4.2 研究方法 |
4.3 结果 |
4.3.1 综合评价体系的确立 |
4.3.2 青春健康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
4.4 信度及效度检验 |
4.5 讨论 |
第5章 青年“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综合评价 |
5.1 方法与对象 |
5.2 结果 |
5.2.1 效益层面评价 |
5.2.2 受众层面评价 |
5.2.3 执行层面评价 |
5.2.4 评价体系综合分析 |
5.3 讨论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果总结 |
6.2 对未来的展望 |
6.3 创新性 |
6.4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性健康教育发展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暑期实践同伴教育方案 |
附录二 青春健康教育问卷 |
附录2.1 中学生青春健康教育问卷·前 |
附录2.2 中学生青春健康教育问卷·后 |
附录2.3 参与者感受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关于构建“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的综合评价体系 |
附录四 对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效益水平层面评价的专家咨询信 |
附录五 执行层面咨询 |
附录5.1 中学生健康教育模式评价问卷 |
附录5.2 执行者访谈提纲 |
附录六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协议书 |
附录七 活动照片 |
个人简介及学术研究成果 |
致谢 |
(7)高中阶段智力障碍学生性知识和性态度现状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问题提出 |
2 概念界定 |
2.1 智力障碍 |
2.2 高中阶段智力障碍学生 |
2.3 性知识 |
2.4 性态度 |
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3.1 普通中小学学生的性知识和性态度的研究 |
3.2 智障人士性知识和性态度的研究 |
3.3 已有研究不足 |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构想 |
3.3 研究工具 |
3.4 数据分析 |
4 研究意义 |
4.1 理论意义 |
4.2 实践意义 |
5 研究伦理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研究1 高中阶段智障学生的性知识、性态度现状研究 |
1 前言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工具 |
2.3 研究准备 |
2.4 研究程序 |
2.5 数据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高中阶段智障学生的性知识水平现状 |
3.2 高中阶段智障学生的性态度现状 |
4 讨论 |
4.1 智障学生性知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整体掌握不均衡 |
4.2 智障学生性知识水平在不同人口学变量特征上存在差异 |
4.3 智障学生对性态度总体上偏于消极 |
4.4 智障学生的性态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特征上存在差异 |
5 结论 |
研究2 中阶段智障学生性知识和性态度的干预研究 |
1 前言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干预设计 |
2.3 研究准备 |
2.4 干预方案 |
2.5 研究工具 |
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分析 |
3.1 性知识水平的变化 |
3.2 性态度变化 |
4 讨论 |
4.1 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智障学生的性知识水平 |
4.2 教育干预对智障学生的性态度影响不明显 |
5 结论 |
第四部分 总讨论 |
1 智障学生性知识水平中等,性态度消极 |
2 教育干预可提高学生性知识水平 |
3 障碍程度和就读经历影响性知识、性态度和性教育效果 |
第五部分 总结 |
1 结论 |
2 建议 |
3 创新之处 |
4 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性知识评估问卷 |
附录2 性教育干预教案 |
致谢 |
(8)基于PRECEDE模式分析高职护生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象和方法 |
(一) 对象 |
(二) 方法 |
1. 调查工具。 |
2. 调查方法。 |
(三) 统计学方法 |
二、结果 |
(一) 调查概况 |
(二) 性行为倾向因素的衡量 |
1. 性知识得分情况 |
2. 性态度得分情况 |
3. 获取性健康知识的信念情况 |
(三) 性行为促成因素的衡量 |
1. 主动获取性相关信息情况 |
2. 相关性分析 |
(四) 性行为强化因素的衡量 |
(五) 性行为 |
三、讨论 |
(一) 调查对象性传播疾病与生殖相关知识掌握的总体情况 |
(二) 部分实用性性知识缺乏和性态度开放是导致危险性性行为的重要倾向因素 |
1. 崔政坤指出, 专业的医学教育有利于性知识的学习, 但并不能直接影响其性行为[8]。 |
2. 态度是一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所特有的稳定心理特质, 具有行为倾向性[9]。 |
3. 大部分高职护生认为学校性健康教育不能满足其需求。 |
(三) 曾经是否主动获取过性健康信息是导致危险性性行为的重要促成因素 |
(四) 环境是导致危险性性行为的重要强化因素 |
四、结论 |
(一) |
(二) 部分实用性知识缺乏和性态度开放是导致危险性性行为的重要倾向因素。 |
(三) |
(四) |
(9)自闭症学生性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以福州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一章 绪论 |
1.1 文献综述 |
1.1.1 性和性教育的概念 |
1.1.2 性教育研究现状及问题 |
1.1.3 自闭症的概念 |
1.1.4 自闭症学生的认知特点 |
1.1.5 自闭症学生性教育相关数据报告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思路和结构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过程 |
2.2.1 研究对象 |
2.2.2 研究方法 |
2.2.3 研究工具 |
2.2.4 实施过程 |
2.2.5 质性研究信效度 |
第三章 自闭症学生家长和教师性教育现状的调查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数据处理 |
3.5 研究结果 |
3.5.1 家长和教师的基本信息调查结果 |
3.5.2 家长和教师的性教育态度 |
3.5.3 家长和教师的性教育知识 |
3.5.4 家长和教师的性教育内容 |
3.5.5 家长和教师的性教育方式 |
3.5.6 家长和教师的性教育评价 |
3.5.7 家长和教师的性教育困难 |
3.5.8 家长和教师的性教育期望 |
3.6 讨论 |
3.6.1 家长、教师的性教育态度有待改善 |
3.6.2 家长、教师的性教育知识都是较为缺乏的 |
3.6.3 家长和老师对学生性问题行为的处理方法有待提高 |
3.6.4 家长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
3.6.5 家长、教师的教学缺乏连贯性与统一性 |
3.6.6 法律上的重重障碍 |
第四章 自闭症学生性教育现状的访谈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设计 |
4.3.1 准备阶段 |
4.3.2 实施阶段 |
4.3.3 结束阶段 |
4.4 数据处理 |
4.5 研究结果 |
4.5.1 大多数性态度自然,个别表现出害羞情绪 |
4.5.2 自闭症学生性知识水平偏低 |
4.5.3 自闭症学生有跟同伴交往的意愿 |
4.5.4 自闭症学生的性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
4.5.5 自闭症学生性方面具有可教育性 |
4.6 讨论 |
第五章 自闭症学生性及有关问题行为的观察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2.1 被试选取 |
5.2.2 研究工具 |
5.3 研究过程与结果 |
5.3.1 研究对象 |
5.3.2 确定与描述性问题行为 |
5.3.3 性行为问题功能性评估 |
5.3.4 实施和调整行为干预计划 |
5.3.4.1 前事控制策略 |
5.3.4.2 教导替代性行为的各种策略 |
5.3.4.3 控制行为的结果的干预策略 |
5.3.5 干预效果 |
5.3.6 讨论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
6.1 总结 |
6.2 建议 |
6.2.1 进一步发扬现有成绩 |
6.2.2 加强师资和家长性教育培训 |
6.2.3 将性教育纳入系统课程范畴,并进行多学科渗透 |
6.2.4 加强家校配合,长期进行性教育 |
6.2.5 由专家团队引领,在理论指导下完成性教育 |
6.2.6 从小塑造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规范意识 |
6.2.7 对自闭症的性教育要简洁明了,实施分层教学 |
6.2.8 鼓励男性角色多参与自闭症性教育活动 |
第七章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自闭症学生性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家长版) |
附录2 自闭症学生性教育现状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3 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5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6 功能性评估访谈表(教师版) |
附录7 行为动因评估量表(MAS) |
附录8 行为散布观察法示意图 |
附录9 A-B-C观察表 |
附录10 功能性行为评估观察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南昌市某高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本含量预估 |
2.2.2 抽样方法 |
2.2.3 问卷设计 |
2.2.4 调查步骤 |
2.2.5 调查内容 |
2.3 研究干预内容 |
2.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2.5 数据处理 |
2.6 质量控制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3.2 大学生性知信行情况 |
3.2.1 大学生性知识知晓率情况 |
3.2.2 大学生性态度情况 |
3.2.3 大学生性行为情况 |
3.2.4 大学生性知识需求情况 |
3.3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干预情况 |
3.3.1 大学生性知识知晓率情况比较 |
3.3.2 大学生性态度干预情况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大学生性知信行总体情况 |
4.1.1 大学生性认知现状参差不齐 |
4.1.2 大学生性态度开放,但安全意识薄弱 |
4.2 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初见成效而任重道远 |
4.3 健康教育干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 |
4.3.1 理论知识敏感度低 |
4.3.2 学生性知识需求广泛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论文综述 大学生的性认知、性态度、性行为的相关研究 |
参考文献 |
四、高职大学生性自慰心理现状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年学生性健康特征与教育需求调查的聚类分析[J]. 罗业飞,樊莉蕊,陈韵聪,古羽舟,蔡衍珊,韩志刚,何蔚云,姚芷潞,梁清儿,刘方华,杜瑶瑶,徐慧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11)
- [2]性态度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性唤起间的中介作用及其干预研究[D]. 韩艺荷.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3]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现状调查分析[J]. 严宏佳,徐晓阳,刘颖,陈小梅,张艳博,梅英,齐晓娅.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04)
- [4]高职听障大学生性教育现状调查[J]. 翁盛,张晶. 现代特殊教育, 2019(12)
- [5]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性教育的实践 ——以广东民办高校B学院为例[D]. 赵晓晗. 广州大学, 2019(01)
- [6]青年学生“自主参与型”青春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D]. 连大帅. 东南大学, 2019(05)
- [7]高中阶段智力障碍学生性知识和性态度现状及其干预研究[D]. 张静.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8]基于PRECEDE模式分析高职护生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 刘丽琼,李现红,付雪连. 职大学报, 2018(05)
- [9]自闭症学生性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以福州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D]. 杨文峰.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10]南昌市某高校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研究[D]. 丁云霞. 南昌大学,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