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梁的焊接变形及预防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陈松贵,陈阳,乔磊,韩虎臣,冯增科[1](2022)在《箱型梁焊接冷裂纹的预防及控制》文中提出大型海洋平台其主要承重梁通常设计为箱型结构,即箱型梁,箱型梁结构形式较为复杂,且施工空间狭小,再加上主要采用低合金高强钢,焊接生产中最容易出现冷裂纹,这也是焊接结构中最危险的焊接缺陷。本文对冷裂纹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箱型梁焊接生产中预防产生焊接冷裂纹的措施进行总结,为今后提高箱型梁的焊接质量提供施工作业指导。
周雄聪[2](2021)在《浅谈大跨度翻板闸门的制造技术》文中指出大跨度翻板门是通过多支铰配合启闭机实现翻转启闭,能同时实现大跨度河道的船只通航及防洪挡潮功能。文章重点介绍大跨度多支铰平面翻板式闸门制造过程中的分节,拼装,焊接,支铰孔镗孔等相关制造安装流程和工艺,总结经验,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陈培旭[3](2021)在《铝合金框架全机械式连接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铝合金以其比强度大、易加工、外形美观、耐腐蚀性好等优势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铝合金框架结构在住宅等建筑结构的使用也愈加广泛,可靠的节点设计对结构的适用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铝合金框架梁柱节点,国内相关研究匮乏,机械式连接铝合金梁柱节点的试验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选用牌号为6061-T6铝合金H形截面梁柱,采用不锈钢连接件,通过高强螺栓实现节点间的机械连接,对铝合金框架全机械式连接梁柱节点进行了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对节点进一步分析,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通过力学拉伸材性试验,研究了试验所用的6061-T6铝合金以及S304不锈钢的相关力学性能;(2)进行了5个铝合金框架全机械式连接梁柱节点的滞回试验,分别是柱间无加劲肋带双腹板角型件的顶底加肋角型件连接节点(2个)、柱间有加劲肋带双腹板角型件的顶底加肋角型件连接节点(2个)和梁腹板开孔削弱、柱间有加劲肋带双腹板角型件的顶底加肋角型件连接节点(1个),对各类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明确了相应节点的滞回性能和破坏模态等;(3)根据5个节点试验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基于双线性简化节点滞回模型,提出了铝合金梁柱节点适用的简化滞回模型;(4)根据节点滞回试验结果,建立了可靠的有限元模型,并对节点的受力全过程进行分析;(5)分别进行三种类型节点在考虑柱端轴压比、节点域厚度和顶底角型件厚度影响因素下的参数分析,总结了各影响因素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6)进行36个柱间未设加劲肋带双腹板角型件顶底加肋角型件铝合金梁柱节点的有限元模型算例计算分析,对半刚性节点弯矩-转角曲线三参数模型公式中的形状系数进行拟合回归,提出了该类节点适用的形状系数公式,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变化对节点初始刚度的影响。
刘西洋,李连胜,杨淼森,方乃文,林晓辉,刘孔丰[4](2021)在《自动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操作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编写原则及框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焊工》与旧版(2009年修订版)相比内容差异较大,最明显的区别是增加了职业工种——焊接设备操作工,其配套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的编写任务历经一年的时间已编写完成。该书介绍了焊接设备操作工中自动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部分编写的内容及原则和适用性等;同时结合标准修订与教材编写,探讨了焊接设备操作工——自动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部分内容体系框架的建立方法等。
孟晓磊,王鑫,徐洪兵[5](2020)在《游梁式抽油机游梁焊接的变形控制技术》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化的石油开采、加工、运输过程中,游梁式抽油机的应用,提供了较多的便利。但是,游梁焊接的工作过程中,对于变形控制需提高关注度。焊接变形造成的设备损坏,以及内外防护力减弱都非常明显,容易在游梁式抽油机使用过程中,由此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产生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难以估量。
刘宁宁[6](2020)在《不锈钢车体侧墙型材结构设计及其组焊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锈钢车体作为当今主流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类型,由于其结构主体主要采用了不锈钢材料,其抗腐蚀性能极为优越,由于车体外表面不需要采取涂装等其他工艺措施,在环保、节能等方面也具有较大优点。目前,不锈钢车体生产制造主要是以模块化的方式,首先分别制造出各个结构模块,然后再进行整体组焊。其中,侧墙模块作为不锈钢车体的四大组成模块之一,具有结构多,而且幅长大等特点。目前,侧墙模块一般是先预制各个型材结构,再将其组装拼焊而成,不仅工艺复杂、而且生产效率低,焊接质量得不到保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焊接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焊接开始出现在不锈钢车体的焊接当中。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不锈钢车体侧墙模块激光焊工艺的实际需求,对预制侧墙型材结构进行了设计,并研究其激光焊接工艺。本文设计的不锈钢车体侧墙型材结构由外板、内板和波纹板组成,通过激光搭接焊接方式连接起来。波纹板结构是设计优化的重点,波纹板尺寸包括角度、波峰宽度、高度等尺寸。本文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以基准波纹板为尺寸基础,利用仿真软件HyperMesh求解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对波纹板进行优化,最终得到了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大幅增加的优化波纹板,利用仿真方法确定波纹板在不锈钢模块中的间距,并设计了模块之间的拼接方式。针对焊接工艺的开发需求,本文利用专用焊接软件Simufact.Welding对整个不锈钢型材模块进行激光焊接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焊后模型的最大等效应力和变形差距不大,这主要是由于采用热循环表(热量同时施加在焊缝上)和设置工装的原因使其焊接变形得到控制,同时本文也分析了中间波纹板处熔透搭接接头和部分熔透焊接接头中间焊缝横截面处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并对造成该结果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及优化设计。通过上述的研究,本文对不锈钢侧墙预制型材的结构设计、焊接工艺等方面提供了数据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
王恒[7](2020)在《LZB压滤机板框的焊接变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压滤机,是对物料进行加压过滤的化工设备,它在食品、制药、化工等行业广泛应用,其核心部件压滤板框结构是由一些大尺寸且结构不一的钢板焊接而成的。在实际的焊接过程中由于铝板结构整体受热不均匀等一些列原因会使其发生收缩弯曲变形,而过大的焊接变形会对构件装配造成一定影响,降低其过滤腔室的密封性。目前,国内外在工业生产中主要是通过刚性固定法和对焊接工艺的不断优化来控制并减小其焊接变形,其中刚性固定对焊接变形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但过多的刚性固定也会造成结构件残余应力的增大,不利于安全生产,而焊接工艺的优化则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极大提高了生产成本。本文针对华威公司压滤机不锈钢板框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的变形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根据滤板焊接要求,结合实际焊接工况,对焊接热源参数进行微调,采用SYSWELD中热源向导模块对多种热源进行校核,筛选出符合压力容器生产要求的42组热源数据,以热弹塑性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利用Visual weld将其分别加载于三种不同类型的焊缝上(对接立焊缝、角焊缝、对接焊缝),求解得到对应不同焊接热源结构件各个方向上的变形数据。(2)分析整理不同热源下的焊缝变形数据,总结出焊接电流、电压、速度对焊接构件变形的影响规律,发现焊接电压对其焊接变形的影响最为明显,为实际生产中筛选出合适热源,控制焊接构件的变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3)设定了两种不同的滤框结构并分别对其设定不同的焊接顺序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在优先进行对接立焊缝焊接时的焊接变形较小,并且未进行加工的梯形截面结构的滤框焊接变形小于带圆弧倒角和减荷槽横截面结构的滤框。(4)在Visual mesh中建立压滤板框有限元模型,确定固有应变的作用范围,以固有应变理论为基础,利用Weld planner设定不同的焊接顺序,焊缝分段,刚性固定区域,分别进行求解,发现焊接顺序7的总体变形最小,刚性固定可以显着减小焊接变形,但同时也会不断加大结构件表面的应力分布。
王杰[8](2020)在《等高齿弧锥齿轮铣刀盘焊接变形数学模型建立及数值模拟》文中指出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各产业对机械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稳定性好,精度高,性能优越的产品是当今乃至未来发展的方向。等高齿弧锥齿轮系统和圆锥齿轮传动系统具有传动平稳、降低冲击力和传动噪声等优点,被广泛使用。等高齿弧锥齿轮铣刀盘(铣刀盘)属于精密复杂工具中的一种,对铣刀盘的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整体式和焊接式。在关于铣刀盘的焊接过程为了降低其焊接变形,达到其使用精度,进行了以下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建立焊接数学模型,根据焊接情况,确定焊接温度场及热源。根据确定的参数条件获得焊接后铣刀盘上温度的分布情况,利用焊接温度场和叠加原理建立焊接的数学模型,以铣刀盘上温度最低点的焊缝或距此点最近的焊缝作为下次焊接位置,最终获得优化的焊接顺序。其次,从一种优化焊接顺序的系统设计角度对等高齿弧锥齿轮铣刀盘的焊接应力场和变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的研究。根据应用Simufact.welding对铣刀盘的焊接温度场进行数值的模拟,同时考虑到铣刀盘焊接材料的物理特性参数随温度而变化等因素,得到不同时刻铣刀盘焊接过程的应力云图、变形云图等,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对铣刀盘母材进行焊接试验,设计试验方案,判断试验方案的合理性,得到最佳焊接参数后,对铣刀盘进行自动化焊接实验。通过对焊接铣刀盘变形量进行检测,验证优化的焊接顺序能够达到减小焊接变形的目的,证明仿真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并对刀条安装和合格检验,最终使得铣刀盘的精度得到保证。
韩苗苗[9](2020)在《随焊氩气激冷控制铝/钢异种金属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铝/钢一体化结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航天航空和轮船的制造中,以获得高强度的轻质结构,从而进一步减少燃料消耗和空气污染。但铝/钢异种金属薄板焊接时通常伴随着较大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影响了结构的制造精度和使用性能。为了控制铝/钢薄板焊接应力和变形,本文提出了随焊氩气激冷技术,利用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随焊氩气激冷技术控制铝/钢薄板焊接变形和应力展开研究。自制随焊氩气激冷装置,搭建焊接试验平台,进行铝/钢薄板常规TIG焊接和随焊激冷焊接试验,从试验上验证了随焊激冷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铝/钢薄板焊后变形和残余应力。利用热电偶采集焊接过程中温度热循环曲线,采用应力应变仪测量铝/钢焊后试板残余应力,利用三坐标测量仪对焊后试板变形进行测量,为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做准备。利用ANSYS数值模拟软件,根据实际焊接接头建立几何模型,同时建立了热源和冷源模型,采用间接耦合方法对铝/钢薄板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结合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对比分析常规焊接和随焊激冷焊接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情况,阐述随焊激冷技术控制焊接变形和应力的机理。利用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冷却参数对铝/钢焊接应力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影响焊接质量的前提下,冷却距离越小,控制效果越好;冷却强度的增大有利于减小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冷源冷却直径为8 mm,冷源距离为10 mm时,控制效果较好。相较于常规焊接,随焊氩气激冷焊后试板纵向残余拉应力峰值和残余压应力峰值分别减小了42.1%和74.4%,横向残余拉应力峰值和残余压应力峰值分别降低了11.3%和14.4%,铝板和钢板外边缘的变形量分别降低了67.9%和69.5%。进行铝/钢薄板常规焊接和随焊氩气激冷焊接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焊接工艺下铝/钢焊接接头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焊氩气激冷焊接时,铝/钢焊接接头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与常规焊接接头无明显差异。在一定条件下,随焊激冷技术可使铝/钢焊接接头金属间化合物厚度减小,实现了在不影响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控制了铝/钢薄板焊接变形和应力的目的。
方连军[10](2019)在《GH536高温合金薄壁结构件焊接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高温合金薄壁钣金结构件,属于航空发动机的典型零件,随着发动机交付台份的逐年增加,对零件的加工不能满足航空工业对发动机提出的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因此,通过优化焊接结构、焊接方法有效控制焊接变形,提高零件的加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GH536高温合金薄壁焊接机匣是航空发动机中的典型结构件,薄壁钣金结构件焊接过程中的变形、变形控制,在工程实践中仍经验不足。本文以薄壁钣金结构件作为典型件,对高温合金薄壁结构件的焊接方法、焊接变形控制及焊接应力去除方法的全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改进,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加工效率。以GH536高温合金薄壁结构件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焊接方法优化改进、焊接过程中变形控制方法、焊接接头参数试验以及应去除的试验,完成了工程化应用及现场加工的改进。试验结果表明,对GH536(2mm厚板材)在焊透工件时,通过对波形、频率和焊接幅值进行调整,能够减小甚至消除钉尖状等缺陷的产生,有效降低气孔的产生,提高焊缝成形质量。采用电子束焊对GH536试片进行了焊接,接头室温拉伸性能与母材相当,对GH536电子束焊与氩弧焊的接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束焊接接头的性能优于氩弧焊。分析了高温合金薄壁结构件变形的产生,结果表明,焊接顺序能够有效控制焊接变形的产生;焊接过程中,好的焊接夹具,能够有效的减小焊接的变形;通过对角接焊缝单一的数值模拟,分析出了零件的变形规律为沿径向收缩约2.3mm。对GH536材料及实际零件的焊缝进行超声冲击去应力,并与热处理对比分析焊缝及近焊缝的应力、组织和性能,实验结果验证了采用超声冲击去应力的可行性。通过试验可以得出,对于2.0mm厚的GH536材料,超声冲击去应力可对焊缝原有应力状态产生综合作用,应力表现趋于均匀化,材料性能与原材料性能相当,但不起到校正变形作用。将研究的工艺方法及工艺参数用于指导高温合金薄壁结构件的生产制造,提高了生产的效率,控制了焊接变形。根据双层薄壁流道焊接结构件的特点及GH536高温合金材料性能,制定了双层薄壁流道焊接结构件的典型焊接工艺:焊前清理-装配电子束焊接-热处理-激光切孔-装配定位焊-氩弧焊接-焊后热处理。
二、H梁的焊接变形及预防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梁的焊接变形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箱型梁焊接冷裂纹的预防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箱型梁的结构形式 |
2 焊接冷裂纹成因 |
2.1 钢的淬硬倾向大 |
2.2 扩散氢的存在 |
2.3 焊接接头承受的应力 |
3 冷裂纹的特征及种类 |
3.1 冷裂纹的特征 |
3.2 冷裂纹的种类 |
4 箱型梁焊接冷裂纹的预防措施 |
4.1 正确保管和使用焊材 |
4.2 采用合适的焊接参数 |
4.3 焊前预热 |
4.4 焊后热处理 |
4.5 多层焊 |
4.6 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 |
4.7 提高焊工意识 |
5 结论 |
(2)浅谈大跨度翻板闸门的制造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闸门制造 |
2.1 闸门分节 |
2.2 闸门组拼 |
2.3 焊接 |
2.3.1 焊前准备 |
2.3.2 焊接方法和顺序 |
2.3.3 焊后工作 |
2.4 支铰孔加工 |
2.4.1 支铰孔轴心线放线及校核 |
2.4.2 支铰孔加工 |
2.5 闸门现场吊装拼接 |
2.5.1 吊装准备 |
2.5.2 吊装顺序和拼装 |
3 结语 |
(3)铝合金框架全机械式连接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铝合金结构的应用 |
1.2 框架结构机械式连接节点受力性能研究现状 |
1.2.1 铝合金结构连接 |
1.2.2 铝合金结构机械式连接节点 |
1.2.3 钢框架螺栓连接节点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铝合金框架全机械式连接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
2.1 材性试验 |
2.1.1 材性试验概况 |
2.1.2 材性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 |
2.2 试验试件设计 |
2.2.1 试件设计 |
2.2.2 试验安装 |
2.2.3 加载制度 |
2.2.4 应变片和位移计布置 |
2.3 试验结果分析 |
2.3.1 破坏形态和过程 |
2.3.2 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 |
2.3.3 延性和耗能性能 |
2.3.4 刚度退化 |
2.4 应变分布 |
2.4.1 NR-1、NR-0 试件应变片数据 |
2.4.2 YR-1、YR-2 试件应变片数据 |
2.4.3 YR-1H试件应变片数据 |
2.5 节点简化滞回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铝合金框架全机械式连接梁柱节点有限元分析 |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1.0 单元类型选取 |
3.1.1 接触条件 |
3.1.2 网格划分 |
3.1.3 螺栓预紧力 |
3.1.4 边界条件 |
3.1.5 材料的本构关系 |
3.2 有限元计算结果 |
3.2.1 荷载-位移滞回曲线比较 |
3.2.2 骨架曲线与极限承载力对比 |
3.2.3 破坏形态对比 |
3.3 节点受力全过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影响因素分析与设计建议 |
4.1 参数分析 |
4.1.1 轴压比 |
4.1.2 节点域厚度 |
4.1.3 连接件厚度 |
4.2 弯矩-转角曲线简化模型 |
4.2.1 三参数模型 |
4.2.2 初始连接刚度 |
4.2.3 极限弯矩承载力 |
4.2.4 节点算例 |
4.2.5 计算结果分析 |
4.2.5.1 形状系数 |
4.2.5.2 初始刚度 |
4.3 设计建议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4)自动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操作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编写原则及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1 序言 |
2 作用和意义 |
3 职业技能等级 |
4 适用对象 |
5 编写原则 |
5.1 一致性原则 |
5.2 实用性原则 |
5.3 层次性原则 |
5.4 可操作性原则 |
5.5 规律性原则 |
5.6 规范性原则 |
6 编写框架 |
6.1 职业模块 |
6.2 培训项目 |
6.3 培训单元 |
7 结束语 |
(5)游梁式抽油机游梁焊接的变形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游梁变形的原因 |
2 游梁式抽油机的游梁焊接变形控制技术 |
2.1 调整焊接顺序,控制焊接标准 |
2.2 减小焊缝尺寸 |
2.3 控制焊接工艺 |
2.4 控制焊接过程 |
3 焊接变形的控制要点 |
4 结语 |
(6)不锈钢车体侧墙型材结构设计及其组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不锈钢轨道车辆的发展现状 |
1.3 不锈钢车体焊接技术发展现状 |
1.4 有限元法及相关软件介绍 |
1.4.1 有限元法概述 |
1.4.2 有限元静力分析概述 |
1.4.3 仿真软件介绍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不锈钢车体侧墙型材模块结构设计 |
2.1 不锈钢车体侧墙基本结构 |
2.2 不锈钢车体侧墙型材模块化结构 |
2.2.1 波纹板结构优化分析 |
2.2.2 波纹板刚度分析理论 |
2.2.3 基本波纹板仿真结果 |
2.2.4 波纹板结构优化 |
2.3 不锈钢车体侧墙型材模块组装 |
2.3.1 波纹板间距分析 |
2.3.2 不同间距的不锈钢型材模块仿真分析 |
2.3.3 不锈钢型材模块接口设计和焊接 |
2.4 不锈钢车体侧墙型材模块结构轻量化设计 |
2.4.1 波纹板轻量化设计 |
2.4.2 内板轻量化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不锈钢车体侧墙型材模块激光焊接数值模拟 |
3.1 焊接数值模拟 |
3.2 不锈钢车体侧墙型材模块激光焊接有限元模型建立 |
3.2.1 建立几何模型和网格划分 |
3.2.2 定义材料属性 |
3.2.3 定义温度和工装夹具 |
3.2.4 创建焊接轨迹和热源模型 |
3.2.5 设置焊枪并定义焊缝 |
3.3 焊接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 |
3.3.1 热循环曲线 |
3.3.2 一道焊缝瞬态仿真模拟温度场分析结果 |
3.3.3 焊接有限元模拟结果——热循环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锈钢车体侧墙型材模块静力分析 |
4.1 试验设计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备 |
4.1.3 试验方法 |
4.2 有限元分析 |
4.2.1 有限元模型 |
4.2.2 材料属性 |
4.3 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LZB压滤机板框的焊接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2 焊接数值模拟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焊接变形国内外的预测方法 |
1.4 焊接变形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方法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焊接模拟仿真的理论基础 |
2.1 焊接有限元应用与SYSWELD软件 |
2.2 热源模型介绍 |
2.2.1 常见热源模型 |
2.2.2 SYSWELD内嵌热源介绍 |
2.3 焊接应力应变的分析理论 |
2.3.1 屈服准则 |
2.3.2 流动准则 |
2.3.3 强化准则 |
2.4 焊接热弹塑性理论 |
2.4.1 应力应变关系 |
2.4.2 平衡方程 |
2.4.3 热弹塑性问题求解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对LZB压滤机滤板上不同焊缝的焊接变形模拟 |
3.1 焊缝建模 |
3.2 焊接电压、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的确定 |
3.3 不同焊缝在不同焊接条件下的变形模拟 |
3.3.1 焊接参数对对接立焊缝的变形结果分析 |
3.3.2 焊接参数对对接焊缝的变形结果分析 |
3.3.3 焊接参数对角焊缝的变形结果分析 |
3.4 滤框托架结构对焊接变形的影响研究 |
3.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3.4.2 材料性能参数、焊接工艺参数及边界条件设置 |
3.4.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焊接顺序与刚性固定对滤板变形影响的研究 |
4.1 建立模型与离散化 |
4.2 固有应变作用宽度设置 |
4.3 焊接顺序设置与求解 |
4.4 刚性固定点的设置与求解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8)等高齿弧锥齿轮铣刀盘焊接变形数学模型建立及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等高齿弧锥齿轮国内外发展 |
1.2.1 国外等高齿弧锥齿轮的发展 |
1.2.2 国内等高齿弧锥齿轮铣刀的发展 |
1.3 焊接变形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焊接变形的研究机理 |
1.3.2 焊接变形的控制方法 |
1.3.3 减小焊接变形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4 研究存在的问题 |
1.5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焊接热基础理论 |
2.1 焊接传热分析 |
2.1.1 传热学经典理论 |
2.1.2 热传递的方式 |
2.2 塑性变形理论 |
2.2.1 屈服准则 |
2.2.2 流动准则 |
2.2.3 强化准则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铣刀盘焊接数学模型的建立 |
3.1 焊接变形模型 |
3.2 铣刀盘焊接温度场确定 |
3.2.1 焊接温度场 |
3.2.2 温度场类型 |
3.2.3 焊接温度场确定 |
3.3 焊接热源模型 |
3.4 焊接数学模型的建立 |
3.4.1 建立第一条焊缝数学模型 |
3.4.2 建立第二条焊缝数学模型 |
3.5 焊接工艺装置 |
3.5.1 建立控制焊接变形工艺装置 |
3.5.2 建立自动化焊接模型 |
3.5.3 自动化焊接过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Simufact焊接数值模拟 |
4.1 铣刀盘模型简化及网格划分 |
4.2 焊接模拟仿真 |
4.2.1 仿真模拟流程 |
4.2.2 预热温度的计算 |
4.2.3 材料属性性能分析 |
4.2.4 建立焊缝轨迹和焊接参数 |
4.2.5 焊枪设置 |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4.3.1 焊接一条焊缝 |
4.3.2 焊接两条焊缝 |
4.3.3 焊接三条焊缝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铣刀盘焊接实验 |
5.1 激光焊接方式和影响因素 |
5.1.1 激光焊接方式 |
5.1.2 激光焊接影响因素 |
5.2 母材焊接性能 |
5.3 母材焊接试验 |
5.3.1 焊接试验方案 |
5.3.2 焊接试验结果分析 |
5.3.3 焊接试件拉伸试验 |
5.4 刀盘的焊接实验 |
5.4.1 焊前准备 |
5.4.2 焊接实验 |
5.5 焊接结果的检测 |
5.5.1 铣刀盘变形测量 |
5.5.2 铣刀盘受力检测 |
5.5.3 铣刀盘刀条安装检测 |
5.6 本章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随焊氩气激冷控制铝/钢异种金属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研究现状 |
1.2.1 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的产生 |
1.2.2 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的控制 |
1.3 随焊激冷焊接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随焊激冷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随焊氩气激冷试验方法 |
2.1.1 随焊氩气激冷方法的提出 |
2.1.2 随焊氩气激冷焊接的实现 |
2.2 焊接试验 |
2.2.1 试验材料 |
2.2.2 焊接工艺参数 |
2.2.3 交、直流电弧选择 |
2.3 焊接热循环及应力应变测量 |
2.3.1 焊接温度场热循环曲线的测量 |
2.3.2 焊接残余应力的测量 |
2.3.3 焊接变形测量 |
2.4 焊接接头形貌及微观组织分析 |
2.4.1 焊接接头光学金相显微镜分析 |
2.4.2 SEM微观组织分析 |
2.5 接头力学性能测试 |
第3章 随焊氩气激冷铝/钢薄板焊接有限元数值模拟 |
3.1 引言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2.1 几何模型的建立 |
3.2.2 材料热物理性能及潜热考虑 |
3.2.3 热源模型的建立 |
3.2.4 冷源模型的建立 |
3.2.5 边界条件 |
3.2.6 焊接移动热源的模拟 |
3.3 温度场计算结果 |
3.3.1 温度场分布 |
3.3.2 温度场计算结果验证 |
3.4 应力应变场的建立 |
3.4.1 焊接应力应变场数值分析理论 |
3.4.2 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
3.4.3 力学边界条件设置 |
3.5 应力应变场计算结果及分析 |
3.5.1 应力的演变过程 |
3.5.2 焊接残余应力分析 |
3.5.3 焊接残余变形分析 |
3.5.4 应力应变场计算结果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随焊氩气激冷参数影响规律研究 |
4.1 引言 |
4.2 冷却距离对随焊激冷焊接的影响 |
4.2.1 冷却距离对温度场的影响 |
4.2.2 冷却距离对应力应变场的影响 |
4.3 冷却强度对随焊激冷焊接的影响 |
4.3.1 冷源冷却强度对温度场的影响 |
4.3.2 冷源冷却强度对应力应变场的影响 |
4.4 冷源尺寸对随焊激冷焊接的影响 |
4.4.1 冷源尺寸对温度场的影响 |
4.4.2 冷源尺寸对应力应变场的影响 |
4.5 随焊激冷对接头形貌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
4.5.1 焊接试验 |
4.5.2 焊接接头宏观形貌 |
4.5.3 焊接接头界面微观结构 |
4.5.4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
4.5.5 焊接变形对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申请专利和发表的论文 |
(10)GH536高温合金薄壁结构件焊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薄壁结构件的焊接变形与焊接应力 |
1.2.1 焊接变形与焊接应力的概念 |
1.2.2 焊接变形与焊接应力的产生机理 |
1.2.3 焊接变形与焊接应力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 |
1.2.4 焊接变形与焊接应力的研究现状 |
1.3 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与应用 |
1.3.1 镍基高温合金概述 |
1.3.2 镍基高温合金的研究现状 |
1.4 焊接技术的特点与选择 |
1.4.1 钨极氩弧焊的应用 |
1.4.2 电子束焊接的应用 |
1.5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1.7 研究方案 |
2 电子束焊工艺对高温合金焊缝成形的影响研究 |
2.1 母材材料 |
2.2 试验设备 |
2.3 焊接工艺实验 |
2.3.1 材料的连接 |
2.3.2 超声冲击去应力 |
2.4 力学性能实验 |
2.5 电子束焊接参数对焊缝成形质量的影响 |
2.6 电子束焊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研究 |
2.6.1 GH536电子束室温拉伸性能 |
2.6.2 电子束焊与钨极氩弧焊对接头性能影响的比较 |
2.7 摆动对电子束焊焊缝成形质量的影响 |
2.7.1 电子束焊接摆动、波形选择 |
2.7.2 电子束焊接摆动试验 |
2.7.3 摆动对焊缝形貌的影响 |
2.7.4 焊接其它缺陷分析 |
2.8 本章小结 |
3 焊接变形与焊接应力的控制 |
3.1 高温合金结构件的焊接变形 |
3.2 高温合金结构件变形的控制与消除 |
3.3 焊接应力控制研究 |
3.3.1 超声冲击试验 |
3.3.2 金相组织检查与分析 |
3.3.3 试片性能分析 |
3.3.4 超声冲击对零件的变形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高温合金结构件工艺优化及尺寸控制 |
4.1 高温合金薄壁典型结构 |
4.2 焊接工艺方法的选择 |
4.3 双层薄壁结构件工艺制造技术 |
4.4 双层流道结构件工装设计技术 |
4.4.1 环形焊缝焊接工装 |
4.4.2 双层流道叶栅焊接工装 |
4.5 高温合金结构件焊接变形控制技术 |
4.5.1 预留焊接变形余量 |
4.5.2 环形筒体电子束焊接参数改进 |
4.5.3 双层薄壁流道叶栅结构件焊接参数改进 |
4.6 实际构件的焊接 |
4.6.1 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 |
4.6.2 零件尺寸及技术条件检测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H梁的焊接变形及预防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箱型梁焊接冷裂纹的预防及控制[J]. 陈松贵,陈阳,乔磊,韩虎臣,冯增科. 山东化工, 2022(01)
- [2]浅谈大跨度翻板闸门的制造技术[J]. 周雄聪. 广东水利水电, 2021(06)
- [3]铝合金框架全机械式连接梁柱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 陈培旭. 福建工程学院, 2021(02)
- [4]自动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操作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编写原则及框架[J]. 刘西洋,李连胜,杨淼森,方乃文,林晓辉,刘孔丰.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1(02)
- [5]游梁式抽油机游梁焊接的变形控制技术[J]. 孟晓磊,王鑫,徐洪兵. 中国设备工程, 2020(18)
- [6]不锈钢车体侧墙型材结构设计及其组焊方法研究[D]. 刘宁宁. 吉林大学, 2020(01)
- [7]LZB压滤机板框的焊接变形研究[D]. 王恒.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1)
- [8]等高齿弧锥齿轮铣刀盘焊接变形数学模型建立及数值模拟[D]. 王杰.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9]随焊氩气激冷控制铝/钢异种金属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研究[D]. 韩苗苗.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10]GH536高温合金薄壁结构件焊接工艺研究[D]. 方连军.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