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胱胺制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一涵,余诗强,蒋林树,熊本海[1](2021)在《影响奶牛乳成分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奶牛养殖行业发展迅速,人们在专注于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同时,开始关注如何提高乳品质。奶牛自身的遗传与非遗传因素以及奶牛生活环境显着影响着乳成分,伴随奶牛品种和所处环境的变化,其乳成分与品质也会发生改变。在生产中植物提取物以其无毒、无害、无副作用等多种优势成为改善乳品质的天然添加剂,可以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改善乳成分,具有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综述奶牛品种、环境及天然植物提取物等多种饲料添加剂对乳成分的影响,以期为在生产实践中提高乳品质等提供理论依据。
张会会,李孟伟,唐振华,梁辛,彭丽娟,彭开屏,杨承剑,王新峰[2](2021)在《半胱胺对夏季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旨在研究水牛饲粮中添加半胱胺对水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体重(615 kg±21 kg)、胎次(3~5胎)和产奶量(6 kg/d±1 kg/d)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尼里-拉菲奶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5头水牛。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5、30和45 g/d半胱胺。预饲期1周,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添加半胱胺对水牛体表温度、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2)添加30和45 g/d半胱胺显着提高了水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P<0.05)。(3)添加半胱胺显着提高了水牛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蛋白率、乳总固形物和乳非脂固形物含量(P<0.05)。(4)添加45 g/d半胱胺显着提高了水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添加半胱胺对水牛瘤胃液细菌和真菌数量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15 g/d半胱胺显着降低了原虫数量(P<0.05),而半胱胺添加剂量为30 g/d时瘤胃液原虫数量则显着增加(P<0.05)。(5)添加半胱胺能显着降低乳中C14∶1n5、C18∶3n6含量,显着增加乳中C18∶1n9t、C19∶0、C20∶3n6含量(P<0.05)。添加30 g/d半胱胺显着降低乳中C16∶0、C18∶0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P<0.05);添加30和45 g/d半胱胺显着降低乳中C20∶4n6(AR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P<0.05)。(6)添加半胱胺组水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着提高(P<0.05);15和30 g/d半胱胺组水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30和45 g/d半胱胺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蛋白、球蛋白水平显着增加(P<0.05);15和45 g/d半胱胺组皮质醇(Cor)显着降低(P<0.05);30 g/d半胱胺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着增加(P<0.05)。综合试验结果,饲粮中添加半胱胺能够提高泌乳中期水牛泌乳性能与抗氧化能力,影响水牛瘤胃发酵、乳脂脂肪酸含量和瘤胃原虫数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半胱胺在水牛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0 g/d。
刘艳玲[3](2020)在《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和山羊肠道防御机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益生菌是一类定植于宿主肠道、帮助宿主改善体内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随着后抗生素时代的到来,益生菌作为抗生素的最佳替代品之一,在畜牧养殖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本试验主要从益生菌株的筛选、复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开展研究。1.屎肠球菌筛选与复合益生菌的制备工艺本试验从山羊瘤胃中筛选的菌株,采用琼脂平板划线分离,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结果为屎肠球菌;该菌株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对pH2.5-3.5人工胃液和0.2%-0.3%胆盐人工肠液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采用分离的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LB-01)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ICC23138)进行共发酵培养制备的复合益生菌制剂,种子液最佳培养时间为12h;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15h,发酵培养基添加量10%,种子液接种量10%;发酵培养过程稳定,能满足工厂化生产要求;复合益生菌制剂在不同季度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其总活菌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季度下降幅度有差异,其中第3季度活菌存活率下降幅度最大,第4季度和第2季度次之,第1季度活菌存活率下降幅度最小。2.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112±8.5天)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4头,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方案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1、2、3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0、15g/(头·天)复合益生菌制剂,预试期7天,正试试验期35天。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能显着提高产奶量(p<0.05),改善乳品质,显着降低乳汁中体细胞数量(p<0.05),提高血清球蛋白含量(p<0.05),增强免疫功能,综合投入产出比以复合益生菌制剂10g/(头·天)的添加剂量为宜。3.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的山羊肠道防御机能影响本试验选择健康成年雌性山羊18头,体重20±3kg,研究复合益生菌制剂预防山羊肠道感染大肠杆菌的试验效果和复合益生菌对山羊肠道大肠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预防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大肠杆菌组和益生菌预防组,每组3头,试验第1-4天,对照组和大肠杆菌组山羊每天灌服30mL生理盐水,益生菌预防组山羊每天灌服30mL复合益生菌制剂,试验第5-6天,对照组山羊每天灌服30mL生理盐水,其余2组山羊每天灌服30mL大肠杆菌;治疗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大肠杆菌组和益生菌治疗组,每组3头,试验第1-2天,对照组山羊每天灌服30mL生理盐水,其余2组山羊每天灌服30mL大肠杆菌,试验第3-6天,对照组和大肠杆菌组山羊每天灌服30mL生理盐水,益生菌治疗组每天灌服30mL复合益生菌制剂。试验期11天,分别于试验第1、3、5、7、9和11天,测定各组山羊的体温、呼吸频率和心率,采集山羊血液进行白细胞计数;预防试验在试验第7和11天,治疗试验在试验第3和9天,通过外科手术取样观察肠道病理学变化,测定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道黏膜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8和TNF-α基因表达量,结果如下:(1)山羊生命体征和白细胞数量的变化预防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11天,大肠杆菌组生命体征指标和白细胞数量均升高(p<0.01或p<0.05),益生菌预防组在试验第7天升高(p<0.05),之后均恢复正常,且体温、呼吸频率和白细胞数量低于大肠杆菌组(p<0.05)。治疗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3-9天,大肠杆菌组生命体征指标和白细胞数量均升高(p<0.01或p<0.05),益生菌治疗组仅在试验第3-5天升高(p<0.01或<0.05),试验第5-9天,生命体征指标和白细胞数量均恢复正常且显着低于大肠杆菌组(p<0.05)。(2)山羊肠道病理组织学的变化预防试验: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组空肠肠壁变薄,盲肠充血,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V/C 比值和盲肠黏膜层厚度降低(p<0.01或p<0.05),与大肠杆菌组相比,益生菌预防组空肠和盲肠病变明显好转,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和V/C比值和盲肠黏膜层厚度升高(p<0.01或p<0.05)。治疗试验: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组空肠内容物呈水样,盲肠充血和胀气,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 比值和盲肠黏膜层厚度均降低(p<0.01或p<0.05),与大肠杆菌组相比,益生菌治疗组空肠绒毛长度、V/C比值和盲肠黏膜层厚度均升高(p<0.01或p<0.05),且临床症状明显缓解。(3)山羊肠道菌群数量的变化预防试验: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7和11天,大肠杆菌组空肠和盲肠乳酸菌数量均降低(p<0.05),大肠杆菌数量均增加(p<0.01),与大肠杆菌组相比,益生菌预防组空肠和盲肠大肠杆菌数量均降低(p<0.05)。治疗试验:试验第3和9天,大肠杆菌组空肠和盲肠乳酸菌数量降低(p<0.01或p<0.05),空肠和盲肠大肠杆菌数量增加(p<0.01);试验第9天,与大肠杆菌组相比,益生菌治疗组空肠和盲肠乳酸菌数量增加(p<0.05),大肠杆菌数量降低(p<0.01)。(4)山羊肠道黏膜组织炎性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预防试验:试验第7和11天,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组空肠和盲肠黏膜炎性因子表达量升高(p<0.01),与大肠杆菌组相比,益生菌预防组空肠和盲肠黏膜炎性因子表达量降低(p<0.01或p<0.05)。治疗试验:试验第3和9天,与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组和益生菌治疗组空肠和盲肠黏膜炎性因子表达量升高(p<0.01或p<0.05);与大肠杆菌组相比,益生菌治疗组肠道黏膜炎性因子表达量降低(p<0.01或p<0.05)。
张会会,李孟伟,唐振华,梁辛,彭丽娟,彭开屏,王新峰,杨承剑[4](2020)在《夏季补饲半胱胺和烟酸铬对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补饲半胱胺和烟酸铬对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体重[(615±21) kg]、胎次(3~5胎)和产奶量(5~6 kg/d)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尼里-拉菲奶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Ⅰ、Ⅱ、Ⅲ和Ⅳ组),每组5头。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Ⅲ组、Ⅳ组为试验组,其中Ⅱ组饲喂基础饲粮+22.5 g/(d·头)半胱胺,Ⅲ组饲喂基础饲粮+24 mg/(d·头)铬(烟酸铬形式,下同),Ⅳ组饲喂基础饲粮+22.5 g/(d·头)半胱胺+24 mg/(d·头)铬。试验在2019年7—8月开展,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结果显示:1)补饲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体表温度和呼吸频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与Ⅰ组比较,Ⅳ组的直肠温度显着降低(P<0.05)。2)Ⅰ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着低于Ⅱ组和Ⅳ组(P<0.05);Ⅳ组的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Ⅰ组(P<0.05)。3)Ⅳ组的产奶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Ⅲ组和Ⅳ组的4%乳脂校正乳产量显着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的乳蛋白率显着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Ⅲ组的乳总固形物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4)Ⅱ组和Ⅲ组瘤胃液乙酸含量显着高于Ⅰ组(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瘤胃液丙酸、异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显着高于Ⅰ组(P<0.05);各组瘤胃液丁酸、氨态氮、异戊酸含量以及pH、乙酸/丙酸差异不显着(P>0.05)。5)Ⅳ组乳中C12∶0、C14∶0、C16∶0、C18∶2(顺-9,反-11)、C20∶3n3含量显着低于Ⅰ组(P<0.05);Ⅲ组和Ⅳ组乳中C16∶0含量显着低于Ⅰ组(P<0.05)。6)各组间血清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不显着(P>0.05);Ⅱ组和Ⅳ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着低于Ⅰ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显着低于Ⅳ组(P<0.05)。Ⅱ组和Ⅳ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着高于Ⅰ组(P<0.05);Ⅲ组血清雌二醇含量显着高于Ⅰ组和Ⅱ组(P <0.05)。Ⅳ组血清甲状腺素含量显着高于Ⅰ组(P <0.05);Ⅲ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较Ⅰ组显着提高(P<0.05)。7)补饲烟酸铬和半胱胺均能显着提高水牛瘤胃液细菌数量(P<0.05);Ⅱ组水牛瘤胃液产甲烷菌数量较Ⅰ组显着提高(P<0.05)。Ⅱ和Ⅲ组瘤胃液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较Ⅰ组有所提高,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较Ⅰ组降低。综上可知,夏季同时补饲半胱胺和烟酸铬提高了水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改善了养分表观消化率、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组成,进而缓解了夏季热应激对水牛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张会会[5](2020)在《烟酸铬与半胱胺对夏季水牛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烟酸铬对热应激状态下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确定烟酸铬在水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深入研究日粮中添加半胱胺盐酸盐、烟酸铬以及半胱胺和烟酸铬的的组合,对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半胱胺和烟酸铬的组合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不同水平烟酸铬对热应激状态下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试验根据体重(615±21Kg)、胎次(4±1胎)和产奶量(6±1kg)相近,选取泌乳中期的健康尼里-拉菲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Ⅰ、Ⅱ、Ⅲ和Ⅳ组),每组5头水牛,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添加1.5mg/(d·head)烟酸铬;Ⅲ组添加3mg/(d·head)烟酸铬;Ⅳ组添加4.5 mg/(d·head)烟酸铬。试验预饲期1周,试验期4周。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水牛的体表温度和直肠温度差异均不显着(P>0.05)。添加3mg/(d·head)烟酸铬组水牛的呼吸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日粮中添加烟酸铬对热应激状态下水牛DMI、以及CP、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3)日粮添加3 mg/(d·head)烟酸铬提高了7.7%水牛产奶量(P<0.05);各组间乳蛋白率、乳脂率、乳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差异不显着(P>0.05)。(4)试验组的瘤胃pH、乙酸、丙酸和丁酸较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日粮添加3和4.5mg/(d·head)烟酸铬组的NH3-N和MCP的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日粮添加3和4.5mg/(d·head)烟酸铬组异丁酸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5)日粮添加3mg/(d·head)烟酸铬组乳中C14∶1n5、C16∶1n7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乳脂中C18∶2(cis-9,trans-11)、C20∶2n6、C20∶5n3(EPA)、C22∶6n3(DHA)和C24∶0的含量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试验组的饱和脂肪酸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饱和脂肪酸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水牛血清CAT和INS较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日粮添加1.5和3mg/(d·head)烟酸铬组的T-SOD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3mg/(d·head)烟酸铬组MDA含量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3mg/(d·head)烟酸铬组的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T4(甲状腺素)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5);试验组的皮质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7)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氮以及总胆固醇差异均不显着(P>0.05)。1.5和3mg/(d·head)烟酸铬组的谷草转氨酶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8)日粮添加1.5和3mg/(d·head)烟酸铬组的原虫数量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细菌数量显着提高(P<0.05);3和4.5mg/(d·head)烟酸铬组的甲烷菌数量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9)在门水平上,各组水牛的优势菌群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群为Prevotella 1、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试验二:本试验旨在研究水牛日粮中添加半胱胺和烟酸铬对对水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体重(615±21Kg)、胎次(4±1胎)和产奶量(6±1Kg)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尼里-拉菲奶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Ⅰ、Ⅱ、Ⅲ和Ⅳ组),每组5头水牛,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添加22.5g/(d·head)半胱胺;Ⅲ组添加3mg/(d·head)烟酸铬;Ⅳ组添加(22.5g半胱胺+3mg烟酸铬)/(d·head)。预饲期1周,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添加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体表温度和呼吸频率均无显着影响(P>0.05);与Ⅰ组比较,Ⅳ组直肠温度显着降低(P<0.05)。2)Ⅰ组干物质采食量显着低于Ⅱ组和Ⅳ组(P<0.05);Ⅳ组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Ⅰ组(P<0.05)。3)Ⅳ组产奶量显着高于Ⅰ组、Ⅱ组和Ⅲ组(P<0.05);Ⅲ组和Ⅳ组4%乳脂校正乳产量显着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乳蛋白率显着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Ⅲ组乳总固形物显着高于其它组且Ⅰ组最低(P<0.05)。4)Ⅱ组和Ⅲ组乙酸含量显着高于Ⅰ组(P<0.05);Ⅰ组丙酸含量显着低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5);Ⅰ组总VFA产量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显着低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5);各组丁酸、乙酸/丙酸、氨态氮、pH、异戊酸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5)Ⅰ组乳中C12:0、C14:0、C18:2(cis-9,trans-11)、C20:3n3显着高于Ⅳ组(P<0.05);Ⅰ组乳中C16:0显着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Ⅰ组乳中C20:0含量显着高于Ⅲ组(P<0.05)。6)各组间血清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Ⅰ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着高于Ⅱ组和Ⅳ组(P<0.05);Ⅰ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着低于Ⅳ组(P<0.05)。各组间血清胰岛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HSP 70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Ⅰ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着低于Ⅱ组和Ⅳ组(P<0.05);Ⅲ组血清雌二醇含量显着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7)Ⅳ组血清T3含量显着高于Ⅰ组(P<0.05);Ⅲ组的谷草转氨酶较Ⅰ组显着提高(P<0.05)。8)日粮添加烟酸铬和半胱胺均能显着提高水牛瘤胃液细菌数量(P<0.05);Ⅱ组显着提高了水牛瘤胃液甲烷菌数量(P<0.05)。9)与Ⅰ组相比,Ⅱ、Ⅲ组和Ⅳ组的OTUs数目降低;Ⅱ和Ⅲ组的拟杆菌门丰度较Ⅰ组有所提高,而厚壁菌门的丰度较Ⅰ组降低。水牛日粮中添加半胱胺和烟酸铬显着改变了水牛DMI、表观消化率、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组成,进而影响了水牛生产性能。结论:日粮添加3 mg/(d·head)烟酸铬组能改善水牛泌乳性能及抗氧化性能,效果优于其他组。日粮添加半胱胺和烟酸铬均能提高水牛产奶量,提高抗热应激能力,有利于瘤胃菌群的生长。
胡瑞[6](2019)在《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生长性能及瘤胃上皮细胞连接的影响》文中指出牦牛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畜种,由于高原特殊的气候环境条件,放牧牦牛营养摄入受到牧草产量及营养价值季节性变化的制约,妊娠期和幼龄期营养缺乏导致生长迟缓牦牛发生率高,严重影响了牦牛养殖经济收益。瘤胃健康是反刍动物健康高效生长的基础,瘤胃上皮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细胞连接是瘤胃上皮屏障功能的结构基础,在调节上皮营养物质高效吸收和免疫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前人研究表明半胱胺和酵母具有促生长作用,然而其能否有效促进生长迟缓牦牛瘤胃发育和机体生长,以及其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首先比较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瘤胃发育和瘤胃上皮转录组关键差异基因及功能通路,而后考察添加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生长性能、瘤胃微生物区系,以及瘤胃上皮关键差异功能通路中靶点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半胱胺和酵母通过瘤胃菌群及其发酵产物对上皮细胞连接等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以期为丰富牦牛瘤胃健康营养调控理论,促进生长迟缓牦牛健康高效生长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试验一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瘤胃发育及瘤胃上皮转录组差异研究根据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牦牛群体体重与生长轴激素分泌的结果(Hu等,2016),按个体重处于同品种、同龄牦牛群体体重最低10%以下的标准(Jones等,2012),选取15月龄青海高原型生长迟缓牦牛10头(平均体重71.1±7.12 Kg),另选取接近群体平均体重的同品种、同龄正常牦牛10头(平均体重88.3±5.98 Kg),采血后进行屠宰比较瘤胃发育,并进行瘤胃上皮转录组分析,结果如下:(1)生长迟缓牦牛瘤胃、网胃、皱胃和空肠等消化道器官指数显着小于正常牦牛(P<0.05),且其瘤胃上皮乳头高度和肌层厚度显着小于正常牦牛(P<0.05)。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乙酸、丁酸和微生物蛋白(MCP)浓度显着低于正常牦牛(P<0.05),氨态氮浓度显着高于正常牦牛(P<0.05)。(2)生长迟缓牦牛血清血糖(GLU)、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浓度显着低于正常牦牛(P<0.05),尿素氮(BUN)浓度高于正常牦牛(P<0.05),LPS和促炎因子TNF-α与IL-2浓度显着高于正常牦牛(P<0.05)。(3)GO分析发现: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外区域(Extracellular region)、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防御反应(Defense response)、免疫系统过程(Immune system process)、炎症反应(Inflammatory response)等功能分类;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物质跨膜转运载体活性功能分类,瘤胃上皮细胞结构、免疫和物质转运功能存在差异。(4)KEGG分析发现: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与细胞连接作用的细丝蛋白(Filamin)、纤连蛋白(Fibronectin)、胶原蛋白(Collagen)等基因,以及上皮细胞连接负调控关键因子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LK)、肌球蛋白9(MYL9)等基因表达较正常牦牛显着上调,富集到粘着斑(Focal adhesion)和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ECM-receptor interaction)功能通路;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炎症相关的补体成分基因C2、C3、C7等,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基因等较正常牦牛显着上调,富集到补体及凝血级联反应(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cascades)和抗原加工及呈递(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通路;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离子及VFA载体相关的溶质载体(SLC26A3),氯离子通道(CLCN2)、阴离子载体(PAT1)等基因较正常牦牛显着下调,富集到矿物离子吸收(Mineral absorption)功能通路。以上结果表明,生长迟缓牦牛瘤胃发育不良和微生物发酵减弱,瘤胃上皮关键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粘着斑、细胞外基质、补体及凝血级联反应、抗原加工及呈递和矿物离子吸收等功能通路,表明上皮细胞连接受损,存在炎症反应,营养物质吸收能力降低,阻碍机体生长。试验二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生长性能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在试验一基础上,按上述标准选取15月龄青海高原型生长迟缓牦牛30头(平均体重73.0±6.47 k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牛,分别设为基础日粮组(GRB),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添加半胱胺组(GRBC)和添加酵母组(GRBY),饲养试验60天后进行4天消化试验,而后屠宰采样。结果表明:(1)添加半胱胺和酵母均显着提高生长迟缓牦牛平均日增重(ADG)、降低料重比(P<0.05),显着提高胴体重、屠宰率(P<0.05),促进瘤网胃发育(P<0.05)。半胱胺显着提高生长迟缓牦牛对日粮能量、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P<0.05),酵母显着提高生长迟缓牦牛对日粮能量和粗蛋白消化率(P<0.05),添加酵母促生长效果优于半胱胺。(2)半胱胺和酵母均显着提高生长迟缓牦牛血清GLU和TP浓度(P<0.05),酵母还显着提高了生长迟缓牦牛血清球蛋白(GLB)和免疫球蛋白Ig A和Ig G浓度(P<0.05),提高机体免疫,显着降低了LPS和促炎因子TNF-α、IL-2和IL-1β浓度(P<0.05),抑制炎症反应。(3)半胱胺和酵母均显着提高生长迟缓牦牛瘤胃总VFA浓度,降低氨态氮浓度(P<0.05)。半胱胺显着提高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乙酸浓度,提高乙酸与丙酸比例(P<0.05),促进乙酸型发酵;酵母显着降低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乙酸与丙酸比例(P<0.05),促进丙酸型发酵。(4)半胱胺和酵母均显着提高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产乙酸菌Saccharofermentans和产丁酸菌Butyrivibrio 2丰度(P<0.05)。此外,半胱胺显着提高了生长迟缓牦牛瘤胃Spirochaetes门,Lachnospiraceae XPB1014 group和Treponema 2属等纤维降解菌丰度(P<0.05),酵母显着提高产丙酸菌Prevotella 1、产乙酸菌Ruminococcaceae UCG-005和产丁酸菌Pseudobutyrivibrio属丰度(P<0.05)。以上结果表明,半胱胺和酵母均可促进生长迟缓牦牛生长,酵母促生长效果优于半胱胺。半胱胺主要通过提高瘤胃纤维降解利用菌群丰度,促进乙酸型发酵,提高日粮能量和纤维等消化率,促进生长。酵母主要通过提高瘤胃降解蛋白、淀粉的产丙酸菌,以及产丁酸菌群丰度,促进丙酸型发酵,提高日粮能量和蛋白消化率,并降低血清LPS和促炎因子浓度,缓解炎症反应,促进生长。试验三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细胞连接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针对试验一转录组结果,进一步检测添加半胱胺、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细胞连接、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抗原加工及呈递和矿物离子吸收功能通路中关键靶点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索半胱胺与酵母通过瘤胃菌群及发酵产物VFA对上皮细胞连接等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结果发现:(1)半胱胺与酵母均显着提高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乳头宽度(P<0.05),半胱胺还显着提高瘤胃乳头表面积和肌层厚度(P<0.05),促进瘤胃发育。(2)半胱胺和酵母均显着提高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矿物离子吸收通路中氯离子通道(CLCN2)和阴离子载体(PAT1)等离子及VFA载体基因表达(P<0.05),有助于营养物质转运吸收。此外酵母还主要降低了粘着斑通路中细胞连接负调控关键酶MYLK基因表达(P<0.05),上调了细胞连接CLDN1、OCLN和CDH1基因表达(P<0.05),促进上皮连接;并显着降低了瘤胃上皮补体及凝血级联反应通路中C2、C3和C7基因表达(P<0.05),以及抗原加工与呈递通路中MHCⅠ和Ⅱ基因表达(P<0.05),抑制炎症反应。(3)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乙酸及丁酸浓度与上皮乳头宽度和表面积呈显着正相关(P<0.05),丙酸及丁酸浓度与上皮细胞连接OCLN、CLDN1和CDH1基因表达呈显着正相关(P<0.05),瘤胃Prevotella 1和Prevotellaceae UCG-001等产丙酸菌、Ruminococcaceae NK4A214 group和Ruminococcus 1等产乙酸菌,以及Butyrivibrio 2等产丁酸菌丰度与细胞连接和离子及VFA载体基因表达呈显着正相关(P<0.05),与介导炎症反应的补体成分基因表达呈显着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添加半胱胺和酵母均可促进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离子及VFA载体基因表达,促进营养转运吸收。酵母还可有效提高瘤胃上皮细胞连接基因表达,促进上皮连接,降低瘤胃上皮补体成分及组织相容性抗原基因表达,缓解炎症反应。半胱胺与酵母对瘤胃上皮细胞连接等基因的差异调控与其对瘤胃菌群及发酵产物的差异影响有关。综上所述,生长迟缓牦牛瘤胃发酵减弱、发育不良,上皮粘着斑功能通路中细胞连接关键负调控因子MYLK等基因上调,细胞外基质中破坏细胞连接的Collagen等基因上调,介导炎症的补体及凝血级联反应通路中补体C2、C3、C7等基因,以及抗原加工与呈递通路中MHC等基因上调,矿物离子吸收通路中SLC26A3、CLCN2、PAT1等离子及VFA载体基因下调,瘤胃上皮细胞连接损伤、存在炎症反应、营养转运吸收下降,导致牦牛生长迟缓。半胱胺主要提高了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矿物离子吸收通路中SLC26A3、CLCN2、PAT1等离子及VFA载体基因表达,促进营养转运吸收,增加瘤胃上皮乳头宽度和肌层厚度,促进瘤胃上皮发育,提高日粮能量和纤维等消化率,促进生长,该作用与半胱胺提高生长迟缓牦牛瘤胃Spirochaetes门、Lachnospiraceae XPB1014 group和Treponema 2属等纤维降解菌群丰度,促进乙酸型发酵有关;酵母主要下调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粘着斑通路中MYLK基因表达,增加OCLN、CLDN1和CDH1细胞连接关键基因表达,促进上皮细胞连接;下调介导炎症的补体及凝血级联反应通路中C2、C3和C7基因,以及抗原加工及呈递通路中MHC基因表达,并降低血清LPS和促炎因子浓度,抑制炎症反应;上调矿物离子吸收通路中CLCN2、PAT1等离子及VFA载体基因,促进营养转运吸收,促进瘤胃发育,提高日粮能量和蛋白消化率,促进生长,该作用与酵母提高生长迟缓牦牛瘤胃普雷沃氏菌等蛋白、淀粉利用菌以及丁酸弧菌等丰度,促进丙酸型发酵有关,且酵母促生长效果优于半胱胺。
王春磊[7](2019)在《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调控作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奶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生产中,养殖者为提高经济效益,维持奶牛高产奶量,通常会提高基础日粮中碳水化合物精料的比例,以满足奶牛对能量的需求。这种高精日粮含有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在奶牛瘤胃内长时间反复发酵,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致使瘤胃pH值长时间低于正常值,造成了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破坏,引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研究表明,将酵母添加到奶牛日粮中不仅可以为奶牛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改善瘤胃内环境,缓解SARA的负面影响。而甘油可以作为生糖先质减轻奶牛能量负平衡引起的疾病,也可以应用于动物饲料中。另外,硒作为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繁殖性能和抗氧化等功能,它能清除自由基,缓解奶牛的氧化应激。在奶牛日粮中单独添加甘油、硒或酵母的试验研究已有很多,但将甘油、硒和酵母三者相结合应用到奶牛特别是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奶牛,却鲜有报道。本实验室利用分离获得的高产甘油酿酒酵母菌株和富硒酵母菌株,通过适当的条件发酵,成功的制备了富含甘油和硒的酵母制剂。本试验在对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的甘油含量和稳定性测定后,研究了该制剂对患SARA的泌乳荷斯坦奶牛瘤胃代谢、乳品质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试验一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的甘油含量及其稳定性测定本试验首先利用高碘酸氧化法检测本实验室制备的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中的甘油含量;然后将本制剂分装于洁净的塑料桶内于室温(25℃)下保存,每隔15 d检测一次制剂中的甘油含量和酵母活菌数,借此来评价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本实验室制备的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中甘油含量为109.41 g·L-1,酵母活菌数为7.9×108CFU·mL-1;存放至第60d时,甘油含量为107.15 g·L-1,活菌数为5.5×105 CFU·mL-1;存放至第75d时,甘油含量为106.19g·L-1,活菌数为3.2×103 CFU·mL-1。本试验表明,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可以在常温下存放至少两个月,其稳定性仍较好。试验二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奶牛瘤胃代谢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在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评价其对瘤胃液pH值及其他瘤胃代谢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2×2重复交叉试验设计,分为无酵母组(即对照组)和酵母组(即试验组),将4头经产瘤胃瘘管奶牛随机分配到两组,每组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于午饲时在基础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1L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含酵母硒5mg,甘油109.41g,酵母7.9×108CFU·mL-1)。本试验共分2期完成,每期包括预试期12d,采样期3d,分别于试验的第13d、14d、15d午饲前采集血液样品,于午饲后0h、2h、4h、6h采集瘤胃液样品。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奶牛饲喂后4 h的瘤胃液pH=5.52相比,试验组奶牛饲喂后4 h的瘤胃液pH值显着升高为5.62(P<0.05);且试验组奶牛具有更高的瘤胃平均pH值(P=0.07)。试验组奶牛瘤胃液中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为25.41%,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乙丙比为2.43,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试验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浓度为1.25mg·mL-1,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氨氮浓度(6.58mg·dL-1)较对照组有一定的升高(P=0.08),而LPS浓度(1.3 × 104EU·mL-1)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P=0.07),瘤胃液中乳酸浓度和血液中乳酸、LPS浓度以及pH变化均不明显。本试验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可以提高瘤胃液pH值、微生物蛋白浓度和丙酸占比,降低乙丙比,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SARA。试验三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奶牛抗氧化能力和乳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通过在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评价其对奶牛抗氧化能力和乳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产犊胎次、泌乳量及体况评分相近的泌乳初期奶牛20头,随机分配到2组:无酵母组(即对照组)和酵母组(即试验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于午饲时在基础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1 L(含酵母硒5 mg,甘油109.41g,酵母7.9×108CFU·mL-1),分别进行3d预饲和为期21 d的正式试验。试验期间,每日记录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分别于正式试验的第0d、7d、14d、21 d采集乳样和血液样品。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葡萄糖和总蛋白浓度分别为178.9U·mL-1、64.55 mmol·L-1和71.22g·L-1,均显着升高(P<0.05),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略有升高趋势(P=0.09);试验组奶牛乳中的乳脂率为3.3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乳蛋白率为3.15%,相较于对照组有升高趋势(P=0.06),体细胞数较对照组略有下降趋势(P=0.07),而奶牛产奶量和其他乳成分未发生明显变化。本试验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SARA奶牛的抗氧化能力和改善乳品质。
侯嘉,柘丽,余荣,董暾[8](2017)在《包膜半胱胺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试验旨在研究包膜半胱胺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4头泌乳量、体重和胎次(1.58±0.97)相近的泌乳中期[(160±10)DIM]奶牛,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每天饲喂基础日粮+20 g/头的包膜半胱胺。试验期25 d,其中预饲期10 d,正式期15 d。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包膜半胱胺组第7天、15天奶牛产奶量提高0.93%(P=0.074)、5.61%(P<0.05);同时,乳脂率提高18.51%(P<0.05)、乳蛋白含量提高1.57%(P=0.086),乳中尿素氮明显降低2.85%(P>0.05)(降低0.41 mg/100 mL)、体细胞数降低5.25%(降低11500/mL);此外,血清中谷丙转氨酶、γ谷氨酰胺转移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分别极显着降低17.02%、21.71%和17.13%(P<0.01),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极显着提高9.27%(P<0.01)。日粮中添加包膜半胱胺组提高相对利润4.1%(提高4.20元/头/天),投入产出比为1:2.8。结果提示,在泌乳中期奶牛日粮中添加包膜半胱胺具有提高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的功能,同时能够提高奶牛抗氧化能力,并能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
潘斌,杨光,刘光磊,张杨,王虎彪[9](2016)在《提高奶牛饲料转化效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提高奶牛的饲料转化效率能给牧场带来巨大的收益,所以奶牛饲料转化效率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生产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概述了奶牛饲料转化效率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然后从饲料转化效率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了提高奶牛饲料转化效率的研究进展。
王玲[10](2016)在《半胱胺和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试验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通过研究半胱胺(CS)和酵母培养物(YC)对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氮排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探讨半胱胺和酵母培养物在奶牛饲粮中的最佳添加量。第三部分通过在奶牛饲粮中补饲不同添加量组合的半胱胺和酵母培养物,测定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氮排泄及血液生化指标,探讨半胱胺和酵母培养物的最佳添加量组合。试验一.半胱胺添加水平对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氮排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产奶量及泌乳期相近(135 d±15 d)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和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添补0、15、20和25 g/(d·头)CS,以探讨半胱胺在奶牛饲粮中的最佳添加量。预试期15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半胱胺添加水平对主要养分采食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但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明显提高(P<0.05),对其他养分表观消化率影响较小(P>0.05);从微生物蛋白产量来看,半胱胺添加量为20g/(d·头)时微生物蛋白产量最高,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奶牛日均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均得到提高(P<0.05或P<0.01),乳体细胞数显着降低(P<0.05);在氮总排泄量上,试验组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以半胱胺添加量为20g/(d·头)组最低;添加半胱胺对奶牛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尿素氮、生长激素水平影响显着(P<0.05),但对血清血糖、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肌酐酸、胰岛素均无明显影响(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氮排泄及血液生化指标,CS添加量以每头每天添加20 g最有利。试验二.酵母培养物添加水平对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氮排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产奶量及泌乳期相近(135 d±15 d)的荷斯坦奶牛24头,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和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添补0、80、100和110g/(d·头)YC,以探讨酵母培养物在奶牛饲粮中的最佳添加量。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酵母培养物含量的增加,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增加(P<0.05),干物质、粗蛋白、钙、磷的表观消化率得到提高(P<0.05);酵母培养物添加量为100g/(d·头)时,微生物蛋白产量比对照组提高18.5%(P<0.01),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10.05%(P<<0.01),氮排泄比对照组降低12.01%(P<0.01);各试验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提到提高(P<0.05),乳中乳体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奶牛血清血糖、球蛋白、尿素氮、胰岛素有明显作用(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氮排泄及血液生化指标,YC添加量以每头每天添加100 g最有利。试验三.半胱胺和酵母培养物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氮排泄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产奶量及泌乳期相近(135 d±15d)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10组。对照组(C)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补饲不同添加量组合的半胱胺和酵母培养物,其中半胱胺设3个水平,添加量分别为17.5(L)、20(M)和22.5(H)g/(d·头);酵母培养物设3个水平,添加量分别为90(L)、100(M)和110(H)g/(d·头),共9个不同水平添加量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和HH,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以探讨半胱胺和酵母培养物的最佳添加量组合。预试期15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奶牛饲粮中补饲半胱胺和酵母培养物能提高奶牛采食量(P<0.05),提高饲粮中干物质、粗蛋白、钙、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或P<0.01);HM组[即半胱胺添加量为22.5g/(d-头),酵母培养物添加量为100 g/(d·头)]微生物蛋白产量比对照组提高26.53%(P<0.01),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25.33%(P<0.01),氮排泄比对照组降低27.25%(P<0.01);各试验组乳脂率、乳蛋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均以HM组最高,体细胞数则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以HM组最低:联合添加半胱胺和酵母培养物对奶牛血清血糖、球蛋白、尿素氮、胰岛素、生长激素有明显作用衅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氮排泄及血液生化指标,CS和YC的最佳添加量组合为CS 22.5 g/(d·头),YC100g/(d·头)。
二、半胱胺制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半胱胺制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奶牛乳成分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环境对乳成分的影响 |
1.1 乳蛋白 |
1.2 脂肪 |
1.3 乳糖 |
1.4 其他 |
2 品种对乳成分的影响 |
3 饲料对乳成分的影响 |
3.1 精饲料 |
3.2 粗饲料 |
3.3 全混合日粮(TMR) |
4 饲料添加剂对乳成分的影响 |
4.1 植物提取物 |
4.1.1 黄酮类提取物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
4.1.2 多糖类提取物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
4.1.3 植物精油类提取物 |
4.2 过瘤胃氨基酸 |
4.3 酵母培养物 |
4.4 半胱胺盐酸盐 |
4.5 外源性酶制剂 |
4.6 不同组合方式的饲料添加剂 |
5 展望 |
(2)半胱胺对夏季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检测指标及方法 |
1.3.1 环境及生理指标 |
1.3.2 采食量及表观消化率 |
1.3.3 产奶性能及乳品质 |
1.3.4 瘤胃发酵参数 |
1.3.5 血清抗氧化性能、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 |
1.3.6 水牛瘤胃微生物数量和细菌多样性检测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 果 |
2.1 半胱胺对水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
2.2 半胱胺对水牛采食量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半胱胺对水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2.4 半胱胺对水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2.5 半胱胺对水牛乳中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
2.6 半胱胺对水牛抗氧化性能和激素指标的影响 |
2.7 半胱胺对水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8 半胱胺对水牛瘤胃主要菌群数量的影响 |
2.9 半胱胺对水牛瘤胃细菌多样性影响 |
2.9.1 各组细菌α多样性指数分析 |
2.9.2 水牛瘤胃细菌数量组成 |
2.9.3 各组瘤胃液微生物在门水平上的组成和相对丰度 |
2.9.4 各组瘤胃液微生物在属水平上的组成和相对丰度 |
3 讨 论 |
3.1 半胱胺对水牛生理指标、采食量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2 半胱胺对水牛泌乳性能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3.3 半胱胺对水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3.4 半胱胺对水牛抗氧化性能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
3.5 半胱胺对水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6 半胱胺对水牛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
4 结 论 |
(3)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和山羊肠道防御机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益生茵概述 |
1.1 益生菌的定义 |
1.2 益生菌的分类 |
1.3 益生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
1.4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性 |
1.5 益生菌对动物机体的作用机理 |
第二章 益生菌制剂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2.1 瘤胃微生物的特点 |
2.2 益生菌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2.3 益生菌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
2.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屎肠球菌筛选与复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工艺 |
试验一 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培养基及试剂配置 |
2. 试验方法 |
2.1 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
2.2 菌株的鉴定 |
2.3 菌株生物学特性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菌株的形态学特征 |
3.2 菌株的生化鉴定 |
3.3 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树构建 |
3.4 菌株的生长特性 |
3.5 菌株对人工胃液和肠液的耐受性 |
3.6 菌株体外抑菌 |
4. 讨论 |
4.1 菌株的分离鉴定 |
4.2 菌株生物学特性 |
试验二 复合益生菌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
1. 试验材料 |
1.1 益生菌种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主要试剂 |
1.4 培养基及培养液的配制 |
2. 试验方法 |
2.1 菌种活化 |
2.2 种子液的制备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
2.3 复合益生菌生产发酵条件优化 |
2.4 复合益生菌生产制备工艺及发酵稳定性评价 |
2.5 检测方法 |
2.6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种子液活菌生长曲线与pH值变化 |
3.2 复合益生菌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
3.3 复合益生菌批次生产发酵液中相关指标的变化 |
3.4 储存时间对复合益生菌制剂存活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复合益生菌种子液活菌生长特性研究 |
4.2 复合益生菌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
4.3 复合益生菌发酵过程稳定性评价 |
4.4 储存时间对复合益生菌制剂存活率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及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材料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试验方法 |
2.1 试验动物分组 |
2.2 奶牛的饲养管理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3.2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4.2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的山羊肠道防御机能影响 |
试验一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的山羊生命体征及肠道组织学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1.4 相关试剂的配置 |
2 试验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样品采集与制作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复合益生菌制剂预防山羊肠道感染大肠杆菌的试验结果 |
3.2 复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山羊肠道大肠杆菌感染的试验结果 |
4. 讨论 |
试验二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山羊肠道菌群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试验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样品采集与制备 |
2.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复合益生菌制剂预防山羊肠道感染大肠杆菌时肠道菌群的变化 |
3.2 复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山羊肠道大肠杆菌感染时肠道菌群的变化 |
4 .讨论 |
试验三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大肠杆菌感染山羊肠壁中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动物 |
1.2 主要试验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2. 试验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样品采集 |
2.3 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壁组织中相关基因mRNA表达 |
2.4 结果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复合益生菌制剂预防山羊肠道感染大肠杆菌肠壁炎性因子表达的变化 |
3.2 复合益生菌制剂治疗山羊肠道大肠杆菌感染肠壁炎性因子表达的变化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夏季补饲半胱胺和烟酸铬对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检测指标 |
1.3.1 环境及生理指标检测 |
1.3.2 采食量及养分表观消化率测定 |
1.3.3 产奶量及乳品质测定 |
1.3.4 瘤胃发酵参数测定及瘤胃液总DNA提取 |
1.3.5 血清生化、抗氧化和激素指标测定 |
1.3.6 水牛瘤胃液微生物定量PCR检测 |
1.3.7 水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检测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2.1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
2.2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采食量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2.4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2.5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乳中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2.6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血清抗氧化和激素指标的影响 |
2.7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8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液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2.9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液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2.9.1 各组水牛瘤胃液菌群的Venn图 |
2.9.2 各组水牛瘤胃液菌群在门水平上的组成和相对丰度 |
2.9.3 各组水牛瘤胃液菌群主成分分析(PCA)图 |
2.9.4 各组水牛瘤胃液菌群α多样性指数 |
3 讨论 |
3.1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
3.2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采食量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3.4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3.5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乳中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3.6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抗氧化性能和激素分泌的影响 |
3.7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3.8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4 结论 |
(5)烟酸铬与半胱胺对夏季水牛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半胱胺化学和生物活性 |
2.2 半胱胺作用机制 |
2.3 在牛生产上的应用 |
3 研究内容 |
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不同水平烟酸铬对夏季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
1.3 样品的采集及数据的检测 |
1.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日粮添加烟酸铬对夏季水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
2.2 日粮添加烟酸铬对夏季水牛采食量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日粮添加烟酸铬对夏季水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2.4 日粮添加烟酸铬对夏季水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2.5 日粮添加烟酸铬对夏季水牛乳中、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
2.6 日粮添加烟酸铬对夏季水牛抗氧化性能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
2.7 日粮添加烟酸铬对夏季水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2.8 Real-time PCR结果 |
2.9 对瘤胃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试验二 日粮添加半胱胺和烟酸铬对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和饲养管理 |
1.3 样品的采集及数据的检测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夏季水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
2.2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夏季水牛采食量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夏季水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
2.4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
2.5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乳中长链脂肪酸的影响 |
2.6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抗氧化性能和激素指标的影响 |
2.7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2.8 Real-time PCR结果 |
2.9 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瘤胃细菌多样性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结论 |
第四章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6)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生长性能及瘤胃上皮细胞连接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本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牦牛的生长特点及生长迟缓 |
1.1 牦牛的生长特点 |
1.2 影响牦牛生长性能的因素 |
1.3 生长迟缓 |
2.瘤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
2.1 瘤胃微生物消化功能 |
2.2 瘤胃上皮的吸收功能 |
3.瘤胃上皮细胞连接的功能 |
3.1 瘤胃上皮细胞连接的组成及分布 |
3.2 瘤胃上皮细胞连接的作用 |
3.3 瘤胃上皮细胞连接的调节 |
4.半胱胺与酵母对瘤胃功能的影响 |
4.1 半胱胺对瘤胃功能的影响 |
4.2 酵母对瘤胃功能的影响 |
第二章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3.研究内容 |
4.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瘤胃发育及瘤胃上皮转录组差异研究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点 |
2.2 试验动物与设计 |
2.3 样品采集 |
2.4 指标测定及方法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结果与分析 |
3.1 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内脏器官指数比较 |
3.2 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瘤胃上皮发育比较 |
3.3 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瘤胃发酵参数比较 |
3.4 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
3.5 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血清LPS及促炎因子比较 |
3.6 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瘤胃上皮转录组差异分析 |
4.讨论 |
4.1 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内脏器官指数比较 |
4.2 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瘤胃上皮发育比较 |
4.3 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瘤胃微生物发酵比较 |
4.4 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血清生化比较 |
4.5 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血清LPS和促炎因子比较 |
4.6 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瘤胃上皮转录组比较 |
5 小结 |
试验二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生长性能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场地 |
2.2 试验动物与设计 |
2.3 试验基础日粮 |
2.4 饲养管理 |
2.5 样品采集 |
2.6 指标测定及方法 |
2.7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屠宰性能的影响 |
3.3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复胃器官指数的影响 |
3.4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5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6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 |
3.7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3.8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4.2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屠宰性能及复胃发育的影响 |
4.3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4.4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血液生化的影响 |
4.5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血液免疫的影响 |
4.6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瘤胃发酵的影响 |
4.7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5 小结 |
试验三: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细胞连接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动物与设计 |
2.2 试验日粮与饲养管理 |
2.3 样品采集 |
2.4 指标测定及方法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发育的影响 |
3.2 半胱胺和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细胞连接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 瘤胃VFA及菌群丰度与上皮细胞连接功能基因表达关联分析 |
4 讨论 |
4.1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发育的影响 |
4.2 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细胞连接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 |
4.3 瘤胃VFA及菌群丰度与上皮细胞连接功能基因表达关联分析 |
5 小结 |
第四章 总体讨论与结论 |
1 总体讨论 |
1.1 生长迟缓与正常牦牛瘤胃上皮转录组功能差异比较研究 |
1.2 半胱胺和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瘤胃上皮细胞连接基因表达的差异影响 |
2 全文结论 |
3 研究创新点 |
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调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与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研究进展 |
1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定义及界定标准 |
2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
3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危害 |
4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调控 |
4.1 调整日粮结构 |
4.2 使用添加剂 |
第二章 酵母在动物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
1 酵母的生物学特性 |
1.1 细胞形态 |
1.2 生理特性及生长条件 |
1.3 生殖方式及生活史 |
2 酵母的生物学效应 |
2.1 酵母的益生菌效应 |
2.2 酵母细胞成分的有益作用 |
2.3 酵母对重金属的吸附和解毒作用 |
2.4 酵母对微量元素的生物转化作用 |
3 动物饲料添加的酵母产品 |
3.1 活性干酵母产品 |
3.2 营养性酵母产品 |
3.3 酵母片段产品 |
3.4 特种酵母产品 |
4 酵母产品对动物生产的影响 |
4.1 对反刍动物的影响 |
4.2 对单胃动物及家禽的影响 |
4.3 对水生动物的影响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三章 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的甘油含量及其稳定性测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甘油标准曲线 |
2.2 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的保存及稳定性 |
3 讨论 |
第四章 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奶牛瘤胃代谢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1.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样品的采集 |
1.5 试验样品的测定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瘤胃液和血液pH值的变化 |
2.2 瘤胃液VFA浓度的变化 |
2.3 瘤胃液和血液乳酸浓度的变化 |
2.4 瘤胃液氨氮浓度和微生物蛋白(MCP)浓度的变化 |
2.5 瘤胃液和血液LPS浓度的变化 |
3 讨论 |
3.1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瘤胃液和血液pH值的影响 |
3.2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瘤胃液VFA浓度的影响 |
3.3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瘤胃液和血液乳酸浓度的影响 |
3.4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瘤胃液氨氮浓度和MCP浓度的影响 |
3.5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瘤胃液和血液LPS浓度的影响 |
第五章 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奶牛抗氧化能力和乳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1.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样品的采集 |
1.5 试验样品的测定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奶牛日平均DM的变化 |
2.2 奶牛血液抗氧化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变化 |
2.3 奶牛泌乳量及乳品质的变化 |
3 讨论 |
3.1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奶牛日平均DMI的影响 |
3.2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奶牛血液抗氧化能力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
3.3 日粮添加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奶牛泌乳量及乳品质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8)包膜半胱胺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管理 |
1.3 指标测定 |
1.3.1 产奶量及乳品质测定 |
1.3.2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
1.3.3 经济效益计算 |
1.4 数据统计分析 |
2 试验结果 |
2.1 日粮中添加包膜半胱胺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
2.2 日粮中添加包膜半胱胺对泌乳中期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
2.3 日粮中添加包膜半胱胺对泌乳中期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2.4 日粮中添加包膜半胱胺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日粮中添加包膜半胱胺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
3.2 日粮中添加包膜半胱胺对泌乳中期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结论 |
(9)提高奶牛饲料转化效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奶牛饲料转化效率评价方法 |
2 影响奶牛饲料转化效率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
2.1 奶牛遗传因素 |
2.2 奶牛饲养管理因素 |
2.3 瘤胃微生物群落因素 |
2.4 饲料添加剂因素 |
3 总结 |
(10)半胱胺和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降低奶牛氮排泄的营养调控措施 |
2.1 氮素污染的危害 |
2.2 降低氮排泄的措施 |
3 半胱胺在动物饲料中的研究与应用 |
3.1 半胱胺的理化特性及作用机理 |
3.2 半胱胺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4 酵母培养物在动物饲料中的研究与应用 |
4.1 酵母培养物的组成及特点 |
4.2 酵母培养物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5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5.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5.2 研究的内容 |
试验一 半胱胺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CS |
1.2 试验设计 |
1.3 饲养管理 |
1.4 试样采集及处理 |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S添加水平对奶牛主要养分采食量的影响 |
2.2 CS添加水平对奶牛主要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CS添加水平对奶牛瘤胃MCP产量的影响 |
2.4 CS添加水平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
2.5 CS添加水平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
2.6 CS添加水平对奶牛氮排泄的影响 |
2.7 CS添加水平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CS添加水平对奶牛主要营养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
3.2 CS添加水平对奶牛主要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CS添加水平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的影响 |
3.4 CS添加水平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
3.5 CS添加水平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
3.6 CS添加水平对奶牛氮排泄的影响 |
3.7 CS添加水平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结论 |
试验二 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饲养管理 |
1.3 试样采集及处理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YC添加水平对奶牛主要养分采食量的影响 |
2.2 YC添加水平对饲粮主要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YC添加水平对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的影响 |
2.4 YC添加水平对奶牛日均产奶量的影响 |
2.5 YC添加水平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
2.6 YC添加水平对奶牛氮排泄的影响 |
2.7 YC添加水平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YC添加水平对奶牛主要养分采食量的影响 |
3.2 YC添加水平对饲粮主要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YC添加水平对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的影响 |
3.4 YC添加水平对奶牛日均产奶量的影响 |
3.5 YC添加水平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
3.6 YC添加水平对奶牛氮排泄的影响 |
3.7 YC添加水平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结论 |
试验三 半胱胺和酵母培养物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设计 |
1.2 饲养管理 |
1.3 试样采集及处理 |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S和YC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主要养分采食量的影响 |
2.2 SC和YC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饲粮主要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2.3 CS和YC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产量的影响 |
2.4 CS和YC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
2.5 CS和YC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
2.6 CS和YC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氮排泄的影响 |
2.7 CS和YC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3 讨论 |
3.1 CS和YC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主要养分采食量的影响 |
3.2 CS和YC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饲粮主要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3.3 CS和YC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产量的影响 |
3.4 CS和YC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
3.5 CS和YC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 |
3.6 CS和YC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氮排泄的影响 |
3.7 CS和YC不同添加量组合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符号和缩略词表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四、半胱胺制剂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奶牛乳成分因素的研究进展[J]. 张一涵,余诗强,蒋林树,熊本海. 中国乳业, 2021(12)
- [2]半胱胺对夏季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张会会,李孟伟,唐振华,梁辛,彭丽娟,彭开屏,杨承剑,王新峰. 中国畜牧兽医, 2021(03)
- [3]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奶牛泌乳性能和山羊肠道防御机能的影响[D]. 刘艳玲. 扬州大学, 2020(04)
- [4]夏季补饲半胱胺和烟酸铬对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张会会,李孟伟,唐振华,梁辛,彭丽娟,彭开屏,王新峰,杨承剑. 动物营养学报, 2020(12)
- [5]烟酸铬与半胱胺对夏季水牛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的影响[D]. 张会会.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6]半胱胺与酵母对生长迟缓牦牛生长性能及瘤胃上皮细胞连接的影响[D]. 胡瑞.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7]产甘油富硒酵母制剂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调控作用研究[D]. 王春磊.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8]包膜半胱胺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侯嘉,柘丽,余荣,董暾. 中国饲料, 2017(07)
- [9]提高奶牛饲料转化效率的研究进展[A]. 潘斌,杨光,刘光磊,张杨,王虎彪. 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 2016
- [10]半胱胺和酵母培养物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D]. 王玲. 青岛农业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