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皮下埋植的临床观察及副反应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哲,周群华,杨立群,张巍,李建新,金瑛,易东旭[1](2017)在《非生物降解型及生物降解型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皮下埋植避孕剂是一种新型的避孕方法,目前已在全世界推广使用。目的:论述非生物降解型及生物降解型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的发展现状,对其优缺点进行探讨。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1967至2015年收录的有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埋植避孕剂、非生物降解、生物降解",英文检索词为"contraceptive implants,non-biodegradable,biodegradable"。共检索到文献240篇,选取符合要求的70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长效皮下避孕埋植剂通过局部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避免了肠胃吸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药物载体的性能分为非生物降解和可生物降解两类。非生物降解埋植剂已被广泛应用,但因其非降解特性,致使不被机体吸收或代谢,需二次手术取出;生物降解型埋植剂药物释放完毕后,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也基本降解,但由于材料本身特性所导致的缺陷限制了其应用,因此,需要寻找更加适合的生物降解型缓释载体。
白杨,万新红,罗玉梅,宿宁,李春萍[2](2017)在《皮下埋植缓释剂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皮下埋植缓释剂是将药物原粉装在高分子化合物制成棒状胶囊内,可使药物避免了经肝脏代谢产生的首过效应过程,直接通过皮下组织的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最早广泛成功应用于临床的皮下埋植缓释剂是避孕药,近期研究表明,皮下埋植缓释剂的方法还被用于降压药、某些化疗剂、抗生素药物、麻醉剂、多肽和蛋白质制剂(如胰岛素、生长因子)等药物治疗相关疾病。
王芳,毛熙光[3](2010)在《输卵管避孕及皮下埋植缓释避孕药物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新型可复性输卵管节育器的避孕效果以及皮下埋植缓控释避孕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http://med.wanfangdata.com/)中与输卵管避孕和皮下埋植缓控释避孕药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1998-01/2010-04。检索词:输卵管节育器;皮下埋植;缓控释避孕药。共入选23篇文献进一步分析。结果:镍钛合金材料、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的输卵管节育器是安全的,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且具有放置顺利、定位良好、取出自如等优点。皮下埋植避孕是一种高效、长效、安全、简便、可逆性高的深为育龄妇女欢迎的避孕方法,取出时断裂少,值得推广使用,但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值得深入研究。结论: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希望研制出性能优良、不良反应少的避孕系统,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张鹭华[4](2009)在《皮下埋植避孕缓释载体药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并发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皮下避孕埋植剂是将避孕药装在高分子化合物制成棒状胶囊内,避孕药以恒定、缓慢、稳定的速度释放,是一种缓慢释放药物的装置。释放的避孕药通过进入血液循环而达到避孕效果。皮下埋植避孕是一种高效、长效、安全、简便、可逆性高的深为育龄妇女欢迎的新的避孕方法,取出时断裂少,值得推广使用,但使用中出现的副反应以及对策也应该深入研究。文章介绍了非生物降解和可生物降解长效缓释载体药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并发症,希望研制出性能优良、副作用少的皮下避孕埋植剂,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王芳,毛熙光,郭庆云[5](2009)在《非生物降解和生物可降解长效缓释避孕系统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以非生物降解材料硅像胶为载体的缓慢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皮下埋植避孕系统通过长期持续恒定地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达到长效避孕的目的,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该皮下埋植避孕剂高度有效,作用长期可逆,方便安全,是一种新的长效避孕方法。但该系统也存在一些副反应,其中最突出的副反应为月经紊乱、子宫出血,同时由于其载体为非生物降解聚合物,释药完成后还须经手术取出,影响了该埋植剂的继续使用,因此生物降解型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研究引起了研究的重视。生物可降解材料包括聚乳酸、聚ε-己内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等,这些材料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体内后可经生物降解成乳酸单体,经三羧酸循环后最终成为CO2和H2O,经肺、肾、皮肤排泄,羟基乙酸也是机体氨基酸代谢产物,而且生物可将解材料在体内降解速度是可控的,用生物降解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的缓释避孕系统是目前材料学以及避孕节育研究的一大重点。
孙亦彬,朱蓬第,肖碧莲[6](2005)在《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20μg)宫内节育器的研究回顾》文中指出目的总结我所对释放20μg左旋18甲基炔诺酮宫内节育器(LNGIUD)的研究,以阐明其作用机理、长效避孕效用和安全性。方法本文是我所发表的22篇临床报告和研究论文的综合分析。结果观察100例避孕效果,使用8年仅1例妊娠,续用率为52%,因医学原因取器为32.2%。观察10例随访1年有排卵周期者占44.8%,置器6年后,14例中有排卵周期者占78.5%;血清LNG水平有排卵者低,无排卵者高,提示闭经是高浓度LNG对子宫内膜的局部作用。形态学观察显示置器后子宫内膜增生受到抑制,内膜细胞核DNA含量明显下降,内膜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受到抑制,内膜血管细胞因子VIII(FVIII)活性明显减低。提示月经的改变是LNGIUD对子宫内膜的局部作用。观察34例特发性月经过多的治疗达3年,月经血量(MBL)显着下降,血红蛋白(Hb)和铁蛋白明显增加。结论释放20μg的LNGIUD是一个安全、高效、长效、可逆的避孕方法。主要优点是降低MBL,可接受性高,适合于我国实际应用。尤其对月经过多和贫血的妇女,更应优先选择。
程玉梅[7](2003)在《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出血机理的研究与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 单纯孕激素皮下埋植剂是长效、高效、安全、可逆的避孕方法,但使用者阴道异常出血(如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期延长等)副作用,影响着继续使用率,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将国内外研究的出血机理及治疗方法加以综述。 出血模式的变化
韩丽晖[8](2002)在《国产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文中认为 皮下埋植长效避孕剂是一种新型节育技术,具有高效、长效、安全、简便和可逆的优点。90年代初期,国产皮下埋植剂研制成功,即国产Ⅰ型(6根胶棒)和国产Ⅱ型(2根胶棒)。两种国产埋植剂均定名为“左炔诺孕硅胶棒”。 埋植剂类型 一、国产Ⅰ型 每套6根,长3.4cm,直径2.4mm,内含LNG 36mg,共含216mg。有效期5年。由辽宁省计划生育科研所研制,丹东市
贾祖卫[9](2002)在《国产Ⅰ型、Ⅱ型皮下埋植避孕术1226例临床观察》文中认为 我院自1993年12月~2000年12月共做国产Ⅰ型、Ⅱ型皮下埋植避孕术122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接受对象标准凡是身体健康、月经规则,年龄在40周岁以下育龄妇女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1)需要长期避孕的妇女;(2)生殖道畸形;(3)多次放置宫内节育器失败者;(4)生育子女已足,需要长期避孕而又不愿选择绝育手术的妇女。埋植前必须了解既往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血压、乳腺、
武素英,晋茂生[10](2001)在《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皮下埋植328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左旋 18甲基炔诺酮 (Narplant)皮下埋植剂的避孕效果和副反应。方法 以 32 8例使用皮下埋植剂技术为观察组 ,2 36例使用 IUD作为对照组。观察其临床效果 ,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避孕效果 10 0 % ,妊娠率为 0 ,而对照组避孕效果为 96 .6 % ,妊娠率为 3.4%。月经异常发生率分别为 37.5 %、17.4%。结论 Narplant避孕效果肯定 ,副反应有望通过小剂量雌激素治疗而减小
二、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皮下埋植的临床观察及副反应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皮下埋植的临床观察及副反应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非生物降解型及生物降解型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资料来源 |
1.2 入选标准 |
1.3 数据提取 |
2 结果Results |
2.1非生物降解型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 |
2.1.1国际研究现状 |
2.1.2国内研究现状 |
2.1.3优点 |
2.1.4缺点 |
2.2 生物降解型长效皮下避孕埋植剂 |
2.2.1 Capronor |
2.2.2 CaproF |
2.2.3 基质型降解避孕埋植剂 |
3 讨论Discussion |
(2)皮下埋植缓释剂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皮下埋植缓释剂生物学特征 |
2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
3 临床应用 |
4 长期安全性及相关并发症 |
5 展望 |
(4)皮下埋植避孕缓释载体药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并发症(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问题的提出 |
问题1:多种皮下避孕埋植缓释药物的生物学特性? |
问题2:避孕埋植剂在埋植早期的副作用? |
2 问题的讨论 |
2.1长效缓释皮下埋植剂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 |
2.2避孕埋植剂在埋植早期的副作用 |
3 结论和展望 |
(6)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20μg)宫内节育器的研究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床观察 |
1.避孕效果: |
2.月经血量 (MBL) 和血红蛋白 (Hb) 的变化[2, 3]: |
3.可接受性调查: |
二、内分泌学研究 |
三、病理学研究 |
1.子宫内膜形态学观察: |
2.子宫内膜功能的影响: |
(1) DNA含量: |
(2) 雌激素受体 (ER) 、孕激素受体 (PR) 表达: |
(3) 因子VIII (FVIII) 活性: |
四、临床、内分泌学和病理形态学等研究结果综合分析 |
1.避孕效果及作用机理: |
2.对月经的影响: |
3.可接受性: |
4.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 |
(7)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出血机理的研究与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出血模式的变化 |
子宫出血机理的研究 |
一、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 |
二、子宫内膜病理的变化 |
三、组织因子的变化 |
四、凝血系统的变化 |
五、其它 |
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研究 |
一、雌激素类药物 |
二、米非司酮 |
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
四、其它治疗方案 |
(8)国产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埋植剂类型 |
一、国产Ⅰ型 |
二、国产Ⅱ型 |
避孕机理 |
药代动力学 |
一、释放率 |
二、血药浓度 |
避孕效果和继续使用率 |
安全性研究 |
一、血红蛋白 |
二、月经血量 |
三、纤溶系统 |
四、肝功能 |
五、脂代谢 |
六、糖代谢 |
七、骨代谢 |
八、致癌问题 |
皮下埋植避孕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 |
使用埋植剂后的副反应及处理原则 |
一、月经问题 |
二、伤口感染 |
三、类早孕反应 |
四、体重改变 |
五、乳腺问题 |
六、头痛 |
七、情绪改变 |
八、皮肤问题 |
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置 |
一、手术前准备 |
二、术后处置及注意事项 |
禁服药物 |
取出皮埋剂的指征 |
使用皮下埋植剂后警戒症状 |
研究进展 |
(10)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皮下埋植328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妊娠率、副反应情况 |
2.2 终止原因和续用率 |
3 讨论 |
四、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皮下埋植的临床观察及副反应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生物降解型及生物降解型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进展[J]. 张金哲,周群华,杨立群,张巍,李建新,金瑛,易东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22)
- [2]皮下埋植缓释剂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白杨,万新红,罗玉梅,宿宁,李春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07)
- [3]输卵管避孕及皮下埋植缓释避孕药物的应用[J]. 王芳,毛熙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29)
- [4]皮下埋植避孕缓释载体药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并发症[J]. 张鹭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12)
- [5]非生物降解和生物可降解长效缓释避孕系统的应用[J]. 王芳,毛熙光,郭庆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08)
- [6]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20μg)宫内节育器的研究回顾[J]. 孙亦彬,朱蓬第,肖碧莲. 生殖医学杂志, 2005(03)
- [7]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出血机理的研究与治疗进展[J]. 程玉梅.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3(05)
- [8]国产长效皮下埋植避孕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J]. 韩丽晖.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2(12)
- [9]国产Ⅰ型、Ⅱ型皮下埋植避孕术1226例临床观察[J]. 贾祖卫. 工企医刊, 2002(02)
- [10]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皮下埋植328例临床观察[J]. 武素英,晋茂生. 淮海医药, 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