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S和OSAS患者夜间缺氧和睡眠结构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丽[1](2021)在《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炎症和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 AS)患者的炎症和血脂水平,分析炎症和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对该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作用,为冠心病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基础。研究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住的患者共254例,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后纳入217例患者。根据所患疾病先分为3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OSAS组及高血压合并OSAS组,对比三组的临床资料,进一步将存在心绞痛症状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33例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炎症和血脂等,分析炎症和血脂指标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单纯高血压组、单纯OSAS组、高血压合并OSAS组对比三组间临床基线资料对比,性别、吸烟史、家族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体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收集的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对比中三组中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白细胞、血小板分布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胱抑素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炎症指标对比,纤维蛋白原、P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心脏彩超指标对比,LVEDs、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RV、IVST、IVSTs、LV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血压合并OSAS组间(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对比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之间基线资料对比,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高血压病程、OSAS病程、血压控制水平等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体质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和血常规相关指标对比,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酸、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分布宽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AHI和血氧指标对比中纤维蛋白原、AHI、平均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NLR、PLR、最低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彩超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冠心病的发生与年龄、BMI之间呈正相关(r依次为0.195,0.19,P<0.05);与最低血氧饱和度之间呈负相关(r=-0.29,P<0.05)。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冠心病的发生与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之间呈正相关(r依次为0.32,0.18,0.29,P<0.05);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冠心病的发生与NLR、PLR、CRP之间呈正相关(r依次为0.25,0.16,0.226,P<0.05);研究结论同时患高血压、OSAS疾病的患者与单纯患某一种疾病的患者的炎症、血脂水平有差异。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冠心病的发生与机体的炎症、血脂水平具有相关性,且为正相关。
乔景艳[2](202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肺功能、睡眠监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COPD患者、SAS患者、OS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睡眠监测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揭示OS与单纯SAS、单纯COPD在肺功能、血气分析、睡眠检测的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OS的诊断意识,从而实现OS患者的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收集了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呼吸科住院的169名患者,收集并记录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肺活量测定检查、睡眠监测、动脉血气检测的结果,依据睡眠监测中AHI及肺功能的通气功能指标将其分为三个组,分别为COPD组28例,SAS组71例,OS组70例。比较COPD组、OS组、SAS组三组患者在肺功能、血气分析、睡眠监测的异同;研究COPD组、OS组、SAS组氧分压的相关性;在OS组依据PaCO2≥45mmHg将其分为高PaCO2组和正常PaCO2组,比较两组的区别。结果1、一般临床情况:COPD组与OS组的年龄、吸烟指数、BMI无差异;COPD组的吸烟指数、年龄、BMI与SAS组有差异,COPD组的吸烟指数、年龄高于SAS组,BMI低于SAS组;OS的吸烟指数、年龄、BMI与SAS组有差异,OS组的吸烟指数、年龄高于SAS组,BMI低于SAS组。2、肺功能:COPD组和OS组的FVCpred(%)、FEV1%pred无差异;COPD组和SAS组的FVCpred(%)、FEV1%pred有差异,COPD组的FVCpred(%)、FEV1%pred低于SAS组;OS组和SAS组的FVCpred(%)、FEV1%pred有差异,OS组的FVCpred(%)、FEV1%pred低于SAS组。3、动脉血气:COPD组、SAS组、OS组的PaO2无差异性。COPD组和OS组的PaCO2(mmHg)、HCO3-(mmolL-1)无差异;COPD组和SAS的PaCO2(mmHg)、HCO3-(mmolL-1)有差异,COPD组PaCO2(mmHg)、HCO3-(mmolL-1)比SAS高。OS组和SAS的PaCO2(mmHg)、HCO3-(mmolL-1)有差异,OS组的PaCO2(mmHg)、HCO3-(mmolL-1)比SAS组高。4、睡眠监测:(1)COPD组和OS组的HYP/AHI%无差异;COPD组和SAS组的HYP/AHI%有差异,COPD组的HYP/AHI%高于SAS组;OS组和SAS组的HYP/AHI%有差异,OS组的HYP/AHI%高于SAS组;(2)COPD和SAS组的TS90%无差异;OS组和COPD组的TS90%有差异,OS组的TS90%比COPD组高;OS组的TS90%和SAS组有差异,OS组的TS90%比SAS组高。5、PaO2相关性:在OS组PaO2与FVC%pred成正同向变化(r值为0.036,p=0.005<0.05),与AHI、TS90%成反向变化(r值分别为-0.335,-0.411,p<0.05);在SAS组PaO2与吸烟指数、AHI、TS90%成反向变化(-0.362,-0.344,-0.285,p<0.05),与FVC%pred、FEV1%pred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0,0.304,p<0.05)。6、AHI相关性:在OS组中,BMI与AHI成正同向变化(r=0.376p=0.001),吸烟指数、PaO2与AHI成反向变化(r值分别为-0.300、-0.335,p<0.05);在SAS中,BMI与AHI成正同向变化(r值为0.413,p=0.00<0.05);FVC%pred、PaO2与AHI成反向变化(r值分别为-0.360、-0.344,p<0.05)。7、PaCO2相关性:在COPD组,FEV1%pred与PaCO2成反向变化(r=-0.572,p=0.001)。在OS组,FEV1%pred、PaO2与PaCO2成反向变化(r值分别为-0.392、-0.383,p<0.05),TS90%与PaCO2成正向变化(r=0.416,p=0.000);在SAS组,TS90%与PaCO2成正向变化(r=0.256,p=0.032)8、在OS组中,PaCO2≥45mmHg的患者和PaCO2<45mmHg患者的FVC%pred、FEV1%pred、FEV1/FVC%、TS90%有差异,高PaCO2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VC%pred、FEV1%pred、FEV1/FVC%比PaCO2正常的患者低,其睡眠指标TS90%比PaCO2正常的患者高。结论1、BMI为慢性阻肺合并OSA的危险因素。2、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与OS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无差异。3、OS患者比单纯SAS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性高。4、COPD患者和OS患者夜间睡眠是以低通气为主,SAS患者是以呼吸暂停为主。5、OS夜间缺氧时间比单纯COPD、单纯SAS长。6、OS合并高PaCO2的患者其夜间缺氧比正常PaCO2的OS患者严重。7、OS合并高PaCO2的患者与正常PaCO2的OS患者相比,其肺通气功能更差。
卢亚凤[3](2020)在《线粒体自噬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大鼠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探讨线粒体自噬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 AS)大鼠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 法]将36只3月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只。实验组进行OSAS大鼠模型复制(运用咽腔注射透明质酸钠凝胶法),造模成功后按继续饲养2、4、6周的时长分为实验2周组、实验4周组和实验6周组,每组6只;对照组不进行OSAS模型复制,正常条件下饲养,也按同样饲养时长分为对照2周组、对照4周组和对照6周组,每组6只;通过Morris 水迷宫(Morris water maze,MWM)实验检测大鼠的认知情况;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及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术(TdT-ms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观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LC3Ⅱ/LC3Ⅰ)、p62、PINK1及Parkin的表达;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的变化情况。[结果]1.OSAS造模结果:实验组大鼠造模前均活动正常,反应灵敏,警觉性高,进食正常,毛皮光泽度好;造模后则反应慵懒,警觉性差,进食减少,进食量不规律,毛皮粗糙,并偶有呼吸节律不规则等。实验组大鼠造模后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血氧饱和度均低于造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制备成功。2.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1)在定位航行实验中,各组大鼠经过五天的重复训练,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其平均逃避潜伏时间也在逐渐缩短;而在同一天时间的训练中,实验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间均长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4周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间长于实验2周组,实验组6周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间长于实验4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后继续饲养时间越长的OSAS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时间越长。(2)实验组大鼠平均穿台次数均少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4周组大鼠平均穿台次数少于实验2周组,实验6周组大鼠平均穿台次数少于实验4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后继续饲养时间越长的OSAS大鼠,平均穿台次数越少。3.HE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出现排列紊乱,部分细胞形态不规则,核仁固缩、边集等现象。4.TUNEL染色结果:实验组大鼠海马细胞染色后呈棕色改变,提示出现神经细胞凋亡,实验组大鼠海马区凋亡细胞数均多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4周组凋亡细胞数多于实验2周组,实验6周组凋亡细胞数多于实验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后继续饲养时间越长的OSAS大鼠,其凋亡细胞数越多。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实验组大鼠海马细胞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LC3Ⅱ/LC3Ⅰ、p62、PINK1及Parkin的蛋白表达均高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62表达均低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4周组LC3、LC3Ⅱ/LC3Ⅰ、p62、PINK1及Parkin的蛋白表达均高于实验2周组,p62表达低于实验2周组;实验6周组LC3、LC3Ⅱ/LC3Ⅰ、p62、PINK1及Parkin的蛋白表达均高于实验4周组,p62表达低于实验4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造模后继续饲养时间越长的OSAS大鼠,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LC3Ⅱ/LC3Ⅰ)、PINK1及Parkin的表达越高,p62蛋白表达越低。6.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出现了被双层或多层磷脂双分子层包裹的线粒体自噬小体,其线粒体自噬小体数量均多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并且,实验4周组线粒体自噬小体数量多于实验2周组,实验6周组线粒体自噬小体数量多于实验4周组,说明饲养时间越长的OSAS大鼠其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自噬小体数量越多。[结 论]1.OSAS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可发生线粒体自噬:2.OSAS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自噬程度随继续饲养时间的延长而加重;3.OSAS大鼠存在认知障碍,且与其海马神经元损伤有关;4.OSAS大鼠认知受损程度随着继续饲养时间的延长而加重;5.OSAS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自噬程度与其认知受损程度成正比;6.OSAS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可能存在线粒体过度自噬,这可能加重OSAS大鼠认知障碍。
张轶群[4](2020)在《血清炎性因子、血管活性物质、sCD36与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炎性因子、血管活性物质、可溶性CD36(s CD36)水平变化及其与OSAS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诊断标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219例,其中单纯T2DM患者61例(T2DM组)、合并OSAS患者158例(合并组),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制定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诊断标准,另选取同期在安徽省亳州市中医院肺病科住院治疗的单纯OSAS患者60例(OSAS组)。依据低通气指数(AHI)将入组患者分为无OSAS组(n=61)、轻度OSAS组(n=86)、中度OSAS组(n=82)、重度OSAS组(n=5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细胞间粘附分子-l(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测定血清中s CD36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水平;采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检测患者睡眠质量。比较不同组间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合并OSAS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解影响OSAS患者AHI的相关因素。结果(1)T2DM患者中OSAS检出率(1)本研究入组的219例T2DM患者中OSAS检出率为72.15%,其中轻度OSAS占43.04%,中度OSAS占35.44%,重度OSAS占21.52%。(2)超重或肥胖、血糖控制不好的T2DM患者OSAS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超重或肥胖、血糖控制好的T2DM患者(P<0.01),而患者性别、是否伴有代谢综合征及慢性并发症的T2DM人群中OSAS检出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2)T2DM组、OSAS组、合并组间炎性因子、血管活性物质及s CD36水平比较(1)合并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8、ICAM-1、TNF-α及s CD36水平均明显高于T2DM组和OSAS组(P<0.01)。(2)合并组患者血清ET-1、TXA2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和OSAS组,NO水平明显低于T2DM组和OSAS组(P<0.01)。(3)合并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A1c(Hb A1c)水平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高于T2DM组和OSAS组(P<0.05或P<0.01),合并组患者餐后2 h血糖(2h PBG)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P<0.01)。(4)三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及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ICAM-1、TXA2、s CD36、Hb A1c是T2DM患者发生OS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O是T2DM患者发生OSA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6)合并组患者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明显短于T2DM组,鼾声指数明显高于T2DM组(P<0.01),合并组患者睡眠效率、最低血氧饱和度(Sa O2min)明显低于T2DM组和OSAS组,AHI明显高于T2DM组和OSAS组(P<0.01)。(3)不同程度OSAS分级组间患者炎性因子、血管活性物质、s CD36水平比较(1)无OSAS组、轻度OSAS组、中度OSAS组、重度OSAS组四组间患者血清hs-CRP、IL-6、IL-8、ICAM-1、TNF-α、s CD36及ET-1、TXA2水平逐渐升高,NO水平逐渐降低(P<0.05或P<0.01)。(2)无OSAS组、轻度OSAS组、中度OSAS组、重度OSAS组四组间患者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逐渐缩短,睡眠效率及Sa O2min逐渐降低,AHI和鼾声指数逐渐增加(P<0.01)。(4)睡眠呼吸障碍程度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ICAM-1、TNF-α、TXA2、NO、s CD36、Hb A1c是OSAS患者AH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T2DM患者中OSAS检出率较高。(2)血糖控制状况、炎性因子、血管活性物质及s CD36均参与了T2DM合并OSAS的发生、发展。(3)OSAS患者存在明显的睡眠结构紊乱和呼吸功能障碍,OSAS病情越严重,患者睡眠结构紊乱和呼吸功能障碍程度越明显。
马嘉欣[5](2020)在《高血压合并OSAS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特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高血压(Hypertension,HP)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痰瘀互结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归纳,以提高广大临床工作者对HP合并OSAS的认知,为HP合并OSAS痰瘀互结型的临床诊疗、并为及时预防,及减少其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发展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①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高血压科门诊及病房就诊并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对其中存在夜间打鼾现象的患者完善睡眠呼吸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检查后,筛查出了符合HP合并OSAS诊断的患者有193例;再对这193例HP合并OSAS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将其分为痰瘀互结证型组,及非痰瘀互结证型组。②统计分析两组HP合并OSAS患者的一般人口学指标(性别、年龄、血压、质量指数(BMI)、颈围、病程);常规生化指标(醛固酮(ALD)、肾素(REN)、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白蛋白(GHB)、尿酸(UA));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指标(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的临床特点。结果:在本研究的193例HP并OSAS患者中,痰瘀互结证的患者是159例,占82.38%;非痰瘀互结证的患者是34例,占17.62%;提示痰瘀互结证患者明显多于非痰瘀互结证患者。通过对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指标、实验室指标、睡眠呼吸障碍相关指标指的临床特点分析,得出相较于非痰瘀互结证型组,痰瘀互结证型组的收缩压、BMI、GHB、LDL-C、ALD、AHI、LSaO2等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舒张压、高血压分级、颈围、TG、TC、UA、REN、MSaO2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回归分析后,收缩压、BMI、GHB、LDL-C、ALD、AHI、LSaO2均为痰瘀互结型HP合并OSAS患者的影响因素;其中BMI、LDL-C、AHI对痰瘀互结有影响(比值比分别为1.060、2.412、1.023;P<0.05)。结论:1、在本次研究的193例HP合并OSAS患者中发现痰瘀互结证型较多见。2、与非痰瘀互结证型组相比,痰瘀互结证型组的BMI、GHB、LDL-C、ALD、AHI偏高;而收缩压、LSaO2偏低。3、LDL-C是痰瘀互结证的独立危险因素。
肖凡[6](2019)在《OS模式VEC损伤、PMN与VEC交互作用及干预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最常见的两种慢性呼吸系统性疾病,两病共存称为呼吸重叠综合征(OS)。由于OSA和COPD两种疾病均可引起体内氧化及抗氧化失衡和白细胞的激活以及功能紊乱,所以容易诱发全身系统性的炎症反应,增高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重叠综合征病情进展和加重。从病理生理过程来看,OSA与COPD患者均会出现低氧血症。OSA和COPD两类患者的缺氧特征分别表现为夜间睡眠期间的间歇性缺氧与持续慢性缺氧。因缺氧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致使与之有关的炎症因子呈级联放大瀑布式反应,从而引起相关并发症,比如肺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等。COPD和OSA都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见在OSA与COPD两病共存的情况下,其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合并症风险,死亡率更高,预后更差。目前对重叠综合征及其合并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和流行病学方面,其它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尤其在细胞学方面的研究。本课题探索性地提出从细胞水平研究重叠(间歇伴持续)模式低氧暴露下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血管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交互作用机制及抗氧化剂Tempol和炎症通道的阻断剂PTDC进行干预后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以期为揭示重叠综合征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发病机制与可行干预措施提供必要理论和实验依据。研究内容:1、从细胞水平研究间歇伴持续低氧暴露下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及各机制间相关性分析。2、细胞交互作用在重叠(间歇伴持续)低氧暴露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重要性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作用研究。3、从细胞水平探究抗氧化剂Tempol和炎症通道的阻断剂PTDC对间歇伴持续低氧暴露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从健康志愿者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应用双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中性粒细胞,然后将中性粒细胞与制备好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培养4小时,后应用呼吸仿真系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进行不同低氧模式(N、IH、CH、OS)的分组暴露,时间分为2小时、5小时、8小时,各组分别留取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上清液、血管内皮细胞。共进行10次试验即n=10。通过ELISA法检测上清液的炎症因子IL-6,TNF-α及粘附分子ICAM-1。化学试剂法检测CAT活性、MDA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内皮细胞促凋亡基因Bak和抗凋亡基因Bcl-xl mRNA表达水平。第二部分:将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直接共培养的OS组与单纯内皮细胞培养的OS(H)组同时置于细胞培养箱内培养4小时,然后应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呼吸仿真系统进行间歇伴持续低氧暴露8小时,暴露后分别收集上清液和内皮细胞。检测指标(同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将提取的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后,一组进行常氧暴露设为N组,其余三组均进行间歇伴持续低氧暴露,不加入任何试剂的设为OS组,加入Tempol的设为(OS+T)组,加入PTDC的设为(OS+P)组,每组分别进行2小时、5小时、8小时低氧暴露。暴露后分别收集上清液和内皮细胞。检测指标(同第一部分)。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上清液炎症因子、粘附分子、氧化应激各指标比较:结果显示2h、5h、8h低氧暴露各组趋势相同且具有时间依赖性:所检测各指标各组与N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NF-a、IL-6、ICAM-1、MDA水平OS组高于IH组、CH组,CAT活力值OS组低于IH组、CH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内皮细胞凋亡基因表达水平比较:结果显示2h、5h、8h低氧暴露各组趋势相同:各指标各组与N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OS组Bcl-x1、Bcl-x1/BAK表达水平低于IH组、CH组,BAK表达水平高于IH组、CH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促凋亡基因及抑凋亡基因表达水平均表现出增加趋势,而Bcl-x1/BAK水平呈下降趋势,提示促凋亡基因起主要作用。3、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凋亡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炎症因子IL-6和TNF-α与抗氧化指标CAT呈较强负相关,与氧化应激指标MDA呈较强正相关,P<0.05;炎症因子IL-6和TNF-α与凋亡基因Bcl-xl/BAK比值呈较强负相关,P<0.05;抗氧化指标CAT与凋亡基因Bcl-xl/BAK比值呈较强正相关,氧化应激指标MDA与凋亡基因Bcl-xl/BAK比值呈较强负相关,P<0.05。第二部分:1、OS(H)组与OS组各指标比较:OS(H)组IL-6、TNF-α、ICAM-1、MDA、BAKmRNA表达水平、Bcl-xl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OS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H)组CAT的活力值、Bcl-xl/BAK比值均高于OS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ICAM-1与各变量相关性分析:ICAM-1与IL-6、TNF-α、MDA呈较强的正相关;与CAT、Bcl-xl/BAK呈较强的负相关,P<0.05。第三部分:1、上清液炎症因子、粘附分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比较:结果显示2h、5h、8h低氧暴露各组趋势相同:TNF-a、IL-6、ICAM-1及MDA水平OS组高于N组、OS+T组、OS+P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T组及OS+P组高于N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T组与O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暴露时间的逐渐延长,TNF-a、IL-6、ICAM-1及MDA浓度有升高趋势。CAT活力值OS组低于N组、OS+T组、OS+P组,OS+T组及OS+P组低于N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T组与O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CAT有下降趋势。2、内皮细胞凋亡基因表达水平比较:结果显示2h、5h、8h低氧暴露各组趋势相同:OS组抑凋亡基因Bcl-x1表达水平及Bcl-x1/BAK比值低于N组、OS+T组、OS+P组,促凋亡基因BAK表达水平高于N组、OS+T组、OS+P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T组及OS+P组抑凋亡基因Bcl-x1表达水平及Bcl-x1/BAK比值低于N组,OS+T组及OS+P组促凋亡基因BAK表达水平高于N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T组与O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促凋亡基因及抑凋亡基因表达水平均表现出增加趋势;而Bcl-x1/BAK水平呈下降趋势。研究结论:根据本课题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后间歇伴持续低氧暴露模式与常氧模式、间歇低氧模式、持续低氧模式相比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更剧烈、内皮细胞凋亡加速更明显,内皮损伤更严重。提示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凋亡基因共同参与了重叠低氧暴露所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2、重叠低氧暴露模式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时间依赖性,随着作用持续时间的增加,所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也在逐渐加重。3、氧化应激、炎症、及内皮细胞凋亡基因均参与了重叠低氧模式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三者之间两两存在强相关性。互相促进,循环往复,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呈级联放大瀑布式加重。4、重叠低氧状态下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交互作用使内皮细胞损伤相关的炎症、氧化应激及内皮细胞凋亡更加剧烈。即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交互作用促使重叠低氧模式暴露下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更严重,5、黏附分子ICAM-1与炎症因子、氧化/抗氧化指标及凋亡基因均存在强相关性,在内皮细胞损伤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6、重叠低氧暴露模式所致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及黏附分子增加,氧化应激增强及内皮细胞凋亡加速均可被抗炎及抗氧化剂部分抑制。抗炎及抗氧化干预可以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具有治疗重叠综合征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潜力。7、抗炎及抗氧化治疗早期应用即产生效果,提倡早干预,早治疗。可以避免产生不良后果,导致多脏器功能受损。8、抗炎及抗氧化干预仅可部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仍不能完全逆转内皮细胞损伤,考虑与内皮细胞损伤机制的多分子通道途径有关。期待更进一步的研究能够通过多靶点精准治疗完全逆转内皮细胞损伤。9、低氧导致炎症与氧化应激具有强的相关性,试剂Tempol及PDTC都具有清除氧自由基ROS的抗氧化作用及抑制炎症通道NF-κB的抗炎作用,两种试剂的抗炎及抗氧化作用无明显差异。
李鑫[7](2019)在《OS模式下大鼠PMN和内皮细胞凋亡和损伤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以睡眠间歇性低氧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睡眠呼吸疾病,此种低氧模式可以造成全身多系统损伤,其中以心血管损伤系统最为常见和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进展性疾病,中重度患者可引发慢性持续低氧并导致心血管合并症的发生。呼吸重叠综合征(respiratory overlap syndrome,OS)是指OSA与COPD并存,同时存在间歇低氧和持续低氧。研究发现,其心血管损害会更为严重,死亡率也会更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血管内皮的损伤明显相关,而以中性粒细胞(PMN)为代表的炎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交互作用成为内皮细胞损伤的关键环节。目前关于OS病理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间歇低氧伴持续低氧动物模型的建立,模拟OS患者间歇伴持续低氧模式。重点探讨OS模式下PMN和内皮细胞的凋亡和损伤情况,以及其基因调控机制。进而观察抗氧化或抗炎干预是否可改善PMN和内皮细胞的异常凋亡,从而减少低氧造成的损伤。本研究为揭示OS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可行干预措施提供必要理论和实验依据,对减少OS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降低OS患者的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内容:1.建立间歇低氧重叠熏烟动物模型,研究OS模式下大鼠PMN和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及抗氧化或抗炎的干预效应。2.研究OS模式下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及抗氧化或抗炎的干预效应。3.研究OS模式下PMN促凋亡和抗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第一部分: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组)、间歇低氧组(IH组)、熏烟暴露组(CH组),间歇低氧重叠熏烟暴露组(OS组),间歇低氧重叠熏烟暴露+Tempol干预组(OST组),间歇低氧重叠熏烟暴露+PDTC干预组(OSP组)共6组,分别给予IN、IH、CH和OS模式低氧暴露8周。分离大鼠外周血PMN和循环血内皮细胞(CECs),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MN和CECs凋亡情况。应用Tunel法染色大鼠主动脉内皮,计算荧光显微镜下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率。第二部分:利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炎症指标:TNF-α、IL-6和IL-8;氧化应激指标:SOD、CAT、MDA和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水平。第三部分:利用q RT-PCR法检测循环血中PMN促凋亡基因Bak和抗凋亡基因Mcl-1 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第一部分:1.和NC组、IH组和CH组相比,OS组大鼠外周血PMN凋亡率下降;应用抗氧化剂Tempol及炎症信号通路阻断剂PDTC干预后,和OS组相比,OST和OSP组大鼠PMN凋亡率增加(P<0.001)。2.和NC组、IH组和CH组相比,OS组大鼠循环血内皮细胞凋亡率增加;应用Tempol及PDTC干预后,和OS组相比,OST和OSP组大鼠循环血内皮细胞凋亡率减少(P<0.001)。和NC组、IH组和CH组相比,经Tunel法染色后,OS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率增加;应用Tempol及PDTC干预后,和OS组相比,OST和OSP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率减少(P<0.001)。3.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PMN凋亡率和内皮细胞凋亡率呈明显负相关(r=-0.854,P=0.000)。第二部分:1.和NC组、IH组和CH组相比,OS组大鼠ICAM-1、TNF-α、IL-6、IL-8和MDA表达水平升高,SOD、CAT表达降低;用Tempol及PDTC干预后,和OS组相比,OST和OSP组大鼠ICAM-1、TNF-α、IL-6、IL-8和MDA表达降低,SOD、CAT表达升高(P<0.001)。2.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PMN凋亡率和TNF-α、IL-6、IL-8、MDA、ICAM-1的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767、0.849、0.660、0.644、0.885)(P=0.000);PMN凋亡率和SOD、CAT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值为0.794、0.751)(P=0.000);内皮细胞凋亡率和TNF-α、IL-6、IL-8、MDA、ICAM-1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2、0.933、0.813、0.748、0.515)(P=0.000);内皮细胞凋亡率和SOD、CAT的表达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值为0.773、0.757)(P=0.000)。第三部分:1.和NC组、IH组和CH组相比,OS组大鼠Bak m RNA表达水平最低,Mcl-1 m RNA表达水平最高;应用Tempol及PDTC干预后,和OS组相比,OST和OSP组大鼠Bak m RNA表达水平升高,Mcl-1 m 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2.和NC组、IH组和CH组相比,OS组大鼠Mcl-1/bak表达水平最高;应用Tempol及PDTC干预后,和OS组相比,OST和OSP组大鼠Mcl-1/bak表达降低(P<0.01)。结论:1.OS大鼠较间歇低氧和熏烟大鼠存在更为明显的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抗氧化剂Tempol或炎症信号通路阻断剂PDTC干预后可明显减少PMN凋亡延迟。OS大鼠存在更为明显的内皮细胞凋亡和损伤,抗氧化剂Tempol或炎症信号通路阻断剂PDTC干预后可延缓内皮细胞凋亡和损伤。2.OS大鼠存在更为明显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抗氧化剂Tempol或炎症信号通路阻断剂PDTC干预后可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3.OS大鼠PMN促凋亡基因表达减少,抗凋亡基因表达增加,和调控PMN凋亡延迟及内皮功能损伤相关。
李凤茹,余春晓[8](2018)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亦称重叠综合征(OS)。OS患者容易产生更为严重的夜间低氧血症及CO2潴留,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所以临床医生对OS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积极的治疗。OS患者,发生夜间低氧血症的概率较单纯COPD或OSAS患者高,夜间低氧血症导致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进而导致患者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睡眠质量差等的发生。现就此症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解加泳[9](2018)在《OSAS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上气道阻塞、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伴有血氧饱和度下降和睡眠结构紊乱为特征的疾病,研究发现OSAS与多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有关,但心律失常的多发类型及与OSAS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其可能的机制并不明确。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严重程度OSAS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状况,检测OSAS患者血清多种炎性因子的水平,观察多导睡眠监测参数、炎症因子与其心律失常及HRV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第一部分,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兴化市人民医院因打鼾就诊的168例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其分为对照组(AHI<5,n=31)、轻中度OSAS组(5≤AHI<30,n=55)和重度OSAS组(AHI≥30,n=82)。采集患者详细病史资料,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症的情况,所有患者完成整夜的多导睡眠图(PSG)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不同严重程度OSAS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状况,比较BMI、血压、合并症的发生率、各型心律失常及HRV参数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HRV参数与夜间低氧指标的相关性。第二部分,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兴化市人民医院疑似OSAS患者141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其分为对照组(AHI<5,n=34)、轻中度OSAS组(5≤AHI<30,n=48)和重度OSAS组(AHI≥30,n=59)。采集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完成多导睡眠图监测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完成血常规、生化指标及血清hs-CRP、TNF-α、IL-6和IL-1β的检测。比较各项指标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并探讨炎症指标与PSG参数及HRV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第一部分,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轻中度OSAS组患者的BMI均低于重度OS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PSG监测入睡前,对照组和OSAS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无显着性差异(P>0.05),晨起时重度OSAS组SBP和DBP显着升高(P<0.05)。重度OSAS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7.3%vs 29.0%,P<0.05),轻中度OSAS组与重度OSAS组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糖尿病、肝病、吸烟史、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轻中度OSAS组相比,重度OSAS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显着增加(P<0.05),主要表现为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和房室传导阻滞,其中房性早搏发生率显着高于轻中度OSAS组和对照组(P<0.05)、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的PSG参数因OSAS水平而异,与对照组及轻中度OSAS组相比,重度OSAS组在ODI、MI、T90和LSa O2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包括SDNN、SDNN指数、RMSSD、PNN50、LF、HF和LF/HF,OSAS组LF/HF显着高于对照组、SDNN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参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OSAS患者组AHI与SDNN呈负相关(r=-0.236,P=0.011);ODI与SDNN(r=-0.226,P=0.015)和RMSSD(r=-0.219,P=0.018)呈负相关,与LF(r=0.218,P=0.021)呈正相关;MI与SDNN呈负相关(r=-0.226,P=0.017),与LF呈正相关(r=0.197,P=0.041)。在OSAS患者组,LF/HF与AHI(r=0.238,P=0.013),ODI(r=0.318,P<0.001)和MI(r=0.278,P=0.004)呈正相关性。第二部分,与对照组相比,轻中度OSAS组年龄、性别比例、BMI、尿酸、TC、TG方面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重度OSAS组在年龄、性别比例、BMI、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尿酸、FBS、TC、TG、LDL、HDL方面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与轻中度OSAS组比较,重度OSAS组在性别比例、BMI、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尿酸、FBS、TC、TG、LDL、HDL方面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包括SDNN、SDNN指数、RMSSD、PNN50、LF、HF和LF/HF,重度OSAS组和轻中度OSAS组SDNN、PNN50、HF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LF/HF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OSAS组和轻中度OSAS组PNN50、HF和LF/HF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炎症指标方面,轻中度OSAS组和重度OSAS组血清hs-CRP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度OSAS组血清IL-1β显着高于重度OSAS组(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与ODI呈显着正相关性(r=0.209,P=0.013),与PNN50呈显着负相关性(r=-0.188,P=0.025),其他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心律失常在OSAS患者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对于中重度OSAS患者,其发生机制与低氧血症导致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相关。应用PSG进行整夜睡眠监测是诊断OSAS的金标准,但HRV参数LF/HF比值可作为OSAS筛查的有力工具。(2)OSAS患者存在系统性炎性反应,随着OSAS程度升高,炎症反应加重,其中尤以血清hs-CRP最为突出;hs-CRP与PNN50呈显着负相关性,与ODI呈正相关性,结果提示炎症反应参与OSAS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发生。
侯万举[10](2018)在《呼吸重叠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erpnoea syndrome,OSAS)是两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当二者同时存在时被称为呼吸重叠综合征(respiratory overlap syndrome,OS),OS患者心血管损害会更为严重,死亡率也会更高。心血管疾病病生理的重要基础是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和系统性炎症损害的发生。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免疫在COPD和OSA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COPD及OSAS患者血清学检测均发现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l,sVCAM-1)表达上调,提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皮损伤。虽然目前关于OS内皮功能障碍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少有相关究报道,但根据目前有关COPD和OSAS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结果推测,在理论上OS模式低氧条件下,将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炎症反应、内皮功能损伤和免疫功能下降。由于之前研究发现,OSAS对轻度COPD患者夜间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影响不大,但会加重中重度COPD患者的低氧状态,所以本研究将以中重度的COPD和OS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OS模式低氧下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s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探讨OS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可能的发病机制,并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内容1.研究O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2.研究O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对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OSAS患者、OS患者各25例,分为COPD组、OSAS组、OS组;另选取健康体检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肺功能及便携式睡眠监测检查,并记录各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肺功能及睡眠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年龄,吸烟指数(包*年),性别,体质量指数、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小于90%时间占监测时间百分比(TSat90),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以上4组研究对象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sVCAM-1、TNF-α表达水平。采用SPSS 20.0和Graphpad prism 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D4+/CD8+与sVCAM-1、TNF-α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4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S和OS组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S组吸烟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OSAS组和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组肺功能和睡眠监测指标比较OS组和COPD组FEV1%和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OSAS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S组和OSAS组A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OPD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S组TSat90明显高于其它3组,而最低SPO2明显低于其它3组,4组在TSat90和最低SPO2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各组sVCAM-1和TNF-α表达水平比较OS组sVCAM-1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它3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比较4组外周血CD3+淋巴细胞百分比(CD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CD4+%)及CD4+/CD8+均低于其它3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淋巴细胞百分比(CD8+%)明显高于其它3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sVCAM-1、TNF-α与CD4+/CD8+的相关性sVCAM-1和TNF-α表达水平与CD4+/CD8+呈明显负相关(前者r=-0.773,P<0.01;后者r=-0.826,P<0.01)。sVCAM-1表达水平与TNF-α呈明显正相关(r=0.919,P<0.01)。6.OS组不同亚组sVCAM-1、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比较OS亚组中,重度OSAS患者sVCAM-1、TNF-α、CD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度OSAS患者,而CD4+/CD8+(%)明显低于中度OSAS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亚组中,重度COPD患者sVCAM-1、TNF-α、CD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度COPD患者,而CD4+/CD8+(%)明显低于中度COPD患者,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OS组与对照组、OSAS组、COPD组比较,TNF-α与sVCAM-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OS模式低氧可能存在更为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2.OS组与对照组、OSAS组、COPD组比较,CD4+(%)及CD4+/CD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CD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OS模式低氧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3.sVCAM-1和TNF-α的表达水平与CD4+/CD8+(%)呈明显负相关,sVCAM-1表达水平与TNF-α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能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炎症反应存在密切关系。4.OS亚组中,重度OSAS组sVCAM-1、TNF-α、CD8+(%)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度OSAS组,而CD4+/CD8+(%)明显低于中度OSAS组;重度COPD组sVCAM-1、TNF-α、CD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度COPD组,而CD4+/CD8+(%)明显低于中度COPD组,提示O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全身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OSAS和COPD的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密切关系。
二、OS和OSAS患者夜间缺氧和睡眠结构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S和OSAS患者夜间缺氧和睡眠结构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炎症和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立题依据 |
1.选题目的 |
2.选题意义 |
3.目前研究现状 |
4.本课题的特色与优势 |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入选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试验分组 |
2.主要试验器材及试剂盒 |
3.临床资料收集 |
3.1 基本参数测量 |
3.2 血压测量 |
3.3 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 |
3.4 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测定 |
3.5 超声心动图检查 |
3.6 冠心病诊断 |
4.统计学处理 |
5.结果 |
5.1 高血压组、OSAS组和高血压+OSAS组三组比较 |
5.2 高血压+OSAS组两个亚组之间比较 |
5.3 相关性分析 |
6.讨论 |
结语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炎症与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肺功能、睡眠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和方法 |
一、对象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二、结果 |
1.三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2.三组间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比较 |
3.三组间睡眠监测指标比较 |
4.各组PaO_2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
5.各组AHI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
6.OS组高PaCO_2与正常PaCO_2的相关指标比较 |
7.各组PaCO_2 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
三、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OS与PH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线粒体自噬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大鼠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皙停综合征致认知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血清炎性因子、血管活性物质、sCD36与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分组 |
1.3 诊断标准 |
1.3.1 糖尿病诊断标准 |
1.3.2 OSAS诊断标准 |
1.3.3 OSAS分级标准 |
1.3.4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
1.3.5 高血压诊断标准 |
1.3.6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
1.3.7 其他变量的定义 |
2 方法 |
2.1 一般临床资料的采集 |
2.2 实验室检测 |
2.2.1 主要检测试剂及仪器 |
2.2.2 样本的采集及处理 |
2.2.3 观察指标的检测 |
2.3 多导睡眠呼吸监测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T2DM患者中OSAS检出情况 |
3.1.1 T2DM患者中OSAS检出率及严重程度 |
3.1.2 不同临床特点的T2DM患者中OSAS检出率比较 |
3.2 T2DM组、OSAS组、合并组间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管活性物质、sCD36水平变化 |
3.2.1 三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3.2.2 三组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3.2.3 三组间血管活性物质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
3.2.4 三组间血清sCD36水平比较 |
3.2.5 三组间糖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
3.2.6 三组间脂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
3.2.7 三组间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
3.2.8 三组间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
3.3 T2DM患者合并OSAS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4 T2DM组、OSAS组、合并组间患者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主要指标比较 |
3.5 不同程度OSAS分级组间血清炎性因子、血管活性物质、sCD36 水平变化 |
3.5.1 不同程度OSAS分级组间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3.5.2 不同程度OSAS分级组间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
3.5.3 不同程度OSAS分级组间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相关指标比较 |
3.5.4 不同程度OSAS分级组间患者血清sCD36 水平比较 |
3.6 不同程度OSAS分级组间患者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主要指标比较 |
3.7 OSAS患者AHI的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 讨论 |
4.1 T2DM与 OSAS的相关性 |
4.2 炎性因子在T2DM合并OS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4.3 T2DM合并OSAS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
4.4 sCD36在T2DM合并OS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4.5 肥胖、HbA1c在 T2DM合并OS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4.6 T2DM合并OSAS患者睡眠呼吸情况 |
4.7 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及诊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5)高血压合并OSAS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病人来源 |
2. 研究对象 |
3. 诊断标准 |
3.1 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及分层标准 |
3.2 OSAS的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 |
3.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4. 纳入标准 |
5. 排除标准 |
6. 剔除标准 |
7. 观察指标 |
8. 操作方法及质量控制 |
8.1 人口生物学指标 |
8.2 实验室检查 |
8.3 睡眠呼吸监测检查 |
8.4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8.5 质量控制 |
9. 统计学方法 |
10. 技术路线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OS模式VEC损伤、PMN与VEC交互作用及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从细胞水平研究间歇伴持续低氧暴露下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制及各机制间相关性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中性粒细胞(PMN)的提取 |
1.1.2 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准备 |
1.1.3 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直接共培养 |
1.1.4 暴露装置 |
1.1.5 实验分组 |
1.1.6 检测指标 |
1.1.7 仪器设备和试剂 |
1.1.8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上清液炎症因子及粘附分子比较 |
1.2.2 上清液氧化应激标志物比较 |
1.2.3 内皮细胞凋亡基因表达水平比较 |
1.2.4 炎症因子与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1.2.5 炎症因子与凋亡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
1.2.6 氧化应激与凋亡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细胞交互作用在重叠低氧暴露下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重要性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作用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中性粒细胞(PMN)的提取 |
2.1.2 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准备 |
2.1.3 细胞培养 |
2.1.4 暴露装置 |
2.1.5 实验分组 |
2.1.6 检测指标 |
2.1.7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OS(H)组与OS组各指标比较 |
2.2.2 ICAM-1 与各变量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抗氧化剂Tempol和炎症通道的阻断剂PTDC对间歇伴持续低氧暴露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中性粒细胞(PMN)的提取 |
3.1.2 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准备 |
3.1.3 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直接共培养 |
3.1.4 暴露装置 |
3.1.5 实验分组 |
3.1.6 检测指标 |
3.1.7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上清液炎症因子及粘附分子比较 |
3.2.2 上清液氧化应激标志物比较 |
3.2.3 内皮细胞凋亡基因表达水平比较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重叠综合征所致全身多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OS模式下大鼠PMN和内皮细胞凋亡和损伤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间歇低氧和熏烟暴露对大鼠PMN和 CECs凋亡的影响及抗氧化和抗炎干预的研究 |
1.1 实验对象和方法 |
1.1.1 IH和熏烟暴露大鼠模型的建立 |
1.1.2 各组PMN凋亡情况的检测 |
1.1.3 各组CECs凋亡情况的检测 |
1.1.4 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 |
1.1.5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大鼠外周血PMN凋亡率 |
1.2.2 大鼠CECs凋亡率 |
1.2.3 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情况 |
1.2.4 PMN凋亡率和内皮细胞凋亡率相关性分析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间歇低氧和熏烟暴露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及抗氧化和抗炎干预作用的研究 |
2.1 实验对象和方法 |
2.1.1 IH和熏烟暴露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分组与第一部分相同 |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1.3 实验方法 |
2.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2.2 结果 |
2.2.1 大鼠外周血ICAM-1 表达 |
2.2.2 大鼠外周血TNF-α表达 |
2.2.3 大鼠外周血IL-6 表达 |
2.2.4 大鼠外周血IL-8 表达 |
2.2.5 大鼠外周血SOD表达 |
2.2.6 大鼠外周血CAT表达 |
2.2.7 大鼠外周血MDA表达 |
2.2.8 PMN凋亡率和炎症、氧化应激标志物和粘附标志物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2.2.9 内皮细胞凋亡率和炎症、氧化应激标志物和粘附标志物表达水平的相关 性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间歇低氧和熏烟暴露大鼠PMN促凋亡和抗凋亡基因表达的研究 |
3.1 实验对象和方法 |
3.1.1 IH和熏烟暴露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分组与第一部分相同 |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3.1.3 实验方法 |
3.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3.2 结果 |
3.2.1 不同暴露条件及干预后大鼠循血中PMN促凋亡基因Bak 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 |
3.2.2 不同暴露条件及干预后大鼠循血中PMN促凋亡基因Mcl-1 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 |
3.2.3 不同暴露条件及干预后大鼠循环血中PMN Mcl-1/Bak表达水平的比较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重叠综合征下低氧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OS患者低氧的病理生理机制 |
1.1 OS患者的氧化应激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动脉粥样硬化 |
1.2 OS与心脑血管疾病 |
1.3 OS与肿瘤 |
1.4 OS与胰岛素抵抗 |
2 OS患者的治疗 |
2.1 无创呼吸机 |
2.2 细胞移植 |
2.3 靶向治疗 |
3 小结 |
(9)OSAS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OSAS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炎性因子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OSAS与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主要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论文和科研情况 |
致谢 |
(10)呼吸重叠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Ⅺ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各实验组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检测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2.1 一般临床资料统计 |
1.1.2.2 肺功能检测 |
1.1.2.3 睡眠监测 |
1.1.2.4 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置 |
1.1.2.5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1.1.2.6 主要实验试剂 |
1.1.2.7 配置溶液 |
1.1.2.8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4组患者血清样本中sVCAM-1的表达 |
1.1.2.9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测定4组患者血液样本中TNF-α的表达 |
1.1.3 流式细胞术检测 T 淋巴细胞亚群 |
1.1.4 数据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一般资料比较 |
1.2.2 各组肺功能和睡眠监测指标比较 |
1.2.3 各组sVCAM-1和TNF-α表达水平比较 |
1.2.4 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
1.2.5 sVCAM-1、TNF-α与CD4~+/CD8~+的相关性分析 |
1.2.6 OS组中亚组sVCAM-1、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
1.3 讨论 |
1.3.1 吸烟与肥胖 |
1.3.2 低氧 |
1.3.3 炎症反应 |
1.3.4 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
1.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重叠综合征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OS和OSAS患者夜间缺氧和睡眠结构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炎症和血脂水平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D]. 李文丽.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肺功能、睡眠监测分析[D]. 乔景艳.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3]线粒体自噬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大鼠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 卢亚凤.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4]血清炎性因子、血管活性物质、sCD36与2型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 张轶群.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5]高血压合并OSAS痰瘀互结型的临床特点研究[D]. 马嘉欣.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1)
- [6]OS模式VEC损伤、PMN与VEC交互作用及干预的研究[D]. 肖凡.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OS模式下大鼠PMN和内皮细胞凋亡和损伤机制的研究[D]. 李鑫.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李凤茹,余春晓.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8(05)
- [9]OSAS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D]. 解加泳. 苏州大学, 2018(12)
- [10]呼吸重叠综合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D]. 侯万举.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