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地区主要公路枢纽信息系统建设会议召开

南部地区主要公路枢纽信息系统建设会议召开

一、南方片区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共建会议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广州市人民政府[1](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21]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广州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4月20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目录第一章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深圳市人民政府[2](2016)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文中提出目录前言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 发展基础第二节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第二节 发展目标第三章 基本要求和战略路径第一节 突出创新驱动 汇聚高端发展新动能第二节 突出质量引领 构建

杜彩军,刘娜[3](2014)在《公路客运站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文中研究指明公路客运站是公路网络化运输的源头枢纽,是旅客运输组织的平台。加快客运站信息化建设是公路客运站经营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旅客运输服务水平、行业管理部门加强监管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本文介绍了公路客运站信息建设的典型经验,并提出建议及思考。

广州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人民政府,肇庆市人民政府[4](2011)在《印发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文中提出广州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人民政府肇庆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11]13号广州市、佛山市、肇庆市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2020年)》已经广佛肇经济圈第二次市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沈瑾[5](2011)在《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基于唐山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在总结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特点、城市转型的演变规律、转型发展相关的理论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回顾资源型城市典型的代表城市-唐山的产业及城市发展历程。结合唐山自身特点,分析城市转型的思路和确立的城市发展目标。重点研究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持、以及空间上的引导和落实,配合城市的经济转型,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产业结构转型的绿色策略;引导城市空间和产业向沿海布局的蓝色策略;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建设的红色策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的深绿策略。并提出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公共优先、生态优先、安全优先”等原则。论证发展策略的可实施途径。通过研究和探讨各策略间的内在联系,策略对城市发展建设中的相关决策制定产生作用与影响。形成在转型时期城市规划相应的工作思路。将具体的规划策略转化为操作层面能付诸实施的法定规划。通过对城市规划失效成因的解析、实效评估以及城市规划的再认识。分析目前规划领域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对规划变革的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变革现有的城市规划运作模式,强化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建立具有实效性的规划编制方法。构建完备的城市规划研究和编制体系。研究通过对规划管理运行体系和决策体系相关制度的研究,希望能变革现有体制、机制的制度障碍,建立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建立在理性务实基础上,富有城市自身特色的城市规划研究、编制、决策、管理体系框架。

广州市人民政府[6](2011)在《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中指出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11〕4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王雅蕾[7](2008)在《公路网货运枢纽物流运作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面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公路货运业如何融入物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许多公路运输企业,特别是一些较有实力的大型公路运输企业进一步发展所关注的问题。公路运输业作为区域网络密度最大,参与物品流通渠道最为彻底的行业之一,它顺应现代物流的发展对整个物流体系的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物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公路运输业的发展战略调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公路运输业与现代物流相互关系的研究无论从对公路运输业的发展还是物流业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做了以下的工作:首先从我国公路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研究角度出发,以现代物流与公路运输业关系研究入手,在对比国外货运站场的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公路网货运枢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对我国公路运输业应如何抓住机遇,发展现代物流作系统阐述;其次本文围绕我国公路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服务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四种公路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模式,分别为虚拟物流中心模式、现代物流的增值服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及物流园区模式。并对每个模式针对的适应类型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紧接着进一步分析了四种模式的盈利方式。为了更好的实践其可行性,通过分析一个重庆零担货运中心和广西货运北站两个实例对公路网货运枢纽的物流运作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对我国公路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公路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如何进行调整,并提出加快我国公路运输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徐孝勇[8](2005)在《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深入考察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条件下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客观现实、世界与中国商贸业和商贸中心发展特点、趋势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回顾和借鉴国内外商贸中心发展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协同发展理论和商贸经济发展理论:从结构系统视角和功能范式上,界定了“商贸中心”、“区域商贸”和研究的基本范畴和分析基点;按商贸经济协同发展要求,深化了对“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理解,进而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论文的基本结论 1、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西南地区商贸经济协同发展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是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体系的简称。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是西南地区在商贸业发展上进行的区域分工与合作,建设结构合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功能强大的地区性商贸中心体系。构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体系就是在西南地区统一规划商贸中心、商贸网点布局和确定各地商贸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高区域商贸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西南地区商贸经济发展。西南地区在商贸中心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西南地区商贸经济协同发展和竞合、共赢。 2、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需要具备相应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一个地区中心城市要建设商贸中心应具备条件:(1)自然地理条件,其包括地理区位、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等:(2)社会经济条件,其包括经济条件、城市规模、人口、市场规模、交通条件、政策因素、文化氛围等。经济条件又包括商贸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资金和市场。经济发展初始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和各种配套设施等。 3、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发展要求西南地区加强商贸产业的协同发展 发达的商贸产业,是个城市或地区的构建商贸中心的前提条件。西南地区五省市区只有打破行政区划限,加强商贸产业的协同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商贸产业的竞争力,应对后WTO时代外资商业巨头大量进入中国的挑战。 4、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建立区域共同市场 建立区域共同市场是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和必要条件。建立西南地区区域共同市场的作用:(1)推进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网络体系的建成。(2)降低西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成本、公共物品配置成本以及资源流动的交易成本。(3)促进西南地区都市商贸经济圈的发展。(4)作为西南地区区域商贸的协同发展的平台。 5、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外在条件是加强与我国其它地区和国外的商贸合作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要想获得更大发展空间,须开创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处理好其与我国其它地区和国外的商贸交流与合作。西南地区同周边地区的商贸合作,可以使西南地区区域一体化市场效应得到放大。 6、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西南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西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

黄平[9](2001)在《公路主枢纽城市运输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主要针对现代公路运输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结合主枢纽城市运输规划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公路运输规划中的主枢纽规划、客运规划、货运规划、运输信息规划等公路运输所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公路运输四大指标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公路枢纽场站布局选址模型的建立,根据成都市经济布局、产业布局、缄市规划、人口分布,路网结构等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成都市主枢纽规划,并分析了公路主枢纽系统的模块功能和结构组成。 2、分析道路旅客运输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流量预测的基础上,制定了枢纽城市高速客运、旅游客运、农村客运等不同道路客运的发展规划,并对其管理模式,市场开发作了探讨和分析。 3、分析现代物流在西部发展的基础,提出了构建西部物流系统的构想,并提出了成都发展现代物流及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4、探讨了主枢纽信息建设的重要性,并以成都信息港规划建设为例,分析主枢纽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技术支撑及运营模式,同时提出了运输规划的系统评价指标及方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10](2001)在《印发2001年至2003年广州市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中认为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现将《2001年至2003年广州市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01年至2003年广州市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由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各有关责任部门和企业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建设,努力完成实施方案所确定的任务。全市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全体市民都要努力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实现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建设和完善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现代化,加快城市化。

二、南方片区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共建会议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方片区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共建会议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2)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关于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16年2月3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前言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一、主动创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迈入质量时代
二、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
三、超前布局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实质性突破
四、着力打造改革开放新平台,重点领域改革和全方位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五、全面实施重大民生建设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六、深入推进特区一体化建设,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实现双优化
第二节 发展环境
一、国际环境
二、国内环境
三、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基本要求和战略路径
第一节 突出创新驱动 汇聚高端发展新动能
第二节 突出质量引领 构建全面发展新优势
第三节 突出互联融合 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
第四节 突出协调均衡 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第五节 突出绿色低碳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六节 突出开放共赢 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
第七节 突出共建共享 增进市民群众福祉
第八节 突出文化强市 增强城市软实力
第九节 突出依法治市 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
第十节 突出市场导向 释放全面改革红利
第四章 建设国际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第一节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导作用
二、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三、加大对企业创新扶持力度
第二节 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一、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二、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三、强化金融对创新的助推作用
四、打造国际创客中心
第三节 提升创新发展能级
一、增强源头创新能力
二、加快核心技术创新
三、加速重大创新成果转化
四、加强高层次开放创新合作
第四节 构筑人才高地
一、建设多元化的卓越人才队伍
二、优化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打造一流的人才服务体系
第五章 建设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
第一节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巩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
专栏3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二、加快发展未来产业
专栏4 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三、推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专栏5 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
四、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节 建设国际化金融创新中心
一、提升创新型金融中心功能
二、加快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改革创新
三、营造支撑创新的金融发展环境
四、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第三节 建设国际化物流枢纽城市
一、推动物流服务模式创新
二、加强物流基础平台建设
三、增强物流枢纽辐射带动能力
第四节 打造国际化消费中心
一、拓展国际化消费空间
二、营造国际一流消费环境
三、打造国际时尚消费目的地
专栏6 现代服务业重大工程
第五节 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和信誉建设
二、加快发展总部经济
三、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第六章 建设信息经济为先导的智慧城市
第一节 打造国际一流信息港
一、超前布局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
二、构建互联网应用基础平台
三、建立安全可控的网络空间
第二节 推进信息基础产业高端发展
一、打造信息基础产业新优势
二、推动信息技术基础创新和融合创新
三、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产业
第三节 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互联网产业
一、“互联网+”智能制造
二、“互联网+”现代服务业
三、打造“互联网+”产业生态
专栏7 “互联网+”重点领域
第四节 提升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
一、增强网络化精准治理能力
二、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三、打造全程全时的在线公共服务体系
专栏8 信息惠民重点领域
第七章 建设协调均衡的现代化城市
第一节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一、强化东中西三轴辐射带动
二、促进南北两带优化提升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专栏9 各区(新区)发展定位
四、释放更多土地资源
五、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第二节 加快实现特区一体化
一、加大原特区外地区政策支持力度
二、加快原特区外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三、着力培育区域增长极
第三节 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一、建设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对外通道体系
二、打造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
三、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专栏10 战略通道及城市交通重大工程
第四节 提高市政设施现代化水平
一、构建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专栏11 能源保障重大工程
二、建设安全优质的供水保障体系
专栏12 安全优质供水重大工程
三、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第八章 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城市
第一节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一、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专栏13 绿色低碳循环重大工程
第二节 强化环境治理和保护
一、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
专栏14 水生态系统重大工程
二、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专栏15 大气质量提升重点领域
三、强化土壤和噪声污染控制
第三节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一、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二、积极打造“公园之城”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专栏16 生态环境提升重大工程
第九章 建设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第一节 主动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一、加快构建经贸合作中心
二、拓展产业合作新空间
三、强化人文交流纽带
第二节 携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建设国际化湾区名城
二、加强深港澳深度合作
三、推进珠江口东岸协同发展
第三节 加快自贸片区建设和前海开发开放
一、创新自贸片区和前海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二、建设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三、建设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
四、增强自贸片区辐射带动功能
专栏17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重大工程
第四节 增创开放合作新优势
一、提升对外经济合作水平
二、促进更广范围区域合作
三、加大对口帮扶力度
第十章 建设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
第一节 推动教育开放创新发展
一、创新发展高等教育
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促进基础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四、发展多元特色教育
专栏18 教育事业重大工程
第二节 实现医疗卫生优质均衡发展
一、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二、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优质提效
三、提升市民健康水平
专栏19 医疗卫生事业重大工程
第三节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一、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
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三、健全社会福利体系
四、提升住房保障水平
第四节 夯实城市安全发展基础
一、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二、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三、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四、提升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
第十一章 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市
第一节 加强文明城市建设
一、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二、丰富城市人文精神
三、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养
第二节 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三、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第三节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
二、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
专栏20 文体事业重大工程
第十二章 建设一流法治城市
第一节 完善立法体制
一、加强立法制度建设
二、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三、健全公众参与立法机制
第二节 打造法治政府
一、健全依法行政和决策机制
二、创新行政执法体制
三、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
第三节 提高司法公信力
一、深化司法重点领域改革
二、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
三、全面加强司法监督
第四节 建设法治社会
一、打造诚信深圳
二、推进普法和全民守法
三、推动法治实践
第十三章 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锋城市
第一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二、推进政府权责清单管理
三、深化政府服务方式改革
四、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第二节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一、加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三、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四、率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五、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六、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
第三节 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一、完善人口调控管理机制
二、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三、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四、建立健全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五、构建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体系
第十四章 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第一节 加强规划统筹协调
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
二、加强总体规划的统领
三、加强规划衔接协调
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一、明确规划实施责任
二、强化政策统筹引导
第三节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一、科学谋划重大项目
二、强化要素保障
三、加强重大项目管理
第十五章 强化规划评估考核机制
第一节 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一、加强规划实施监测
二、强化指标约束
三、完善规划评估制度
第二节 严格规划监督考核
一、加强规划实施考核
二、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3)公路客运站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典型公路客运站信息建设经验
    (一)面向乘客服务
    (二)面向企业站务管理
    (三)面向行业监管
三、建议思考
    (一)以服务需求为导向
    (二)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三)以监管加强信息化应用
    (四)客运站场信息化建设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5)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基于唐山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的缘起和写作背景
        1.1.1 研究的缘起
        1.1.2 研究的时间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过程与方法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研究内容框架和写作章节安排
        1.4.1 研究的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1.4.2 研究框架和写作章节安排
第二章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的进展与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资源”的概念界定
        2.1.2 “转型”的概念界定
        2.1.3 “资源型城市”的概念界定
    2.2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概况
        2.2.1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概况
        2.2.2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概况
    2.3 资源型城市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综述
        2.3.1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理论
    2.4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生
        2.4.1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2.4.2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成功案例及启示
第三章 唐山:资源型城市产业成功转型的典型代表
    3.1 唐山——典型的中国资源型城市概况
        3.1.1 唐山是典型因资源而兴的资源型城市
        3.1.2 唐山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
        3.1.3 目前正处于转型阶段的唐山
    3.2 产业发展概述
        3.2.1 近代工业的摇篮——建国前唐山产业的发展
        3.2.2 多舛的发展之路——1949 年—1978 年唐山产业的发展
        3.2.3 黄金发展时期——1979 年—2002 年唐山产业的发展
        3.2.4 转型之路——2003 年至今唐山产业的发展
        3.2.5 唐山产业转型初具成果
    3.3 城市发展概述
        3.3.1 建国前唐山城市的发展
        3.3.2 1949 年—1976 年唐山城市的发展概述
        3.3.3 1976 年—1985 年唐山城市的重建唐山大地震对城市的破坏
        3.3.4 1985 年—1994 年唐山城市的发展概述
        3.3.5 1994-2002 年唐山城市的发展概述
        3.3.6 2002 年至今唐山城市的发展概述
第四章 转型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的产业及城市关键问题分析与目标的确定
    4.1 城市面临的产业及城市关键问题分析
    4.2 资源型工业城市规划转型的必要性
        4.2.1 资源性工业城市的特殊性要求
        4.2.2 修复恶化的生态环境的要求
        4.2.3 经济转型需要相应的城市规划转型以实现空间落实
        4.2.4 社会机制转型需要相应的城市规划转型以提供政策技术支持
    4.3 唐山城市转型所具备的条件、优势、机遇
        4.3.1 宏观区域发展带来的机遇
        4.3.2 曹妃甸成为国家战略空间
        4.3.3 国家战略资源的发现
    4.4 唐山城市规划的历程及不同时期目标的确立与调整
        4.4.1 1976 年以前城市规划的编制
        4.4.2 《唐山市恢复建设总体规划》的编制
        4.4.3 《2000 年唐山市市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4.4.4 《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
        4.4.5 《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4.5 唐山近三十年城市发展目标的调整与确立
第五章 应对资源城市产业转型的发展策略
    5.1 研究经济、生态与社会三者关系
    5.2 产业转型过程中唐山城市发展策略
        5.2.1 绿色策略——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
        5.2.2 蓝色策略——引导城市和产业向以沿海布局
        5.2.3 深绿策略——建设生态城市
        5.2.4 红色策略——促进城乡社会和谐建设
    5.3 资源型工业城市规划转型引导的基本原则5
        5.3.1 采用问题导向型的规划思维
        5.3.2 强调动态调整的规划思维
        5.3.3 采用渐进的策略支撑城市转型
        5.3.4 走向城市规划的生态化
第六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区域协调与空间布局策略
    6.1 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格局的基本特点
        6.1.1 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含义
    6.2 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意义
        6.2.1 经济结构调整
        6.2.2 优化资源配置
        6.2.3 提高区域竞争力
        6.2.4 可持续发展及环境建设的需要
    6.3 唐山市空间结构结构转型的现实意义
        6.3.1 产业调整升级的经济转型需要新的承载空间
        6.3.2 城市功能的完善需要空间结构更新
        6.3.3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空间结构保障
        6.3.4 城市化的推进发展需要空间结构转型并建立空间体系支撑
    6.4 唐山市空间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
        6.4.1 唐山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影响因素
        6.4.2 唐山市空间拓展的趋势与机遇
    6.5 京津冀都市圈背景下的城市发展
        6.5.1 唐山在区域中定位及京津冀都市圈相关研究及规划
        6.5.2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唐山的机会与挑战
    6.6 唐山市城市空间结构转型基本思路与框架
        6.6.1 唐山城市空间战略目标选择与发展策略
第七章 唐山城市的生态策略及实践
    7.1 唐山市生态城市条件分析
        7.1.1 唐山市的生态优势
        7.1.2 唐山市城市生态系统特征辨析
        7.1.3 唐山城市主城区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
    7.2 唐山城市转型目标与生态城市策略
        7.2.1 唐山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
        7.2.2 唐山市的生态策略
    7.3 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
        7.3.1 唐山市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研究
        7.3.2 南部沿海空间布局生态规划的研究(生态优先案例)
        7.3.3 唐山南部采煤塌陷区-南湖生态城的实践(生态重建)
第八章 唐山:城市转型发展与社会发展规划对策
    8.1 资源型城市的公共空间优先策略
        8.1.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概念
        8.1.2 公共开放空间在城市中的作用及意义
        8.1.3 唐山市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特征
        8.1.4 建立有鲜明唐山特色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
        8.1.5 塑造唐山市公共开放空间特色
        8.1.6 公共空间的实践---以凤凰山公园改造为例
        8.1.7 城市公共空间的实施保障
    8.2 资源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开发利用策略
        8.2.1 唐山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特点分析
        8.2.2 唐山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特点分析
        8.2.3 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及实践
        8.2.4 唐山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更新的目标、影响因素、原则及策略
        8.2.5 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更新的实施路径
        8.2.6 唐山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更新的实践-工业遗产及优秀近现代建筑
        8.2.7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8.3 资源型城市的文化策略
        8.3.1 城市文化的基本理论支撑
        8.3.2 唐山的文化认知与特色分析
        8.3.3 唐山市城市文化资本与城市文脉体系开发战略研究
        8.3.4 城市发展规划中的文化策略
    8.4 城市规划的安全策略
        8.4.1 影响城市安全因素概况描述
        8.4.2 主要规划对策
        8.4.3 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与城市防灾避难空间整合策略研究
    8.5 城市理想住区模式的多视角研究
        8.5.1 关于理想住区模式研究
        8.5.2 目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5.3 住区空间模式的形态演变
        8.5.4 我国住区尺度相关因素分析
        8.5.5 城市理想住区模式的问题探讨
        8.5.6 理想住区的实践—以唐山凤凰新城居住区规划为例
第九章 城市规划的再认识与规划变革的途径
    9.1 城市规划本质的再认识
        9.1.1 城市规划应是一门关于空间营造的科学
        9.1.2 城市规划必须逐步向利益协调的公共政策转向
    9.2 城市规划实效评估与失效解析
        9.2.1 城市规划的实效
        9.2.2 城市规划失效成因解析
    9.3 提升中国城市规划实效的途径
        9.3.1 构建“中国范式”的城市规划理论
        9.3.2 构建合理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加强规划编制创新
        9.3.3 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
第十章 城市规划的研究与编制方法探讨
    10.1 加强区域研究,形成城市规划的坚实区域基础
        10.1.1 加强区域研究的必要性
        10.1.2 加强区域研究的重点
    10.2 加强多规融合,形成统一的空间引导与管制规划体系
        10.2.1 多规融合的必要性
        10.2.2 多规融合的难点
        10.2.3 推进多规融合的若干建议
    10.3 积极开展灵活的非法定规划,适应城市发展的多种规划需求
        10.3.1 开展非法定规划的必要性
        10.3.2 编制非法定规划应避免的若干误区
    10.4 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打破法定规划的技术锁定
        10.4.1 引入新技术,提高空间营造技术的科学性
        10.4.2 目前新技术的应用还不平衡,应用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拓展
        10.4.3 “三规合一”必须有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支撑基础
    10.5 法定规划编制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10.5.1 城市总体规划
        10.5.2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10.5.3 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
        10.5.4 非法定规划的必要性和编制方法探讨
第十一章 构建决策管理新体系及规划管理变革探索
    11.1 转型期城市规划决策管理新体系及规划管理变革需求的背景
        11.1.1 市场经济对城市规划管理提出新的制度建设需求
        11.1.2 新时期国家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方针政策对城市规划改革的要求
        11.1.3 配合《城乡规划法》的实施,需要城乡规划制度进行创新
        11.1.4 城市规划理论与实际结合能力薄弱的改善要求
        11.1.5 经营城市的技术工具
        11.1.6 体现空间公正的政府公共行为
    11.2 转型期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构建
        11.2.1 转型期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构建的目标
        11.2.2 转型期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调整的几个方向
        11.2.3 新时期城市规划运行机制构建: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11.3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建设对策的研究
        11.3.1 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研究
        11.3.2 城市总规划师制度研究
        11.3.3 城市规划的动态评估与调整制度研究
    11.4 城市规划实施的公共财政保障制度研究
        11.4.1 建立城市规划与国民经济计划体系及相应的财政投资体系的有效衔接机制,重点推进“近期建设规划”实施
        11.4.2 建立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制度
        11.4.3 改进“组织方式”,协调公共财政配置
        11.4.4 采用“经济分析”研究,提高公共财政推进规划实施效率
    11.5 城市规划管理运行体系中相关制度的研究
        11.5.1 城市规划督察员制度
        11.5.2 建立城乡规划申诉机制的探讨
        11.5.3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11.5.4 城市规划公开听证会制度
        11.5.5 建立城市规划专家咨询平台
        11.5.6 构建城市规划决策管理三维支持系统
        11.5.7 城市规划动态监测与评估制度
        11.5.8 构建规划编制单位价值中立的城市规划环境
第十二章 结论和展望
    12.1 主要结论
    12.2 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12.2.1 研究的不足之处
        12.2.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沈瑾2003 年-2010 年博士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插图目录
表格目录

(7)公路网货运枢纽物流运作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论文的主要内容
        1.2.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公路网货运主枢纽系统概述
    2.1 枢纽概念及分类
    2.2 公路网主枢纽的含义
    2.3 公路网货运主枢纽的系统配置
        2.3.1 站场生产服务系统
        2.3.2 通信信息系统
        2.3.3 生产生活辅助服务系统
        2.3.4 组织管理系统
    2.4 国内外公路货运枢纽发展情况
        2.4.1 国外公路货运场站发展历程
        2.4.2 国外典型公路货运场站分析
        2.4.3 国外公路货运场站发展经验与启示
        2.4.4 我国公路网主枢纽货运现状
        2.4.5 我国公路网货运枢纽存在的问题
        2.4.6 我国公路货运枢纽发展前景
第三章 公路网货运枢纽系统与物流
    3.1 公路主枢纽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环境分析
        3.1.1 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
        3.1.2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3.2 公路主枢纽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3.2.1 公路货运企业所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
        3.2.2 促进公路货运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3.2.3 提高公路运输总体服务水平的需要
        3.2.4 建立统一大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
    3.3 公路主枢纽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SWOT 分析
        3.3.1 公路主枢纽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优势
        3.3.2 公路主枢纽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劣势
        3.3.3 公路主枢纽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机遇
        3.3.4 公路主枢纽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威胁
第四章 公路网货运业物流运作的理论模式研究
    4.1 国外公路货运站场发展现代物流的运作模式
    4.2 我国公路网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模式选择
        4.2.1 发展虚拟物流中心模式
        4.2.2 发展现代物流的增值服务模式
        4.2.3 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
        4.2.4 发展物流园区模式
    4.3 公路网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盈利模式
        4.3.1 虚拟物流中心盈利模式分析
        4.3.2 物流增值服务盈利模式分析
        4.3.3 第三方物流服务盈利模式分析
        4.3.4 当前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分析
第五章 公路网货运枢纽系统物流运作实例研究
    5.1 重庆市公路运输(集团)零担运输公司渝南物流配送中心
        5.1.1 渝南物流配送中心简介
        5.1.2 经营业务范围
        5.1.3 货运基础设施调查情况
        5.1.4 渝南物流配送中心运作流程图
        5.1.5 渝南物流配送中心向第三方物流转型的运作模式
    5.2 广西运德集团南宁货运北站
        5.2.1 运德货运北站简介
        5.2.2 经营业务范围
        5.2.3 货运基础设施调查情况
        5.2.4 运德货运北站发展增值服务模式
第六章公路网货运枢纽系统发展现代物流的对策
    6.1 积极发挥政府在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作用
    6.2 加快货运信息服务市场培育和发展
    6.3 加大货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6.4 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物流服务企业
    6.5 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6.6 加快推进物流标准化的进程
    6.7 妥善利用公路主枢纽货运系统融资渠道
        6.7.1 政策性融资渠道
        6.7.2 社会配资渠道
        6.7.3 合理利用外资渠道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着

(8)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展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展示
    1.2 相关概念
    1.3 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1.3.1 研究的目标
        1.3.2 研究的思路
    1.4 研究的方法、资料及内容构架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研究资料选用
        1.4.3 研究的内容及基本结构
第2章 理论借鉴
    2.1 区域分工理论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2.1.3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2.2 后发优势理论
        2.2.1 后发优势的概念
        2.2.2 技术引进与后发优势
    2.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3.1 均衡发展理论
        2.3.2 非均衡发展理论
        2.3.3 协调发展理论
    2.4 商贸发展理论
        2.4.1 商贸信息化理论
        2.4.2 电子商务理论
        2.4.3 商贸流通组织结构理论
第3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的概念框架
    3.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的战略思路、理论假设
        3.1.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的战略思路
        3.1.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的理论假设
    3.2 区域商贸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
        3.2.1 协同发展与协调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3.2.2 区域商贸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3.3 商贸中心概念、类型和功能
        3.3.1 商贸中心概念
        3.3.2 商贸中心类型
        3.3.3 商贸中心功能
    3.4 商贸中心竞争力理论
        3.4.1 产业竞争力理论
        3.4.2 商贸中心竞争力理论
    3.5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宏观条件—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
        3.5.1 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的相互作用关系
        3.5.2 加入WTO与西部大开发对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战略要求
    3.6 商贸中心与其它五中心相互关系
第4章 商贸业和商贸中心发展特点及趋势
    4.1 世界商贸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4.1.1 世界商贸业发展特点
        4.1.2 世界商贸业发展趋势
        4.1.3 世界商贸业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
    4.2 世界商贸中心发展特点及趋势
        4.2.1 世界商贸中心发展特点
        4.2.2 世界商贸中心发展趋势
        4.2.3 世界商贸中心空间分布及其演变趋势
    4.3 中国商贸业发展特点及趋势
        4.3.1 中国商贸业结构演化概述
        4.3.2 中国商贸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4.3.3 中国商贸业发展趋势
    4.4 中国商贸中心发展特点及趋势
        4.4.1 中国商贸中心空间分布情况
        4.4.2 中国商贸中心发展特点
        4.4.3 中国商贸中心发展趋势
第5章 构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目标模式与可行性分析
    5.1 构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目标模式
        5.1.1 构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目标-实现西南地区商贸经济协同发展
        5.1.2 构建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模式
    5.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区域自然资源分析
        5.2.1 国土资源和区位
        5.2.2 水能资源和水运资源
        5.2.3 旅游资源
    5.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分析
        5.3.1 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概况
        5.3.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概况
        5.3.3 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资源概略评价
        5.3.4 西南地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与商贸中心和商贸产业发展
    5.4 西南地区商贸业发展现状分析
        5.4.1 西南地区商贸业发展现状
        5.4.2 西南地区商贸业发展特征
    5.5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意义、优势和制约因素
        5.5.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意义
        5.5.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优势
        5.5.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制约因素
    5.6 收入因素对西南地区消费需求和商贸中心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5.6.1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5.6.2 收入因素对我国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5.6.3 收入因素对西南地区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5.6.4 收入因素对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的影响
第6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竞争力实证分析
    6.1 商贸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6.1.1 商贸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6.1.2 E-CBD竞争力概念与数学模型
        6.1.3 商贸中心竞争力的因子分析方法简介
    6.2 重庆市中心区、成都、昆明、贵阳、南宁商贸中心竞争力实证分析
        6.2.1 城市和指标数据的选取
        6.2.2 计算方法和结果
        6.2.3 公因子权重和因子值
        6.2.4 商贸中心竞争实力排序与结论对策
    6.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6.3.1 交通区位因素分析
        6.3.2 经济因素分析
        6.3.3 人力资源因素分析
        6.3.4 技术因素分析
        6.3.5 政策因素分析
第7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其它五中心的相互关系分析
    7.1 西南地区商贸心与交通物流中心的相互关系分析
        7.1.1 西南地区交通中心发展状况
        7.1.2 建设西南地区物流中心意义
        7.1.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交通物流中心的相互关系
    7.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工业中心的相互关系分析
        7.2.1 西南地区的工业中心发展状况分析
        7.2.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工业中心相互关系
    7.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金融中心相互关系分析
        7.3.1 西南地区金融中心发展状况分析
        7.3.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金融中心相互关系
    7.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相互关系分析
        7.4.1 西南地区旅游服务中心发展状况分析
        7.4.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相互关系
    7.5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科教文化中心相互关系分析
        7.5.1 西南地区科教文化中心发展状况分析
        7.5.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科教文化中心相互关系
第8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布局与管理运营的对策建议
    8.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空间布局的建议
        8.1.1 商贸中心空间布局的战略思路和原则
        8.1.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空间总体布局
        8.1.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一级商贸中心布局
        8.1.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二级商贸中心布局
        8.1.5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三级商贸中心布局
    8.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功能定位
        8.2.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一般功能
        8.2.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核心功能
    8.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内部要素结构
        8.3.1 商品交易市场
        8.3.2 中央商务区
        8.3.3 购物中心
        8.3.4 会展中心
        8.3.5 物流中心
        8.3.6 信息服务中心
        8.3.7 组织管理机构
    8.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内部结构关系和业态选择
        8.4.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内部结构关系
        8.4.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体系中各级商贸中心的业态选择
    8.5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管理运营的对策建议
        8.5.1 法制化
        8.5.2 规章制度化
        8.5.3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8.5.4 打造品牌,培育支点,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
        8.5.5 建立信息平台,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商贸流通现代化
        8.5.6 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诚信消费环境
        8.5.7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和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9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对策
    9.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概况
        9.1.1 信息社会的经济特征与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9.1.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状况
    9.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电子商务发展
        9.2.1 西南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9.2.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与对策
        9.2.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电子商务公司发展
        9.2.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电子商务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9.3 推进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9.3.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9.3.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9.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E-CBD的建设
        9.4.1 E-CBD简介
        9.4.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三大 E-CBD建设对策
第10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企业发展战略与对策
    10.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业企业发展概况
        10.1.1 重庆市中心区商贸中心的商贸企业发展概况
        10.1.2 成都商贸中心的商贸企业发展概况
        10.1.3 昆明商贸中心的商贸企业发展概况
        10.1.4 贵州商贸中心的商贸企业发展概况
        10.1.5 南宁商贸中心的商贸企业发展状况
    10.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企业发展战略方向
        10.2.1 连锁经营
        10.2.2 物流配送
    10.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10.3.1 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组建企业战略联盟,推进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
        10.3.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10.4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商贸企业发展对策
        10.4.1 西南地区商贸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及其存在的问题
        10.4.2 西南地区商贸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目标框架
        10.4.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商贸企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11章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我国其它地区和东盟的商贸合作对策
    11.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我国其它地区商贸合作与交流对策
        11.1.1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西北地区的商贸合作与交流对策
        11.1.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长江中游地区的商贸合作与交流对策
        11.1.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珠三角地区的商贸合作与交流对策
    11.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东盟的商贸合作与交流对策
        11.2.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发展
        11.2.2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交通对接的对策
        11.2.3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与东盟国家开展商贸合作与交流的对策措施
第12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
    12.1 研究结论
    12.2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2.3 政策运用
    12.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公路主枢纽城市运输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公路运输规划的概念与方法
第2章 公路主枢纽规划
    2.1 公路主枢纽规划方法
    2.2 成都市公路主枢纽规划
第3章 客运规划
    3.1 客运发展趋势
    3.2 快速客运系统规划
    3.3 道路旅游客运规划
    3.4 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第4章 货运规划
    4.1 公路货运发展趋势
    4.2 成都物流场站规划
第5章 公路主枢纽信息港建设规划
    5.1 成都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5.2 成都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功能组成
    5.3 成都交通信息港建设信息通道分析及技术支撑
    5.4 成都交通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
    5.5 成都交通信息化建设的运营模式建议
第6章 系统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

四、南方片区公路主枢纽信息系统共建会议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20)
  • [2]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 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特区报, 2016
  • [3]公路客运站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 杜彩军,刘娜.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14(02)
  • [4]印发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人民政府,肇庆市人民政府. 广州政报, 2011(17)
  • [5]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规划策略研究基于唐山的理论与实践[D]. 沈瑾. 天津大学, 2011(06)
  • [6]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政报, 2011(10)
  • [7]公路网货运枢纽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 王雅蕾. 重庆交通大学, 2008(10)
  • [8]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D]. 徐孝勇. 西南大学, 2005(04)
  • [9]公路主枢纽城市运输规划的几个关键问题的研究[D]. 黄平. 西南交通大学, 2001(01)
  • [10]印发2001年至2003年广州市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政报, 2001(14)

标签:;  ;  ;  ;  ;  

南部地区主要公路枢纽信息系统建设会议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