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珠海外来劳务人员大病医疗有了保障(论文文献综述)
程智涛,肖钰娟,龚小菲[1](2020)在《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说明珠海市在医保改革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探索,锐意创新,实现了"全民保障、城乡一体、待遇均衡、基金共济、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全民医保一体化。下一步,珠海医保将继续深化改革,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问题,建设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
刘玉娟[2](2020)在《广东省商业保险承办大病医疗保险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了广东省在探索商业保险公司承办大病医疗保险的过程中,涌现出的湛江模式、珠海模式、江门模式等创新模式中的运作方式、盈利限制、经营收益等方面的共同点以及覆盖范围、筹资标准、模式特色等方面的差异性。提出多种大病医疗保险运营模式本质上都是一种政府购买服务,商业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合同的方式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运作,因各地对商业保险公司的盈利都做出了限制,目前商业保险公司的运营基本属于亏损,对制度的可持续运行也提出了挑战。建议进一步明确大病医疗保险的定位,慎重考虑大病医疗保险的未来发展方向,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赵妍甄[3](2012)在《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几十年,已基本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但医疗保障体系目前制度分设、管理分割、资源分散的局面,造成了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差异的形成。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发展的方针和目标,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一号提案”——《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更是将城乡统筹医疗保障推上了加速发展的道路。珠海市历界政府都将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作为一项改善民生的工程来抓,积极探索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的道路,并率先推出了“全民医保”的医疗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得到了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认可。本文以此为背景,以统筹珠海市医疗保障制度为研究目标,在总结珠海市“全民医保”模式及其相关制度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珠海市医疗保障制度现存的问题及其成因,从而提出了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力图为珠海市的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提供参考。全文共五章,具体如下:第一章绪论,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概述进行介绍。第二章提出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概念,探讨珠海市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可参考的依据和意义。第三章概述了珠海市医疗保障制度发展历程和探索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模式所取得的成绩,对“珠海模式”形成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第四章珠海市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现存问题,重点指出了制度“碎片化”、筹资和补偿机制不健全、制度间存在逆向选择风险、各层次医疗保障制度间转移衔接不畅等问题。第五章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对策,借鉴国外一些经验,提出了发展珠海市医疗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论文研究的结论。
钱正荣[4](2011)在《珠海全民医保政策的经验分析》文中提出珠海全民医保是以全民基本医疗保险为核心,满足民众最为迫切的(小病)医疗服务、(大病)医疗救助等方面等需求,逐步实现基本医疗均等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目标的体系。珠海全民医保改革的路径分析、环境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对其他城市政府进行医保改革具有可具参照性的范本研究价值。
余玲[5](2011)在《珠海市城乡一体化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探析》文中研究表明1998年,珠海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医疗改革以来,历经几次大动作、高覆盖面、高补贴的发展,现已实现"大病统筹救助、中病进入保险、小病治疗免费"的全民医保的三角架构模式,城乡一体化的医保模式打破了城乡二元分割,探索出了一条建设"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医改道路和模式,"珠海模式"走在广东甚至是全国前列。本文试图通过探析珠海市新型城乡一体化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具体执行问题,总结其经验并使其制度更加完善。
吴少龙,淦楚明[6](2011)在《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研究:制度比较分析的视角》文中提出多样化的医保制度对于流动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文构造了一个比较分析的框架,从目标人群、筹资、支付、医疗服务等方面分析了珠三角地区的医保制度对转接接续的影响。本文认为,上述因素影响了流动人口的理性选择,只有那些参加城职的流动人口具有较强的转移接续意愿。
张秋石[7](2011)在《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我国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劳动力流动。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上海拥有相对较好的就业环境和相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些都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员到此务工、经商。外来从业人员作为城市从业人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上海整体经济增长和城市建设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大环境下,外来人员的社会保障状况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本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目标,就需要不断完善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本文在分析医疗保险相关的理论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第一,通过分析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对其实施状况做出以下评价:现行政策形成了一项创新的制度模式,管理方便、效率高,另一方面,该制度医疗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亟待加强。第二,通过对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的实证调研,运用SPSS统计方法,分析参加医疗保险的相关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户籍因素有所弱化,职业、岗位因素成为是否参加医疗保险的显着因素,并分析了医疗保险需求,个人对于医疗保险的缴费意愿以及个人对医疗保险的认知。第三,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比较,总结以下经验:应通过法律肯定外来从业人员权益,实施三方负担的原则,减低制度门槛,逐步实现全国城乡统筹。由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提出完善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的构想:医疗保险的制度目标模式为逐步将外来从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按照“低费率、可衔接、逐步过渡”的实现路径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在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及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的过程中,完善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应强化政府责任机制、加强社会监督管理、增强外来从业人员参保意识。本文运用文献分析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索进一步完善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的措施并提出政策建议,为完善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手段。
黄奕祥,张志叶[8](2010)在《迈向全民医保的路径与条件——以珠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在中国不仅是一个政治意愿和利益博弈问题,还具有中国社会的独特性与制度设计的技术问题。珠海的实践证明,经济发展水平并非是一个地区实行全民医保的充分条件,还需要依赖各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和人口学特征等相关约束条件,以及各种制度并轨的切入点是否可得。
陈一丹[9](2009)在《珠海市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及其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从我国现阶段医疗保险改革的制度框架和总体要求出发,对照国内其他先进省市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些做法,总结珠海市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分析珠海市保险基金的运作情况、研究珠海市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等等,找出其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内容1、社会医疗保险理论探讨2、珠海市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发展状况及评价3、对珠海市医疗保险模式进行总结4、珠海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系统动力学研究5、珠海市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方法1、文献回顾性研究2、系统动力学研究3、定量分析研究结果1、2003~2007年珠海市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48.6%、54.2%、60.5%、68.8%、76.2%,并且参保人数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户籍人口增长速度。珠海市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在五大社会保险中历年排名第二,且历年的参保人数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其他社会保险。2、2003~2007年间,珠海市各类医疗保险享受待遇人次每年均有增长,以2008年人次最多,为52187人;其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结余总额分别为:6341、4715、5883、7454、17776万元,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支出及结余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变化均不大,比较稳定。3、珠海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为7%,低于苏州市、成都市、厦门市;其缴费基数的下限规定为工资基数的80%,高于其他三城市的60%。珠海市个人账户金额为工资总额的3%-4%,低于厦门市。珠海市外来人员只能参加大病医疗保险,不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未成年人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存在覆盖人群不足。相对与各地的财政收入而言,珠海市外来人员医疗保险、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和医疗待遇低于其他三城市4、系统动力学分析表明,珠海市到2017年户籍总人口将达102.127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597亿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将达到502356万元。基金总量受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很大。5、医保病人和自费病人住院费用结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药品、护理、床位费用是影响医保患者住院人均消费的前三位因素;床位、药品、护理是影响自费患者住院人均消费的前三位因素。6、协方差分析表明:部分医保住院病人每日住院费少于自费病人,但是医保病人住院总天数普遍大于自费病人。研究结论1、由于珠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开展时间早、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早以及财政收入的高增长和人口的低增长给扩面工作带来了便利等原因,使珠海市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步入全国前列。2、珠海市制定的《珠海市社会保险反欺诈办法》、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以及社会医疗保险中心的良好管理工作确保了珠海市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基本平稳。3、对珠海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系统动力学分析表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是医疗保险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在重视医疗质量前提下,才考虑基金总量增加;在保证基金有效运作的同时,应继续扩大受保面。4、珠海市医疗保险政策制定思路不一致,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部分不符合时代发展,住院病人个人自付比例较低,参保人享受待遇水平偏高。外来人员缺少基本医疗保险,未成年人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力度偏小,参保人享受待遇水平也偏低。5、珠海市门诊医疗费用实行项目结算、住院医疗费用实行定额结算以及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等政策使部分医保住院病人每日住院费少于自费病人,但是医保病人住院总天数普遍大于自费病人。建议1、统一医疗保险制定的思路,将外来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中,分不同人群不同的缴费标准和医疗待遇标准,制定“统一式”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2、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自付比例,提高未成年人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力度及其享受待遇水平。3、进一步控制药品费在医保病人住院消费中的比重,加强每种疾病住院总天数的限制以减低医保病人的住院医疗费用。4、通过建立起真正的医疗卫生体制市场机制、返还保险费、完善支付模式、加强对医疗基金的审核监管机制、改革医疗报酬体系等措施来控制医疗费用并且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研究的创新点1、引入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的概念及计算方式,具有独创性。2、对珠海市医疗保险体系模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且与其他先进城市比较,尚未发现同类研究。3、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分析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具有部分创新性。4、通过对医保病人和自费病人费用结构、日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分析医保政策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尚未发现同类研究。不足与需要继续开展的研究1、由于时间、经费的局限,调查研究样本限于珠海市人民医院。鉴于医疗机构存在规模和级别的差异,难以完全代表医保政策对医疗费用的影响。2、限于时间和能力,本课题没有对珠海市医疗保险基金收缴模式和收缴比例(数量)进行详细研究,对于财政补助比例、支付比例确定等等也缺乏详细深入的研究。这些均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吴森林[10](2009)在《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卫生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卫生服务研究研究目的全面系统地了解深圳市劳务工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卫生服务供给、劳务工医疗保险运行等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医疗保险政策和卫生服务制度设计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现场调查、深入访谈、案例研究、比较研究方法对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卫生服务进行了调查分析。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从需方、供方和管理方三个层面试图对卫生服务项目进行系统评价。具体来说,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卫生服务供给、需要、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参保劳务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反应性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研究表明,1.劳务工卫生服务供给情况:①定点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共有337家,平均服务半径为1.59公里,平均服务人口为4.86万人,其总体状况经营状况较差,45.45%处于亏损状态。②受调查的参保劳务工中,到最近医疗点用时10~19分钟占30.28%,用时30分钟及以上占37.32%。⑧专业人员构成不合理,尤其缺乏公共卫生医师;平均每所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有工作人员14人,医护比为1:0.76(高于全国1:0.61);职称构成多以初级职称为主:学历以中专学历为主。2.劳务工卫生服务需要情况:参保人员与未参保人员两周患病率分别为22.24%、25.52%,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1.06%、16.68%,均高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报告的城市人口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15.23%、17.73%)。3.劳务工卫生服务利用情况:①参保人员与未参保人员两周就诊率分别为20.10%、15.47%,两周患病未就诊率分别为57.63%和64.61%;参保患者和未参保患者自我医疗的者比例分别为:34.09%、46.13%,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比例分别为23.54%、20.07%。未治疗的主要原因中,超过50%的患者自感病情较轻,而由于经济困难而没有治疗仍有25%。参保患者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的比例为42.44%,未参保患者为23.4%。②参保人员住院率为3.56%,未参保人员为3.05%,均低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城市人口住院率4.2%;参保人员和未参保人员在镇级医院住院的比例在各级别医疗机构中最高,分别为:42.86%、36.67%。参保人员与未参保人员应住院而未住院率分别为50.67%、46.58%。参保患者和未参保患者应住院而未住院的主要原因都是由于经济困难,比例分别为74.36%、58.82%。参保与未参保人员的住院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住院率间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劳务工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反应性:反应性各要素评分中保密性平均分最高(3.65),环境和可及性得分最低(3.07)。对劳务工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反应性的总体评价中,12.31%的就诊者认为“很差”或“差”,53.08%认为“好”或“很好”。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性质和卫生机构硕士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对反应性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劳务工医疗保险卫生服务满意度:各要素评分中服务态度平均分最高(3.49),费用平均分最低(3.06)。399名就诊者对医疗机构满意度的总体评价中,13.07%的就诊者表示“很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每年支出的医疗费用、卫生机构硕士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对满意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劳务工医疗保险及其卫生服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人力资源已经基本到位;引导劳务工就医的合理流向;参保劳务工的医疗费用有所控制;提高了门诊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拓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卫生服务可及性:卫生服务反应性和满意度较好。但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供方定点医疗机构和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员结构和机构布局不合理,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改善,诱导需求现象仍然存在;劳务工门诊和住院服务需要量较大,而住院服务利用较少;劳务工医疗保险政策本身有待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亏损约占到一半;劳务工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参保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劳务工医疗保险,明确政府在劳务工医疗保险中的主导作用和功能;通过提高卫生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劳务工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提高办卡效率和质量,简化报销、转诊手续,提高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从而提高劳务工医疗保险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注重劳务工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工作的衔接;建立农民工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贫困医疗救助制度。以上政策建议可以保障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制度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研究创新①深圳市率先进行大范围劳务工医疗保障研究与实践。②在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筹资水平下,重点探索了劳务工卫生服务提供、需要、利用,并对卫生服务提供质量进行了评估。③社区卫生服务的提供与劳务工医疗保险结合,为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公平性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二、珠海外来劳务人员大病医疗有了保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珠海外来劳务人员大病医疗有了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1)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珠海全民医保一体化制度建设历程 |
1.1 第一阶段(1993年至2003年):建立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医保制度,实现就业群体医疗保障 |
1.1.1 建立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
1.1.2 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大病医疗保险制度。 |
1.1.3 出台其他特定人群医疗保障办法。 |
1.2 第二阶段(2003年至2008年):建立城乡居民、未成年人医保制度,实现非就业人群医疗保障 |
1.2.1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1.2.2 建立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1.2.3 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1.3 第三阶段(2009年至2013年): |
1.3.1 建立门诊统筹制度,实现医疗保障向门诊小病延伸。 |
1.3.2 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减轻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
1.4 第四阶段(2014年至2016年):整合形成一体化的基本医保制度,实现全民医保待遇均等化 |
1.5 第五阶段(2017年至今):不断完善医疗保险政策,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1.5.1“两险”合并实施,试点工作成效显着。 |
1.5.2 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提升困难群体救助水平。 |
1.5.3 推出附加补充医疗保险,增加第三层次医疗保障。 |
2 实施效果 |
2.1 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参保率稳中上升 |
2.2 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各项制度更加公平 |
2.3 医保基金平稳运行,抗风险能力增强 |
2.4 引入市场力量保障民生,为医疗保障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借鉴 |
3 思考及展望 |
3.1 要坚定信心,坚持将医保改革进行到底 |
3.2 要明确目标,医疗保障水平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
3.3 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
3.4 以零容忍态度,坚决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
(2)广东省商业保险承办大病医疗保险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广东省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运行概况 |
2 广东省大病医疗保险运行中的典型地区经验 |
2.1 湛江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 |
2.2 珠海补充医疗保险 |
2.2.1 制度覆盖人群 |
2.2.2 保障范围和待遇支付标准 |
2.3 江门大病保险 |
2.3.1 保障范围和待遇标准 |
2.3.2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 |
3 广东省大病医疗保险运行模式比较分析 |
3.1 相同点 |
3.1.1 商业医疗保险参与大病医疗保险的运作方式相同 |
3.1.2 本质上都是一种政府购买服务行为 |
3.1.3 采取了商业保险公司和社会保险机构合署办公的方式 |
3.1.4 都对商业保险公司的盈利做出了限制 |
3.1.5 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
3.2 不同点 |
3.2.1 制度的覆盖范围不同 |
3.2.2 各地筹资标准各不相同 |
3.2.3 不同的模式各具特色 |
4 对广东省大病医疗保险运行的思考和建议 |
4.1 政府必须对大病医疗保险有明确的定位 |
4.2 加强对现有商业保险公司的培育和能力建设 |
(3)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珠海市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概念、依据及意义 |
一、相关概念解析 |
二、珠海市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依据 |
三、珠海市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
四、珠海市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意义 |
第三章 珠海市建立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进程及成效 |
一、珠海市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程 |
二、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成效评估 |
第四章 珠海市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现存问题及其成因 |
一、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现存问题 |
二、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现存问题成因 |
第五章 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 |
一、国外经验借鉴 |
二、完善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的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珠海市城乡一体化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珠海市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 |
二、珠海市城乡一体化全民医疗保障的现状 |
(一) 珠海市医疗保障概述 |
(二) 珠海市全民医疗保障———“三角架构”模式 |
三、珠海推行城乡一体化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 |
(一) 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
(二) 引入慈善机构协助 |
(三) 推进制度整合和政策衔接 |
(四) 建立多层次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 |
(五) 构建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 |
四、对珠海医保模式的思考 |
(一) 加大对社区诊所资源的投资力度 |
(二) 加强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工作 |
(三) 完善医保诚信监督机制 |
(6)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研究:制度比较分析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动人口与医保制度的历史变革 |
二、文献综述 |
(一)流动人口可参加多种医疗保障 |
(二)流动人口参保率低于户籍人口 |
(三)医疗保障的便携性 |
三、医保制度的比较分析框架 |
(一)目标人群 |
(二)筹资 |
(三)支付 |
(四)医疗服务 |
四、珠三角地区医保转移接续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一)目标人群 |
(二)筹资 |
1. 筹资模式 |
2. 筹资水平 |
3. 缴费年限 |
4. 缴费频率 |
(三)支付 |
1. 支付水平 |
2. 异地就医 |
(四)医疗服务 |
1. 起止时间 |
2. 服务范围 |
(五)其他维度 |
1. 参保原则 |
2. 管理机构 |
3. 转接接续规定 |
五、讨论和结论 |
(7)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化进程中的外来从业人员 |
1.1.2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1.2 研究意义 |
1.2.1 推进新医疗改革目标的实现 |
1.2.2 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
1.2.3 丰富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理论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实证研究方法 |
1.5.2 比较研究方法 |
1.6 文献综述 |
1.6.1 外来从业人员存在的健康医疗问题研究 |
1.6.2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
1.6.3 国内研究述评 |
第二章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分析 |
2.1 外来从业人员的界定 |
2.2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分析 |
2.2.1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的概念 |
2.2.2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的特点 |
2.2.3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的要求 |
2.2.4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的功能 |
2.3 我国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2.4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来源 |
2.4.1 福利经济学理论 |
2.4.2 公共政策理论 |
2.4.3 公平与效率关系理论 |
第三章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分析 |
3.1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特点 |
3.1.1 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人口学特征 |
3.1.2 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社会学特征 |
3.2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历程 |
3.2.1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发展历程 |
3.2.2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调整及评价 |
3.3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的实施现状 |
3.3.1 覆盖面分析 |
3.3.2 缴费分析 |
3.3.3 待遇给付分析 |
3.4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管理及监督分析 |
3.4.1 管理及运行情况分析 |
3.4.2 监督、检举、争议处理情况分析 |
3.5 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评价 |
3.5.1 创新的社会保险制度模式 |
3.5.2 管理方便、效率高 |
3.5.3 医疗保险制度缺乏弹性 |
3.5.4 管理的透明度亟待加强 |
第四章 完善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探索 |
4.1 本章研究说明 |
4.1.1 研究目的 |
4.1.2 研究对象及内容 |
4.1.3 研究方法 |
4.2 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因素 |
4.2.1 参加医疗保险相关因素的统计性描述 |
4.2.2 参加医疗保险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4.2.3 结论分析 |
4.3 外来从业人员的健康、医疗状况 |
4.3.1 健康、医疗状况的统计描述 |
4.3.2 医疗保险需求分析 |
4.4 外来从业人员的缴费意愿分析 |
4.4.1 外来从业人员缴费意愿相关因素分析 |
4.4.2 结论分析 |
4.5 外来从业人员个人意识因素分析 |
4.5.1 对医疗保险的认知程度 |
4.5.2 对医疗保险的重要程度认识 |
4.6 讨论 |
4.6.1 户籍因素弱化 |
4.6.2 医疗保险水平有待提高 |
4.6.3 民营企业的劳动合同制度亟待完善 |
4.6.4 个人参保意识有待加强 |
第五章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比较与经验借鉴 |
5.1 医疗保险制度比较及分析 |
5.1.1 医疗保险模式概述 |
5.1.2 国外医疗保险政策比较 |
5.1.3 国外医疗保险政策的经验借鉴 |
5.2 试点城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比较与评价 |
5.2.1 试点城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 |
5.2.2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模式比较 |
5.2.3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运行体系比较 |
5.2.4 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的经验借鉴 |
第六章 完善上海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构想 |
6.1 模式选择: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
6.2 方案选择:“低费率、可衔接、逐步过渡” |
6.2.1 降低缴费基数、降低缴费率 |
6.2.2 医保先行,率先实现衔接转移 |
6.2.3 逐步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过渡 |
第七章 完善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
7.1 强化政府责任机制 |
7.1.1 制定社会保险的系列相关法律 |
7.1.2 构建适合外来从业人员需求的医疗保险制度 |
7.1.3 建立多元筹资机制 |
7.2 强化社会监管机制 |
7.2.1 社会监管的目的和作用 |
7.2.2 建立长效的社会监督机制 |
7.3 增强个人的维权意识 |
7.3.1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个人的参与性 |
7.3.2 加强工会组织的力量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8.1.1 研究结论 |
8.1.2 创新点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8)迈向全民医保的路径与条件——以珠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中国全民医疗保险实践工程的复杂性 |
三、珠海市医疗保险的发展历程及全民医保的实现条件 |
(一) 珠海市医疗保险发展进程 |
(二) 珠海市全民医保的实现条件分析 |
1.经济发展水平高 |
2.人口条件优越 |
3.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相对合理 |
4.珠海医疗保险开展较早, 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 |
四、小结与启示 |
(9)珠海市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及其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 当前我国医疗保险状况 |
(二)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 本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目的 |
四、材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回顾性研究 |
(二) 系统动力学研究 |
(三) 定量分析 |
(四) 资料的整理 |
第一部分 社会医疗保险理论探讨 |
一、相关概念 |
(一) 社会医疗保险 |
(二) 社会医疗保险系统 |
(三) 医疗保险制度及体系模式 |
二、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
(一) 医疗市场需求的基本特性 |
(二) 医疗市场供给的基本特性 |
三、未来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展望 |
(一) 未来医疗保发展的基本方向 |
(二) 建立“统一式”医疗保险制度的理由 |
(三) “统一式”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建议及基本步骤 |
第二部分 珠海市社会医疗保险发展状况及评价 |
一、珠海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一) 珠海市概况 |
(二) 2003~2007年珠海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
二、珠海市医疗保险发展状况 |
(一) 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 |
(二)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运作 |
三、讨论 |
(一) 珠海市的社会医疗保险初步评价 |
(二)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分析 |
第三部分 珠海市社会医疗保险体系模式及变迁 |
一、珠海市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 |
二、珠海市医疗保险政策变迁 |
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模式 |
(一)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对象 |
(二)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分析 |
(三)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
(四)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费用 |
(五)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待遇 |
(六)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 |
(七) 讨论 |
四、外来人员大病医疗保险 |
(一) 外来人员医疗保险保障对象 |
(二) 外来人员医疗保险缴费 |
(三) 外来人员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
(四) 外来人员医疗保险门诊医疗费用 |
(五) 外来人员医疗保险住院待遇 |
(六) 外来人员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 |
(七) 外来人员医疗保险建议 |
五、珠海市未成年人医疗保险 |
(一) 未成年人医疗保险保障对象 |
(二) 未成年人医疗保险缴费标准 |
(三) 未成年人医疗保险门诊医疗费用 |
(四) 未成年人医疗保险住院待遇 |
(五) 未成年人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 |
(六) 讨论 |
六、珠海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
(一)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对象 |
(二)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 |
(三)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费用 |
(四)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 |
(五)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 |
(六) 讨论 |
七、珠海市医疗保险的某些具体措施及建议 |
(一) 解决医疗保险费用报销难的问题,方便群众报销 |
(二) 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门诊费用实行联网结算 |
(三) 有关珠海市医疗保险政策制定的建议 |
第四部分 珠海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系统动力学分析 |
一、系统动力学介绍 |
(一) 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及特点 |
(二) 系统动力学的系统构造及研究步骤 |
二、医疗保险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一) 建模目的 |
(二) 模型介绍 |
(三) 模型有效性验证 |
(四) 珠海市医疗保险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
三、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议 |
(一)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是医疗保险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 |
(二) 在保证基金安全的同时,兼顾医疗质量 |
(三) 在保证基金有效运作的同时,可以继续扩大受保面 |
第五部分 珠海市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
一、珠海市住院定额结算办法简介 |
二、珠海市人民医院情况简介 |
(一) 珠海市人民医院2002-2007年门急诊病人 |
(二) 珠海市人民医院2002-2007年出院病人 |
(三) 珠海市人民医院2002-2007年健康体检 |
三、医保病人和自费病人住院费用结构对比分析 |
(一) 2003——2007年两组病人人均住院消费情况 |
(二) 灰色关联法方法 |
(三) 灰色关联法结果 |
(四) 灰色关联法讨论 |
四、医保和自费病人每日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多水平分析 |
(一) 患者一般情况 |
(二) 两组病人的疾病分布 |
(三) 同一系统疾病医保和自费病人日住院费用协方差分析 |
(四) 同一系统疾病医保和自费病人住院总天数协方差分析 |
(五) 多水平分析结果讨论 |
五、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的建议 |
(一) 建立起真正的医疗卫生体制市场机制 |
(二) 返还保险费是规避患者道德风险的有效途径 |
(三) 完善支付模式,控制医疗保险费用上涨 |
(四) 加强对医疗基金的审核监管机制 |
(五) 改革医疗报酬体系 |
第六部分 总结 |
一、本研究的结论及建议 |
二、本研究的创新性 |
三、不足与需要继续开展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10)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卫生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
一、理论框架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思路 |
3.技术路线 |
二、资料来源 |
1.主要文献资料 |
2.现场调查资料 |
三、调查方法与研究内容 |
1.调查方法 |
2.研究对象 |
3.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观察指标 |
六、质量控制 |
七、研究特点 |
八、统计分析软件 |
第二部分 劳务工医疗保险运行模式及运行情况 |
一、劳务工医疗保险运行模式 |
二、劳务工医疗保险运行情况 |
第三部分 卫生服务供给情况 |
一、街道医院卫生服务供给情况 |
1.基本情况 |
2.人力资源状况 |
3.卫生服务供给能力 |
4.服务开展及收入情况 |
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供给情况 |
1.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
2.卫生服务可及性 |
3.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状况 |
4.社区卫生服务供给能力 |
5.服务开展及收入情况 |
第四部分 劳务工卫生服务需要、利用、反应性和满意度分析 |
一、劳务工基本情况 |
二、卫生服务需要情况 |
1.两周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
2.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
三、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 |
1.治疗与就诊情况 |
1.1 两周患病者采取措施情况 |
1.2 两周就诊情况 |
1.3 两周就诊单位构成 |
1.4 影响两周就诊的主要因素 |
1.5 两周未就诊情况 |
2.住院情况及影响因素 |
2.1 因病住院情况 |
2.2 住院原因 |
2.3 住院医疗机构分布 |
2.4 影响住院的主要因素 |
2.5 应住院而未住院情况 |
2.6 应住院而未住院的主要影响因素 |
四、卫生服务反应性 |
1.劳务工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反应性 |
1.1 "尊重和自主"的反应性 |
1.2 "自由选择"的反应性 |
1.3 "保密性"的反应性 |
1.4 "环境和可及性"的反应性 |
1.5 卫生服务反应性总评价 |
五、劳务工医疗保险卫生服务的满意度 |
1.就诊者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 |
2.就诊者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和硬件设施的满意度 |
3.就诊者对药品价格和医疗费用的满意度 |
4.满意度综合分析 |
六、卫生服务反应性和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1.反应性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
2.满意度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
3.卫生服务反应性因子分析 |
4.卫生服务满意度因子分析 |
5.反应性与满意度各因子的多元回归 |
七、劳务工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情况和劳务工对该制度的理解 |
1.劳务工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情况 |
2.劳务工对劳务工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解 |
3.劳务工参加劳务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意愿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 |
一、成效 |
1.人力资源已经基本到位,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能满足劳务工医疗保险需求 |
2.引导劳务工就医的合理流向 |
3.参保劳务工的医疗费用有所控制 |
4.提高了门诊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
5.拓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卫生服务可及性 |
6.卫生服务反应性和满意度较好 |
7.有利于增强劳务工自我保健意识 |
8.减轻企业费用负担,更利于实现双赢 |
9.有利于提高社会公平与效率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1.供方定点医疗机构和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服务水平和质量待改善 |
2.劳务工门诊和住院卫生服务需要量较大,而住院卫生服务利用较少 |
3.劳务工医疗保险政策本身有待进一步完善 |
4.政府需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 |
5.劳务工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参保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 |
第六部分 政策建议 |
一、正确认识劳务工医疗保险,明确政府在劳务工医疗保险中的主导作用 |
二、提高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
三、提高劳务工医疗保险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
四、注重劳务工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工作的衔接 |
五、建立农民工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贫困医疗救助制度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附表 |
附表1 劳务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 |
附表2 深圳市劳务工合作医疗情况调查问卷(劳务工人员填) |
附表3 深圳市劳务工合作医疗情况调查问卷(参保劳务工人员填) |
附表4 深圳市卫生服务机构反应性和满意度调查表 |
附表5 《深圳市劳务工合作医疗试点研究》基线调查方案 |
致谢 |
四、珠海外来劳务人员大病医疗有了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 [1]珠海市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实践探索[J]. 程智涛,肖钰娟,龚小菲. 中国医疗保险, 2020(10)
- [2]广东省商业保险承办大病医疗保险的实践研究[J]. 刘玉娟. 卫生软科学, 2020(06)
- [3]珠海市城乡统筹医疗保障制度研究[D]. 赵妍甄. 吉林大学, 2012(10)
- [4]珠海全民医保政策的经验分析[A]. 钱正荣. 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 2011
- [5]珠海市城乡一体化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探析[J]. 余玲.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1(09)
- [6]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研究:制度比较分析的视角[J]. 吴少龙,淦楚明.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1(04)
- [7]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制度研究[D]. 张秋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1(06)
- [8]迈向全民医保的路径与条件——以珠海为例[J]. 黄奕祥,张志叶.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9]珠海市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及其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研究[D]. 陈一丹.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1)
- [10]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卫生服务研究[D]. 吴森林.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2)
标签:医疗保险论文; 劳务工论文;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论文; 医保异地结算论文; 城乡医保整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