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书馆学情报学引文中的网络资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杜杏叶[1](2019)在《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学术论文为载体的科研成果是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评价是进行知识创新绩效评价的前提。目前,科研成果评价主要以专家匿名的方式进行评审,这种方式受专家自身学术知识水平和学科领域范围等限制,其评审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使得一些优质科研成果被遗漏或迟滞发表,也可能使另一些学术价值相对不高的成果发表在重要的学术期刊上。这将给科学研究的发展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对国家创新能力发展带来负向作用。当前,学术界科研作假等学术不端现象屡有出现,催生了全社会对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评价的迫切需求。因此本研究以人工智能等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并结合学术论文评价理论与实践,构建了学术论文智能评价的关键指标,提出智能化评价方法,以期将学术成果评价从主要依靠人工评价转向智能化评价,克服纯粹依靠专家匿名评审的不足。在对当前学术论文评价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构建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在对学术论文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专家评价意见进行编码分析,通过对五个主范畴的研究和比较分析,系统梳理了主范畴与学术论文评审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出结构层次清晰的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进一步完善了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体系。(2)建立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在传统学术论文评审流程基础上,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其他信息技术融入到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的过程,将智能化框架分为三个主要模块:一是自动规范性检查模块;二是专家评价系统模块;三是编辑部处理模块。该智能化评价框架有望将基于智能化评价的学术论文评价理论与方法形成可供学术界实际应用的流程,在实施科学评价的同时,推动学术论文的规范化写作,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质量,并最终促进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传播与交流。(3)提出学术论文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方法。构建了学术论文选题新颖度识别与评价流程。进而提出了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过程,通过构建研究热点地图、特征向量分析及新颖性判断实现选题新颖性指标的智能化评价。最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4)提出学术论文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方法。在学术论文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学术论文知识元本体模型,提出了知识元抽取规则,利用Word2Vec和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方法对学术论文理论与方法创新进行分类,采用SVM模型构建知识元抽取规则库。在学术论文知识元库构建基础上,提出学术论文研究问题创新性、理论创新性、方法创新性、结论创新性智能化评价的基本方法,构建学术论文创新性智能化评价过程,最后采用实证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5)提出学术论文引文科学性智能化评价方法。分析引文层次,构建引文评价维度。提出基于引文的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思路和步骤,包括高相关学术论文识别、目标文章引用类型识别等内容,构建引文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评价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引文评价模型进行修正。本文基于智能化评价的研究视角,运用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学术论文评价框架,突破了传统学术论文基于有限同行的评价模式,克服了专家评议的主观性弊端,同时提升了学术论文评价的效率和质量。在理论层面,通过建立学术论文关键指标及其智能化评价框架,将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方法融入了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完善和深化了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实践层面,构建了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选题新颖度、内容创新性和引文科学性三个主要指标的智能化评价过程。本研究建立了可供学术界实际应用的论文智能化评价流程,能够引导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化,促进科学研究成果高效传播与交流,提升科学成果评价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成果评价的发展。未来将建立智能化综合评价系统,实现学术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价值性等的评价和自动评审意见的撰写,以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评价领域的深度应用。
范慧婷[2](2018)在《基于引文分析的我国档案学科文献需求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科间知识渗透、交叉、融合态势逐渐加强,档案学研究人员的文献需求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及时了解、掌握档案学科的整体文献需求,能够为图书馆相应的文献保障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从而进一步促进和巩固档案学科的持续发展。引文分析法基于科学论文的相互引证关系,能够根据作者的引用文献特征,分析研究用户的文献使用习惯和文献需求特点,是目前通过计量分析研究学科文献需求的主要方法。当前学界尚未有对档案学科文献需求的直接相关研究,因此,本文旨在对档案学文献需求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为图书馆馆藏建设和文献服务提供科学参考和合理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1章引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对国内外主要的文献需求研究以及档案学科的相近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2章数据来源部分,详细阐述了本文研究样本的选取原则与标准,引文数据的获取方法与操作流程,数据的去重方式,以及引文文献类型的划分依据,期刊引文、图书引文、学位论文引文的学科属性划定原则,引文年代的整理原则等。本文拟选取近5年,即2013-2017年档案学CSSCI核心来源期刊——《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的全部学术性发文的引文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第3章数据分析部分,从发文与引文基本情况、引文的数量分布、文献类型分布、语种分布、年代分布、来源学科分布、高被引文献等角度,对笔者获取的15613条引文数据进行了详细计量分析,并从纵向时间维度,对比分析了各指标中引文的年度分布差异和趋势走向。第4章档案学科文献需求特点,该章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文献需求情况及变化趋势,归纳档案学文献需求特征。目前我国档案学科的文献需求持续扩张,文献需求量处于加速增长阶段;类型上以期刊图书等传统研究型文献为主,各类型构成比例比较稳定;语种上中、英文文献几乎可以满足档案学科全部文献需求,其他语种文献很少,仅集中于极少数学者;年代上文献整体跨度大,八成文献集中发表于近15年左右;来源学科上档案学科自引率约为50%,其他来源学科主要为人文和社会学科。第5章档案学科文献保障建议,基于档案学文献需求的基本特点,本文试从四个方面简要提出了面向档案学科的文献保障建议。图书馆应以档案用户文献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文献购置经费;升级完善学科服务平台,集合档案专业的各类特色文献资源;加强档案专业各高校、各单位的馆际合作,联合保障稀缺文献资源;有条件应组建文献保障团队,研究探索档案学科文献需求规律。第6章结论与展望,对本文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说明本文主要存在研究方法有局限、样本代表性不够、分析精确度不够等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牟象禹[3](2017)在《单篇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单篇论文质量评价是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一环,而具体的量化指标选择在目前的学术界却是百家争鸣、尚无完美答案。其中,“被引频次”不仅本身是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也是其他所有量化指标都会用到的一个参数。目前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两极化严重,大量的被引频次集中在少数的文章上,剩余的大量论文被引频次却非常低。有众多的学者对此现象做了研究,揭示出了很多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然而众说纷纭,影响因素多且杂乱,甚至不同学者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反。那么,这些研究结果的“乱象”背后是否存在一个客观的“真实”?这些影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着特定的关系?是否有着更深层次的基础因子影响着这些影响因素?本文选用2005-2015年间国内图书情报领域CSSCI的18种期刊上刊发的55720篇论文为数据集,从中随机抽样600篇作为样本,对文章特征、作者特征、引文特征三大类共47个融合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特色的特征进行了编码。之后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探究以上因素对论文被引频次的真实影响,并将其中影响力大的27个特征认定为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文章特征、作者特征、引文特征三大类特征的类内相关性分析以及它们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众多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最终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了三个基础因子:作者声望,参考文献,工作单位,三者权重分别是0.51,0.33,0.16。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单篇论文的众多特征对被引频次的影响,并探究了其相互关系,提取出了以上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因子,为国内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以后的被引频次预测、基础因子研究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期能够帮助学者们更早的判断论文的优劣,更快的发现高质量的学术成果,甚至能够对于学者如何提高自身学术论文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研究用到的数据处理分析软件有PHP 5.2.3、MySQL 5.0.45、SPSS 22.0和Excel 2016。
王佩[4](2016)在《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网络引文引用内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将引用内容这一概念引入网络引文分析之中,旨在通过对网络引文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正文中所体现的引用内容特征的分析,发现科研人员在引用网络文献时的引用位置、多次引用和引用语义特征以及引用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网络参考资源的发展现状,为规范网络文献的引用作出建议。本文构建了以引用内容为核心的网络引文分析框架,将引用内容这一概念分解为引用在论文正文中所处的位置、多次引用现象和引用内容文本的语义特征这三个维度进行解析,对网络引文在人文社科研究论文中的数量和功能进行全面而立体的解读。选取SpringerLink平台收录的、被SSCI索引的132种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1至2015年发表的36465篇科研论文为研究样本,通过自行编写的引用内容抽取系统,自动识别、提取和存储了论文文后着录的68934条网络引文款目以及论文中出现的100961条引用内容,并对其进行了基于引用内容的网络引文分析,揭示了人文社科研究人员在引用网络文献时的位置偏好、多引现象特征和引用语义特征。在网络引文的位置分布方面,对样本数据中论文的章节结构进行了分析,在对论文的整体篇幅、章节数量、章节篇幅和章节标题进行统计的基础上,对网络引文的引用内容在论文中的总体位置分布、在不同章节中的分布、在不同章节内部的分布进行了考察。发现人文社科论文的章节结构基本符合科研论文的IMRaD四节式结构特征,网络引文中约三成出现在论文的开头,即引言、背景介绍、文献综述部分,约五成分布在论文的主体论述部分,即方法、结果和讨论部分,在论文的结尾部分网络引文出现的数量较为稀少。在论文的章节内部,作者倾向于在引言的开头部分和最末尾处密集引用网络文献。在网络引文的多引现象方面,对网络引文款目与引用内容之间的绝对数量关系和数量比例关系进行了考察,根据多引次数的多寡将网络引文划分为不同效用级别,并对不同效用级别的网络引文在论文中的位置分散和集中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网络引文多引现象的数量特征呈两极分化,即在文后着录的网络文献越多、则在正文中引用该文献的次数越多,而在文后着录的网络文献越少、则在正文中引用该文献的次数越少,多数的高效用级别的网络引文存在于少数论文中;中等效用级别的网络引文在论文章节中的位置比高效用级别的网络引文更为集中,中等效用级别网络引文在论文中的分散呈现一种首尾呼应的模式:高效用级别网络引文更多分散在不同章节中,多次反复引用的行为体现了网络引文与论文不同论述内容和功能之间的高度切合。在网络引文的引用内容语义特征方面,通过对引用内容进行词性标注和TF-IDF权重计算的方式对人文社科论文中引用了网络引文的内容开展语义特征分析,从而对引用性质做出判断。使用作用名词和行为动词作为网络引文引用功能的语义特征,使用连接词、正面形容词和负面形容词作为网络引文引用倾向的语义特征。对引用内容进行语义特征词汇提取后发现,网络引文的功能特征为向人文社科研究以卫生、儿童、教育、人口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的方式提供了研究范例和研究项目方面的参考,作者在引用网络文献时的行为特征表现为利用网络文献对所论述的问题进行描述和阐释,并在网络文献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发展自身的理论和论述;网络引文引用内容的倾向特征为以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的论述为主,将网络文献作为研究证据而引用,通过对网络文献的引用对研究问题进行推理或者反证,论述中以正面引用为主,不会在论述过程中过多采用具有强烈负面感情色彩的词汇。基于以上三个维度的分析和总结,结合网络引文的学科分布、域名分布、文件类型分布和可获取特征,对样本数据中网络引文进行了总体分析,并以来源于政府及其行政机构网站的政府网络引文为例,对政府网络引文的引用内容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政府网络文献在公共卫生学领域受到最多认可,其中以对网页文件和PDF文档文件的引用数量最多,作者倾向于在论文的开头密集引用政府网络文献作为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的支撑材料,并且部分作者选择在论文的不同章节反复引用同一政府网络文献、用以支持不同论述功能的研究内容;在引用中,政府网络文献多以陈述性、事实性文献出现,作者多倾向于对政府网络文献进行正面引用,并且在不同学科中对政府网络文献不同侧面的特征进行了肯定。通过基于引用内容的网络引文分析,发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网络引文引用行为中引用内容的分布密度、引文款目和引用内容的匹配度、网络文献的省力引用、以及网络引文的着录质量差异方面的特征和问题,从网络引文规范与选择问题、网络文献引用行为的引导、正视网络引文存在的弊端与优势这三个角度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庄晓喆[5](2015)在《图书馆学研究文献网络引文的可追溯性考察——以四种核心期刊为例》文中提出网络环境下,网络引文已成为参考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追溯性也日益受到关注。文章选取四种中国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对其2009至2013年间所刊载论文中网络引文(P-W型网络引文)的历年和总体可追溯情况、不可追溯的原因,以及网络引文的可追溯率与网站域名、网页格式、网页语种、页面类型与网址深度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强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存档工作、加大网站的维护力度、审慎地选择网络信息源是提升网络引文可追溯率的有效举措。
徐芳[6](2013)在《我国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联研究》文中认为档案学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在以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为重要趋势的现代学科发展环境中,不断地吸收其它学科的营养并通过学科的内化,演变或产生新的研究领域,使自身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得以丰富,学科边界得以拓宽。在此同时,档案学的知识也辐射到其它学科,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发展。为了对档案学的的相关学科及其学科关联情况进行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本文将采用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从档案学的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引文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借助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收集与统计2002年至2011年间档案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和施引文献,整理互引数据,并对其进行学科分类,然后引入学科影响度的概念和公式,对档案学的相关学科及其学科关联进行定量分析。在获取互引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引文网络及可视化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使用Netdraw软件绘制档案学的引用网络图和被引网络图,将其学科关联状况可视化,形象地表示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亲缘关系和紧密程度。然后结合来源文献、参考文献和施引文献的主题和具体内容,分析讨论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知识交流的重点内容,具体地论述档案学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吸收情况和知识扩散情况,在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农业科学领域和医药科学领域的知识吸收情况。其次,根据学科影响度的数值大小,将学科相关性划分为显着相关、高度相关、中度相关和低度相关四个层次,从而对档案学的相关学科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结合引文网络、主题内容的分析和学科相关性评价方面的内容,从波动性、效用性和扩散性的学科关联特点,相关学科所属类别和学科关联的内部、外部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档案学的学科关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本文通过引文分析法对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情况进行分析,探析档案学在2002至2011年的发展过程中对其起重要作用的学科情况和学科关联特点等方面的情况,以期更准确地把握档案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状况,为档案学的发展做出积极的探索。
邱均平,宋艳辉[7](2011)在《域名分析法的研究Ⅱ——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网络信息计量学是由文献计量学衍生出来的,其研究方法表现为移植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如网络链接分析法、网络内容分析法。对域名分析法的系统研究,有利于形成网络信息计量学真正意义上的特征研究方法。域名分析法应该包含网络日志、网络流量、网络引文等主体分析内容。文中对域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做了阐述;在此基础上,从网络日志分析、网络流量分析、网络引文分析角度出发详细介绍域名分析法的具体应用。
邱均平,宋艳辉[8](2010)在《域名分析法的研究——概念、原理、内容与应用》文中指出在前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域名分析法的概念做了界定;对域名分析法的原理和基本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确定了域名分析法应该包含网络日志、网络流量、网络引文等主体分析内容,并进一步阐述了网络日志分析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网络流量的分类与基本内容、网络引文分布及可获得性分析;最后对域名分析法的应用做出了归纳总结。
杨思洛,王红星[9](2010)在《网络环境下期刊引文的类型与变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术期刊论文的引文记录和反映了作者选择与利用文献信息的某些规律。在网络环境下,引文是否经历了一种因主观选择而带来的变化?从引文类型、最大引文年限、衰减系数等方面,对图书情报领域4种代表性期刊1998-2007年的60371条引文研究表明:网络环境下引文的类型发行了变化,作者倾向于选择容易获取的网络资源,而选择较新资源的趋势并不明显。
王立荣[10](2009)在《核心期刊《情报资料工作》引文统计分析》文中提出依据原始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情报资料工作》2004~2007年间引文的数量、引文的语种、引文的类型、被引期刊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人员吸收和利用文献信息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二、图书馆学情报学引文中的网络资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书馆学情报学引文中的网络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内学术论文评价研究 |
1.3.2 国外学术论文评价研究 |
1.3.3 相关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学术论文 |
2.1.1 学术论文的内涵、结构与要素 |
2.1.2 学术论文与知识生产 |
2.1.3 学术论文与知识创新 |
2.2 学术论文评价 |
2.2.1 学术论文评价涵义 |
2.2.2 学术论文评价方法 |
2.2.3 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 |
2.3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 |
2.3.1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内涵 |
2.3.2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过程 |
2.4 扎根理论 |
2.5 知识元理论 |
2.5.1 知识元概念 |
2.5.2 知识元分类与描述 |
2.5.3 知识元的抽取与应用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方法 |
3.1 机器学习 |
3.2 专家系统 |
3.3 文本分析 |
3.4 LDA主题识别模型 |
3.5 知识图谱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学术论文关键指标分析及智能化评价框架 |
4.1 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解析 |
4.2 专家评价意见数据分析 |
4.3 关键指标体系构建 |
4.4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 |
4.5 智能化评价指标提取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学术论文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 |
5.1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概述 |
5.2 学术论文选题新颖度识别与判断流程 |
5.3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过程 |
5.4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实例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学术论文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 |
6.1 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概述 |
6.2 学术论文知识元本体 |
6.3 学术论文知识元抽取 |
6.4 学术论文创新智能化评价过程 |
6.5 学术论文创新智能化评价实证检验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学术论文引文科学性智能化评价 |
7.1 引文指标智能化评价概述 |
7.2 引文评价层次 |
7.2.1 引用层面 |
7.2.2 引用评价 |
7.3 基于引文的智能化评价过程 |
7.3.1 评价思路 |
7.3.2 评价步骤 |
7.4 构建引文智能化评价指标模型 |
7.5 引文指标智能化评价实例检验 |
7.5.1 数据收集 |
7.5.2 结果分析 |
7.5.3 指标验证 |
7.6 引文评价指标模型及计算的修订 |
7.7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8.2.1 研究局限性 |
8.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与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引文分析的我国档案学科文献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档案学的文献需求变化 |
1.1.2 引文分析与文献需求研究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2 数据来源 |
2.1 样本选取 |
2.2 数据获取 |
2.3 数据去重 |
2.4 数据分类与整理 |
2.4.1 引文文献类型的划分 |
2.4.2 引文学科属性的划定 |
2.4.3 引文年代的整理原则 |
3 数据分析 |
3.1 发文与引文基本情况 |
3.2 引文数量分析 |
3.2.1 篇均引文量分布 |
3.2.2 引文量的文章频数分布 |
3.3 引文文献类型分析 |
3.4 引文语种分析 |
3.5 引文年代分布分析 |
3.5.1 整体年代分布 |
3.5.2 各语种引文的年代分布 |
3.5.3 各类型引文的年代分布 |
3.6 引文来源学科分析 |
3.7 高被引文献分析 |
3.7.1 高被引期刊 |
3.7.2 高被引图书 |
3.7.3 高被引报纸 |
4 档案学科文献需求特点 |
4.1 文献需求持续扩张,需求总量加速增长 |
4.2 期刊图书文献为主,类型构成基本稳定 |
4.3 语言种类相对有限,中英文献比例突出 |
4.4 文献年代跨度较大,出版15年内被引集中 |
4.5 交叉关联学科众多,人文社科属性明显 |
5 档案学科文献保障建议 |
5.1 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合理配置文献经费 |
5.2 升级学科服务平台,整合专业特色资源 |
5.3 加强专业馆际合作,联合保障稀缺文献 |
5.4 组建文献保障团队,探索学科需求规律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3)单篇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2.1.1 学术评价基础 |
2.1.2 被引频次影响因素 |
2.1.3 被引频次预测模型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3 研究过程 |
3.1 研究过程流程图 |
3.2 实验准备阶段 |
3.2.1 数据收集 |
3.2.2 抽样 |
3.2.3 特征编码 |
3.2.4 数据清洗 |
3.2.5 数据量化 |
4 分析结果 |
4.1 数据描述 |
4.2 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 |
4.3 特征数据计算量化分析 |
4.3.1 文献类型 |
4.3.2 学科分类 |
4.3.3 基金类型 |
4.3.4 作者间是否存在跨地域、跨学科合作 |
4.3.5 性别 |
4.3.6 单位层次 |
4.3.7 作者毕业院校层次 |
4.3.8 学科出身 |
4.3.9 学历 |
4.3.10 职业 |
4.3.11 职称 |
4.3.12 ANOVA分析 |
4.3.13 小结 |
4.4 相关性分析 |
4.4.1 被引频次影响因素分析 |
4.4.2 类内特征相关性分析 |
4.4.3 文章特征与作者特征分析 |
4.4.4 文章特征与引文特征分析 |
4.4.5 作者特征与引文特征分析 |
4.5 主成分分析 |
5 结语 |
5.1 结论 |
5.2 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英文期刊影响因子分数对照表(部分) |
附录2: 中文期刊影响因子分数对照表(部分) |
附录3: 单篇论文被引频次与影响因素相关性表 |
附录4: 文章特征与作者特征相关性矩阵 |
附录5: 文章特征与引文特征相关性矩阵 |
附录6: 作者特征与引文特征相关性矩阵 |
致谢 |
(4)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网络引文引用内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0.1.1 研究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2.1 国外研究进展 |
0.2.2 国内研究进展 |
0.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
0.3 创新点 |
1 研究设计与过程 |
1.1 研究目标、框架与内容 |
1.1.1 研究目标 |
1.1.2 研究框架 |
1.1.3 研究内容 |
1.2 研究范围 |
1.2.1 人文社会科学 |
1.2.2 网络引文 |
1.2.3 引用内容 |
1.2.4 SpringerLink平台数据 |
1.3 研究方法与步骤 |
1.3.1 全文数据获取 |
1.3.2 文本解析 |
1.3.3 自然语言处理 |
1.3.4 网络引文特征提取 |
1.3.5 引用内容文本特征提取 |
1.3.6 统计与分析 |
1.4 本章小结 |
2 人文社科论文网络引文引用内容的位置分析 |
2.1 人文社科论文的结构分析 |
2.1.1 人文社科论文的概况 |
2.1.2 人文社科论文的篇幅特征 |
2.1.3 人文社科论文的章节特征 |
2.2 网络引文在人文社科论文中的位置分布 |
2.2.1 网络引文人文社科论文中的总体分布 |
2.2.2 引用内容在人文社科论文章节中的分布 |
2.3 本章小结 |
3 人文社科论文网络引文的多引现象分析 |
3.1 网络引文多引现象的数量分析 |
3.1.1 网络引文款目与引用内容的数量关系分析 |
3.1.2 网络引文的效用级别分析 |
3.2 网络引文多引现象的位置分布 |
3.2.1 不同效用级别网络引文的位置分布 |
3.2.2 中高效用级别网络引文的位置分布 |
3.3 本章小结 |
4 人文社科论文网络引文引用内容的语义特征分析 |
4.1 网络引文引用功能的语义分析 |
4.1.1 网络引文引用功能的语义特征 |
4.1.2 网络引文引用功能的总体特征分布 |
4.2 网络引文引用倾向的语义分析 |
4.2.1 网络引文引用倾向的语义特征 |
4.2.2 网络引文引用倾向的总体分布 |
4.3 本章小结 |
5 基于引用内容的人文社科论文网络引文分析 |
5.1 网络引文在人文社科论文中的总体分布 |
5.1.1 网络引文的学科分布 |
5.1.2 网络引文的域名分布 |
5.1.3 网络引文的文件类型分布 |
5.1.4 网络引文的可获取度 |
5.2 人文社科论文中政府网络引文引用内容的实证研究 |
5.2.1 政府网络引文的总体分布 |
5.2.2 政府网络引文的引用位置分析 |
5.2.3 政府网络引文的多引现象分析 |
5.2.4 政府网络引文的语义特征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人文社科论文中网络引文内容特征与讨论 |
6.1 人文社科论文中网络引文引用内容特征 |
6.1.1 引用内容的分布密度 |
6.1.2 引文款目与引用内容的匹配度 |
6.1.3 网络文献的省力引用 |
6.1.4 网络引文的着录质量差异 |
6.2 人文社科论文中网络引文的讨论 |
6.2.1 网络引文规范与选择问题 |
6.2.2 网络文献引用行为的引导 |
6.2.3 正视网络引文存在的弊端与优势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建议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参考文献 |
外文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后记 |
(5)图书馆学研究文献网络引文的可追溯性考察——以四种核心期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及处理过程 |
2 网络引文可追溯性的总体情况 |
2.1 网络引文的历年可追溯率 |
2.2 网络引文不可追溯的原因 |
3 不同域名、格式、语种、页面类型、深度下网络引文的可追溯率 |
3.1 网络引文的可追溯率与域名的关系 |
3.2 网络引文的可追溯率与网页格式的关系 |
3.3 网络引文的可追溯率与语种的关系 |
3.4 网络引文的可追溯率与页面类型的关系 |
3.5 网络引文的可追溯率与 URL 深度的关系 |
4 结论与思考 |
(6)我国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ONTENT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档案学的学科关联的研究状况 |
1.2.2 基于引文分析法的学科关联研究状况 |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创新点 |
1.4 本文结构 |
2 引文分析理论与数据的收集整理 |
2.1 引文分析法及其在学科关联中的应用 |
2.1.1 引文分析与学科关联研究 |
2.1.2 引文分析法 |
2.2 可视化方法 |
2.3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2.3.1 数据来源 |
2.3.2 数据收集和整理原则 |
3 档案学的知识吸收及其学科关联分析 |
3.1 档案学论文及参考文献的分布情况 |
3.1.1 数据获取 |
3.1.2 分布情况 |
3.2 档案学的引用网络可视化分析 |
3.3 档案学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吸收情况 |
3.3.1 学科影响度在5%-10%的相关学科 |
3.3.2 学科影响度在2%-5%的相关学科 |
3.3.3 学科影响度在0.7%-1.5%的相关学科 |
3.3.4 学科影响度在0.7%以下的相关学科 |
3.4 档案学在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的知识吸收情况 |
3.5 档案学在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和医药科学领域中的知识吸收情况 |
4 档案学的知识扩散及其学科关联分析 |
4.1 施引文献的分布情况 |
4.2 档案学的被引网络可视化分析 |
4.3 档案学的知识扩散情况分析 |
5 档案学的相关学科及其关联情况综合分析 |
5.1 档案学的相关学科综合评价 |
5.1.1 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 |
5.1.2 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 |
5.1.3 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和医药科学领域 |
5.2 档案学的学科关联情况综合分析 |
5.2.1 学科关联特点分析 |
5.2.2 相关学科所属类别分析 |
5.2.3 档案学学科关联的影响因素分析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域名分析法的研究Ⅱ——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域名及其解析过程 |
2 域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3 域名分析法的应用 |
3.1 基于网络日志分析的域名分析法 |
3.2 基于网络流量分析的域名分析法 |
3.3 基于网络引文分析的域名分析法 |
(8)域名分析法的研究——概念、原理、内容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域名分析法的概念 |
2 域名分析法的原理与基本流程 |
2.1 域名分析法的原理 |
2.2 域名分析法的基本流程 |
3 域名分析法的内容 |
3.1 网络日志分析及其主要方法 |
3.1.1 网络日志分析的研究对象 |
3.1.2 网络日志分析的主要方法 |
3.2 网络流量分析 |
3.2.1 网络流量的分类 |
3.2.2 网络流量分析的基本内容 |
3.3 网络引文分析 |
3.3.1 网络引文分布分析 |
3.3.2 网络引文可获得性分析 |
4 域名分析法的应用 |
5 结语 |
(9)网络环境下期刊引文的类型与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期刊引文数据搜集与处理 |
2 期刊引文类型分析 |
2.1 第一层次期刊引文类型分析 |
2.2 第二层次期刊引文类型分析 |
3 期刊引文年代统计分析 |
3.1 最大引文年限 |
3.2 衰减系数 |
4 结论 |
(10)核心期刊《情报资料工作》引文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统计对象 |
2 引文的统计分析 |
2.1 引文的数量 |
2.2 引文的语种 |
2.3 引文的类型 |
2.4 引文的期刊分布 |
四、图书馆学情报学引文中的网络资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D]. 杜杏叶. 吉林大学, 2019(02)
- [2]基于引文分析的我国档案学科文献需求研究[D]. 范慧婷. 武汉大学, 2018(06)
- [3]单篇论文被引频次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为例[D]. 牟象禹. 南京大学, 2017(01)
- [4]人文社会科学论文的网络引文引用内容分析[D]. 王佩. 武汉大学, 2016(12)
- [5]图书馆学研究文献网络引文的可追溯性考察——以四种核心期刊为例[J]. 庄晓喆. 图书馆, 2015(04)
- [6]我国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联研究[D]. 徐芳. 山东大学, 2013(11)
- [7]域名分析法的研究Ⅱ——应用研究[J]. 邱均平,宋艳辉. 情报科学, 2011(02)
- [8]域名分析法的研究——概念、原理、内容与应用[J]. 邱均平,宋艳辉. 图书情报知识, 2010(06)
- [9]网络环境下期刊引文的类型与变化分析[J]. 杨思洛,王红星.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0(01)
- [10]核心期刊《情报资料工作》引文统计分析[J]. 王立荣. 情报探索,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