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语法形式与语境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冯学莉[1](2021)在《语境理论运用于中职英语语法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
赵轶哲[2](2021)在《论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文中提出学界目前对汉英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的共性和殊性,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采用“英汉时空性差异观”,基于自建的习语与习语翻译语料库,并从汉英大型平衡语料库与汉英口语语料库中获取真实的习语使用数据,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探究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汉英习语内在组构有何异同?第二,汉英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有何共性与个性?第三,汉英习语变异有何相同与相异之处?根据以上三个问题,本文从“块状拼接与勾连延续”“空间聚合关系与时间线性关系”以及“内生性与外生性”三个维度分别对汉英习语内在组构特征、汉英习语超常规语法结构以及汉英习语变异展开探讨。主要发现有四:第一,汉英习语组构方式均具非均质性,均可大致分为词组式习语、单句式习语与复句式习语三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汉语偶对式习语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内在组构特征展开探讨。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其英译文与汉译文,揭示汉英对称式习语的本质特征及其个性差异产生的根源。汉语偶对式四字格习语是“汉有英无”的语言现象,在语言表征上无需任何关联词或语法标记,仅凭前后部分块状对称拼接便可理通意合,造就出词组及更复杂的语法单位,这与汉民族的强空间性思维密不可分。然而,英语成对式习语与之相去甚远,其成对词、成对短语与成对句分别由两两相对的词、短语以及句子构成,受制于其时间性特质,必须采用外显的连接手段,明示其内在组构关系。第二,对汉英习语超常规语法结构的对比研究,发现主要有三:其一,汉语的超常规四字格习语超越了汉语四字格习语的常规语法结构类型,简约而不简单,内部组构关系复杂,可大致分为潜隐与缩合两类。而英语的超常规习语,虽然其内部组构关系也表现出复杂性,然而其数量非常有限且使用频率较低;其二,汉语的超常规四字格习语在形式与内容之间构成张力,但其内生性可以消解张力,而张力与内生的深层根源在于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而英语的超常规习语受制于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具有外生性,只能凭借外在形式来消解张力,一旦违反语法结构的要求,其张力就难以消解;其三,汉语的超常规四字格习语与汉语的强空间性表征具有同质关系,是汉民族强空间性思维的典型表现,昭显出汉语的个性特质;而英语的超常规习语与英语的强时间性的语言表征之间具有异质性,其语言形式通常被视为违反语法结构而难以成立。第三,“固定”与“变异”是汉英习语既矛盾又洽和的两大特征。基于汉英口语语料库,对汉英习语组构成分的变异,即替换与嵌入,进行实证性考察。研究发现,汉英习语组构成分的变异类型中嵌入型变异最多,其次为替换型变异。汉语习语变异在偶对嵌入、逻辑嵌入及临时性替换等方面表现出强空间性,其变异方式不受外在形式的约束,变异之后仍保持以意驭形、语义内生的强空间性特质。而英语习语组构成分的变异,无论是替换变异还是嵌入变异,通常都须借助于外在有形的手段才可得以实现,具有强时间性特质。第四,对汉英习语异序的实证研究发现,汉语仅靠次序的变换便可实现异序,而英语习语偏好由形态句法引发的异序。同时,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BCC)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本文聚焦于汉英对称式习语的异序现象,旨在揭示其异同及其背后的深层缘由。发现主要有三:首先,在语言使用中,汉英对称式习语虽具固定性,但多数习语也存在异序形式。然后,较之英语对称式习语,汉语对称式习语的结构更为复杂,其异序形式也更为多样。再者,汉英对称式习语存在差异的根源在于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与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概而言之,本文针对汉英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分别从汉语习语的块状拼接、空间聚合关系以及内生性和英语习语的勾连延续、时间线性关系以及外生性展开探讨,研究证明了汉语习语的强空间性特质与英语习语的强时间性特质。以上这些研究,对汉英习语研究、英汉对比研究以及词典编撰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陈梦鸽[3](2021)在《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在新课标为主要评价依据的当下,大多数一线教师仍然采取脱离语境的传统讲授法进行授课,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能够解决语法教学中语境创设难题,最大限度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基于此,本研究在分析微课设计与应用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设计框架与应用流程。首先,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目前初中英语语法微课忽视背后的学习理论、欠缺有效的应用模式。对选取的调研学校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深入分析目前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进而提出语境与微课相结合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次,从微课设计要素入手,在考虑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搭建了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的设计框架和应用路径。依据语境理论将语境分为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语境三种类型。将英语语法知识划分为词法和句法,分别融入不同语境类型层层深入进行微课设计,按照以PPP教学法为基础的五步教学法“导——讲——练——测——结”将微课应用于实践教学。最后,为了检验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的有效性,随机选取两个平行班进行对照实验,在教学实践结束后对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有效解决语法课堂单一现状。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设计与应用建议,以期为中学语法教学提供参考。认清微课本质,明晰语境语法微课内涵价值;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语境语法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深度分析内容,创新语境语法微课设计类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合理选择语境语法微课的应用方式。
陈维[4](2021)在《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语法意识和完形填空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完形填空是我国高考英语测试中的一种重要题型,主要考查学生以语篇理解为基础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丰富的词汇知识,以及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语法规则进行正确识别和选择单词的能力。由此可见,词汇知识和语法意识是影响学生完形填空成绩的重要因素。文献表明,国内学者从多视角对词汇知识和语法意识进行了研究,但是对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语法意识与完形填空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开展了高中生词汇知识和语法意识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究词汇知识与语法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对完形填空成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词汇知识测试卷》和《语法意识测试卷》为研究工具,对福建省漳州市某所中学188名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的整体情况如何?(2)高中生英语语法意识的整体情况如何?(3)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语法意识与其完形填空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发现:(1)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水平总体较低(m=70.57),其中高中生词汇深度知识水平(m=39.19)高于词汇广度知识水平(m=31.38),即高中生对词义的准确理解及词汇搭配能力高于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2)高中生语法意识水平总体较低(m=68.09),其中三个层级的得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感知(m=15.39,73.29%)、注意(m=24.98,59.48%)、理解(m=27.71,43.98%);(3)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语法意识与完形填空成绩呈现两两相关关系,其中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和语法意识存在显着的正相关(r=0.667**);词汇知识和完形填空成绩存在显着的正相关(r=0.550**);语法意识和完形填空成绩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0.625**)。此外,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和语法意识对完形填空成绩有直接影响,其中语法意识可以预测39.1%的完形填空成绩,词汇知识可以预测30.3%的完形填空成绩,而语法意识和词汇知识二者联合复相关时可以预测42.3%的完形填空成绩。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从词汇输入、语法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教学建议,以期提高学生的词汇知识水平,增强其语法意识,并提高其完形填空成绩。
张晨杨[5](2021)在《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常大比例的传授学生语言的形式或结构,对于语法的意义和功能讲解不多,集中讲解语法知识然后进行机械的单句操练。久而久之,学生认为语法学习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不仅语法成绩提高缓慢而且在交际中不会使用。只有在语境中讲解,练习,应用语法,才能将形式,意义和功能结合起来达到语法教学的目的。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接触语言、发现、体会和教师共同总结语法规则然后在情景中去应用从而提高语法学习的效率和交际能力,最终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研究以语境理论为基础,为期四个月,研究的主体是来自秦皇岛市第八中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采用实验法,问卷法和访谈法为研究方法,目的探究三个问题:一、语境化语法教学下,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有何变化?二、语境化语法教学下,学生对语法学习的方法有何变化?三、语境化语法教学是否提高了初中生的英语成绩?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总结了实施语境化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四步骤,而后笔者依据研究中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得出了实施语境化语法教学后,学生对语法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方法上也倾向于使用在语境中以听说读写的形式学习和掌握语法知识了,在语法学习后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相比之前对语法知识的学习更具系统性了,学习方法更完善了。经过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前两班英语成绩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且优于对照班许多,两班成绩存在显着性差异,证明了语境化语法教学能够提高初中生的英语成绩。最后,笔者根据研究结果以及教学中的体悟提出了三点教学启示。第一,在语境化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选择,创设和运用语境。第二,实施语境化语法教学对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教师在进行语境化语法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的培养。希望本研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考和借鉴意义。
安鹏[6](2020)在《输入强化理论指导下的非谓语动词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法对二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非谓语动词是高中学生语法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部分。在传统语法教学模式下,尽管老师和学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不理想。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必须做出改变,改进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融合新的教学理论,探索出一种适应课改的高效的新型语法教学模式。Krashen(1985)指出语言学习者需要接受足量适当超出学生水平的语言输入,也就是i+1,才能进行语言习得。输入强化是由Sharwood Smith(1981)提出,在此基础上,Wynne Wong(2005)结合实践提出四种输入强化方法,分别为输入流、篇章强化、结构化输入和语法意识提升任务。这种新的二语习得理论为我们的语法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教学模型。为探索出一种新的适用课改的高效语法教学,笔者以输入强化理论为指导,对非谓语动词进行输入强化教学实验。在所执教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中学两个平行班中,笔者进行了为期28天的实验研究。本次实验主要由实验前调查问卷和实验后访谈,学生非谓语动词的前测和后测组成。前调查问卷主要为了了解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认知、学习方法、学习难点和传统非谓语动词教学效果。实验后的访谈是为了了解输入强化的非谓语动词教学效果和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及要改进的地方。为了验证实验效果,笔者使用对前测和后测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表格展示数据结果。在对SPSS19数据和学生问卷和访谈结果分析后,可对本次实验做如下结论:1.输入强化理论指导下的非谓语动词教学效果显着,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认知和使用有了明显提高。2.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和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3.笔者对输入强化技术的使用和分析后,发现输入流和篇章强化适合学生对于目标形式的接受和认知,而结构化输入和语法意识提升任务这两种强化技术则更适合学生对于目标形式习得后的监察和修正。笔者进行的输入强化非谓语动词教学实验对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输入强化理论指导下,结合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改革我们当前的语法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但是在本次实验中,由于不能排除所有客观因素的干扰,加之笔者本身能力有限,本次非谓语动词强化教学实验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笔者希望本次实验可以为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种适用新课改的思路和方法。
王帅智[7](2020)在《发现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语法学习也是一大难题。很多学生都认为英语语法太难,没有兴趣和信心学好语法,而且学生也习惯了在语法课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导致了学生语法学习效果不佳。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语法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缺少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现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语法学习效果。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发现教学法应用到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同时,本研究围绕两个问题开展:1.发现教学法能否提高初中生语法学习兴趣?2.发现教学法能否提高初中生英语语法成绩?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测试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山东省潍坊市某中学八年级两个班级共8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一个学期大约20周的教学实验。一班为实验班,采用发现教学法进行语法教学,另一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语法教学模式进行语法教学,教学内容为外研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法内容。在实验前,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班分别进行语法前测并对两个班发放调查问卷,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英语语法后测,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综合分析各类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发现教学法能显着提高初中生英语语法学习兴趣。2.发现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初中生英语语法学习成绩。本研究结果有以下启示:1.在发现教学法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精心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接触语言,体验语言,使用语言。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法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2.发现教学法语法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的舞台,他们应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同时通过各种练习,提高自身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江佩如[8](2020)在《整体语言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情态动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将整体语言教学法应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课堂,有助于转变以往教学过程中机械的语法规则讲授和不同教学模块的割裂,使学生得以将英语语言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看待和学习,使自身听、说、读、写能力获得全面提升。整体语言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情态动词教学中的应用,以真实交际为目的,为情态动词教学提供了值得思考的角度。既令教师将典型情态动词串联起来进行对比教学,从而使学生扎实掌握情态动词的应用语境、应用规范和不同情态动词在含义、用法上的差别,亦能使其将所学情态动词语用理论知识迁移至聆听、交际、写作等具体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再次应用理论知识。鉴于整体语言教学法与情态动词教学存在诸多契合点,本文便致力于通过实证研究讨论整体语言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情态动词教学中是否具有成效及优势所在。在本研究中,笔者为了探究整体语言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情态动词语法教学中是否能够起到优化语法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情态动词相关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作用,及其优势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完成高中英语语法同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整体语言教学法和传统语言教学法各自的教学效果如何等问题,以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郑蒲港分校高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应用对比实验研究法展开问题研究与解答。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利用自主设计的前测试卷检验和分析了两个班学生的语法学习水平和情态动词掌握情况,确定了两个班级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基本相同。之后,笔者在实验班内应用整体语言教学法展开情态动词教学,在对照班内应用传统语言教学法,实验周期为三个月。在教学实验结束后,笔者均会对两个班学生的情态动词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后测,并分别对前后测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利用测试结果彰显出成绩及其变化程度。在实验后,对前测和后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在学生初试成绩水平相近、学生后测时的考试状态基本相同的前提下,整体语言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情态动词语法教学课堂为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即整体语言教学法能够起到优化语法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情态动词相关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作用。相比起传统语言教学法,整体语言教学法既促使学生将阅读经验融入到写作、表达过程之中,也使学生通过口语练习、写作等成果输出,明确自身在语言学习上的不足之处,进而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听力、阅读材料,弥补知识上的漏洞,具有提升情态动词教学效果的明显优势。教学实验的研究发现证明了将整体语言教学法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的必要性。基于此,笔者在文中以“整体语言教学法”为核心,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建议。并总结了此次研究的过程与发现,阐述了对整体语言教学法的思考,并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工作展望。
郑美贤[9](2020)在《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内容效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4年起,高考英语全国卷摒弃单项选择题,开始使用新题型语法填空题,到2019年为止已整整六年。因此有必要通过分析该题型的命题质量以及内容效度来考查该题型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是否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实际语法能力,从而引导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基于Bachman(1996)的任务框架特征和李筱菊(1997)的考点分析理论,本研究通过文本分析法、量化分析法和访谈法,从测试说明特征、语篇输入与预期回答特征、考点效度三方面,分析2014-2019年全国高考英语全国卷Ⅱ的6篇语法填空的命题质量以及内容效度,考查语法填空题与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语言知识相关要求的一致程度,探讨语法填空题的命题质量与特点,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提供几点参考建议。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Ⅱ语法填空题的测试说明特征、语篇输入与预期回答特征、测试考点效度均满足《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对语法知识部分内容的要求,内容效度较高。测试题能够在语篇引导下考查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测试考点分布均匀,测试考点设计合理。但试题考点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体裁缺乏对应用文的考查,忽略对语篇层次和意义因素的考查等。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语法填空题的内容效度,可优化命题质量,如体裁的多样化,在考点设计中适当增加对考点层次和焦点因素的设置等。根据对2014-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Ⅱ语法填空题的内容效度研究,总结出以下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和建议:1)针对测试指令的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审题,强调语境意识,引导学生在掌握文章结构和时态的基础下再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2)针对缺乏对应用文类型的考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接触不同体裁的文章,掌握其语言形式,并通过大量阅读培养语篇分析能力。3)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的能力,教师应在平时语法填空题教学中要强调分析句子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分析句子的能力;4)针对语法填空题对学生基础词汇的考查,教师平时需要引导学生熟记《考试大纲》中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结合具体语境,提高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语法的意识。
胡月[10](2020)在《语境理论下的高中英语虚拟语气教学案例分析 ——以if虚拟条件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英语语法作为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中英语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根据最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评价标准和依据,我国目前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随着外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完善,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将语境融入到英语语法教学之中,据此,为了改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效果,积极响应英语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语境学习理念,本研究主要探讨以语境为核心的语境语法教学在改善传统语法教学方面的优势及特点。本研究依据语境理论和隐性语法教学理论,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附之课堂观察及课后访谈,从呈现、练习、产出三个方面对所收集的if虚拟条件句的教学案例片段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通过对比传统语法教学课堂和以语境为核心的语境语法教学课堂,发现了目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应试性强、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以及以语境为核心的语境语法教学在改善传统语法教学问题方面的优势和特点。笔者并以if虚拟条件句为研究视角,在案例分析及课后访谈的基础之上,提出将语境理论应用于高中虚拟语气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同时,针对语境语法课堂教学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语境创设、提高兴趣;语料分析、加强理解;语境练习、巩固应用。本论文通过案例分析所提出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基本上体现了以语境为核心的语境语法教学的核心理念,发挥语境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语法的理解以及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最后,本研究以虚拟语气这一具体的语法知识点为研究对象,提出目前的语法教学问题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建议,对于扩展语境理论的研究视角以及加强语境语法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英语语法形式与语境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语法形式与语境信息(论文提纲范文)
(2)论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术语界定 |
1.3 问题提出 |
1.4 研究方法与语料选取 |
1.5 研究意义 |
1.6 论文结构 |
2 研究综述 |
2.1 汉英习语的对比基础 |
2.1.1 汉英习语的界定 |
2.1.2 汉英习语的规约性 |
2.1.3 汉英习语的字长偏好 |
2.1.4 汉英习语的文体差异 |
2.2 汉英习语结构的相关研究 |
2.2.1 汉语习语结构的相关研究 |
2.2.2 英语习语结构的相关研究 |
2.3 汉英习语变异的相关研究 |
2.3.1 汉语习语变异的相关研究 |
2.3.2 英语习语变异的相关研究 |
2.4 汉英习语对比的相关研究 |
2.4.1 汉英习语对比的相关研究 |
2.4.2 英汉习语对比的相关研究 |
2.5 小结 |
3 英汉时空性差异观 |
3.1 引言 |
3.2 英汉时空性差异观 |
3.3 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
3.3.1 块状拼接与勾连延续 |
3.3.2 空间聚合关系与时间线性关系 |
3.3.3 内生性与外生性 |
3.4 小结 |
4 汉英习语的组构方式 |
4.1 汉英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 |
4.1.1 汉语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 |
4.1.2 英语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 |
4.1.3 汉英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对比 |
4.2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
4.2.1 汉语偶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 |
4.2.2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
4.2.3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英译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
4.2.3.1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词组式特征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
4.2.3.2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单句式特征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
4.2.3.3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复句式特征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
4.3 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 |
4.3.1 英语成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 |
4.3.2 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 |
4.3.3 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汉译看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 |
4.4 小结 |
5 汉英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 |
5.1 引言 |
5.2 汉语超常规习语与强空间性表征的同质性 |
5.2.1 汉语四字格习语的常规语法结构 |
5.2.2 汉语四字格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 |
5.2.3 汉语超常规四字格习语与汉语强空间性表征的同质性 |
5.3 英语超常规习语与强时间性表征的异质性 |
5.3.1 英语习语的常规语法结构 |
5.3.2 英语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 |
5.3.3 英语超常规习语与英语强时间性表征的异质性 |
5.4 小结 |
6 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现象 |
6.1 引言 |
6.2 汉英习语变异现象概观 |
6.2.1 汉语习语的变异现象 |
6.2.2 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 |
6.3 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现象 |
6.3.1 研究问题 |
6.3.2 语料与研究方法 |
6.4 从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看汉英的时空性差异 |
6.4.1 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的定量考察 |
6.4.2 从替换变异看汉英的时空性差异 |
6.4.3 从嵌入变异看汉英的时空性差异 |
6.5 小结 |
7 汉英习语异序现象 |
7.1 引言 |
7.2 汉英习语异序现象 |
7.3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 |
7.3.1 术语界定 |
7.3.1.1 对称式习语 |
7.3.1.2 对称式习语的异序 |
7.3.2 研究问题 |
7.3.3 语料与研究对象 |
7.4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的定量考察 |
7.4.1 汉英对称式习语的异序形式 |
7.4.2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的语域分布 |
7.4.3 汉英对称式习语的异序程度 |
7.4.4 汉英对称式习语的类型对比 |
7.4.4.1 汉语对称式习语的类型 |
7.4.4.2 英语对称式习语的类型 |
7.5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共性与个性溯源 |
7.5.1 共性溯源 |
7.5.2 个性溯源 |
7.6 小结 |
8 结语 |
8.1 主要发现 |
8.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汉语成语九用词典》与《中华成语大词典》结构对比(节选) |
附录2 超常规四字格习语: 缩合型(节选) |
附录3 超常规四字格习语: 潜隐型(节选) |
(3)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初中英语新课标的内涵要求 |
1.1.2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实诉求 |
1.1.3 基于语境理论的微课为英语语法教学提供助力 |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 |
1.3.1 概念界定 |
1.3.2 语境理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1.3.3 微课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1.3.4 已有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现实依据及价值分析 |
2.1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现实依据 |
2.1.1 初中英语语法特点 |
2.1.2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分析 |
2.2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应用价值分析 |
2.2.1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应用的必要性 |
2.2.2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应用的可行性 |
第三章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设计与应用框架建构 |
3.1 理论基础 |
3.1.1 语境理论 |
3.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1.3 ARCS动机模型 |
3.1.4 PPP语法教学模式 |
3.2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设计与实现 |
3.2.1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前期分析 |
3.2.2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设计原则 |
3.2.3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设计框架 |
3.2.4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实现策略 |
3.3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应用与评价 |
3.3.1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应用流程设计 |
3.3.2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的应用评价 |
第四章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案例设计与应用解析 |
4.1 词法微课案例设计与应用 |
4.1.1 Adverbs of frequency课例前期分析 |
4.1.2 Adverbs of frequency语境设计 |
4.1.3 Adverbs of frequency微课开发 |
4.1.4 Adverbs of frequency微课应用 |
4.1.5 Adverbs of frequency微课应用评价 |
4.2 句法微课案例设计与应用 |
4.2.1 First conditional if+will课例前期分析 |
4.2.2 First conditional if+will语境设计 |
4.2.3 First conditional if+will微课开发 |
4.2.4 First conditional if+will微课应用 |
4.2.5 First conditional if+will微课应用评价 |
第五章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应用效果分析 |
5.1 主观感受 |
5.1.1 问卷分析 |
5.1.2 访谈分析 |
5.2 客观成绩 |
5.2.1 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教学前成绩测验 |
5.2.2 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教学后成绩测验 |
5.3 研究结论的分析与讨论 |
5.3.1 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能够加深学生语法知识的理解 |
5.3.2 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有助解决语法课程单一问题 |
5.3.3 基于语境理论的语法微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第六章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语法微课设计与应用建议 |
6.1 认清微课本质,明晰语境语法微课内涵价值 |
6.2 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语境语法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 |
6.3 深度分析内容,创新语境语法微课设计类型 |
6.4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合理选择语境语法微课的应用方式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B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C Adverbs of frequency微课教学课堂检测试题 |
附录D First conditional if+will微课教学课堂检测试题 |
附录E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教学效果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F 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教学效果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4)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语法意识和完形填空成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词汇知识 |
二、语法意识 |
三、完形填空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输入输出理论 |
第三节 国内外英语词汇知识的研究述评 |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述评 |
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述评 |
第四节 国内外英语语法意识的研究述评 |
一、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述评 |
二、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述评 |
第五节 国内外英语词汇知识、语法意识和完形填空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述评 |
一、国内外学者关于英语词汇知识与完形填空成绩的相关研究述评 |
二、国内外学者关于英语语法意识与词汇知识的相关研究述评 |
三、国内外学者关于英语语法意识与完形填空成绩的相关研究述评 |
四、国内外学者关于英语词汇知识、语法意识和完形填空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一、词汇知识测试卷 |
二、语法意识测试卷 |
三、完形填空测试卷 |
四、SPSS21.0 |
第五节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结果 |
一、高中生词汇知识描述性统计结果 |
二、高中生语法意识描述性统计结果 |
三、高中生完形填空成绩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二节 不同组别间差异分析 |
一、完形填空成绩高低分组 |
二、语法意识高低分组 |
第三节 英语词汇知识、语法意识及完形填空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一、相关分析 |
二、回归分析 |
三、路径分析 |
四、小结 |
第四节 讨论 |
一、高中生词汇知识现状 |
二、高中生语法意识现状 |
三、词汇知识、语法意识和完形填空成绩的相关性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第三节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词汇知识测试卷 |
附录2 语法意识测试卷 |
附录3 2020漳州某中学高二第一学期英语期中考试完形填空部分 |
附录4 被试学生的完形填空成绩 |
致谢 |
(5)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语境理论 |
2.1.1 语境概念 |
2.1.2 语境分类 |
2.1.3 语境功能 |
2.2 国内外关于语法教学的研究概况 |
2.2.1 国外研究 |
2.2.2 国内研究 |
2.3 国内外关于语境理论应用于语法教学的研究 |
2.3.1 国外研究 |
2.3.2 国内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实验法 |
3.3.2 问卷调查法 |
3.3.3 访谈法 |
3.4 实验过程 |
3.4.1 前测 |
3.4.2 前调查问卷 |
3.4.3 教学实验 |
3.4.4 后测 |
3.4.5 后问卷调查 |
3.4.6 访谈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问卷数据分析 |
4.1.1 实验前学生的语法学习兴趣调查及分析 |
4.1.2 实验前学生的语法学习方法情况调查及分析 |
4.1.3 实验后学生的语法学习兴趣调查及分析 |
4.1.4 实验后学生的语法学习方法情况调查及分析 |
4.2 访谈结果分析 |
4.3 有关学生测试成绩分析 |
4.3.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结果对比分析 |
4.3.2 实验班前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4.3.3 对照班前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4.3.4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4.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教学启示 |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前测试题 |
附录4 后测试题 |
致谢 |
(6)输入强化理论指导下的非谓语动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二语习得语法教学的回顾 |
2.2 输入理论 |
2.3 输入强化理论 |
2.3.1 Sharwood Smith的输入的强化 |
2.3.2 Wynne Wong的输入的强化 |
2.3.2.1 输入流 |
2.3.2.2 篇章强化 |
2.3.2.3 结构化输入 |
2.3.2.4 语法意识提升任务 |
2.4 输入强化的国内外研究 |
2.4.1 输入强化的国外研究 |
2.4.2 输入强化的国内研究 |
2.5 非谓语动词教学的国内研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问题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方法 |
3.5 研究过程 |
3.5.1 基于输入强化理论的教学实践 |
3.5.1.1 基于输入流和篇章强化的教学策略实施 |
3.5.1.2 基于结构化输入的教学策略 |
3.5.1.3 基于语法意识提升任务的的教学策略 |
3.5.2 对照班非谓语动词教学设计 |
3.6 数据的收集 |
3.7 小结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学生非谓语动词学习问卷调查和实验后访谈结果分析 |
4.1.1 实验前问卷调查 |
4.1.2 实验后访谈 |
4.2 前测后测成绩数据分析 |
4.2.1 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
4.2.2 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发现 |
5.2 教学启示和建议 |
5.3 本文所做的工作以及存在的不足 |
5.4 展望 |
5.5 后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发现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语法 |
2.1.2 语法教学 |
2.1.3 发现教学法 |
2.2.国内外语法教学综述 |
2.2.1 国外语法教学 |
2.2.2 国内语法教学 |
2.3 国内外发现教学法综述 |
2.3.1 国外发现教学法 |
2.3.2 国内发现教学法 |
2.4 理论基础 |
2.4.1 发现理论 |
2.4.1.1 发现理论的内容 |
2.4.1.2 发现理论的特点 |
2.4.2 建构主义理论 |
2.4.2.1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 |
2.4.2.2 建构主义理论的特点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过程 |
3.4.1 实验前 |
3.4.2 实验中 |
3.4.3 实验后 |
3.5 发现教学法具体实施步骤 |
第四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1 语法学习兴趣变化 |
4.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1.2 实验班实验前后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4.2 语法成绩 |
4.3 访谈结果 |
4.4 讨论 |
4.4.1 发现教学法对初中生英语语法学习兴趣的影响 |
4.4.2 发现教学法对初中生英语语法学习成绩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研究启示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初中英语语法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 |
附录2 英语语法前测试题 |
附录3 英语语法后测试题 |
附录4 成绩统计结果 |
附录5 访谈目录提纲 |
附录6 实验班教学案例 |
附录7 对照班教学案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科研成果 |
致谢 |
(8)整体语言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情态动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创新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整体语言教学法的定义 |
2.2 整体语言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3 情态动词教学研究 |
第3章 理论基础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4 研究工具 |
4.4.1 编写目的 |
4.4.2 试卷结构 |
4.4.3 编写思路 |
4.5 研究过程 |
4.5.1 制定实验方案 |
4.5.2 前测 |
4.5.3 实验处理 |
4.5.4 后测 |
4.5.5 数据收集 |
4.6 教学案例 |
第5章 结果与讨论 |
5.1 数据收集 |
5.2 分析与讨论 |
第6章 结论和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整体教学法的总结思考 |
6.3 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 |
6.3.1 学生情态动词学习情况分析 |
6.3.2 语法材料的利用 |
6.3.3 教学目标设置 |
6.3.4 教学环节设计 |
6.4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前后测成绩表 |
附录2 前测试卷 |
附录3 后测试卷 |
附录4 前后测试卷评分标准 |
致谢 |
(9)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内容效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内容效度 |
2.1.2 语法知识与语法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Bachman和Palmer(1996)的任务特征框架 |
2.2.2 李筱菊(1997)的考点分析理论 |
2.2.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
2.2.4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数据收集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语法填空题的测试指令分析 |
4.2 语法填空题的语篇输入与预期回答特征分析 |
4.2.1 话题与体裁 |
4.2.2 文本长度 |
4.2.3 易读度 |
4.2.4 预期回答类型 |
4.3 语法填空题的内容效度分析 |
4.3.1 考点分布 |
4.3.2 考点层次 |
4.3.3 焦点因素 |
4.4 访谈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发现 |
5.2 研究启示 |
5.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2014-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Ⅱ语法填空题 |
附录2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语境理论下的高中英语虚拟语气教学案例分析 ——以if虚拟条件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和重要性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语境 |
2.1.2 语法教学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2.2.1 语境理论 |
2.2.2 隐性语法教学理论 |
2.3 国内外关于语境理论的研究综述 |
2.3.1 国外关于语境理论的研究综述 |
2.3.2 国内关于语境理论的研究综述 |
2.4 国内外关于语境语法教学的研究综述及局限性 |
2.4.1 国外关于语境语法教学的研究综述 |
2.4.2 国内关于语境语法教学的研究综述 |
第三章 If虚拟条件句案例分析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If虚拟条件句教学案例收集和分析方法 |
3.2.1 教学案例的收集方法 |
3.2.2 教学案例的分析方法 |
3.3 学情分析 |
3.4 If虚拟条件句教学内容分析 |
3.5 If虚拟条件句案例分析程序 |
第四章 If虚拟条件句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 |
4.1 If虚拟条件句案例分析 |
4.1.1 呈现 |
4.1.2 练习 |
4.1.3 产出 |
4.2 基于语境理论的if虚拟条件句教学设计 |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
5.1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主要问题 |
5.2 语境语法教学建议与反思 |
5.2.1 语境创设,提高兴趣 |
5.2.2 语料分析,加强理解 |
5.2.3 语境练习,巩固运用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提纲(学生) |
附录2 访谈提纲(教师)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英语语法形式与语境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 [1]语境理论运用于中职英语语法教学的行动研究[D]. 冯学莉.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2]论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D]. 赵轶哲.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3]基于语境理论的初中英语语法微课设计与应用[D]. 陈梦鸽. 河北大学, 2021(02)
- [4]高中生英语词汇知识、语法意识和完形填空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陈维.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5]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晨杨.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6]输入强化理论指导下的非谓语动词教学研究[D]. 安鹏.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7]发现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帅智.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8]整体语言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情态动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江佩如. 西南大学, 2020(05)
- [9]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内容效度研究[D]. 郑美贤. 延边大学, 2020(05)
- [10]语境理论下的高中英语虚拟语气教学案例分析 ——以if虚拟条件句为例[D]. 胡月.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