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产I号”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旭[1](2020)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型与五态人格分布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人群常见五态人格倾向、中医证型以及中医证型与五态人格的相关性,以期对RSA患者的预防及综合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RSA患者,选用临床病例调查表和五态人格测验表为调查工具,采取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的数据资料使用SPSS25.0进行分析,得出RSA人群的五态人格倾向、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发放调查量表150份,回收149份,无效量表13份,有效量表136份,有效率为91%。2.RSA患者证型分布频率为:肾虚证(49%)、气血虚弱证(29%)、血瘀证(22%);3.RSA患者五态人格的少阳维度得分高于全国女性常模(P<0.05),太阳维度的得分低于全国女性常模(P<0.05),太阴维度的得分低于全国女性常模(P<0.05);太阳维度上,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比其他文化程度得分高(P<0.05);太阴维度上,不同证候间存在差异,血瘀证明显高于其他证型且高出全国女性常模(P<0.05);在证候分布上,引产手术与血瘀证存在相关性(P<0.05)。4.纳入标准为连续2次及2次以上临床妊娠失败的RSA患者与纳入标准为3次或3次以上临床妊娠失败的RSA患者数据统计结论基本一致。结论:RSA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肾虚为主,且少阳人格较为突出;五态人格和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即太阴人格突出的RSA患者容易形成血瘀证;连续两次妊娠失败的患者当引起关注,积极防治;RSA患者要重视移情易性,身心并调。
张婷[2](2018)在《益母缩宫Ⅰ号促进药物流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益母缩宫Ⅰ号在减少药物流产(简称药流)后阴道流血的时间、出血量、降低清宫率、改善药流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促进月经复潮等多方面的临床疗效,为益母缩宫Ⅰ号在今后的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16年1月-2017年6月门诊收治的符合本课题研究纳入标准的药流患者中选出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益母缩宫Ⅰ号组)和对照组(新生化颗粒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基本治疗:分次服米非司酮片150 mg,最后顿服米索前列醇片600 ug,服药后嘱患者定时于我院门诊观察,待孕囊排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10 U,并嘱患者服用头孢呋辛酯胶囊0.25 g bid,连续服用5天预防感染。对照组给予上述基本治疗+口服新生化颗粒;试验组则予以基本治疗+口服益母缩宫Ⅰ号(自拟方)。服药7天、14天后复查,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及出血量、清宫率、孕酮、血HCG的降低幅度、中医临床症状改善状况、月经复潮的周期、经期、经量等。结果:1、在减少阴道出血量方面:药流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阴道出血量评分分别为16.85±9.23,28.43±13.11,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有显着性差异,证明试验组可以减少药流后阴道出血量,疗效优于对照组。2、在缩短阴道出血时间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阴道出血天数分别为7.20±3.18、9.10±3.91,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证明试验组阴道出血时间更短,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的止血时间疗效的对比:试验组显效24人,无效2人,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16人,无效9人,总有效率77.5%,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证明试验组止血时间效果较对照组更好。4、两组流产疗效的对比:试验组中2名患者行清宫术,清宫率为5%,完全流产率为92.5%,而对照组中9名患者行清宫术,清宫率为22.5%,完全流产率为72.5%,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证明试验组能够降低清宫率,提高完全流产率,比对照组疗效更好。5、分析两组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的疗效情况:试验组总有效率92.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77.5%;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证明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疗效更好。6、对于治疗后月经复潮周期,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试验组比对照组能更好的促进月经复潮;而试验组与对照组对于治疗后月经复潮经期、经量的影响,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无显着性差异(P>0.05)。7、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周后,孕酮的(?)±S分别为:10.79±2.92,15.73±4.70,经统计学分析,P=0.001,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2周后,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孕酮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治疗1周后,血HCG的(?)±S,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82.81±219.20,895.38±185.47,经统计学分析,P=0.001,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治疗2周后,血HCG(?)±S,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0.08±15.98,104.08±41.49,经统计学分析,P=0.001,有显着性差异(P<0.05);可见治疗7天后试验组的孕酮、血HCG以及治疗14天后的血HCG下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二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8、两组在服药期间产生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发现,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治疗首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益母缩宫Ⅰ号具有促进子宫复旧的临床疗效,具体表现为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改善中医临床症状,还能降低清宫率、促进月经复潮等,本课题研究中益母缩宫Ⅰ号临床治疗效果较明显,应加以深入的研究以及推广.
董萍培[3](2016)在《安胎Ⅰ号穴位贴敷改善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症状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安胎Ⅰ号穴位贴敷改善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症状的临床效果,分析改善症状的相关因素,为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选择安全有效地改善症状的中医护理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5月-12月,便利选取在杭州市中医院诊疗的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由同一中医师制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及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安胎Ⅰ号穴位贴敷,每日1次,每次6-8小时,7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评估并记录两组入组前、入组7天、入组14天的中医证候积分(主/次症)、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焦虑自评量表(SAS);受试对象每天采用观察法和视觉模拟量表(VAS)对阴道出血、腰酸及腹痛进行自我评估,计算穴位贴敷后阴道出血、腰酸、腹痛缓解时间;跟踪随访至妊娠12周,根据胎儿颈项透明层(NT)比较两组继续妊娠率。结果:完成全部资料收集的受试对象73例,其中对照组36例,干预组37例,两组继续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入组前、入组7天、入组14天,三次重复测量的结果显示,两组次症中医证候积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主症中医证候积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入组时间的延续呈下降趋势(P<0.05),且干预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2.两组阴道出血持续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组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4天、6天;两组腰酸、腹痛持续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伊<0.05),对照组、干预组腰酸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12天、3天,腹痛中位持续时间分别为11天、6天。3.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穴位贴敷、宫腔镜、入组前腰酸持续时间、孕周为缩短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腰酸、腹痛症状持续时间的重要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穴位贴敷(RR=6.44,95%Cl:3.07~13.59)、宫腔镜(RR=0.39,95%CI:0.39~0.82)、入组前腰酸持续时间(RR=0.92,95%CI:0.85~0.99)是影响腰酸改善的因素(P<0.05);穴位贴敷(RR=3.44,95%CI:1.84~6.45)、孕周(RR=0.61,95%CI:0.41~0.92)是影响腹痛改善的因素(P<0.05)。4.入组14天,两组孕酮水平均较入组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伊<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入组14天,两组SAS评分均较入组前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安胎Ⅰ号穴位贴敷可改善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主症中医证候,是腰酸、腹痛改善的保护因素;2.临床上应加强对有宫腔镜史者、入组前腰酸持续时间长者、孕周大于6周者进行腰酸、腹痛改善缓慢的健康宣教;3.在贴敷期间,安胎Ⅰ号穴位贴敷对HCG、 E2、P、SAS评分无影响,改善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焦刚亮[4](2016)在《前列腺炎Ⅰ号联合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观察前列腺炎Ⅰ号联合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初步探索针灸与前列腺炎Ⅰ号是否有协同作用。[研究方法]按照现代医学Ⅲ型前列腺炎及中医精浊(湿热瘀阻型)的相关诊断标准,在江苏省中医院男科门诊、男科住院部及针灸科门诊,按照自愿、知情同意原则,纳入年龄在19-45岁之间(包括19、45岁)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60例,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针药结合组30例,采用以电针双侧合谷、三阴交,温针灸关元,芒针刺秩边透水道为基本方;联合前列腺炎Ⅰ号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前列腺炎Ⅰ号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疗效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NIH-CPSI)、湿热瘀阻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液评分及前列腺触诊评分衡量,采用SPSS17.0对评分情况进行处理,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针药合组临床愈显率43%,有效率93.33%,显效率33%,无效率6.67%,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针药结合组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NIH-CPSI评分、前列腺指诊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积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治疗组在前列腺液积分改善方面无明显优势,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针灸联合前列腺炎Ⅰ号和单独前列腺炎Ⅰ号口服都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有效方法;(2)针灸治疗与前列腺炎Ⅰ号联合运用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3)针灸联合前列腺炎Ⅰ号能够明显改善ⅢI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患者的NIH-CPS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前列腺指诊积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愈显率,值得推广应用。
赵文方[5](2011)在《张良英教授学术思想总结和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综述、导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临床研究。第一部分综述,综述1“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从病名、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各方面,比较系统地回顾了近十余年中医在子宫肌瘤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对子宫肌瘤的病机研究概况作了较详尽的总结,而且对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做了简要的评述。综述2“不孕症的研究进展”比较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不孕症主要从补肾助排卵、补。肾健脾调理机体功能,养血滋阴,活血通经,通畅输卵管,清热利湿,消除炎症等方法进行治疗。综述3“崩漏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中医治疗崩漏在止血、调整月经周期、促进机体自身恢复排卵功能等方面均体现出较强的优势。综述4“滑胎的研究进展”对中医治疗滑胎以预防为主(孕前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调理冲任预培其损)、孕后即应积极进行保胎治疗的防治结合原则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导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目的:通过跟师学习,总结中医名老专家张良英教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来提高自我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治水平,锻炼敏捷的临床思维,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并以此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方法:反复学习及整理跟师笔记,对治疗验案及典型的临床医案进行分析,结合临床跟师过程中导师的指导与教授,从中提取导师理论、实践的独到之处,归纳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并加以完善、创新,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结果:从导师张良英教授擅长中医妇科、善于辨证施治、精于理法方药、衷中参西、善治疑难病和急性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较全面的总结出导师的学术思想有五大方面,(1)师古不泥古,临床求真知;(2)脏腑功能失常导致妇科疾病,其中以。肾、脾、肝的病机尤为重要;(3)治疗妇科疾病,运用多种治疗方法,以辨证论治为主导思想。根据病种、病情的特殊性,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治疗时注重血、气、精的顾护。衷中参西,融会贯通,适时运用,突显疗效;(4)深研本草,遣方考究,用药精当;(5)治未病,提倡养、防并重。对于临床经验的整理和研究,归纳出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和杂病等四大病种的治疗特色,结论:(1)能够将导师治疗妇科疾病的思想及方法运用于平时的工作、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妇科疾病的疗效;(2)对导师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体会深刻,经过回顾、总结、整理张良英教授对子宫肌瘤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的认识、以及其由此制定的治则、治法、应用方剂及药物加减的规律,分析其有效的治疗经验,体会到导师从主要病机气滞血瘀入手,以化瘀消瘤祛邪为主,配伍理气健脾为辅,攻补兼施的治疗精髓;(3)结合临床实践,学习经典着作及妇科专着,在导师的指导下,对中医经典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完善了自己中医理论知识。(4)有了此次的临床研究工作经验,对科研的能力大大提高,对科研课题设计的先进性、可行性与实用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掌握了临床科研的方法,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开展l临床科研项目。第三部分临床研究,目的:运用张良英教授自拟经验方消瘤I号对子宫肌瘤的治疗,观察此方治疗效果。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上选择更适宜的治疗途径来减少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或达到治愈的目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云南省中医医院名医馆妇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其中年龄最小25岁,最大50岁,平均年龄38.51岁。给予“消瘤I号方”治疗,服用方法:每日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150ml,两日1剂,经期停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共服3个疗程。采用治疗前和治疗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症状积分(计算积分方法见附表2)、B超测量子宫肌瘤大小数值,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学采用SPSS13.0软件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统计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经过3个月的治疗,痊愈5例,治愈率6.255,显效21例,显效率26.25%,有效33例,有效率41.25%,无效21例,总有效率73.75%。子宫肌瘤的瘤体直径小于1.Ocm4例中,有3例肌瘤消失,瘤体直径在1.0~1.9cm之间17例中,有2例肌瘤消失,瘤体直径在2.0~5.9cm之间的病例中,肌瘤缩小,但没有消失。治疗后子宫肌瘤较治疗前缩小,经过统计,治疗前与治疗后子宫肌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01)。伴发的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腹痛及阴道排液增多四个主要的症状,以症状积分的方式来观察治疗效果,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和单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消瘤I号方治疗子宫肌瘤,经过3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75%。从统计结果得知,子宫肌瘤的瘤体比较小者,治愈率高,瘤体较大者瘤体缩小,但没有治愈,可能与治疗时间短(观察时间1个疗程)有关系。(2)子宫肌瘤的发病年龄绝大多数为30-49岁,占87.50%,与参考文献的统计数计相吻合。(3)病程最短1月,最长120月,平均19.25月,患者多是发现肌瘤1年半左右就诊,这可能与发病初期肌瘤小,症状不典型有关。(4)子宫肌瘤的伴见症状以腹痛为最常见,其次是月经过多,以阴道排液增多少见。(5)从本研究中数计表明,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如能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可达到治疗时间短、疗效好、费用少并能去除患者的心理负担的效果。
苏雅拉图[6](2011)在《蓖麻抗生育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对蓖麻及蓖麻油和蓖麻脱脂提取物的抗生育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展望今后的研究前景和应用前景.
赵云利[7](2006)在《聚乙二醇化天花粉蛋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聚乙二醇修饰对天花粉蛋白的安全性及其体内、体外活性的影响,以正确评价聚乙二醇修饰在天花粉蛋白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5~6周龄、体重为96±9g的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受试物和溶媒,每周给药一次,四周后改为隔周给药,180d停止给药并解剖部分动物做常规毒理学观察和指标检测,剩余动物正常喂养,恢复30d后处死进行常规毒理学观察和指标检测;豚鼠药物致敏5次,末次致敏后14d、28d以双倍抗原攻击,观察0.5h内动物的过敏反应情况;大鼠皮内接种抗血清,24h后抗原加染料攻击,检测染料渗出程度;妊娠6~7d(早孕)或11~12d(中孕)的小鼠尾静脉给药,120h(早孕)或48h(中孕)解剖,记录死胎数、活胎数和吸收点数并计算引产有效率;细胞2~3×104/孔接种96孔板,培养24h后移去培养液,加入不同浓度药物继续培养24h,倾去上清液,染色30min,脱色10min,570nm测吸光度(630nm参比),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长毒试验中无动物死亡,大鼠外观活动正常;低剂量组MCH偏低,TRIG偏高,其余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中剂量组MCH、MCHC偏低,TRIG偏高,恢复期雌性大鼠的凝血时间延长、胸腺系数偏低,雄性大鼠的肾系数偏低;高剂量组WBC、MCH、MCHC偏低,HCT、ALT、ALP、TP、ALB、Glu等指标偏高,雄性大鼠的凝血时间延长,但至恢复期后各指标无明显差异其余各指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以PEG-TCS致敏和攻击的豚鼠仅有一只出现抓鼻、咳嗽现象,而且很快就恢复正常,而TCS致敏和攻击的动物在10m内全部死亡;与TCS相比,PEG-TCS引起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程度也大大降低了,体外的细胞毒性和抗病毒活性却比修饰前降低了,但其体内引产活性却提高了,在较小的剂量下(0.5mg/ml)就能达到抗生育目的(引产率>75%)。结论:PEG修饰能显着降低天花粉蛋白的毒性,提高其体内活性,安全可靠,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阎北风[8](2000)在《“引产I号”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
孙桂省,翁霞云[9](1994)在《不同剂型蓖麻油餐引产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不同剂型蓖麻油餐引产效果观察孙桂省,翁霞云自1992年2月至11月,我科应用蓖麻油餐在临床上取得良好效果,为了方便于临床,进行了剂型改革,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和方法(一)剂型分组:1.I号组:160例,蓖麻油30ml加鸡蛋2个,搅拌均匀,加热至全部凝...
王淑华,王菊本,胡桂英,李洪胜[10](1988)在《芫花醇针剂用于中期妊娠引产(附1456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芜花醇针剂中期妊娠引产方法,通过对病例分析和观察肯定了此种引产方法的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处理,并通过对血清HCG检测,探讨芜花引产的机理,对不同药物剂量进行分析。
二、“引产I号”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引产I号”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型与五态人格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一、资料收集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临床调查的操作方法及内容 |
(二)五态人格测验表使用方法说明 |
(三)样本估量 |
(四)数据录入与分析 |
(五)技术路线 |
三、研究结果 |
(一)量表填写情况 |
(二)RSA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
(三)RSA患者五态人格分布及与一般资料信息分析 |
(四)RSA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与一般资料信息分析 |
(五)RSA患者证型与五态人格分布比较 |
(六)流产≥3 次RSA患者资料分析 |
第二部分 讨论 |
一、五态人格学说的源流与价值 |
(一)五态人格学说源流 |
(二)五态人格测验及常模 |
(三)五态人格学说应用于RSA的意义 |
二、RSA源流及研究进展 |
(一)RSA中医认识 |
(二)RSA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三)RSA西医研究进展 |
三、研究结果分析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二)RSA患者五态人格分布特点探讨 |
(三)RSA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探讨 |
(四)RSA患者五态人格与中医证型相关性探讨 |
第三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一、RSA中药防治进展 |
(一)RSA分阶段论治 |
(二)RSA专方专治 |
二、RSA中医情志疗法 |
(一)情志相胜疗法 |
(二)五行音乐干预 |
三、RSA中医药外治法 |
(一)针刺治疗 |
(二)穴位贴敷及其它 |
四、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附件 |
(2)益母缩宫Ⅰ号促进药物流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研究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1、病例来源及分组 |
2、病例选择标准 |
3 、观察方法 |
4、统计学处理 |
5、研究结果分析 |
6、结论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3)安胎Ⅰ号穴位贴敷改善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症状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 先兆流产定义及流行病学 |
(二) 肾虚型先兆流产的概述 |
(三)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先兆流产中的应用现状 |
(四) 安胎Ⅰ号穴位贴敷改善肾虚型先兆流产的方案确立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一) 研究类型 |
(二) 受试对象 |
(三) 干预方法 |
(四) 评价指标 |
(五) 评价方法 |
(六)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七) 伦理考虑 |
(八) 质量控制 |
(九) 技术路线 |
四、结果 |
(一) 受试对象的基线资料比较 |
(二) 穴位贴敷对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证候积分的影响 |
(三) 穴位贴敷对阴道出血、腰酸、腹痛症状的改善效果 |
(四) 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腰酸、腹痛症状改善的相关因素 |
(五) 穴位贴敷对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生殖激素的影响 |
(六) 穴位贴敷对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焦虑评分的影响 |
五、分析与讨论 |
(一) 肾虚型先兆流产的病因病机 |
(二) 安胎Ⅰ号穴位贴敷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
(三) 安胎Ⅰ号穴位贴敷对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常见症状的影响 |
(四) 安胎Ⅰ号穴位贴敷对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生殖激素变化趋势的影响 |
(五) 安胎Ⅰ号穴位贴敷对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SAS评分的影响 |
六、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 创新性与局限性 |
(三) 启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4)前列腺炎Ⅰ号联合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
1.1 中医关于前列腺的相关源流 |
1.2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阐释 |
1.3 中医治疗方法 |
1.3.1 各家辨证论治法 |
1.3.2 中成药治疗 |
1.3.3 外治法 |
1.3.4 推拿疗法 |
1.3.5 针灸疗法 |
1.3.6 针药结合治疗 |
2. 西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2.1 CP分类系统 |
2.2 现代医学关于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
2.3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理机制 |
2.4 细胞因子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
2.5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疗进展 |
2.5.0 前列腺炎的临床诊断 |
2.5.1 前列腺炎的药物治疗 |
2.5.2 非药物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材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剔除及脱落标准 |
1.6 终止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 |
3.2 同一组治疗前后各种评分的差异比较 |
3.3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种评分的差异比较 |
3.4 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观察 |
第三部分 分析结论 |
1. 关于前列腺炎Ⅰ号方 |
1.1 前列腺Ⅰ号的方药组成及加减用药 |
1.2 前列腺炎Ⅰ号的动物实验研究 |
1.3 前列腺炎Ⅰ号的临床研究 |
2. 关于针灸治疗选穴机理探讨 |
2.1 针灸治疗前列腺炎的经络基础 |
2.2 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现代实验室研究 |
2.3 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
2.4 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穴位研究 |
2.5 小结 |
3.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思路探讨 |
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张良英教授学术思想总结和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部分 综述 |
一、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
二、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
三、崩漏的的研究进展 |
四、滑胎的的研究进展 |
第2部分 导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
一、导师成才之路 |
二、导师学术思想 |
(一) 师古不泥古,临床求真知 |
(二) 病机与发病,尤重肾、脾、肝 |
(三) 治疗多法相参,突显疗效 |
1. 辨证论治为主导思想 |
2.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
3. 具体施治讲究顾护血、气、精 |
4. 衷中参西,融会贯通,适时运用 |
(四) 深研本草,遣方考究,用药精当 |
1. 遣方原则 |
(1) 咱拟经验方 |
(2) 选用成方 |
(3) 成方合用 |
2. 用药原则 |
(五) 治未病,养、防并重 |
1. 养身 |
1. 防病 |
三、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
(一) “治经不离血”调治月经病 |
(二)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症瘕与不孕症 |
1. 症瘕 |
1. 不孕证 |
(三) 补肾健脾治滑胎 |
(四) 从“湿”论治带下过多 |
(五) 健脾和胃除恶阻 |
(六_)补肾为主治疗绝经前后诸证 |
第3部分 临床研究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案例 |
成果 |
参考文献 |
附表1 临床观察 |
附表2 子宫肌瘤临床症状评分标准表 |
小结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聚乙二醇化天花粉蛋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 前言 |
1 中药天花粉蛋白的研究状况 |
2 蛋白类药物的聚乙二醇化修饰 |
3 艾滋病及其治疗 |
4 天花粉蛋白抗HIV病毒的研究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 试验材料 |
1 实验动物 |
2 药物和试剂 |
3 常用仪器 |
4 试验细胞株 |
三 试验方法 |
1 聚乙二醇化天花粉蛋白的长期毒性试验 |
2 聚乙二醇化天花粉蛋白致豚鼠全身过敏试验 |
3 聚乙二醇化天花粉蛋白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试验 |
4 聚乙二醇化天花粉蛋白抗生育活性试验 |
5 聚乙二醇化天花粉蛋白的细胞毒性和抗病毒活性 |
四 试验结果 |
五 讨论 |
六 结论 |
七 参考文献 |
八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九 致谢 |
十 综述 |
四、“引产I号”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发性流产患者中医证型与五态人格分布的相关性研究[D]. 周晓旭.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益母缩宫Ⅰ号促进药物流产后子宫复旧的临床观察[D]. 张婷. 西南医科大学, 2018(10)
- [3]安胎Ⅰ号穴位贴敷改善肾虚型先兆流产患者症状的临床研究[D]. 董萍培.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前列腺炎Ⅰ号联合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焦刚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5]张良英教授学术思想总结和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D]. 赵文方. 云南中医学院, 2011(08)
- [6]蓖麻抗生育研究进展[J]. 苏雅拉图.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7]聚乙二醇化天花粉蛋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D]. 赵云利. 安徽大学, 2006(12)
- [8]“引产I号”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 阎北风. 咸宁医学院学报, 2000(04)
- [9]不同剂型蓖麻油餐引产效果观察[J]. 孙桂省,翁霞云. 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4(05)
- [10]芫花醇针剂用于中期妊娠引产(附1456例临床分析)[J]. 王淑华,王菊本,胡桂英,李洪胜.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19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