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岭土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复合材料在水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

高岭土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复合材料在水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

一、水润滑条件下高岭土填充UHMWPE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1](2021)在《凹凸棒石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干摩擦学机理研究》文中指出

王子博[2](2021)在《表面嵌微球的PMMA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聚合物材料的自润滑性能优异、化学稳定性高、性能可设计性强等,广泛应用于承载、传动、密封等为主的机械零部件中。当前,愈加苛刻的服役环境对机械活动零部件的摩擦材料及其表面性能提出严峻挑战,寻求高性能的摩擦材料及表面是提升机械活动零部件服役性能和寿命的关键。填充改性和表面织构化是提高聚合物减摩耐磨性能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表面嵌微球的新方法,同时实现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复合材料的填充改性和表面织构化双重效果,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表面强化和摩擦学性能改善,以及新材料的研发提供参考借鉴。采用常温自固化法,结合自润滑性能优良的聚四氟乙烯(PTFE)和聚醚醚酮(PEEK),分别制备了表面嵌304不锈钢球的PTFE/PMMA和PEEK/PMMA复合材料,以及表面嵌304不锈钢球、黄铜球、尼龙66(PA66)球和聚甲醛(POM)球的PMMA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微球种类、微球粒径、润滑介质种类等对表面嵌微球的PMMA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规律及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表面嵌钢球的PMMA复合材料相比,表面嵌钢球的PTFE/PMMA和PEEK/PMMA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均得到改善,当PTFE填充质量比为7wt%时,钢球/PTFE/PMMA复合材料表现较好的减摩耐磨性能,PTFE比PEEK更容易形成转移膜,转移膜的存在会明显降低摩擦。(2)微球粒径相同时,钢球能更好的降低PMMA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以及磨损率;微球粒径不同时,粒径为2mm,可形成较大的表面织构凹坑面积密度,从而使钢球/PMMA复合材料呈现出更低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适当减小粒径可以进一步降低黄铜球/PMMA复合材料的磨损率;粒径变化对POM球/PMMA复合材料磨损影响不大,但减小粒径会降低其摩擦系数。(3)当钢球粒径为2mm,PTFE填充质量比为7wt%时,钢球/PTFE/PMMA复合材料减摩耐磨性能最优。当钢球粒径为2mm,POM球粒径为1.588mm时,钢球/POM球/PMMA复合材料反而比POM球/PMMA复合材料和钢球PMMA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大。(4)相同粒径下的钢球/PMMA、黄铜球/PMMA和POM球/PMMA复合材料在液体石蜡润滑条件下摩擦系数最小,在合成油润滑条件下磨损率最低,现象与复合材料塑性变形程度和润滑膜的稳固程度相关。当POM球粒径为2.381mm时,POM球/PMMA复合材料在液体石蜡润滑条件下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在合成油润滑下有较低的磨损率。POM球/PMMA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载荷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载荷增大会产生弹塑性变形,继续增大会增强油膜流动性;随着速度增加,摩擦系数减小,润滑形式由混合润滑向流体润滑转变;而磨损率则随着载荷与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韩瑞杰[3](2021)在《特种橡胶密封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橡胶是一类最为常用的弹性密封材料,其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直接决定了橡胶密封构件服役的可靠性。密封的失效,尤其受高温、摩擦及材料结构损伤引起的密封失效,不仅会造成密封结构的破坏,还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探究橡胶密封材料在复杂环境下性能的变化机理及提升自身结构的优化水平已成为当前橡胶密封材料服役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论文围绕飞机舱门橡胶密封材料性能的评估及应用,以橡胶密封材料耐高温老化特性、老化机理的研究及飞机舱门织物/硅橡胶密封材料制备与表征为主题,在材料的耐高温配方、高温老化后力学性能、摩擦性能、织物/硅橡胶密封材料的摩擦及粘结复合工艺性能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以丁腈橡胶密封材料为基础材料研究了热氧老化前后平均交联密度和局部交联密度对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丁腈橡胶拉伸强度随交联密度的增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基于扩散限制型氧化(DLO)效应,测定了基体局部交联密度的梯度分布,揭示了热氧环境下交联点的分布失衡是阻碍受力过程中应力分散,造成力学性能损失的重要原因;研究了高温压缩环境下分子链交联与断裂之间的竞争关系,阐明了压缩残余变形在老化环境下的增长机制;建立了间隔应变模型,并基于位移累积法对橡胶的拉伸性能进行测试,证实了数字图像相关(DIC)在复杂环境下对橡胶大变形测量的可靠性。其次,在交联密度测试及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在热氧环境下力学性能变化的机理。基于CeO2和石墨烯良好的高温防护作用,设计并制备了高温耐受性优良的CeO2/石墨烯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揭示了热氧环境下CeO2对自由基的清除、石墨烯与苯基团的π-π共轭效应是提升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高温耐受性的重要因素;结合热分析动力学计算了硅橡胶复合材料热降解的平均活化能E,进一步验证了 CeO2和石墨烯在热氧老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力学测试表明,基于CeO2(2 phr)和石墨烯(0.8 phr)对基体良好的热防护作用,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在300℃/48 h老化后的拉伸强度及拉断伸长率分别保持在4.67 MPa和180%。然后,基于CeO2和石墨烯良好的热防护作用,探究了 CeO2/石墨烯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热氧老化前后摩擦系数及磨损形貌的变化规律。通过表层交联密度的测定及表面形貌的分析,研究了表面基体硬度、粗糙度及缺陷对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和磨耗比的影响。CeO2与石墨烯对基体良好的热防护作用及石墨烯的自润滑效应均可有助于降低材料的磨耗比,但过量(1.5 phr)石墨烯加入后会引起摩擦表面基体抵御循环剪切能力的下降,造成老化后基体磨耗比由0.8 phr石墨烯时的4.24×10-3 mm-3/N.m提升至4.44×10-3 mm-3/N·m。再次,通过摩擦系数及磨损形貌的对比,证实了表层聚酯织物对硅橡胶基体耐磨性能的显着提升作用。设计制备了含双层织物的硅橡胶复合材料,并基于服役环境,研究了织物/硅橡胶密封材料在干滑/浸水/高温/浸油环境下磨损形貌的差异及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观察了滑动速率、外部荷载及织物纱线方向对织物/硅橡胶密封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指出浸水环境下高荷载(25 N)对织物纤维的牵拉及破断作用是导致织物原始结构破坏及表面严重破损的重要原因。最后,通过硅橡胶基体的改性及胶粘剂调配工艺的改善,提升了织物与硅橡胶的粘结性能。基于拉伸、撕裂、剥离等测试,确定了以0.2 phr钛酸酯作为最优含量来增强硅橡胶与织物的粘结性能。接触角测试、红外表征及剥离测试表明,钛酸酯的加入有助于提升硅橡胶的可粘接性。随着钛酸酯含量从0 phr增加至0.2 phr,硅橡胶基体表面的接触角从123.33°下降至108.39°。改性后的硅橡胶基体表面润湿性显着增强,这是硅橡胶与聚酯织物粘结性能提升的重要原因。此外,基于织物纱线拉伸模量的差异,获得了外层织物的剥离状态及内层织物与橡胶的相互作用对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剥离强度及剥离伸长量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将对橡胶密封材料高温老化机理的探索及综合性能的评估提供有价值参考;同时,织物/硅橡胶密封材料多工况下摩擦行为的研究及织物与硅橡胶粘结复合工艺的改善都将为航空织物/橡胶密封材料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支持。

黄彧,王文东,黄炜,应春菊[4](2020)在《聚四氟乙烯在滑动轴承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讨论了3种聚四氟乙烯类滑动轴承用固体润滑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聚四氟乙烯衬垫型滑动轴承用固体润滑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应用概况,以及这些固体润滑材料在轴承使用中面临的问题,以期为将来开发新型聚四氟乙烯滑动轴承用固体润滑材料提供参考和建议。

杨锐[5](2020)在《功能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文中提出机械装备部件失效的三大主要原因是磨损、腐蚀和断裂,其中大约80%机械零件的失效由磨损造成。作为各类机械设备主要的润滑介质,传统润滑油在比较苛刻的工况环境表现出的局限性不容忽视。新型润滑油添加剂的研发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磨损自修复型添加剂的研究为节约材料和能源消耗提供了一个途径。添加剂材料的分散稳定性极大影响油品的性质,所以对于能够在润滑油中能够稳定分散的磨损自修复型添加剂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主要制备了几种功能化石墨烯及其与矿物的复合材料,系统研究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性能及其修复功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分别用硅烷偶联剂对自制氧化石墨烯(GO)和商用氧化石墨烯(CGO)进行表面功能化处理,得到功能化石墨烯FGO和FCGO。系统研究了商用墨烯(GE)、GO、CGO、FGO和FCGO的摩擦性能。对比发现,功能化石墨烯与油样有着更好的亲和性,可在润滑油稳定分散10天),可以明显提高润滑性能。当FGO和FCGO的添加量为0.6 mg/m L时,油样具有最优异的摩擦学性能,相比空白润滑油的摩擦系数分别降低了37.3%和30.5%,磨斑直径分别降低了13.0%和11.3%。其中FGO油样的磨斑表面硬度相比于钢球表面提高了约10.0%。尽管功能化石墨烯与GE有着类似的摩擦学特性,但是FGO具有更优异的修复摩擦副表面性能。为获得摩擦性能更优异的润滑油添加剂,进一步通过水热还原制备了FGO分别与膨润土(BTT)、凹凸棒(ATTP)、蛇纹石(AGT)、高岭土(KLT)天然硅酸盐化学键合形成的四种功能石墨烯(FG)/硅酸盐复合材料:FG/BTT、FG/ATTP、FG/AGT、FG/KLT。通过两种材料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在油样中的分散稳定性。FG/BTT油样在0.6 mg/m L具有较为优异的润滑性能,摩擦系数、磨斑直径分别比润滑油油样降低约50.9%和17.3%;而FG/ATTP、FG/AGT和FG/KLT油样在0.4 mg/m L时材料具有最优异的润滑性能,其中FG/AGT油样摩擦系数相比润滑油降低的最多为52.3%,对应磨斑直径降低了约14.3%。添加了FG/BTT、FG/ATTP、FG/AGT和FG/KLT的油样使得磨损面的硬度分别比钢球提高了22.4%、13.0%、14.7和15.3%。

冉进成[6](2019)在《低吸水性耐磨碳纤维增强尼龙46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尼龙(PA)是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机械、医疗和运动器材等领域。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领域对工程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对耐高温工程塑料需求急剧扩大。尼龙46(PA46)是少数几种商业化的耐高温尼龙之一,其具有高熔点、高结晶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其结构中酰胺基含量较高,因此吸水性强,吸水后强度降低,并影响尺寸稳定性,限制了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如何有效降低PA46的吸水性,同时提高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热性和阻燃性能等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聚苯醚吸水性低、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好,常被用于PA的改性。本论文采用熔融共混法,以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苯醚(PPOG)与PA46共混降低PA46的吸水性,添加有机改性纳米磷酸锆(FZrP)与聚氨酯包覆处理的碳纤维(PCF)作为增强填料,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低吸水性耐磨PA46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吸水性、力学性能、耐热性、摩擦磨损性能等。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了PPOG对PA46吸水性、力学性能、流动性能、热变形温度(HDT)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PPOG可大幅降低PA46/PPOG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当PPOG用量为10 wt%时,复合材料吸水率从4.67%下降至2.64%,并保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流动性和耐热性。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PA46和PPOG相容性良好,PPOG以微小尺寸均匀分散在PA46基体中。(2)通过水热法合成磷酸锆(ZrP),再经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修饰得到有机改性纳米磷酸锆(FZrP),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A46/PPOG/FZrP纳米复合材料。水接触角(WCA)、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表明,KH-550显着降低了ZrP的亲水性,ZrP被成功剥离为薄的纳米片层。研究发现,FZrP显着增强了PA46/PPOG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力学性能,使吸水性降低。与纯PA46/PPOG相比,当FZrP用量为2 wt%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分别从0.53和12.4 mm3下降到0.23和0.7 mm3;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从81.9 MPa、127.3 MPa和9.3 kJ/m2增加至94.4 MPa、139.0 MPa和12.7 kJ/m2;吸水率从2.64%下降至2.43%。磨损表面和磨屑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X)、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RD等分析表明,在摩擦过程中,FZrP由于与基体较强的界面结合,难以被剥落,而是保留并富集在磨损表面,形成了一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润滑作用的保护层,从而显着降低了PA46/PPOG/FZrP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3)研究了聚氨酯包覆处理的碳纤维(PCF)对PA46/PPOG复合材料吸水性、力学性能、热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等的影响。研究发现,PCF显着提高了PA46/PPOG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和耐热性,在一定程度上使PA46/PPOG复合材料的导热性提高,吸水性降低。与纯PA46/PPOG相比,当PCF用量为40 wt%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从81.9 MPa和127.3 MPa增加至282.5 MPa和411.6 MPa;磨损体积从12.4 mm3下降为0.6 mm3。当PCF用量为20 wt%时,PA46/PPOG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冲击强度,从9.3 kJ/m2增加至15.1 kJ/m2。冲击断面SEM照片表明,PCF与PA46/PPOG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从而显着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摩擦转移膜的拉曼光谱(LRS)结果表明,摩擦过程中部分碳纤维发生石墨化转变。摩擦过程中形成润滑保护层减少了摩擦面的直接接触,降低了摩擦系数,从而显着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失重分析(TGA)表明,PCF可以提高PA46/PPOG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和耐热性。当PCF用量仅为10 wt%时,复合材料热变形温度(HDT)即达到281℃,比纯PA46/PPOG增加了110℃。(4)在PA46/PPOG中加入FZrP和PCF,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低吸水性耐磨PA46/PPOG/FZrP/PCF复合材料。研究发现,同时添加FZrP与PCF显着提高了PA46/PPOG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力学性能、耐磨性和阻燃性。当FZrP和PCF用量分别为2 wt%和20 wt%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240.0MPa,334.2 MPa和19.1 kJ/m2;吸水率仅为1.53%;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分别为0.23和6.4 mm3;与PA46/PPOG相比,PA46/PPOG/FZrP/PCF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从30.5%增加至42.0%,锥形量热分析(CCT)起燃时间(TTI)从27 s延长至40 s,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由807.6 kW/m2下降至278.1 kW/m2。磨损表面SEM照片表明,FZrP对PCF的剥落和破碎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使复合材料耐磨性增加。燃烧炭层的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LRS和XPS等分析表明,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难燃碳纤维作为骨架支撑,FZrP可以有效催化PA46/PPOG成炭,从而有助于形成致密牢固的炭层,有效阻隔热、氧气和可燃气体的传输,从而显着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杨孟进[7](2018)在《陶瓷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密度聚乙烯(HDPE)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管道领域备受青睐,被广泛应用于燃气输送、给水、排污、农业灌溉、矿山细颗粒固体输送等领域,而这些领域的应用大部分都要求HDPE具有良好的摩擦性能。为了提高HDPE的耐磨性能,本课题根据“软基体加硬质点”增磨原理,以Si02为主要成分的陶瓷粉为增强相制备HDPE基复合材料。首先采用两种方法复合原材料(陶瓷粉接枝聚丙烯酰胺改性法及添加偶联剂KH550法),而后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和注射机熔融共混、注射成型陶瓷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通过刻蚀断面观察陶瓷粉在HDPE基体中的分散状况,并结合力学性能(拉伸、冲击)和微观界面的直观观察对陶瓷粉与基体的复合方法进行优选。利用MMS-2A型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复合材料在干摩擦工况、水润滑工况以及复合材料沸水浴处理后的摩擦性能,研究陶瓷粉加入量、载荷对各种工况下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复合材料的硬度、晶粒形貌、晶粒度和晶型探讨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结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摩擦表面SEM形貌、能谱、微观三维形貌和粗糙度参数探讨复合材料在不同工况下的磨损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陶瓷粉添加范围内(≤20wt%),陶瓷粉在HDPE基体中的分散性良好,没有大的团聚体。KH550改性法陶瓷粉与HDPE基体的复合方法更佳,5wt%陶瓷粉/KH550/高密度聚乙烯(5wt%CPs/KH550/HDPE)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冲击强度分别比纯HDPE提高了13.8%和8.0%,抗拉强度达到24.76MPa。干摩擦工况下,载荷为50N时,CPs/KH550/HDPE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及磨损率分别在0.4815~0.5291和1.30~1.49×10-6mm3.N-1.m-1之间波动;载荷为110N时,20wt%CPs/KH550/HDPE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分别比纯HDPE增加了11.5%和降低了38.8%;陶瓷粉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由粘着磨损、疲劳磨损向磨粒磨损转变。水润滑工况下,50N和150N载荷下CPs/KH550/HDPE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及磨损率均明显小于纯HDPE,20wt%CPs/KH550/HDPE复合材料在150N载荷时的摩擦系数及磨损率分别比纯HDPE减小了38.9%和62.1%;纯HDPE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犁耕切削作用,而CPs/KH550/HDPE复合材料的摩损机理为轻微的磨粒磨损。CPs/KH550/HDPE复合材料100℃水浴加热5h和10h后仍具有良好的摩擦性能,150N载荷时10wt%CPs/KH550/HDPE水浴加热5h后的磨损率比纯HDPE降低了38.0%;磨损机理由纯HDPE的塑性变形—犁耕作用机理转变为磨粒磨损机理。陶瓷粉的加入并不改变HDPE的晶型,而是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硬度,使复合材料承载能力增加,并且陶瓷粉具有细晶强化效应,以及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这些应该是CPs/KH550/HDPE复合材料耐磨性好的主要原因。

姚亚丽[8](2017)在《减摩抗磨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在摩擦润滑领域,润滑油添加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要用来提高基础油的综合性能,比如降低摩擦磨损,修补磨损表面等。最常使用的添加剂是减摩抗磨润滑油添加剂。随着添加剂的加入,润滑油的质量和减摩抗磨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传统润滑油添加剂含有较多硫、磷、氯等对环境有害的元素,难以达到环保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寻求新型、环境友好型润滑油添加剂,其中对含氮硼酸酯和离子液体以及微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更是成为焦点。本文中我们主要运用分子设计的方法制备出四种有机含氮杂环硼酸酯以及一种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而且制备了经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保护的铜微米颗粒并探讨硼酸酯和离子液体与铜微米颗粒的摩擦学性能。此外,我们还制备了填充铜微米颗粒以及SiO2纳米颗粒的聚四氟乙烯(PTFE)颗粒,并研究了其在工业白油中的减摩抗磨能力。最后,本文主要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磨损表面进行分析,探究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润滑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有机含氮杂环硼酸酯和铜微米颗粒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通过分析设计的方法合成了四种油溶性较好的有机含氮杂环硼酸酯BNH以及Cu微米颗粒并在MR-S10B型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其作为工业白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对钢球的磨损表面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PS分析。结果表明,这四种含氮杂环硼酸酯以及Cu微米颗粒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减摩抗磨效果,且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其润滑机理主要是在润滑表面形成含有B2O3、Fe203、Fe304、有机氮化合物等的摩擦化学反应膜。(2)功能化离子液体与铜微米颗粒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采用两步法制备出具有减摩抗磨效果的功能化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EAMIM]BF4,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单独加入该离子液体和Cu微米颗粒以及同时添加这两种添加剂在葵花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利用XPS分析磨损表面化学元素状态并分析其润滑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效果并且与Cu微米颗粒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XPS分析其润滑机理是离子液体能与金属发生复杂的摩擦化学反应而生成一层由Cu,CuO,Fe203,Fe304,Fe2B和FeF3等组成的润滑膜,此外,Cu微米颗粒的自修复能力也有一定的润滑作用。(3)填充聚四氟乙烯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通过预还原氧化法和沉淀法分别制备出经过PVP保护的Cu微米颗粒和Si02纳米颗粒,并将此作为填充剂填充到PTFE中,并用四球摩擦机探究填充前后PTFE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发现经过填充之后的PTFE要比未经填充的PTFE表现出更好的减摩抗磨效果,对磨损表面的XPS分析结果表明其润滑机理除了由于PTFE的自润滑效果生成的转移膜之外,Cu微米颗粒的自修复能力以及SiO2能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的氧化物也起到一定的其润滑作用。

谌磊[9](2017)在《水泵导轴承用抗砂耐磨复合材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泵导轴承是水泵的关键零部件,其使用性能直接关系到水泵运行效果、节能效率以及正常使用寿命。在工况条件复杂,尤其是水体含砂量较大的情况下,大部分水泵失效是由水泵导轴承抗砂耐磨性差引起的,这样既增加了水泵保养维修费用,又缩短了水泵使用寿命。因此,对水泵导轴承材料的抗砂耐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试图研制新型水泵导轴承用抗砂耐磨复合材料,并对其流动性、吸水性、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及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挤出-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共混物为基体的不同漆籽壳纤维(LSSF)含量的复合材料,其中UHMWPE分子量为400万和600万两种。研究了 LSSF含量和不同分子量UHMWPE对复合材料流动性能、吸水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SSF能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流动性同时使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得到提升;适量的LSSF有利于提高LSSF/HDPE/UHMWPE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但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却有所下降;当LSSF含量为15wt%时,LSSF/HDPE/UHMWPE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都得到大幅度改善;而UHMWPE分子量为600万的LSSF/HDPE/UHMW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以及耐磨性能要比UHMWPE分子量为400万的LSSF/HDPE/UHMWPE复合材料好。采用15wt%LSSF、分子量为600万的UHMWPE制备LSSF/HDPE/UHMWPE复合材料,其综合性能最佳。2.LSSF/HDPE/UHMWPE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下试验表明:其摩擦系数与载荷大小无关,但磨损量随着载荷增加有上升趋势;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与配副材质有密切关系。在45#钢、GCrl5和不锈钢三种配副中,与不锈钢配副时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最小;与45#钢配副时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最大;复合材料在砂水中摩擦磨损试验表明:复合材料在砂水中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都比在清水中大;砂水中砂粒粒度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也有影响,复合材料磨损量随着砂粒粒度的增大而增加,摩擦系数随着砂粒粒度的增大而减小;砂水中砂含量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也有一定影响,含砂量越大,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和磨损量也越大。3.通过对试样摩擦磨损表面SEM分析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复合材料磨损机理也有所不同。在干摩擦条件下,复合材料磨损机理以粘着磨损和塑性变形为主,在砂水条件下,则以磨粒磨损、疲劳磨损和塑性变形为主。4.LSSF/HDPE/UHMWPE复合材料抗砂耐磨性能优良,可以考虑应用于具有较高耐砂性的水泵导轴承。

周潇然[10](2017)在《纳米二硫化钼水润滑橡塑尾轴承摩擦磨损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润滑轴承自诞生之日起由于其优异的减振降噪、抗冲击等性能得到了广泛使用,而轴承材料的综合性能是保证其正常工作的前提,尤其是摩擦磨损特性,直接影响船舶运行的安全性和轴系的使用寿命。但目前多数水润滑轴承材料还是依靠国外技术,且在橡塑水润滑轴承的润滑理论方面也稍有欠缺,因此通过对不同轴承材料的试验探索,深入比较各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差异并分析其润滑机理,对改善船舶水润滑尾轴承的摩擦学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橡塑(丁腈橡胶/UHMWPE)材料为基体,以二硫化钼的粒度和添加量为变量,探究了不同配方的材料在不同载荷、不同转速以及不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取得了以下成果:(1)基于Fluent实现了对全副轴承和单个试块水膜承载方式的仿真,为后续的摩擦性能试验提供部分理论支撑。(2)总结出一套适用于二硫化钼橡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指标都满足美国军标MIL-DTL-17901C(SH)和中国船标CB/T769-2008的要求,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橡塑材料的基本结构形式以及纳米二硫化钼和微米二硫化钼在橡塑基体中的分布状态,并阐述了二硫化钼对橡胶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3)基于阿克隆磨耗机和自主设计的SSB-100V水润滑轴承试验台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试验探究,结果表明:比压和转速都对材料的摩擦系数有较大影响;在相同工况下,材料摩擦系数随着二硫化钼添加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且纳米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都要低于微米复合材料;当纳米二硫化钼添加量为9phr时,水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达到最低,此时影响摩擦性能的正负因素达到平衡点。复合材料在干摩擦和水润滑两种条件下的磨损量呈相反趋势,结合复合材料的结构形式和砂轮、铜套的表面形貌,分析是二硫化钼粒子在铜套和砂轮表面形成性能不同的减磨层所致;在定距离变速磨损试验中,也对水润滑条件下不同磨损速度的表面形貌及形成机理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二、水润滑条件下高岭土填充UHMWPE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润滑条件下高岭土填充UHMWPE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2)表面嵌微球的PMMA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填充改性和表面织构的摩擦学研究现状
        1.2.1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填充改性的摩擦学研究现状
        1.2.2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表面织构的摩擦学研究现状
    1.3 PMMA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PMMA基复合材料制备及表征方法
    2.1 试验材料及PMMA基复合材料制备
        2.1.1 试验原材料
        2.1.2 PMMA基复合材料制备
    2.2 摩擦学试验方案
    2.3 PMMA基复合材料的分析与表征
        2.3.1 PMMA基复合材料表面织构形貌分析
        2.3.2 磨痕形貌分析
        2.3.3 磨痕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表面嵌钢球的PMMA基复合材料干摩擦学性能
    3.1 表面嵌钢球的PMMA基复合材料干摩擦学性能
        3.1.1 钢球/PMMA复合材料的织构形貌
        3.1.2 钢球/PMMA复合材料的硬度
        3.1.3 钢球对PMMA基复合材料干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2 表面嵌钢球的PTFE/PMMA复合材料干摩擦学性能
        3.2.1 钢球/PTFE/PMMA复合材料的织构形貌
        3.2.2 PTFE含量对钢球/PTFE/PMMA硬度的影响
        3.2.3 PTFE含量对钢球/PTFE/PMMA干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3 表面嵌钢球的PEEK/PMMA复合材料干摩擦学性能
        3.3.1 钢球/PEEK/PMMA复合材料的织构形貌
        3.3.2 PEEK含量对钢球/PEEK/PMMA硬度的影响
        3.3.3 PEEK含量对钢球/PEEK/PMMA干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表面嵌不同微球的PMMA基复合材料干摩擦学性能
    4.1 微球种类对PMMA基复合材料干摩擦学性能影响
        4.1.1 表面嵌不同种类微球的PMMA基复合材料织构形貌
        4.1.2 不同种类微球对微球/PMMA硬度的影响
        4.1.3 不同种类微球对微球/PMMA干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2 微球粒径对PMMA基复合材料干摩擦学性能影响
        4.2.1 不同粒径微球在PMMA基复合材料表面分布
        4.2.2 不同粒径微球对微球/PMMA硬度的影响
        4.2.3 不同粒径微球对微球/PMMA干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3 钢球/POM球协同对PMMA基复合材料干摩擦性能
        4.3.1 钢球/POM球在PMMA基复合材料织构形貌
        4.3.2 钢球/POM球/PMMA复合材料干摩擦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润滑介质下PMMA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
    5.1 润滑介质对PMMA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影响
        5.1.1 PMMA基复合材料在液体石蜡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
        5.1.2 PMMA基复合材料在合成油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
        5.1.3 PMMA基复合材料在去离子水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
    5.2 载荷和速度对POM球/PMMA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影响
        5.2.1 载荷对POM球/PMMA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5.2.2 速度对POM球/PMMA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5.2.3 PMMA基复合材料磨损机理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3)特种橡胶密封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绪论
    2.1 橡胶密封材料应用背景概述
    2.2 橡胶密封材料高温老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2.2.1 橡胶密封材料耐高温老化配方的研究
        2.2.2 橡胶密封材料高温老化机理的研究
    2.3 橡胶基密封材料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进展
        2.3.1 橡胶密封材料摩擦性能的研究
        2.3.2 织物/橡胶密封材料摩擦性能的研究
    2.4 织物与橡胶基体粘结复合工艺及性能的研究进展
    2.5 研究现状评述
    2.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 橡胶密封材料高温老化前后交联密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以丁腈橡胶基体为例
    3.1 丁腈橡胶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
        3.1.1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3.1.2 试样的制备工艺
    3.2 丁腈橡胶复合材料试样的测试方法
        3.2.1 材料的热氧老化
        3.2.2 交联密度的测试
        3.2.3 力学性能测试
        3.2.4 SEM和EDS测试
        3.2.5 数字图像相关测试
    3.3 丁腈橡胶复合材料交联密度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3.3.1 丁腈橡胶复合材料配方的优化
        3.3.2 交联密度对丁腈橡胶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3.3.3 热氧老化对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
        3.3.4 试样厚度及外部工况对基体局部交联密度的影响
        3.3.5 DIC在高温环境下对丁腈橡胶大变形测量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4 CeO_2/石墨烯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热氧老化前后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4.1 实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4.1.1 实验材料
        4.1.2 试样的制备工艺
    4.2 CeO_2/石墨烯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的测试方法
        4.2.1 硫化曲线测试
        4.2.2 材料的热氧老化
        4.2.3 SEM形貌表征
        4.2.4 热重分析(TGA)测试
        4.2.5 溶胀平衡测试
        4.2.6 拉伸性能及硬度测试
    4.3 CeO_2和石墨烯对硅橡胶(苯基)基体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4.3.1 CeO_2和石墨烯在硅橡胶(苯基)基体中的分散
        4.3.2 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的硫化特性分析
        4.3.3 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的热降解机理分析
        4.3.4 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的热分析动力学研究
        4.3.5 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的溶胀平衡测试分析
        4.3.6 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CeO_2/石墨烯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热氧老化前后摩擦性能实验研究
    5.1 实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5.1.1 实验材料
        5.1.2 试样的制备工艺
    5.2 CeO_2/石墨烯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实验测试方法
        5.2.1 材料的热氧老化
        5.2.2 摩擦实验测试
        5.2.3 SEM及XRD测试
        5.2.4 表层交联密度的测试
        5.2.5 硬度的测试
    5.3 热氧老化对硅橡胶(苯基)基体摩擦性能的影响
        5.3.1 XRD和SEM对橡胶基体中CeO_2和石墨烯的观察
        5.3.2 热氧老化对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
        5.3.3 外部荷载对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
        5.3.4 热氧老化对硅橡胶(苯基)复合材料磨耗特性的影响
        5.3.5 硅橡胶复合材料特定工况下摩擦磨损性能对比
    5.4 本章小结
6 聚酯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多环境下的摩擦行为实验研究
    6.1 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
        6.1.1 实验材料
        6.1.2 试样的制备工艺
    6.2 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测试方法
        6.2.1 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试样摩擦条件的设定
        6.2.2 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试样摩擦工况设定
    6.3 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不同环境下的摩擦测试
        6.3.1 外层织物对硅橡胶基体摩擦性能的影响
        6.3.2 干滑环境下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摩擦行为
        6.3.3 高温环境下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摩擦行为
        6.3.4 浸水环境下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摩擦行为
        6.3.5 浸油环境下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摩擦行为
    6.4 本章小结
7 钛酸酯改性硅橡胶与聚酯织物粘结性能的实验研究
    7.1 硅橡胶与聚酯织物的处理与改性
        7.1.1 实验材料
        7.1.2 聚酯织物的处理
        7.1.3 胶粘剂的调配及固化工艺的改进
        7.1.4 钛酸酯对硅橡胶的改性
    7.2 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及测试方法
        7.2.1 试样的制备工艺
        7.2.2 实验仪器及测试方法
    7.3 钛酸酯改性硅橡胶的粘结性能
        7.3.1 不同含量钛酸酯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7.3.2 外层织物在硅橡胶表面的剥离测试
        7.3.3 改性对硅橡胶和聚酯织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7.3.4 织物纱线方向对双层织物/硅橡胶复合材料剥离性能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全文总结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8.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聚四氟乙烯在滑动轴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在镶嵌型滑动轴承中的应用
2 在衬垫型滑动轴承中的应用
    2.1 聚四氟乙烯填充复合衬垫型滑动轴承
    2.2 聚四氟乙烯纤维织物衬垫型滑动轴承
3 其他应用
4 结语

(5)功能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润滑油添加剂分类
        1.2.1 有机材料添加剂
        1.2.2 无机材料添加剂
        1.2.3 复合材料添加剂
    1.3 影响润滑剂摩擦学性能的添加剂纳米粒子参数
        1.3.1 纳米尺寸效应
        1.3.2 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
        1.3.3 内部纳米结构效应
        1.3.4 表面功能化效应
        1.3.5 纳米粒子浓度的影响
    1.4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课题研究内容
2 实验试剂与设备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样品表征
    2.4 摩擦学性能测试以及表征
        2.4.1 摩擦学性能测试
        2.4.2 摩擦学性能表征
3 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
        3.2.2 材料结构与形貌表征
        3.2.3 摩擦学性能测试油样制备
        3.2.4 摩擦学性能表征
    3.3 结构与形貌
    3.4 摩擦学性能
        3.4.1 HT-1000摩擦磨损试验
        3.4.2 四球摩擦磨损试验
    3.5 本章小结
4 FG/BT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FG/BTT复合材料的制备
        4.2.2 材料结构与形貌表征
        4.2.3 摩擦学性能测试油样制备
        4.2.4 摩擦学性能表征
    4.3 结构与形貌
    4.4 摩擦学性能
        4.4.1 HT-1000摩擦磨损试验
        4.4.2 四球摩擦磨损试验
    4.5 本章小结
5 FG/ATTP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FG/ATTP复合材料的制备
        5.2.2 材料结构与形貌表征
        5.2.3 摩擦学性能测试油样制备
        5.2.4 摩擦学性能表征
    5.3 结构与形貌
    5.4 摩擦学性能
        5.4.1 HT-1000摩擦磨损试验
        5.4.2 四球摩擦磨损试验
    5.5 本章小结
6 FG/AG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FG/AGT复合材料的制备
        6.2.2 材料结构与形貌表征
        6.2.3 摩擦学性能测试油样制备
        6.2.4 摩擦学性能表征
    6.3 结构与形貌
    6.4 摩擦学性能
        6.4.1 HT-1000摩擦磨损试验
        6.4.2 四球摩擦磨损试验
    6.5 本章小结
7 FG/KLT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7.1 前言
    7.2 实验部分
        7.2.1 FG/KLT复合材料的制备
        7.2.2 材料结构与形貌表征
        7.2.3 摩擦学性能测试油样制备
        7.2.4 摩擦学性能表征
    7.3 结构与形貌
    7.4 摩擦学性能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工作与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8.3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低吸水性耐磨碳纤维增强尼龙46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尼龙共混改性研究
        1.2.1 尼龙/聚乙烯共混物
        1.2.2 尼龙/聚丙烯共混物
        1.2.3 尼龙/聚酯共混物
        1.2.4 尼龙/聚苯硫醚共混物
        1.2.5 尼龙/聚苯醚共混物
    1.3 尼龙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1 尼龙/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
        1.3.2 尼龙/无机粒子纳米复合材料
        1.3.3 尼龙/层状无机物纳米复合材料
        1.3.4 其它尼龙基纳米复合材料
    1.4 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4.1 碳纤维
        1.4.2 碳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
        1.4.3 碳纤维混杂增强尼龙复合材料
    1.5 尼龙46 及其研究进展
        1.5.1 尼龙46 的结构与性能
        1.5.2 尼龙46 应用领域
        1.5.3 尼龙46 改性
    1.6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特色与创新之处
        1.6.1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
        1.6.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3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PA46/PPOG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
        2.2.2 仪器和设备
        2.2.3 样品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POG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吸水性的影响
        2.3.2 PPOG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2.3.3 PA46/PPOG复合材料冲击断面SEM分析
        2.3.4 PPOG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2.3.5 PPOG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热变形温度的影响
        2.3.6 PA46/PPOG复合材料的DSC分析
        2.3.7 PA46/PPOG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ZrP增强PA46/PPOG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3.2.2 仪器和设备
        3.2.3 有机改性纳米磷酸锆的制备
        3.2.4 PA46/PPOG/FZrP复合材料的制备
        3.2.5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FZrP的表征
        3.3.2 FZrP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吸水性的影响
        3.3.3 FZrP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3.4 PA46/PPOG/FZrP复合材料冲击断面SEM分析
        3.3.5 PA46/PPOG/FZrP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
        3.3.6 PA46/PPOG/FZrP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纤维增强PA46/PPOG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
        4.2.2 仪器和设备
        4.2.3 样品的制备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CF的表征
        4.3.2 碳纤维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吸水性的影响
        4.3.3 碳纤维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
        4.3.4 碳纤维增强PA46/PPOG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SEM分析
        4.3.5 碳纤维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
        4.3.6 碳纤维用量对PA46/PPOG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4.3.7 PA46/PPOG/PCF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FZrP和 PCF混杂增强PA46/PPOG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料
        5.2.2 仪器和设备
        5.2.3 样品的制备
        5.2.4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FZrP和 PCF对 PA46/PPOG复合材料吸水性的影响
        5.3.2 FZrP和 PCF对 PA46/PPOG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5.3.3 PA46/PPOG/FZrP/PCF复合材料冲击断面的SEM分析
        5.3.4 FZrP和 PCF对 PA46/PPOG复合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
        5.3.5 FZrP和 PCF对 PA46/PPOG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5.3.6 载荷和速度对PA46/PPOG/FZrP/PCF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5.3.7 温度对PA46/PPOG/FZrP/PCF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5.3.8 PA46/PPOG/FZrP/PCF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陶瓷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聚合物摩擦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聚合物摩擦学简介
        1.2.2 影响聚合物摩擦磨损的因素
        1.2.3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
    1.3 无机填料/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无机填料与高密度聚乙烯基体的复合方法
        1.3.2 无机填料/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1.3.3 无机填料/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
        1.3.4 无机填料/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本课题的意义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方法
    2.1 主要原材料
    2.2 陶瓷粉的改性
        2.2.1 硅烷偶联剂法
        2.2.2 接枝聚丙烯酰胺法
    2.3 复合材料的制备
    2.4 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
        2.4.1 摩擦性能
        2.4.2 力学性能
        2.4.3 热稳定性能
    2.5 复合材料的形貌观察
        2.5.1 陶瓷粉在基体中的分散形貌
        2.5.2 陶瓷粉与基体的界面形貌
        2.5.3 晶粒形貌
        2.5.4 摩擦磨损表面形貌
    2.6 其它表征
        2.6.1 晶型及晶粒度
        2.6.2 表面官能团
        2.6.3 润湿角
第三章 陶瓷粉与基体复合方法的优化
    3.1 引言
    3.2 陶瓷粉在基体中的分散状态
    3.3 复合材料的界面
    3.4 复合材料对SiO_2的润湿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陶瓷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
    4.1 引言
    4.2 干摩擦工况下的摩擦性能
    4.3 水润滑工况下的摩擦性能
    4.4 沸水浴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
    4.5 复合材料的硬度
    4.6 复合材料的晶粒
        4.6.1 复合材料的晶粒形貌
        4.6.2 复合材料的晶粒度
    4.7 复合材料的晶型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陶瓷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
    5.1 引言
    5.2 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5.3 干摩擦工况下的磨损机理
    5.4 水润滑工况下的磨损机理
    5.5 沸水浴处理后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的成果及学术论文

(8)减摩抗磨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含氮杂环化合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
        1.2.1 含氮杂环化合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1.2.2 含氮杂环化合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存在的问题
    1.3 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
        1.3.1 不同类型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1.3.2 纳米粒子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存在的问题
    1.4 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
        1.4.1 离子液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1.4.2 离子液体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1.5 填充聚四氟乙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
        1.5.1 填充改性聚四氟乙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1.5.2 PTFE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1.6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内容
2 有机含氮杂环硼酸酯和铜微米颗粒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含氮杂环硼酸酯和Cu微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2.3 摩擦学性能的测试方法与结果分析
        2.3.1 摩擦学性能测试方法
        2.3.2 摩擦学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2.3.3 含氮杂环硼酸酯和Cu微米颗粒的摩擦机理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功能化离子液体与铜微米颗粒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制备与表征
    3.3 摩擦学性能测试方法与结果分析
        3.3.1 摩擦学性能测试方法和步骤
        3.3.2 [EAMIM] BF_4离子液体和Cu微米颗粒的摩擦学性能
        3.3.3 磨斑的FESEM,3D轮廓仪和XPS分析
        3.3.4 [EAMIM]BF_4离子液体与Cu微米颗粒的机理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填充聚四氟乙烯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填充剂以及填充聚四氟乙烯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4.3 摩擦学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4.3.1 摩擦学性能测试方法
        4.3.2 PTFE颗粒和填充PTFE颗粒的分散稳定性
        4.3.3 填充聚四氟乙烯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分析
        4.3.4 填充聚四氟乙烯的摩擦机理研究
        4.3.5 PTFE颗粒和填充PTFE颗粒润滑机理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水泵导轴承用抗砂耐磨复合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泵导轴承及其研究进展
        1.1.1 水泵导轴承简介
        1.1.2 水泵导轴承材料及研究进展
    1.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研究进展
        1.2.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结构与性能
        1.2.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应用
        1.2.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研究现状
        1.2.4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现状
    1.3 高密度聚乙烯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1.3.1 高密度聚乙烯简介
        1.3.2 高密度聚乙烯与超高分子量共混改性现状
    1.4 漆籽壳纤维(LSSF)简介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材料
    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2.3 漆籽壳纤维(LSSF)的表面处理
        2.3.1 氢氧化钠(NaOH)处理
        2.3.2 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
    2.4 LSSF/HDPE/UHMWPE复合材料制备
    2.5 性能测试及表征
        2.5.1 熔体流动速率(MFR)测定
        2.5.2 吸水率测试
        2.5.3 微观结构分析
        2.5.4 力学性能测试
        2.5.5 摩擦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漆籽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1 漆籽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3.2 漆籽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吸水性能的影响
    3.3 漆籽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3.1 漆籽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3.3.2 漆籽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3.3.3 漆籽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
    3.4 漆籽壳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3.5 微观形貌分析
        3.5.1 冲击断面形貌分析
        3.5.2 磨损表面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分子量UHMWPE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1 不同分子量UHMWPE对复合材料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
    4.2 不同分子量UHMWPE对复合材料吸水性影响
    4.3 不同分子量UHMWPE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3.1 不同分子量UHMWPE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4.3.2 不同分子量UHMWPE对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4.3.3 不同分子量UHMWPE对复合材料冲性能的影响
    4.4 不同分子量UHMWPE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4.5 微观形貌分析
        4.5.1 冲击断面形貌分析
        4.5.2 磨损表面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SSF/HDPE/UHMWPE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5.1 不同载荷对LSSF/HDPE/UHMWP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5.2 LSSF/HDPE/UHMWPE复合材料在不同对偶件条件下的摩擦学研究
        5.2.1 三种对偶件(销钉)材料的硬度测试
        5.2.2 LSSF/HDPE/UHMWPE复合材料在不同对偶件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
        5.2.3 LSSF/HDPE/UHMWPE复合材料在不同对偶件条件下的磨损机理探讨
    5.3 LSSF/HDPE/UHMWPE复合材料在砂水条件下的摩擦特性研究
        5.3.1 水体中砂粒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影响
        5.3.2 不同砂粒粒度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5.3.3 复合材料在含砂水体中的磨损机理探讨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纳米二硫化钼水润滑橡塑尾轴承摩擦磨损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船舶水润滑尾轴承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润滑轴承材料研究
        1.2.2 水润滑轴承润滑理论研究
        1.2.3 水润滑轴承摩擦磨损理论研究
    1.3 二硫化钼复合材料研究
        1.3.1 二硫化钼的发展及应用
        1.3.2 二硫化钼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1.4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
        1.5.1 研究内容
        1.5.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课题来源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水润滑轴承润滑理论与仿真
    2.1 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及雷诺方程
    2.2 基于Fluent的有限元分析
        2.2.1 全副轴承仿真分析
        2.2.2 试块仿真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二硫化钼橡塑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
    3.1 橡胶配方设计
        3.1.1 橡胶配方设计的特点
        3.1.2 橡胶配方设计的流程
    3.2 复合材料的纳米增强
        3.2.1 纳米填料的补强机理
        3.2.2 纳米补强剂介绍
    3.3 二硫化钼橡塑尾轴承配方介绍
        3.3.1 丁腈橡胶
        3.3.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3.3.3 纳米二硫化钼
        3.3.4 助剂
        3.3.5 橡塑尾轴承配方
    3.4 复合材料的制备
        3.4.1 材料制备设备介绍
        3.4.2 材料制备流程
    3.5 结构特征与力学性能分析
        3.5.1 橡-塑共混理论
        3.5.2 结构分析
        3.5.3 材料机械物理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润滑轴承材料台架试验
    4.1 试验台架及分析设备介绍
        4.1.1 SSB-100V型船舶尾轴承试验台架
        4.1.2 阿克隆磨耗试验机
    4.2 摩擦磨损性能试验介绍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设计
    4.3 摩擦试验结果分析
        4.3.1 二硫化钼粒径及用量对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
        4.3.2 不同材料的f-v特性曲线分析
        4.3.3 不同材料的f-p特性曲线分析
        4.3.4 复合材料的减摩机理分析
    4.4 摩损试验结果分析
        4.4.1 不同材料的耐磨性分析
        4.4.2 不同转速下的磨损量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水润滑条件下高岭土填充UHMWPE基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凹凸棒石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干摩擦学机理研究[D]. 王伟. 青岛理工大学, 2021
  • [2]表面嵌微球的PMMA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D]. 王子博. 燕山大学, 2021(01)
  • [3]特种橡胶密封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 韩瑞杰.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
  • [4]聚四氟乙烯在滑动轴承中的应用[J]. 黄彧,王文东,黄炜,应春菊. 有机氟工业, 2020(04)
  • [5]功能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D]. 杨锐.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6]低吸水性耐磨碳纤维增强尼龙46复合材料的研究[D]. 冉进成.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陶瓷粉/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研究[D]. 杨孟进. 福州大学, 2018(03)
  • [8]减摩抗磨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与摩擦学性能研究[D]. 姚亚丽. 西安科技大学, 2017(12)
  • [9]水泵导轴承用抗砂耐磨复合材料研究[D]. 谌磊. 长沙理工大学, 2017(01)
  • [10]纳米二硫化钼水润滑橡塑尾轴承摩擦磨损试验研究[D]. 周潇然. 武汉理工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高岭土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复合材料在水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