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柴油机无法启动的原因分析

小型柴油机无法启动的原因分析

一、小型柴油机无法启动的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左雪梅[1](2021)在《重庆SFHY公司发动机产品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SFHY公司为中外合资企业,生产小型、中型、重型发动机,从年产销量几千台到如今近十万台的骄人成绩。但是,从2007年组建公司这十多年里,先后引进外方轻型、中型、重型三个发动机平台,可最终只有重型平台发动机进行了产业化生产,产量约为设计产能的一半,销量占行业销量不到百分之十。同时,随着绿色能源、节能减排等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大发动机生产企业必须进行排放升级,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发动机材料成本、生产成本显着升高。在这种环境下,国内发动机企业要继续保持行业地位或新形势下弯道超车,根据外部环境及自身优势审时度势,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战略才是生存之道。为分析SFHY公司的产品战略问题,基于竞争战略理论、战略分析工具及国内外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和国外汽车工业在产品战略类的文献和知识分析总结。采用宏观与微观、案例分析法,对SFHY公司的竞争战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利用五力模型和PEST分析模型对SFHY公司的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物流业的发展、排放技术升级是SFHY公司面对的机会;排放升级带来的成本上升、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是企业面对的威胁。运用波士顿矩阵对SFHY公司产品进行分析,识别出F1C为明星产品,采用扩张战略,扩大该业务的市场分额;Cursor 9、Cursor 11为金牛产品;Cursor 13为瘦狗产品。运用SWOT分析,识别SFHY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过硬的品质保障、全球化供应链采购系统等优势,可SFHY公司也面临营销能力薄弱、管理成本高、高管任职短等劣势。根据竞争战略理论,罗列SFHY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的关键因素,通过SWOT矩阵比较分析,最终得出SFHY公司公司层战略为国际化战略,业务层战略为差异化战略、增长战略。为改变SFHY公司产品市场份额低的局面,通过品牌提升、营销能力提升、市场营销推广等保障措施,确保SFHY公司差异化战略的有效实施,最终实现SFHY公司强大的产品竞争力。

虞启辉,张旭晓,王前程[2](2020)在《小型应急电源系统研究进展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分析和比较了小型柴油发电机、电池应急电源和小型压缩空气应急电源3种小型应急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现状,得出柴油发电机功率范围广,适用于公路交通等复杂环境;电池应急电源启动迅速,适用于消防照明设施等精密场合;小型压缩空气应急电源作为一种可靠的绿色发电系统,适用于武器库等不能用电启动的特殊场合.

胡天杰[3](2020)在《基于模型的ECU硬件在环仿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汽车电控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的出现以及人们对汽车经济性、舒适性的高要求,促使人们对控制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多,使得控制系统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同时也加大了对控制系统测试的难度。随着汽车V模式开发流程的提出,以快速、准确、分工明确等优势使得V模式开发流程运用越来越广泛,硬件在环仿真系统作为V模式中关键的一环,在测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CU作为控制单元,影响着汽车的各种性能,随着电子技术发展,控制技术越加复杂,为了减少ECU测试周期、减少台架试验减低开发成本等问题,ECU硬件在环测试技术不仅弥补了传统测试的不足,还可提高测试效率减低测试风险。研究基于ECU硬件在环测试功能需求,分析并提出了基于自主PC主控器的低成本硬件在环测试系统,系统以某4缸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控制需求的实时柴油机模型、高压供油模型。并通过NI FPGA USB7845r搭建信号I/O功能模块,与自主设计BOB面板和控制器连接。虚拟柴油机用于模拟台架柴油机的运行情况,是ECU硬件在环测试仿真平台的重要部分。该模型基于控制需求,基于AVL/CRUISE M软件设计了柴油机空气系统、缸内喷油燃烧系统等。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设计了柴油机模型所需的供油系统包括燃油计量单元、高压油泵、共轨管等模块,并完成模型自动生成库与模型库下载导入。设计模型在测试中能模拟发动机运行情况并且满足硬件在环精度和实时性的要求。课题基于PC机主控制器和NI FPGA板卡双处理器,搭建了系统的主要软硬件架构。通过LabVIEW FPGA模块解析控制器信号,并对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与PC上位机虚拟模型进行通讯连接。利用此平台实现了模拟信号生成与采集,数字信号识别等功能,并与上位机模型通讯连接,并进行控制效果的硬件在环试验。试验测试表明课题研究的ECU硬件在环测试系统有效且合理可行,再进一步完善后能达到良好的实用性。

刘志伟[4](2020)在《内燃发电机组转子故障动力学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内燃发电机组作为内燃机车的供电设备,主要包括内燃机、联轴器、发电机、膨胀水箱、液压泵组等构件,其结构复杂。在运行过程中内燃机受周期性变化的外激力影响,导致振动故障频繁发生。厘清内燃发动机组复杂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及时发现、诊断故障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主要研究内燃机失火、联轴器不对中、碰摩等故障对内燃发电机组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论文工作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研究了失火故障对内燃发电机组扭转振动特性的影响。将6缸内燃发电机组采用集总参数模型进行曲轴系的离散,变成一个10自由度的扭转动力系统,利用系统矩阵法建立内燃发电机组曲轴轴系的动力学方程,采用主元消去法,直接得到扭转振动的角位移和角速度。考虑不同转速和负载时,分别计算正常工况、单缸失火工况和两缸同时失火工况时内燃机自由端和联轴器输出端各谐波下的扭转振动角位移。数值分析说明失火工况对联轴器扭转振动产生较大的振幅。(2)进行了不同失火程度时内燃发电机组扭转振动理论与实验的研究。基于实际运转工况,搭建柴油机-联轴器-测功机实验台,在不同负载下,进行升速扫频,记录自由端的转速波动信号和联轴器输出端扭矩信号。分析了正常工况、单缸失火工况和两缸同时失火工况时自由端扭转振动各谐波下角位移和联轴器输出端各谐波下扭矩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各种工况下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吻合。此外,比较了转速传感器和扭矩传感器对诊断失火故障的特征和定位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传感器均能诊断出失火特征,转速传感器定位效果优于扭矩传感器。(3)考虑角度不对中和碰摩故障,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飞轮-联轴器系统横向振动和摆动的加速振动响应动力学方程,进而推导了在加速过程中角度不对中引起的力和力矩的表达式。分别考虑了存在角度不对中、碰摩及两者耦合故障时,利用时域和频域方法分析横向振动和摆动的非稳态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角度不对中与碰摩故障对系统非稳态振动的影响明显不同。(4)研究了联轴器不对中故障对发电机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影响。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联轴器-发电机转子系统动力学方程,利用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求解。研究平行不对中和角度不对中对发电机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平行不对中和角度不对中均能够引起发电机转子系统产生超谐共振现象。此外,分析了等效刚度对发电机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并且研究了不同磁极对数对发电机转子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影响。(5)飞轮-联轴器转子系统动力学实验研究。以内燃发电机组中实际飞轮-联轴器结构为基准,搭建飞轮-联轴器系统转子实验台。在不同不对中工况下,进行升速扫频实验,记录每个转速下飞轮端和联轴器端的振动数据。分析不对中对飞轮端和联轴器端过临界转速时的影响,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结果基本验证了理论结果,并在实验中发现飞轮与联轴器振动的新现象。此外,实验还分析了共振和超谐共振对系统振动的影响。总之,本论文以内燃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开展各种故障工况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可为内燃发电机组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求解方法,同时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钟超[5](2020)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决全球能源短缺的问题,广泛使用柴油机已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因为与汽油机相比,柴油机具有更高的燃油经济性、更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更大的转矩。然而,柴油机排放中含有大量在低温下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微粒和在高温富氧下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柴油机的氮氧化物和微粒机内净化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无法很好地同时降低两者的排放。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欧VI、TIER 2或China VI),缸内净化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种后处理技术,目前的柴油车必须配备集成的后处理系统。微粒捕集器(DPF)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已分别成为降低柴油机微粒和氮氧化物排放的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后处理系统中微粒捕集器的被动再生(低温)和主动再生(高温)都会影响其下游后处理设备如选择性催化还原的性能。污染物NO2浓度在柴油机排气中的含量很低,却影响微粒捕集器被动再生过程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而且无论微粒捕集器再生还是选择性催化还原都涉及化学反应过程,于是NO2浓度和尾气温度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微粒捕集器再生引起的温度和NO2浓度变化影响着SCR的性能。优化后处理系统各转换器进口处的NO2浓度和温度可以提高后处理系统各转换器协同效应,继而提高系统性能。为此,本文通过数学建模和试验,并结合相关理论和算法,基于后处理系统各转换器进口处的NO2浓度和温度对微粒捕集器再生对SCR性能影响进行研究。其成果不仅为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和微粒捕集器的设计和应用以及后处理系统的集成提供理论依据,还对柴油机排放控制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考虑传质对SCR性能的影响,建立了Cu-ZSM-5催化剂的SCR反应-传质模型,包括正弦毛细管束涂层内扩散模型;分析了外部传质和内部传质对反应的影响;研究了标准SCR反应在动力学与传质控制区域之间的转变机制;对SCR性能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为NO2浓度提高机制和微粒捕集器再生提供依据,为后处理系统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2)提出了两种NO2浓度提高机制;建立提高NO2浓度反应器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柴油机氧化催化反应器NO转换影响因素分析;对比分析了流通式柴油氧化催化剂(DOC)和壁流式催化型微粒捕集器(CDPF)的NO转换性能,为微粒捕集器的被动再生和后处理系统性能研究提供理论支撑。(3)建立了多类微粒捕集器被动和主动再生模型;研究了由电辅助的连续再生柴油机微粒捕集器低温(<300℃)、中温(300–550℃)和高温(>550℃)性能及关键因素对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多类微粒捕集器的被动以及主动再生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后处理系统选取催化连续再生型微粒捕集器(CCDPF)提供了理论依据。(4)建立了CCDPF+SCR(DOC+CDPF+SCR)系统模型;对后处理系统在WHTC循环中的转换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了DPF被动再生和主动再生过程中温度、氧气浓度、NO2/NOX比值等因素对下游SCR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获得了CDPF再生机制对SCR性能的影响规律。

蔡杰,张世旭,廖爽,杨明,李姚旺,苗世洪[6](2020)在《考虑AA-CAES装置热电联储/供特性的微型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策略》文中认为为更好地发挥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advanced adiabatic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AA-CAES)装置与微型综合能源系统(micro-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MIES)多能协调互补等优势,优化系统运行经济性及灵活性,提出一种考虑AA-CAES装置参与热电联储/供的MIES优化运行策略。首先,提出了含AA-CAES的MIES系统热电联储/供的调度架构;其次,分析了AA-CAES装置储热、换热及供热等关键环节的运行特性,建立了AA-CAES进行热电联储/供及提供旋转备用的调度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交直流配电网和区域供热系统中调度资源的运行特点,构建了计及AA-CAES装置热电联储/供特性的MIES整体调度模型;最后,采用修改IEEE 14节点配电网和母线式区域供热系统进行算例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优化运行策略可有效削减MIES运行成本,提高MIES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增强MIES运行灵活性。

李慧[7](2019)在《柴油机调度单轨吊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柴油机调度单轨吊机车是一种煤矿轻型辅助运输牵引设备,与传统的柴油机单轨吊机车相比,以小型柴油机提供动力,通过液压系统输送到驱动装置,实现系统的负载运行。由两个驱动单元输出驱动力,结构紧凑,可遥控操作。因此,调度单轨吊机车不但很好的解决了长距离、大坡度、重载荷,底鼓变形严重等复杂问题,也解决了过风门困难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与气动单轨吊和蓄电池单轨吊相比,可以长时间运输和满足各种井下困难工况条件。本文以新型柴油机调度单轨吊为研究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和系统建模,优化调度单轨吊机车的实用性能。首先归纳分析了现有柴油机单轨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根据实际井下工作状况和工作要求,确定了液压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了离心式安全触发小车,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该型调度单轨吊机车在不同斜坡倾角下的承载能力、不同坡道下的速度与牵引力特性曲线并验证了机车的制动距离。然后对整体的液压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分别对运输主回路和安全辅助回路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及设计,结合调度单轨吊机车的工况参数对液压主系统和辅助回路系统主要元件计算并选型,对泵控马达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影响马达转速的主要影响因素。设计了机车的电液控遥控系统,包括遥控器和无线发射器的设计。基于AMESim仿真软件,对该调度单轨吊行走回路、制动回路和夹紧回路进行建立模型仿真,并在不同载荷情况下分析负载与系统压差的关系,制动缸速度、位移及插装阀腔内压力的特性曲线。重点分析了制动系统中插装阀阻尼孔直径和阀芯弹簧刚度的参数对制动缸动作性能的影响。利用FluidSIM软件对运输辅助回路仿真模拟,验证了辅助回路设计的可行性。最后使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机车各零部件以及整体机车装配体的模型建立,使用Solidworks/Motion插件对驱动部进行运动学分析,更加直观的显示驱动部机架的受力,使用ANASY/Workbench插件对驱动部机架和制动臂进行结构分析,其强度和刚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样机生产完成后,分别进行了厂内试验和井下工业试验,验证了机车的主回路和辅助回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完成预期的行走、夹紧、制动工作。本文以单轨吊机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原则,对该型单轨吊机车液压系统和整体机械结构进行了设计研究,对调度单轨吊之后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袁友秋[8](2018)在《小型柴油机启动困难分析与排除》文中提出小型柴油机启动困难是常见故障,造成此故障的原因有燃油不足、空气不足、汽缸压缩压力不够、供油提前角不对等,通过对这些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

陈勇[9](2016)在《高原环境下自然吸气小型柴油机性能及排放量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环保要求的愈加严格,内燃机在高原环境下工作时的排放性能受到人们的关注,美国已颁布了高原环境下非道路用柴油机的排放法规,而国内现有研究多以柴油机的高原适应性为主,因此开展高原环境下非道路用柴油机燃烧及排放变化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本文以186F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研究与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三个不同海拔高度下非道路用自然吸气柴油机的性能、燃烧、排放的变化规律和机理进行研究。样机试验表明:海拔高度从10m升高到1670m时,柴油机在相同最大输出功率工作时,燃油消耗率增大了5.3%,烟度从1.4BSU增加到2.6BSU。高原环境下,柴油机整机比排放HC、PM明显增大,HC、PM分别增大约43.4%和51.4%,CO和NOX排放的变化较小。柴油机示功图的分析结果是:海拔高度增加,柴油机缸内最高燃烧压力下降,燃烧始点推迟,燃烧品质变差。并且海拔高度越高,燃烧持续期越长,缸内最高平均燃烧温度越高。应用工程软件计算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下标定工况时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的变化,结合试验结果得出:海拔高度增加,柴油机缸内喷射油束贯穿距变长,油束破碎和蒸发过程减缓,使得油气混合均匀性变差,燃烧室近壁面处易形成油气堆积,造成燃烧效率下降。从10m到1000m和1000m到1670m,燃烧效率分别下降了0.9%和2.1%。柴油机的理论循环分析得出:高海拔地区缸内压力升高比减小,初始膨胀比增大,工质的等熵指数减小等,使理论循环热效率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而且缸内燃烧温度和排气温度的升高也会造成不可逆损失增大。标定工况时排气污染物的模拟结果得出:虽然高海拔时缸内氧含量下降,但此时燃烧室内高温区域扩大,活塞顶隙的未燃区域又提供了必要的氧气,使得NOX生成速率曲线的“第二峰”峰值要比平原地区大,造成标定工况时NOX排放略有增加。按等功率、等烟度和等过量空气系数的方法研究柴油机标定功率的标定,得出机械控制喷油的自然吸气柴油机,在高海拔地区运行时,为减少环境污染可根据使用地的海拔高度通过限油装置调整标定工况的喷油量,适当减少最大输出功率运行,能满足美国非道路柴油机排放法规的要求。对186F及同类型的柴油机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m,标定功率减小约8%较为适宜。

陈志浩[10](2016)在《小型柴油机试验台建设及其仿真模型验证》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能源危机的加深和排放法规的日益严苛,国内各大汽车和发动机厂家都加快了节能减排的步伐。小型农用柴油机的燃烧性能较差,氮氧化物、碳烟等污染物排放高,为了能够达到排放标准,必须要改进其工作性能。为此,需要通过相应试验测试小型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等性能指标,并通过仿真分析其循环工作过程变化,以便对改善发动机性能提出相应改进意见。本文以某厂生产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小型柴油机为基础,根据试验台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完成对试验台的总体设计和试验台建设,完成试验台的安装和调试,对试验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进行了相关测试和分析。通过逆向工程得到发动机的气道和燃烧室模型,分别基于AVL BOOST和AVL FIRE软件建立柴油机的一维和三维仿真模型,并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并对气道流动、喷油、燃烧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根据试验发动机相关性能参数和试验目的,确立试验台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完成对试验台的总体设计,考虑到试验台建设经费有限,确定采用外购加自主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试验台建设;2)对试验台各元器件进行选型、自主设计。简要介绍测功机、油门执行器、缸压传感器、NOx分析仪等测量与控制元件的原理并完成了选型,简述了软件系统的功能,对发动机底座、弹性联轴器、编码器支架等机械元件提出多种方案并根据实验效果确定较优设计方案,对油路辅助系统、排气系统完成设计和加工;3)对试验台进行安装与调试,并完成相关性能测试。主要完成了扭矩标定、油门零度/满度标定、基准压力标定、上止点位置标定等调试工作,然后进行外特性、调速特性和排放特性试验,并通过Matlab软件对示功图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滤除干扰信号;4)通过逆向工程得到试验柴油机内部流场模型,应用AVL BOOST软件建立一维模型,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以一维模型的部分仿真结果作为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应用AVL FIRE软件建立了三维仿真模型,分析了螺旋气道对缸内流场的影响,证明了螺旋气道有助于改善缸内气流流动状态,然后对柴油机的喷雾、燃烧性能进行了分析,为后续柴油机性能分析及改进奠定基础。

二、小型柴油机无法启动的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型柴油机无法启动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SFHY公司发动机产品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管理工具
    2.1 产品战略的相关理论
        2.1.1 产品组合理论
        2.1.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 产品战略分析工具
        2.2.1 PEST分析模型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SWOT分析
        2.2.4 波士顿矩阵
第3章 SFHY公司产品战略现状及问题
    3.1 SFHY公司概况及产品战略现状
        3.1.1 SFHY公司概况
        3.1.2 SFHY产品概况
    3.2 SFHY公司产品核心资源和能力
        3.2.1 公司技术资源
        3.2.2 产品开发能力
        3.2.3 营销服务能力
    3.3 SFHY公司现有产品战略
        3.3.1 产品竞争战略
        3.3.2 产品开发战略
        3.3.3 产品组合策略
    3.4 SFHY公司产品战略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3.4.1 产品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3.4.2 产品战略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4章 SFHY公司产品战略环境及SWOT分析
    4.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行业环境五力模型分析
        4.2.1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4.2.2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4.2.3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4.2.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4.2.5 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4.3 SWOT分析
        4.3.1 内部优势
        4.3.2 内部劣势
        4.3.3 外部机会
        4.3.4 外部威胁
        4.3.5 SWOT矩阵
第5章 SFHY公司发动机产品战略制定和实施
    5.1 产品战略选择
        5.1.1 基于产品组合理论的战略选择
        5.1.2 基于波士顿矩阵的战略选择
    5.2 产品战略制定
        5.2.1 公司总体战略
        5.2.2 公司竞争战略
        5.2.3 产品品牌战略
        5.2.4 产品营销战略
    5.3 产品战略实施的主要措施
        5.3.1 产品品牌提升
        5.3.2 营销能力提升
        5.3.3 市场营销推广
        5.3.4 优化绩效管理机制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小型应急电源系统研究进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型柴油发电机系统
    1.1 工作原理
    1.2 研究现状
        1.2.1 噪声研究
        1.2.2 稳定性研究
        1.2.3 低温、高海拔启动研究
    1.3 应用
2 电池应急电源系统
    2.1 工作原理
    2.2 研究现状
        2.2.1 蓄电池管理研究
        2.2.1 蓄电池容量及安全性研究
    2.3 应用
3 小型压缩空气应急电源系统
    3.1 工作原理
    3.2 研究现状
    3.3 应用
4 结论

(3)基于模型的ECU硬件在环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基于V模式的ECU硬件在环仿真
    1.3 ECU硬件在环应用类型
    1.4 柴油机仿真技术
    1.5 硬件在环仿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硬件在环仿真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1.5.2 硬件在环仿真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1.6 研究技术路线
    1.7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高压共轨柴油机仿真模型设计
    2.1 高压共轨柴油机仿真模型概述
    2.2 基于CRUISE M的建模理论
    2.3 柴油机建模分析
        2.3.1 柴油机空气系统模型
        2.3.2 柴油机缸内系统模型
        2.3.3 测功机模型
    2.4 柴油机CRUISE M模型建立
        2.4.1 空气系统模型的搭建
        2.4.2 柴油机缸内工作工程模型搭建
        2.4.3 测功机模型设计
        2.4.4 其余基本参数设置
    2.5 高压共轨供油系统建模分析
        2.5.1 高压油泵物理特性分析
        2.5.2 燃油计量单元模型分析
        2.5.3 轨道模型分析
        2.5.4 喷油过程建立
    2.6 高压共轨柴油机Simulink模型建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压共轨柴油机仿真模型参数验证
    3.1 基于AVL/CRUISE M模型验证工具
    3.2 柴油机模型参数校准
        3.2.1 空滤器模块标定校准
        3.2.2 中冷器模块标定校准
        3.2.3 涡轮增压器模块校准
        3.2.4 柴油机模型验证
    3.3 高压供油系统模型验证
    3.4 测功机模型验证
    3.5 基于电子调速器控制的模型测试
        3.5.1 柴油机电子调速器
        3.5.2 柴油机模型在环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CU硬件在环软硬件架构设计
    4.1 硬件在环仿真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2 ECU硬件在环仿真系统描述
        4.2.1 测试系统分析
        4.2.2 系统总体设计
        4.2.3 模型实时功能测试
    4.3 ECU硬件在环系统硬件架构
        4.3.1 PC上位机
        4.3.2 实时处理器NI USB-RIO7845R
        4.3.3 电源管理模块
        4.3.4 BOB分线板
        4.3.5 接线盒
        4.3.6 真实负载
        4.3.7 机械结构设计
    4.4 ECU硬件在环软件架构方案
    4.5 ECU硬件在环软件架构
    4.6 上位机管理配置
        4.6.1 生成部署实时模型
        4.6.2 传感器模拟信号发生
        4.6.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6.4 上下位机通讯
    4.7 FPGA下位机编译
        4.7.1 曲轴凸轮轴传感器信号发生
        4.7.2 曲轴信号设计
        4.7.3 凸轮轴信号设计
        4.7.4 执行器信号识别
        4.7.5 DMA模块
        4.7.6 I/O模块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硬件在环仿真系统测试
    5.1 硬件在环测试方法
    5.2 测试系统环境
    5.3 传感器信号测试
        5.3.1 温度压力传感器测试
        5.3.2 曲轴凸轮轴信号测试
    5.4 执行器信号测试
        5.4.1 喷油信号测试
    5.5 发动机工况的仿真
        5.5.1 柴油机启动工况和怠速工况分析
        5.5.2 柴油机启动测试
        5.5.3 怠速工况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

(4)内燃发电机组转子故障动力学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字母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内燃机曲轴扭转振动动力学研究
        1.2.2 联轴器不对中故障研究
        1.2.3 碰摩故障研究
        1.2.4 时频分析法
        1.2.5 发电机转子系统动力学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柴油发电机组轴系扭转振动
    2.1 引言
    2.2 曲轴模型
        2.2.1 燃气压力引起的力矩
        2.2.2 曲轴连杆机构惯性力引起的力矩
    2.3 数值计算与讨论
        2.3.1 柴油机曲轴自由端的扭转振动
        2.3.2 联轴器的扭转振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柴油发电机组扭转振动实验
    3.1 引言
    3.2 实验台及参数
        3.2.1 测试设备
        3.2.2 数据采集系统
    3.3 实验数据处理
        3.3.1 自由端的扭转振动
        3.3.2 联轴器输出端的动态扭矩测量
    3.4 小结
第四章 不对中-碰摩耦合故障飞轮/联轴器系统瞬时动力学分析
    4.1 引言
    4.2 飞轮-联轴器转子系统建模
        4.2.1 角度不对中产生的弯矩
        4.2.2 碰摩力
    4.3 时频分析方法
        4.3.1 平滑伪Wigner-Ville (SPWV)分布
        4.3.2 小波分析
    4.4 数值计算与讨论
        4.4.1 不对中故障
        4.4.2 碰摩故障
        4.4.3 含不对中碰摩故障研究
    4.5 小结
第五章 不对中故障对发电机转子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5.1 引言
    5.2 不平衡磁拉力
    5.3 平行不对中
    5.4 角度不对中
    5.5 转子系统理论模型
    5.6 数值计算与分析
        5.6.1 平行不对中故障对发电机主共振的影响
        5.6.2 角度不对中故障对发电机主共振的影响
        5.6.3 等效刚度系数对发电机主共振的影响
    5.7 小结
第六章 联轴器不对中故障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台介绍
    6.3 实验内容
        6.3.1 平行不对中时的主共振响应
        6.3.2 平行不对中时的稳态响应
        6.3.3 角度不对中时的主共振响应
        6.3.4 角度不对中时的稳态响应
        6.3.5 超谐共振响应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本文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柴油机微粒和NO_X的组成和危害
    1.3 柴油机微粒和NO_X的排放限值及减排技术
        1.3.1 柴油机微粒和NO_X的排放限值
        1.3.2 柴油机微粒和NO_X的减排技术
        1.3.3 实现国六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
    1.4 微粒捕集器再生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1.4.1 微粒捕集器再生的研究进展
        1.4.2 选择性催化还原的研究进展
        1.4.3 微粒捕集器再生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影响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意义与来源
第2章 基于Cu-ZSM-5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传质分析
    2.1 Cu-ZSM-5结构
    2.2 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建模和验证
        2.2.1 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模型
        2.2.2 孔扩散模型
        2.2.3 模型验证
    2.3 SCR反应-传质过程的理论分析
        2.3.1 SCR反应-传质过程的阻力分析
        2.3.2 SCR反应-传质过程的有效因子分析
        2.3.3 SCR反应-传质过程的特征时间分析
    2.4 标准SCR反应-传质过程的仿真分析
        2.4.1 浓度场
        2.4.2 涂层内扩散对NO_X转换率的影响
        2.4.3 相间传质对NO_X转换率的影响
    2.5 SCR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NO_2浓度提高特性研究
    3.1 NO_2浓度提高机制
    3.2 柴油机氧化催化反应器NO_2浓度提高特性
        3.2.1 柴油机氧化催化反应器建模及验证
        3.2.2 柴油机氧化催化反应器NO转换影响因素分析
    3.3 催化型微粒捕集器NO_2浓度提高特性
    3.4 氧化催化反应器和催化型微粒捕集器NO_2浓度提高特性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粒捕集器被动再生特性研究
    4.1 微粒捕集器捕集
    4.2 微粒捕集器被动再生建模
    4.3 微粒捕集器被动再生验证
        4.3.1 微粒捕集器连续再生验证
        4.3.2 催化型微粒捕集器被动验证
    4.4 微粒捕集器被动再生特性研究
        4.4.1 平衡点温度
        4.4.2 压降和再生时间
        4.4.3 热响应性能
    4.5 多类微粒捕集器NO_2催化生成、消耗及流出对比分析
        4.5.1 NO_2催化生成
        4.5.2 NO_2消耗
        4.5.3 NO_2流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粒捕集器主动再生特性研究
    5.1 微粒捕集器主动再生建模及验证
        5.1.1 微粒捕集器热再生建模及验证
        5.1.2 催化型微粒捕集器热再生建模及验证
    5.2 微粒捕集器热再生特性研究
    5.3 多类微粒捕集器主动再生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柴油机DPF再生对基于Cu-ZSM-5的NH3-SCR性能影响研究
    6.1 后处理系统模型设置
    6.2 DOC+CDPF+SCR系统在WHTC循环内的转换演化
    6.3 CCDPF被动再生对SCR性能影响研究
        6.3.1 CCDPF被动再生对SCR性能影响规律分析
        6.3.2 CCDPF被动再生对SCR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6.4 CCDPF主动再生对SCR性能影响研究
        6.4.1 CCDPF主动再生对SCR性能影响规律分析
        6.4.2 CCDPF主动再生对SCR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6.5 CDPF再生机制对SCR性能影响综合研究
    6.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课题研究
致谢

(7)柴油机调度单轨吊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综述
    1.2 单轨吊发展历史与现状
    1.3 调度单轨吊存在的技术难点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调度单轨吊机车工作原理
    2.1 机车工作原理介绍
    2.2 机车行走承载计算
    2.3 系统安全设计
    2.4 验算制动距离
    2.5 本章小结
3 机车液压系统设计
    3.1 运输主回路设计
    3.2 安全辅助回路设计
    3.3 电液控系统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调度单轨吊机车系统建模与仿真
    4.1 机车主回路建模与仿真
    4.2 辅助回路液压系统仿真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机车结构设计和运动学分析
    5.1 整车设计要求
    5.2 主机结构设计
    5.3 驱动部结构设计
    5.4 机车整体结构
    5.5 驱动部结构动力学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6.1 制动臂结构分析
    6.2 驱动部机架有限元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出厂试验
    7.1 厂内试验
    7.2 井下工业试验
    7.3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高原环境下自然吸气小型柴油机性能及排放量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柴油机高原特性试验方法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3.1 选题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
    2.1 内燃机高海拔大气状态模拟试验装置
    2.2 试验样机与测试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地点与模拟海拔高度的选择
        2.3.2 试验内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原环境下自然吸气小型柴油机燃烧和排放试验与分析
    3.1 柴油机负荷特性的性能变化
        3.1.1 柴油机负荷特性上的过量空气系数
        3.1.2 柴油机负荷特性上的燃油经济性
        3.1.3 柴油机负荷特性上的排气温度
    3.2 柴油机全负荷速度特性的性能变化
        3.2.1 柴油机全负荷速度特性上的过量空气系数
        3.2.2 柴油机全负荷速度特性上的燃油经济性
        3.2.3 柴油机全负荷速度特性上的排气温度
    3.3 柴油机燃烧特性
        3.3.1 缸内压力与压力升高率
        3.3.2 缸内最高燃烧压力
        3.3.3 放热规律
        3.3.4 燃烧始点与燃烧持续期
        3.3.5 缸内最高平均燃烧温度
    3.4 柴油机负荷特性上的排放性能
        3.4.1 柴油机负荷特性上的烟度
        3.4.2 柴油机负荷特性上的CO排放
        3.4.3 柴油机负荷特性上的HC排放
        3.4.4 柴油机负荷特性上的NO_X排放
    3.5 柴油机全负荷速度特性上的排放性能
        3.5.1 柴油机全负荷速度特性上的烟度
        3.5.2 柴油机全负荷速度特性上的CO排放
        3.5.3 柴油机全负荷速度特性上的HC排放
        3.5.4 柴油机全负荷速度特性上的NO_X排放
    3.6 柴油机整机比排放
    3.7 柴油机热效率分析
        3.7.1 柴油机有效热效率
        3.7.2 柴油机机械效率
        3.7.3 柴油机指示热效率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燃烧过程模拟计算与排放变化的机理分析
    4.1 网格模型的建立
        4.1.1 几何模型与动网格的建立
        4.1.2 初始参数
    4.2 计算模型的选取
        4.2.1 气相湍流流动模型
        4.2.2 喷雾模型
        4.2.3 着火及燃烧模型
        4.2.4 NO_X生成模型
    4.3 计算模型的验证
        4.3.1 计算方案
        4.3.2 计算模型的验证
    4.4 柴油机燃烧过程变化机理
        4.4.1 燃料的燃烧效率分析
        4.4.2 循环热效率
        4.4.3 不可逆损失
    4.5 NO_X排放变化机理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满足美国非道路柴油机第Ⅳ阶段排放法规的措施
    5.1 减小输出功率对柴油机速度特性上扭矩的变化
    5.2 减小输出功率对柴油机标定工况排放的变化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10)小型柴油机试验台建设及其仿真模型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
    1.2 内燃机试验台测试系统发展现状
    1.3 内燃机工作过程数值模拟发展现状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1.5 小结
2 内燃机性能测试试验台的总体设计
    2.1 试验台的基本要求
    2.2 试验台的主要功能
    2.3 试验台总体设计
        2.3.1 测量与控制部分
        2.3.2 辅助管路系统
        2.3.3 机械部分
    2.4 本章小结
3 试验台机械元件的设计
    3.1 发动机底座设计
    3.2 弹性联轴器的设计
    3.3 油门执行器支座的设计
    3.4 编码器支架的设计
    3.5 缸压传感器的安装
    3.6 本章小结
4 试验台的安装与调试
    4.1 试验台的安装
    4.2 试验台的调试
        4.2.1 扭矩标定
        4.2.2 油门标定
        4.2.3 编码器标定
        4.2.4 基准压力标定
        4.2.5 上止点标定与修正
    4.3 试验台性能测试
        4.3.1 外特性曲线
        4.3.2 调速特性曲线
        4.3.3 排放特性
        4.3.4 示功图
    4.4 本章小结
5 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建模及模型验证
    5.1 主要元件三维几何模型建立
    5.2 发动机一维模型的建立
    5.3 发动机三维模型建立
        5.3.1 前处理过程
        5.3.2 确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5.3.3 经验模型选择
    5.4 模型验证与结果分析
        5.4.1 模型验证
        5.4.2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四、小型柴油机无法启动的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SFHY公司发动机产品战略研究[D]. 左雪梅. 桂林理工大学, 2021
  • [2]小型应急电源系统研究进展及应用[J]. 虞启辉,张旭晓,王前程.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2020(04)
  • [3]基于模型的ECU硬件在环仿真研究[D]. 胡天杰.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内燃发电机组转子故障动力学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刘志伟. 天津大学, 2020(01)
  • [5]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影响研究[D]. 钟超. 湖南大学, 2020(09)
  • [6]考虑AA-CAES装置热电联储/供特性的微型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策略[J]. 蔡杰,张世旭,廖爽,杨明,李姚旺,苗世洪. 高电压技术, 2020(02)
  • [7]柴油机调度单轨吊设计研究[D]. 李慧.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8]小型柴油机启动困难分析与排除[J]. 袁友秋.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8(06)
  • [9]高原环境下自然吸气小型柴油机性能及排放量化分析[D]. 陈勇. 江苏大学, 2016(11)
  • [10]小型柴油机试验台建设及其仿真模型验证[D]. 陈志浩. 重庆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小型柴油机无法启动的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