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麻醉下颞侧切口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

表皮麻醉下颞侧切口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

一、表麻下颞侧切口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健[1](2017)在《不同方位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手术疗效分析及双通道视觉质量系统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白内障术中采取不同方位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疗效及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在白内障术前及术后视觉质量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随机研究,随机收集自2016年0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并明确诊断为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64例64眼,随机分为A组透明角膜切口方位于双眼颞上侧(约右眼10-11点方向,左眼1-2点方向),B组透明角膜切口方位于双眼正上方(约12点方向)。本手术均是由同一经验丰富的眼科白内障组医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内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有入选病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月以及术后3月行国际标准视力表测量,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TMII,Visiometrics视量公司)检测。比较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客观散射指数值(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值)、MTF空间截止频率(MTF cut-off值)、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值)以及对比度分别为100%、20%、9%时的OQAS值(OQAS value,OV100%值、OV20%值和OV9%值)结果:(1)所有患者术后1d至1周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均逐渐上升,较术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裸眼远视力与最佳矫正远视力逐渐趋于稳定;其中在术后1d与1周A组的裸眼远视力值和最佳矫正远视力值均高于相同时间点的B组患者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在术后1月与3月,其裸眼远视力值和最佳矫正远视力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B组患者在术后1d及1周,OSI值比术前均逐渐下降,术后1d、1周、1月及3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术后1d(2.81±0.89)及1周(1.98±0.73)OSI值明显低于B组1d(3.46±1.17)及1周(2.61±1.20),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较术后1周比较OSI值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患者OV9%值均较术前逐渐上升,不同时间截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术后1d(0.29±0.09)、1周(0.33±0.12)、1个月(0.37±0.14)及3个月(0.42±0.17)均明显高于B组术后1d(0.24±0.10)、1周(0.27±0.09)、1个月(0.31±0.09)及3个月(0.34±0.14),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各时间点MTF cut-off值、SR值、OV100%值、OV20%值较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的MTF cut-off值、SR值、OV100%值、OV20%值与同时间点B组患者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内人工晶体植入术中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术后眼内散射情况小,早期视力恢复快,视觉质量高,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2.客观散射指数值和对比度为100%、20%、9%时的OQAS值能全面、客观的反应患者的视功能状况,在评估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3.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能进一步量化各类视觉质量参数,在视觉质量评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4.基于双通道理论的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是衡量光散射的新方法,综合高阶像差和光散射以预测视网膜成像质量,为建立全面的眼科白内障手术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一种参考和依据。

王虹[2](2010)在《表麻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表麻下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表麻下经颞侧透明角膜缘做一深0.3mm,长3.2mm,宽1.75mm的隧道。对80例(85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并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随访3~20个月。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56眼(65.88%),69眼(81.17%),79眼(92.94%)和78眼(91.76%)。术后角膜后弹力层皱褶10眼,占11.76%,均于术后1周内消失。晶体略偏心1眼,占1.17%。后囊膜混浊9眼,占10.58%。后囊破裂2眼,占2.35%。结论在表麻下行颞侧透明角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视力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费志刚[3](2009)在《两种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两种切口(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和改良角膜缘隧道切口)的效果,探讨两种切口对于术后泪膜功能影响程度和恢复时间的差异。方法对75例(81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A组36例(40眼)为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39例(41眼)为上方改良角膜缘隧道切口。观察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泪膜稳定性、基础泪液分泌量检查、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检查、印痕细胞学检查。结果1.术后一天至三个月患者裸眼视力B组均优于A组,两组视力均呈进行性提高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视力差异逐渐减小。2.术后一天至三个月角膜散光值B组均小于A组,术后各时期两组角膜散光值均大于术前,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散光值均进行性减小,两组间散光值的差异也趋向于减小。3.术中、术后出现的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切口闭合不良、瞳孔前膜等,两组相比较,出现每一种并发症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在术后1天、l周时明显缩短,至术后1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基础泪液分泌量于术后1天明显增高,在术后1周以后恢复至术前的水平;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在术后1天、1周时明显增高,至术后1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结膜杯状细胞平均数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之间在术后泪膜功能的恢复上相似,各项指标(BUT,Schirmer I试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检查,印痕细胞学检查)在术后各时间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改良角膜缘隧道切口在疗效方面优于透明角膜切口。2.两种切口的安全性相似。3.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会损害眼表的泪膜功能,术后早期泪膜功能明显下降,至术后1个月时泪膜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4.两种切口对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相似。

孙楚雄[4](2007)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1500例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方法、临床及社会效果。方法对1999年10月至2004年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以来年龄40岁以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500例1620眼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一周视力大于0.3者1474例一占91%,大于0.5者1377例占85%,大于1.0者243例占15%。并发症:后囊膜破裂占1.91%、前囊膜撕裂占1.1%,化脓性眼内炎2例。结论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不仅能提高手术效果,还能不断增加手术量,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谢平,刘庆淮,高自清,刘肖艺[5](2006)在《表麻下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进行表面麻醉下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在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术后较术前平均视力显着提高(P<0.001),眼压由术前平均(30.6±5.3)mmHg降至术后(14.2±4.1)mmHg(P<0.001),功能性滤过泡者24例,占92.3%,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下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胡海鹏,郭春溪,张秀萍[6](2006)在《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的角膜散光变化》文中指出目的:评价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5.5 mm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对64例、70眼,按照切口不同分成A组: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5.5 mm巩膜隧道切口。分别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和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至第3个月两组裸眼或矫正视力均超过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期两组之间的角膜散光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切口手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视力恢复,两组术后引起的角膜散光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罗荣帮,吴志群,张建东,刘志伟,邹桂年[7](2006)在《表麻下小切口不碎核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在爱尔凯因表麻下行小切口不碎核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麻醉及临床效果。方法在爱尔凯因表麻下对68例(82眼)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不碎核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爱尔凯因表麻下全部患者均可很好地配合手术完成,无一例更换麻醉方式,手术时间12.30m in,术后第1天视力≥0.5者65眼,占79%;1周≥0.5者74眼,占90%,角膜散光(0.75±0.5)D。术后1月≥0.5者76眼,占93%,散光(0.50±0.5)D。结论在爱尔凯因表麻下行小切口不碎核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靠及临床效果显着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尤其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丘亮辉,谢依明,赖江峰[8](2005)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1560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对1999年10月至2004年12月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以来,年龄40岁以上的白内障患者1 560例1 620眼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显示:术后1周视力>0.3者1 474眼,占91%,>0.5者1 377眼,占85%,>1.0者243眼,占15%.并发症为后囊膜破裂者占1.91%,前囊膜撕裂者占1.1%,化脓性眼内炎2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显着.

张晓林,黄小惠[9](2005)在《白内障超声乳化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10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表麻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经颞侧透明角膜做切口,对210眼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植入PMMA一体式硬性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人工晶状体位置等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不同时间视力恢复情况:≥0.51d140眼(66.7%),1wk167眼(79.5%),1mo183眼(87.1%),3mo195眼(92.8%)。术前角膜散光(0.75±0.58)D,术后角膜散光1wk,1,3mo,分别为(0.85±0.75)D,(0.82±0.56)D,(0.77±0.54)D;术前角膜散光与术后1wk,1,3mo均无显着差异(P>0.05)。角膜不同程度水肿37眼(17.6%),角膜上皮散在浅点状脱落3眼(1.4%)。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术式。

鲁宇容,石浔,郭海科[10](2004)在《表麻下颞侧切口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分析表麻下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方法 表麻下在颞侧角膜缘做一深 0 3mm ,长 3 2mm ,宽 1 75mm的隧道 ,对 3 0 9例 ( 3 18眼 )白内障行超声乳化 ,植入可折叠人工晶状体 ,随访 3~ 2 2个月 ,平均 16 3个月 ,记录手术时间 ,观察术后视力 ,人工晶状体位置 ,术后并发症。结果 手术时间 3~ 5分钟 ,平均 4 2分钟 ,术后 1天 ,1周 ,1个月和 3个月矫正视力≥ 0 5者分别为 2 12眼 ( 66 67% ) ,2 61眼 ( 82 0 8% ) ,2 95眼 ( 92 77% )和 2 89眼 ( 90 88% )。术后晶体偏心 3眼 ( 0 94% ) ,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 48眼 ( 15 0 9% ) ,后囊混浊 3 8眼 ( 11 95 % )。结论 表麻下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 ,视力恢复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

二、表麻下颞侧切口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表麻下颞侧切口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方位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手术疗效分析及双通道视觉质量系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实验分组
    2.5 手术方法
    2.6 术后处理
    2.7 伦理学要求
    2.8 评价指标
    2.9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裸眼远视力
    3.2 最佳矫正远视力
    3.3 客观散射指数值(OSI值)
    3.4 MTF截止空间频率值(MTF cut-off值)
    3.5 斯特列尔比值(SR值)
    3.6 对比度为9%时的OQAS值(OV9%)
    3.7 对比度为20%时的OQAS值(OV20%值)
    3.8 对比度为100%时的OQAS值(OV100%值)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一览表
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2)表麻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术后处理和观察
3 结果
    3.1 手术时间
    3.2 术后视力
    3.3 术后并发症
4 讨论

(3)两种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词索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
    前言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着作
致谢

(8)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156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准备
    1.3 手术方法
2 结 果
    2.1 乳化与手术时间
    2.2 术后视力
    2.3 术中并发症
    2.4 术后并发症
3 讨 论
    3.1 麻醉方法与手术切口
        3.1.1 麻醉方法
        3.1.2 手术切口
    3.2 并发症处理
        3.2.1 虹膜损伤
        3.2.2 后囊膜破裂
        3.2.3 角膜水肿
        3.2.4 化脓性眼内炎
        3.2.5 葡萄膜炎

(10)表麻下颞侧切口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结 果
    一、手术时间:
    二、术后视力:
    三、人工晶状体位置:
    四、术后并发症:
讨 论

四、表麻下颞侧切口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方位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手术疗效分析及双通道视觉质量系统的应用[D]. 陈健.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2]表麻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J]. 王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11)
  • [3]两种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对比研究[D]. 费志刚. 南华大学, 2009(03)
  • [4]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1500例临床观察[J]. 孙楚雄. 医疗保健器具, 2007(08)
  • [5]表麻下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疗效观察[J]. 谢平,刘庆淮,高自清,刘肖艺.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6(09)
  • [6]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的角膜散光变化[J]. 胡海鹏,郭春溪,张秀萍.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06(03)
  • [7]表麻下小切口不碎核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临床观察[J]. 罗荣帮,吴志群,张建东,刘志伟,邹桂年. 临床医学, 2006(02)
  • [8]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1560例临床观察[J]. 丘亮辉,谢依明,赖江峰.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3)
  • [9]白内障超声乳化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10眼[J]. 张晓林,黄小惠. 国际眼科杂志, 2005(02)
  • [10]表麻下颞侧切口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J]. 鲁宇容,石浔,郭海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4(01)

标签:;  ;  ;  ;  ;  

表皮麻醉下颞侧切口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