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致发光奥秘的理论阐述(论文文献综述)
清河美(Qinghim)[1](2020)在《多泡声空化及发光特性研究》文中提出超声空化问题的研究在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等相关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多泡空化问题属于复杂的多体问题,是当前研究的难点,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规则排列的多泡空化和无规则排列的泡群的空化特性,揭示了多泡空化问题中的一些重要特性。在实验上对注入氦气和氩气的磷酸溶液中多泡声致发光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并对其光谱进行了初步测量和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及主要结果如下:首先,通过考虑多气泡辐射场和液体可压缩性的耦合多泡非线性Keller-Miksis方程,并考虑了气泡边界传热效应,对三泡和五泡模型中周围大空泡对中间小空泡空化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周围空泡与中间空泡的距离、驱动声幅和频率固定的条件下,当周围空泡环境尺寸和数量适当时中间空泡可以被完全抑制或可以延迟膨胀。延迟膨胀的中间空泡崩溃时的泡内温度可高于相同环境尺寸的单泡泡内温度,当中间空泡延迟膨胀时,周围空泡与中间空泡之间的次Bjerknes力变化规律表现为先排斥后吸引,此规律不同于正常膨胀的两个空泡之间次Bjerknes力的变化规律。其次,对注入He气和Ar气的磷酸溶液中多泡声致发光实验进行了观察,对观察到的泡群的发光现象进行了记录,同时也利用液氮制冷CCD对其光谱进行了测量和分析。从注入He气的磷酸溶液中测到的光谱中看到了 OH*和PO*发射谱,从注入Ar气的磷酸溶液中测到的光谱中看到了清晰的Ar原子特征谱,两者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最后,通过结合气泡群及群中气泡的Rayleigh-Plesset方程,并考虑通过气泡边界的传热效应,研究了不同类型泡群的空化特性。结果发现,不同气体气泡的泡内温度、崩溃深度及回弹阶段的半径变化有较明显的差别,但在气泡最大膨胀半径上几乎没有差别,不同气体对泡群内最大压力脉冲幅值的影响较小。当泡群中气泡总数不变时,群内大小气泡比例对泡群的空化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只有泡群中大气泡数占比达到一定比例以后,泡群中不同尺寸气泡才会同时崩溃。泡群中的大气泡数越少,大气泡泡内温度越高,随着泡群中大气泡数的增多,泡群内压力脉冲最大幅值先快速减小,后缓慢增大的变化规律。
周超[2](2013)在《稀土盐水溶液中单泡声致发光的光谱研究》文中提出单泡声致发光(SBSL)是液体中的单一气泡在超声驻波场中稳定悬浮,并随超声波作周期性地脉动,将声能量高度集中而发光的现象。单泡声致发光是近十年声学界及物理学界热门的课题之一,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于其光谱的测量一直是研究这一课题的重要且有效的实验手段之一,尤其是针对反映发光物质成分的线谱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加入稀土元素的水溶液中的单泡声致发光光谱,重点研究了一系列OH自由基振动能级跃迁谱线随驱动声压的变化,得到了线谱的产生与驱动声压的参数相关性。我们在溶入了Ar气的氯化铽水溶液的单泡声致发光光谱中,不仅观察到了铽离子和Ar原子的特征光谱,还观察到了一系列OH自由基由第一激发态A2∑+到基态X2∏各振动能级跃迁所产生的谱线,包括:波长307nm处的(0,0)跃迁谱线,335nm处的(0,1)跃迁谱线以及276nm的(1,0)跃迁谱线。我们在溶入Ar气的纯水中只观察到OH自由基波长307nm附近的(0,0)跃迁谱线,稀土元素在单泡声致发光光谱中对于276nm和335nm处线谱的产生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在固定超声驱动频率、不同驱动声压下,观测了3条OH自由基谱线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驱动声压有利于276nm处谱线的产生,而较低的驱动声压则有利于307nm和335nm处谱线的产生。通过定义线谱与连续谱的光强比,定量地表征了线谱在总光谱中的相对强度,并给出了驱动声压对于OH自由基3条谱线光强比的影响。我们首次在单泡声致发光的实验中观察到了清晰的稀土元素铽的特征光谱,纠正了降低声压有利于线光谱产生的片面观点,系统地解释了已有的声压相关性实验观察。本文丰富了单泡声致发光的线光谱,对理解线光谱的发射机理有一定的帮助。
腾志君[3](2012)在《手机屏幕超声加工声学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声学系统是超声加工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决定着加工设备能否正常工作,严重影响着工件加工效率、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如今智能手机屏幕材料一般都是蓝宝石或者钢化玻璃,两者都是硬脆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低断裂韧性、温度系数小,介电常数大等特点。手机屏幕形状复杂,几何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传统加工技术很难保证其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磨料冲击加工是超声加工方法之一,是解决手机屏幕高效加工的有效方法。本文研究了磨料冲击加工机理,建立了数学模型及有限元仿真模型,对声学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了尺寸模型,制造了声学系统,并进行了测试。首先综述了国内外超声加工技术发展状况、手机屏幕材料和加工方法的研究及现状,针对硬脆材料特性,采用了手机屏幕超声加工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其次介绍了磨料种类及其物理性能和选择条件,研究了磨料冲击加工原理,建立了加工机理模型,用ANSYS软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得到了被加工工件表面形状和应力变化情况,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建立了材料去除体积模型。再次对整个声学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变幅杆和工具头的设计,介绍了传统变幅杆的设计方法和理论模型,研究了大直径复合变幅杆和工具头的振动形式,计算了声学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理论公式设计并建立了系统的三维造型。然后介绍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有限元分析理论模型,对声学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到了声学系统理论谐振频率值为19.874kHz,与理想谐振频率20kHz的偏差为126Hz,二者非常接近,同时也得到了端面位移、应力随频率的变化情况。最后根据前面的计算、设计和分析,制造了声学系统,利用自动阻抗分析仪对所设计的声学系统进行测试,计算了实际谐振频率与理想频率之间的误差,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声学系统进行了修正,使其满足使用要求。总结了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对硬脆材料加工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高峰[4](2010)在《超声分子影像显像胰岛移植IBMIR》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胰岛细胞移植是目前有希望根治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临床成功移植胰岛的途径是经门静脉移植入肝脏。研究表明接受胰岛移植的患者虽然接受了多个供体胰岛的移植,其胰岛功能低于健康人的20%。移植的胰岛与血液接触后5-15min,胰岛细胞就发生裂解及核浓缩,在移植的初期常伴有大量胰岛的丢失,这些现象被统称为原发性无功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被称为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Immediately blood mediated inflammatory reaction,以下简称IBMIR)。IBMIR是一种快速、剧烈、非特异性免疫炎症反应,可解释胰岛早期大量丢失和功能损伤,也是临床胰岛移植成功率明显比胰腺移植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灵敏、实时动态研究IBMIR的方法。这给IBMIR的机制和干预研究带来困难。探索一种实时、有效评价IBMIR发生范围、严重程度的新方法,对于加快IMBIR研究,提高临床胰岛移植效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IBMIR是以凝血系统、补体系统激活,中性粒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级联反应,导致胰岛被破坏。其发生以血小板活化为放大剂,为我们从凝血系统活化角度识别IBMIR发生程度和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分子影像学的发展,使得影像学从观察大体解剖变化向观察微观分子水平的复杂病理学变化方面转变。超声的灵敏度极高,具有成像简便、快速、实时、可重复等优点,为我们采用超声分子影像技术显示IBMIR发生提供了可能。目的:通过制备靶向结合活化血小板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建立体内外IBMIR模型,采用超声造影及其强度定量分析软件评价靶向超声造影剂显示胰岛移植IBMIR的能力和效果,实现胰岛移植IBMIR的超声分子成像特异性显像。方法:一、血栓靶向脂质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鉴定首先合成荧光标记的能与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特异性结合的KGDS—棕榈酸化合物(FITC-KGDS-Palm)。采用“超声匀化+高速机械剪切”法,以FITC-KGDS-Palm为主要原料之一,制备靶向脂质超声造影剂。显微镜观察靶向微泡的形态及分布;马尔文颗粒计数仪检测微泡大小、浓度及分布;荧光显微镜观察KGDS多肽与微泡结合情况;流式细胞仪评价多肽与微泡的结合效率;观察靶向微泡在体内外的稳定性;采用体内外血栓模型,检测靶向微泡与血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二、体外IBMIR模型的建立将500 IEQ和1000 IEQ新生猪胰岛分别与实验组人的7ml新鲜全血混合加入肝素化的管道,使Loops管内新鲜血液中肝素的最终浓度分别为0.001mg/ml、0.01 mg/ml、0.02mg/ml。Loops管固定于钟摆式无级调节温控摇床中摇摆5分钟、10分钟、60分钟,模拟血液在体内血管的流动。空白组健康人新鲜全血抽出后立即作检测,对照组健康人新鲜全血7ml+100μl培养液,摇摆60min。检测血液中BR(血常规)、C3a(人补体片段)、C5b-9(人末端补体复合物)、AT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β-TG(血小板球蛋白)等的变化,称重凝血块的重量并对其行病理学检测。三、体外IBMIR的超声分子成像体外IBMIR模型(7ml新鲜全血+1000IEQ新生猪胰岛)超声分子成像实验分为三组,均重复3次:A组为对照组,不加造影剂;B组为普通超声造影剂组;C组为靶向超声造影剂组。将上述各组Loops管道固定于摇床摇杆上,并浸于37℃的水浴槽中。采用超声造影模式实时观察Loops管内的回声,记录超声发现血栓出现的时间,并采用Line成像模式存储在硬盘,脱机分析。实验开始后10min、30min、60min,分别将Loops管内血液经70μm过滤网过滤,其中过滤液行实验室凝血系统(ATA、D-dimer)、补体系统(C3a、C5b-9)及胰岛素含量检测,血栓部分行病理学检测。四、体内IBMIR的超声分子成像采用雄性SD大鼠(体重300±g)40只,3%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仰卧位捆绑固定;褪毛剂备皮腹部;腹中线切口约4cm,24G静脉留置针穿刺并固定于肠系膜上静脉,移植物经此途径移植入肝脏门静脉系;采用4.5号头皮针穿刺并固定于阴茎背静脉,采用团注法将0.4ml/kg超声造影剂注入体内。随机分配实验动物,各组均为5只,具体如下:A组为空白对照组,注射靶向超声造影剂,不移植胰岛;B组为普通造影剂对照组,注射普通超声造影剂,移植胰岛;C组为靶向造影剂微囊对照组,注射靶向超声造影剂,移植海藻酸钠微囊;D组为靶向造影剂实验组,注射靶向超声造影剂,移植胰岛,D组按移植胰岛后0、5、15、30、60分钟等再分为五个小组,即D0、D5、D15、D30、D60。实时动态观察肝脏增强情况;于注射造影剂后5min、15min、30min、60min采集肝脏的左、中、右三个断面的图像,采用Line模式储存于超声仪硬盘,脱机分析。以上A、B、C各组,均于造影后30min,尾静脉检测血糖水平,采集腹主动脉血液行凝血系统、补体系统、C肽等水平检测。实验完毕,处死动物取肝脏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行病理学检测。其中D组的D0、D5、D15、D30、D60小组,分别于造影后0min、5min、15min、60min采集血液及处死动物,取肝脏组织作病理学检测。结果:一、血栓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与鉴定KGDS-TUCA靶向超声造影剂呈淡黄色混悬液,微泡浓度约为1.5×109/ml,平均粒径为1.5±0.2μm,98%微泡小于5μm。荧光显微镜显示靶向超声造影剂表面呈明亮的绿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KGDS结合效率为90.04%;体外4℃保存48h,微泡浓度及粒径无显着性改变;体内团注靶向超声造影剂肝脏平均灰阶值达109.98±18.01,持续时间长约15分钟;体外靶向及其拮抗实验,证实靶向超声造影剂与血栓特异性结合;体内下腔静脉夹闭法建立血栓模型,采用靶向超声造影剂可以增强下腔静脉内血栓。二、体外IBMIR模型的建立Tubing Loops内肝素浓度为0.001mg/ml时对新鲜全血的正常生理功能影响最小,可以长时间模拟体内血液生理功能不变。血液样本加入新生猪胰岛以后,1000IEQ实验组于10min开始出现了血凝块,随时间的延长,凝血块逐渐增大。Tubing Loops管中血液的血小板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β-TG、TAT显着增加;血浆中C3a、C5b-9的增加;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被大量消耗;血凝块病理学检测显示,胰岛细胞周围被血栓包围,其周边及血栓内均可见中性白细胞浸润,胰岛移植物表面包膜被破坏,出现裂解征象。三、体外IBMIR的超声分子成像体外Loops管内加入的造影剂的剂量以0.04ml为佳。A组没有加入造影剂,不能发现血栓形成;B组加入自制普通超声造影剂,Loops管内可以显示血栓,血栓周边及内部无增强,呈充盈缺损改变,发现血栓需要时间约为7.3±0.5min,超声平均灰阶值(level)为31.22±3.56;C组加入靶向超声造影剂,Loops管内可以清晰显示环状增强的血栓,发现血栓需要时间约为13.2±0.6min,超声平均灰阶值(level)为75.85±5.21。B组、C组血栓平均灰阶值及发现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检测显示实验各组均发生了IBMIR,即凝血系统、补体系统活化,血液胰岛素含量升高。病理检测显示,胰岛与新鲜全血接触后,其表面形成血栓壳,加入带荧光的靶向超声造影剂,荧光显微镜可以清楚观察到胰岛周边呈明亮的荧光光环,与血栓壳位置、形态、范围完全吻合。四、体内IBMRI的超声分子成像1.各组肝脏超声增强动态变化:团注超声造影剂后,A组、B组、C组、D组于注射造影剂9秒后肝脏开始增强,A组、B组、C组造影剂约于造影后2分钟开始从肝脏廓清,15分钟后基本廓清,30分钟后完全廓清,肝脏内未见增强声像;D组造影剂也约于造影后2分钟开始从肝脏廓清,但15分钟后肝脏内可见密集星点状增强,持续监测1h没有消退;2.各组肝脏超声增强定量分析:造影前,各组肝脏平均灰阶值,约为7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10min后,D组平均灰阶值为52.22±6.73,明显高于A组、B组、C组的平均灰阶值(P<0.05);造影30分钟后,A组、B组、C组、D组平均灰阶值均降低, A组、B组、C组与造影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平均灰阶值明显高于造影前强度(P<0.05)。3.血液学检测结果:A组、C组没有移植微囊,其血液ATA、D-dimer、C3a、C5b-9、血糖等均没有变化(P>0.05);B组、D组移植胰岛30 min后,血液ATA、D-dimer、C3a、C5b-9明显升高,血糖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内各小组血液学指标显示ATA于15min, C3a、C5b-9含量于5min时达最高水平,分别为82±10.5μg/ml、45±4.6ng/ml、116±9.5 ng/ml,之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30min时分别为41.2±4.7μg/ml、11.7±5.3 ng/ml、29.6±8.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dimer则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P<0.05)。结论:1.本研究采用“超声匀化+高速机械剪切法”,首先合成KGDS-Palm化合物,以之为主要原料,制备出靶向超声造影剂,其合成方法简单,制备过程中不需添加造影剂原料以外的材料,利于靶向造影剂的制备及纯化;配体KGDS结合率高,达90.04%;KGDS-TUCA靶向超声造影剂体内外稳定性好、靶向结合特异性强。2.胰岛与新鲜全血接触后,激活凝血系统、补体系统,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大量消耗,胰岛形态完整性被破坏,发生IBMIR反应。采用1000IEQ新生猪胰岛加至肝素终浓度为0.001mg/ml的含7ml健康人新鲜全血的体外循环管道,固定于钟摆式摇床中可以建立稳定、标准化的IBMIR体外模型。3.体外胰岛移植IBMIR模型,KGDS-TUCA靶向超声造影剂可以靶向结合于胰岛表面血栓壳,能有效显示IBMIR的发生及其范围、程度。4.肝内移植胰岛,激活凝血系统、补体系统;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性,相应的纤溶系统、补体调节系统被激活,凝血系统、补体系统活化受到对抗。注入KGDS-TUCA靶向超声造影剂,可以特异性结合并浓集在胰岛周围,随着游离靶向微泡的廓清,实现靶位与背景的高信噪比,显像肝内胰岛移植IBMIR发生范围和程度,有望成为评价胰岛移植IBMIR的无创、有效、动态、实时、简便的检测方法。
石莺莺[5](2009)在《初中科学教材的统整组织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科学教学的主要工具资源,我国当前科学教材版本能否高质量地体现科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材统整组织思路,不仅极大地影响着广大一线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教材组织方式的理解与处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学课程的实施成效。但是,我国目前关于科学教材统整组织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笔者决定把科学教材的统整组织问题作为论文题目,并以当前在宁波市初中学校广泛采用的华师大版科学教材为研究对象,顺由如下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基于综合科学课程的三维统整属性原理,对该科学教材版本进行文本研究,分析透视该教材在组织结构与方式上的具体策略;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一线科学教师在使用该教材的过程中对科学教材组织的理解与处理状况以及遇到的困难与困惑;最后,根据文本研究和调查研究结论,对我国科学教材编写中的教材统整组织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建议。全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重点阐述了选题缘由、国内外有关本研究的相关综述。简述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关键概念作了界定。第二部分是理论依据。该部分从知识统整、经验统整、社会统整三个维度探讨教材统整设计的理论依据,并分析了科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统整设计的要求。第三部分是文本分析。首先,对华师大版科学教材统整设计思路展开了分析。其次,通过科学课程统整设计的三个向度对这套科学教材的内容分别从整体设计和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第四部分是问卷调查。该部分通过调查与结果分析,发现华师大版科学教材中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相对薄弱,科学探究内容和STS内容数量多与课时紧张构成了矛盾。第五部分是策略建议。分别从通过统一的科学概念原理,科学探究活动和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课题对科学教材内容进行统整三个方面提出了具对科学教材的研究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体策略。本文最后一个部分是问题与展望。该部分分析了本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
孙宇卓[6](2008)在《拉兹洛的宇宙全息场理论及其哲学意蕴研究》文中认为科学家在提出关于实在的统一概念——一种整体范式的基础上,正在发现生命、心灵和宇宙的更深一层次的统一性。拉兹洛的“宇宙全息场”理论正是对这一“统一性”的系统的、科学的描述。本文通过对拉兹洛的“宇宙全息场”理论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四个结论:1、“宇宙全息场”带给我们全新的,在多门学科边缘地带正在出现的世界观;2、“宇宙全息场”是一种“进化的多元论”理论的发展;3、“宇宙全息场”理论是本体论“演化”转向的起点;4、“宇宙全息场”理论是对中国“道学”的继承与发扬。
聂迎春[7](2007)在《基于声致荧光和声致化学发光的分析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超声波通过液体时,液体中存在空化核的地方会形成负压,液体中便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这种现象称之为空化(cavitation)。这些空化泡有着惊人的能量聚集本领。在足够高的声压作用下,它们在声场的负压相得到充分的膨胀,而在声场的正压相被急剧地压缩,并发生爆炸性的塌缩而导致发光,这就是声致发光(sonoluminescence,SL)。声致发光作为一种内源性的光源可以激发溶液中的荧光性分子发出荧光,称为声致荧光(sonophotoluminescence,SPL);空化产生的氧化性自由基与溶液中化学发光试剂反应,产生与声致发光、声致荧光不同的化学发光,称为声致化学发光(sonochemiluminescence,SCL)。空化和声致发光伴随着高温、高压以及氧化性自由基的产生,这些极端的物理、化学现象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声致荧光和声致化学发光在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领域也被广泛研究,然而相关内容只涉及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的研究还较少。本论文研究工作旨在研究声致荧光、声致化学发光在化学分析方面的应用价值,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的声致荧光和声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本论文由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综述部分,回顾了声空化和声致发光的研究历史和进展,着重介绍了两大类型声致发光的发光机制,并对与声致发光密切相关的声致荧光(SPL)和声致化学发光(SCL)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研究报告部分主要涉及声致荧光分析方法和声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建立和评价。应用声致荧光分析法测定了药物中钙的含量;利用声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建立了快速评价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性和测定物质与羟基自由基反应速率常数的方法。研究报告由两部分组成,具体工作包括:一、声致荧光分析法应用于药物中的钙的测定设计制作了多泡声致荧光(muti-bubble sonophotoluminescence,MBSPL)检测的仪器装置,构建了MBSPL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药物中Ca(Ⅱ)含量的的测定。Ca(Ⅱ)本身没有荧光性质,研究发现,在强碱性介质条件下,钙黄绿素-Ca(Ⅱ)络合物的声致荧光强度远大于钙黄绿素本身,声致荧光强度与Ca(Ⅱ)的浓度具有相关性,基于此建立了Ca(Ⅱ)的声致荧光分析法。利用声致荧光光谱研究了钙黄绿素-Ca(Ⅱ)的声致荧光性质,考察了超声辐射时间、超声辐射间隔、氢氧化钠浓度、钙黄绿素浓度和惰性气体对声致荧光的影响。在最优化的条件下,声致荧光强度与Ca(Ⅱ)在1×10-5~1×10-4mol/L浓度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73,检出限(3σ)为4×10-6mol/L。对浓度为3×10-5mol/L和1×10-4mol/L的Ca(Ⅱ)标准溶液进行13次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和1.1%,药物中Ca(Ⅱ)含量的测定结果与AAS方法测定结果一致,t、F检验也说明本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此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使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有望应用于大量荧光性物质及对荧光性物质的荧光有增强或抑制作用的各类物质的快速检测。二、声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评价抗氧化剂OH·清除能力方面的应用设计了流动式声致化学发光仪器装置,构建了声致化学发光分析法并应用于评价抗氧化剂的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采用超声辐射作为OH·产生源可以实现现场、无试剂地产生OH·,从而排除其他氧化剂、金属离子的干扰,提高了选择性;并可以实现OH·的即时产生、即时检测,避免了检测前物质被氧化所引起的误差。与流动体系相结合所设计的自冷却式装置,可以省去冷却器,并可以达到非常高的检测频率。基于OH·与鲁米诺反应会发出强烈的声致化学发光(SCL),抗氧化剂的加入将会猝灭OH·因而会抑制声致化学发光,通过测量SCL的抑制情况可以实现对抗氧化剂OH·清除能力的评价。考察了鲁米诺浓度、超声辐射时间、超声辐射间隔、流速等条件对声致化学发光的影响。在最优化的条件下,对八种OH·清除剂包括尿酸、抗坏血酸、单宁酸、L-半胱氨酸、谷胱甘肽、柠檬酸、水杨酸和DL-山梨醇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的OH·清除能力进行了评价。此外,基于鲁米诺和抗氧化剂的竞争反应,以鲁米诺为标准,本方法可实现物质与OH·反应相对速率常数的测定,基于此我们对八种抗氧化剂与OH·反应的相对速率常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SCL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快速,分析频率可达590h-1。
李增惠[8](2004)在《香山科学会议第222—225次学术讨论会简述》文中研究表明
郭德才[9](2003)在《浅释道教咒语中的科学原理》文中认为 咒语,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它除了有极强的生命力之外,更主要的是有一定的特定功能和神秘效应,并包涵了丰富的科学道理。一、神秘的咒语在道教和传统文化中,咒语恐怕是最难说清楚的一种奇特法术。《道法枢纽》云:“法中之法者,步罡掐诀,念咒,书符。”它不但在东方有,实质在西方和各民族中都有。从某
从征[10](2000)在《声致发光奥秘的理论阐述》文中指出哈佛大学、德国马尔堡大学和荷兰特文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已首次阐述单气泡声致发光(SBSL)的光发射,这是一种水中声驱动气泡周期性破坏并产生紫外光闪射的现象,单气泡声致发光是由于在20000K~30000K温度下等离子体的短暂形成。气泡中的多数气体都被驱动到溶液中,只留下氩和?..
二、声致发光奥秘的理论阐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声致发光奥秘的理论阐述(论文提纲范文)
(1)多泡声空化及发光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声空化及其发展简史 |
1.1.1 空化现象的发现 |
1.1.2 单泡及多泡空化效应 |
1.2 气泡动力学理论与实验研究 |
1.2.1 单泡和多泡理论研究 |
1.2.2 单泡和多泡实验研究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气泡动力学理论模型 |
2.1 球形单泡动力学模型 |
2.2 球形多泡及泡群动力学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空化多泡中周围大泡对中间小泡空化效应的影响 |
3.1 两种多泡模型 |
3.2 周围大泡对中间小泡空化效应的影响 |
3.2.1 空泡的半径变化 |
3.2.2 中间空泡泡内温度变化 |
3.2.3 周围空泡与中间空泡之间次Bjerknes力变化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BSL实验与泡群空化效应 |
4.1 实验系统介绍 |
4.2 实验前准备工作 |
4.2.1 抽气和充气过程 |
4.2.2 注意事项 |
4.3 MBSL实验 |
4.3.1 实验观察和记录 |
4.3.2 光谱测量 |
4.3.3 光谱分析 |
4.4 空化泡群数值模拟 |
4.4.1 内含气泡大小相同的不同类型泡群 |
4.4.2 内含气泡大小不同的不同类型泡群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本文内容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稀土盐水溶液中单泡声致发光的光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声空化和声致发光概述 |
1.2 声致发光的研究进展 |
1.2.1 空化泡的动力学研究 |
1.2.2 声致发光的光谱研究 |
1.2.3 声致发光参数相关性研究 |
1.2.4 声致发光机制研究 |
1.3 光谱学简介 |
1.3.1 原子光谱 |
1.3.2 分子光谱 |
1.4 论文概述 |
第二章 稳定单泡声致发光SBSL的实验系统 |
2.1 单泡声致发光的发生装置 |
2.1.1 谐振腔 |
2.1.2 工作液体 |
2.1.3 超声驱动系统及电路调节系统 |
2.1.4 单泡声致发光实验系统 |
2.2 单泡声致发光的测量系统 |
2.2.1 气泡动力学 |
2.2.2 光谱测量 |
第三章 稀土盐溶液中的SBSL光谱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溶液稀有气体的稀土盐溶液中的SBSL实验及测量 |
3.3 稀土盐溶液中单泡声致发光的光谱中的特征光谱 |
3.3.1 OH自由基特征光谱 |
3.3.2 Tb~(3+)离子特征谱线和Ar原子特征谱线 |
3.4 不同驱动声压下的OH自由基特征谱线 |
3.5 讨论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阶段工作情况 |
致谢 |
(3)手机屏幕超声加工声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手机屏幕材料研究现状 |
1.2.1 钢化玻璃 |
1.2.2 蓝宝石 |
1.3 国内外手机屏幕加工现状和发展趋势 |
1.4 超声工程的发展 |
1.5 国内外超声加工现状和发展趋势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7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手机屏幕磨料冲击加工机理 |
2.1 磨料冲击加工原理 |
2.2 磨料选择 |
2.2.1 磨料种类 |
2.2.2 磨料物理性能 |
2.2.3 磨料选择 |
2.3 磨料冲击加工机理模型分析 |
2.3.1 分析模型 |
2.3.2 磨料冲击行为的数值分析 |
2.4 工艺参数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 |
2.4.1 工具端面振幅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 |
2.4.2 振动频率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 |
2.4.3 静载荷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 |
2.4.4 磨料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 |
2.5 加工后残余应力对工件的影响 |
2.5.1 残余应力产生原因 |
2.5.2 残余应力对工件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声学系统设计 |
3.1 变幅杆振动形式与材料选择 |
3.1.1 变幅杆振动形式及特点 |
3.1.2 变幅杆材料选择与选用原则 |
3.2 变幅杆设计 |
3.2.1 传统变幅杆的设计 |
3.2.2 大直径复合变幅杆理论分析 |
3.3 工具头理论分析及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声学系统有限元分析 |
4.1 ANSYS有限元简介 |
4.2 有限元模态分析理论 |
4.3 有限元谐响应分析理论 |
4.4 基于ansys的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求解 |
4.4.1 变幅杆、工具头模态分析 |
4.4.2 变幅杆、工具头谐响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测试与实验 |
5.1 声学系统检测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回顾与总结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超声分子影像显像胰岛移植IBMIR(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IBMIR分子成像靶向超声造影剂制备及其检测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1.3 靶向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纯化 |
1.4 KGDS-TUCA一般特性的检测 |
1.5 KGDS-TUCA靶向结合效率及靶向性检测 |
1.6 KGDS-TUCA稳定性及造影增强实验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KGDS靶向超声造影剂的一般特性 |
2.2 KGDS-TUCA靶向性检测 |
2.3 KGDS-TUCA稳定性检测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猪胰岛细胞异种移植激活立即经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的体外模型构建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仪器材料 |
1.2 猪胰岛细胞的分离纯化 |
1.3 体外循环管道Tubing Loops内表面肝素化 |
1.4 温控摇床 |
1.5 研究样本分组 |
1.6 检测项目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Tubing Loops内不同浓度肝素对未加入胰岛的新鲜全血影响 |
2.2 摇摆60分钟实验各组血细胞、血浆指标结果 |
2.3 不同时间点各组血栓形成重量(g)结果 |
2.4 病理组织学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体外IBMIR的超声分子显像 |
背景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1.3 胰岛细胞分离及纯化 |
1.4 KGDS靶向超声造影剂制备及纯化 |
1.5 体外IBMIR模型 |
1.6 实验方案 |
1.7 检测项目 |
1.8 病理组织学检测 |
1.9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各实验组超声显像结果 |
2.2 超声检测出血凝块的时间及相应血凝块重量 |
2.3 C组血细胞、血浆指标检测结果 |
2.4 病理学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体内IBMIR的超声分子显像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实验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靶向超声造影剂制备 |
1.4 胰岛分离纯化与活性检测 |
1.5 海藻酸钠微囊制备及检测 |
1.6 动物准备 |
1.7 实验方案 |
1.8 血液学检测 |
1.9 组织病理学检测 |
1.10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超声造影结果 |
2.2 实验各组造影后30分钟,取血检测血液指标 |
2.3 病理结果 |
3 讨论 |
3.1 实验各组IBMIR相关血液学指标的改变的意义 |
3.2 KGDS-TUCA靶向超声造影剂显示体内IBMIR的可行性 |
3.3 KGDS-TUCA显示体内IBMIR的敏感性,即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 |
4 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一) |
综述 (二)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5)初中科学教材的统整组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简述 |
1.2.1 国内有关教材分析研究的现状 |
1.2.2 国外有关教材分析研究的现状 |
1.3 关键概念界定 |
1.3.1 教材 |
1.3.2 知识统整 |
1.3.3 经验统整 |
1.3.4 社会统整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2 科学教材统整组织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2.1 知识统整:科学课程的统整属性之一 |
2.2 经验统整:科学课程的统整属性之二 |
2.3 社会统整:科学课程的统整属性之三 |
2.4 科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2.4.1 科学教材内容的选择 |
2.4.2 科学教材内容的整合 |
2.5 本章小结 |
3 现行初中科学教材统整组织状况分析 |
3.1 科学教材编写的统整思路分析 |
3.2 科学教材统整组织状况分析 |
3.2.1 通过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进行的统整组织 |
3.2.2 通过科学探究进行的统整组织 |
3.2.3 通过“科学—技术—社会”课题进行的统整组织 |
3.3 本章小结 |
4 现行初中科学教材统整组织状况问卷调查 |
4.1 调查问卷设计 |
4.2 调查结果分析 |
4.2.1 问卷调查结果 |
4.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初中科学教材统整组织策略建议 |
5.1 关于通过统一科学概念原理进行统整组织的策略建议 |
5.2 关于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统整组织的策略建议 |
5.2.1 立足现代学习观,重新审视科学探究活动在教材中的比例 |
5.2.2 依据科学课程标准,选择高质量的科学探究内容 |
5.3 关于通过STS 互动关系的课题进行统整组织的策略建议 |
5.3.1 教材内容组织应“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 |
5.3.2 教材内容组织应“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
5.3.3 教材编写中应提供丰富的科学学习情景素材 |
5.4 本章小结 |
6 问题与展望 |
6.1 本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6.2 关于科学教材统整问题的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现行初中科学教材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6)拉兹洛的宇宙全息场理论及其哲学意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绪论 |
一. 拉兹洛全息场理论产生的背景 |
(一) 拉兹洛简介 |
(二) 难以解释的问题 |
(三) 理论的产生 |
二、拉兹洛的宇宙全息场理论 |
(一) 理论的内容 |
1. 全息场的性质 |
2. 通讯真空概念 |
(二) 拉兹洛的论证 |
1. 理论依据 |
2. 论证过程 |
3. “谜”的解释 |
(三) 全息场理论的印证 |
三、拉兹洛宇宙全息场理论的哲学意蕴 |
(一) 对新宇宙观的启发 |
(二) 发展多元论 |
(三) 本体论的转向 |
(四) “道”的再认识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7)基于声致荧光和声致化学发光的分析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综述声致发光研究进展 |
一、声致发光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进展 |
1 声致发光的研究历史 |
2 空化效应—声发光和声化学的基础 |
3 两种类型的声致发光及其发光机制 |
二、声致发光在其它方面的研究 |
1 声致荧光 |
2 声致化学发光 |
3 声致发光的一些应用研究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一、声致荧光分析方法应用于测定药物中的钙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3 结果与讨论 |
4 结论 |
二、声致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用于评价抗氧化剂抗 OH~.的能力 |
1 引言 |
2 实验部分 |
3 结果与讨论 |
4 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声致发光奥秘的理论阐述(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泡声空化及发光特性研究[D]. 清河美(Qinghim).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2]稀土盐水溶液中单泡声致发光的光谱研究[D]. 周超. 南京大学, 2013(12)
- [3]手机屏幕超声加工声学系统研究[D]. 腾志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2(06)
- [4]超声分子影像显像胰岛移植IBMIR[D]. 高峰. 中南大学, 2010(11)
- [5]初中科学教材的统整组织问题研究[D]. 石莺莺. 宁波大学, 2009(02)
- [6]拉兹洛的宇宙全息场理论及其哲学意蕴研究[D]. 孙宇卓. 吉林大学, 2008(11)
- [7]基于声致荧光和声致化学发光的分析应用研究[D]. 聂迎春. 陕西师范大学, 2007(01)
- [8]香山科学会议第222—225次学术讨论会简述[J]. 李增惠. 中国基础科学, 2004(04)
- [9]浅释道教咒语中的科学原理[A]. 郭德才. 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 2003
- [10]声致发光奥秘的理论阐述[J]. 从征.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